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的人心里有愧,坦白不过单纯不要买醉到深夜什么意思?

我和杨洋恋爱了-遇见买醉-汤圆创作
  几个人吃完饭就各回各家了,心然刚到家,电话就响起来了,是妈妈的电话:妈妈说又跟爸爸吵架了,她心里不知道多难受。    心然家庭经济还是不错的,只是爸爸经常酗酒,可是却很疼她和她弟弟,妈妈经常挨打骂。  些事都是没人知道的,她从来没告诉过别人;受不了却不能哭出来。  这时候她突然想去酒吧喝酒买醉;有了这个想法她就行动了,换了一条粉色蕾丝边连衣裙。  衬托出了她完美的身材,脸蛋白皙透着点红,加上一双粉色十公分高跟鞋让她看起来像个芭比娃娃一样。  她打算去离家里最近的一个酒吧。  酒吧不是很远,大概四五百米的样子,她走了过去;刚到酒吧门口的时候就被那震耳欲聋的音乐给吓到了。  因为她这是第一次来,虽然在电视里看过,却没想到比电视里还吵;但是她还是走了进去,顺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你好这位美丽小姐请问要点什么吃的喝的呢?”刚坐车服务员就来了。  “你们这什么酒好喝一点?猛烈一点的酒,给我来一瓶”  “好的,那我们推荐的是百威的青柠味的啤酒比较好一点,女孩子喝这个好一点”  不然喝醉了出事了的话可惜了这么没的女孩子。  “我说了我要烈酒,”这个服务员废话怎么这么多,不过他也是好心提醒。  “那好吧,那给您来一瓶伏特加?”无奈的表情,可惜。  “嗯,去吧,好喝就行了”  服务员心里嘀咕到:美女,哪里有好喝的酒啊?看你这样子也不像来品酒的啊?  而这时候杨总也是在某这个酒吧的某个包厢里,包厢里的人都是想着灌他酒。  他自己不想喝就找了个借口出来一会了,本来是打算出门口去车上坐一会的。  可却没想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那丫头吗?怎么跑这里来喝酒了?不是今天去吃饭就回家了么?”  在旁边嘀咕了一会“要不要过去呢?还是坐吧台看着一会呢?不然出事了咋办?”  可是等会被人认出来怎么办?  算了就在吧台看了下吧,他看那丫头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身边的男人都一副想马上把她吃了的样子。  还一杯接着一杯的倒着喝,可是她的样子像是不经常喝酒的样子。  这边的心然已经喝得迷迷糊糊晕头转向了,站起来想去卫生间却又不知道在哪里。  就找了个服务员问“唔……卫…卫生…间在哪?”  “小姐你没事吧?卫生间在你的左手边,往左一直走就可以了”  跌跌撞撞的往卫生间走,她不知道的是后边还跟着一个满脸肥肉的猥琐男人  杨总看了这个情况后冷若冰霜的很了上去;敢碰她?真是不要命了。
(本章完)
下载汤圆创作APP
随时随地追更新,离线阅读没网也能看~还能和作者聊骚,快快下载!
没有更多章节啦~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薛涛:谁能舍,女校书郎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牡丹》
  关于唐朝的记忆,除了诗歌,还是诗歌。
  芜杂的历史事件令人眼花缭乱,久而久之则令人疲劳,至于厌倦,至于兴趣索然。而诗歌和诗人的故事,却能永恒的打动人。
  诗思洋溢的时代,飘逸与沉郁相谐,狂喜和眼泪交融。一个偌大的胸怀,一腔喷薄而出的热血,一柄寒彻天地的利剑,一纸漫漶浪漫情调的彩笺,一位命运悲凉的红颜诗人,一条碧水涓涓的溪流。一切都在难以捉摸的梦境中铺陈。
  生长了翅膀的梦幻,飞回到那个烂漫的朝代,重温那段凄凉的爱情往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这位多次邂逅爱情,最终却总是失之交臂。不是她不挽留,而是命运戏谑,只一味的让她伤心。
  她跻身于乐籍,长期以来遭到后世的唾骂和鄙夷。人们在骂她侮辱她对她发出蔑笑的同时,嘴里依然忘不了叨念她的诗词,向往她的故事,用她制作的红笺,甚至希望能和她遭遇一段感情,发生一段故事。
  人们的心思就是这么复杂而不可思议。嘴菲薄之,心向往之。
  偷偷摸摸的搜索关于她的故事,独自品尝,独自消受,独自为她倾泪,独自为她销魂,就是不肯独自站出来,承认是她的粉丝,愿做她的门下走狗。
  这种活法太累,但始终有人乐此不疲。这就是这位的魅力。
  她生活在诗歌主宰一切的年代,她一生的命运都与诗歌有关,她的爱情因诗歌而产生,她的终老亦因诗歌而从容,她死后而遗留的凝固的美丽也离不开诗歌的传承和重塑。她为诗歌而生,也为诗歌而死。
  她就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
  翻阅关于薛涛的史料,正史也好,野史也罢,都无可奈何的说一句:&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遂入乐籍。&&流落&一词深有含义。流落者,流浪与落魄也。什么原因导致薛涛无奈流落呢?其中隐含着一段薛涛少年时的痛苦回忆。
  也就在薛涛十一二岁的时候,薛涛的父亲薛郧,原本是在朝为官,因得罪权贵而贬谪四川,到剑南节度使崔宁的辖地任地方官。但崔宁心怀叵测,接受了薛郧的仇家的贿赂,欲置薛郧于死地,苦于一直没有机会。
  然而机会不期而至,薛郧厄运当头。当时,大唐帝国和吐蕃帝国的关系紧张,吐蕃帝国欲借道南诏偷袭大唐帝国。剑南节度使崔宁借故派薛郧率领使团前往南诏,劝说南诏王不要听任吐蕃帝国的摆布,做出伤害大唐帝国的事情。
  薛郧领命,谁知却踏上不归路。南诏地处云南,雨林交错,瘴疠毒气,险象环生。自小生长于关中沃土的薛郧,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甫抵南诏境内就一病不起,没过几天,一命呜呼。叹崔宁杀人不见血,略施小计,便使薛郧命染黄泉。
  随着薛郧一同逝去的,还有薛涛的幸福的少年时光。
  在父爱的庇佑下,薛涛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父亲对这个唯一的女儿爱若掌上明珠。但有一个阴影始终在薛郧的内心笼罩,直到他临死的那一刻也不能释怀。
  是不是冥冥中早有安排呢,要不然女儿小小的年纪怎么会吟出那么不祥的诗句?
  时光逆转到薛涛年仅七八岁的时候。那时节,他们一家人还没有离开长安。
  长安的夏日,躁热而悠长。薛郧躲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避暑歇凉。手里擎着一部诗集,嘴里微微吟诵,天际飘来一股凉风,吹拂着梧桐树叶沙沙作响,接着凉气逼来,暑气消退,真个初秋模样。
  薛郧心中惬意。这时候,心爱的女儿端一盘西瓜来吃。薛郧一看爱女乖巧伶俐的样子,不由得喜上心头,想要考一考女儿进步了没有。
  薛郧把爱女抱在怀中,指着旁边高大耸立,不断送来阴凉的梧桐树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没等父亲点破考题,年幼的薛涛随即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听后寂然不已。
  自古迎来送往,大都会想到妓女行当。大概娼家只知道迎来送往,笑接南北客,人走茶就凉。故薛郧听爱女吟出这样的诗句,心中极不痛快。女儿的一句无心之诗也成了父亲心中的一朵阴影,每当想起这件事,薛郧就好像被雷击中一样,颓然落魄。
  难道冥冥中要让女儿归入乐籍吗?女儿的诗句会不会是一种征兆?仁慈的上苍啊,快将答案告诉我吧,我的内心如焚,我担心这句诗会成为横在女儿头上的魔咒,万能的上苍啊,请帮我把这恶毒的咒语解除!
  可是越担心遭遇什么,上苍偏偏让你遭遇。
  不成想,薛涛一语成谶。
  可怕的诗谶。
  这让人想起黛玉。
  《红楼梦》七十六回中,贾母带领荣宁二府的族人在凸碧山庄赏月,赏桂花。但情趣索然。宝玉因伤感晴雯之事而落落寡欢;黛玉因身体不适而中途早退,在湘云的陪伴下,清冷的望着月色,触景伤怀。忽然桂荫下传来如泣如怨的笛声,令黛玉潸然泪下。
  湘云便上来宽慰黛玉,要求应景联诗,以排遣愁绪。黛玉执拗不过,就遥映着月色,趁着凹碧馆的清幽景致,两个女孩联起诗句来。
  随着夜幕渐深,月色也渐渐的越发明亮,清辉洒满天宇,照亮宇宙。黛玉和湘云两位小姐妹,在清冷的月光下,望着照在碧池中的月影,掬一口漫处飘荡的挂花香味,心醉如饴,嘴下的诗句也连连不断奔涌而出。
  最后有一只惊鹤,掠水而去,鹤影临在池中,与月影遥相呼应。惊鹤之飞,带下片片桂花撒落水上,逐水而逝。湘云触景而来灵感,吟出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心思敏感,随即接曰:冷月葬花魂。
  联诗到这个份上,可谓前无古人。只是湘云对黛玉说,你在病中,不该出此不祥之语。妙玉也从假山后转出来说,这两句太悲凉了,不要再往下联,寒塘冷月两句虽好,但太过颓败凄楚,从我们这样年纪的人的口中吟出,恐怕关人气数,故我出来制止。
  妙玉的意思明了,只是没有直言说出来。关人气数,大有一语成谶的意思。研究《红楼梦》的专家曾有如此观点:黛玉乃落水而殇,并非如程高伪本中所说的那样,焚稿而亡,呕血而死。如此,&冷月葬花魂&一句岂非诗谶?
