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哪一些秋补火影世界食材配方可以治疗气虚的捏...

您的位置: & 能够补气的家常食物有哪些
能够补气的家常食物有哪些
  五个女人中有4个人是气虚患者,那么气虚怎么调理呢?如果说女性朋友出现了脸色苍白,四肢无力,那么说明你应该补补气了,因为这些表现都是女性气虚所引起。很多女性朋友都喜欢通过药物来补气,其实饮食也是可以调理好气虚的。下面就介绍几种补气的食物。
1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1、人参  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2、黄芪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3、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4、党参  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5、太子参  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6、白术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7、甘草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2能够补气的家常食物有哪些
  1.土豆  说到土豆相信很多都知道,土豆作为食材可以给我们提供能量,防止便秘的发生,是我们补充能量的好帮手。要是作为中药,那么土豆不但可以调节胃部健康而且还能达到补气的功效。土豆是我们常吃的食物之一,选购时要注意,不要买到发芽的,否则会引起中毒。  2.红薯  红薯常常出现在各种疾病的食疗方里面,它是多种疾病的克星。从古时候就知道红薯是最佳的补气食物,有书曾经记载过红薯能够补气健胃还能壮阳呢!现在医学也证明这点,而且红薯还是肥胖的克星。女性朋友多吃红薯不但可以补气还能健体。  3.香菇  香菇不但是一种抗癌食物同时也是补气养胃的食物。有书曾记载:红薯不但具有益气的功效,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治疗破伤风。  4.栗子  栗子是一种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促进脂肪代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补气润胃。  5.扁豆  扁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钙。钾等几种微量元素。从中医来说,扁豆具有益气,消暑还有抗癌的功效。  6.鸡肉  世界有很多种鸡,能够补气的鸡当属野鸡了。野鸡的味道鲜美,而且比较清淡可以做成各种美食。野鸡肉含有的蛋白质特别多,常吃能够补气养生,让你变得更加强壮。  7.兔肉  兔肉在日本最受女性朋友的欢迎,简直就是肥胖女性的最爱。兔子全身都是宝,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入药。兔肉含有全价的蛋白质,具有益气解毒的功效,同时还能健脾止渴。  8.牛肉  牛肉的营养特别的丰富,每100克牛肉就含有18克的蛋白质;13克的脂肪。人们常常把牛肉当成强身健体补气养胃的最佳补品。女性朋友常吃可以补气养血还能减肥预防癌症。  女性补气除了以上几种食物之外,还以吃人参、桂鱼、泥鳅、五味子等食物,它们也是具有补气的功效。
3十大补气穴位
  一: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二:足三里穴(灸)  中医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在人体的360多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民间一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并且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我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健身,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呼吸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性病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办法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烫伤。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退休以前工作特别忙。有一天,她刚刚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就遇到了重病号,她急着去做会诊,抓起桌子上的矿泉水就喝了几口。这下好了,三五分钟之后肚子就开始痛起来,坚持到会诊完,把任务交付给当班医生,才回家。回到家里以后,我就看她脸色发白,腰有点弯着,一问是肚子疼,就叫她赶紧坐下来,帮她把裤脚卷起来,按摩足三里,先按左边,再按右边。用力按穴位,她会觉得特别疼,而且酸胀,其实对一般人来说,按准穴位的那种痛感是难以忍受的,不过一旦你有这种比瘙痒和疼痛都难受的感觉,那说明穴位是找对了。就这样按摩了15分钟,她的肚子有很轻的水动的声音,类似于饥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这时,她的表情已明显放松下来,肚子也不怎么痛了。  三:膻中穴(指压)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们家楼下邻居老张的气喘病犯了,他的儿子跑来找我去给看看,我到他家时,他因为剧烈而连续性的咳嗽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如果再不赶紧采取点措施,人就有危险了,于是,我赶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节奏地点按了几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内关穴等几个穴位。几分钟后,他的气喘终于平息下来,人也慢慢缓过气来了。其实,老张患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再加上他的烟瘾特别大,所以经常会犯病。而点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宽胸顺气,改善不适症状。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为了增强效果起见,按摩切忌用蛮力。