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生活在对甲苯磺酸气体环境的情况

当前位置: >>
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大气环境与健康生活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TSP: 英文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 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 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 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因其作用 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IAQ: “室内空气品质”,是 Indoor Air Quality 的缩写,室内空气质量是指在某个具体的环 : 境内,空气中某些要素对人们生活、工作的适宜程度,它反映了人们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一种 概念,如何评价室内环境质量是目前为人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包括室内空气的温度、 湿度、空气新鲜度和洁净度等情况。 API: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 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 : 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 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适合于表示城 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 浮颗粒物(浮尘)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城市因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温比其周围地区偏高的现象。用两个代表 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主要有两种: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 1972 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VOCs: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根据 WHO 定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指在常温下, : 沸点 50℃―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VOC 按其化学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烷类、芳烃 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等。目前已鉴定出的有 300 多种。最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苯 乙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二异氰酸酯(TDI) 、二异氰甲苯酯等。 蓝烟: 蓝烟:又称青烟,通常是在柴油机尚未完全预热或低负荷运转时发生。此时,燃烧室温度较 低,约 600 ? C 以下,燃烧着火性能不好,部分燃料和窜入燃烧室的润滑油未能完全燃烧, 其中大部分是已蒸发的油,再凝结而成微粒状态,直径比白烟小,在 0.4(miu 打不出来)m 以 下,随废气排出而成蓝烟。这种烟显蓝色光在此种大小微粒的作用下折射而成的。排出蓝烟 时,同时有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如甲醛等)排出,因而蓝烟常常带有刺激性臭味。 酸雨: 酸雨:pH 值小于 5.6 的降水。包括雨、雪在内,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 等。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 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 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 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因其作用 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 人类生产生活中向大气排放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在扩散至平流层后与臭氧发生化 臭氧空洞: 学反应,导致臭氧层反应区产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现象。 BTEX:BTEX 是石油中常见的苯(benzene) ,甲苯(toluene) 、乙基苯(ethylbenzene) 、三 : 种二甲基苯的异构体(o-xylene 邻二甲苯 ,m-xylene 间二甲苯,p-xylene 对二甲苯) 的 合称,属于单环芳烃类质。BTEX 主要存在于原油和石油产品中,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 于农药、 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制造业。 BTEX 在生产、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 容易释放到环境内, 造成环境污染,并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 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 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PM2.5:PM,英文全称为 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 。科学家用 PM2.5 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 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 PM2.5 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 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PM2.5 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 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指的是一系列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化学品。 它们称之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 是因为它们由最初的污染物质光解而产生的。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烟雾, 属于大气中二 次污染物。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 以期减 清洁生产: 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 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 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 1 大气层的结构及其特征:大气层大致可分为(1)对流层,(2)平流层,(3)中气层,(4)同温层。 顾名思义,对流层是对流 (热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约 10 公里。 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 80% 存在於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 越接近地面水 汽含量月高,因为温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如:海、湖、森林、沼泽...)。 大气吸收阳光的 效率不高,约有 50%的阳光穿透为地表吸收,而且空气放出的辐射比吸 收的还多(即不断冷 却),因此大气的温度分布成随高度递减的现象。 大气则经由热传 导及对流传送热量,弥补辐 射冷却所损失的能量。平均而言,对流层中随高度温度递减 约 6.5 oC/km。 (2)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10km 至 50km 之间,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 加, 因此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因次称为平流层。 平流层 因为特别稳 定,而且没有降水,大气中悬浮微粒(如:火山灰、污染物、核爆辐射尘...) 可停留在平流层 数个月到数年之久。 (3) 中气层:在这层没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4) 同温 层 :在这 层 ,N2、 O2、 O 吸收 非常 短的太 阳辐 射(&0.1μm),产生 光电 离作 用 (photoionization),生成许多电离子,因此也称为电离层。由於空气稀薄,只要吸收一点 能 量,温度就变得很高(可达数千度)。 这里的温度变化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关系密切。 太阳黑子 活跃与否可改变温度达一千多度。 但是人若在同温层立刻被冻死。 为什N?