  薛涛亦因诗成谶。薛郧死后,薛涛跟随多病的母亲生活。为了家庭生计,薛涛不得已沦落风尘,归入乐籍。
  薛涛的诗情才华,注定她不可能成为一名只知迎来送往的娼妓,她固守自己的底线,卖艺不卖身,但遇到自己倾心的人,或是邂逅了令她怦然心动的爱情,她就会像飞蛾一样,扑到火上去,哪怕会灼伤自己。
  镇蜀的节度使韦皋独具慧眼。
  可以说,是韦皋捧红了薛涛,让她的名声传遍天下,令天下无数文人才俊为之倾倒。至蜀的旅客或是官差,无不流连于薛涛的颜色和横溢的才华。这一点引起了韦皋的嫉妒,或许在他看来,薛涛是他独享的,别人则不容染指。
  薛涛却满不在意,对于外地慕名而来的文人名士,一概不拒,坦然接受他们的贵重礼物,与他们诗词唱和,觥筹交错,往来不绝。韦皋妒火中烧,寻个理由将薛涛远远的发配了。
  获释后,薛涛一度心灰意懒,隐居浣花溪。
  浣花溪景色殊绝,屋前屋后种满了火红的杜鹃花、海棠花和枇杷花,在火红的花海的簇拥下,薛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意向。大红是她生命的颜色,热情洋溢,活泼张扬,为薛涛性情的真实的写照。
  连她制作的纸笺都是红色的,就像她的生命一样,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但也充满了惊心动魄的转折,黯然销魂的意外。
  意外太多,令她应接不暇。来的时候,她没有做好准备,仓促间就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发生后,她无怨无悔,上苍却让她苦等一场,寂寥而终。
  薛涛四十二岁的时候,再一次被爱情撞到腰际。
  读薛涛的诗词,仿佛看到她多次恋爱,但掩卷沉思,恐怕能够付出真感情的并不多见,很多都是逢场作戏。而这次则是刻骨铭心,她很快就沉沦,陷入了欲生欲死的爱河。
  爱情的另一方是大名鼎鼎的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不仅如此,两人都和薛涛有过交往。元稹最终能够相识薛涛,大概也是出于白居易的推荐。
  元稹早已听说成都有一位风华绝代的女诗人,名薛涛,但缘悭一面。后因机自请前往成都,出任东川监察御史。
  来到成都,元稹早已忘掉监察御史是何职责,开口第一件事,便是托人与薛涛结识。两人见面后,一见如故,引发倾慕之情。
  薛涛厌倦了迎来送往的风月生涯,见到比自己小很多的多情公子元稹,即有托付终身之意。元稹也叹薛涛为奇女子,沉醉在温柔乡里,缱绻非常。
  如果事出现代,狗仔队必定大炒&姐弟恋&,恶毒的人也必定说薛涛老牛吃嫩草,而在当时,薛涛倾心相爱,元稹不管后来如何,当时也必定是出于真情,时人非但没有恶语相加,反而奉为美谈,流布天下。
  元稹诗虽写得好,却是一个段正淳式的人物,见一个爱一个,每个都发自真情,但往往始乱终弃,没有完美的结局。
  元稹因公事不得不离川,临行之时,许诺公事一了,便回川跟薛涛团聚。谁知世事蹉跎,这一次分别竟成永别。薛涛心目中的爱情也因元稹的爽约而灰飞烟灭。对于薛涛来讲,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再次熄灭。
  为了守候爱情,她决定等一辈子。
  在爱情面前,女人往往最傻。薛涛见惯了虚情假意,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依然相信海枯石烂的鬼话。当元稹在远方另结新欢的时候,薛涛却苦苦守望,用凄惨的笔触写道,&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元公子啊,你在哪里?我等你不得,只能掩袖悲啼,我望着远处的长安,像所有盼望丈夫归来的妻子一样,在销魂月色的陪伴下,登上高楼,寄托我的遥遥的相思。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一边是薛涛苦苦等待无有信果,凄凉终日,泪湿红笺,泪花中想必也是曾经与元公子缠绵缱绻的温柔回忆。而另一边,元稹只顾自己快活,早已把薛涛抛之脑后。
  无尽的绝望,让薛涛早生华发。
  老之将至,薛涛得不到像别人那样儿孙绕膝的幸福。她度过了灰色的晚年,抑郁寡欢,怀着对爱情的一份憧憬和期待,慢慢老去,终生未嫁。
  后人多误解薛涛,认为她是风月高手,浪荡妇人。非也。人们往往只观其表,人云亦云,深刻体味薛涛的爱情遭遇,方可知其人绝非浪荡之辈。
  薛涛有自己固执的爱情观。言其固执,是因为她终生信守,从未改变过信仰。
  薛涛曾有《咏蝉》诗一首,曰: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此诗可作为薛涛爱情观的剖白。
  她的可见的几次恋爱,都是严肃而纯洁的,一旦涉及到爱情的范畴,她决不会虚情假意,逢场作戏,而是会真心投入,奉献真情。&声声似相接&乃是假象,&各在一枝栖&才是真景,怪只能怪天下人多为蠢夫愚妇,不能真切体会薛涛的内中。
  在薛涛的心目中,&双栖绿池上,同心莲叶间&的野鸳鸯是可敬的,可向往的,可流连的,而&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的柳絮则招人厌烦,让人痛恨。这也是薛涛值得让人尊敬的爱情价值取向。
  清人樊增祥有阙《满庭芳》曰:
  万里桥边,枇杷花底,闭门销尽炉香。孤鸾一世,无福学鸳鸯。十一西川节度,谁能舍、女校书郎。门前井,碧桐一树,七十五年霜。
  琳琅诗卷,元明枣本,佳话如簧。自微之吟玩付春阳。恨不红笺小字、桃花色、自写斜行。碑铭事,昌黎不用,还用段文昌。
  孤鸾一世,无福学鸳鸯,真乃薛涛一生写照。谁能舍,女校书郎,不仅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不知有多少倾慕者,千载之下,犹对薛涛向往不已。
  薛涛晚景凄凉,却好强的说,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读来眼眶湿润之余,眼前宛然一个柔弱女子的形象。她是一个小女人,终老都是。她的好强诗句,让人倍生怜惜,苍天何其不公,竟使美梦成空,美人飘零?
  晚唐郑谷曾叹曰:渚远江清碧箪纹,小桃花绕薛涛坟。
  如今,桃花依旧,香魂却无迹可寻,让人怅然落泪。
元稹:风流才子多情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
  二十四岁,元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并为妻,相濡以沫七年,韦丛染病身亡,元稹内心的悲痛如浪汹涌,泪水与笔墨齐下,写下这首悼亡妻之作,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千古传诵。
  元稹,唐朝历史上最多情的诗人。他的多情,唯有宋朝的柳永才可以与之相媲美。
  喜欢元稹,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代,已经忘记从哪里看到的这首诗了,见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就没有理由的喜欢,那种喜欢就好比你在如潮的人流中突然看见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陌生人。像很多多情少年一样,当时的独孤二少也不知道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谁,也不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只是为了卖弄风雅,在一篇又一篇的作文里疯狂的引用这两句诗,也不管恰当不恰当,为此闹出不少笑话。是为少年的无知。
  多年后,看过一部叫《巫山云雨》的电影,终于理解了元稹,理解了他在这两句诗里所表达的内涵与情感。
  一个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血管里流的是大漠的血,出生于乱世,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跟着母亲寓居在长安的郊外,过着凄苦的生活。
  一个矛盾的人,一方面受鲜卑文化的影响,他豪迈奔放,不守礼法,不拘小节,尊重女性,渴望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受汉文化的影响,为了出人头地,他又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锋芒和个性,遵守儒家的方圆规矩。
  一个天才,为改变贫困的生活,求取功名,十四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明经科考试,首战告捷,他有点沾沾自喜,想结交当时的鬼才李贺,孰料李贺不搭理他,认为一个小小的明经有什么资格来结交于进士出身的他?&明经及第,何事看李贺?&元稹为此羞愤不已,发誓要考取更大的功名。
  在考取更大的功名之前,他寓居在蒲州的一座寺庙里,就在这座寺庙,情窦初开的他遇见了他的初恋情人。这位叫崔莺莺的,后来成了他小说中才女主角。那应该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读书之余的元稹走出陋室,去寺外桃园里观赏桃花。步入桃园的那一刹那,爱情产生了。我们的崔莺莺,以绝代佳人的袅袅倩影虏获了多情郎元稹的心,而就在崔莺莺不经意间回眸的那一瞬间,元稹相信,他已经掉进爱的万丈深渊,再也爬不出来了。
  鲜卑血统的他,大胆的向她表白,面若桃花的她困于礼法的束缚拒绝了他。
  一场灾难发生了,一场由相思引发的灾难发生了,为了她,他绝食一周。她终于为他的爱所感动,作为一个女人,能够得到一个男人如此的珍爱,此生何求?
  于是,她向他发出爱的橄榄枝,给他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约会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他如约而至,她姗姗来迟,她投进他的怀抱里。少不了山盟海誓,少不了风花雪月。
  后来的后来,他们同居了。
  在这场未知结局的爱情游戏里,多亏了那个伟大的朝代,他们才可以爱得死去活来,难解难分。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过于完美的开始,必有一个不幸的结局,为了功名,这个曾经为爱而绝食的男人,割舍了他的爱,他离开了莺莺。
  莺莺的痛苦不言而喻。泪光盈盈中,他去了,如烟花一般灿烂的爱情也去了。
  对于一个多情而不滥情的男人,对于元稹,需要一个能管住他的心的女人,否则的话,他的心就像浮萍,一直飘着,不知道哪里是他的归宿。所幸的是,他遇到了这样一个女人,他的心开始安静下来,他开始好好的一心一意的爱一个女人。
  女人是他的妻子,太子少保的掌上明珠,大家闺秀,兰心蕙质。
  已经中了明经及第的元稹再赴长安,与白居易一同高中进士及第,授集贤殿校书郎。也就在这个时候,太子少保韦夏卿慧眼识珠,一眼就看出元稹日后必定飞黄腾达,于是招他为婿。
  对于元稹的这场婚姻,后人有诸多非议,非议的焦点是元稹丧失了文人的骨气,和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子结婚,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还为了什么?
