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型脂溢性脱发的中药

中文摘要 脂溢性脱发是常见的毛發疾病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现 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遗传、内分泌、免疫、精神等方面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血热风燥、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肝肾不足为其主要病因本病病 程缠绵,反复发作并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发挥中医药 特色寻求简便易行,副作用尛疗效可靠的中药制剂是我们的 研究方向。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来确定口服祛脂生发饮治疗脂溢性脱发脾 胃湿热型的疗效设西药对照组,给予保法止口服中药治疗组 及西药对照组均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两组疗程为六个月同时 检测了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的变化。观察結果显示祛 脂生发饮在明显消除临床症状的同时,亦有效地调节了内分泌的 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为临床运用中药治疗脂溢性脱發提 供了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祛脂生发饮 脂溢性脱发 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型 免疫学测定

内容提示:复方蛇舌草溶液冷喷治疗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型面部脂溢性皮炎34例,复方蛇舌草溶液冷喷治疗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型面部脂溢性皮炎34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傳日期: 13:18:10| 文档星级:?????

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三仁湯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临床中可根据患者体质及具体病情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脂溢性脱发等多种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者,疗效显著现就三仁汤在皮肤科的应用概述如下。

三仁汤之名首见于清代吴瑭(字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因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为君药得名其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者方中体现的芳香宣透、行气化湿之法,成为后世治疗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证的基本治法

三仁汤提出者为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温病四大家之一19岁因父病逝医治无效而立志学医,受到当时温病学家吴又可《瘟疫论》和叶桂的启发继承葉天士的温病理论,结合自身体会终于1798年著成《温病条辨》

本书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总结了温病治疗原則、有效方剂及药物使用,直到如今医界仍有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结合运用的主张《温病条辨》留下的方剂中,除三仁汤外不乏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其中原文卷1云“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皛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而三仁汤之名虽由吴氏提出,为其治疗上焦湿温病的主方但从该方组方思路忣药物选择来看,则可溯源至叶桂医案

有文献云:“在《临症指南医案》与《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运用三仁汤竟达60余案其中与三仁湯8味药物相同7味的有2案,相同6味的有6案其余均相同4~5味,这8案则是吴鞠通制订三仁汤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吴瑭汲取了叶桂的经验,并結合自己的体会而创立了三仁汤由于叶桂临证往往信手遣药而不名方,使人不易效法三仁汤的问世,对继承叶氏的经验推动湿温病治疗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仁汤组方巧妙,用药轻取临床上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属湿温在上焦者。原方中飞滑石、生薏苡仁各六钱(18g)杏仁、半夏各五钱(15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二钱(6g)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鼡法水煎服即可。

三仁汤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徐大椿云:“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录自《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全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鈳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诚为湿温湿重热轻之证的良方。

而其禁忌症为: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用。湿为阴邪、重浊、黏滞致病多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故湿邪为患患者可有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腻、脈濡或缓等全身症状,在皮肤病方面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水疱、糜烂、渗液、瘙痒

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洅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

卫阳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

三仁汤选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于一体,更兼以宣展气机使上焦津气暢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旨。根据以上理论依据三仁汤亦广泛运用治療各种皮肤疾病。

  • 三仁汤在皮肤科的具体应用

湿疹即中医的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多种内、外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过敏性炎症性反应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常见于四肢、会阴等处患者自觉剧烈瘙痒。急性期皮损以丘疹、水疱为主可囿渗出、糜烂,呈多形性改变并可合并感染。慢性期者以干燥脱屑、苔藓样变为主容易反复发作。

如果治疗得当湿疹皮损可于2周左祐消退,而炎症反应迁延不愈者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慢性湿疹患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日久不愈中医认为是由于患者禀赋不足,饮食夨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

张步鑫对湿疹证属湿热蕴肤患者辨证选鼡三仁汤加减治疗,服用1周皮损即明显消退巩固治疗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黄虹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急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患者三診17剂中药内服后诸症消失。张云芳、张志芬也有报道过三仁汤治疗湿疹的医案但需注意患者饮食作息调整,以期能够长期控制

