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高龄的骨癌治疗药物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需...

高龄食道鳞状细胞癌中期患者适合放疗吗
发布时间: 16:55&&&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kangdongxu&&&&&&
  恶性肿瘤长期消耗身体营养,造成抵抗力低下,患者年龄偏高,不适合化疗,可以中医保守治疗。中医通过整体调节达到抗癌治疗的目的,既能抗癌,又无毒副反应,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能整体抑制及直接杀灭癌细胞,明显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
  什么是?食道系是指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癌变。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正因为如此,一些食管癌可以早期发现并可完全治愈。对于吞咽不畅或有异物感的患者应尽早行胃镜检查以便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
  食管癌像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虽然有基因的变化背景,涉及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涉及众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蛋白质的改变。但长期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元凶。
[][][][][][][][][][][]
|||||:|||
||||||||||
||||||||||
|||||||:|
||||||||||
提出健康问题,专家及时免费解答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 >
手术行不通,化疗受不了,80岁胃癌老人生物治疗获新生
来源:原创&&日期: 13:41&&点击次数:次
  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常规手段,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适用,年龄越大,手术风险也就越高,而放化疗也受年龄和体质的限制,因为年纪越大,自身免疫力就越低,难以承受放化疗对免疫细胞的大量杀伤。
  手术、放化疗行不通 80岁肝癌老人生物治疗获新生
  80岁的张鹏池老人是一名胃癌患者,由于老人年纪大,手术有风险,医生不建议手术,而放化疗对于张老来说,更难以承受。手术、放化疗都行不通,张鹏池老人的治疗一度陷入僵局,儿女们十分着急,四处寻求治疗方法,经过多方打听,最终了解到的生物治疗技术,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张鹏池老人的免疫功能得到恢复,各项免疫细胞比值都达到标准范围,其中B淋巴细胞百分比由原来的35%下降到23%(正常值为5&27%),NK淋巴细胞比值由3.0%上升到13%(正常值6&25%),张鹏池老人自己也明显感到身体有力气了,而且胃部疼痛感消失,吃得香、睡得好。家人对这一治疗结果也是相当的满意。
第一疗程生物治疗的检验报告
第二疗程生物治疗的检验报告
第三疗程生物治疗的检验报告
  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 治疗受阻碍
  据专家介绍,手术治疗虽然能大面积地切除肿瘤细胞,但是却存在一定风险性,一般来讲,老年癌症患者年龄大、体质弱,多数人还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再用创伤性的手段施以&治疗&,无异于雪上加霜。
  免疫力低下无法耐受放化疗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而言,自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放化疗本身不具备免疫识别能力,可谓是敌友不分,往往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大量杀伤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对于放化疗这样攻击性的治疗往往招架不住,所以在临床上会经常出现年老体弱的患者因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而被迫终止治疗的情况,那么对于这种终止治疗的患者来说,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了损伤,并且延误了病情。
  年老体弱、复发转移患者最适宜生物治疗
  对于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温和的治疗方式,也是目前唯一有希望完全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它主要是利用自身免疫细胞抗击癌细胞,因此不会产生任何不适反应和毒副作用,对于各年龄段的癌症患者效果都是不错的,尤其对老年人或体弱的癌症患者来说,更是治疗首选。生物治疗在防止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增强放化疗效果、彻底清除癌细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肿瘤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生物治疗亦能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结果;而对于患者,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同样可以采用生物治疗延长生存期。生物治疗不仅可提高肿瘤的临床治愈率,更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真正实现&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的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搜索: |  |  |  |  |  |  |  | 
更多相关文章
专家推荐您关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五位为一体的国家首批三甲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肿瘤 你做生物治疗了吗?
癌症扩散转移了,还有救吗?
癌症手术后还需要什么治疗?
如何缓解放化疗副作用?
手术、放化疗无效或失败如何治疗?
