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患的是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现在急变...

您现在的位置: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来源:不详 &&&&
所属类别: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cML急变&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进展,可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加速期和急变期表现为分化受阻,不受髓细胞生成调节因子的调节。研究CML急变的分子机制一直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实验观察都显示CML急变时涉及到许多基因的改变,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BCR-ABL基因与CML急变   早在1960年Nowell和Hungerford就在C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发现了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1973年,Rowley等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证明Ph染色体是由于t(9;22)(q34.1;q11.21)而形成的。   位于9q34上的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q11的BCR基因3′端,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10×103的BCR-ABL融合蛋白(p210)。与正常的ABL蛋白相比,p210有更强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在体外能使造血祖细胞转化。Daley等[1]在骨髓移植模型中,将人BCR-ABL基因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再输入接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同系小鼠,结果在绝大多数受体小鼠产生了类似人CML的病变,这些研究肯定了p210在白血病发生中起直接作用。   根据22号染色体断裂点的精确定位,可将M-BCR重组分为两个区域,即M-BCR的5′端和3′端重组(见图1)。Schaefer-Rego等[2]认为M-BCR内的断裂点定位可能与CML急变相关,尤其断裂点在3′端的容易急变。也有学者认为:BCR断裂部位(亚区b2或亚区b3)与患者的病程、存活期及预后无明显关系,但与患者急变的细胞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断裂点在亚区b2与亚区b3比较,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急变明显多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急变[3]。但不少学者未能证实这些相关性,现认为这些不同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对病例选择的差异以及对确切发病期估计的不同所致。 & 图1 BCR基因结构简图(↑为断裂点位置)   Ph染色体也出现在5%~20%的ALL和2%的AML中,此时至少有50%的BCR断裂点位于m-BCR(也称为次要断裂点丛集区),可形成较小的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190×103的融合蛋白质。与p210相比,p190有更强的酪氨酸蛋白酶活性和转化潜能。不少研究表明,p190仅出现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部分CML患者从慢性期向急变期转化与产生p210向产生p190转化有关[4]。   BCR断裂点还位于u-BCR(见图1),产生e19a2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230×103的融合蛋白质。与p210和p190相比,p230多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ML-N),其临床病程经过良好,不易发生急变[5]。   近来,有些学者还注意到BCR-ABL基因表达水平与CML急变有关。CML患者从慢性期发展到急变期,往往伴随着BCR-ABL&mRNA水平的明显升高,BCR-ABL基因的表达状况和CML细胞的成熟度呈负相关,而且这一分子生物学改变可发生于细胞形态学变化之前[6,7]。进一步研究表明:BCR-ABL是一种抑制凋亡的基因,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使细胞数量增加[8],基因组的内在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加,这样细胞就容易发生第2次突变,从而使CML向急性期发展。BCR-ABL基因转录增加的原因仍不太清楚,有人认为是与干扰素(IFN)对该基因表达的下调作用减弱有关,亦有人推测它与CML急变相对不成熟的单个核细胞所占的比例升高有关[6,7]。   在CML急变中,Ph染色体除经典的t(9;22)外,还可出现其他多种形式的变异易位和复杂易位,它和CML急变的关系目前仍限于临床病例报道,尚缺少深入的发病机制研究。   2 其他癌基因与CML急变   所有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第二信使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的基因都有潜在的成为癌基因的可能。癌基因质和量的改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在CML的病情发展中,也有该因素的参与。除了ABL癌基因外,还涉及到其他癌基因的改变。   2.1 生长因子基因与CML急变:   sis基因的蛋白产物是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包括A链和B链形成的异二聚体和同二聚体。巨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一些细胞和组织都可合成PDGF。PDGF是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和趋化。CML加速期和急变期,PDGF表达量可明显增加,使骨髓原始纤维细胞生长失控,最后导致骨髓纤维化[9]。   2.2 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与CML急变: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基因&(G-CSFR基因),其产物是调节粒系增殖和分化的重要功能物质,许多研究资料证实,在AML中存在着G-CSFR基因的突变,进一步的研究显示,CML急变过程中,亦可伴有该基因突变的发生[10]。   2.3 Ras基因与CML急变:   Ras基因的蛋白产物p21是一种膜结合G蛋白,介导许多信号传导途径。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研究了Ras基因与CML急变的关系。在慢性期和急变期,Ras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6%和15.6%,伴有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进入急变期[11]。还有资料显示,异常的Ras基因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泌PTHrP(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该蛋白质与CML急变时出现的高血钙有关[12]。