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快乐生活一点通的生活呢

如何快乐地生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页免费23页1下载券23页免费76页¥6.005页免费 54页免费8页免费15页免费15页免费9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页免费16页免费56页免费31页免费8页1下载券
如何快乐地生活|关​于​如​何​快​乐​生​活​的​自​我​感​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人,究竟该怎样生活?_百度知道
人,究竟该怎样生活?
其实生活就是奋斗和收获,人生是短暂的,人生是应该有合适的目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做什么总是要有所作为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应该是:不断的求索,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奋斗,尽管前进的路上有汗水,可能还有眼泪,但一定会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和享受. 时间会使你成熟.自信对一个人是重要的,适当的正确的选择是需要的,对过程的承受力是必要的.自我心理调整必须是经常性的,对成功的争取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幸福和快乐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时间就是生命.时光不会倒流,珍惜现在,奋斗未来吧. 生活是在不断的经历中才会感悟最深的烦恼是别人带来的 开心快乐是自己找的 快乐也是一天 痛苦也是一天 何不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过完每一天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无法回避不开心和痛苦的事,那么怎样让自己在经历这些伤心和痛苦后还能开心起来呢?我觉得真正的快乐源自于对痛苦的领悟,因为没有痛苦的人生是无法感受到快乐的,我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它,理智地剖析它,肯定应该肯定才能否定应该否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放弃,才懂得珍惜,才能记住该记的,忘记该忘记的,才能剖析人生中的痛苦,让它成为你人生的一种财富、一段经历、一份回忆、一种领悟而不是痛苦,这样我们就能坦然直视过去,坦荡人生,快意人生,无悔人生,人生才有真正的快乐,而不是逃避和掩饰,更不是强作欢颜。,因为我相信,人生是要我们面对的,不是逃避的,我们可以伤心但决不能沉溺和逃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听听音乐,出去散散步,看看外面的天空,其实也满惬意的.和朋友们出去玩玩,谈谈心也很开心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临的问题, 而人生中的烦恼也好像总是如影随形, 不论你想得开想不开, 日子还是一天天的过去, 开心也是一天, 不开心也是一天, 人要学会调整心态, 或者用一种心理暗示的方式来使自己愉快, 可以对自己大声说: 我真的很愉快我真的很愉快, 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愉快, 为什么不呢, 想想你拥有的, 别人没有的, 知足常乐啊。 天天开开心心,无优无虑是人生的意义?和我&惊天地&一样,那就要事事想得开,把挫折乐观的对待,把困难看得简单.遇风躲起来,遇雨把伞带.让自己适应气候的变化,让心情随时调整,只要坚信快乐是你的,开心就会与你相伴.人生的路不是这样简单,但是你可以简单的面对,面对只要开心的现在.小的插曲,还要欣赏,听过品过,就要收起来,回味它的甜,丢掉无奈.相信开心快乐永远在你身边陪伴,愿你永远笑开怀学会 快乐快乐是什么? 有人说:笑容满面哪是快乐的象征; 有人说:家和万事兴是快乐; 有人说:有了亲人朋友就快乐; 也有人说:有了钱就快乐? 到底何才是快乐呢?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每一位母亲忙碌的身影。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每一位父亲斥责的声音。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每一位老师真心的称赞。 快乐是我们生活中每件小事。 快乐是人与人相处中的点点滴滴。 你快乐,我快乐,他也快乐。 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生活是自己的 全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每天早晨起床时 给自己一个微笑 再大的困难 也没什麼搞不定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他!! 当你经历过爱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真心相爱的人并不一定能在一起;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的,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才会真的和你永远在一起!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她), 如果你也不爱他(她)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她),你应该会希望他(她)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她)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她)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她)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她),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她)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 你喜欢星星,不可能把星星拿下来放在脸盆里, 但星星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 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 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 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 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 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 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 而这些山盟海誓又很不切实际。 海枯石烂、地老天荒,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 明知道海不会枯、石不会烂、地不会老、天不会荒; 就算会,也活不到那时候。 许下诺言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许下可以实现的诺言, 最好是承诺做不到的事, 反正做不到的,随便说说也不要紧, 请记住:“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最动人” 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 …… 茫茫人海中,你遇见了谁?谁又遇见了你 .............................................................................................................................