汤先生 138****1355 
刀先生 159****7876 
孔先生 188****5412 
郑先生 133****1551 
周女士 135****1225  
汤先生 138****1355 
郑先生 133****1551 
王先生 138****1355 
李女士 159****7876 
孔女士 188****5412 
郑女士 133****1551 
周先生 135****1225  
孟先生 138****2355 
张女士 132****1589 
白女士 138****4587 
金先生 135****1211 
李先生 133****1354 
王女士 133****2594 
卓先生 133****9888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雪峰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80岁以上高龄患者急性胆道感染合理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80岁以上高龄患者急性胆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岁以上由结石引起的急性病人359例内镜、手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和合并症。结果 内镜引流成功率98.9%,取石成功率达到89.5%,而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手术组和保守组。结论 内镜治疗高龄急性胆道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具备手术所不可代替的优势,是高龄患者急性胆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式。
&&& 急性胆道感染是引起高龄老年人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退,机体免疫力降低,同时伴随有原发基础病种类较多,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本文对我院普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急诊收治的359例80岁以上因结石引起的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提高高龄老年人急性胆道感染诊治水平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我院普外科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急诊共收治了80岁以上因结石引起的急性胆道感染病人359例,男162例,女197例,平均84.4岁,最大者102岁。
359例病人入院时,有右上腹或上腹胀痛327例(91.1%),呕吐323例(90.0%),寒战179例(49.9%),发热281例(78.3%),压痛、反跳痛、Murphy’s sign(+)或肝区叩痛等腹部体征342例(95.3%),血白细胞增高313例(87.2%),181例(50.4%),性表现69例(19.2%),均有急诊手术指征。有胆管手术史者89例(24.8%)。入院时均行急诊B超检查,351例提示胆总管扩张、结石或积气等,阳性率高达97.8%。
伴随基础病
284例(79.1%),病177例(49.3%),、270例(75.2%),、183例(51.0%),肺部感染36例(10.0%),72例(20.1%),低钾血症215例(59.9%)等。
根据与家属术前谈话结果,患者分别进行内镜、手术和保守治疗,三组病例各为279例、47例和33例,其临床情况见表1。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胆道手术史、术前总胆红素、ALT、血钾浓度、合并中毒性休克及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肺气肿、肺部感染及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等并发病和胆管手术史等各项均无明显区别(p>0.05)。
⑴保守治疗组33例,以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及甲硝唑等抗生素为主,同时加强对伴随原发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的治疗。
⑵内镜治疗组279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24小时内急诊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过程中持续吸氧,行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测,先行胆道造影,低压注入造影剂,276例(98.9%)病人均显影胆总管结石,证实后抽出脓性胆汁,避免胰管显影。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如结石较大,病人情况许可,先行EST,用碎石器碎石后用取石网蓝和球囊取石,再行内窥镜下十二指肠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albiliary drainage,ENBD),接无菌引流袋引流。199例(72.1%)病人经急诊行EST用取石网蓝将胆管内结石取出,取石后行ENBD或置塑料内支架(ERBD)。另77例病人因当时情况差或乳头水肿,胆石巨大,数量多,引流后待一般情况好转,择期再行ERCP。再次ERCP取石成功48例,失败29例,其中17例病人全身条件仍差,置塑料内支架(ERBD),12例病人情况尚可,转择期手术治疗。3例ERCP失败者,1例转急诊手术,2例转保守治疗,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40小时无效后行急诊手术。
⑶手术治疗组47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40例为入院后24小时内急诊手术,7例为经过24-72小时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急诊手术,均为气管插管吸入,主要采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36例,76.6%)、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1例,23.4%)等手术方式,切口均予减张缝合。&
表1& 359例80岁以上急性胆道感染病人治疗前病例资料(略)
⑴保守治疗组:1月内死亡5例,病死率15.2%。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1例,中毒性休克1例。
⑵内镜治疗组:ERCP成功276例,出现并发症7例,占2.5%(7/279),为中毒性休克2例、上2例和3例,6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中毒性休克者因来院较晚,休克时间较长,引流后休克仍无改善,于第3天死亡。ENBD引流成功率98.9%,急诊取石成功199例,77例因当时情况差或乳头水肿明显,在1周之内再次内镜治疗取石,48例取石成功,取石总成功率为89.5%(247/276),17例置塑料内支架(ERBD)。另12例因胆石巨大,数量多,引流后择期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手术后15天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⑶手术治疗组:16例(34.0%)术后发生并发症,有2种以上并发症的9例。其中肺部感染6例,心律不齐5例,2例,低氧血症6例,2例,心功能衰竭3例,1例,电解质混乱2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1月内死亡4例,病死率8.5%。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
三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情况见表2。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明显低于手术组和保守组。
表2& 359例80岁以上急性胆道感染病人治疗资料(略)