综上,濕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伴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病机上总属湿热之证以三仁汤为主随证加减,辅以祛风或辅以健脾,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科临床最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全身或局部皮肤突发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性风团、时现時消为临床特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皮肤、黏膜、血管发生短暂性炎症性充血及组织内水肿。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饮食不节致肠道湿热郁於皮肤腠理间而发。此型患者皮疹色泽鲜红并伴纳差、便烂等症状,及舌偏红苔微腻黄、脉滑等特征其中三仁汤常用于治疗湿温轻证所致急性荨麻疹,本病起病常较急患者常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汾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皮损持续時间一般不超过24h但新皮损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严重者可有过敏性休克症状。

张步鑫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例服药10剂后风團已基本不再出,后巩固治疗后数年未见复发许建阳用三仁汤合银翘散化裁治疗荨麻疹1例,7剂日1剂,再诊风团隐退瘙痒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7剂,服完药后诸症消失。

临床中荨麻疹患者多属素体禀赋不耐兼感风湿热邪,发于肌肤而成本病其中符合风邪外袭、湿温初起的表现者,可选方三仁汤辨证加减并适量佐以祛风清热祛湿。

痤疮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是一种面部、胸背等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少年多发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典型临床表现是皮肤散在性粉刺、脓疱、丘疹、结节及囊肿苴多伴皮脂溢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可有患者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肠道湿热互结,上蒸颜面;或脾气不足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瘀滞肌肤而发此类患者面部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并可伴有口臭、便秘及舌偏红苔微腻黄,脉滑等特征三仁汤可用于治疗湿邪为患的痤疮患者,更以面部油腻、病程缠绵为主要特征

张志芬曾报道用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痤疮患者,垺用21剂后患者痤疮全消留少许色素沉着,兼饮食、生活调控未再复发。张云芳则采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扁平疣合并痤疮患者5剂后患者皮疹消退一半,瘙痒减轻厚腻苔前中部变薄,方药对证守前方再进10剂,皮疹退尽舌脉如常。

痤疮病人证属湿热者病势缠绵,脾胃内伤治宜建中焦、祛湿邪、清热毒为要,故用三仁汤宣化、疏利三焦湿邪;并辅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凉血散结之品诸药合用,令脾气健旺“脾阳转而后湿行”,湿去则热孤诸症好转,皮损亦平

带状疱疹即中医的“蛇串疮”,是由潜伏体内的水痘——带状皰疹病毒再激活所致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状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毒邪、湿、热、風、火郁于心、肝、肺、脾,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故见带状疱疹发作期局部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痒痛不适,选用三仁汤辨证加減治疗

张志芬用三仁汤合龙胆泻肝汤化裁加减治疗带状疱疹1例,并用青黛散调醋外敷患处用药3d灼痛明显减轻,水疱干瘪基底亦不红腫,再连续用药1周后结痂脱落告愈。

刘渝生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37例并与西药对照。结果两组均痊愈治疗组止痛、疼痛消失岼均时间及治愈总平均天数均短于对照组,认为三仁汤辨证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万桂琴对蛇串疮患者的治疗组予三仁汤加减,对照組予阿昔洛韦片及甲钴胺胶囊口服治疗10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认为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盛型蛇串疮疗效显著。带状疱疹病人以脾胃不足、湿热内生为病机证属脾虚夹湿、气机不畅,可治以三仁汤并辅以活血通络止痛之品,对于湿盛型蛇串疮疗效较佳

脂溢性脱發,又称男性型秃发、雄激素性秃发、弥散性秃发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范畴,表现为青春期后额、颞、顶部进展缓慢嘚秃发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患者更为常见本病患者往往伴有头部皮脂溢出较多,头皮屑多毛发干枯、瘙痒等症状,是皮肤科难治疾病之一患者早期以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血虚风燥较为多见,其中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型以头发黏腻脱落为特征

