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中药制剂学哪里的好?比如禽用中药粉散...

请问中药制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_百度知道
请问中药制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我家有所小中医门诊,由于是专科,所以,总是把药先抓好,然后粉碎了放在那里,然后由病人拿回去熬,前几天药监局来了人,都给拿走了,说是“非法制剂”,要罚很多钱,我们跟人理论,人家说跟上级请示了,这就叫做制剂,我父母都是大医院里行医多年的医生,什么是制剂还是清楚的,但就是找不到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最好是有什么文件规定的,谁叫我们回了老家人生地不熟呢,唉~
谢谢好心的人们了。
如果真的没有什么权威的解释,找不到什么明文的法律条文,那么,有没有哪个权威的单位能给开个证明呢?真正的制剂是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的,比如膏、丹、丸、散,我们这个就是粉碎了,也不是叫直接口服或者外敷的,还需要煎药,所以说,这个肯定不是制剂,只不过想找个更权威的说法(药典我翻过了,没有制剂的定义),哎,药监局是个什么工作作风,恐怕不是同行的都能想象得到,按理说他们该是有法可依的,现在还要我们自己来找说法。
关于“非法制剂”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从以上相关条款看得很清楚,您的小诊所肯定是没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所以没有权利配药。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我认为这不能算制剂,制剂批根据药典、部颁药品标准等所收载的处方,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浓度和剂型的药品。根据以上定义,你们诊所给病人的药物应属方剂范畴,即根据医生处方,临时制成一定剂型供患者直接使用的成品,并具有明确使用对象、剂量和用法。但权威的说法,最好到药品管理法上去找找。
我觉得那应该算是制剂。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剂型,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打粉中药和中药原材料肯定是两中不同的给药形式,所以具体问题,你们可以再去咨询当地药监机构。
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药临方制剂刍议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临方制剂是指根据中医师对某一个病人辨证论治后开具的中药处方的要求,由中药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的工艺将药物临时代患者加工成不同的剂型。是为了满足单个病人的不同疾病得到及时、满意的治疗而为他们“量体裁衣”制作出适合个人的情况的制剂。属于中药调剂学的范畴。应纳入调剂学管理。这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色,是中药防治的重要攻略。临方制剂在制作原则上,虽然与中成药的配方制剂、医院制剂室制剂没有区别,但是临方制剂又不同于中成药的配方制剂、医院制剂室制剂。临方制剂主要使用于病人病后的调理、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外用贴敷等。 中国论文网 /6/view-2588727.htm  【关键词】临方制剂;中药调剂;防治攻略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37-02      中医中药是中国璀璨的文化明珠,对国民的繁衍生息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中药对某些疾病有着化学药物无法达到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可是在基层中医院中医中药的适应人群在逐渐的呈现出"萎缩",这并不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错,而是在于它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的步伐,再加上人们对中医中药的不甚了解歪曲了中医中药治疗的真正涵义;在于中医治疗方法的落后、单一。在人们的印象中,中药治疗就是一碗一碗的喝那难闻的黑糊糊的有很多沉淀的液体,没有更多的吸引人们眼球的攻略。其实不然,中医临床用药,除内服汤剂和一般成药外,有时治疗上的需要医师处方的要求将药物临时加工成丸、散、膏等剂型,又称“临方制剂”。      1 临方制剂的概念      临方制剂是指根据中医师对某一个病人辨证论治后开具的中药处方的要求,由中药专业人员按照相关的工艺将药物临时代患者加工成不同的剂型。是为了满足某单个病人的疾病得到及时、准确满意的治疗,而为他们"量体裁衣“制作出适合个人的病情的制剂。属于中药调剂学的范畴。应纳入调剂学管理。广义上说,中药汤剂就属于临床制剂的范畴[1,2]。由于中医治疗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属于个体化治疗。可随证加减的中药汤剂将不可避免永久存在,这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色。同样临方制剂也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色,是中药防治的重要攻略。        2 临方制剂与中成药的配方制剂、医院制剂室制剂的异同      临方制剂在制作原则上是与中成药的配方制剂、医院制剂室制剂没有区别的,但是临方制剂又不同于中成药的配方制剂、医院制剂室制剂(相当于小规模生产)。其区别如下表[3]:      3 临方制剂常用的剂型      3.1 散剂 是传统的剂型之一。制作简单。是指一种或几种中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的制剂。散剂包括单味散剂和复方散剂。复方散剂的制作一般包括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由于临方制剂的量较少多用研磨混合法。比如,常用的单味散剂:用于降低转氨酶的五味子散,用于治疗遗精的生鸡内金散、刺猬皮散等经验告诉我们用散剂效果要好于汤剂[4]。外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吴茱萸散。