&#8224;内镜组和手术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组1例为ENBD引流1周内择期ERCP取石失败,改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8224;&#8224;内镜组、手术组和保守组三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225;内镜组与手术组和保守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组与保守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急性胆道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中青年,老年急性胆道感染主要是急性胆总管炎和急性,是引起老年急腹症的最常见原因。对于老年人,急性胆管炎多数由胆道梗阻引起。随着动脉硬化的发生,胆管易发生完全性梗阻,化脓,压力升高,出现而致败血症和、DIC,甚至死亡。胆囊炎症开始仅限粘膜充血、水肿,病情发展粘膜小溃疡形成,胆囊壁脓性渗出,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可使胆囊壁缺血更为明显,张力不断升高,易发生坏疽、穿孔等。
老年急性胆道感染,临床并不典型,易误诊或延误诊治,近年来虽临床医生对急性胆道感染较重视,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必须注意老年人炎症反应迟钝,且多伴有其它疾病,一旦发生急性胆道感染,预后相对差。早诊断、及时治疗很重要。从本组统计看,腹部饱胀、、发热等仍占70%以上,说明老年急性胆道感染以症状为主,详细体征检查及辅助检查还是能够早期诊断。B超是最方便、无痛苦、有效的检查仪器。
对于老年急性胆道感染,引流减压是关键。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理改变是胆道的梗阻和感染,当胆管内的压力超出肝胆汁的分泌压力时,胆道的内容物便可通过毛细胆管与肝脏血窦的沟通逆流至血循环。所以结石梗阻时,胆管内压升高,导致大量的细菌及细菌毒素从胆汁进入血循环,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致全身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解除梗阻,减压引流胆道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关键。传统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急诊手术病人并发症发生率34.0%,死亡率达8.5%。而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内镜引流胆道简便易行,迅速降低胆道压力,引流脓液胆汁,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目的。本组内镜治疗成功率达98.9%。对引起梗阻感染的结石,通过EST和取石,起到对因治疗的作用。经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89.5%(247/276),对于病情危重或结石巨大,数量多的病人通过ENBD减压引流后,病人全身情况改善,对手术耐受力提高,再次取石、置塑料内支架(ERBD)或择期行开腹手术,风险也明显降低。
内镜治疗更适合人,尤其是合并各种脏器疾患或原有胆道手术史的危重病人。老年病人的治疗中需用多功能仪监护及吸氧,如病人心肺疾病严重,最好有内科医师协助监护。治疗后常规置ENBD(伴食管者禁用,可置ERBD),接引流袋低位引流降低胆道压力,适时可进行抗菌素的冲洗。能行EST者尽量切开,使胆管、胰管引流充分,防止胆道感染的加重和胰腺炎的发生。危重病人应先行ENBD,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取石术,既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又能顺利取出结石。急诊尤其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取尽结石,以免造成反复取石引起逆行感染加重,而危及病人生命。老年病人常因心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EST后易出血,故操作应严密止血。对于合并者,可联合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显的优越性。本研究发现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死亡率亦明显低于手术组和保守组。本院现已将内镜下EST和ENBD治疗作为首选。
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易继发其它部位的感染,应根据病人情况联合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老年人合并其它疾病较多,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目前老年急性胆道感染死亡主要原因。老年人心脏血管疾病及肾功能、电解质紊乱需及时有效的纠正。对于老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应根据体征、辅助检查确诊,判断难易程度,非手术治疗者,伴随疾病相对控制的情况下需及时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总之,EST联合ENBD治疗高龄急性胆道感染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具备手术所不可代替的优势,是高龄患者急性胆道感染理想的治疗方式。
发表于: 22:43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王雪峰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王雪峰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雪峰大夫提问
王雪峰的咨询范围:
胆胰及胃肠外科,尤其擅长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和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精通内镜、腹腔镜、PTCD技术如何让肺癌治疗更加有效
来源:搜狐健康
第1页:肿瘤不是不治之症 所有癌症都可以治疗
第2页:肺癌如何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后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第3页:局部中晚期肺癌更强调综合治疗
第4页:晚期肺癌的治疗目标和药物治疗进展
第5页:将推出肺癌诊疗规范科普版
第6页:各位专家寄语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肺癌如何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后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主持人:通过支教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来肺癌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早期还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晚期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您刚才谈到很重要的一点,早期癌症还能治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早期肺癌治疗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请王绿化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样的肺癌可以算为早期,早期肺癌治疗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另外如何做到早期发现?
