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症状服用中药能完全康复吗?

中医真能把癌症治好吗
&中医能治好癌症已经是事实,从古到今,古籍医案也好,民间偏方也罢,记载的事实数不胜数,这一点相信也没有什么可争议的。现在很多癌症患者想知道的是,中医治疗癌症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能不能把自己的癌症治好?采取中医治疗能让自己活多久?其实本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要优于西医,西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影像诊断和急救方面。另外,很多人错误认为中医治病的疗效来的比较慢,其实只要能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很多患者服药一付就能见效。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治疗感冒、发烧、拉肚子等疾病时,用药一到两付就能让患者痊愈。即使是癌症这样麻烦的疾病,作者都有“过五不看”的习惯,可见中医治病效果之快。下面我就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希望我以下所表述的客观内容能帮助癌症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和疑问,能积极运用神奇的中医治疗癌症并获得康复。
& 第一节&&&
千年实践证明中医可以预防癌症
作者观点:中医的“中”字是中医的精髓,“中”字除了代表中华民族以外,关键就是表达中庸之道,中医防病和治病的目的在于让身体各部保持平衡,平衡则健康。
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得癌症,但大多数发展成癌症的病情都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癌症首选中医,西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例如肝癌的患者一般都有一个病情发展的过程,从大量的临床病例统计得知,相当一部分的肝癌患者都有从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病史,而中医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通过中医的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那么患者得肝癌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而西医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通过经常服用来预防病情发展,即使有些特效药物对患者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以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得不偿失。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选择中医治疗是必须的手段,缺乏中医的防癌和治癌方案都是有缺陷的。目前,中医在治癌方面之所以不能大行其道,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中医在治癌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二是相当一部分的西医因为对中医治癌的疗效持怀疑态度而误导患者放弃中医治疗;三是很多有真本事的中医只管默默看病而不知道宣传,相反很多非医学人士为了经济利益进行虚假宣传而败坏了中医的名声。另外由于西医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国人对中医的认知越来越肤浅。要使中医不断发扬光大,为广大民众所认可,除了要政府大力支持以外,还有赖于更多的中医知名专家和专业人士的大力推广。
一、中医养生防小病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外邪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未病先防就要从邪正两方面着手,既要注意对身体进行扶正又要防止外部邪气入侵。所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调养身体提高正气,一般来说,体质强者,正气充盛;体质虚者,正气不足。《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医认为未病先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情志活动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以导致人体气机逆乱和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中医理论指出喜、怒、思、悲、恐的情绪过度相应会导致心、肝、脾、肺、肾出现不适。在疾病过程中,情志不舒精神压力大能引起病情恶化,而心情畅快精神愉悦会让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而有利疾病康复。《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思想上的安静,不贪不妄,可以使真气畅顺,精神内守,病能从哪里来呢?因此,调摄精神,稳定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可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2)积极锻炼。经常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流通,滑利关节,气机调畅,达到增加体质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已经成为疾病发生的一大原因。在临床诊脉的过程中,经常运动的人脉象都平稳有力,而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见了。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而中医的整体观念决定着心肺功能的加强也有利于肝脾肾功能的加强。锻炼在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谓有病康复靠的是“三分治,七分养”的观点,锻炼就属于“七分养”的范畴里面。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锻炼的作用甚至可以超过药物的作用。
(3)生活起居有规律。《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就是说上古善于养生之人,为了做到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懂得自然变化规律并能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和劳逸等有适当的安排和节制,他们往往能活到百岁以上。