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四:涌泉穴(搓、拍打)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自我养生保健按摩疗法——“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于老年人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我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身体一直很健康,很少求医问药。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大脑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五:关元穴(灸、按压)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感觉皮肤温热但并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六:气海穴(按摩)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我们先来说湿邪,它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七:太溪穴(按揉)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医院体检,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两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遗尿症。她最苦恼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动幅度稍大,就会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声咳嗽,更不敢大声笑。诊断之后,我发现她是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我没给她开药,只是在她后背的肾腧穴上,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我让她回家后按此方法自己进行治疗,告诉她,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左右,她的肾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肿痛。事实上,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它说明身体的确有问题,但通过拔罐和按揉穴位,达到了一定的疗效。二十天后,她的遗尿症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八:百会穴(按摩)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对于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我常常劝说他们回家时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九:肺腧穴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白皙美丽的肌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女性的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雀斑、荞麦皮,为了去掉这些斑点,有些女性朋友用尽了各种方法,进美容院、进行激光祛斑、用高档化妆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应该怎么防治脸上的斑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在肺腧穴上指压就行,简单、有效,而且绝对是免费的。  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一说,肺气得到调补以后,皮肤就会变得滋润,毛发也会变得有光泽。时间长了以后,的确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气一面用指头强压6秒钟,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话,可请他人协助。记住,每20次算一疗程,每日应做5疗程。  十: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4补气喝什么汤比较好
  归芪乌鸡汤  用取乌鸡肉250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气养血,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当归羊肉汤  取羊肉100克,生姜20克,当归10克,精盐适量。将羊肉去油膜切成方块,与当归、生姜同炖,取出当归、生姜,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食肉喝汤,早晚温热食用。  功效:温养阴血止痛。适用于气血虚弱、血虚气寒引起的腹部隐隐作痛。  大枣黄芪汤  取生黄芪15克,大枣5枚。将黄芪和大枣洗净,放入砂锅内,加两碗清水,盖上锅盖,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半小时,弃渣喝汤,每周饮用2--3次。  加减:如气虚、气短比较严重,可将生黄芪换成炙黄芪,补气功效更强。  功效:黄芪性偏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有阴虚阳亢、热毒亢盛、食积内停者不宜使用。  补气喝什么汤比较好,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怎么样才能滋补自己的血气已经有了许多的想法,因为血气充足的人不仅身体非常的康健,而且还能让自己的气色变得非常的红润,肌肤也会变得好好的,因此市面上有着许多补血气的药物,但是要知道食物才是最好的,所以有空的时候可以自己动手煲汤了。
5最补气血的食谱