【【 忘记 】】人们都说忘记一个人是很难的因为忘不了真的忘不了既然爱她,为什么要忘她伤了就要忘吗我想了很多忘记她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用快乐把她深深的压下去压到心底孤独的时候可以想想当成自己和她的一段美好回忆回忆从前,遥望未来我觉得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忘记自己喜欢的人你要知道爱人和被爱是同样幸福的只是看你怎么想如果你觉得喜欢一个人得不到他很痛苦的话那你就错了每一个人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份感情你只能决定喜欢他与否而不能觉得他是否喜欢你喜欢不一定是要得到啊只要你把他珍藏在心里以后你一定会觉得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的..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论我们应该怎样健康快乐的生活-------像和尚一样达观
像和尚一样达观
暮鼓晨钟,咸菜稀粥,屋前瓦后,木鱼声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这就是和尚。
和尚最宝贵的品质就是一切都看得开,看得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是要我们去做和尚,而是希望我们像和尚一样拥有一颗豁达的心,对待一切我们要学会“放下”。
是的,要学会“放下”。我们不放弃努力,失败了也不绝望。
饮水思源,做人要懂得感恩
马祖道一禅师派侍者送给弟子百丈禅师三坛酱。百丈禅师收到三坛酱后,立刻鸣钟集众上堂,拿起拄杖子指着酱坛,对大众说道:“这是老师道让人送来的盐酱,你们如果能说出个什么来就不打破,否则就打破!”
学僧大众面面相觑,无人回答。
百丈禅师见大众不答,便用拄杖子把三坛酱缸都打破了。
侍者回到马祖禅师那里,马祖禅师问道:“你把酱送到了吗?”
侍者答道:“送到了。”
马祖禅师再问道:“百丈收到我的盐酱以后,有什么表示?说了些什么?”
侍者回答道:“百丈禅师收到盐酱后,就集合大众上堂,因没有人道得,就用拄杖子把酱缸都打破了。”
马祖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赞美道:“这小子不错!”
后来,马祖禅师带口信给百丈禅师,希望他将修行的近况不时地写信回来报告。
百丈禅师在回函上诚恳地报告说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自从将酱缸打破以后,三十年来,弟子从来不曾缺少过盐酱。”
马祖道一禅师非常满意,特别再写了八个字送给百丈禅师,这八个宇为“既不缺少,分些给人”。
后来马祖创了丛林,百丈就立了清规,从此禅林繁衍不绝。
既不缺少,分些给人,马祖道一的言外之意就是说,百丈禅师既然你已经知道感谢我的恩德,就不要对后世有所保留,要把我的禅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既不缺少,分些给人”的心境就是感恩的胸怀。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却自己何以生,何以乐,何以得福,饮水思源,才是做人的根本和正道。
基督的世界中人们要经常向上帝感恩,因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并拯救人类于迷途当中。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要存在感恩的心。感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谁帮助了你、关怀着你才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要对恩人感恩,无可厚非。但是不仅仅恩人才值得感恩。生活中一切事物和事情都存在着感恩的情结,父母的恩情、朋友的情谊、恋人的爱情、大自然的一花一木、生活中的挫折的境遇、自己的追求和信仰……都需要我们用感恩的心态感知和对待。
人的一生纠缠着很多事情,爱情,亲情,友情,成功,得失,进退,荣辱……总有一些带给你苦痛,总有一些带给你欣喜,苦乐酸甜才是人生。惟有常常感恩,才能时时收获慰藉和幸福。
有一句话,大致是这个意思:父母思念儿女,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汩汩的从泉眼中流出,一年四季没有休止,而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就像秋风扫落叶,嗖的一下,风歇叶落,戛然而止。读来让人好不愧疚。