(4)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素问·刺法论》就有药物预防的记载,发明于十六世纪的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为后世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古代还有用雄黄烟熏以消毒防病,近年用大青叶和板蓝根预防流感,用茵陈、山栀子预防肝炎,用马齿苋预防菌痢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5)防止病邪侵害。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不但要做好上述四点的要求,还要注意防止病邪侵害。如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注意天气寒热变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防止一些意外受伤等。思想安定,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都是避免各种致病的有效办法。
二、预防小病变大病
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1)早期诊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治疗不及时,病邪就会从外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要治愈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以及传变的规律,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疾病传变。
在第一章中曾经提到,中医指出癌症是由人体受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疾病的影响并不断加重发展而来的。其实人体在患上这些疾病的初期,作为一名有经验的中医师都可以很轻松地通过望闻问切诊断出这些疾病,并根据患者当时的状况开出准确的治疗方案,患者通过诊治可以很快获得康复。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只要人体表现出来有不舒适的症状或者异常,都能有一套合理的解释并找出原因。但从西医的角度看,很多小毛病都无法通过各种医疗设备诊断出来,以致很多患者在疾病的初期耽误了治疗。例如中医诊断一个患者湿重,可以从舌苔、脉象、大小便等情况判断出来,并能根据患者的症状进一步诊断出是热湿还是寒湿。但西医诊断中是没有湿重这个病名的,患者湿重初期如果看西医的话,西医认为患者没病,除非患者体内湿重引起关节风湿疼痛、屈伸不利,西医会诊断患者得了风湿。但西医的医疗设备在诊断人体内一些器质性病变的时候,中医是远远比不上的,所以通过医疗设备检查出来的很多疾病,一但可以确诊的很多都是顽病或者大病,这就是中西医在诊断疾病中的一些差别。
(2)积极治疗。确定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再小的毛病都要重视,防止疾病传变。应通过及时治疗,充分休息,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手段让身体尽快康复。
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活在亚健康状态下,因为还没有感觉到身体有明显的不适,一般人都不太重视,继续保持着那些毫无规律可言的生活习惯。很快,在这些小毛病达到临界点的时候,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小毛病演变成棘手的大毛病,亚健康变成了真正的病人。到那时候为了治病,不但耗时耗财耗精力,还给自己带来了身体的痛苦。相反,那些平时密切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的,这些人都能把小毛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既病防变的重要性,下面就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糖尿病作为例子。糖尿病如今在我们国家是十分普遍的,得此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这个病在初期阶段只要能做到中医治疗、饮食调理、积极锻炼、作息规律,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可以完全康复的。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大多数的患者都图省事,一开始就选择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达到降糖的目的。我接触了很多长期使用西药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在我面前自鸣得意地表示:“吃药时间已经有一、二十年了,血糖一直都控制的比较稳定。”其实这些糖尿病患者如果采用正确的治疗手段,可能早就完全康复,根本就不需要再依赖降糖药。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的情况。
一般认为空腹血糖大于140毫克或者任意时间检测血糖大于180毫克,并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升高者,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分为两类: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前者多见于少年和儿童,后者主要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糖尿病患者虽然血糖浓度高,但组织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不足,因此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多食,而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多。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毫克/公升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于是就会产生多尿、口渴、多饮的情况。另外由于糖的氧化功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体重减轻等。长期的糖尿病对身体产生很多的危害,如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肾病、末梢神经病变、眼部病变、阳痿、下肢溃疡和坏疽等。还可导致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泌尿感染、皮肤感染以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长期使用西药降糖会让患者体内的脏器受损,部分严重的患者晚年都活在大量并发症的折磨下,身边长期离不开亲人的照顾,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其实,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中医治疗“消渴”有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把“消渴”细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也有不少治疗“消渴”的有效验方。例如“六味地黄丸”、“玉女煎”、“消渴方”、“玉液汤”等,早中期的患者要是能按疗程对症服用以上方剂,并结合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有规律的作息,大部分都可以得到完全康复。另外,治疗过程中若能辅以针灸,则更能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以上举糖尿病的例子,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亲友都会有这样的病例,更容易让读者理解积极治疗疾病的真正意义在于治本。癌症患者想通过治疗获得长时间带瘤生存或者完全康复的结果,就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要深刻体会治本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提示癌症并不可怕