Ras基因突变对于包括CML在内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程发展均有影响,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13]。   2.4 转录因子基因与CML急变:   2.4.1 c-myc基因与CML急变:c-myc基因定位于8q24,编码一个结合蛋白p62。c-myc基因表达对细胞的生长调控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另一方面亦能启动凋亡程序。CML急变时,c-myc表达常明显增加,提示它可能也参与CML急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c-myc基因通过抑制粒系分化,增加细胞增殖潜能,同时通过与bcl-2基因的协同作用抑制凋亡,从而促进CML向急变期发展[14]。   2.4.2 AML1-EVI1融合基因与CML急变:CML急变时,80%的患者可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虽然在3q26区域染色体异常在CML急变时不常见,但inv(3)(q21;q26),t(3;3)(q21;q26),尤其是t(3;21)(q26;q22),往往标志着疾病向巨核细胞急变发展。t(3;21)(q26;q22)的结果,产生AML1-EVI1融合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03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为50%的AML1基因,羧基端含有EVI1的2个锌指区域和羧基端。目前认为该融合蛋白是一个嵌合的转录因子,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能抑制正常的AML1与PEBP2位点结合后的转录,导致粒系分化受阻,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加AP-1的活性,刺激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其癌基因作用,导致疾病向急变期发展[15]。   3 抑癌基因与CML急变   由于基因的突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使基因功能减弱或消失,而不是基因功能的增加,所以,抑癌基因异常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近年来,抑癌基因在CML急变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3.1 p53基因与CML急变: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kb,共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正常野生型p53蛋白是细胞生长的负性调节剂,在细胞周期中,通过阻止G1期细胞进入S期,而使损伤的DNA或染色体有时间得以修复。若损伤严重时,p53蛋白能触发凋亡机制以去除损伤的细胞。p53基因作为基因组的监护点,在保持基因组的内在稳定性和阻止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16]。   不少研究表明p53基因的改变与CML疾病分期有密切关系,在CML向急变转化中起促进作用[16]。p53基因组的突变多见于加速期和急变期,突变频率为20%~30%,在各种急变中,以AML急变最常见,罕见于巨核细胞变,在ALL急变中未发现。   80年代后期一些报道认为在CML急变中,p53基因组突变的方式以明显的结构改变如重排、缺失为主,但近期研究发现p53基因的微小变化(如点突变)并不少见。突变可发生在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点突变热点位于进化发育过程中的4个保守区,包括129~146,171~179,234~260,270~287密码子,尤以175,248,249,273,282密码子最常见。内含子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部位,尤其是在具有独特二核苷酸的剪接受体和供体部位,这些微小突变产生异常mRNA,导致p53基因失活[16]。最近也有人报道了不是通过p53基因点突变,而是通过其他未知原因影响剪接进程,也可导致p53基因失活[17]。   在CML向急变期发展中,p53基因点突变常同时伴有另一等位基因丢失。目前认为p53基因点突变发生在17p上p53等位基因之一缺失之后[16]。p53基因缺失,细胞进入S期,大量增殖,同时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损害性成熟,基因组内在不稳定性增加,细胞容易发生第2次突变,包括p53基因本身,最后导致CML向急变期发展。   3.2 p16基因与CML急变:   p16基因,又称为MTS1、INK4、CDK4I、CDKN2,最近认为也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有3个外显子,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6×103的蛋白质。p16蛋白最初在各种肿瘤病毒(包括SV40,乳头瘤病毒,腺病毒)转化细胞中,作为一种CDK4相关蛋白被鉴定的。p16蛋白是CDK4的一种抑制因子,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CDK4活性,参与并调节细胞从G0期向G1期转化。近年来,不少研究组认为,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在CML向急性期转化中起促进作用,且仅限于ALL急变,缺失频率见于40%~50%的ALL急变患者中[18]。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蛋白对细胞周期蛋白D/CDK4的抑制作用被解除,细胞周期蛋白D/CDK4复合物就能使RB磷酸化,使细胞转化、异常增生,外周血中非成熟细胞数量增加,疾病向急变期发展。   鉴于p53基因突变仅限于急非淋变的病例,而p16基因突变仅限于ALL急变的病例。在Serra等[18]的研究中也未发现在同一病例中同时涉及p53和p16基因的改变,故提示p53和p16基因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CML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可能,p53和p16基因的改变,使BCR-ABL的转化潜能得以充分实现,最后导致急性白血病。   4 其他基因与CML急变   此外,在CML急变过程中,可发现hlim-1基因和GATA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9,20]。位于11p15的降钙素基因可发生高甲基化[21]。在CML向ALL急变发生的过程中,还可出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持续的重组[22]。我们所在的实验室还发现在1号染色体1q12-21区域可能存在1个或多个与CML急变密切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CML急变时,基因组内在不稳定性增加,导致克隆进化有关。   综上所述,CML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CML急变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分子基础,涉及到多方面的分子病理变化,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其他基因量和质的异常,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CML急变期的形成。真正的急性变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目录:第57期
中国女性青睐暖男!!