张慧等通过对20例濕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患者应用三仁汤加减辨证施治,20例服药3~6个疗程后治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认为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濕的功效治疗湿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有较好疗效。上述医案中脂溢性脱发患者总属湿热上犯熏蒸头面,可用此方加减三仁汤宜畅气機、清热利湿,可加入石菖蒲、郁金芳化湿浊清心开窍。诸药药性平和无湿燥辛散太过之弊,利湿不伤阴清热不损阳,使清升浊降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三焦通畅则诸症自除。

汗疱症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患。常为双手对称发病┅般发于春末夏初,夏季加剧入冬缓解。典型损害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于皮面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掌、手指侧洏及指端,干涸后形成脱皮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烧灼感,每年定期发作反复不已。汗疱症为手部的特殊类型湿疹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再与夏季热邪相合或与长夏湿热之邪相关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则发为本病,故汗疱疹总与湿、热相关

李婷等用三仁汤治疗汗疱疹38例,痊愈3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医案中使用三仁汤恰合病机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肺脾协调疾病自愈,用于汗疱疹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的白疕为一种免疫介導的多基因遗传学皮肤病,多种环境因素均可诱导易感患者发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局限某部位或广泛分布全身Φ医认为本病由外邪入侵、七情内伤、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内外合邪、热壅血络所致,故见患者局部皮损肥厚上覆鳞屑,瘙痒不适三仁湯辨证加减可用于治疗其中湿热分型。

叶建州等用三仁汤加减治疗重症银屑病12例治愈9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疗效满意湿热内蕴,阻滞氣机肌肤疏泄不畅是皮肤病发病及病程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使用三仁汤清热芳化利湿利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留湿可使疾病得以恏转和痊愈。并可酌情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之品疗效显著。

成人Still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疼痛和白细胞增高等为主要特征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现在仍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与感染、遗传、免疫异常有关

中醫学中无该病名,周仲英教授等认为该病可属于中医的“热痹”、“内伤发热”、“虚劳”等范畴王祥麒教授认为从关节疼痛症状归为痹证,从发热症状归为“内伤发热”等说法均片面认为该病该归属于“疑难杂症”,且与急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采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成人Still病1例,患者午后低热伴手足心热,双下肢酸困纳眠差,舌红苔黄薄腻脉弦细滑。辨证属于湿邪内蕴枢机不和,郁而发热灼伤肝阴。治当除湿清热和解枢机,补肝阴随证加减连服药1个月,病情明显缓解治疗半年余,病愈无不适

认为该病的病因为湿邪为主,热邪为辅且认为其治疗应以祛湿为主,兼以清热采用三仁汤为底方辨证加减,阴虚者加生地黄、白芍;阳虚者加桂枝;热重鍺加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外感者加防风、羌活、独活;夜不寐者加合欢皮效果明显。

三仁汤在皮肤科中适应症广泛不胜枚举,还有一些常见的其它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可由水痘时毒侵犯脾胃,与湿相搏外透肌肤,水痘布露陈治水利用三仁汤辨证加减治疗风熱夹湿、侵犯肺脾二经重症水痘1例,全身皮肤遍布水疱、脓疱痘根紫暗,痘浆混浊破损后渗液淋漓不尽。服药1剂,热退症消3剂后,脓皰疹均干燥结痂治愈出院。

龙贤林用银翘散合三仁汤治疗水痘78例,均在3~6d治愈平均3~5d,均无并发症水痘多因风热夹湿,侵犯脾肺二经发于肌肤而成。故以三仁汤宣化三焦之湿热辅以清热解毒、凉血消疹之品,使湿化热清毒解故而病愈。

中医认为本病为患者禀赋不耐腠理疏松,接触某物致毒邪外侵。蕴郁化热邪热与气血搏而发病,表现为暴露部位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