  王绿化:什么是早期的肺癌,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的肺癌,医学上认为病变局限在胸腔内,局限在肺的原发病灶,有很少的淋巴结转移。但是这种病人的发现有一定的困难,临床上早期发现的手段在不断的进步,2011年的一大研究进展就是对肺癌高危人群使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最终降低肺癌20%的死亡率。高危人群,一般指45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有慢性肺病或者尘肺矽肺职业病的病史,都是属于高危人群。这种人群要定期做体检,能够发现早期的病变。
  另外,我们要注意一些胸部的症状,尤其是是抽烟人群,如果咳嗽性质发生改变,或者偶尔发现痰中带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早期发现异常。早期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早期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我们无论用什么治疗手段,治疗目标都是治愈,研究显示筛查发现的I期肺癌病人的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支修益:根据肺癌病灶的大小、有没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没有肺外远处转移,我们把肺癌分成四期,分别是1A期、1B期、2A期、2B期、3A期、3B期和4期。
  目前我们把1期肺癌列为早期肺癌。外科手术可以根治早期肺癌,即单纯通过外科手术就可以根治1a期肺癌。通过微创手术切除病灶,然后常规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我们把肺癌分成两个大的类型,一类是小细胞肺癌,一类是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方法,指的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肺癌的手术方式首选是肺叶切除,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如果通过术前分期检查没有淋巴结转移,肺内病灶小于3个厘米,我们首推胸腔镜肺叶切除,这是目前早期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同时要常规做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
  另外,随着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民众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病灶小于3个厘米,甚至小于2个厘米的早Ia期肺癌。这样的早Ia期肺癌能不能用肺段切除或肺楔形切除来代替肺叶切除术,目前临床多中心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同时,针对早期肺癌我们推出了微创外科的手术观念,也叫做现代胸外科或微创胸外科技术。以往传统的肺癌手术都要切肋骨、断肌肉,手术切口在30乃至40厘米。近十五年来,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胸外科领域开始应用电视胸腔镜进行肺叶切除的手术,只需要打两到三个1.5厘米的孔洞,通过电视屏幕用筷子夹肉的方式做肺切除手术。病人接受切肋骨、断肌肉的传统胸外科手术方式要术后两到三周才能出院,术后康复需要半年以上。现代胸腔镜微创肺叶切除的手术方式,病人术后3-5天就可以出院。目前这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肺癌在我国大多数三甲医院胸外科都成为常规手术方式,即使80岁的早期肺癌病人也可以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安全切除肺癌。
  结合刚才王教授讲到的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计划,发现的肺内两个厘米以内的早期肺癌,通过微创外科手术,病理结果没有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能够超过90%以上。对于手术以前胸部CT检查没有发现有淋巴结有转移,肺部病灶2厘米以下的早期肺癌,我们通过手术中发现并最终经病理证实有17%到20%的肺门淋巴结转移,10%左右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所以我认为现在针对于早期肺癌,外科手术依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并非是适型调强放疗或射频消融、氩氦刀治疗。
   主持人:通过胸腔镜进行肺癌手术,能切得干净吗?
