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和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有什么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 15:39:59
编辑:陈朗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它们的区别之处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但是服用时忌茶。1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的相关文章
[] [] [] [] [] []
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而且,豆浆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肪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对于女性来说,同样是非常好的保健品。
我们一般听到木瓜都是和牛奶一起吃,那大家知道木瓜怎么和牛奶一起吃吗?牛奶木瓜都有哪些好处呢?今天文中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橙子大家都非常喜欢吃,尤其是女性朋友,因为橙子含丰富的维生素C与胡萝卜素对美白皮肤作用非常大,对于橙子的营养价值你多少会有些了解。
萝卜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莱菔,其种子、鲜根、叶均可入药。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补中、安五脏等功能。
绝经是一件可怕的事,据统计四十岁之前绝经的女性比四十岁之后的女性死亡率要高出30%以上,越迟绝经的女人无论是寿命还是容貌都更胜一筹!
早晨干睁开眼睛,眼神朦胧,这个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嗓子有点干,想喝点水,或者有人就喜欢刚睡醒喝口水,早上空腹能喝蜂蜜水养生吗?
我们手指甲、手指都显示出我们身体健康,比如大拇指指甲上的竖纹就反应出一些问题,还有手指关节炎等症状,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这些手指上的现象。
苹果大家都很喜欢吃,其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对健康也很有益处,吃苹果的具体的好处都有哪些?你都了解吗?空腹吃苹果好吗?一天中什么时候吃苹果好?
脱发会让你看上去老了好几岁,你知道男人们该如何预防脱发吗?哪些方法能够帮助男人们生发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些生发的食物,来帮助男人们头发变密。
关于正佳养生网 | 养生一族 | 养生运动 | 膳食养生 | 生活保健 | 养生课堂 | 瑜伽 | 饮食禁忌 | 药膳食疗 | 养生贴士 | 养生图库 | 未病预防
. All Rights Reserved. 正佳养生网 版权所有 宁夏齐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正佳科技有限公司 宁ICP备号当前位置: >
性平;味甘、淡;归肝、胃、脾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禁忌肝肾阴亏者慎服。
土茯苓是野生药材,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本草拾遗》说它“调中止泄”。《本草纲目》说它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本草再新》说它能“祛湿热、利筋骨”。 可见土茯苓之功效不一般。土茯苓别名: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一)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二)土茯苓的作用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土茯苓可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多发生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部、头皮,个别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因有阵发性剧烈瘙痒,常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遇不良刺激或气候突变,穿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可使病情恶化。当小儿发生湿疹时,可去中药店买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1天后渗液减少,3天后可见痂皮,1周后可愈。用药期间,不能让小儿食辛辣、鱼、虾、牛肉、羊肉等食物。土茯苓外洗内服治“鼻渊”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慢性炎症,中医统称为“鼻渊”,以鼻塞、流黄脓涕(或有臭味),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为主要表现。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临床证实,用土茯苓内服外洗,疗效明显。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完。其药渣再复煎,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此方若加鱼腥草或金银花同煎,其消炎排脓效果更佳。小贴士:建议使用以上配方前根据自己症状咨询专业医生后再行使。(三)土茯苓的药理作用免疫和抗炎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解毒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临床应用(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四)土茯苓外治方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拔葜的块茎。味甘、淡,性平,除具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外,亦有止痒痛之功,以本品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颇佳。汗疱疹:土茯苓60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至皮疹消退。急性湿疹:据皮损大小,取土茯苓、白鲜皮,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日2~3次。若丘疱疹破溃渗液多,以土茯苓煎液待凉湿敷,待渗出消退后,再用土茯苓、炉甘石细粉撒扑,清湿热止痒效佳。足癣:土茯苓60克,金银花30克,穿心莲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湿疹样皮炎:视皮损大小,取土茯苓、黄连、薏苡仁适量,水煎待凉后湿敷,至渗出停止后,取土茯苓粉撒于患处。带状疱疹:土茯苓30克,炉甘石粉15克,青黛粉5克,入蒸馏水200亳升中摇匀,涂搽患处,每日数次。肛周湿疹:土茯苓5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熏洗坐浴。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茯苓: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因其产地不同,故商品又有云苓、茯灵、松薯、安苓之称。主要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B-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性状: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土茯苓:攀援灌木。根茎成不规则块状,多分枝,有结节状隆起。 根茎含多种甾体皂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淀粉等;药用,能清热解毒、除湿、舒筋利关节,治梅毒、钩状螺旋体病、恶疮、风湿筋骨痛、皮炎等,一般秋末冬初采挖。 根茎富含淀粉,可酿酒;含鞣质,可提制拷胶。