父母恩,似海深。有了时间,不要忘记带着妻儿一起去看望父母。不用带什么贵重的礼物,父母这个年纪,还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他们能见到你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还有爱情,想一想就让人怦然心动,久久不已。记得当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双方羞涩含情,脉脉流盼,也忒温存。后来,彼此进入内心的世界,相约相誓,共度一生,无论风雨坎坷,还是贫病交加,都只同心同德,毫无后悔。自己曾经的爱情故事,从青丝凝结演绎到双鬓飞雪,忠贞可鉴,竟验证了诗经上那句古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感恩爱情,至爱难得。彼此能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份,要珍爱这个缘份,否则定会饮下悔疚的苦水。爱是一份使命,要相爱的人去把爱传承,发扬,使整个人间都能嗅到爱的味道。
感恩友情,友情跨越千山万水,把两颗思念的心系在一起,犹如一种心灵的碰撞,更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优美、温暖、情深,有说不出的曼妙。友情没有隔膜的时候,纵使有瞬间的误会,也会消弥于时间的过滤中。友情如河,脉脉的流入,脉脉的流出。流入的是倾听不尽的交心话,流出的是绵绵不绝的呵护和忠告。
亲情,爱情,友情,没有先后,一样的重要。人何以生,人何以不生,全在“亲、友、爱”上。人其实不过是一副空壳,有了这三者才丰富了血肉,变得饱满和充实起来。若没有,臭皮囊而已。
人生不要悔,也经不住悔。倘若你现在有悔,请及时挽回。等到了无以挽回的地步,泪也无用。
感恩吧,生命中的感动太多了,不必轰轰烈烈的,平凡中照样有许许多多感动的故事。感谢生命赐予了我们如许的感动,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充实和质感。年轮在不住地增长,岁月在一天一天逝去,惟感恩可以滋润生命。
平平安安就是福
慧光禅师四处云游,行大慈悲之道,普度众生。
一天,禅师正在大道上行走,看见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水中游鱼可现,游来游去毫无挂碍。禅师对身边的人说:“做人要像鱼儿一样,明心见性,从容自得,要是做什么事情都执著,不懂得提起放下的道理,人生便苦恼不堪。”徒弟们合十称是,若有所悟。这时天已将傍晚了,暮色苍茫,野鸦归巢。徒弟们都劝慧光禅师返回寺院,以免受傍晚清冷之苦,慧光禅师却摇头说到:“你等先回吧,不要以我为牵挂。别人若是问起你们我在何处,你们怎么回答?”徒弟们说:“不在那时,不在那处,四方云流,了然无痕。”慧光禅师很满意,摆手让徒弟们退下了。
暮色越来越浓,慧光禅师来到一家饭馆。禅师刚坐下,老板娘就迎上来,一看是个和尚,便双手合十,连忙吩咐小二将素斋素饭给禅师端上来。禅师称谢,埋头吃饭,可是边吃的时候,却听见老板娘愁苦的叹息声。慧光就问:“女施主,有何事解不开,不妨说与老衲听听。”老板娘道:“大师,我们这个小店小本经营,没有多少收入,我丈夫是个老实人,不会钻营取利,一天忙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心中十分的苦恼。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实在没有什么起色,也没有什么劲头,哎……”
慧光禅师说:“一天之中,你的孩子可曾遭遇不幸?你的丈夫可曾有损身体?你的小店可曾遭遇强盗?”老板娘说:“没有。”
“这就对了,”慧光说,“小本经营却没有破产的风险,收入不多却可以供给己用,丈夫老实,自是没有三心二意,至于生活没有起色,全在于你的一个心境。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羡慕你这殷实的小康之家。施主,平平安安过一天即是福,没有什么比这还重要,难道你为了生活上的起色,愿意你的丈夫涉险吗?所求过多则痛苦丛生,切记!”老板娘豁然开朗,面露微笑。
人生若只有欢乐,便显得轻浮,没有沉淀。若只有愁苦,又显得沉郁,让人压抑。故此,人生需要些许的欢乐,也需要些许的愁苦,这样的苦乐相间,既有意义又有内涵,方为真切的一生,要是有不切实际的欲求,就会无比糟糕,痛苦非常。很多时候应该怀着“平安即是福”的心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必然和偶然。
现实生活中,行色匆匆往往是迷惘的表现,自己对自己所追逐的价值都不热切也少信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尽管终日的忙碌,无休止的营求,到头来并没有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时时感到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原因就在于心中丈量幸福的尺度有所不同。我就是我,我的幸福不是别人的,标准只在内心。学别人一样机械的追逐,幸福的标准就会脱离实际,衍生出许多的烦恼来。
平平安安的度过每一天就是福分。不要被镜花水月的念头所滋扰,不切实际的追求是痛苦的根源。淡茶粗粮虽比不上满汉全席,如果吃得顺口,心中有惬意,便胜过熊掌燕窝。一家人能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相守,愉愉快快的过活。