  支修益:这是十多年前全世界胸外科和肿瘤学界争吵的一个核心话题,也是十年来中国胸外科学界部分老前辈和老专家们对中青年医生开展胸腔镜手术的质疑关键点所在。其实,就肺癌外科手术而言,要求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必须要跟传统开胸手术一样才能开展实施。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和数据资料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在回顾了21个中心的上千例数据资料分析发现,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以完全像传统开胸手术一样,完整清扫胸腔各组淋巴结,而且显示其五年生存率明显好于传统开胸手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微创外科手术完全能够达到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目的。当然,胸腔镜技术的准入和胸外科医生的培训很重要!
  主持人:那这些早期的肺癌患者做完手术以后,需不需要内科治疗?
  张力:当然这里讨论的是手术治疗后从临床上肿瘤完全切除的病人,这些病人做完手术后该不该做化疗等内科治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这涉及到个体化治疗的理念。目前个体化治疗理念已经体现在了各种肿瘤治疗的指南中,也被广大的临床工作者接受。
  具体的说如果是1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是不需要术后辅助其他治疗。但是前提是必须进行全面和敏感高的检查方法确认之后,确诊为1A期;并且手术的切除范围足够;并非只了解原发肿瘤灶和手术野内的淋巴结的情况。但是临床还是有一些1A期的病人复发了,大概30%左右的病人出现了问题。现在还要用更细的个体化指标应该受到重视,我们现在看到一些苗头,比如有些肿瘤虽小,对血管的侵袭已经看到,或者血管中有小的癌栓,或者手术距离肿瘤残端的距离过近,所以1A期的肺癌还有一些事情要考虑,所以是否术后化疗还是要靠很专科的医生来完成。2012年3月又有国外的文章报告肿瘤组织中的特定的一些DNA片段与早期肺癌的预后有关,与肿瘤分期无关。
  至于1B期到3A期的肺癌病人,也即是可手术的病人,现在有非常明确的结论这一类病人术后辅助化疗可以使五年复发风险大约降低15%到30%。辅助治疗不仅仅是化疗,有些患者还需要辅助放疗。至于是否在特殊的人群中辅助靶向治疗正在深入的研究之中。辅助方案的制定同样需要结合手术后的病理诊断分期及其病理特点和分子病理的表现及病人的自身状况综合考虑进行。特别要忠告广大的病人家属和病人最好不要自己在没有充分听取专科医生建议的情况下自做决定。更不能道听途说以为"隔壁家老大爷做放疗好"自己就一定要做,或是别人值得不好就以为自己也一定不好。肿瘤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很大,预后差别较大,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王绿化:肿瘤治疗现在需要综合治疗,所以每项治疗都很重要,不谈谁是辅助的,谁是主要的,因为终极目标都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术后的治疗还是有选择性的,放疗治疗的选择面还要窄一些,1期肺癌如果手术完全切除,术后不做放疗,2期一般情况下也不做放疗,就是有肺门淋巴结转移,仅部分患者需要放疗。对于3A期的,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放疗可能会对病人有好处,患者是能获益的。所以整体的理念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的目标是要看对病人有没有好处,提高不提高生存率。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做完以后,那些病人需要做辅助治疗,我们的标准就是看治疗对患者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就做,没有好处就不做。这些标准都是大量的临床资料和证据已经证实的。
  王绿化:回到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全球共识是首选手术治疗。肺癌是一个老年病,病人往往合并其他疾病,有的合并慢性的肺部疾病,比如肺气肿、老慢支、哮喘等,还有些合并心脑血管的疾病或者糖尿病。这些病人大概能占到20%,因为自己的内科疾病不能做手术。