因 为空气太稀薄, 即使每个气体分子温度达数千度,因为太少气体分子撞击人体,对人而 言,温度还是非常低。 由於电离子会吸收、反射电讯,电离层的状况对长程通讯影2 全球性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全球海平面上升: 由全球变暖, 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 10-20 厘米。 如果海平面上升多 1 米, 一些岛国, 比如马尔代夫便会被淹没。而 IPCC 在 2007 年的报告中预测到 2100 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 18-59 厘米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极端 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 频率与强度增加 两极冰川融化: 北极的地区暖化情况比全球平均高出 1 至 3 倍。科学家预测最早在 2030 年,北冰洋将迎来 第一个无冰的夏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极。如果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殆尽,将使全球海平 面上升约 70 米。 大量物种灭绝: 英国一份研究表明, 地球历史上的四次物种灭绝都与温室效应有关。 如果全球变暖继续加剧, 将会导致地球一半的物种灭绝。 首当其冲的将是北极熊, 目前世上仅存的 2 万只北极熊被预 计将在 2050 年灭绝 淡水资源流失: 如果世界几大山脉上的冰盖不断消褪, 山下居民将面临淡水资源危机。 其中源于青藏高原的 江河流域影响涉及到世界 1/3 的人口。另外,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赤道雪峰”也将在 10 年内消失 农作物减产: 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 使某些地区出现反常的旱灾或洪灾现象, 导致农作物 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 疾病肆虐: 气候变暖将使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另外,全球气温 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 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 导致全球陷入疫症 恐慌 造成新的冰河期: 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 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 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 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 降 5-8℃之多。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世界各地,地球甚至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3 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污染源一、甲醛 甲醛的来源: ① 目前,甲醛是制造合成树脂、油漆、塑料以及人造纤维的原料,是人造板工业中制造脲 醛树脂胶、三聚氰氨树脂胶、聚缩醛树脂、戊四醇醛树脂和酚醛树脂胶的重要原料。 ② 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 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 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 二、苯 苯及苯系物的来源: ① 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 ② 防水材料添加剂; ③ 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 三、氨 氨的来源: ① 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冬季施工常常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 料的外加剂对混凝土进行防冻保护。 这些添加剂在墙体中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被还原成氨 气并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的增加。 ② 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采用含有尿素组分胶粘剂的木制板、以氨水作为添 加剂与增白剂的涂料。 四、总挥发有机化合物 TVOC TVOC 的来源: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及生活和办公用品;家用燃气、燃煤、烟草烟雾; 室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等。 TVOC 的危害: ① 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非单一的化合物,各化合物之间的相加、相乘作用不够清楚, 且不同时间地点 TVOC 的组分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所变化。 ② 大体的危害如下: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无力、胸闷等症状;感觉性刺 激,嗅味不舒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怀疑性危 害: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神经毒性作用。4 大气污染事件,其污染物与危害(1)马斯河谷逆温事件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的重要工业区,全长 24 千米,建有三个炼铁厂、三个金属冶炼厂、四个 玻璃厂、三个炼锌厂。1930 年 12 月 1 日至 5 日,该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加之河 谷两岸高山耸峙, 致使 13 个工厂烟囱排出的大量烟雾无法扩散, 使许多人患了呼吸道疾病, 时仅一周,就有 60 多人死亡。 (2)多诺拉事件 美国的多诺拉城,位于孟加希拉河流域的马蹄形河谷,两岸耸立有 100 多米的山地。河谷区 建有大型炼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等。1948 年 4 月 26 日清晨,多诺拉城大雾弥漫,天空微 寒阴沉,大雾持续到 28 日,除了烟雾外什么也看不见,仅有 14,000 人口的多诺拉城,五天 内就有 20 多人死亡、6000 多人住进了医院。 (3)波查里加事件 波查里加是墨西哥一个小镇,该镇一个从天然气中回收硫磺的工厂。1950 年,由于硫化氢 泄漏,加上当时的微风作用,形成了很浓的烟雾,由于逆温现象,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无法扩 散,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当时有 20 多人死亡,320 多人住医院。 (4)伦敦烟雾事件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大雾笼罩英国全境。位于泰晤士河开阔河谷地区的伦敦城上空有 明显的逆温层存在,逆温层顶高约 60 至 150 米,烟尘难以扩散。从 11 月 28 日到 12 月 6 日,就有 4 千多人死亡,其中 70 到 80 岁老人死亡率极高。直到 60 年代才查清这次烟雾事 件是由于烟雾粉尘中含有三氧化铁, 促使空气中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雾, 吸入人体后导致死亡。 (5)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 2500 多万吨。其中约有 380 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 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 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 木枯萎。 (6)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 740 万公顷,到 1983 年为止有 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 森林生长量的 21%多,先后有 80 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 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 500 米以上的 枞树相继枯死,全州 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 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 46 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 3/4 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 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7)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 年 12 月 3 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 “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 45 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 小时 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 25 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 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 为是“瘟疫降临”, 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 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 有的以为是“世 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 2500 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 1000 多人危在旦夕,3000 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 15 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 4 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 20 多万人双目失明。 