本期国公之音――中国女性青睐经济适用型暖男!!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赶紧来收听今天的国公之音吧!!!
版权所有 福州市国公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6- Inc.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客服电话:
京ICP备号 公网安备9||||||||||||||||妇科|||||||||||||||骨科|||||||||||||男科|||||||神经|||||||||||
||||||||||综合||||||| |||||||||||||||||& |||||||||||||||||||||||||
你现在的位置是:
哪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预示急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的一种类型,它同样也有发病缓,病病程较长的特性,治疗起来相对急性白血病较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能够得当的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很可能会发生急变,这样会使患者更加的痛苦,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那么,哪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预示着急变?
1.进行性贫血:贫血是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如果在慢性白血病出现持续性,且不能很好治愈,患者要注意是否是急变的征兆。
2.发热也是的常见症状,如果患者发生持续不退的情况,也应考虑是不是急变的发生。
3.患者脾脏进行性肿大。
4.出血部位扩散,甚至出现牙龈肿大。
5.血象及骨髓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虽然治疗比较容易,但也不能应该忽视它的治疗,时刻的关注患者身体上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向医生反映,很可能就是慢性白血病急变的征兆。
责任主编:佚名
95292False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输入3-24位,可以是英文、数字、“-”、“_”
6~20位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字母区分大小写
请输入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凤凰中医频道广州海军医院|
当前位置: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期症状有哪些
来源: 日期: 15: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期症状有哪些?白血病患者都知道该疾病在不同时期,其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为了使大家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病情所处时期,对症治疗,下面血液科专家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广州海军医院血液科专家介绍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大多发生在30-40岁的中年人之间,而0岁以下的患者比较罕见。临床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期有以下几个:
一、慢性期
1、发病年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起病比较缓慢,男女发病时间及症状并无明显差别。起病缓慢。
2、体征:部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慢性期会有脏器浸润表现,主要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等症状的发生。眼底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视盘水肿。
3、症状: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慢性期,并无明显的严重症状出现,甚至有些是在检查血象时才被发现的。一般会有低热、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苍白、等,亦可无全身症状。
二、加速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加速器的症状慢性期都有加重现象,常见的有进行性贫血以及骨关节疼痛。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加速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骨骼疼痛以及脾脏进行性肿大
2、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加速期,患者的血小板会出现进行性降低或增高的异常症状,这并不是由药物引起的。
3、常规的抗慢粒药物往往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不会再发生作用。原始粒细胞(I型+Ⅱ型)在血和骨髓中&10%,同时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4、此时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会出现染色体异常但是ph染色体除外,并且骨髓中有显着的胶原纤维增生。此外由于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而导致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三、急变期
处在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已经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1、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2、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3、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4、原始粒细胞(I型+Ⅱ型)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生物激活免疫生血激髓修复疗法&终结白血病&&难治疗,易复发&世界难题
