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怎么找、胃俞、天枢穴...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胃痛 - 人体穴位图
我的图书馆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胃痛 - 人体穴位图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治胃痛
文章来源:腾讯..... 发贴时间: .....
  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怎么找呢?它们都在胸部,我们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交点。这两块骨头就像一个"人"字向下一样,这个地方就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上中下是依据位置的高低来分的,就好像桃园结义三兄弟的年龄似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脘"字,脘指的是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太仓是什么呢?一个官名,古时候有太仓令丞,就是替皇帝管粮食的官。  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上脘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也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弯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它只对食物进行粗略的加工,就好比我们榨果汁,先要用刀将水果切成大块,再放到搅拌机当中。胃就相当于这把刀,只做一部分简单的工作,真正的消化过程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上、中、下脘"三兄弟"在胃上形成一条线,相当于脾胃的卫士,对于和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地防御和治疗作用,是胃的忠实护卫队。所以,对于胃系疾病,就像某个广告里说的,胃痛、胃胀、胃酸等等,都可以来找这三兄弟"助阵",将它们一网打尽,绝对比广告里的方法真实有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同时刺激到它们,这就是艾灸。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分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有一个笑话,说现在做胃的健康方面的调查,不要调查谁有胃病,而是要调查谁没有胃病,这足见胃病的高发率了。所以市面上各种胃药也是层出不穷。但是面对这些奇奇怪怪的药品,你能了解它治疗的到底是哪种胃病吗?其实,真正安全的"健胃三剑客"就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因为我们的穴位都是双向调节的,寒的热补,热的寒凉,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一个均衡的方向,保持胃的健康。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可按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
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可按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
肾宝宝谈肾虚
慢性胃炎是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胃粘膜上皮发生的慢牲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临床表现一般都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临床表现。慢性胃炎胃镜图中医认为本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脾胃虚弱等有关,但总的病机是胃的气机阻滞,治疗原则是理气和胃。可用中医的按摩推拿作为日常保健方法---按推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按推方法:用手掌的掌根从剑突由上向下推到肚脐。每天100次。对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的恢复效果很好。上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下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可以看到上脘、中脘、下脘三个穴位在胃上形成一条线,对于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地防御和治疗作用,经常按推可收到舒肝理气、消食导滞、和胃健脾的功效。穴位胃炎肠胃病中医收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肾宝宝谈肾虚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养生相传,勾起你内心一丝涟漪!
作者最新文章针灸,中脘,下脘,足三里起到什么作用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针灸,中脘,下脘,足三里起到什么作用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同属任脉且位置相近,处于中焦胃脘部,都能治疗胃脘部病变,但是功能却同中有异:
上脘:偏于抑冲降逆,主要治疗中焦胃失和降所致的上逆呕呃诸症,尚可宽胸利膈,治疗上焦气机不利等症;
中脘:重在和胃理气,在健脾和胃、益气消积的同时,主要调理肝胆脾胃气机不利诸症;
下脘:偏于消导通降,能将胃所受诸邪通过下传肠腑消散,给邪以出路,所以长于治疗胃肠气机不通诸症。
简单说就是如果胃脘部不适,有呕吐、呃逆等症状的用上脘;有胀满、积滞等症状的用下脘;而脾胃不和或者肝脾不和所导致的上腹疼痛、泄泻、便秘等症状用中脘。临床可以辩证选取单穴,也可三穴同用。
足三里穴是人体众多穴位中,最具有养生保健功效的穴位之一,在民间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医家心里也是治病的常选穴位。因为足三里穴不仅能够疏经通络、祛风除湿,还可以健脾和胃、益气生血,具有很好的防病保健的功效。足三里穴的主治范围相当广泛,从上治头面疾病、呼吸道疾病,到下治肠胃功能紊乱、生殖器官疾病,都有它的参与。
它属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在膝部的正下方,当膝关节弯曲成直角时,膝盖骨下方凹陷处下四横指,就是足三里穴了。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中脘穴,胃之募穴;足三里,胃经的合穴,其为最常见的保健穴。灸这三个穴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
1、胃病2、嗝逆
治疗肠胃疾病的。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缓慢捻进针法取公孙内关穴为主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内关穴,胃脘痛,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内关穴,内关穴位置图,内关穴在哪,针灸内关穴,内关穴功效,脾胃虚寒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缓慢捻进针法取公孙内关穴为主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同属任脉且位置相近,处于中焦胃脘部,都能治疗胃脘部病变,但是功能却同中有异:\x0d上脘:偏于抑冲降逆,主要治疗中焦胃失和降所致的上逆呕呃诸症,尚可宽胸利膈,治疗上焦气机不利等症;\x0d中脘:重在和胃理气,在健脾和胃、益气消积的同时,主要调理肝胆脾胃气机不利诸症;\x0d下脘:偏于消导通降,能将胃所受诸邪通过下传肠腑消散,给邪以出路,所以长于治疗胃肠气机不通诸症.\x0d简单说就是如果胃脘部不适,有呕吐、呃逆等症状的用上脘;有胀满、积滞等症状的用下脘;而脾胃不和或者肝脾不和所导致的上腹疼痛、泄泻、便秘等症状用中脘.临床可以辩证选取单穴,也可三穴同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三里怎么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