何为小柴胡冲剂何为大柴胡

[转载]大小柴胡汤证治本位与推论
下面我们来学习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这样学习更容易把握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也能节省学习时间,而且大家对伤寒论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小柴胡汤,不用过多分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用柴胡为君药,治疗一些疾病,包括流感,奇怪的咳嗽,看似不疼不痒的小病等等,之前好像也提醒过大家,用上“柴胡”,但留意的人肯定不太多,所以现在学习这个,也许对大家有些作用。上次讲麦冬汤也是近期的咳嗽需要,今天讲的大小柴胡也是对应目前的一些病症。这样大家印象或者会更深刻点。如果真的有时间,大家可以多学点彭子这类精彩的中医知识,慢慢的会有感觉,也可以避免以后的很多麻烦。至少你学了这个,在广东这段时间遇上流感,不至于去医院去吊水,还排不上队。新闻报道,吊针的护士都累哭了,我们如果能用点小柴胡汤化裁,在医院需要一周以上的治疗时间条件下,我们可能只需要不超过一周时间来康复,在减少家人麻烦节约时间的同时,还减轻医院的负担,何乐而不为?
下面按彭子的解释来学习下大小柴胡汤,首先小柴胡汤。
先看药物组成:柴胡 黄芩 法半夏 生姜 人参 炙草 各三钱 大枣肉 六钱
一看七味药,相信研究过伤寒论的朋友都能记住,首先它是治疗少阳病药,治疗寒热往来、口苦、胸肋满痛等,这些症状大家都记得很清楚。我们来看看彭子的解释.他的解释与众不同,在我所看过的古籍上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也是最精彩的。只是大家可能受之前学识影响,无法接受,或者草草看过。首先少阳经居于表里之间,荣卫之表,脏腑为里,少阳经居中,阴郁而寒,阳郁而热,所以寒热往来,也就是气机交换之间,受邪气的阻隔,无法完成圆运动,因为胆经不降,相火上逆,所以口苦耳聋目眩肋痛等,胆经不降,胃经也不降,所以心烦喜呕。这里彭子提到三焦经下陷,胆经上逆,所以经气结滞。彭子说得非常精彩,很难见到这么精辟的见地,难怪李可老中医称誉为仲圣后第四人。当然,这里还是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演,这个留给大家思考。
所以用柴胡提升三焦经,黄芩降胆经,半夏生姜降胃兼降胆,其他三味扶中养津。因为相火上逆,中气必伤。为防脏阴受伤,所以用三味来养津。
再看大柴胡汤组成:柴胡 黄芩 法半夏 各三钱 大黄 枳实 生白芍 各二钱 生姜 三钱 大枣 六钱
这里增加了大黄枳实白芍三味药,去掉了人参甘草,为什么这么增减?我们来看看对治的症状:除了对治上面的寒热往来,口苦耳聋目眩肋痛等外,还多了呕而下利,胸下痞硬。呕而下利,呕是无物而有声,吐是有物而无声。呕兼下利,这里是少阳胆经热结,不上下,所以胸下也出现痞硬之像,下利是肠胃热盛所致,也就是所谓的少阳兼阳明症,所以用大黄枳实来去阳明之热毒,这时少阳之气得以舒展,阳明之腑得以清明。
大柴胡症的脉象有可能是右实左细弱,因为右实,说明降路不顺。左弱说明左升无力。
小柴胡症的脉象则是脉象虚小,说明中虚。略带弦数,则是木气不舒所致。
如果中气旺盛,邪气一入,一般即随汗解,所以很少大柴胡症,而中虚才容易导致邪气陷入,所以彭子认为小柴胡症多,大柴胡症不太多。所以除非确定带有阳明腑症,不可轻易用到大柴胡汤。
我们再看到大柴胡汤的呕而下利胸痞和太阴症吐而不利胸痞的区别:一是前者发热汗出,后者没有发热汗出(寒症);二是前者有有口苦耳聋肋痛等少阳经症,后者没有;三是热利有屁,射远,粪水多,便后精神好,感觉轻松,后者则相反。所以寒热之间的辨别必须要有把握,不然寒热都分辨不清,热利用寒药就糟糕。
少阳经病,不可以用汗法,因为邪气入于表里之间,汗则阳气外泄,邪气反强;下则病邪未及于内,反伤脏腑,所以只能和,所谓的和,就是以柴胡为君,通达内外之意。
但是彭子也提到了一个警告,用药一定要谨慎,不是什么口苦耳聋之类,都可以用到小柴胡,因为小柴胡是提气,会引动相火,老年人得口苦是肾气虚损,相火外逸,用柴胡恰好是以薪投火,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上面是彭子对大小柴胡汤的分析,对于喜欢读伤寒论的朋友,可以认真看一下,里面隐藏着一些很好的思路,而且与主流的伤寒论解不太一样。这就是彭子数十年迥异常人研究的火候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解析大柴胡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9页免费3页免费4页免费6页¥3.003页¥3.00 2页¥3.0028页免费2页免费12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3页免费29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
解析大柴胡汤|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作者:張步桃
