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屈服意识,久了---会觉得慌张的反义词吗?

我晚上有时会心里觉得难受,怕见到光,怕听到声音,觉得紧张,害怕,心理沉重.好像失去了意识,请问是什么原因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我晚上有时会心里觉得难受,怕见到光,怕听到声音,觉得紧张,害怕,心理沉重.好像失去了意识,请问是什么原因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好像自己不存在似的
听说狂犬病有以上症状,请你赶紧去医院看看。哦,如果怕水就可以确诊了。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建议找专家咨询!
去医院看看吧,是不是受到什么刺激了呢。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消除无意识紧张--养生桩
我的图书馆
消除无意识紧张--养生桩
&&&&&& 1.提心吊胆是致病的根源,无意识紧张偷走了我们的健康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养生桩歌——王芗斋述  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多动劳身,多虑劳神”,劳神带来的疲劳感远远比劳身要大得多。带过小孩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带孩子比上班做家务都要累,因为总悬着一颗心。  有句俗语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出生的小牛为什么不怕老虎呢?这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本能,牛犊对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危险的概念,完全没有防护意识。人也是这样,在婴幼儿时期,人的意识未开,处于混沌状态,身心都是放松的,遇到外界的刺激会有本能的紧张,外界的刺激消除后,身体马上恢复到自然松弛状态。老子所讲的“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就是要让我们学习婴儿的先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是没有病的,病可以说都是在后天形成的。人在成年以后,理性成熟,七情六欲也逐日增多,外在的环境有着很多安全隐患,潜意识会形成人的自我保护系统,防止潜在危险对人体造成伤害。久而久之,就陷入一种习惯性紧张中,也就是无意识紧张状态,而无法自然放松,在这种状态下,人消耗的不单纯是体力,还有心神,也就是阳气。阳气耗损过多则导致阳虚。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行走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和行走在花草芬芳的公园里,心境是截然不同的。  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肩部一直耸着,坐着也放松不下来,形成惯性了,这是典型的无意识紧张状态。长期处在无意识紧张中的人双肩会不自觉地上耸,气机上浮,郁结在胸膈部分沉不下去,造成虚火上升,产生胸闷、心烦、易怒、头晕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高血压等病变。治疗时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无意识紧张,无论吃多少药,都只能缓解一时之痛。  写作这篇文章时,刚好有一位病人来复诊,经过几次调理后,病人双脉平缓,舌苔净洁,饮食正常,大小便通畅,已经是一副无病之躯了。但是这位病人总感觉身上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不舒服,好像有东西堵在里面,甚至怀疑患了癌症,非常紧张焦虑。仔细问询后才知道,她在家带着一个一岁多大的外孙,小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一会儿用手指去捅插座,一会儿把碗摔了,没有安静的时候。老太太生怕外孙有个闪失,整天提心吊胆,感觉到很累,起急上火了,又不好意思跟女儿说,烦恼闷在心里边,浑身就不舒服了。我跟她说身体正常没有病,是由于长时间的心情紧张劳累所致,她认为我是在安慰她。为了让她相信身体没有大病,我用了道家医学中一个叫做遍山寻贼的手法,按压她的三阴交穴,病人有强烈的酸痛感。有压痛就说明体内有气机淤阻,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聚合点,这个穴有疏肝解郁、培补元气的功能,是调节心情的妙穴。我告诉她一套运动治疗法,每天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桩,把气沉下来,用脚趾抓挠的方法刺激三阴交,一周后,这位患者明显感觉身轻气爽。我告诉她,以后不用吃药,每天坚持站养生桩就能健康如意了。  从事20年的中医诊疗工作,无数患者的体验证明,这个融武术健身、中医养生、道家修炼为一体的养生桩,是目前所有调整身心方法中最简捷、最便利、最安全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消除阳虚给人带来的一切身心问题。  明白了无意识紧张致病的道理,再去旅游时也要学会使自己放松,把肩松下去,使气沉下来,用心去欣赏天地间的秀丽风景,犹如柳宗元在《使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的描述,一瞬间“心凝形释与万化溟和”。达到古人说的天人合一的养生至高境界。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我们强调多想些开心的事、高兴的事,如果一边站养生桩一边想心烦的事,站养生桩就不会起到好作用。站养生桩时精神集中,千万不要集中在紧张烦恼的事情上,而要集中在轻松愉快的事上,要集中在某一动作上,逐渐过渡到思想朦胧空洞,大脑细胞兴奋性进入抑制状态,代替了紧张烦恼。同时休息后的中枢神经调节机能也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地调节支配平滑的植物神经。  2.学会放松才不病——养生桩是消除无意识紧张的最佳捷径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洞悉了无意识紧张是疾病的一大诱因之后,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抱住健康养生法去诱导病人在生活中学会放松,但是发现放松成了现代人最缺乏的本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放松,很多人自我感觉是放松的,但在我看来,依然是紧张的,因为他们无意中耸起的双肩告诉了我。