  以往一听到不能做手术就很沮丧,感觉没有办法了,实际上现在不是的,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为患者提供更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刚才谈到外科治疗越来越微创,放射治疗也是一样,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可以很准确的把肿瘤定位,并且放疗设备可以给出一个很好的剂量分布,周围的正常组织在安全范围内,叫做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属于精确放射治疗技术,肿瘤是什么形状的,就可以做出什么形状的照射治疗。另外,也可以做到立体定向放疗,比如肿瘤像个土豆一样不规则的形状,剂量分布也像一个土豆一样,做一个网状的照射,把肿瘤整个包裹起来。同时,现在我们把CT的图像和放射治疗加速器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一个机器上,既能做CT扫描,又能做放射治疗,可以确定原来定位的位置是不是还在这个位置,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放射治疗。
  去年有一项放射治疗50年来最大的突破,就是早期不可手术的1期非小细胞肺癌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年的局部控制率达到98%。现在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规范还是首选手术治疗。但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手术,或者是高龄患者不能手术,可以选择放射治疗的办法。
刘宝东主任医师
  刘宝东:射频消融不仅是针对早期肺癌的治疗手段,对于局部晚期肺癌也有减轻肿瘤负荷的作用。随着肺癌早期发现的比例提高,高龄早期肺癌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有心肺疾病,手术风险较高,不适合手术切除;同时放疗次数较多,又可以引起放射性肺炎,加重了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因此针对这部分患者,我们采用了CT引导下物理靶向的治疗方法。肿瘤物理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在无创或微创条件下以肿瘤为目标,最大限度根除靶区的肿瘤细胞及周围1cm正常组织,以保证根治,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肺组织。具有定位准确、微创、安全、适形、并发症少、局麻、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可以重复进行、效果可靠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现已证实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肺癌物理靶向技术包括氩氦刀、射频、微波和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按照NCCN肺癌指引,射频消融是可靠的物理靶向治疗技术。我们宣武医院六年前就开始做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350例肺部肿瘤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早期肺癌射频消融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手段,中晚期肺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与局部放疗,全身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配合。
射频消融针
  大家看,这是我们临床使用的射频消融针。以前使用的是单电极射频针,组织坏死区直径仅为1.6cm左右,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传导通路异常的治疗。由于电极针小,远远不能满足肿瘤的射频消融。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锚状电极和水冷却电极,能产生大约5cm的凝固性坏死灶,大大提高了射频释放的能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锚状电极,是由弹性良好的9根细针状电极置于14~19号穿刺针鞘内制成的同轴电极,导入肿瘤组织后,通过针柄上的推进装置,将电极推出针壳,展开排成锚状阵列,从而扩大了消融范围;锚状电极针完全释放直径达3.5 cm,使热凝固坏死的范围明显扩大,能产生3-5cm的坏死区,5-6 cm的损伤区。如果肿瘤不是很规则,可以多点消融,治疗只需要一次消融即可,对健康的肺组织没有什么损伤。
  支修益:我们一定要强调一个前提,就是这些早期肺癌病人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这时医生才能够选择并建议病人去接受放疗或者射频消融等其他治疗手段。