《傷寒論?少陽病篇》第232條:「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第233條:「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癒。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芍藥三兩、枳實四枚炙、大黃二兩、生薑五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本方出自《傷寒論?少陽病篇》第232條,原條文:「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又第233條:「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癒。」
本方是由小柴胡湯七味藥去人參、甘草二味,加芍藥、枳實、大黃而成。為什麼會去人參、甘草?因為從條文內容就可以得知是實證,也就是裡不虛。為什麼加枳實、芍藥?目的是要解其外以和其內,加大黃則是瀉其結熱。
談到本方,我特別提一位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的賴鵬舉先生,因熱愛中醫,尤其對《傷寒論》研究頗有心得,幾乎以大柴胡湯為臨床處方用藥,很少用其他傷寒方。據說在明末清初有一位陳平伯先生,一輩子只用小柴胡湯,所以被稱陳柴胡。他從小柴胡湯演變出二千多處方,說好聽是已到爐火純青,說不好聽是走火入魔。就像有些同道開方,開來開去都是龍膽瀉肝湯。以我個人看法,應該沒有這麼多大柴胡湯證
「太陽病過,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是指太陽是表病,理應以桂枝湯解肌發汗,或以麻黃湯開腠發汗,或以大、小青龍湯、葛根湯表裡二解。卻一而再,再而三使用攻下法。幸虧病患體質壯實未發生嚴重變化,柴胡證仍在,就先投小柴胡湯和解。「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癒。」小柴胡用在少陽證,內有半夏、生薑可以止嘔,服了又仍嘔不止,心下即胃部有內熱煩躁,可用大柴胡湯的下法,病就痊癒了。
從原條文看,似乎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本方原架構的小柴胡湯被稱為「後天湯」,是因能增強免疫功能,又能作用在淋巴系統。
1.白血球升高或血小板下降
因熱性病引發白血球升高或血小板下降,本方療效好。
本方因有大黃、枳實加厚朴就是小承氣湯與小柴胡湯的合方,可治胃腸蠕動不良之便祕。
一般脾腫大,血小板會減少,所以血小板降低時,就應考慮脾臟是否腫大。人體有自我調適系統,正常人血小板是十五萬至三十萬,我們曾看過六十萬、一百二十萬、兩百多萬的。當血液過多,脾臟會主動吞噬或吸收。因此血小板降低,應考慮脾臟是否腫大。
有一位黃姓小男生,小學五年級就發現肝指數升高,在某大醫院治療三年多,始終無任何進展。後來發現脾臟比同齡者大一倍,所以血小板偏低。我們以大柴胡湯加軟堅散結的天花粉、浙貝母、元參、鱉甲治療,很快消腫,讓最初治療的醫院驚奇不已
血小板降低,也應考慮骨髓造血功能是否發生障礙。那要從腎主骨(因為紅骨髓是造血的單位)的方向思考,若是受病毒破壞者,則又須從抗病毒的角度用藥。
4.往來寒熱
不規律的發燒,實證用大柴胡湯,虛證用小柴胡湯。
5.肋脇疼痛
人體兩側屬於少陽經,如疼痛實證用大柴胡湯,虛證用小柴胡湯。
6.胃管發炎
肚臍上或心窩下都屬胃。臍下少腹比較接近泌尿系統或婦科生殖系統,所以嘔吐吞酸,病患自覺有灼熱感時,即民間稱火燒心,我們會用寒涼藥治療。本方有黃芩、芍藥、枳實、大黃,對胃部發炎伴有嘔吐現象,本方療效良好。但前提是辨證很重要,例如龍膽瀉肝湯是用於肝經濕熱或實熱,虛證就不宜用
胰液與十二指腸液都是幫助胃液消化。現代醫學發現胰臟病變,會用斷食療法,因為無食物進入胃部,就可減低胰臟與十二指腸的負擔。不過這是消極做法。我們用大柴胡湯加味,反應良好。臨床以胰頭部位炎症患者最多。
8.睡眠障礙
〈壞病篇〉的柴胡龍牡湯是大柴胡湯的變方,原條文提到「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釅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龍牡湯主之。」因為柴胡龍牡湯有柴胡、半夏、大棗、生薑、大黃,已經佔大柴胡湯的五味,所以用本方治嚴重睡眠障礙,確定有療效。
除用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外,有時配合大柴胡湯或小柴胡湯可癒。
10.精祌官能症
臨床很多不明原因造成之棘手的精神官能症,常使醫者束手無策。可用仲景的少陽方,能得到神奇療效。
站長補充:
本文摘自《張步桃解讀傷寒論--方劑篇》遠流出版社古方下篇&&21大小柴胡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牡壮骨冲剂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