白血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清除变异的造血细胞。而国际新高端技术&&治疗白血病可以有效的预防白血病复发、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同时,该方法还有效的修复、增强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减少了细胞转移的几率,痛苦小,安全性高,对于手术结束后或放疗缓解期患者尤为适合,被誉为白血病治疗绿色疗法。
&生物激活免疫生血激髓修复疗法&的四大优势
1、科学诊治:&生物激活免疫生血激髓修复疗法&充分利用&药理学、生物学、免疫学&等理论的指导,结合最先进的治疗仪器,在治疗血液病是达到最大效果。
2、安全高效:多数患者在采用&生物激活免疫生血激髓修复疗法&治疗后,血液细胞复制、再生能力就有明显提高。二周后体内各种血液细胞趋向正常值发展,大多数患者在15---30天就能基本达到正常数值,能安全快速的恢复血液细胞的正常值。
3、有效率高:经过数十万例临床案例见证,有效率达到95%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血液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4、不易复发:只要能治好,基本不会复发,身体体质在短期内即可恢复。
广州海军医院血液病科 白血病的专科医院
广州海军医院血液病科是由审批、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诊疗规范建立的广州首家、唯一以血液病精品诊疗为核心,立足广州、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大规模、国际化,并集血液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血液病专科医院。目前广州海军医院血液病科已利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精湛的技术,成功治愈了近万名白血病患者,深受广大患者信赖。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期症状有哪些&的相关介绍,如果你看完本文之后有疑问或者想咨询相关的问题,欢迎您拨打咨询热线电话:,您也可以点击我们的网上咨询(专家QQ咨询:),网上专家给你最专业,最详细的答案。如果您需要来我院接诊或检查,可以通过我们的网上预约平台,提前预约挂号。
白血病 也称作血癌,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人体骨髓中的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
白血病又称血癌,白血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在儿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
广州海军医院是华南地区唯一国家级公立血液病医院,也是广州治疗血液病最好的专科医院...
张*强 白血病广东省广州预约成功
陈*权地中海贫血广西桂林预约成功
血友病湖南省长沙预约成功
何*备紫癜四川省成都预约成功
吴*新淋巴瘤海南省海口预约成功
医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106号
公交路线: 252、270、45到石榴岗站下车14、37、250、264、206到新滘东路中
患者资料:谢晓婷,10岁,学生,江西南昌市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例介绍:谢...
周小杉,今年35岁,上海浦东人。 周先生在1997年10月份洗澡时发现前胸部散在出血点,...
几天前,广州海军医院血液病中心胡建军主任又收到了来自湖南的陈女士寄来的感谢信...
三年前的小军,本该是个无忧无虑的,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改变了他的生活,将这...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惊喜和悲伤,幸福着,悲哀着!这些事不断的丰富着我们的...
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都是母亲照顾着长大。2010年的夏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年...
她是6岁的女孩露露,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现在靠每月输血维持生命。她出生后不久,亲...
患者资料: 黄庭,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患者黄庭,今年29岁,...
生活给予我们的酸甜苦辣咸,只有尝过,才体会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丰腴的意义。这些...
来自广东省东莞大良的小佳,在他四岁时,检查出患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他爸爸在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能缓解吗..
健康咨询描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能缓解吗?如果缓解了以后怎么办还有救吗?谢谢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21:07:43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你好&多无缓解.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血液科
常见症状、、、、盗汗 、、脾肿大、肝肿大、、
检查项目、、、
并发疾病白细胞淤滞综合征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80·
浏览:82·
浏览:659·
浏览:500·
参考价:49
参考价:18
参考价:59
参考价:213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
参考价格:¥49.8
1.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参考价格:¥18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16:14:53 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年第1期
  慢性粒细胞(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进展,可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加速期和急变期表现为分化受阻,不受髓细胞生成调节因子的调节。研究CML急变的分子机制一直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实验观察都显示CML急变时涉及到许多基因的改变,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BCR-ABL基因与CML急变
  早在1960年Nowell和Hungerford就在C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中发现了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1973年,Rowley等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证明Ph染色体是由于t(9;22)(q34.1;q11.21)而形成的。