中医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医指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并通过全身经络的联系而实现的。五脏代表着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活动。因此说明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当身体某一器官得病的时候,通过其他器官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得病器官的康复;相反,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会导致身体其他器官也得病。
作者观点: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部分出问题不要紧,只要正气充足,再大的病都能抗住。
当患者确诊癌症的病情以后,没有必要害怕,为什么呢?第一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刚确诊得癌症的时候,都不是专门做癌症方面的检查,只是因为身体某部位不适而排查出来的。诊断结果即使是中晚期癌症,但表现症状通常都不严重,很多患者在刚确诊的时候精神面貌还是比较好的,具有健康人的大多数特征。例如:双目有神,声音清晰,呼吸顺畅,二便规律,身体灵活,牙齿坚固,脉搏均匀有力,心情愉快等。第二是癌细胞扩散的速度并不像普通老百姓所感觉的发展很快。癌细胞对人体的侵害过程其实是很长的,人体的免疫力越高,癌细胞的发展速度就越慢,甚至能被人体自身具有的免疫力所清除。其实,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在确诊以后,如果能保持泰然处之的态度,即使不治疗也能活上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绝大多数在半年内死亡的患者都是心情压抑、手术不当或者药物治疗过度等所导致的。
中医看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西医是有根本区别的,中医很注重患者当时身体的整体状况,只要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严重,还具有很多健康人的表现特征,中医认为此种患者预后都会比较好,而不会轻易看成是绝症。西医是以实验室指标为诊断病情是否严重的依据,因此,即使患者当时精神面貌尚可,看不出有什么大毛病,但实验室的检查数据显示病情严重,西医就会认为患者“九死一生”,基本可以判死刑了。因此,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实验室数据诊断在判断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是通过西医的诊断结果更好地指导中医开展治疗。
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疗癌症,其根本就是尽最大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调动身体各脏腑功能共同抗癌,只有这样做,才是最有效的和不伤害人体根本的治癌方法。
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金、木、水、火、土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以人体五脏配属五行,则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当身体某一脏腑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要重视起来,如果置之不理,听之任之的话,很容易会发展成为多个脏腑的病变。
在这里我举一个“脾胃虚弱”的例子,说明五行相生对我们人体的影响。“脾胃虚弱”听着感觉是很普通的小毛病,但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会导致人体出现食欲不振、形体瘦弱、神疲倦怠、多食腹胀、泄泻便溏、气血两虚、原谷不化等病症。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华,脾胃虚弱则受纳运化功能受损。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土不足则无以生金,因此脾弱则肺脏大受影响。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脏不正常的话,会出现呼吸异常。肺主宣发和肃降,如果肺脏不正常失于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致鼻塞、无汗等病理现象;肺失于肃降即可出现呼吸短促或表浅,咳痰、咯血等病理现象。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如果出现问题,就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成饮,甚至水肿。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肺脏不好也会引发肾水不足而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而火又能生土。因此,从以上能看出,五行相生对人体五脏的意义,也能看出“既病防变”的重要性。
再举例说肝脏的问题,在确诊肝癌的患者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曾经有慢性肝炎、脂肪肝或酒精肝等病史,不少患者在确诊肝癌以前同时具有以上的问题。在这些肝癌患者里面,大多数初期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是不重视的,觉得问题不严重,身边很多人都会有,因此他们不会采取任何防治的措施。有小部分人也会听从医生的忠告,注意调节饮食和尽量少喝酒并进行适当的锻炼。但基本没有患者在出现这些问题时能积极进行阶段性的中医治疗去改善这些问题甚至考虑根治这些初期的毛病。肝癌患者里很大部分都不重视这些初期的问题,这些大家认为的小毛病经过一定时期发展后,相当一部分慢慢演变成为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最后发展成为肝癌。同样,很多初期患慢性胃炎或者胃溃疡的患者也是这样,他们发现问题后根本不重视,治疗不积极、饮食不注意、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经过若干年以后,其中一部分人就变成了胃癌患者。其实,很多相关的疾病如果不注意都会有发展成癌症的可能,而中医在治疗这些早期的疾病时都有着西医不能比拟的优势,例如一些患有肝病、胃病、肺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偏瘫、贫血、便秘、失眠等的病人,经过中医治疗以后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或者完全康复。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身体管理好,即使不得癌症,也会得一些其他要命的疾病。以前很多重大的疾病大都发生在年老体弱的患者身上,现在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大大地提前了,癌症患者正越来越年轻化,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中医组合拳”是癌症的克星