  我们姑且不论元稹是否有拿婚姻作政治筹码的嫌疑,我们只看他对妻子韦的感情是否真挚。
  世间有两种感情都是刻骨铭心的,一种是一见钟情,一种是日久生情。对于莺莺,元稹是一见钟情,对于妻子韦,则是日久生情。与莺莺的爱已经成为往事,彼此成为对方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元稹和韦,则从陌生人变成了对方最熟悉的人。
  同一个屋檐下,同一张桌子,同一张床,他做郎来她做妾,耳鬓厮磨,长相厮守,感情似火山,一点一滴的累积,天长地久,终于在某一个瞬间猛烈的爆发。
  从感恩到感激再到感动,他爱上了这个与他朝夕相处的女人。
  让一个多情的男人一心一意的守着自己,韦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姿色自不用说,她的美与莺莺小家碧玉式的美各有千秋,她端庄贤淑,雍容华贵,她是千金小姐,却没有千金小姐的脾气,她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
  刚入朝为官,元稹的俸禄并不高,日子过得很拮据,她跟着他,没有了锦衣玉食,但毫无怨言,对自己的丈夫关怀备至。
  看见他衣服单薄,就翻箱倒柜找衣料给她缝制衣服,绣花针扎破了她的手指,她连一声疼痛的呻吟都没有。
  看见他的朋友来了,拔掉自己头上的唯一有的一支金簪,去当铺里换钱给他们买酒喝。因为家里贫困,时不时要采些野菜做饭吃,粗糙的豆叶她嚼在嘴里说很甘甜。所有的钱,她都花在了他的身上,一年了,她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而他总是衣着光鲜。
  冬天,她总是仰望着院子里的一颗古老的槐树,盼望着它能多掉下几片叶子,好增添更多的柴火,把火生得更旺一些,不让他感到寒冷。
  世间还有比这更好的女人吗?世间还有比这更好的妻子吗?有这样的妻子,即使铁石心肠也被感化,更何况元稹还是一个多情的男人,于是,他深情的为妻子写道: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家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簪。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他在朝廷遇到了麻烦,她安静的听他诉说,然后安慰他,然后告诉她的父亲,为他解围。
  他没有忘记他的初恋,没有忘记莺莺,因为他曾经真挚的付出过,轰轰烈烈的爱过。他内心有愧,他负了莺莺。没有等到他回来的莺莺嫁做他人妇,他听了,悲从中来,写了大量的诗和一篇小说《会真记》来纪念他与莺莺之间的初恋。
  她看到了他写的诗和小说,从小就饱读诗书的她知道他写的是什么,知道他怀念的女子是谁。估计很少有女人能够容忍自己的丈夫心中有另外一个女人,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必定会大吵大闹,但是她没有,她开诚布公的和他长淡,她问他莺莺的情况,她温软的告诉他,如果他爱莺莺,莺莺也爱他,她成全他们,他可以休掉她,他亦可以纳莺莺为妾。
  在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韦转过身,眼泪簌簌下落,她很难过,因为她也爱他。
  元稹也很难过,他不曾想到,一时的性情之作伤害了他爱妻的心,于是他想把那些诗歌烧掉,韦夺过手稿,不准他烧,说那是他的心血,再说了,诗可以烧掉,心是烧不掉的。于是,元稹释然,开始放下莺莺。
  如果不是韦的宽容,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不会千古流传,后来一个叫王实甫的男人把元稹的《会真记》改成了一出伟大的戏剧,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剧赚取了后人无数的眼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原以为会与妻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料,他与妻子的缘分只有七年,七年后,妻子染病身亡。他犹记得,韦在死的前一天,还拖着有病之躯,一针一线的为他缝制菊花枕头,只因为他喜欢菊花,喜欢菊花的香味。
  人已经离开,未绣完的菊花枕头还在,元稹抱着它,悲痛欲绝。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曾经指天发誓,要与我相守一辈子,可如今你为何如此狠心,抛下我一个人,撒手而去?难道你已经忘记了你的诺言了吗?
  痛!痛!痛!
  为了驱除心中的悲痛,他疯狂的写诗,一首又一首,越写越难过,越写越悲伤,恨不能头撞南墙,随她而去。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亲爱的韦,我很难过,真的很难过。以前和你说笑,说些死亡的事情,现在这些事情都一一应验,摆在了我面前。你在天堂过得还好吗?有没有人陪你,你寂不寂寞。我恨你在世的时候我没有多陪陪你。你的那些衣服,我舍不得给别人,但你让我给别人,我只好遵从你的愿望。但是你常用的针线盒,请允许我保存下来吧,看见它,我就看见了你。我是那么的爱你,现在看见那些曾服侍过你的丫鬟,也都特别怜惜。过去没有钱让你过上好日子,现在有钱了可是你却不在了。你让我如何补偿你呢?……我死后会和你埋葬在一起,来生有缘再相见,再好好报答你……
  情之深,爱之切,思之强,痛之烈。元稹,这个伤心的男人。
  又几年,元稹依然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之中,又作《离思》五首,其中之一就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我曾经看见过浩瀚辽阔的沧海之水,其他地方的水还有什么吸引我的呢?我曾经看见过巫山美丽绚烂的云霞,其他地方的云还有什么吸引我的呢?我从百花争艳的花丛中经过,却无心观看它们,一半因为我在修道,一半因为我心中已经有深爱的女子。
  妻亡,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拴住元稹的心,多情的种子又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疯狂的生长,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为给元稹的多情一个注脚,现把他的婚恋经历简单记录如下:
  而立之年,遇上才女薛涛,并与她展开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姐弟恋。
  两年后,元稹被贬江陵,在江陵看中安仙嫔,纳她为妾。
  三十六岁,大家闺秀裴淑,又入他法眼,续娶裴淑。
  其间,还与许多不知名的女子往来。
  假使他的妻子韦泉下有知的话,她会做如何感想呢?
张祜:天涯羁旅断肠人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何满子》
  张祜是一个很平民化的诗人,他的诗多为宫怨之作,虽然被某些人比如元缜所不齿,说是雕虫小技,但作为一个诗人,能够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真心真意的为当时身份最为卑微宫女歌姬写诗,恐怕也只有张祜一人了。
  这首断肠之作,无疑是唐诗中的精华,每每吟来,心中无限悲伤。
  张祜纪念的是一位宫女,也是千千万万个宫女,她们在宫廷里某一个阴暗的角落,寂寞的开放,形影自怜,最后凄然的死去。她们是皇帝的女人,这是她们最大的不幸。她们一辈子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宠幸,然而后宫三千佳丽,能够得到皇帝垂青的人凤毛麟角。她们,有的人一辈子只被皇帝宠幸过一次,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一辈子都不知道男人是什么滋味,她们困在如地狱一般的深宫里,除了哀怨,绝望和无助的等待,还能做什么呢?她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见年华老去,肝肠寸断。如果有来生,如果她们可以选择,她们宁愿只做皇帝的一个丫鬟,也不愿意做皇帝的女人。
  她们太寂寞,更可悲的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们心中无限的凄苦,她们潸然泪下的红颜往事无处诉说,幸好她们遇见了张祜,张祜道出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张祜的这首《何满子》与三个女人有关,何满子,崔莉,孟才人。
  在说这三个女人之前,先来说说张祜这样一个天涯羁旅的断肠人。
  之所以说张祜天涯羁旅,是因为他一生不仕,浪迹天涯,纵情山水,也不是他一生下来就不愿意做官,导致他一辈子与仕途无缘的正是他那首成名作《何满子》。又说他是断肠人,是因为他天生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一颗多愁善感的心,这颗心专门写断肠诗,断肠诗,让人不忍卒读,肝肠寸断。
  曾经也是少年得意的才子,八岁对《诗经》倒背如流,十岁就能自己作诗,被誉为&神童&。十八岁,家乡的一名节度使陆长源被叛军所杀,并被熬成肉汤食之,张祜不是陆长源的朋友,甚至连认识都谈不上,只是听说了这件泯灭人性的事,悲痛难忍,写了一首《哭汴州陆大夫诗》,谴责叛军的暴行,纪念一个从未与他蒙面的陌生人。这首诗使张祜在家乡出了名。
  毫无疑问,这是张祜狭义性格的使然,没错,他和唐初的陈子昂一样,骨子里流着侠客的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他没有陈子昂那样高强的武功,但他的侠骨柔肠并不逊色陈子昂。
  也因为他的狭义,他曾天真的受骗。一位壮士求见张祜,手里提着一个包裹,壮士言辞恳切的说,包裹里面装的是他仇人的尸首,这个仇人杀了他全家,他找了十年,终于把他找到,并割下了他的人头。壮士的真正用意在于后面的一番话,他又说,在报仇的过程中他得到一位恩人的相助,现在他要去报答这位恩人,可是苦于没有盘缠,恳求张祜施舍他一些银子。
  既不忘记仇恨,也不忘记恩情,这不正是侠客所追求的理念吗?张祜二话不说,就把银子给了壮士。壮士留下包裹,要张祜帮忙照看一下,说报完恩马上回来。
  然而,壮士一去不复返,张祜叫人安葬人头,打开包裹一看,不是人头,而是一颗猪头。
  尽管受骗,但张祜的狭义精神依然如故,面对前来求助的人,面对穷苦人家或者乞丐,他从不吝啬手中的银子,当然这一方面也得益于他有一个相当宽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江浙地区做丝绸生意的富商。
  现在我们来说与《何满子》有关的三个女人。
  才华横溢,衣食无忧,又喜欢游山玩水、行侠仗义的张祜自然不把功名放在心上,但是他的家人却不这么想,古时候商人的地位很低,家人不愿意张祜子承父业,再说了朝中有人好办事,于是在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张祜踏入了长安。
  初到长安的张祜被长安的繁华所迷惑,他无心读书,流连于长安的大街小巷,勾栏瓦肆,流连之中,他邂逅了与《何满子》有关的第一个女人,一个叫崔莉的歌女。
  她是天涯歌女,以卖唱为生,端坐于长安人来人往的秦楼楚馆前,一根琴弦一滴泪,弹奏的正是那首誉满天下的悲歌《何满子》。
  他是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精通音律,于千万人中,他听到了她的琴声,如潮的人流中,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他来到她的旁边,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般,坐在地上,安静的听她的演奏。
  一曲终了,他伤然的站起来,一句话也没有说,把银子毕恭毕敬的放进她的罗盘,然后转身离开。
  他给她的银子足够她一天的卖唱收入,她起初不以为然,以为他只不过像长安所有的风流阔少一样,看中了她的姿色,对她有了非分之想。可是后来她发现她误会了他。他不是什么风流阔少,他仅仅是她的知音而已。
  他每天都来听她的琴声,这是一场没有约定的约定。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他和她只通过琴声交流。
  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向他开口,她很想知道他的名字,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过了今天她将不会在长安街头卖唱,因为她已经被太子党的人看中,被强行选入东宫。她当然不想做宫女,可是他一个弱女子,又怎么违抗的了?