虽说土茯苓与茯苓均有除湿作用,但茯苓偏于健脾渗湿,土茯苓偏于渗湿清热。可见茯苓和土茯苓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东西。如何鉴别土茯苓是否有硫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自称无硫磺的土茯苓,跟大家分享几招鉴别有无硫磺的方法。(1)看外观。土茯苓如果是像白纸一样的白,肯定有硫磺,这点基本上没错。我们出售的土茯苓内色微红,是土茯苓中上品。接着看第二招和第三招。(2)闻味道。首先要知道土茯苓闻起来是带一些药香味的,不是很浓,比较淡,但是还是可以闻得到的,而熏了硫磺之后,味道就比较明显,是一种不会好闻的味道,带一些刺激性,严重的闻了后马上会鼻子不舒服。(3)吃味道。土茯苓的味道比较淡,不管怎样都不会是酸的,熏了硫磺后都会有酸味,吃起来比较明显的。土茯苓药膳绿豆土茯苓糖水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三米土茯苓汤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土茯苓马齿苋粥(治小儿夏季肠炎)土茯苓马齿苋粥:取新鲜土茯苓、马齿苋各100克,或干品各20克,洗净,加适量清水,熬煮30分钟,取出药渣,再加入少量米,继续熬成粥,加油盐调味,分2至3次食用。治疗期间忌生冷腥辣食物,一般2至3天可痊愈(以上为3至5岁小儿药量,可随年龄酌情加减)。 此方能清热解毒、祛湿止泻。马齿苋性味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滑利大肠之功效,为解毒治痢常用要药;土茯苓性味甘、淡、平,能利湿解毒。民间多用马齿苋或土茯苓单味治疗湿热泄泻,现两者同用,起加强作用,取粥养胃气治疗肠炎。鲜土茯苓赤小豆煲猪脊骨材料:新鲜的土茯苓400g;赤小豆(连皮去壳)100g;猪脊骨400g;生姜3片;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烹调方法:新鲜土茯苓去皮切块,赤小豆充分浸软,猪脊骨切块。将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瓦煲之中,武火滚后改文火煲一个半钟头即可。功效:健脾解毒去湿土茯苓薏米红萝卜汤材料:土茯苓80克,生薏米80克,红萝卜500克,冰糖适量。烹调方法:土茯苓用清水浸透,洗干净。生薏米用清水浸透,洗干净。红萝卜去皮,用清水洗干净,切块;将以上材料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煲至水开,然后改用中火,继续煲2个小时左右,放入适量冰糖,待冰糖完全溶化, 即可以饮用。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利尿去湿。凡患上皮肤癌病症,皮肤出现硬结、丘疹,久治不愈,甚至浸润溃疡,可以用本汤作食疗。土茯苓老龟汤材料土茯苓15克,草龟1只,红枣10克,瘦肉50克,生姜10克调料适量清汤,盐4克,绍酒3克,胡椒粉少许。烹制方法(1)土茯苓切片,草龟洗净,砍成大块,瘦肉切成块,生姜去皮切片。(2)锅内烧水,待水开时,下入草龟、瘦肉,用中火煮5分钟至血水消失,捞起冲净。(3)把土茯苓、草龟、红枣、瘦肉、生姜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汤、绍酒、胡椒粉,加盖用慢火煲3小时。(4)加盐调味,再煲20分钟即可。功效:去湿解毒,滋阴清热,健脾益肾。
相关阅读:
大家正在看什么
4201人看过
4176人看过
4110人看过不同产地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土茯苓的生药学研究--《贵阳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不同产地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土茯苓的生药学研究
【摘要】:土茯苓(Smilacis Glabrae Rhizoma)为常用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对该中药研究的深入,已分离提取了较多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药效学的系列研究,从而为开发疗效好,毒性小的新型药物提供了不少新的理论依据。
《中国药典》一部(2010版)记载土茯苓断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但我们在采集药材的过程中发现同一物种而不同颜色断面的土茯苓在性状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本课题拟对断面红棕色与类白色土茯苓的生药学及所含有效成分落新妇苷的含量进行系列研究,旨在寻找断面类白色至红棕色的土茯苓在生药学及成分等方面有否差异。
本实验研究的设计思路为:1.对断面红棕色及断面类白色的土茯苓进行性状、显微的鉴别,拟找出二者的差异,是否存在专属性的鉴别特征;2.若存在差异,则继续对不同断面土茯苓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分别建立土茯苓不同断面颜色药材的薄层特征性图谱;3.对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落新妇苷分别进行HPLC方法学研究并分别对多个不同产地的土茯苓药材进行含量测定。
药材品种的鉴定,通过在贵州及全国各地大量采集足够数量有充分代表性的药材样品,进行土茯苓性状及显微鉴别,找出了土茯苓断面红棕色与断面类白色药材间专属性的鉴别特征,为下一步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建立了TLC特征性图谱,采用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计算相似度,两种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相似度基本都大于0.95,故相似度较高。结果表明断面红棕色与断面类白色药材间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HPLC法测定了土茯苓中落新妇苷的含量,并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土茯苓项下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及供试品制备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的优化,结果以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21:79)为流动相,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进行分离所得各样品色谱峰峰形较好,分离效果最佳。最终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断面红棕色的土茯苓落新妇苷含量范围在2.08%~5.91%,贵州各产地的含量都不同程度高出2010版药典的最低限度0.45%。断面类白色药材落新妇苷含量范围在0.20%-2.42%,其中四个批号药材的含量低于2010版药典的最低限度,故二者在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以上不同产地调查采集植物大样本的研究结果,发现Smilax glabra此种植物的对口药材根茎,有的断面为类白色,而有的断面为红棕色,二者在性状、显微、TLC鉴别、HPLC成分分析及落新妇苷的含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我们初步认为属于种群生态(Population Ecology)的范畴,为种下等级的变异现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贵阳中医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R282【目录】:
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2前言12-13第一章 土茯苓的生药学研究13-20 第一节 土茯苓的本草考证13-14 第二节 土茯苓的原植物特征14 第三节 不同断面颜色的土茯苓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14-20
1. 仪器、试药14-15
1.1 仪器14
1.2 试药14-15
2. 药材收集15
3. 药材鉴别15-20第二章 土茯苓薄层特征性图谱的建立与鉴别20-43 仪器与试药20
2. 试药20 第一节 不同断面颜色土茯苓药材的薄层色谱预实验20-22
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21
