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看不见你自己所 说的那些东西啊

《审查者》说:我还是看不到你看到的东西
就在我写这篇戏评的几个小时前,从朋友那得知《审查者》被审查了,果不其然,随即便看到了鼓楼西剧场发表的声明:
近日在鼓楼西剧场上演的《审查者》,因技术原因,演出暂停……
而被叫停到底是因为技术原因?还是因为其中有大量“不可描述”的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镜像:当剧场中的色情片正在被剧中的审查者审查的时候,《审查者》竟然被审查者当做色情片审查了!而走出剧场的观众们,还未来得及从刚刚经历过的震惊中缓过神来,还在互相兴奋的对戏中探讨的“性”话题进行交流和思考时,审查者就追了出来,禁止了这一切的围观和思考!
这部在日之前才刚上演过没几场的话剧,瞬间被石化成了历史,成了一座仅仅供祭奠和缅怀的纪念碑,而像我一样有幸在前几场看过此戏的观众,除了感到一种末世般的庆幸之外,或许更多的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无奈吧,还记得剧中方丹小姐对审查者说的话吗?“一个阴茎不仅仅是一个阴茎。”
如果你没有看到更多,那么请让开,因为你是审查者的同伙!
究竟发生了什么
《审查者》是英国直面戏剧代表作家安东尼·尼尔逊的作品,1997年这部以探讨性爱与文化审查制度为主题的戏剧在英国上演,获得了当年英国作家协会和《观剧》杂志颁发的数项最佳实验奖。十多年来,《审查者》在世界各地长演不衰,堪称一部实验剧作的经典。
这部戏总共只有三个人,审查者、妻子和方丹小姐。方丹小姐来到审查者的地下办公室,递交了一盘名为《邂逅》的色情影片,并希望能够公映,审查者是一个略显猥琐的官员,他以影片涉及到了大量色情内容为由拒绝了方丹小姐的请求,于是舞台上便开始了一场女色的勾引和关于性爱的对话,方丹小姐为了让审查者理解这部影片,她大胆和直白的向审查者提出种种性的要求,希望以直接的性交体验让审查者去感受她影片所包含的真实内涵,在审查者一次次拒绝,然而身体却一次次诚实的与方丹小姐发生性关系后,他有点爱上了她,许诺等她从纽约影展回来后便向出轨多年的妻子提出离婚,并表明会尽可能帮她通过审查。然而,就在他准备向妻子表明这一事时,看报的妻子告诉他,有一个叫方丹的女人在纽约一所宾馆里被殴打致死,他泪流满面,与妻子相拥在了一起……
如果你以为了解剧情概要就了解了整出戏,那么未免想法太简单了,剧情梗概仅仅是个行尸走肉的骨架,血肉往往是要通过剧本和舞台来由自己填满的,这就是戏剧的魅力,不到现场,你永远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艺术还是色情?
在观看过程中,面对冰冷的审查者,你会感受到方丹小姐浑身上下那股充满激情的张力,她在勾引,她在试探,她每一次咄咄逼人的身体,都是一次竭尽全力的尝试,她在尝试什么?
方丹:因为我要让你看!你用时间标明每个性交细节但你却不看他们之间交流的目光,他们的呼吸,他们的节奏——
审查者:因为我不关注那些,方丹小姐!目光、呼吸、节奏不能成为你影片方行的理由!你必须现实地面对它!无论你是何等的真诚,我们无法改变法律!
停顿。她脱下她的衬裤,躺在地板上。
方丹:来吧。
方丹:我要你同我做爱。
她在尝试让他去“看”,让他去看她早已看到的东西。纵然舞台大部分时间是两个人在办公室接连手淫、口交、做爱的性场面(当然是以隐晦的方式呈现),然而你会发现“性”不过是一个隐喻,“性”的背后分明有一种凄凉的存在,那种凄凉感就如同她不断告诉你眼前的是一件艺术,而你却始终坚信那不过是一具肉体和一根阴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人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有时难道不正如“一件艺术与一根阴茎”之间的天壤差距吗?
审查者是谁?他是一个完全被制度框住的,确切的说是被驯服的人。他长年在被自己称作“粪坑”的大楼地下室里工作,他的生活就如同他每天经手审阅的影片一样,见不得半米阳光,“制度”已化为了他内心的律令,他所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服从,他是制度的维护者,但同样也是牺牲者,“阳痿”是他内心最深的自卑,是导致妻子多年出轨的原因,然而这一切他都选择默许和忍受。方丹小姐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在他的身体同眼前的女人第一次出轨的时候,他就在努力进入对方所描述的场域里,试图去“看”,看他无论怎样都看不到的东西,看那个不仅仅是一根阴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可他看到了吗?
审查者:我只是说……审查制度并不是那么……一件坏事,没有审查制度,将没有象征,没有隐喻,没有戒律——我是说《邂逅》是关于一对情人的故事,但你没有必要看到特雷瓦·霍华德的阴茎出入于西莉亚·约翰森的肉体,是不是?
他看到的还是一根阴茎!