从姿势反射学的角度来讲,肩部可以说是人体紧张情绪的反应器,人之所不能真正放松,恰恰是不会放松肩部。也可以说放松的最大秘密是肩部放松。无意识紧张犹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无形之中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临床上经常见到的铁板肩(颈椎病),就是生活中无意识紧张日积月累的结果。  要想明白放松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紧张的状态。人紧张的时候本能地会耸肩,肩部绷紧又带来颈椎的紧张,肩颈部是调和人体平衡的枢纽,肩颈紧张则导致全身紧张。所以,放松的关键是松肩。肩部放松了,全身才能放松。这也是我通过20多年的站养生桩体认得出来的结论。肩部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肩井穴。在道家医学里,肩井有很好的降气的作用。养生桩也是通过肩井穴来使气机沉入小腹,人才会从内至外感到放松。真正的放松状态不单纯是肌肉的放松,而是内在气机的运行畅通,所以,松肩是抱住健康养生桩的入手之法,也是获得健康的捷径。  经过多年的体悟,我总结了一套松肩五部曲,也是整个养生桩姿势的基础,掌握了这五部曲,也就做到了养生桩“形”的正确。   养生桩松肩五部曲:  预备式:两脚与肩宽,膝盖部稍弯曲,感觉“咯噔”一下即可,目视前方(如下图)。  1. 双手抬起,两臂平行与肚脐高(如下图)。  2. 双手保持原位不动,双肘稍微向外展开,双手在脐上的位置(如下图)。  3. 双手抬到比双肘稍高的位置,双手略高于肩(如下图)。  4.双肘再稍抬高,但仍略低于双手(如下图)。  5. 双手十指自然张开,双臂在胸前做抱球状(如下图)。  此时就可以称为“抱住健康”了,因为肩部放松了,气沉于小腹,人才处于放松状态中。小腹也是修炼家称之的下丹田所在之处,小腹沉实了,人的阳气也就旺盛了。  很多人认为站养生桩就是站着不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人在站养生桩时犹如大树,不是不动,而是生生不已之动。站时需用意体察一下全身,保持浑身上下关节似曲非曲。想象自己站在齐胸深的温泉当中,前后左右有水波轻轻晃动,身体不做中流砥柱,但随之晃动。站养生桩过程中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幸福的经历,仿佛整个身子融入到温暖的泉水之中,从里到外都暖洋洋的。一切烦恼之事随波而去,疾病也会随着水波的荡漾,远离我们的身体。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站养生桩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  2.站养生桩结束后,可拍打一下双肩,做一些柔和的伸展动作。  3.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功。  3.身体的守护神就是我们的心意——善养神的人才长寿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人本元,命曰归宗。  ——《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钻究养生之道多年,在桩法的修持上感觉站得越多体会越多,虽然只是一个姿势站着,没有其他动作,但永远不觉得枯燥,永远感觉自己是在进步,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站养生桩不光调整了筋骨、调动了气血,更微妙之处在于养神。这也是中华传统养生法优于其他运动锻炼之处。  《黄帝内经》曰:“粗守形,上守神。”在掌握了抱住健康的基本姿势之后,就要进一步安养人的心神了。到了这个阶段,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注重在精神层面的调整。我们知道,唱京剧要有神韵,否则就是京剧歌,而不是京剧;打太极拳同样要有神韵,否则就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站养生桩也要站出桩的神韵来,不然就是枯木一棵了。  我刚开始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把姿势调整好之后,老师总是不断强调要精神集中,身体放松,但试想,年轻小伙子哪有那么深厚的定力呢?后来练习得久了,我发现越想排除杂念,杂念越来,更加思绪纷繁,反而造成精神紧张。我索性听其自然,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态度,反而容易进入状态。王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站养生桩时设想自己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可陶熔。精神上要将自己放大,顶天立地,有吞吐宇宙的气概。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后人不明白怎么个养法,还以为是圣人的一个比喻。其实站养生桩才是养浩然之气的不二法门。  站养生桩时,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公园里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这时的思想和肌肉将自然地进入一种状态,正是养生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接下来,可以设想站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身体随波晃动,在煦暖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地站着。眼里看着外界秀丽的风景,心里想着舒畅美好的事情,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了,有紧张感的部位,稍稍地调节一下。等身体放松下来时,用心感受身体与水波之间的阻力,感受阻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调动了全身的皮肤毛孔,使它们也进行了互动。如此持之以恒地站下去,日久功深,会觉得全身毛孔似乎都在呼吸,这是身体充分放松、人体阳气充沛的表现,阳气敷布全身,浑身上下犹如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护体神功那样,有了一个坚强的防护层。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病痛能侵害到你呢?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练习养生桩一段时间后,多数人会发现自己说话变得浑厚有力,底气也足了。