  位于9q34上的ABL原癌基因易位至22q11的BCR基因3′端,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10×103的BCR-ABL融合蛋白(p210)。与正常的ABL蛋白相比,p210有更强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在体外能使造血祖细胞转化。Daley等[1]在骨髓移植模型中,将人BCR-ABL基因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再输入接受致死剂量照射的同系小鼠,结果在绝大多数受体小鼠产生了类似人CML的病变,这些研究肯定了p210在白血病发生中起直接作用。
  根据22号染色体断裂点的精确定位,可将M-BCR重组分为两个区域,即M-BCR的5′端和3′端重组(见图1)。Schaefer-Rego等[2]认为M-BCR内的断裂点定位可能与CML急变相关,尤其断裂点在3′端的容易急变。也有学者认为:BCR断裂部位(亚区b2或亚区b3)与患者的病程、存活期及预后无明显关系,但与患者急变的细胞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断裂点在亚区b2与亚区b3比较,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急变明显多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急变[3]。但不少学者未能证实这些相关性,现认为这些不同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对病例选择的差异以及对确切发病期估计的不同所致。
图1 BCR基因结构简图(↑为断裂点位置)
  Ph染色体也出现在5%~20%的ALL和2%的AML中,此时至少有50%的BCR断裂点位于m-BCR(也称为次要断裂点丛集区),可形成较小的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190×103的融合蛋白质。与p210相比,p190有更强的酪氨酸蛋白酶活性和转化潜能。不少研究表明,p190仅出现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部分CML患者从慢性期向急变期转化与产生p210向产生p190转化有关[4]。
  BCR断裂点还位于u-BCR(见图1),产生e19a2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230×103的融合蛋白质。与p210和p190相比,p230多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ML-N),其临床病程经过良好,不易发生急变[5]。
  近来,有些学者还注意到BCR-ABL基因表达水平与CML急变有关。CML患者从慢性期发展到急变期,往往伴随着BCR-ABL mRNA水平的明显升高,BCR-ABL基因的表达状况和CML细胞的成熟度呈负相关,而且这一分子生物学改变可发生于细胞形态学变化之前[6,7]。进一步研究表明:BCR-ABL是一种抑制凋亡的基因,能通过抑制,而使细胞数量增加[8],的内在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加,这样细胞就容易发生第2次突变,从而使CML向急性期发展。BCR-ABL基因转录增加的原因仍不太清楚,有人认为是与干扰素(IFN)对该基因表达的下调作用减弱有关,亦有人推测它与CML急变相对不成熟的单个核细胞所占的比例升高有关[6,7]。
  在CML急变中,Ph染色体除经典的t(9;22)外,还可出现其他多种形式的变异易位和复杂易位,它和CML急变的关系目前仍限于临床病例报道,尚缺少深入的发病机制研究。
  2 其他癌基因与CML急变
  所有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第二信使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的基因都有潜在的成为癌基因的可能。癌基因质和量的改变,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在CML的病情发展中,也有该因素的参与。除了ABL癌基因外,还涉及到其他癌基因的改变。
  2.1 生长因子基因与CML急变:
  sis基因的蛋白产物是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包括A链和B链形成的异二聚体和同二聚体。巨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他一些细胞和组织都可合成PDGF。PDGF是有效的有丝分裂原和趋化。CML加速期和急变期,PDGF表达量可明显增加,使骨髓原始纤维细胞生长失控,最后导致骨髓纤维化[9]。
  2.2 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与CML急变: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基因 (G-CSFR基因),其产物是调节粒系增殖和分化的重要功能物质,许多研究资料证实,在AML中存在着G-CSFR基因的突变,进一步的研究显示,CML急变过程中,亦可伴有该基因突变的发生[10]。
  2.3 Ras基因与CML急变:
  Ras基因的蛋白产物p21是一种膜结合G蛋白,介导许多信号传导途径。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研究了Ras基因与CML急变的关系。在慢性期和急变期,Ras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6%和15.6%,伴有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容易进入急变期[11]。还有资料显示,异常的Ras基因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泌PTHrP(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该蛋白质与CML急变时出现的高血钙有关[12]。Ras基因突变对于包括CML在内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程发展均有影响,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13]。
  2.4 转录因子基因与CML急变:
  2.4.1 c-myc基因与CML急变:c-myc基因定位于8q24,编码一个结合蛋白p62。c-myc基因表达对细胞的生长调控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另一方面亦能启动凋亡程序。CML急变时,c-myc表达常明显增加,提示它可能也参与CML急变的发生和发展。可能c-myc基因通过抑制粒系分化,增加细胞增殖潜能,同时通过与基因的协同作用抑制凋亡,从而促进CML向急变期发展[14]。