只自觉心安,东南西北都好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肯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你最了解水车,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什么样子呢?”
青年答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漫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吗?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
“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发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
青年顿悟,并决心继续打水车
缘如风,随时来,随时散。缘分总是飘忽不定,你越是有强烈的要求,它就离你越远。强求只是一厢情愿,到头来方知一切不过是个玩笑。难怪苏子说,心安处即故乡,不一定生你养你的地方就是你的故乡,那只不过是个具体的物态定义,而抽象的故乡就是精神栖息的地方。
真正的随缘,不是这样的,而是平常胸怀,坦荡人生,得亦不欢,失亦不恼,悟得得失进退不过寻常人生小小插曲,终究会弃我们而去。我是谁,何须问。我不过沧海一粟,不过千山一石,尘埃般的微渺怎敢强求千仞崖顶的笑傲天下?与周围的人相比较,似乎我们还要进取,还要奋斗,还要竞争,但与宇宙相比较,我们算什么呢!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心中肯定老大失意。一次野游,途中遇雨,密雨如织,哗哗的落下来,片刻路上一片泥泞。苏子一行人等,浑身尽湿,如落汤之鸡。随行之人,怨声载道,大骂不已,心中颓然。而苏子却等闲视之,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感时伤神,大鸣不平,相反,诗兴陡起,吟词《定风波》一阕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的人一生,汲汲于名利,终究逃脱不了名缰利锁的羁绊。其实,有什么用呢?我只要一蓑烟雨就足矣了。你可以说我清高,但不可诬蔑我虚伪。人总要些名利的,但何必执着呢,人的痛苦全来自于执着。
苏子大雨浇头终得妙悟。事物往往这样,你怎样看待,便是什么样子。你的心境是乐观的,纵使是再大的困厄,也便无惧;相反,如果你的心境是悲观的,纵使是处于大欢喜中,还是能瞧出愁郁来。
其中,苏子在《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呼?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却。
是啊,人生说长就长说短就短,就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又像天上月,圆亏自有定数。也许,冥冥中真有一股力量在左右着前途,但那不关我们什么事的,因为我们亦是力不从心,我们需要做好的,只求一份心安。
我们可以学一学古人的风致。学一学苏子的心安之境,一分超然,一份豁达,一分荣辱偕忘,一分沉浮不惊,一分进退不扰,此五分足矣!有了这些,便可以坦然以对人生路途上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掌握机会布施,方为有福之人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有些“给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回报”的,它需要时间来检验。不用刻意去追求,不经意间,一抬头,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曾经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一棵树,上面有好多鸟儿在歌唱。
布施含义不止于布施给僧人,不止于布施贵重物品,也不止于布施以金钱来衡量的东西,还包括非物质布施。非物质布施往往超越了物质布施。当我们以仁慈的心互相对待,我们就是正在布施仁慈、温顺、舒适、安宁、快乐等等。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以同情的心情倾听那些苦闷的人诉说心事,同时安慰和鼓励他们。对于一个处在苦闷的人来说,我们能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诉苦,总比他接受物质布施来得重要。有一首诗如此说:
忠言数句值千金
在人生旅途的斜坡上
使弱者,厌倦者
更坚强,勇敢地奋斗
因此,在往上的生命旅途中
让我们散布四方
仁慈的语言
就像黑暗中,阴天里
普照的阳光
当我们把快乐带进别人的生活中时,我们就是正在进行超越物质的布施。
人生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公平?是谁在操纵命运?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灭此生彼,有没有根本的解决方法?不懂得生命的原理,就不能掌握改造命运的方法,人生就会迷茫,因迷茫而四处探寻,因探寻而造作,因造作而广行不善,因广行不善而最终痛苦一生。