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1
1.2 展开方法21
2. 试验结果21
3. 小结21-22 第二节 展开系统的选择22-25
1. 选择优化薄层展开系统22-24
1.1 供试品制备前处理暂定条件22
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22
1.3 展开条件及显色方法22
1.4 展开系统选择(1)22-23
1.5 展开系统选择(2)23-24
1.6 展开系统选择(3)24
2. 不同提取溶剂的初步考察24-25 第三节 薄层色谱供试品溶液前处理正交试验的研究25-29
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因素水平的安排25-26
2. 评价指标斑点数量以多为佳26
3. 展开条件及显色方法26
4. 供试品溶液前处理正交试验26-28
4.1 断面红棕色土茯苓26-27
4.2 断面类白色土茯苓27-28
5. 验证试验28
6. 小结与讨论28-29 第四节 薄层扫描法的建立29-33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9
2. 薄层色谱实验条件29
3. 点样量的考察29-31
4. 扫描波长的选择31-32
5. 小结32-33 第五节 薄层扫描方法学的考察33-36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3
2. 薄层色谱实验条件33
3. 方法学考察33-35
3.1 精密度试验的考察33-34
3.2 重现性试验的考察34-35
3.3 稳定性试验的考察35
4. 小结35-36 第六节 薄层特征性图谱的建立36-43
1. 薄层特征性图谱的建立36-37
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6
1.2 薄层色谱实验条件36
1.3 不同断面混合标准药材薄层扫描图的比较36-37
2. 评价指标37
3. 断面红棕色土茯苓薄层特征性图谱的建立37-39
4. 断面类白色土茯苓薄层特征性图谱的建立39-41
4. 小结与讨论41-43第三章 不同产地土茯苓中落新妇苷的含量分析及方法学研究43-69 第一节 落新妇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43-58
1. 仪器与试药43
1.1 仪器43
1.2 试药43
2. 检测波长的确定43
3. 色谱柱的选择43-44
4. 不同流动相的选择44-48
4.1 流动相44-46
4.2 流动相46-48
5. 系统适用性试验48-49
5.1 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48-49
5.2 重复性49
6. 样品分离度的考察49-51
6.1 供试品溶液制备49-50
6.2 不同样品分离度的考察50-51
7. 专属性的考察51
8. 线性关系的考察51-54
8.1 断面红棕色土茯苓线性关系的考察51-53
8.2 断面类白色土茯苓线性关系的考察53-54
9. 精密度试验的考察54
10. 重复性试验的考察54-55
11. 稳定性试验的考察55-56
12. 加样回收率试验56-57
13. 方法学小结57-58
13.1 色谱条件57-58
1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58
13.3 工作曲线的制作58 第二节 25批不同产地的土茯苓药材中落新妇苷的含量测定58-66
1. 药材水分的测定58-61
2. 各批次不同产地样品中落新妇苷含量测定61-66
2.1 断面红棕色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含量测定61-63
2.2 断面类白色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含量测定63-66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66-69第四章 本课题实验总结69-71 1. 生药学研究69 2. 薄层特征性图谱研究69 3. 不同产地土茯苓中落新妇苷的含量测定研究69 4. 小结69-71第五章 本课题的创新点及下一步的实验计划71-73 1. 创新点71 2. 下一步实验计划71-73参考文献73-75附录一 文献综述75-85附录二 图片85-92附录三 致谢92-93附录四 个人简历9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文朝阳,丰平,丁相海,王学江;[J];北京中医;2001年04期
侯娟,何文辉,王明霞,王玉瑛,赵晓志,范顺心;[J];河北医药;2004年01期
吕翼,芦金清,裴学军;[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05期
何志国,徐金玉;[J];黑龙江中医药;1994年01期
王光忠;李秋怡;徐淑珍;干国平;刘焱文;;[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张莲萍;干国平;刘焱文;;[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徐淑珍;干国平;吴和珍;王光忠;刘焱文;;[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陈嘉钰,唐琼,朱玲,刘于宾,杨华容;[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年01期
巢琪,刘星堦,张德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王光忠;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慧芝;;[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6期
李炳文;张汶军;胡雪桔;;[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郭卫;张亮;张唐颂;陈毓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8期
孟楣;吴溪;王晓玉;刘健;都嘟;葛早;;[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梁永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李洁玉;沈力;周浓;段宝忠;郭建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袁为胜;杨昭;刘智伟;裴志胜;张海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杨月娥;胡文帅;庞婕;王永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刘勇;熊红红;胡生福;;[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周萍;王成军;邓励;;[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星星;曾建国;熊兴耀;;[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刘继勇;郝天龙;朱全刚;孙华君;吴建华;;[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万焱;;[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张鹏艳;杨欣;;[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杨欣;刘杰;范凤鸣;刘辉;张鹏艳;毛川成;李玉华;;[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毛群颖;郭增兵;郝春生;于丹;李秀玲;梁争论;;[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徐颖;黄勤挽;冉东;吴纯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吴莎;刘红玉;李飞;;[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陶文婷;郁红礼;吴皓;吴皓;朱法根;邱韵萦;赵腾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卜海博;王丹;李瑞龙;王瑾;李向日;;[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占奎;[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郑国琦;[D];西北大学;2011年
