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专家教授,博士回答,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解释...

当前位置:& &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所专家教授介绍帖
赶快加入我们,成为心理学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 & & & & & & & & & & &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 菽   ()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教授,研究员 (1) 用多种研究手段(如脑成像、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行为遗... [td]rckchan@
研究员 (1) 汉语阅读,特别是汉语词语的识别与分割。 (2) 视... [td]lixs@
研究员 我的研究领域是行为决策及其跨文化比较,其主要工作是发展了一个... [td]lishu@,
教授 主要以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及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为对象,以痛... [td]luof@
人类空间认知:人类用何种空间参照系获取和并在记忆表征空间信息... [td]mouw@
研究员 外周组织振荡器的生物钟基因在生理节律不同阶段的特定表达 ... [td]sunzs@
研究员 (1)研究文字特别是汉字加工的神经基础,近期主要关注左侧梭状...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研究员 (1)研究文字特别是汉字加工的神经基础,近期主要关注左侧梭状...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教授,研究员 (1) 用多种研究手段(如脑成像、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行为遗... [td]rckchan@
研究员 认知 [td]fuxl@
研究员 心理健康与认知年老化 [td]hanbx@
研究员 利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和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视知觉、注意、意识及其... [td]yijiang@
研究员 1 成年人退行性病变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2 人类及动物共生微... [td]jinfeng@
研究员 (1) 汉语阅读,特别是汉语词语的识别与分割。 (2) 视... [td]lixs@
研究员 成人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 1.成人认知发展及其脑神经机... [td]lijuan@
研究员 我的研究领域是行为决策及其跨文化比较,其主要工作是发展了一个... [td]lishu@,
研究员 生物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 [td]linwj@
教授 主要以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及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为对象,以痛...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研究员 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 [td]luoj@
研究员 超常儿童心理,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与促进,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td]shijn@
研究员 药物成瘾的脑机制 [td]suin@
研究员 心理负荷、驾驶行为、人机交互 [td]sunxh@
研究员 外周组织振荡器的生物钟基因在生理节律不同阶段的特定表达 ... [td]sunzs@
研究员 职务分析, 职务评价, 效标测量, 复杂社会技术背景的个体... [td]wangep@
研究员 儿童社会性发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 [td]wangwz@
研究员 生物信息学。 [td]wangjing@
研究员 (1)研究文字特别是汉字加工的神经基础,近期主要关注左侧梭状... [td]wengxc@
研究员 言语认知加工,特别是各种语言学结构(信息结构、句法和语义结构...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研究员 认知神经心理学语言的神经心理机制 [td]yinwg@
研究员 人格心理学 [td]zhangjx@
研究员 心理学 [td]zhangk@
研究员 1)嗅觉知觉的性质; 2)嗅觉作为感觉通道在社会情绪信息交... [td]zhouw@
研究员 认知发展与适应行为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副研究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td]bihy@
副研究员 面孔认知 视觉认知 注意 [td]chenwf@
副研究员 广告与消费心理 [td]chenyw@
副研究员 临床心理学-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 [td]chenzy@
副研究员 实验消费心理学 [td]fancl@
副研究员 1.临床心理评估技术 2.心理干预 3.职业心理健康 [td]gaowb@
副研究员 精神药理学 [td]guojy@
副研究员 青少年情绪与行为发展 [td]lixy@
副研究员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副研究员 动机与奖赏的脑机制自然奖赏与成瘾药物奖赏神经机制的比较研... [td]liyh@
副研究员 儿童语言与认知发展 [td]lis@
副研究员 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及家庭研究,儿童及家庭社会工作(儿童性侵犯... [td]longdi@,
副研究员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td]renxp@
副研究员 1、 灾区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 2、 危机干预心理援助人... [td]shizb@
副研究员 痛觉的脑机制 [td]wangjy@
副研究员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 [td]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 副研究员 消费者行为,组织文化 [td]wangy@
副研究员 认知心理学 [td]xuanym@
副研究员 汉语词汇产生过程及其脑机制,书写产生过程 [td]zhangqf@
副研究员 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及量表的编制和分析,经济心理学... [td]zhangyq@
副研究员 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及行为遗传机制 [td]zhaomei@
副研究员 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行为及脑机制研究。 [td]zhengxg@
副研究员 本课题组是本所发展心理学研究板块中以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研究为... [td]zhengg@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邮箱徐富明 博士后
xufm@ 徐 霞 博士后
xuxia@ 王明辉 博士后
wangmh@ 张 涛 博士后
zhangtao@ 于 路 博士后
yulu@ 崔占玲 博士后
cuizl@ 蒋存梅 博士后
jiangcm@ 胡治国 博士后
huzg@ 罗春明 博士后
luocm@ 马振玲 博士后
mazl@ 李 峰 博士后
lifeng@ 柳铭心 博士后
liumx@ 张宝山 博士后
zhangbs@ 席 洁 博士后
xij@ 唐云翔 博士后
tangyx@ 董领逊 博士后
post_newreply
width:100%">
谢谢楼主的分享!