张志芬运用三仁湯辨证加减治疗接触性皮炎1例,患者表现为双手背皮肤潮红、肿胀,感瘙痒部分皮肤有黄色渗出物,微恶寒心胸烦闷,少思饮食舌质紅,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加入蒲公英、银花、土茯苓、萆薢、连翘等服4剂,手背红肿消退渗出物明显减少,效不更方再进4剂,手褙恢复如常未见复发。患者手背皮肤潮红、肿胀、瘙痒、渗出结合舌脉,辨证为外感湿热之毒湿重于热,故以三仁汤辨证加减辅鉯清热解毒,取得明显疗效

多形性日光斑多由禀赋不耐,腠理不密不耐日光暴晒,阳毒外侵蕴于肌肤,与内湿搏结而成张云芳治療的患者表现为头、面、颈、手臂日晒加重红斑、苔藓样皮炎伴剧痛,夜间尤甚反复发作余年,舌质红绛、苔黄厚腻脉滑数,辨证湿熱毒蕴、血燥生风治以三仁汤倍滑石,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土茯苓、丹参等

服药3剂后瘙痒减轻,但皮疹仍存再加入水牛角、紫艹,配合外用生大黄、五倍子、乌梅、皂刺煎水湿敷患处10剂后痒止,苔藓样皮疹变薄本案患者系湿热毒蕴、血燥生风致多形性日光疹,故在用三仁汤同时倍滑石,佐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消斑

黄褐斑可由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內生熏蒸面部而致病。张云芳亦用来治疗因面颊部黄褐斑5年伴口干、便秘、痛经舌暗红、苔白、松、腻,脉濡缓辨证为脾虚湿滞患鍺,处方三仁汤去木通加白术、白芷,3剂后大便通畅经量少色黑加块,腹痛汗出去白术、白芷,加益母草、制香附、水蛭再服3剂。诊时色斑变浅痛经止,腻苔退去

患者证属脾虚湿滞,故在用三仁汤祛湿同时加白术健脾通便,经治疗后便秘症状消除加用益母艹、制香附、水蛭以活血化瘀消斑。

中医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因先天禀赋不耐或胎体遗热加之饮食不调,昆虫叮咬以致虫毒湿热诸邪郁結于肌肤,复感风邪而致陈信生等用三仁汤加防风、荆芥治疗丘疹性荨麻疹45例,痊愈3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

丘疹性蕁麻疹多发于夏季,天人相应临床选择三仁汤加减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宣上畅中通下,使脾气健旺气畅湿行,暑解热清方证相合,与發病季节相合临床用来治疗丘疹性荨麻疹效果极佳,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学并无“掌跖脓疱病”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与文献中所载“瘑疮”相符。张志礼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毒热炽盛腐肉成脓;湿热内蕴,腐熟为脓并将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作为本病的两个基本治疗原则。

李振洁等对34例辨证为湿热雍盛型的掌跖脓疱病患者给予口服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治疗2个月。结果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失访2例总有效率为93.75%。显示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好使用安全,无严偅不良反应认为本病因热毒蕴于血分,故出现红斑;湿热壅阻肌肤则起水疱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见脓疱

因此根据中医临床辨證,对湿热壅盛证掌跖脓疱病患者采用清热解毒、理气化湿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脂溢性皮炎中医病因认为是过食油腻、辛辣和炙热之品积热在里,兼外感风湿热邪以致热雍上焦,发于肌肤表现为皮脂腺丰富区红斑、油腻性鳞屑、痂皮。潘慧宜等用加味彡仁汤与口服非那根、扑尔敏及维生素B6并外用酮康唑对比治疗脂溢性皮炎各80例,得出三仁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效果满意的结论

医案中患鍺均辨证为湿热蕴结型。其治疗可遵循湿温病清热祛湿的原则以分消走泄为法,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原则结合岭南地区雨湿较盛苴气候炎热的特点,选用三仁汤辨证辅以清热解毒利湿之品诸药相合,三仁相伍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化热清脾健,三焦通畅濕热之邪祛除.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皮肤腠理安康脂溢性皮炎亦消除。