“中医组合拳”包括内服汤药、中药泡浴或熏蒸、针灸三大组成部分。
谈起中医治癌,就不得不提全国著名老中医张仁济先生,张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外媒体报道最多的、名气最盛的的中医治癌专家,他是中国近代四大名中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国内率先提出的“中医免疫疗法”开创了中医治癌的新路。张老是我国当代致力于中医治癌的先行者,接待的癌症患者达到12万之众,中医治癌临床经验之丰富程度无出其右。
“中医免疫疗法”开创了中医治癌的新路,是“中医组合拳”治疗癌症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癌症患者彻底康复的重要手段。
张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并结合古代的医学文献指出癌症是人体气血运转不畅造成的,而气血郁滞就容易产生内热。因此“中医免疫疗法”主张采用清热解毒、疏通气血的治癌方法,让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平衡,增强抑制癌细胞繁殖的能力,最终使某部位的癌瘤得到控制或治愈。用药药性多为寒凉药,佐以理气活血药,不用大补药与毒性大的药,以免增加病体内热和损伤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的高低与预后密切相关,所以“中医免疫疗法”治癌的关键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这种治疗方法与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以及传统中医的“以毒攻毒”疗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是其取得明显疗效的关键所在。
张老早年曾东渡日本学习西医,后又成为中国近代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的入室弟子,是我国最早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专家之一。他认为中西医相结合是通过西医的先进检测方法,准确掌握癌症患者的病位、病理类型、病程长短等,然后与中医辩证治疗经验相结合,全面掌握病患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癌措施和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取最佳的疗效。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坚持倡导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凡是具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其接受专科医院的手术治疗,术前服用中药,可以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后服用中药,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消灭残余癌细胞,预防复发转移,提高远期疗效。中医药与放化疗的综合应用,可以增强放化疗的功效,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以上是以西医的方法即尽可能快速地消灭癌细胞,以中医药增强免疫机能,把减毒增效作为用药原则。中西医共同作用而达到祛邪与扶正相互协调的治疗目的。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和不能耐受放化疗副作用的癌症患者,中医药治疗则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中医免疫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保护脏腑正常功能和稳定机体内部平衡的同时,注重应用具有抑癌作用的中草药,从祛邪治标入手,以达到扶正固本之目的。通过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以及五年生存率。另外,还要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西医的各项复查,监测疾病的转归并检验疗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思路及处方用药。
张老的“中医免疫疗法”利用中药的合理配伍,处处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增加患者自身的抗癌免疫能力为目的。
利用方剂对症下药煎汤内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组合拳”治疗癌症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动植物和矿物,仅典籍记载就达3000多种。几千年来,这些天然药材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中药学很发达,正式的文字记载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有。先秦诸子书中有关中药的资料为数不少,《山海经》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其中不少沿用至今。药学在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唐本草》是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比起公元1542年的欧洲纽伦堡药典来还要早出800余年,书中收载药物共844种。至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历时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这一科学巨著,书中载药数量达1892种,附方11000多个。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的继承、整理与发扬工作,许多民间验方不断挖掘出来,许多研究成果得以交流和推广。由于中药生产技术的发展,药材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中药的加工技术和剂型的改进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方剂是在理、法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法度地运用药物以防治疾病的工具,俗称“处方”。治法是针对不同的病证,通过辩证求因和审因论治而制定的基本治疗原则。方剂是从属于治法的,治法是应用方剂和创造新方的理论依据。