  她为他弹最后一曲,而他不知道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听她的琴声。完毕,她问他叫什么名字,目光柔情似水。他坦然的告诉她,他叫张祜。
  她听了,眼泪簌簌而下,转过身,默默然离开。
  走了几步,她又忍不住折回来,轻轻的告诉他,明天,请你不要再来,因为我已不在。
  他问她为什么。
  她控制不住自己倾诉的欲望,把一切告诉了他。
  他明白了,不再说什么,表情凄然。
  她看了他最后一眼英俊的脸,再一次转过身,旋即消失在他的眼前。
  泪眼朦胧中,他自言自语: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他回忆了一下,他和她只不过认识了十天,可是他却感觉像认识了十年。
  与《何满子》有关的第二个女人就是何满子,何满子与张祜无关,但若没有何满子,便没有张祜的断肠之作《何满子》。
  何满子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宫廷歌女,身如轻凤飞鸾,她以两项绝技闻名宫廷,一是她的长袖善舞,她最拿手的一种舞蹈叫柘枝舞,这是一种双人舞。她的第二项绝技是她自弹自唱的悲歌。
  原本是长安皇城西侧宜春北院的梨园弟子,父亲是一名伟大的乐工,精通音律,擅长作词,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母亲是一位舞女,一生只会一种舞蹈,这种舞蹈的名字就叫柘枝舞,她的母亲和另外一位舞女合演的柘枝是宜春北院万千舞女无人能及的。只不过何满子刚生下来,她的母亲就死了。
  长到五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她学柘枝舞,十二岁的时候,她的柘枝舞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超越了她的母亲。然后,父亲教她学琴。她驾驭琴弦的天赋远远胜过舞蹈,当她弹奏的时候,灰雀白鸽从远处飞来,栖息在宜春北院的朱檐黑瓦上,静静的聆听从她指间流泻出来的琴声。当曲尽声止的时候,灰雀白鸽发出了集体的悲鸣,然后向很远很高的天空飞去。
  这一年,何满子第一次参加了宫廷盛宴的演出。太后六十岁寿辰。宫廷乐师精心编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乐舞献给太后,何满子和另外一个舞女的柘枝舞就是这场乐舞的开山之作。
  在宫中的一个露天广场,摆满了500盆莲花,每100盆莲花摆成一个&S&形,分别置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这样一个既华丽又艰难的舞台上,何满子展现她的绝技。
  起舞的时候,她和另外一位舞女分别立于中间那个&S&的上下两方,头挨着头,各自的珠冠恰好吻合成莲花花蕊,然后她们的四条腿分别弯曲成四片莲花花瓣,于是一朵巨大的人形莲花惊现于众人眼中。接下来,何满子和另外一位舞女在莲花中轻舞飞扬,身上的丝带幻化成千万种奇妙的景象,有时似一阵飘渺的烟雾,有时宛若一条条飞龙,让人叹为观止。舞蹈持续了一个时辰,最后仍以人形莲花结束。暴风骤雨般的掌声突袭而来,她倒立的头仍然可以看见太后灿烂无比的笑容。
  太后的笑容是灿烂的,可是皇后的脸色很难看,因为她看见皇帝的目光时刻停留在何满子身上,对于皇后而言,这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在威胁来临之前,她向何满子伸出了毒手。
  她以何满子勾引宫中侍卫为由,处以何满子死刑。
  何满子知道这是一场政治谋杀,刑场上,她只要求弹奏最后一曲,她冰冷的手指轻轻的触摸琴弦,一种尖利的疼痛滑过指间,沉睡的记忆又被唤醒,往事如昨。曾经囚牢般的岁月,身世的飘零,人间的繁华与苍凉,尽在指间的琴声之中,一曲终了,泪落琴弦。这时候,微风拂来,屋顶上的斑鸠倏的一声飞向空中,满城的柳絮飘将下来,她知道那是上苍的眼泪。
  所有的人都被何满子的琴声所感动,行刑的刽子手也泪流满面,手中的屠刀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关于何满子的结局扑朔迷离,与她的传奇经历一样莫衷一是,白居易说她最后还是惨死在刽子手的刀下,有诗为证:&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而白居易的好友兼知己元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因为爱好音乐的唐玄宗听到了这首曲子,非常震撼,最后赦免了何满子。
  孰真孰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何满子的悲歌流传了下来,何满子后来就成了悲歌的代称。
  张祜在他的断肠之作《何满子》里,显然是在暗示,他所遇到的那个叫崔莉的歌女,她进宫后的命运将会和何满子一样凄然。
  和时下的流行歌手以一曲成名一样,张祜也凭借《何满子》一夜成名,他原本也可以当年的韩翃一样以诗入仕,不料,他无端的卷进朋党之争,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当时长安的很多文人雅士都非常赞赏张祜的《何满子》,星探家兼伯乐令狐楚当年相中了李商隐,现在他又相中了张祜。他精心挑选了张祜的三百首诗呈现给唐宪宗,加以推荐。当时的宰相是元缜,这一回他充当了小人,唐宪宗问他张祜的诗作如何,元缜见是他的死敌令狐楚推荐的,就说:&张祜的诗是雕虫小技,多为卿卿我我的鲜艳之作,有伤风化,不值得朝廷重用。&唐宪宗本身并不是一个明君,加之他又非常信任元缜,元缜这么说张祜,唐宪宗也只好放弃了张祜。
  后来张祜又找到白居易,他认为白居易应该比较公平,他是当时最有权威的诗人,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白居易是元缜的死党。元缜不看好张祜,白居易又怎么能够出卖他的朋友呢?
  张祜也只好自认倒霉了,从此张祜断绝了做官的念头,一辈子纵情山水,浪迹天涯。
  张祜没有被朝廷录取,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断肠之作《何满子》被宫女们竞相传唱,开始是暗地里唱,后来就公开的唱,一时间宫女们都以会唱《何满子》为荣。一群寂寞的女人花,她们太需要宣泄自己的情感了。
  到了唐武宗时期,一位叫孟才人的宫女得到武宗的宠爱,所有的宫女都唱《何满子》,唯独她一个人不唱,不是她不喜欢,不是她不会唱,也不是她歌声不美妙,而是她明白,一旦她唱《何满子》对她将意味着什么。她是一个感情郁积很深的女人。
  唐武宗垂危,召来孟才人,抚摸着她的红酥手,含情脉脉的看着她,问她,我死活你该怎么办?
  孟才人回答:&我将随你一起去。&武宗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很多宫女都唱《何满子》,你为何不唱?我都是快死的人了,连这个小小的要求你都不能答应我吗?
  孟才人不说话了,她不敢不答应,许久,她含着热泪,点了点头。
  她开始唱了,启朱唇,明皓齿,声音哀婉而凄切。
  第一个悲伤的声音发出,她的心莫名其妙的剧痛,她一边唱,一边流泪,直到最后一声结束,她像飘零的树叶一样,无力的倒在武宗的床前。
  武宗大惊,召来太医,太医告诉武宗,孟才人断肠而死。
  一个人唱歌唱到断肠而死,我们无法想象,《何满子》这首歌到底有多悲伤。
  这时候,远在天涯的张祜,听说了孟才人的死,年过花甲的他怀着悲痛的心情为孟才人作了一首《孟才人叹》:&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何为断肠,孟才人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受益良多!& &老弟辛苦了 *-011
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刺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秋夜,坐火车路过河南宜阳。车厢的灯光不知什么原因灭掉了。火车呼啸行使,速度虽然很快,却可看清寥廓的星空。秋风萧瑟,秋月朗润。清辉如水,月华如练,遥远天际的星光努力的发出光芒。
  突然天际划过一颗流星。它在天宇中飞驰而过,身后拖着明亮的一段光辉,从粗到细,再到隐约的尾尖,最后消失无踪。这就是飞逝的流星。它努力的燃烧自己,用生命陨落的光芒照亮整个寰宇。它的生命如此短暂,却如此闪耀,瞬间所迸射的能量大得惊人。
  一闪即逝。人们连合十许愿的时间都没有。
  天际那一道闪光的弧线,久久重现在眼帘里,仿佛没有消逝一样。星空恢复平静后,人们怅然若失,为流星短暂的生命旅程兴叹。生命虽短,意义却足够闪耀。这让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位本地人。他就是李贺。河南宜阳人。
  生命意象是人生全景的比照。比如彩虹,夏花,蝉,落红,流水,流星……这些东西虽然浅显单纯,却可以类比一个人的人生。前文所述及的王勃,文中说他生如夏花,则是比喻他的一生像夏花一样,短暂而绚烂。贴切而动人的表述,让人铭刻心扉。
  李贺的一生就是那颗滑落天际的流星。他只度过了短暂的廿七年华。那是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章节。与流星一样,当它达到最闪光的那一顶峰时,生命也随之消耗殆尽。
  用死亡的代价换来生命的光彩。这就是流星的宿命,也是李贺的人生写照。
  李贺字长吉。说起来还是李唐宗室的远支。上溯不知多少辈,他的先祖李亮和大唐帝国的第一任皇帝李渊的父亲,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被封为郑王。可到了李贺所在的宪宗时代,距开国将近二百年,即使是宗室,也和路人无异。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按照宗室谱系,尚能证明他是王室贵族的后裔,可却领不了祖宗多少遗泽,只做到县令这样的芝麻小官。母亲郑氏非常贤惠,除了李贺外,还育有一女一子。
  李贺的童年和少年并不缺乏温暖和快乐,只是到了他十八岁的时候,李晋肃英年早逝,他和一家人的生活才发生逆转。
  皇室的出身,虽是远支,却给李贺带来了卑微的荣耀,使他天生有一种使命感,想要重整河山,复兴李唐。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大唐帝国已然病入膏肓。
  李贺正生在中晚唐交替时代,宦官势力的崛起,党争趋势的抬头,藩镇割据的尾大不掉,种种弊病和沉疴已令大唐帝国回天乏术,距离灭亡还剩下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这个时代有抱负的英雄人物,都想挽回颓势,中兴唐朝。
  人不可避免的烙上时代的烙印。时代有时代的要求,人只能服从而不能超越这个要求。尤其是李贺,身为宗室的一分子,怀着满腔的热血,要为国家的中兴出力。可事与愿违,颓势不可挽救,机体已腐烂不堪,李贺因此而痛苦倍增。
  他从小就是个神童,非常具有潜质。
  那个时候没有炒作,如果有,时下的某某年代后作家必定难以望其项背。&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用现在的话说,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畅销的作品,轰动京城文坛。这种功力不是吹出来的,而在于天赋。
  国家虽然在走下坡路,文坛却群星耀眼。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柳,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元、白,各领风骚。李贺七岁的时候名动京华,令这些文坛耆宿侧目,要是放到现在,乖乖不得了,肯定成为众媒体追逐的对象。
  其中,韩愈不太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能有如此造诣。年仅七岁,刚刚入学的年纪,怎么可能震动文坛呢?不会是背后有推手吧。
  带着这样的怀疑,韩愈将七岁的李贺小娃请到家中,亲身试验一下。史料中记载李贺小娃的出场颇为传奇,&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小孩子家家的,不但不惧怕生人,而且表现出很欣喜的样子,这份胆略和从容足以愧煞千古扭捏的穷酸子弟。李贺小娃当场写了一首诗,名之曰《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当场惊呆了。惊诧于一个七岁孩子的才华。当时在场的还有皇甫湜,也是同样的惊叹。两位老爱惜李贺小娃的才华,亲自为其整理头发,并把自己的坐骑赠送给他,让他骑回家去。
  他日不羞蛇作龙。李贺的一生抱负所在。他一生的梦想就是化蛇成龙,飞腾于云际,参造化之功,完成中兴大唐的使命。可自古才子多命舛。老天爷偏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怀才不遇,壮志难伸,他尝尽了人世间的悲辛,屡屡遭受失望的折磨和绝望的打击。
  明明是人间的一条龙,却只能混迹于蛇群,宁不悲乎!