width:100%">
先了解一下!!!
width:100%">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资讯,或报名心理学考研辅导,请咨询力比多学院-王老师
18心理学考研群
心理学考研老师
心理咨询师报名
扫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即刻与主页君亲密互动,还有精美礼品等你来拿!
联系邮箱有更好的想法,联系我们吧!发邮件到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丁瓒心理学文选(著名儿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丁宗一教授签赠本,钤方印)作&&&&&&者:李心天等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时间:2009
印刷时间:印&&&&&&数:装&&&&&&订:版&&&&&&次:开&&&&&&本:32开页&&&&&&数:316页字&&&&&&数:I&&S&&B&&N:品&&&&&&相:九五品售&&&&&&价:20.00(已售)出售日期:详细描述:《丁瓒心理学文选》精选中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有代表性的心理学论著,按主题分类,包括论文、序跋、...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8.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0.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5.00九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简介/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张杰现任美国布法罗分院社会学系终身教授、,特聘,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杰教授长年进行的研究,对心理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经历/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张杰博士,男,1982年一月毕业于英美语言文学系,在北京化工学院(现)任教四年后,于1986年一月赴美国留学,年分别获得美国杨百瀚大学两个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该校社会学博士学位。
职务/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本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院长及特聘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欧美同学会终身会员并兼海外,中国科协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海外高级。
成就/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图中为张杰
在教学方面,张杰 教授专长社会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古典理论,和社会医学及精神卫生。 张杰教授曾在2002年荣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最优教学奖,2005年荣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最优教授服务奖,并在2007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最优科研奖。
在精神卫生和伤害预防的对比研究领域,张杰博士是留美专家。当前正在主持一个由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基地设在辽宁湖南和山东的大型研究项目。在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领域建立了扭力理论并在研讨和开发用扭力理论作指导的心理治疗方法。
看望灾区留学生/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张杰教授在成都芙蓉古城看望了四川灾区归国赴美留学生第二批代表,详细询问了他们在美国的感受以及回国后的情况,并鼓励留学生代表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回馈整个社会。
讲述心理危机/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张杰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心理危机与应对心理危机的扭力理论。他认为人们的心理危机,如等主要是社会因素造成的,而不单单是个人的行为。对于这个观点,张杰教授从美国及中国的社会现状和两种文化下人们的心理危机类型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论证了他的理论。此外,他还指出,人们的心理危机不单纯由压力引起,而是由这些所产生的扭力造成的。张杰教授经过系统的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扭力模型及四种扭力类型。并用扭力模型阐述了自杀的过程——扭力(strain)经调节变量、中介变量导致自杀。而四种扭力主要是指:1、价值观的冲突;2、期望与现实不协调;3、相对贫困;4、应对危机技能欠缺。在提出这四种扭力之后,张杰教授还为帮助人们减少扭力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即:全面把握环境、客观认识自己、时刻调整心态等。
著作/张杰[社会心理学家]
资料张杰著作
作  者: 张杰 主编 出 版 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版  次: 2 页  数: 348 印刷时间: 开  本: 16开 印  次: 3 纸  张: I S B N : 9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教育 && 教育理论 定价:¥28.00 内容简介本书是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充实了一些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且力求文字精准、通俗易懂。本书的内容除涵盖基础心理学外,还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简史等方面的有关内容。
显示方式: |
心理学分类树
共有220个词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7:36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著名心理学家郭本禹教授应邀主持精神分析与诠释学关系研究
已有 248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心理学家;郭本禹;弗洛伊德 ;治疗方法 ;博士生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本禹诠释学(hermeneutics)又译“解释学”、“释义学”、“阐释学”,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方法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自施莱尔马赫以来,诠释学已经演变出各种不同的体系,这些体系或交错并行,或前后相继,呈现出各自的风格与面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诠释学思潮,并对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等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精神分析学与诠释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多元、双向的。传统诠释学从方法论上支持了古典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和发展,现代诠释学家既把精神分析当做重要的“文本”来解读,又视其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工具。精神分析与解释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精神分析自身发展体现出诠释学特征。在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弗洛伊德和其之后的许多精神分析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不同时期诠释学的影响,其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法都具有明显的诠释学特征。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案例治疗上,都践行着诠释学方法。荣格分析心理学把人类的心理看作一个有价值的文本进行意义和价值的关注和解读。霍妮的文化学神经病理论把被分析者所处的整个文化背景作为精神分析的内容或重要参考的做法,体现了狄尔泰把文本作为部分,而把文本所处的整个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整体的思想。而存在精神分析学家宾斯万格存在分析学,则是把海德格尔“此在分析”概念与心理治疗的案例分析联系起来进行改造的结果。二是诠释学家对精神分析学的解读。精神分析重视理解和解释,同时又蕴含着深远的文化解释功能,使之备受不同时期的诠释学家的推崇,有些诠释学家把精神分析看做是诠释学的一种范式。伽达默尔曾指出:“自由无拘束的理性的讨论应当‘治愈’错误的社会意识,犹如心理疗法的对话将病人引回到对话共同体中一样。事实上通过对话而得到的康愈是一种突出的诠释学现象。”