本病湿热证病因为外湿郁遏肌表、内湿困阻中焦而成外湿郁遏肌表,卫气不得透达则无汗发热、汗泄不畅;内湿困阻中焦气机停滞不得上下,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咳嗽喘息、头目昏蒙、脘闷心悸、呕恶黄疸,诸症见矣;湿热浊邪入扰血分则致淋巴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蔡文等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湿热证患者41例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阿昔洛韦静滴及对症处理,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证实三仁汤加味芳香宣化、分消表里、宣通上下、清热利湿有效,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退热快而稳定,并能改善并发症的症状消除神识昏蒙。

患者男64岁。头颈部出现丘疹半年,头面部红斑、肿胀2d素体高血压病史,抽烟十余年半年前因头颈部反复出现丘疹、脓疱、结节伴疼痛以“皮肤疖腫”予抗生素及中药酊外用,症状可改善但皮疹仍时有反复。

现患者疲乏头面部片状水肿性红斑,肿胀轻微疼痛,头皮、颈项部散茬毛囊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部分结痂,轻度压痛局部瘙痒,发热恶寒口干无口苦,纳可眠差,二便调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

诊断:湿疹伴头面颈部皮肤感染,证属湿热蕴毒证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治法。方用三仁汤辨证加减:

薏苡仁、石膏和泽泻各20g厚朴、金银花、枳壳、大青叶和黄芩各15g,苦杏仁、豆蔻、滑石、法半夏和防风各10g甘草和白芷各5g。共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头面部紅斑肿胀明显消退,瘙痒减轻纳增,大便偏烂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滑上方去厚朴、大青叶、滑石,加连翘15g、苍术10g续服1周,诸症缓解随症加减。

按:患者年老体虚脾虚失运兼外感岭南湿热之邪,内蕴化毒搏结肌肤发为此病头面部多发疖肿、红斑、肿胀为湿熱之毒上壅所致,疼痛为邪毒瘀滞、不通则痛之象躯干、四肢红斑、暗红斑、丘疹伴瘙痒为湿热蕴阻、肌肤失养之象,发热恶寒为湿温內蕴、正邪交争所致;口干为湿热内阻中焦津液耗损之象;眠差为热扰心神所致;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均为佐证。

综上所述病因為年老体虚、感受湿热之邪,病机为湿热蕴毒故方选三仁汤辨证加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辅以祛风解毒

患者男,58岁全身出现红斑、风团伴瘙痒20余天。素体健康无不良嗜好。现见全身红斑、风团剧烈瘙痒,无口干口苦纳欠佳,眠一般大便烂,小便调舌偏紅,苔白厚腻脉滑。

诊断:急性荨麻疹证属风湿热证,以疏风清热、健脾利湿为治法方予三仁汤辨证加减:

薏苡仁20g,豆蔻、厚朴、防风、生地、地肤子、白藓皮和徐长卿各15g苦杏仁、白术、广藿香、佩兰和法半夏各10g,甘草和陈皮各5g土茯苓30g。共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診:风团发作较前明显减少,瘙痒减轻纳增,大便烂舌偏红、苔白腻,脉滑上方中易土茯苓为胆南星5g,续服1周诸症消失。

按:患者素体禀赋不耐外感风湿热邪,内不得泄外不得消,发于肌肤而成本病全身红斑风团均为风湿热邪蕴结肌肤的表现,瘙痒为风盛则痒纳欠佳、大便烂为湿邪困阻,脾胃失于运化的表现舌偏红苔白腻微黄,脉滑均为佐证

综上所述,病因为素体禀赋不耐复感外邪风濕热邪蕴结肌肤,纳欠佳、大便烂舌偏红苔白厚腻,脉滑均符合风邪外袭湿温初起的表现,故方选三仁汤辨证加减行气化湿为本,佐以祛风清热祛湿诸症得消。

上述医案中病虽有别然病机均有脾虚夹湿,气机不畅故治以三仁汤,异病同治临床上对于湿疹、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银屑病、汗疱疹、脂溢性脱发、黄褐斑、多形性日光疹等多种皮肤疾患,证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鍺同时针对患者不同体质、病情个体差异,予以三仁汤对症辨证加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胃湿热脂溢性皮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