  2.4.2 AML1-EVI1融合基因与CML急变:CML急变时,80%的患者可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虽然在3q26区域染色体异常在CML急变时不常见,但inv(3)(q21;q26),t(3;3)(q21;q26),尤其是t(3;21)(q26;q22),往往标志着疾病向巨核细胞急变发展。t(3;21)(q26;q22)的结果,产生AML1-EVI1融合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03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为50%的AML1基因,羧基端含有EVI1的2个锌指区域和羧基端。目前认为该融合蛋白是一个嵌合的转录因子,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能抑制正常的AML1与PEBP2位点结合后的转录,导致粒系分化受阻,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加AP-1的活性,刺激细胞增殖,从而发挥其癌基因作用,导致疾病向急变期发展[15]。
  3 抑癌基因与CML急变
  由于基因的突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使基因功能减弱或消失,而不是基因功能的增加,所以,抑癌基因异常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近年来,抑癌基因在CML急变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3.1 基因与CML急变: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全长16~20kb,共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正常野生型p53蛋白是细胞生长的负性调节剂,在细胞周期中,通过阻止G1期细胞进入S期,而使损伤的DNA或染色体有时间得以修复。若损伤严重时,p53蛋白能触发凋亡机制以去除损伤的细胞。p53基因作为基因组的监护点,在保持基因组的内在稳定性和阻止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16]。
  不少研究表明p53基因的改变与CML疾病分期有密切关系,在CML向急变转化中起促进作用[16]。p53基因组的突变多见于加速期和急变期,突变频率为20%~30%,在各种急变中,以AML急变最常见,罕见于巨核细胞变,在ALL急变中未发现。
  80年代后期一些报道认为在CML急变中,p53基因组突变的方式以明显的结构改变如重排、缺失为主,但近期研究发现p53基因的微小变化(如点突变)并不少见。突变可发生在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点突变热点位于进化发育过程中的4个保守区,包括129~146,171~179,234~260,270~287密码子,尤以175,248,249,273,282密码子最常见。内含子突变主要发生在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部位,尤其是在具有独特二核苷酸的剪接受体和供体部位,这些微小突变产生异常mRNA,导致p53基因失活[16]。最近也有人报道了不是通过p53基因点突变,而是通过其他未知原因影响剪接进程,也可导致p53基因失活[17]。
  在CML向急变期发展中,p53基因点突变常同时伴有另一等位基因丢失。目前认为p53基因点突变发生在17p上p53等位基因之一缺失之后[16]。p53基因缺失,细胞进入S期,大量增殖,同时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损害性成熟,基因组内在不稳定性增加,细胞容易发生第2次突变,包括p53基因本身,最后导致CML向急变期发展。
  3.2 p16基因与CML急变:
  p16基因,又称为MTS1、INK4、CDK4I、CDKN2,最近认为也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有3个外显子,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6×103的蛋白质。p16蛋白最初在各种肿瘤病毒(包括SV40,乳头瘤病毒,腺病毒)转化细胞中,作为一种CDK4相关蛋白被鉴定的。p16蛋白是CDK4的一种抑制因子,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CDK4活性,参与并调节细胞从G0期向G1期转化。近年来,不少研究组认为,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在CML向急性期转化中起促进作用,且仅限于ALL急变,缺失频率见于40%~50%的ALL急变患者中[18]。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蛋白对细胞周期蛋白D/CDK4的抑制作用被解除,细胞周期蛋白D/CDK4复合物就能使RB磷酸化,使细胞转化、异常增生,外周血中非成熟细胞数量增加,疾病向急变期发展。
  鉴于p53基因突变仅限于急非淋变的病例,而p16基因突变仅限于ALL急变的病例。在Serra等[18]的研究中也未发现在同一病例中同时涉及p53和p16基因的改变,故提示p53和p16基因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CML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可能,p53和p16基因的改变,使BCR-ABL的转化潜能得以充分实现,最后导致急性白血病。
  4 其他基因与CML急变
  此外,在CML急变过程中,可发现hlim-1基因和GATA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9,20]。位于11p15的降钙素基因可发生高甲基化[21]。在CML向ALL急变发生的过程中,还可出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持续的重组[22]。我们所在的实验室还发现在1号染色体1q12-21区域可能存在1个或多个与CML急变密切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事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CML急变时,基因组内在不稳定性增加,导致克隆进化有关。
  综上所述,CML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CML急变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分子基础,涉及到多方面的分子病理变化,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其他基因量和质的异常,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CML急变期的形成。真正的急性变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1] Daley GQ,van Etten RA,Baltimore D.Induction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mice by the P210 bcr/abl gene of the Philadelphia chromosome.Science,.