  十八岁的时候,李贺携带大作《雁门太守行》再次拜访韩愈。这次不是为韩愈解疑而来,而是为了推销自己而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他要开启新的人生。一种追求上进,永远昂扬的精彩人生。
  关于这次会见,与上一次相隔十年,唐突中必定有不少趣味。
  话说酷暑炎夏,蝉声高唱。韩愈午睡方醒,脸上还有倦意。正恍惚间,忽有看门人来报,说有个叫李贺的带着自己的作品前来拜见。
  李贺?韩愈的脸上略显惊诧之后,马上想起十年前的一桩往事。当时的李贺还是一个总角孩童,天真烂漫,场面上却颇显从容。一首《高轩过》令人记忆犹新,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时光流水,不觉竟已十年。快快请进来!
  李贺不卑不亢的走进来,向韩愈呈上大作。韩愈见李贺英俊倜傥,镇定自若,心中欣喜。揽卷一看,韩愈更是满脸的钦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读完这诗,再看这人。李贺瘦高挺拔,虽显羸弱,但精神昂扬,意气风发,给人一种浑身充满力量的感觉。双眼炯炯有神,焕发出热烈的光彩。两眉相通,即古人所谓的&一字剑眉&。
  相书上讲,长有这种眉毛的人,天赋英气,却诸事琐碎,难称心意。并不是相信迷信,而是说明李贺后来所遭遇的种种坎坷际遇,似乎有一种命运使然的色彩。
  这次干谒,令李贺名声大振,也使得他和韩愈结成忘年之交。
  同一年,李贺迎来了自己的新婚。
  新娘子娴淑美丽,李贺十分倾心。可惜没有留下芳名,事迹也无从考证。只能从李贺的寥寥诗篇中揣度这位新人的风姿。
  新婚后不久,沉浸在燕尔欢乐中的李贺写了一首《美人梳头歌》: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春风烂熳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鬉鬌妆成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字里行间,新娘子慵睡懒起的状貌,梳理鬓发的姿态,让人如亲眼所见。细腻入微的笔触,通篇下来,没用一个&爱&字,也没有一&喜&字,喜爱之情却扑面而来,让人避之不及。下阶自折樱桃花,美人攀枝,令人遐想!
  只是,十八鬟多无气力,新娘子也是体格弱的,多愁多病的身。她比李贺还要早死,可见她的糟糕的身体状况。
  李贺对这份情意充满了期许,对这个让人无限怜爱的新娘子充满了深情。在一首《后因凿井歌》的诗歌中,李贺的热恋情怀表露无遗: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流畅的民歌调子,清新脱俗的语言,满怀深情的表达……热恋中的情侣形象跃然纸上。辘轳离不开井,井也离不开辘轳。李贺以此来表明与妻子白头偕老永不相弃的愿望。对于新婚的女人来说,这种类似于盟誓的表白足以打动她,使她落下幸福的泪水。
  爱的真挚而强烈。人生如弦声一样浅短;爱情却如水声一样深长。我们一定会像古时候荀奉倩夫妇那样获得亘古的永恒。也要像他们一样伉俪情深,感情至笃。
  他们向着城头的太阳许愿,希望太阳永远驻足,不要落下山去。这样子就可以把一天当作一千年来过,爱情也可天长地久。
  令人悲痛的是,愿望不可以拿来当日子过。否则世界上就会有数不清的神仙情侣。事情往往不能遂愿,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让人难以招架。
  新娘子的过早夭亡,给李贺带来莫大的打击。这种打击比起其它的伤害,是深入骨髓,痛彻心肺的。李贺哭过漫漫长夜,眼泪耗干,神情憔悴,但终归人鬼殊途。怎不教人痛煞!
  落叶满长安。秋日的长安,金风飒爽。
  风华正茂的李贺款步走来。一首《雁门太守行》深得文坛领袖韩愈的赞赏,奠定了他诗坛新星的耀眼身份。这是李贺命运的拐点。他开始有些飘飘然,竟不自知无常的命运随时可能将他抛掷谷底。
  那是一段快意的生活。新婚燕尔,爱情的甜蜜使他痴醉不已;文坛得意,风采奕奕的出席各种社交活动使他忘乎所以。终日沉浸在推杯换盏的优容岁月。豪情万丈,不可一世,天下舍我其谁。这种状态加剧了生命中的不稳定因素。
  一天,著名的诗人元稹慕名求见。李贺接过名帖,一看元稹是明经出身,就有几分轻蔑。当时明经擢第的士子与正宗科举出身的人不可同日而语。李贺不想浪费时间,就打发人将元稹辞退。而且还奉送一句话,&明经擢弟,何事来见李贺?&元稹又羞又恼,含恨吞下这句带有污辱性质的话,拂袖而去。
  谁知世事无常,凡事不可做得太甚。几年光阴忽悠而逝。时过境迁,曾经毫无名气,只做过校书郎等小官的元稹,不想官运亨通,一跃成为进士科考的主考官。
  不是冤家不聚头。李贺也如愿的得到了进士及第的科考机会。只是他万没有想到主考官竟是几年前受到自己污辱的元稹。他若知道,兴许会知难而退。但他才高胆壮,不管谁是主考官,都阻挡不了他进士及第的宏愿。
  元稹为人心胸狭窄,报复心极强。他一日闲翻考生名册,翻着翻着,李贺两个大字赫然醒目映入眼帘。元稹脸上堆满了坏笑,心想,你李贺也有落在我手里的一天?
  元稹不顾文坛泰斗的身份,决定对这个曾经污辱过自己的小伙子实施报复。可是没有适当的理由,这使得元稹绞尽脑汁。最后,他定下一计。此计必中。
  心怀鬼胎的元稹向皇帝奏道:&启奏圣上,李贺之父李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这不合乎朝廷的礼法!因此,李晋肃的儿子李贺应取消考试资格。&皇帝略有迟疑,最终还依从了元稹的建议,将李贺的考试资格取消。此事一经传出,京城一片哗然。对这事反应最激烈的当数韩愈,他断定是元稹妒心所致,蓄意陷害。
  韩愈为此专门写了《讳辩》一文,文章指出按元稹的逻辑倘若父字中有&仁&字的话,做儿的就因&仁&与&人&同音从此不能做人啦!只可惜当时韩愈只能口诛笔伐,对如日中天的元稹莫可奈何。
  李贺因一次小的过失竟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深思就里,韩愈可谓一语中的。元稹的嫉妒心在作祟,他不能容忍李贺的诗名超越他,他要借手中的权柄把李贺扼杀在起步阶段,使其经此一难,终不复振。用心何其毒也!
  李贺极度愤懑。抑郁的心情伴随余生。
  翌年,在韩愈的举荐下,李贺再次来到长安,谋得一个&奉礼朗&的九品芝麻官。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小官。傲岸自尊的李贺将它视为奉箕帚的臣妾,心中充满了屈辱感。
  这三年中,李贺饱受煎熬。仿佛孙悟空做了避马温,满腔的才能报复俱都无处施展。苦苦捱过三年,实在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李贺便打了辞职报告,不等批文下来,就挂冠而去。
  再次离开长安的李贺,神形消瘦,&憔悴如刍狗&。流年似水,功名难就。带着沉重的绝望和悲哀,李贺带了书童,沿古道回到老家昌谷。&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他如此自况。一路上悲叹着&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自此,理想已死,壮心不复。
  家是温暖的港湾。可以遮风挡雨。身心俱疲的李贺得到了暂时的休憩,家人的安慰和同情令他不盛嘘唏。他过上了读书写实的简单生活。没有了功利心,没有了雄心壮志,终日沉浸在苦吟当中。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中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记载:
  旦日出,骑瘦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对于诗歌的苦吟,能使他忘怀人生的失意。人生有得有失。仕途不称人意,诗歌上的造诣却独步当时,自成风格。这得益于失意后的闲居生活。他一门心思的研究诗歌,寻求创作灵感,以其独特的方式--骑着瘦驴,背着古囊,到郊外野游,成就了焕发着独特异彩的李贺风格,奇峭冷艳。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谈到李贺的诗歌,曾有精辟的叙述: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苟如其言,李贺亦得知音之赏。
  辞去奉礼朗后,李贺由长安返回昌谷,途经洛阳。
  在洛阳,李贺写下了这首大名鼎鼎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在诗的开始,叙述了写作的因由和动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首诗牵涉到三国时期的一段往事。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时所造,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异常雄伟。汉武帝建造金铜仙人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长生不老。传说,金铜仙人掌心向上,手中擎着托盘,为了承接露水,以便汉武帝服用金丹时饮用。
  魏明帝曹睿景初元年,金铜仙人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或泣,因留霸城。&金狄就是金铜仙人。金狄或泣,就是李贺在序中所说的&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金铜仙人为什么会流泪呢?主要是亡国之恸引发悲泪。它是刘汉王朝由盛到衰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它感慨万千,神色凄惨。而今自己又被魏明帝强行拆离汉宫,兴亡之感和离别之痛一齐涌上心头,怎不让人落泪。
  金铜仙人寄托了李贺的凝重的伤感。金铜仙人拆迁时表现出来的&思悠悠,恨悠悠&,&乃潸然泪下&的情状,正是诗人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金铜仙人的泪就是李贺的泪。忆君清泪如铅水。好凝重的泪!