要知道,自己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汗毛长在身上,平常虽无知无觉,但要拨一根下来,就会深有知觉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伤别人,就是伤自己。掌握机会布施,就是给自己创造幸福。
给自己的心灵播下一颗种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树,它开始时只是一粒种子,经过生活的浇灌才长得枝叶茂盛。生活中的浇灌就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顿悟。生活如禅,到处都可以汲取智慧的养料,浇灌心中的那粒种子,也许是不经意中,那粒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蔚为壮观。
唐宋时,有一些禅师,生活在青峰翠岩下,枯藤老树间,或互斗机锋,或棒喝交加,或指天笑月,纵情潇洒而独占风流,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玄机暗藏,口吐莲花,让人瞬间可得大彻大悟。这就是禅。
禅,不是让你去敬畏,而是让你拈花微笑,让你去顿悟。顿悟,顾名思义,就是汲取瞬间的领悟,不用整天去什么庄严宝刹参禅礼佛。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个动静,便可让你妙悟,参透生命的玄机。
汲取瞬间的领悟,是一个求真的过程,须得放下虚幻。有所贪恋,不会有所领悟,因为一切你贪恋的,便是你烦恼的根源。顿悟,就是要你摆脱羁绳,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不是宗教上的意义,而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妙悟,玄之又玄,浑然天迹,似乎并不容易参得。但只要明心见性,没有羁绊,也非难做。赤子之心,无妄之念,皆可求得圆满。如果你把名色财利看得太重,则不得自由了,整日里为其奔波劳碌,到最后竟然空梦一场,人生岂不荒诞?苏轼曾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大抵也是这个意思。
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是如镜子一样明亮的,但你不去擦拭、打扫,最终还是会尘埃落满的。但尘埃怎么会落到心里来?这说明心的本质还是惹尘埃的,要是不惹,纵使尘埃滚滚,也染不得半点。说到底,还是一个本因的问题,心是问题的根本。
而六祖慧能就不认同神秀的观点。他亦是禅宗大家,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凭此一偈,蔚然一代宗师。相比之下,神秀的境界略逊一筹。
慧能的偈语点中了顿悟的妙处。他认为,心本是清净的,谈不上被尘埃污染的问题,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心是纯粹的,经不起尘滓的玷污。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要随自然得来,若用心智,便中了枷锁。
汲取瞬间的领悟,悠然的品味流逝的生活,在流逝中体味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的生活玄思。用不着拉出架势来钻研,钻研是乏味的,而顿悟是美妙的。也许很多事情你很长时间一直看不透想不明白,而瞬间而致的妙悟,醍醐灌顶,原来如此,从此人生一片豁朗。
顿悟,犹如神来之笔,用平常之心书写着不平常的收获。生活不是用来过的,而是用来品的。这样的生活的禅悟得了,便获得了大自由,自由自在,肆意翱翔。只有这样,那颗心灵的种子才会成长为能抵抗狂风骤雨的大树。
一切随缘,才有逍遥的人生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时候,一个全身爬满了虱子的乞丐前来向他们乞讨。
苏东坡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立即反对道:“你说的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个人打赌,并决定请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佛印禅师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禅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你们应该请我吃宴席。”听了禅师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禅师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物’‘我’是对立的,因此产生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完全可以调和。好比一棵树,显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从棉絮或污垢中长出来,把‘自’与‘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一切事情不要执着,莫若随缘。