前人称之为“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前人把中医治疗方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汗法即解表发汗法,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吐法即涌吐法,是通过服药使患者产生呕吐,以排除停留在体内的痰饮、宿食或有毒物质于体外的一种治法;下法即泻下法,具有荡涤肠胃,泻下积滞的作用;和法即和解法,通过和解和调和的作用达到消除病邪的目的;温法即温里法,用治里寒证的一种治法;清法即清热法,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消法即消导法,具有消积导滞,散痞散结的作用;补法即补益法,具有滋补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而组成一个方剂,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的组合,也不是同类药效的相加,而主要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及规定的剂量,组合成方。这种组方原则前人称之为“君、臣、佐、使”。君药就是针对患者的主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就是协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顾名思义就是辅助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另外也有配合主要药物对疾病的治疗起到最佳疗效的作用;使药就是引经药或者调和药性的药物。
在中医治疗癌症的方法中,我认为最传统的处方中药是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有很多患者为了服药的方便,也会选择中成药,这一点我是有不同意见的。随着祖国传统医学日益受重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药的剂型从原来的汤剂、散剂、丸剂等基础上,又增加了冲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在服用上大大方便了患者,而且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但作为癌症患者来说,大多症状都较为复杂。例如,肺癌的患者可出现咳嗽、咯血、胸闷、气短、发烧、胸水、胸痛、纳差等综合症状;肝癌的患者可出现疼痛、腹胀、腹水、黄疸、消瘦等综合症状。以上症状由于较为复杂,一般直接用中成药治疗难以出奇效,此时必须进行对症下药,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掌握好标本缓急的治疗原则。利用中成药治癌的最大缺点就是难以对付癌症患者身上诸多的症状,因此往往服药起效缓慢甚至疗效甚微。有些发明者虽然绞尽脑汁发明一系列的抗癌药物针对性治疗各种癌症,虽然能收到一定疗效,但在对症下药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他们在考虑药物配伍方面只能针对某一种癌症的部分症状来进行。因此患者在采取中医治癌的方法时,开始一定不要嫌麻烦,服用汤药见效快、疗效好。等病情稳定后,再服用相应对症的中成药也是可以的,但在病情复杂的时候最好还是服用汤药。
作者观点:中医治癌组方过程中,主要考虑采取清、消、补的治疗大法,“清”就是清热解毒,“消”就是消肿散结,“补”就是扶助正气。
清热解毒的药物大多有抗癌的效果,可以清除体内热毒;消肿散结的药物可以疏通气血,缩小肿块;补益药物可以扶助正气,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三种治疗大法相互补充搭配出最基础最有效的中医治癌组方。当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处方中还可以进行一些治疗方法的增减,具体的一些例子在随后的不同章节中都有介绍。
利用中医处方对症下药煎汤泡浴(即中药浴)或熏蒸是“中医组合拳”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浴是中医外治法中一种特色疗法,它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选取适当的中药加工成中药浴液,进行全身、半身沐浴或者坐浴、足浴等,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中药外治疗法。中药浴的应用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摩之浴之”、“行水渍之”等药浴法记载,《素问》里记载的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药浴发汗祛邪法,《本草纲目》里也收载了多个沐浴、坐浴、热浴的药方。
中药泡浴主要是通过水的热效应,将人体皮肤的毛孔舒张,药物迅速渗透。药物渗进体内,偏行肌表,让人体各器官进入微循环调节状态,从而促使新陈代谢加快,改善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彻底排除微循环障碍。人的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关,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而药浴的基础作用就是帮助人体改善微循环,解百病之根本。另外,药液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对人体很多疾病起到治疗作用,同时有大量汗液和毒素一起排出体外。
中药泡浴、足浴对人体主要起到一下作用:
1、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足浴为例,双足处于人体最低位置,离心脏距离最远,双足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而且双足皮脂腺较少,汗腺分布较多,容易消耗身体热最,保暖功能亦较差,“寒从脚下起”这句俗语就说明了双足的这一生理特征。通过中药药液的温热刺激可以促使足部血管扩张,提高血液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改善整体的血液循环。这符合中医学的“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的观点。由于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人体的组织细胞能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份,促进了新陈代谢,调节了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增强了机体的健康。因此中药浴对人体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2、促进血压稳定。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兴奋抑制功能紊乱,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中药浴能使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机休大小循环畅通,小静脉回流功能加强,可有效地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中药浴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只要改变药浴的配方,对慢性低血压也能有效调节。