我有一位朋友,站养生桩几个月后,走夜路不害怕了,胆子明显大了。平时在领导面前不敢大声说话,现在也变得落落大方了。这是站养生桩调动了人体心阳之气的结果。  4.一抱通经穴——长生的真诀就在你的脚下   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近来敲打经络穴位的养生方法很流行,有的人敲打之后确实有效果,还有一些人敲打之后引起不适,从临床角度来看,敲打经穴的养生法也是需要具体辨证的,之所以敲打经穴引起不适,是因为没有辨证施治,引起气血紊乱造成的。有个朋友对敲打经穴有所顾虑,向我咨询有没有一种不用敲打也能通经活络没有副作用适合于所有人的养生方法。问我这个问题的朋友很聪明,他善于从整体去把握事物,敲打经络穴位着眼于局部细节,忽视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期在一个点或一个区域敲打刺激,会使局部的机能亢进,反而破坏整体平衡,失去了养生治病的应有意义。  朋友的这一问,让我想起了每天都坚持习练的养生桩。站养生桩就是这样一种整体性的养生方法,不用花费心神辨证施治去寻经找穴,静静地这么一站,健康就随之而来了。  养生桩不需要敲经打穴,不讲周天运行,也不讲意守丹田,而是以形控意,来调整全身,不但筋骨、气血、脏腑功能得到增强,连人的神意都能得到很好的调养。不少练过养生桩的人,性格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事更加豁达从容,意志坚强而富有魄力,这是敲经打穴之法无法比拟的。  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一休的师父经常跟他说,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其实站养生桩养生的最大玄机也是如此,这也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体悟出来的。  点透这个玄机之前,我先讲一下养生桩足下的要领:  站养生桩时,要把重量放在前脚掌的三分之二处,想象足跟下各踩着一只蚂蚁,既不能把蚂蚁踩死,也不能让蚂蚁跑掉,体会那种细微的劲儿,脚后跟始终要有点虚悬的意思,不要真正离开地面。虚悬的目的是为了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阳经的经气调动起来。一个简单的足跟踩蚂蚁,启动三条阳经上的养生大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主一身之筋,该穴有强筋壮骨之功;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自古就有长寿穴的称谓,是全身性的强壮要穴,增强气血功不可没。三条经三个大穴同时启动,这比单一的敲经打穴位效果要强不知多少倍。  站养生桩不仅能调动三条阳经,还能调动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起到祛病养生长寿的效果。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也是临床上妇科调经养血的大穴;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此穴有培固肾精、引火归元的作用,可以使人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对焦虑抑郁等情志病以及高血脂、脂肪肝等肝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肝开窍于目,故此眼部的疾病也能通过此穴来调理。  调动三条阴经相当于道家的“以阴引阳”之法,能够迅速使人体产生蚁行、麻胀热等得药之感。那么,站养生桩时如何才能“以阴引阳”产生治病养命的大药呢?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最大玄机,也是我通过多年的站养生桩结合中医原理悟到的,一直作为我的养生心法。明白了这个玄机,养生治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这个方法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在站养生桩过程中,脚趾要有节奏地抓地,也叫抓挠。抓挠时,足心的涌泉穴也会随之一松一紧,有人能明显感到气血在体内微微鼓荡,传导到掌心,连劳宫穴也调动了,既养心又养肾。  无独有偶,近日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称日本有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帮助脾胃减轻负担,也是要求自然站立时,让脚趾有节奏地抓地放松,重复数分钟,可以对经络产生松紧有致的刺激,随时随地有效健脾。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得到显著增强。  养生也如同做学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脚踏实地地去体悟,才能慢慢领略到中华养生文化的精妙。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风为百病之长”,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迎风站立。当你浑身冒汗时,别在风口、山顶停留,而要找背风处作短暂休息,流汗后要马上穿上衣服,以免受风寒得病。初站养生桩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有点累了,可以举高一点或者举低一点,都没关系,只要高不过眉、低不过脐就行了;两手还可以左右调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边,右手不放到鼻子左边就可以。  5.给学站养生桩的朋友点窍  剧烈运动,一般只适合年轻人,对于那些身体虚弱、津乏气短的人来说,剧烈的运动会增加内耗,伤津动气,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因此有养生经验的老人经常说:大动不如小动。  在我把养生桩在博客公布之后,跟帖的朋友络绎不绝,很多人对这个简单有效的养生法很感兴趣,虽然已经讲过如何练养生桩,但很多朋友还是要求我再讲讲站养生桩养生的细节与讲究,或点点窍什么的。其实养生桩就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养生法,没有什么太大的讲究,但网友们的热情让我盛情难却,今天我再从细节处讲讲养生桩,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养生桩很平常,但它对治病养生却非常有效,也是最省时间和不占地方的养生法。