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5 逆温的种类、形成原因和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1)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 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 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 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 而下消失。(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 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 区。(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 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4)下沉逆温: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 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它的特点是范围 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 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此时,大气的对流运动大大减弱,并非常稳定,这样会使得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 污染物不能扩散,而大量聚集在对流层底部,大大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危及人们 的健康。例如,美国洛杉矶 20 世纪以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地形、 气候、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每年有 200 多天会出现逆温现象,当地日 益增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又难以扩散,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事件。 6 燃料的种类、性质及燃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按形态可以分为 3 种: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 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石油)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沼气) 。 按类型分类 按类型可以分为 3 种 化石燃料 (如石油、 煤、 油页岩、 甲烷、 油砂、 天然气等) 生 物燃料(如乙醇【酒精】 、生物柴油等) 核燃料(如铀 235、铀 233、铀 238、钚 239、 钍 232 等) 。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加工的两类。 含硫的石油和煤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还有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7 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成因:人们用于冰箱和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电子器件清洗的氟氯烃等物质进入平流层 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危害:1、臭氧层臭氧浓度降低紫外辐射增强,反而会使近地面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增加, 尤其是在人口和机动车量最密集的城市中心,使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机率增加;2、 臭氧层的 臭氧含量减少,则地面受到紫外线 B 的辐射量增大。B 类辐射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 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B 类辐射的增加也会损害浮游植物,由于浮游植物可吸收大量 二氧化碳,其产量减少,使得大气中存留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 B 类辐射还将引起用于建筑物、绘画、包装的聚合材料的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 命等等。8 当今世界较为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电力工业中的湿式烟气脱硫技术、干式烟气脱硫技术、喷雾式烟气脱硫技术、选择性催化还 原(SCR)脱氮技术。9 简述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性酸雨的形成,主要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在凝结过程中 溶解于水,使之成雨。酸雨又被称为“空中死神”,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 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毒 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此外,酸雨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雨的酸性对眼、咽喉和皮肤的刺激,会引起 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酸雨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 泊,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10 大气环境恶化对生活有何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接 触或刺激皮肤三种情况进入到人体。一般地说,进入愈深,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吸收 量也愈大,危害就愈大。 (2)对其他生物的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叶枯萎脱落,植物叶片褪绿,生理机能 受到影响,成长不良,品质变坏,甚至死亡。酸雨、酸雾、酸雪能降低水土酸碱度,使植物 和鱼虾减少甚至死亡,森林发育受影响。 (3)对气候的影响:降低能见度、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形成酸 雨、温室效应等。 (4)对社会的影响: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同时对因大气污染而 致病的人口造成医疗负担。11 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大气环境、达到健康的生活状态?(1)可以在自己生活区周围多种些绿色植物。 (2)节约能源,电器不用时及时关闭拔掉插头,家里的电器尽量选择节能型的。使用空调要 适度,不要开得过大,可能的话,尽量少使用空调,可以换用其他替代品,比如电风扇就比 空调平均至少十几倍的电力。 (3)少开私家车,可以的话多坐坐公车。选购汽车的时候,注意购买那些尾气含量达标的。 (4)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用环保袋购物12 选取一种大气污染物,从来源、形成、危害三个方面方面分析其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来源:交通源排放的尾气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已经超过工业排放,占到了第一位。空气 中主要污染排放物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和一氧化碳(CO),VOC 就是俗称的碳氢 化合物。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经过紫外线照射会生成光化学烟雾, 而光化学烟雾的标识物就是 臭氧浓度的升高,其生成物叫做细粒子。汽车尾气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车辆繁忙 的交通要道,灰霾情况会显得尤其严重,能见度比其他地方更低。 (2)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近年 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 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展稀释,却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 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 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 温现象, 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 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 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 机动车辆猛增,使得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 城市经常看起来灰蒙蒙的。 (3)霾的主要有以下危害:一是影响身体健康。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 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 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 和肺叶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 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 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二是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霾天气容易让人产生悲 观情绪,使人精神郁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三是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 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13 请分析政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角色、目前工作的不足之处,并 提出解决方案。政府在保护大气中起主导和引导作用,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 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 动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液、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 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 大型港口码头、 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农垦和围湖造田 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 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 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 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 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 中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 贯彻执行。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 和改善大气环境。14 是不是离污染源越近,大气污染越严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 关。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大气越不稳定,污染物的稀释扩 散就越快;相反,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 物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降水虽可对 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 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烟气运行时,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风面会发生下沉作用,引起附近地区的污染。烟气 如越过丘陵,在背风面出现涡流,污染物聚集,也会形成严重污染。在山间谷地和盆地地区, 烟气不易扩散, 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 特别在背风坡, 气流作螺旋运动, 污染物最易聚集, 浓度就更高。夜间,由于谷底平静,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易出现逆温,整个谷地在逆 温层覆盖下,烟云弥漫,经久不散,易形成严重污染。 位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白天烟气随着海风和湖风运行,在陆地上易形成“污染带”。 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 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6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措施,减少 污染物排放或采用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大气的污染情况有所减轻。 高烟囱排放虽可降低污染物的近地面浓度, 但是把污染物扩散到更大的区域, 从而造成远离 污染源的广大区域的大气污染。 大气层核试验的放射性降落物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广泛分 布在大气层中,造成全球性的大气污染。15 家居环境中,如何减少室内污染物的危害?一、不要急于入住,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3 个月,特别是在夏季千万不要住进新房,因为温度 高甲醛排放量会增大。 二、 装修过程中尽量少用人造板材装修,使用经过环境绿色认证的涂料、油漆、胶水。 三、尽量不要买贴面家具、中密度板家具,这些家具甲醛的含量也是很厉害的,即使厂商可 以拿出经过国家质量检测的报告, 证明自己生产的家具甲醛含量不超标也不要相信, 那只是 证明拿去检测的家具没超标, 不代表你买的那套不超标。 一旦你买回家发现超标了气味很重 要退货,那可不那么容易。 四、家中放几盆吊兰, 芦荟,仙人掌,特别是芦荟很有用,白天放在室外到晚上放在卧室里, 能使空气清新。别放什么菠萝、大蒜那只是改变室内气味而已并没有真正消除室内的甲醛。 除甲醛―竹炭与木炭除味吸收效果比较16 怎样避免密闭建筑――病态建筑综合症这种现代都市病处理对策一般对策 一些专家认为现代 建筑中封闭性加强风率 过低是导致&病态建筑综 合症&的主要 原因,但更多的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一方面受害者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可以查出致病 因的症状;另一方面在建筑物内,由建筑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物种类很多,而且噪音、 灯光、工作压力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多数人认为 “病态建筑综合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虽然&病态建筑综合症&不会直接危害生命或对机体产生永久性伤害,但是它会导 致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病假率上升,出勤率下降,增加员工的流失,使公司蒙 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病态建筑综合 症&只能从整个建筑物的 大环境角度出发采取一 些必要的措 施: 1.改善办公环境的空气质量,禁烟,做好通风、绿化工作。 2.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3.调节工作节奏,在工作之中进行适当的休整和放松。 4.想办法宣泄或转移心理压力(如:旅游、倾诉等) 。 5.进食保健食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 B、C、E 和钙、镁、锌等) 。 采用无光触媒 、 光触媒无光触媒与细菌、霉菌等的氧化还原反应[1]目前无光触媒在国外以应用比较广泛。在日本,飞机、养老院、浴场、厕所、刚 装修完的房子等都能见到无光触媒的应用。光触媒在国内以相当普及,一般用在喷涂 汽车、空气净化等领域。 无光触媒、光触媒(目前在国外,如日本应用比较广泛)涂布于基材表面,两者 都能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如:VOC 和甲醛 等引发“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有害气体) ,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 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 但是光触媒需要借助紫外线(一定强度的阳光)照射才有效果,而无光触媒在明 室暗室都有效果。由于存在墙角、家具遮挡处等阳光照不的地方,因而采用无光触媒 效果更为理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甲苯磺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