3、提高免疫功能。中药浴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也改善淋巴液的循环。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淋巴系统对外有抵抗细菌和病毒人侵的作用,对内有抑制和消灭病菌的功能。淋巴液循环加快可使淋巴细胞不断产生抗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实践证明中药浴对多种免疫力功能低下的疾病有显著疗效。
&4、调节脏腑和增强排毒功能。中药浴的水热刺激和药透效应可直达身体各经络,并对经络相对应的脏腑起到刺激和调节作用。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代谢废物,这些代谢物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排出体外,若滞留在体内就会变成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中药浴的水热刺激可使汗孔扩张,汗腺和皮脂腺的排泄功能增强,药浴后人体全身发热出汗,通过排汗可将体内尿素氮等有毒废物排出。
5、改善睡眠,消除疲劳。
中药浴足的水热刺激可使双足和下肢的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量增加,同时温热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有序的控制,使人容易入眠,提高睡眠质量,消除体内疲劳,保持体力充沛。所谓“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就是这个道理。
6、舒筋活络,祛寒除湿。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受到风、寒、湿三邪的侵袭,中邪后邪气会滞留于经脉、肌肉、关节,会造成经脉阻塞、气血瘀滞。中医认为,“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中药浴时的水热刺激和药透效应可使人的毛孔疏通,腠理开泄,气血通畅,这样就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同时药液的热力会使全身出汗,促使体内代谢废物随汗液排出,此时人体耗氧量增大,淋巴液回流增多,呼吸频率增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增强,从而使人得到全面的放松。中药浴既可达到体育健身的效果,又无体育运动的疲劳,轻松达到祛寒除湿、祛病防身的目的。
7、消除压力,振奋精神。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随时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变化的干扰,同时也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制约。中医理论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了在竟争中求生存,很多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于精神紧张导致失眠、高血压、心脏疾病、消化不良等的患者越来越多。中药泡浴或者足浴都可有效地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中药浴足过程中的水热刺激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氧份在体内得到充分的交换,人体会立即感到心定、气爽、脑明,全身的不适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其次药液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经络和腧穴直接对五脏六腑进行良性调节,使肌体充满活力,心情开朗,心境平和。
癌症患者的中药浴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出适合的药浴处方,处方主要的药物以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为主。通过中药浴配合内服中药,患者的身体很快能通过胃肠道的吸收和皮肤的渗透达到内外结合共同抗癌的作用,这样使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显著的疗效。
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到清代,使用中药熏蒸治疗多种疾病更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且逐渐广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疾病的诸多方面。古代中医文献对用中药煎煮外治疾病均有文字记载。如《礼记》日:“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随马王堆汉墓出土《五十二病方》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东汉医圣的《金匮要略》亦记述了用苦参扬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妇人下部的药方与手法。晋朝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唐宋时期,熏蒸获得较快发展。在熏蒸阴部,熏蒸足部的基础上,又提出熏眼,熏发等方法。
唐代的《千金要方》则记述了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柳太后中风不语使其苏醒的方药与手法,可见中药熏蒸疗法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
元明清时期熏蒸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完善。
清代的《理瀹骈文》将中药外治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融会贯通了外治吴师机的艰辛实践。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亦有一批很有影响的专著如《》、《实用中医独特疗法大全》、《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中国医学疗法大全》等十余种有关中药熏蒸洗浴疗法的著作相继出版,师承前人,推陈出新,为中药外治和中药熏蒸疗法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历代的临床验证,中药熏蒸的疗效是显著的,对症下药的中药熏蒸有以下主要的功效:
1、刺激人体微循环系统,强化人体各种机能。
2、活跃全身细胞,有效改善体质,增强免疫能力。
3、清除疲劳,缓解压力,恢复身体活力。
4、杀菌消毒,清除污垢,美白肌肤。
5、促进排汗,减肥瘦身。
6、排毒除斑, 调节内分泌,预防妇科病。
7、改善睡眠质量。
8、加速气血的运动,改善四肢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
9、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缓解疼痛。
针灸是“中医组合拳”治疗癌症的辅助构成部分。
针灸医学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对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起了重大作用。针灸医学发展至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科研和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还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治疗43种疾病。