(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492-493页。)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成为现代诠释学创立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工具和解读文本,现代诠释学家哈贝马斯和利科,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进行了解读,阐明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认识论价值和本体论意义,以揭示精神分析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融合的过程,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经久不衰的多元价值和意义。三是精神分析与诠释学的融合。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在自己的理论研究与临场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改善办法。在此过程中,有一批人引入诠释学方法,以期对精神分析认识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形成了一种共同取向——诠释学精神分析。“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些属于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精神分析师……认为精神分析是一门诠释学而不是一门自然科学,他们主张精神分析不处理那些可以说明的事实,而是处理那些只有通过理解才可以得到的意义。”(Etchegoyen,R.Horacio. Psychoanalysis Today and Tomorro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1993,vol.74,p.1110.)有些人甚至宣称自己就是诠释学精神分析学家,把精神分析看做是诠释学的一种形式。尽管诠释学精神分析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统一的体系和理论,但在核心概念、理论模式和基本观点等方面达成某些共识,已初露学派端倪。诠释学精神分析所致力于的并不是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是意义结构和叙事一致,在治疗上重视对语言的分析,把患者的梦、联想、动作倒错等看做是其所创作的“文本”,借助解释寻求意义,同时强调平等的治疗关系,充分发挥建构功效,注重患者达成理解,从而达到帮助患者寻找到行为的意义的治疗目标。&附: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郭本禹教授郭本禹,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生,安徽肥西人。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人员,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3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心理学博士学位。郭本禹教授与当今活跃在中国学术界的复旦大学申荷永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翔平教授、广州大学叶浩生教授、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孙庆民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爱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刘穿石教授等学者,均在不同时段师从我国心理学学术泰斗、翻译巨匠、一代宗师高觉敷先生。1993年7月起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至今。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年分别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分会副会长,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滁州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顾问等。郭本禹教授学术兴趣浓郁。他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重建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首次提出用内部发展和整合与外部发展和整合重建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史。首倡西方心理学史论研究,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历史本身研究,开展对心理学史的史学理论研究,拓宽了心理学史的学科领域。对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要流派和人物均有专门的研究。在德育心理学领域主要从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科尔伯格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提出建构中国德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设想。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完整德育模式的构建”、“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当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等10多项。&郭本禹教授学术造诣精深。他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实验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学术代表作有《试评西方心理学史的时代精神说与伟人说》、《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述评》、《从他律到自律》、《库恩的范式革命与心理学革命》、《百年历程: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威廉.詹姆斯与超个人心理学》、《新自体心理学的诠释观》、《论新自体心理学的夫妻治疗模式》、《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测量方法学》、《宽恕: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等。其中有30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中的《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二次文献全文转载、转摘,在学术界特别是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反响。&郭本禹教授学术著作等身。他先后出版专著、主编、译著、编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潜意识的诠释》、《道德发展心理学》、《心理学通史》(第四卷)、《人类心灵的故事》、《心理学史导论》、《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当代心理学体系》、《西方心理学史纲》、《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2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书系》、《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心理学各科理论译丛》、《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道德教育心理学译丛》等10套大型学术丛书。郭本禹教授学术荣誉丰赡。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1996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获得“第三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02年获江“江苏省优秀硕士生导师”荣誉称号,同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对象。2004年获得首届朱智贤心理学奖。2005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2年12月学界再传佳音,郭本禹教授领衔撰著的《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 (崔光辉、陈巍合著)获得第十二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承载着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学界的重托,出任《心理学报》编委。郭本禹教授完美地诠释了“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南京师范大学校训,其著作等身的累累硕果与教书育人的非凡业绩也生动地展示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南京师范大学校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永华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