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下来,双手在胸前环抱,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这样就站好了。  接着,还有一些小讲究:  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以后,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  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一个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  头呢,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根绳子吊着。  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或在齐胸深的温水中,体会水和人激荡的感觉,幅度不要太大。眼睛似闭非闭,什么高兴想什么。尾椎骨画圆圈,全身放松,但松而不懈,保持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就是短短的3到5分钟时间,我们的身体会微微发暖,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暖流。手也会发热发胀,里面有蚂蚁爬的那种感觉,这就是“蚁行感”,说明体内气血的流动已经加快了。身体在轻微摇摆晃动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控制,可将意念集中在尾椎骨上,慢慢地用尾椎骨画一个小圆圈,带动身体的细微晃动,此时,五指的蚁行感随着身体的晃动而尤为明显。  养生桩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看似不动,其实是不动之中有大动。这种大动又不同于跑步、跳绳等体育运动,那是剧烈运动,一般只适合年轻人,对于那些身体虚弱、津乏气短的人来说,剧烈的运动会增加内耗,伤津动气,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尤其是那些身患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疾病,以及隐匿性疾病的人,剧烈型运动更是要不得的。因此,有养生经验的老人经常说:大动不如小动。其实,小动不如微动,站养生桩的动是一种微动,确切地说,是一种蠕动。身体这样轻微晃动着,感觉自己像海藻一样,随着迂缓的水流漂漂荡荡、荡荡悠悠。在晃晃悠悠中身体四肢得到颐养,全身血液也像安静的溪流,周流而不息。  多年的站养生桩经验使我体会到,养生桩是静中有大动,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气血都在动,这是真正的动,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动,站养生桩又是不静而真静,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简简单单的养生桩,养身和养心就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站养生桩时朝哪个方向站最好呢?  早上起来站养生桩朝东最好,晚上则朝西最好。按照中国文化取象比类的方式,把东方归属于“木”;西方归属于“金”;南方归属于“火”;北方归属于“水 ”;中央归属于“土”。东方意味着升发;南方意味着生长;西方意味着收敛;北方意味着收藏;中央为土,土地是可以化育生命的。那为什么东方就是升发呢?熟悉中国文字的人都知道,东字是“木”字中间加上一个“日”字,比喻太阳从东方树林里冉冉上升,呈现出逐渐升发的状态。因为东方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朝东可以升发人的阳气。到了晚上,西方意味着收敛,而睡觉正是藏精气、养阴的好方法。晚上人的精气神收藏后睡到自然醒,此时也代表人的阴液充盈了,阴阳相摄,早上起来通过站养生桩又能将阳气升发起来,而一阳复始,则万象更新。  6.知足常乐——站养生桩能最快激发人体自愈大药  站养生桩练到一定时期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提高,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  我站养生桩20多年了,深知其中的好处,所以我在门诊给病人看病或与亲朋好友相见时,就会推荐他们去站这个养生桩。我在我的博客中,也推荐了这种养生法,很多朋友也照我的方法去做了,然后就会跟我讨论站养生桩后的体会与心得,而提得最多的就是站养生桩后的身体反应。  人的身体有强弱和病情轻重之分,所以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感觉和表现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养生桩在站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站完之后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进程逐日增长的。  有的朋友站了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这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陷造成的。此时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还有一种是感觉不到疲劳的有规律的颤动,这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地抑制也不要有意识地扩大就可以。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站养生桩过程中的好现象,身体调节好了或病愈之后自可消除。  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内部的机能变化,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反应。因每个人各有自己的情况,诸如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变的程度,生活的习惯,以及性格、爱好、经历的不同等,因而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感受、反应、现象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有以下几种反应,大家可以自己感悟。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慌张的反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