叶茂;[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韩美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宋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孙伟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杨培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纯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何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志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浩;[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方艳;[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罗丽媛;[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刘芳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史艳霞;[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沈振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丹;[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卢雯;[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胡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相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红星,潘忠平,余世春,潘泽华,於琦,何春年;[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文朝阳,丰平,丁相海,王学江;[J];北京中医;2001年04期
于良,孙中杰,吴胜利,潘承恩;[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23期
舒仕瑜;[J];儿科药学;2002年01期
郑劲;;[J];福建中医药;1958年01期
陈战国,耿征,刘谦光,黄文红;[J];分析化学;1996年02期
巨勇,贾忠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12期
郭景南,刘崇怀,潘兴,王季拴;[J];果树学报;2002年03期
赵志方,王嘉陵;[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0年02期
赵克森;[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祥腾;何燕;徐孟文;聂金媛;彭锋;;[J];今日药学;2008年03期
李磊;张宏桂;乔延江;;[J];药物分析杂志;2007年05期
王映红;李磊;张宏桂;乔延江;;[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11期
吴新荣;刘志刚;颜仁梁;孙维峰;;[J];中药材;2009年10期
蒋受军;;[J];内科;2010年02期
刘志刚;曾祥腾;孙维峰;吴新荣;;[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3期
贾玮;刘海;王峥涛;;[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徐强;孙洋;;[J];化学进展;2009年01期
方圆;王雪彦;晁若冰;;[J];药物分析杂志;2010年09期
董凯旋;张华;葛向前;董立莎;;[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志刚;邓伟杰;孙维峰;吴新荣;;[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袁阳;马友金;;[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刘志刚;曾祥腾;孙维峰;吴新荣;;[A];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与中药药理学研究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梁法亮;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章卫民;张德志;;[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贾素庆;;[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丹莉;史萍;;[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张笑颜;詹丽茵;曾祥腾;;[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蒋洁云;徐强;;[A];第七届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李玉琪;李玉莲;曾平;张文敏;姜维;杨自更;;[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唐泓皓;王伟;刘斌;张建军;张贵君;;[A];全国中医药研究生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尚学瑞;[N];中国医药报;2002年
陈永久;[N];民族医药报;2002年
杨锋;[N];健康报;2002年
辑;[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江苏 武玉梅;[N];大众卫生报;2006年
孙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副主任医师
胡献国;[N];大众卫生报;2000年
尚学瑞;[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赵 辉;[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吕桂兰;[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磊;[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古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何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志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毅;[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王晓丹;[D];浙江大学;2009年
秦文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存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沈志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刘文波;[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凯旋;[D];贵阳中医学院;2011年
林耿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博;[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王天;[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建平;[D];浙江大学;2010年
华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张雪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唐泓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雍雪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秦汝兰;[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