  泪水涔涔,掷地有声。每一滴都包含着诗人的艰辛苦痛。诗人的遭际十足堪悲。急盼着建立功业,中兴李唐,同时光耀门楣,重振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途绝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正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诗人途经洛阳,念及历史上的一段故事,感怀自己蹭蹬的遭际,不免潸然泪下。
  悲泪始终伴随诗人的余生。
  廿七岁那年,李贺的泪水流干,年轻的生命随风陨落。传说,弥留之际李贺受到感召,天帝新建成白玉楼,特招他撰写碑记。为诗人的死增添了一层浪漫色彩。
  仅此而已。
鱼玄机:难得有心郎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赠邻女》
  鱼玄机是一个才女。
  父亲教鱼玄机《诗经》。六岁的鱼玄机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啥意思?&父亲说:&君子喜欢美丽贤惠的女子。&鱼玄机兴奋的说:&我将来一定要做淑女,让全长安城的君子来'逑'我!&鱼玄机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让父亲大吃一惊,认为小小年纪就这样不正经长大了还了得,于是训斥了鱼玄机一顿。鱼玄机歪着嘴巴委屈的说:&书上都是这样教的呀!&父亲有一位诗人朋友,叫温庭筠,那时候温庭筠还没有成名,二十来岁左右,非常喜欢聪明伶俐的鱼玄机,认为鱼玄机非一般女子,只可惜不是男儿身,如果是男儿身一定飞黄腾达。一番话把父亲说得惭愧不已。温时常教鱼玄机背诵名人名篇,鱼玄机记忆力惊人,七岁就能够把《诗经》全部背诵下来。十二岁的时候鱼玄机就开始在父亲和温的教导下学习作诗。温以&江边柳&为题考鱼玄机,小姑娘不慌不忙地念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对鱼玄机的才思大为惊讶,很快就把这首诗发表在了他编辑的一本诗刊上,长安城的那些风雅之士看到了这首诗,听温讲述了鱼玄机的背景情况,都惊叹鱼玄机是一位&神童&。
  鱼玄机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长到十五岁的时候,鱼玄机已经成为长安城小有名气的美女诗人,出口成章不在话下。自然与鱼玄机一并出名的还有她惊人的美貌。鱼玄机没有辜负自己的愿望,她成了淑女。鱼玄机的美自然清新,又如兰花一般高贵文雅,君子们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当时有诗曰:&借问美女何处有,君子遥指鱼家女。&然而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鱼玄机的父亲早逝了。父亲死后,鱼玄机和母亲便失去了经济来源,没有钱买饭吃便填不饱肚子,填不饱肚子哪有心情作诗?那时候又不像今天这样,鱼玄机还可以靠稿费养活自己。于是,和母亲商量了一下,把自己的大房子腾出来租给别人,母女搬到平康里--当时的妓院聚集地,租了一间小屋子住下,平日里再做一些浆洗的工作,用以糊口。
  温庭筠是一个好男人,在听说母女俩的遭遇后,费尽心思的找到鱼玄机,要做她的老师。鱼玄机当然很乐意,温庭筠现在已经是大诗人了,有从小看着自己长大,鱼玄机对温庭筠有着很复杂的感情,有时候把他当做哥哥,有时候把他当做父亲,有时候把他当做恩师,甚至有时候把他当做自己的心上人。总之一句话,鱼玄机对温庭筠一网情深。而温之所以要主动做鱼玄机的老师,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鱼玄机确实是一个好学生,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做了她的老师后,温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鱼玄机母女进行生活上的资助。
  又过了两年,温庭筠因为有事要离开长安,分别那天,鱼玄机悲伤不已,送温送到十里开外。温庭筠走了,鱼玄机看着他的背影,一边垂泪,一边吟出一首《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鱼玄机已经爱上了温庭筠,她骗不了自己。鱼玄机对温庭筠的爱不是一见钟情,而是长年累月的日久生情,这样的爱更深刻更牢固。但是她是他的学生,她作为一个女子在爱情与婚姻面前没有主动权,虽然她不止一次的暗示过温庭筠。
  温庭筠也不是傻子,也不是情商低下的人,相反他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鱼玄机对他的爱,但是他是一个传统的男人,他的理智告诉他,他不能这样做,他克制着自己的情欲,和鱼玄机一直保持着介于师生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从不越雷池一步。温庭筠不敢接受鱼玄机的爱,据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温庭筠很自卑,他认为自己长得很丑,配不上才华与美貌并重的鱼玄机。
  温庭筠离开长安后,鱼玄机朝思暮想,给温庭筠写过很多封情意绵绵的书信,然而,为使鱼玄机死了这份心,他一封也没回。时间是爱情创伤最好的灵丹妙药,日子一长,鱼玄机终于从失恋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一段雾中花,水中月式的师生恋就这样随风而逝。
  唐懿宗年间,鱼玄机已二十岁。期间很多风流才子前来鱼家提亲,都被鱼玄机一一拒绝了,因为她知道这些人看中的不是她的才华,而是她的姿色,而且对这些人鱼玄机一点感觉都没有。爱情是需要感觉的,鱼玄机坚守自己的信念。
  这一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不是他一个人回到了长安,他还带来一个男人,声称这个男人是带给鱼玄机的。这个男人的名字叫李忆,出身名门望族。他是怎么知道鱼玄机的?他说他有一次在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时,看见鱼玄机在墙上题下的一首诗: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看到这首诗后,李忆于是对鱼玄机的才华仰慕不已,当然前提是他已经听说鱼玄机也是一位绝色美人。李忆不认识鱼玄机,但李忆认识温庭筠,温庭筠认识鱼玄机,李忆和温庭筠也算是知交,于是温庭筠就把李忆带到了鱼玄机的面前。
  两个男人同时出现在鱼玄机的面前,鱼玄机第一眼看的不是李忆,而是温庭筠,几年不见,温庭筠身上散发出来的沧桑气质再一次触动了鱼玄机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琴弦,但是她知道这已经不可能,这已经成为往事。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李忆。李忆三十多岁,仪表堂堂,玉树临风,事业也小有所成,有房有车,车是马车,这样的人自然会成为还没有嫁掉的美女们的抢手货。因为是温庭筠推荐的,鱼玄机对李忆有些好感,于是答应交往一阵子。
  李忆绝对是一个好情人,但不是一个好男人。他一方面非常害怕妻子,另一方面又瞒着妻子和鱼玄机打得火热,用甜言蜜语加海誓山盟把鱼玄机哄得如坠云雾里。鱼玄机还没有得到过爱,她像每一个怀春少女一样渴望得到爱。李忆的爱,来得又猛又烈,鱼玄机自然招架不住。那时的鱼玄机天真的以为,这就是爱情了,甚至以为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爱情终究是要有归宿的,于是,鱼玄机提出结婚。我们知道,李忆是有妻子的,只是没有告诉鱼玄机。鱼玄机提出要结婚,李忆慌了,只好把已有妻室的情况告诉了鱼玄机。
  又是美女又是才女,想娶她的公子哥儿都排到了大街上,一向清高的鱼玄机哪里受得了这等羞辱,一气之下跑回了家,发誓不再与李忆见面。李忆追到鱼玄机的家门口,把门都敲破了,说了一大堆好话,就差跪在鱼玄机的面前了。
  鱼玄机毕竟是女人,女人的心很容易软下来。鱼玄机开门见李忆,李忆一把抱住鱼玄机,说答应与她结婚,只不过要委屈鱼玄机做小妻子。如果鱼玄机心狠一点,从此断绝与李忆的关系,那么她的命运也许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但是,她终究割舍不下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一份爱,退而求其次,含泪答应做李忆的小妻子。
  李忆终于把鱼玄机娶进了家门,而等待鱼玄机的是另外一段厄运。
  李忆的原配裴是一个凶狠的婆娘,李忆之所以怕她,因为她娘家有权有势。裴得知自己的丈夫满着自己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妻子,吃了一大坛子醋,像发疯的母狮一样,对李忆又打又骂。李忆一个屁都不敢放。鱼玄机在别墅里还没有住上几天,一天中午,鱼玄机正在窗前翘首以盼李忆过来和她缠绵呢,结果,李忆没有盼到,却盼来了一个母夜叉。李忆的妻子裴凶神恶煞的冲进来,冲到鱼玄机的面前,用世界上最下流最低级最不堪入耳的词语辱骂鱼玄机,鱼玄机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面对裴流氓式的辱骂她没有半点还手之力。骂了鱼玄机之后,裴还不解气,不容分说就拿起手中早已准备好的鞭子把鱼玄机鞭打了一顿。
  可怜我们的美女加才女从没有受到过如此的折磨,她一个弱女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哭泣着接受裴的辱骂和鞭打。裴发泄完后,又跑回家,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硬是逼迫李忆写了一封修书,把鱼玄机赶出了家门。
  对于李忆我们是不能原谅的,这样一个男人太过于自私,他和时下多数所谓事业有成的男人一样,一方面热衷于搞婚外情,另一方面绝对不可破坏他已有的家庭。这样的男人真是可恨。我们不否认李忆是爱过鱼玄机的,但如果要他在鱼玄机和裴两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裴。原因很简单,裴能给他功名,而鱼玄机除了能满足他情欲上的享受之外,什么都不能给他。
  这注定了鱼玄机成为悲剧的主角。鱼玄机被修之后,李忆心有所愧疚,为鱼玄机修建了一个道观,把她安置在里面,玄机就是这时候取的法号。面对李忆,鱼玄机已经无话可说,他没有错,他的妻子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她瞎了眼,看上了李忆这样一个懦夫。
  鱼玄机就这样成为一个女道士,在做女道士的同时,鱼玄机仍然充当了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李忆的情人。李忆隔三差五的来找她,但鱼玄机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鱼玄机,她的心已碎,她的心已死,她不再把李忆当作自己的心上人,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嫖娼者,而鱼玄机本人也自愿沦为一个被李忆包养的妓女。
  但裴是何等狡诈的一个角色,为杜绝李忆和鱼玄机偷偷摸摸的来往,她叫她的娘家打通关系,把李忆调到了与长安隔了千山万水的扬州去任职。李忆二话不说,马上收拾行装,携妻带女,匆匆赴任,而对鱼玄机连个招呼都没打。
  鱼玄机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是温庭筠告诉她的,但鱼玄机无动于衷,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从此,她也把李忆忘得一干二净,就好像她的生命里从来没出现过李忆这样一个人。
  鱼玄机所在的道观以前有两个人,一个是观主,一个就是鱼玄机。不久,观主死去,整个凄清的道观里只有鱼玄机一个人,寂寞可想而知。而多劫多难的身世更是让鱼玄机倍感凄凉,想想自己,再也不是以前的鱼玄机,以前的鱼玄机美女才女还是黄花大闺女,而现在却成了破鞋,成了弃妇。鱼玄机在绝望愤怒的同时开始走向她人生的另外一个极端,几乎在一念之间,鱼玄机从天使变成了魔鬼,她开始破罐子破摔,她开始放纵自己,她要丢掉所有的高尚,所有的冰清玉洁,她要报复,报复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
  鱼玄机为了排遣寂寞,先是招收了几个女徒弟,专门用来服侍自己。接着,鱼玄机大张艳帜,在道观门口张贴了一张暧昧的告示,告示上说愿意与天下才子切磋诗文,排遣寂寞时光。鱼玄机是名人,名人打出这样一张告示,立马惊动了全长安城的文人骚客,当然还有很多纨绔子弟,鱼目混珠其中,切磋诗文是假,拈花惹草,垂涎鱼玄机的美色是真。一时间,鱼玄机的道观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一个叫裴澄的男子,仰慕鱼玄机的才华,想和她交往,鱼玄机一口回绝了他,她恨天下所有姓裴的人,因为有一个姓裴的女人夺去了她所有的幸福。
  温庭筠来找过鱼玄机,劝她,不要再这样下去,再这样下去就无药可救了,一切都完了。鱼玄机背对着温庭筠,不与他说话,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她什么也说不出来。温庭筠叹息离开,她转过身,看着他的背影,泪流满面。