常用的复方散剂:用于小儿寒性腹痛的丁桂散(丁香、肉桂等分),用于口腔溃疡的苍倍散(苍术、五倍子等)使用剂量约为汤剂的三分之一。还有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或受热成分被破坏用汤剂没有效果,只好加入散剂或其他剂型中如甘遂、雷丸、冰片等。   3.2 硬胶囊剂 系指将药物的粉末直接装入空胶囊壳中制成的剂型。不受所制药量多少的限制。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一般药物都可以用这一剂型。   3.3 糖浆剂 系指含有药物、药物提取物和芳香药物的浓糖水溶液。其中的蔗糖和芳香料等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故尤其适宜于儿童。糖尿病人禁用。   3.4 膏剂 亦称膏滋、蜜膏,系指经中医师辨证论治而开具的处方,经煎煮提取、浓缩后,加入某些辅料(糖、蜜、酒、阿胶等)制成的稠厚的半流体或浆状剂型。多用于内服滋补,也可用于慢性病,对具有止咳嗽、滋润,润肠,补气血虚弱等的作用的可选用此剂型。煎膏剂含有大量的蜜和糖不但可以矫味可口,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有防腐的作用。在临床上尤其对老年人咳嗽、便秘等宜冬天使用。在制作时可凭经验判断合格与否。   3.5 丸剂 系指药材粉末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制剂。主要供内服。是传统的剂型之一。制法相对简单。使用范围广。临方制剂中应用的主要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后三者都可以用塑制法,不受药量的限制,多少都可以制。水丸多用泛制法,药量太少(≤1千克)不宜做均匀。   3.6 颗粒剂 系指以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的细粉混匀加入适当的黏合剂制成的干燥颗粒状的剂型。是近30年在汤剂、散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它具有汤剂、散剂的特点,由于有蔗糖,又类似糖浆,味道好,服用方便,也倍受广大患者所喜欢。      4 临方制剂的剂型选择原则      临方制剂主要使用于病后的调理、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外用贴敷等。其选用可根据病人的病情不同及药物的性质加以选择。病情不稳定或初诊,病情短期可痊愈者,应选用中药汤剂。病情稳定需较长时间治疗,比如慢性肝病、慢性胃病等;对药物有特殊要求的患者比如:儿童病人,其本身就拒药,如果所用的药物再苦一些就更别提了,吃药跟要他的命差不多。如果给他作成带果味香的糖浆剂、颗粒剂,就比较好接受了 。另外,需要长期用药调整的亚健康状态的、美容的人们不愿意天天熬药,可以为他们作成膏剂,每天按时的取一汤匙的药膏冲服就得了。无论那种情况的病人的治疗一定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特点选择剂型。这是临方制剂的原则。《神农本草经》序列中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浸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 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金代李杲说:“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6]。”不宜汤者就不治疗吗?!非也。      5 临方制剂存在的意义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有些药物不适用于用汤剂治疗,比如:驱虫药雷丸 因含蛋白酶加热至60摄氏度易破坏而失效,需研粉冷水调,饭后服。如果直接购进雷丸粉,一是外观不易鉴别,二是药粉不易存放,而失去有效成分,所以需临时制作。再如甘遂其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又为峻下利水药,用量又少,为了使使用剂量准确临时为患者研粉准装几粒胶囊服用。还有象鸦胆子必须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中吞服。另外,此类病人又非常有限。这些只是临时用于临床治疗。在临床上还会遇到,有些病人可能会因长期服用汤剂,烦琐的熬煎滤沉就已被那中药味灌满了鼻孔,再看到那黑黑糊糊的有很多沉淀的液体就难以下咽,甚至病恶心、反胃,再由于工作、经济的原因不便使用汤剂的,有可能他们会放弃中药治疗。如果给他们调剂成蜜丸、水丸等服用方便,又掩盖了中药的不良气味的临方制剂,服用方便又不影响工作,他们就有可能继续切底的治疗。   对某些病人来说,临方制剂和用中药汤剂比较有时会更经济,更节约药源,这也是对中药药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不得不考虑的一方面。   另外,临方制剂对基层中医院来说,不仅可以吸引来更多的病人,也会提高医师的治疗水平,增加医师治疗、药师调剂的技术含量。更进一步的讲,运作好临方制剂这一防治的攻略可以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广庆.中药调剂学[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2] 谭德福.中药调剂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编写,2005年全国中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苗明三.简明中药临床新用[J].人民军医出版社,.   [6] 杨基森.中药制剂设计学[J].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2:1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药制剂面临的问题及前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页¥0.502页¥1.002页¥1.006页¥3.004页¥2.00 2页¥1.001页¥0.502页¥3.0097页免费1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1页1下载券55页免费95页免费53页免费38页2下载券
中药制剂面临的问题及前景|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3.1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制剂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