  [2] Schaefer-Rego K,Dudek H,Popenoe D,et al.CML patients in blast crisis have breakpoints localized to a specific region of the bcr.Blood,.
  [3] Morris SW,Daniel L,Ahmed CMI,et al.Relationship of bcr breakpoint to chronic phase duration,survival and blast crisis lineage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patients presenting in early chronic phase.Blood,5-2041.
  [4] Tanaka M,Yamazaki Y,Hattori M,et al.The dual expression of minor and major bcr/abl chimeric mRNA in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Leuk Res,-580.
  [5] Pane F,Frigeri F,Sindona M,et al.Neutrophilic-chronic myeloid leukemia:a distinct disease with a 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bcr/abl with C3/A2 junction).Blood,0-2414.
  [6] Gaiger A,Henn T,Geissler K,et al.Increase of bcr-abl chimeric mRNA expression in tumo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recedes disease progression.Blood,1-2378.
  [7] Wetzler M,Talpaz M,van Etten RA,et al.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bcr,abl and bcr-abl proteins in normal and leukemia cells and correlation of expression with myeloid differentiation.J Clin Invest,5.
  [8] Bedi A,Zehnbauer B,Barber J,et al.Inhibition of apoptosis by bcr-abl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Blood,8-2044.
  [9] Kimura A,Nakata Y,Hyodo H,et al.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accelerated and blastic phase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with myelofibrosis.Br J Haematol,-307.
  [10] Carapeti M,Soede BA,Hochhaus A,et al.Rarity of dominant-negative mutations of the G-CSF receptor in patients with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or de novo acute leukemia.Leukemia,5-1008.
  [11] Tanaka K,Takauchi K,Takechi M,et al.High frequency of RAS oncogene mutation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atients with myeloblastoma.Leuk Lymph,-322.
  [12] Kubonishi I,Asahi Y,Machida H,et al.PTHrP-mediated hypercalcaemia in a case of CML blast crisis.Br J Haematol,-167.
  [13] Gaidano G,Guerrasio A,Serra A,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umor progression in 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leukemia,1994,8(Suppl):27-29.
  [14] Handa H,Hegde UP,Kotelnikov VM,et al.Bcl-2 and c-myc expression,cell cycle kinetics and apoptosis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from diagnosis to blast crisis.Leuk Res,9-489.
  [15] Mitani K.Molecular mechanism of blastic crisis in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Leukemia, 1997,3(Suppl):503-505.
  [16] Fenaux P.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utations of the P53 tumor suppresser gene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Br J Haematol,-511.
  [17] Nakai H,Kaneko H,Horiike S.Multiple aberrant splicing of the P53 transcript without genomic mutations around exon-intron junctions in a case of CML in blast crisis――a possible novel mechanism of P53 inactivation.Br J Haematol,-842.
  [18] Serra I,Gottardi E,Ragione FD,et al.Involvement of the cyclin-dependent kinase-4 inhibitor(CDNK2) gen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ymphoid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Br J Haematol,-629.
  [19] Dong WF,Heng HH,Lowsky R,et al.Cloning,expression,and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to 11p12-13 of a human LIM/HOMEOBOX gene,hLim-1.DNA Cell Biol,-678.
  [20] Schimamata T,Ohyashiki K,Ohyshiki JH,et al.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erythrocyte/megakaryocyte-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GATA-1 and the stem cell leukemia gene correlates with hematopoietic differenti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outcome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Blood,3-3180.
  [21] Mills KI,Guina BA,Walsh VA,et al.Increasing methylation of the calcitonin gene in CML patients.Leuk Res,-775.
  [22] Kiyoi H,Fukutani H,Yamauchi T,et al.Continuing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s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with recurrent B-lymphoid blast crisi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Leukemia,-270.
上海、北京及广州生物技术相关行业最新的职位信息,尽在生物招聘。
成功的秘诀
为你的职业拓宽道路
Eppendorf 荧光定量 PCR仪
ABI Stepone TM 实时定量PCR仪,最新的软件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各种厂家和各种规格的PCR产物纯化试剂盒
最全的定量PCR试剂
从引物设计到实验全程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