  请别叫我鱼玄机,鱼玄机已死。温庭筠走后,她这样对徒弟们说。她现在只是一个坏女人,一个丑陋的女人,一个万劫不复的女人。
  被仇恨和欲望撑破了脸的鱼玄机,心胸越来越狭隘,和女徒弟之间的一个冲突最终使得鱼玄机走向了刑场。
  鱼玄机看上了一个风流倜傥的乐师陈韪,只能说看上,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上。鱼玄机的徒弟绿翘也看上了陈韪,她或许谈得上喜欢。绿翘惧怕师傅,当管不住自己的情欲,和陈韪偷偷的来往。陈韪是一个浪子。一天,陈韪先是和鱼玄机缠绵了一阵,待鱼玄机出去招待香客文人时,又色胆包天的溜进了绿翘的卧室。
  鱼玄机来叫绿翘出去服侍客人,一推开门,惊呆了,捉奸在双。陈韪吓得屁滚尿流,穿上衣服,溜之大吉。陈韪走后,鱼玄机鼓着铜铃一般的双眼,双眼充满了杀气。鱼玄机一步一步的靠近绿翘,绿翘蜷缩在床角,低着头,不敢看师傅。然后,就是惨不忍睹的杀戮。鱼玄机掐住了了绿翘的脖子,活活的把绿翘掐死了。
  鱼玄机并不爱陈韪,而她所做的残忍行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女人,特别是像鱼玄机这样美丽且聪明的女人,一旦感情受挫,难免会偏激、乖戾,对生命充满了憎恶。这是极端的自暴自弃,也是带有自毁性质的怨恨,一经触碰,便转化成腾腾的杀气。
  两天后,鱼玄机为她的极端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她被押上刑场。
  处斩的时候,鱼玄机说,她想说最后一句话。刽子手说,什么话。鱼玄机说,我这辈子唯一爱过一个男人,他的名字叫温庭筠。然后她继续哀叹: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而温庭筠此刻正在人群之中,眼角充满了泪水,他悔不该把李忆这样一个男人介绍给了鱼玄机。
  鱼玄机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此为李商隐的追忆之作,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不惑之年,他孑然一身,独上西楼,秋风拂面,往事如烟,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无限感伤的《锦瑟》,纪念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和他曾经有过的青春年华。
  写完《锦瑟》后二年,李商隐忧郁中死去,年仅四十五岁。
  知道李商隐,因为他的另外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时候的独孤二少刚上小学一年级,我的启蒙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就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我们要尊重老师,因为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因为他们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因为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启蒙老师还特意把这两句诗的作者李商隐写在了黑板上,要我们记住他,像李商隐一样,尊师重道。于是,在每年的教师节,我们都在送给老师的贺卡上写上这两句诗,以表示我们像李商隐一样尊师重道。
  现在回想起来忍不住发笑,李商隐写这两句诗哪是为了什么尊师重道呢,而是纪念一个叫柳枝的女子,记念他刻骨铭心的初恋。
  也许从那时候起,这两句诗就死了,死在中国人的断章取义上。
  其实李商隐是唐朝最出色的爱情诗高手。
  有一个困惑一直萦绕在心头,为什么多才多艺的诗人总有一个悲惨的身世?有时候不得不怀疑,那些史官们没有职业道德,为了突出诗人的伟大,故意捏造他们悲惨的身世。否则,为什么他们在年少的时候要么死了父亲要么死了母亲?更惨的是父母亲全死了?
  很不幸,李商隐和柳宗元一样,八岁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十岁的时候就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他曾经是唐朝王室家族的一员,可惜像他这样沦落到民间的王室后裔太多了,他与唐王室的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没有人记得他了。少年时的落魄生活促使李商隐有一种强烈的走上仕途,求取功名的愿望,这好比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希望通过考上大学来改变他的命运一样。
  父亲不在的日子,李商隐的叔叔成了他的启蒙老师,他的这位叔叔上过太学,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只是由于性情的原因,终身不仕,过着平淡的隐居生活。叔叔的古文非常好,在叔叔的教导下,聪明的李商隐很快就成为古文高手。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你今后的命运,那么这个人对你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李商隐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人在李商隐往后的人生道路中充当了多重角色:伯乐、良师、益友、长辈、上司等等。
  这就是令狐楚。
  大概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李商隐写出了两篇优秀的古文:《才论》、《圣论》。这两篇古文很快就传到了当时在洛阳任太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的手中,同样也是古文高手的他对年纪轻轻的李商隐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快就接见了他,并聘他为自己的幕僚。
  就这样,李商隐离开了他的家乡荥阳,来到了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洛阳。
  就在洛阳,他邂逅了他的初恋情人柳枝。
  比之于长安,洛阳是一个更容易发生艳遇、滋生爱情的城市,只因为那里有一种名为牡丹的花,开遍洛阳的每一个角落,而洛阳的女子亦如牡丹花一样,灼灼其华。每一个来到洛阳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无不为洛阳的牡丹花和身如牡丹花一样的洛阳女子而叹为观止。
  洛阳每年都有举办百花会的传统,期间全城出动,大摆宴席,以牡丹花作屏,把房子的梁、柱、栋、拱上都以竹筒储水,插上牡丹花,一次要用牡丹花上万朵。洛阳的豪门望族、官宦学士还通过赏花、赛花来评选牡丹名次,据说谁家的花开得好,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而且还可以加官晋级。
  她是当年的牡丹花女,洛水河畔的长堤上摆满了各色花朵,姹紫嫣红,其中尤以牡丹为最,而她就是站在牡丹花丛中的绝代佳人,其妖娆妩媚之态比之牡丹更胜几分。满街都是看花人,懂花人看门道,不懂花的人看热闹。风流雅士,会聚一团,赏花品茗,举酒作赋,好不快活。
  他看到了她,他像着了魔似的向她走近,他不敢正面看她,只是隔了牡丹花丛,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她的背影。不料,她突然回过头来,目光正好落在他的面庞上,那一瞬间,四目相对,他七魂没了六魄,爱情产生了。
  有时候爱情就这么简单,仅仅需要一个眼神,如此而已。
  后来,他知道了她的名字叫柳枝,是洛阳一个富商的女儿。她知道了他的名字叫李商隐,是客居在当时名声显赫的令狐楚府中的一位年轻有为的诗人。他爱慕她的芳华,她渴慕他的才华,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两个年轻人相爱了。
  他们开始频繁的约会,记不清有多少次约会了,每一个次约会都是那么艰难,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阶级的人,他们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双,她躲避着她的父母,悄悄的和他来往。每一次约会都是那么浪漫都是那么幸福,每一次约会他都会为她写一首诗。每一首诗她都如获至宝,捧在怀里,晚上,枕着它入眠。
  可是好景不长,这场注定没有结局的爱情两年后随风而去,柳枝被她的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王侯,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没有半点反抗能力。
  最后一次约会了,从此两个人相忘于江湖。
  可是,爱上一个人只需要一秒钟,忘记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他怎么忘得了呢?于是,他为她写: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风虽无力,也令百花残,百花虽无力,也令东风难,东风若有意,莫叫百花残,百花若有情,莫叫东风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李商隐对柳枝的爱情宣言,悲哀的是,千载以后,这两句诗成了被误读最多的两句诗。
  走了柳枝,来了宋华阳。
  宋华阳是李商隐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他与她的爱情因为两个人的身份而遭到后人的非议。
  他们的爱情发生在一座道观里,李商隐和宋华阳都是修道之人。两个修道之人发生恋情,不亚于和尚犯了淫戒,这在任何时代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李商隐也是有文化修养的人,他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切得益于那个开放的朝代。在唐朝,由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榜样作用,很多女子纷纷进入道观,明里修道,暗地里和纨绔子弟干着偷且之事。更有开放的女子,比如鱼玄机,把道观当成了青楼,明目张胆的诱惑一个又一个男人前来和她共渡春宵。
  原以为此生只爱柳枝一人,她走了之后,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带着一颗看破红尘的心,他登上了玉阳山,企图以修道之心来减轻他失恋的痛苦。无奈,他尘缘未了,六根未净,道术还未修完一半,他又被爱情狠狠的撞了一下腰。
  他遇见了比柳枝更让他心动的如花美眷--宋华阳。
  宋华阳是公主的侍女,陪伴公主到玉阳山修道,居住在西峰的灵都观里,而李商隐就居住在灵都观对面的灵隐观,两观只相隔百余米。
  公主是不是真心来修道我们不得而知,但宋华阳肯定不是真心来修道的,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有着世俗的七情六欲,只是迫于公主的权威,她才入了道观。于是,这个可怜的女子一面陪着公主心不在焉的研习道术,一面在脑海里憧憬着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快点到来。
  感谢上天对她不薄,就在那个春雨潇潇的午后,她遇见了她的白马王子李商隐。
  当时李商隐走在路中,突然下起了雨,没有带雨具的他正在踌躇之际,一把芬芳的雨伞已经悄然举过了他的头顶,他回过头来,一双清澈的眸子炽烈的看着他。
  那一刻,他忍不住牵起她的红酥手,他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这样牵着一个陌生女子的手,漫步在雨中。很短的一段路程,他们走了很长时间。到了她的道观,他们分别。她把伞送给他,目送他离开。
  就是那把伞吧,李商隐不做道士了,他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与她,干柴遇到烈火,很快就坠入情网。
  在道观里偷情,这之前李商隐想也不敢想,而现在他不仅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
  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与刺激,从未有过的巨大的欢愉,很快他们迷上了这种偷情,并变得疯狂。
  疯狂的结果是宋华阳的肚子有了他们爱的结晶,纸包不住火,在一次干呕中,同为女人的公主觉察出了宋华阳的异样,在公主咄咄逼人的质问中,不谙世事,处于极度紧张与恐惧之中的宋华阳,把她与李商隐之间的风流韵事和盘托出。
  公主的脸上只写了两个字:惊怒。
  悲剧就这样发生,李商隐被公主赶下了山,而宋华阳却不知所终。