在配合治疗癌症的方面,我们主要使用刺法和灸法。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刺法和灸法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研究表明,针刺不同的穴位对人体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
1、对体温的影响。从60年代起,就有学者用仪表测量针刺补泻前后人体温度的变化,大多数结果表明,施行补法后可使受试者体温升高,施行泻法后可使受试者体温下降。用红外线热象仪摄影的方法可将温度的变化摄影成像。实验观察了针刺左侧合谷穴时红外线成像的变化,结果表明,补法组手部图像变亮或有亮有暗者占85%,泻法组变暗者占65%,空白对照组无变化者占80%,与直接测量体温所得的结果一致。
2、对血管的运动影响。体温的变化与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关系密切,由此能推论出针刺的补泻手法对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士发现在采取针刺补法出现温热感时,肢体末梢血管呈舒张反应;采取针刺泻法出现寒凉感时,血管呈收缩反应。有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无名指甲皱微循环血管,发现提插补法可使微循环输入枝扩张,泻法可使输入枝收缩。提插加捻转泻法使输入输出枝均收缩,补法使血流速增快,泻法使其减慢。
3、对人体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总的来说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而能量主要来自于糖。针刺对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表面电荷密度、造血器官的功能状态、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及吞噬功能、血小板与其他凝血因素均有调节作用。
4、对胃电、胃运动的影响。针刺对胃电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针刺中比针后抑制效应明显,以慢捻转手法的作用最明显,留针的特点是使胃运动节律规整。
另外,实验证明针刺可促进人体发育成长和提高防御能力。
同样,实验研究表明,艾灸人体不同的穴位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开始了灸法原理的实验研究,6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就这些研究结果作一些重点的介绍。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可提高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按疗程直接灸“大椎”穴后,可显著增加小白鼠血中环磷酰胺含量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显著促进小白鼠腹腔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灸法对异常亢进的免疫反应也有抑制作用,用艾绒温灸接受皮片器官移植术小鼠的某些部位,对移植免疫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皮片排异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2、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灸法可以促使血色素偏低者,特别是贫血患者加速恢复正常,能使白细胞数量增加,在化脓灸时,这种效果与化脓程度呈明显的正比。研究还表明,艾灸对白细胞的作用并非是单向升高或降低,而是呈现良性的双向性调节,使其恢复正常范围。另外还有实验表明疤痕灸有改善血液粘稠度和扩张血管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3、对呼吸、消化系统的影响。灸法治疗哮喘的研究较多,艾灸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虚寒型哮喘患者的自主神经平衡状态和肺功能的各项指标。艾灸足三里能显著提高脾虚患者胃电波幅;艾条灸健康小鼠神阙穴能显著抑制小肠推进运动。
4、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过度增强时,艾灸可使之恢复正常。艾灸的抗休克作用,可能是其能兴奋呼吸、循环中枢和肾上腺分泌系统,使血管张力和周围循环有所改善,从而中断因呼吸、循环衰竭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5、解热抗炎作用。使用抗生素同时加灸患者的大椎和曲池穴,可使发热疾患的体温下降,比单用抗生素组有显著差异。艾灸还具有抗炎作用,采用大白鼠造成背部炎症“肉芽肿”模型,通过艾灸足三里等穴,发现有明显的抗组织坏死作用,并能抗炎性渗出。
另外,艾灸对带瘤生存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瘤体生长。艾灸家兔足三里穴,能显著提高家兔的痛阀。
近年来我发现通过艾灸相关穴位,不但可以迅速提高肿瘤患者的身体体质,还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肿瘤疑难并发症,具体的灸法和作用我们会在后面各个章节中根据需要分别介绍。
其实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癌症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因此中医对癌症的治疗是有特效的,关键在于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以我多年的临床经验看,中医对消除癌症患者的各种症状是十分快速而有效的,而且中医在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上起到绝对关键的作用。在临床上,能用中药汤剂内服配合中药浴或中药熏蒸内外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再加上针灸的辅助治疗,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即使是中晚期的癌症患者也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观点:如果所有的晚期癌症患者只能选择西医或者中医进行治疗,我一定赞成用中医治疗,至于治疗的效果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中医治疗组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一定远远超过西医治疗组。很多西医专家看了可能会不以为然,当然,我也不能提供什么证据,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医和西医比试一下。本人很希望有这样的比试机会,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创造这样的比试机会,让事实来说明一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状腺癌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