  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在CT室做,在CT实时指导下进行操作。另外CT引导下射频消融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取到病变组织,在射频消融之前先做肺穿刺活检,明确肺癌诊断和是什么病理类型的肺癌,并且可以通过取出的肿瘤组织去检测肺癌相关基因,用以指导射频消融以后的辅助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有些肺癌患者,还需要射频消融和放疗结合,病灶内消融、病灶外放射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刘宝东:一般射频消融选择的肺癌位置和放疗不太一样。从原理上讲,放疗对肿瘤边缘的富氧细胞非常有效,但是放疗对肿瘤中心区的乏氧细胞效果较差,这部分肿瘤细胞通过加热(射频消融)可以杀死,因为肿瘤中心区乏氧的肿瘤细胞往往处于休眠期,是肿瘤复发的根源。因此针对大肿瘤,我们应用射频消融治疗肿瘤中心区域等肿瘤的大部分,促进凝固性坏死;肿瘤周围区域联合放疗增加治疗效果。
  我们一般选择周围型肺癌作为射频消融的治疗对象。如果病灶靠近肺门血管和器官,还是首选放疗。。
   主持人:我们也谈到了各种各样的早期肺癌的治疗手段,最核心的观点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他的方法。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适当的多问一些医生。
  王绿化:这也牵扯到不同医院的技术力量不一样,放疗的要求还是比较高,包括对设备、技术的要求,无论是软件、硬件的要求都比较高。放疗有它的优势,首先是无创,另外放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治疗模式,它可重复性强,规范也比较完善。而射频消融取决于个人的技术占更大的比重。同样的一个射频消融治疗,这个医生能做,那个医生就做不了。但是放射治疗,只要有设备,有训练有素的大夫,就可以完成重复。
  所以,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手段,要根据不同医院、不同地区、技术优势、自身的疾病特点等,最终做出决定。
  张力:无可争议现在对于早期肺癌病人外科手术的方法的疗效最成熟和肯定。其次放疗和射频消融的局部控制的作用也受到认可。但是如果病人经王教授那儿做了放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或是去刘教授那儿做了射频消融,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是病人没有得到指导进一步的指导,后续的全身治疗没有跟上, 造成肿瘤的迅速复发和远处转移,最终病人没有得到很大限度的生存受益。所以无论是早中晚起的肺癌病人均应重视全身治疗。
  刘宝东:我觉得一个疾病的治疗首先是以疾病为先导,而不是以技术为先导。早1期的肺癌还有30%的复发率,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前瞻的、多中心的、随机的临床研究应该开展起来。
  支修益:为什么会有30%的早期肺癌术后会复发转移呢?原因是有一部分由于部分胸外科医生没有常规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或肺叶内的转移淋巴结病理科没有检测报告,也就是说,其中病理诊断的早期肺癌有可能不是I期肺癌,有可能是II期或IIIa期肺癌;另一方面,确实是早I期肺癌,由于其中的相关基因表达不同,转移复发的风险和预后也不同。我们中美肺癌协作联盟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临床研究,文章已经发表在今年2月份《柳叶刀》杂志上了。
  王绿化:医生的治疗一直都是个体化。I期肺癌病人有30%失败,70%可以治好。2期的病人同样有一半治好,一半治不好,如果都做化疗是不是一半都无效呢。如果我们有更深的研究方法,从分子角度、基因水平分出哪些人容易复发,哪些人不容易复发,我们给容易复发的人做化疗,不容易复发的就不做化疗了。
  现在的靶向治疗也是在分子基础上的个体化。在靶向治疗初期,曾认为亚裔病人、腺癌、女性、不抽烟等因与治疗是否有效有关,从现在的研究结果看来,这只是水面上的,水下面的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病人中三分之二的都会有效,而没有突变的病人,有效率仅为3%。因此,有基因突变的患者选择靶向治疗药,没有突变的要选择化疗。然而,即使都有突变,依然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对靶向治疗无效,所以研究是无止境的。终极目标是治疗的越来越精细,给每个病人制定适合他自身的治疗,做到量体裁衣。
(责任编辑:邵沛)
健康特别关注
医生要求先做CT,患者腹痛难忍跳楼…[]
主演:范冰冰/张丰毅/李治廷/张庭/周海媚/张钧甯/张馨予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张嘉译/宋佳/胡歌/黄志忠/张歆怡/文章
主演:刘婧荦/姚姝/王宇腾/刘校妤
林俊杰李晨高校PK篮球
李安琪高空速降飙泪
道夫砸晕卢克逼出经理
艾伦携礼物踢馆柯南秀
蔡国庆大秀芭蕾舞功底
极品女士第3季纪录片
女星潜规则男演员
匆匆那年大结局
大鹏团队集体瘸腿
乔杉遭粉丝骚扰
社区热帖推荐
凭借176cm的身高和良好匀称身材……[]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癌治疗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