  当归炖猪蹄  原料:猪蹄两只,当归50克,葱、姜、料酒、花椒、盐等适量。  制法:将猪蹄洗净切成大块,在开水中煮两分钟,去其腥味,捞出。然后再在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加入当归及调料适量,用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煮至猪蹄熟烂。  清蒸人参鸡  原料:人参15克,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 0克,水发香菇15克,精盐、味精、葱、生姜、鸡汤 各适量。  制作:将母鸡宰杀后,退毛去净内脏,放入开水锅 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均切片;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笼蒸30分钟取出;将母鸡洗净,放在盆内,置入人参、火腿、 玉兰片,香菇、葱、生姜、精盐、料酒、味精,添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在大火上蒸至烂熟;将蒸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与火 腿、玉兰片、香菇摆在鸡肉上,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烧开,撇去沫子,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  归参山药猪腰  原料:当归10克,党参1O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 酱油、醋、姜丝、蒜未、香油各适量。  制作: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放入铝 锅内;将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铝锅内;在铝锅内加适量水,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将酱油、醋、姜丝、蒜未、香油等与猪腰片 拌匀即成。  五香牛肉  原料:牛肉2500克,食盐90克,白糖24克,红酱油60 克,姜块2块,葱结3只,料酒、茴香、桂皮、红米 汁各适量。  制作:选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纤维用 刀直切开后,切成500克左右的块,然后用刀根戳出 一排排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撒上少许食盐,将肉块放在上面反复推擦,擦至盐粒溶化(俗称出汗 ),然后放在缸内腌3~4天(夏季腌一天),经过 多次翻动,腌至肉红、硬、香; 将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滚(水要多), 投入肉块,上下翻动几次,捞出刷洗干净; 在锅底先放锅垫,垫上放牛肉块,加入茴香,桂皮、葱结、姜块、料酒、白糖、酱油和红米汁 ,在大火上烧滚,至牛肉变红色时,再加入白汤淹 没牛肉,放入适量食盐,试味后,加盖烧至沸滚,再移小火上焖煮2小时左右,等用筷子能戳进牛肉时捞出,冷透后,按其肌肉纤维横向切片即成。  荔枝肉  原料:猪腿肉300克,鲜荔枝肉(净)100克,2个鸡蛋的蛋清,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红色素一滴,精盐、料酒各适量,植物油1000克(实耗50克)。  制作:把猪腿肉切成2块,用刀背敲松后改刀成四 方小块(24块),加入盐、食用红色素少许,蛋清 ,水淀粉15克,拌匀备用。把鲜荔枝肉一切两半; 烧热锅放入植物油,待油烧至六七成热时, 把猪腿肉一块块下油锅炸至内熟外脆呈黄色捞出, 将锅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盐,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鲜荔枝肉 翻匀,淋上少许熟油,起锅装盘即可。  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原料:猪蹄1000克,花生米(带皮)100克,大枣40枚 ,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固香、小茴香各少许, 盐适量。  制作: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 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虾仁鱼皮  原料:水发鱼皮300克,鲜海虾仁100克,熟火腿丝10 克,鸡蛋清、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汁、水 淀粉、熟猪油、鸡汤各适量。  制作:将鱼皮切成长6厘米、宽3厘米的块,放入沸 水锅中焊一下,去掉腥味捞出;将鲜虾仁洗净放入碗中,加精盐、鸡蛋清适量,用竹筷子顺同一方向搅拌至有粘性时,放入味 精和少量水淀粉搅匀,放置2~3小时使之涨透;炒锅加热,下熟猪油,烧至四成热时把虾仁倒入锅内,用筷子划开,倒入漏勺沥去油,盛入碗 中待用;锅中留油下葱段煽至有香味,放入酒、姜汁、鸡汤。汤拂后,将葱段捞出,把鱼皮倒入锅内,加入盐拌匀,待汤沸后,加入味精,起锅装碗,撒 上虾仁,淋上鸡油,撒上火腿丝即成。  当归黄芪乌鸡汤  原料: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制作: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人参大枣汤  人参10克,大枣5枚。人参切片备用。大枣洗净备用。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枣,煮约1小时即成。本方有大补气血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虚弱劳损者。  百合红枣银杏羹  百合50克,红枣10枚,白果50克,牛肉300克,生姜两片,盐少许。将新鲜牛肉用滚水洗干净之后,切薄片;白果去壳,用水浸去外层薄膜,再用清水洗净;百合、红枣和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干净;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切两片。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放入百合、红枣、白果和生姜片,改用中火煲百合至将熟,加入牛肉,继续煲至牛肉熟,即可放入盐少许,盛出即食。有补血养阴,滋润养颜,润肺益气的功效。  黄芪红糖粥  黄芪30克,粳米100克,红糖30克,陈皮6克。将黄芪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将粳米淘洗干净,与陈皮、红糖放入锅中,再倒入黄芪汁,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烂熟即成。此粥有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颜面苍白无华者。  黄芪桂圆粳米粥  原料:党参、黄芪、桂圆肉、枸杞子各20g、粳米50g。  制作:原料洗挣,党参、黄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适量煮沸,加入桂圆肉、枸杞子及粳米,文火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  注:煮粥时加入红枣10~15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影世界食材配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