舞台上的方丹小姐笑了,他看到她笑继而也笑了。可为何就在我眼前,在他们两人之间,却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巨大鸿沟,那股从鸿沟深入弥漫出的凄冷直袭向坐在台下的你我。当一个女人用身体试图唤起一个男人的理解和共鸣时,他却依然只看到性,这是一种多么深重的绝望啊!可这种情境与现实生活又是多么的相似,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有无数交欢的男女、夫妻在用身体试图交换灵魂,可起床后,却都还要面对“每一天都无法了解彼此在说什么”的日常,活在问号里的人们,永远都无法言说自身!
那个男人 坐在地窖中 背对着你
于是,你会看到审查者的妻子几次剪影似的出现在舞台后方,朝着空无的方向,独角戏一样问他要不要见他(她的情人),但每次换来的都是死寂一样的沉默。他为什么一直沉默,一直不愿去见妻子口中的“他”?
他对方丹小姐说,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建立在性爱之上。妻子对他说,他(她情人)只想让你明白这是感情问题。
对于一个“性无能”的男人而言,他唯一的尊严便是承认他与妻子之间感情的存在,因为感情可以化自卑为高尚,然而就连这一点也被无情揭穿了。妻子的意思是在说,她之所以出轨,并非仅仅是你身体的原因,更根本的在于我们之间并无感情。可以说,方丹小姐掀开了他身体的底牌,而妻子则撕开了他灵魂的面具。他的世界里,没有性,也没有爱。这是一个灵魂和肉体双重压抑的男人,正如舞台两侧通向地面的楼梯通道所展示的那样,他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窖之中,如果你把视线往后推移,将目光放置到整个宏观的舞台的话,或许会发现,舞台是一个巨大的阴唇,而审查者却仿佛掉入到了阴唇的底部。那么这样一个被双重压抑的男人,在阴唇的底部,每一天看着阴唇与阴茎的抽插,这一切看似淫荡至极的意象究竟在表明什么?
在被禁止的深处,是一双虎视眈眈的欲望!
所以,在她有一天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会不舍,会破天荒第一次去要求她来满足他,并荒唐的以为自己爱上了她。
所以方丹小姐会怒斥道:“你的评审不过是谎言,仅此而已,冠冕堂皇的谎言。”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律法是罪么?断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为罪。非律法说,‘不可起贪心’,我就不知何为贪心”(《旧约·新罗马人书》,7:7)
如果没有“法”,我们怎知何为“罪”?“法”规定了“罪”的内容、“罪”的边界,就像审查者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审查,将没有戒律”,然而却殊不知,法的执行,又滋生出了多少罪?它是否也构成另一种罪?
“《审查者》是尼尔逊首次尝试的反震惊戏剧。的确,人们从此剧感受到的是困扰而非震惊。剧作强调的是穿透表象的深入审视,其哲理性在于“如果你理解他们,他们就不再异化”。而审查制度正是一个“不愿理解人们”的症状,是人类异化的一个案例。”此戏的译者胡开奇曾这样写道。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刚上演半个月就夭折的《审查者》的命运,冥冥之中,似乎也在以惊人的相似,嘲笑着这个早已严重异化的世界。
方丹小姐死了,连同她的艺术作品,和《审查者》一并,死于孤独,死于这个不再可能被包容理解的世界……
舞台,简约中的奢华
不得不说,此戏的导演手法简练而充满现代感,电子乐配合着舞台侧屏的使用,将审查者对色情片分镜头的详细标注,自下而上滚动了出来,并流溢到了整个舞台,给人一种目眩神迷的眩晕感。转台的使用,使得舞台的调度流畅自然,尤其是当坐在办公桌前的审查者,跟随转台缓慢自前向后背对观众时,四周光收,只有一束昏黄的灯光打在审查者身上,你会诧异,这是一个坐在地窖中,背对着你的男人,这种瞬间营造出的视觉画面,会让人不由产生一种幽暗的恐惧感。舞台中区上方隔出的露天阳台,是审查者妻子偶尔闪现的地方,她面无表情的脸,声音低沉而空洞,虽然死寂一样的站在那里,但却能让你分明能感受到她的内心在尖叫!尖叫,是在一个压抑世界里,人,唯一能发出的声音。
饰演审查者的周野芒老师,把这个小官员身上的猥琐、矛盾、自卑、局限表现的淋漓尽致,会让你愿意相信,审查者似乎就该是这样儿,而饰演方丹小姐的阮思航也将方丹身上的那种轻浮背后的深刻演绎了出来,要知道,这种以二人为主的心理戏,对演员演技是莫大的考验。
总而言之,这是一出以性爱与审查相结合,以隐喻的手法力求探寻人性和社会的现代寓言,它涉及到了最隐秘的性和残酷的社会规约,谈到了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理解,以及人渴望自由的无限与不得不面对的局限之间的掣肘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是一个在平静中极力克制却实则残酷的戏。残酷戏剧理论家和实践者安托南·阿尔托曾在书中写道:“真正的自由都是阴暗的,而必然与性交混在一起。”
在他的眼中,戏剧如同瘟疫,“一个极大的、既是道德的又是社会的脓疮,似乎通过瘟疫被排出,与此相仿,戏剧的作用是群体排出脓疮。”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面前的路,貌似还有很远很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看不见你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