有人谈随缘,说是宿命论的说法。其实不然,随缘要比宿命论高深。宿命论不过是无奈于生命的抗争而作的不得已之论而已。随缘呢,一种人生态度,高超而豁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佛说,一切随缘。多么洒脱的胸怀,看彻眼前的浮云,把人生滋味咂透,可是,你可知这句偈语,佛参悟了多少时日?没有一番体验,不经历一场劫难,怎么敢妄言一切随缘?妄言者,必无病呻吟,或附庸玄谈佛道而已,定遭人鄙笑。
一切随缘,简单的说,是一种心态,或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和积极的进取不相矛盾,相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人年轻的时候,书生意气,指点江山。像一匹初生的野马,眼中没有困难,没有畏惧,只想一味的驰骋奔腾。长大时,便被套上枷锁,钉上马掌,出则行辙走轨,入则拴桩羁柱,失掉自由,再也没有初生的野气和不拘。老来时,骈死于槽枥之间,便不再谈什么有所作为。
正如《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说的那样: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这结局。人活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每一件都要按自己的设想发展结局,那怎么可能?如不可能,执着的必会生出烦恼,终生疲惫。
外在的风雨,终有停止的一刻,但我们内在的风雨,如何才能归于平静?一切的羁恋苦求无非徒增烦恼,只有一切随缘,才能平息胸中的风雨。另外,思想另一个境界,一切随缘,会得到一个新的开端,忘怀逝去的,争取未来的。
改变一生造化的原因很多,像为一段感情的来去生灭,为一句话的冷暖好坏,为书本里的诗偈文章,都会影响我们的因缘。但我们怎能预测,怎能安排,虽说命运是自己主宰,可是这句话听来多么苍白无力。
在命运的田野里,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说的仅仅是选择,至于最终的结果,谁也不敢保证。但选择也是各有不同,你可以种植玫瑰,你亦可种植荆棘。
人生的每一段缘起缘灭,无不留下欢喜和泪水,遗憾与伤痛。我们只有坦然,才可能抚平伤口。一切随缘,把命运的强制由无奈转而为淡然,缘来时,珍视但不躁喜,缘去世,坦然但不留恋。伤感是难免的,只是伤感过后,坦淡的说一句,一切随缘吧!
一切随缘,人生便可自在逍遥,没有什么可以拘牵意志和灵魂。
心怀坦然,体味生命的从容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
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之亦不惊。
心境如如只个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这首摘录的小诗是两个唐朝人写的,名字叫做《心境如如》,还配有曲子,听起来铿锵悦耳,琅琅上口。大概的意思是,只要人心怀坦然,无心于万物,那万物也就不会滋生躁扰,就像是木人铁牛一样,无知无惑于外物,外物自然也就进不了他们的心。
坦然,就是自持的一种态度。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七情六欲,遇事涉及自己的利益的,必当绞尽脑汁以争取,故此,生出烦恼,忧虑,失意,焦躁,落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摆脱不掉这些纠缠,便会终日苦恼,对自己的处境怨天尤人,没有快乐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心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佛家有云,内心常看的圆满,天下便再无缺陷之世界。
一次外出,车到中途抛锚了,乘客们只好纷纷下来走路前进。有的怨声载道,有的骂声连连,惟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心平气和,气度优游,好一番明媚的心情!别的乘客低着头匆匆的赶往目的地,像堆堆的行尸走肉,哪怕是青壮年也没有一丝虎虎的生气,老人倒是相反,信步而行,态度悠闲,意趣盎然,偶尔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竟有一番仙风道骨。
历史上的今天:
引用地址: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乐生活一点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