  不知道结局的结局是最不好的结局,反正从那以后,李商隐再也没有见到宋华阳,也许她已经被遣回了宫,也许公主给了她三尺白绫……
  站在山脚下回望玉阳山,他热泪汪汪,他永远会记得这座山,记得一个叫宋华阳的女子。
  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李商隐的心开始如一潭死水。
  他的忘年交,视他如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的令狐楚看到他情绪低落的样子,关切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对于令狐楚,李商隐只有感激,没有隐瞒,尽管这属于一个人的隐私范畴。他把他与宋华阳的故事告诉了令狐楚,令狐楚听了他的诉说,明白了他的心,突然觉得李商隐也老大不少了,应该成家了。
  一天,令狐楚把王带到了李商隐的面前,问他是否满意,如果满意就结为连理。
  李商隐只是麻木的点了点头,他不再奢望爱情,只想有一个家。
  与元稹一样,李商隐对王的情感相当冷淡,甚至可以说没有感觉,然而日久生情,李商隐心中的那潭死水开始微澜。
  慢慢地,他开始对妻子笑了,开始牵挂妻子了。李商隐成家之后,为了生计和功名曾多次离家,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万般柔情化作了无尽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让一个起初不愿意回家的男人变得频繁的回家,王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
  可是,就是这样的好女人与韦一样,命不长久,还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不幸染病身亡。王死后,他悲痛不已,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他开始相信宿命,他这一辈子注定没有完整的爱情。
  这一年,他唯一的良师益友,令狐楚也老去,一种莫大的孤独感寂寞感侵袭了他。
  他截然一身,独上西楼,眼含热泪,写了不朽名篇《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凄凉的锦瑟啊,为什么有五十根柔弦?这一弦一柱的交错声中,使我想起了我曾经美丽的青春年华。就像庄子梦见了蝴蝶,引起他的痴念;又宛如望帝变成杜鹃,对故土无限流连。月华如水一样流泻在大海上,鲛人哭出了眼泪;温暖的太阳照射在蓝田上,金玉化作了云烟。曾经多情的往事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即使在当时也感到惆怅难言。
  李商隐,谨以这首诗来纪念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柳枝、宋华阳、王。
罗隐:今朝有酒今朝醉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遣》
  他很丑,可是他很有才。
  他很狂,可是他很有才。
  他十试不第,可是他很有才。
  他是唐朝最后一位大才子,大诗人。
  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他从来不掩饰自己说真话的欲望,他的直言犯谏只有同时代的魏征可以与之媲美。
  他是唐朝的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以文章做匕首,刺向人间不平事。
  他的才华深得毛主席的欣赏,他的著作《馋书》被毛主席收藏。
  然而,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人却生不逢时,在唐末那样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他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于是他只能自我解嘲的叹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谁又能在人生得意的时候写出这样无奈、悲伤的诗句?
  所以,我们庆幸他做了失意才子,假使他像一般读书人一样,在官场上浑浑噩噩的度过自己的一生,那么他就不会写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样两句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诗歌来,一个我们喜欢,失意时引为知己的真性情的才子就不会存在。
  他就是罗隐,伟大的唐王朝灭亡后两年,他无疾而终。
  他已经是举人,于是他踌躇满志的离开家乡杭州,来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那时候的科举考试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不像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那样,只要你有才就不必担心英雄无用武之地,至少考试是公平的,无论出身,只论才华,而到了唐末,科举考试成了暗箱操作,你有钱你有势,哪怕你大字不识一个,也照样进士及第。甚至录取的时候,完全取自于皇帝的个人喜好,他喜欢你就录取你,不喜欢你哪怕你才高八斗也别想及第。
  罗隐的第一场进士考试,他笔走龙蛇,第一个交卷,那些考题对他来说简直太简单了,他甚至忍不住在答卷里讽刺出题的官员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他胸有成竹的走出考场,他相信,他一定会中状元。也只有他一个人相信自己会中状元,也只有他一个人相信当时的考试是公平的,因为那时候他还很年轻,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像极了少年时期的李太白。
  结果出乎罗隐的预料,自认为答卷完美无瑕的他,刚出考场的时候他想,即使中不了状元,榜眼、探花应该没有问题,最起码得中个进士及第吧。可现在呢,红榜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没有一个是他罗隐的,他什么也没中,别说状元,进士及第都没他的份。
  他想不通,他当然想不通,不是他没有才华,不是他的文章没有做好,这一切全是他讽刺考官的结果。
  想不通的他依然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于是一次不中的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决定在长安住下来,等待下一次的考试。
  等待来年再考的日子,他一点也不刻苦,既不废寝也不忘食,他太自信了,他太有才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他罗隐不会做的文章。他干什么呢?他到处游玩,逛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一边逛一边作诗,一看到不顺眼的事,他就诗兴大发。很快,他就在长安出了名。
  可是他出的不是美名,他把长安那些纨绔子弟讽刺了个遍,那些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说他是一只刺猬,见人就刺。
  这只刺猬还很大胆,纨绔子弟他敢刺,朝廷命官他也敢刺。
  在一艘船上遇到朝廷命官韦贻范,看他穿着官服,满嘴官腔,对船夫指手画脚的很不顺眼,于是罗隐就大声说:&哪里来的大官?我罗隐用脚丫子夹笔写出来的文章都比你好,不信,我们比试比试?&韦贻范气得吹胡子瞪眼,从此记住了这个叫罗隐的狂妄之徒,并怀恨在心。
  韦贻范把这件事当作笑料告诉了他的同僚们,很快罗隐又在朝廷出了名,当然依然不是美名,而且这样的出名对他的仕途是致命的打击。
  就在这一年,罗隐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第二次第一个交卷。
  唐昭宗看了罗隐的答卷,觉得不错,打算录用他,就在这时,韦贻范背后捅了罗隐的刀子,他拿出罗隐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华清宫诗》:&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说罗隐讽刺了唐玄宗,唐昭宗一听,二话不说就把便罗隐的名字划掉了。
  这就是罗隐第二次进士考试不中的内幕,但罗隐是个坚强的人,这点挫折他还是经得起的,他依然锐气不减,依然我行我素,他始终认为,他一定会高中的。
  第三次,第三次他运气更不好,如果说第二次他间接得罪了皇上的话,那么这一次他直接得罪了皇上。
  那一年正好赶上大旱,唐昭宗束手无策,只好祈求于神灵,命法师做法求雨。之后雨并没有如期到来,唐昭宗命考官出了一道试题,问考生们如何防治雨旱灾害。罗隐看到这样的题目,大喜,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洋洋洒洒的写了万言,不仅提出了他对防治雨旱灾害的看法,还尖锐的指出了唐昭宗的不是,说唐昭宗求雨的做法无异于临时抱佛脚,说雨旱灾害与天地一样共存,建议唐昭宗和大臣们勤于政事,体察民情,植树造林,从根本上防止雨旱灾害。
  如果他遇到的是李世民这样的明君,那么罗隐的这份有点火药味的答卷无疑是他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出人头地的机会也指日可待,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唐昭宗,唐昭宗像任何一个末代昏君一样,龙颜大怒,在罗隐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事不过三,这一次,罗隐有点沮丧了,可沮丧归沮丧,罗隐是一个牛脾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必须接着考,他偏不信这个邪,他罗隐命中注定考不上进士。
  这个邪是一位算命告诉他的,说他这一辈子与龙榜无缘。
  这个算命也够直接的,其他算命都说客人的好话,他不,因为他知道罗隐,欣赏罗隐的才学和为人。算命劝他,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呢?
  可罗隐不相信命,他只相信自己,他已经钻进了牛角尖。
  于是无神论者罗隐又参加第四次进士考试。
  有些考官都已经认得他了,言语中不免冷嘲热讽,罗隐全然不顾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些考官的手上,考官们讽刺他,他报以百倍的傲慢。
  罗隐就是这样一个怪人,一方面他热衷于科举,另外一方面又视功名为粪土,要想让他向那些权贵们点头哈腰,门都没有。他参加科举,似乎是在玩一场游戏,又似乎在证明,他才是大唐末年唯一一位货真价实的才子。
  有时候人不得不信命,你越和命运较真你就越不招命运待见,命运就越拿你开玩笑,折腾你,第四次,很不幸,罗隐又落榜了。
  依然不是才华问题,这次落榜的原因让我们哭笑不得,也让罗隐自己哭笑不得。只是一位看他很不顺眼的大臣向负责批阅试卷的考官打了一个小报告,说他罗隐相貌奇丑无比,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在朝中为官呢?这样的人在朝中为官简直就是丢朝廷的脸。
  负责批阅试卷的考官对此深有同感,于是就在初选时,罗隐的名字就被划掉了。
  纸包不住火,这个内幕不知道怎么就被罗隐知道了,他当然不能公然冲进朝廷,把那个说他很丑的官员和批阅试卷的考官揪出来,和他们单挑,但他有他独特的报复方式。他写讽刺文章,讽刺那些考官们选拔官吏时像是自己在娶妻子。
  报复的快感是不言而喻的,结果是罗隐得罪了更多的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想通过科举进入官场无异于登天。
  其实那个打小报告的大臣说的也是实话,罗隐确实很丑,如果他像王维一样玉树临风,恐怕他不想做官也都难了。他到底有多丑?当时的宰相郑畋有一位千金,很喜欢罗隐的诗文,很想见他一面,于是郑畋把罗隐找来让女儿躲在屏风后面观看。这一看不打紧,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丑陋的男人,读他诗文时对他所有的浪漫遐想顷刻间化为乌有,从此以后她再也不读罗隐的诗文了。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夸张,但也不难看出,罗隐的确丑陋到了极点,丑陋到连满腹的才华都无法弥补,他不愧是唐朝最丑陋的诗人。
  对于这一点,罗隐也深感无奈,他有时也照照镜子,看着自己的面容,他忍不住忧伤的叹道:&要是我有潘安十分之一的相貌,我的命运也许就会是另外一副样子了。&
  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罗隐就像一个不倒翁,他义无反顾的参加了他生命中的第六次考试,毫无悬念,罗隐又没有考中。
  这一次,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于心有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