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震颤死亡 死后一天口中流血 寻找死因

白宫称打死本·拉登不会改变阿富汗战略
白宫披露刺杀行动细节 拉登曾赤手空拳予以反击
穆沙拉夫称美国在巴基斯坦军事行动侵犯巴主权
消息称拉登尸体5月2日已被沉入海中
新华社短评:拉登之死难解越反越恐怪圈
美国民众街头狂欢庆祝本·拉登被打死
巴基斯坦媒体称拉登尸体照片系伪造
美国动用航母将本-拉登尸体葬于北阿拉伯海
美国加强国内及驻外使馆警戒
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扬言要报仇
美媒披露袭击行动细节:拉登让女人当人盾
无国家接收拉丹尸体 美军将谨慎处理
新闻背景:美国与拉登“猫捉老鼠”
“基地”组织遭受重创 各国政要表态
巴基斯坦否认参与袭击本-拉登行动
“基地”无法根除 美巴反恐合作一波三折
维基解密透露拉登被捕基地将引爆核弹
美国民众在白宫外欢庆本·拉登死亡
奥巴马访问纽约世贸遗址
悼念“9·11”逝者
希拉里呼吁塔利班和“基地”划清界限
多国呼吁继续加强反恐合作
美国官员表示将加大对“基地”组织打击力度
第一财经日报:美国为何不要活的拉登?
潘基文称本·拉登被击毙是全球反恐努力的转折点
新闻人物: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
本拉登死讯令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多数上涨
伊朗表示美军再无必要留在阿富汗
姜瑜就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击毙事答记者问
二号人物扎瓦赫里或成继任者
中国: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积极进展
美国:几多欣喜
巴基斯坦:几多尴尬
姜瑜: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
新闻人物:“恐怖大亨”本·拉丹
阿富汗:几多变化
新闻回顾:十年追杀本·拉登全纪录
聚焦本·拉登之死
本·拉登之死
可能引发新一轮报复性袭击
ABC公布被击毙寓所内视频
美国说法:海豹突击队“定向”斩首
到底是谁杀死了本·拉登?
巴媒体称:本·拉登尸体照片系伪造
突袭拉登行动两种版本
最新消息:美国媒体披露袭击行动细节
美国民众庆祝本·拉丹被击毙
奥巴马: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击毙
新闻链接:击毙本·拉丹的美国海豹突击队
本·拉丹死亡之谜:多次“被终结”此次终落幕?
特别关注:本·拉丹之死
奥巴马再谈拉登被击毙:美国兑现正义承诺
拉登已死 美国通缉要犯名单更新
美国中情局称应警惕“基地”报复
希拉里敦促塔利班与“基地”断交
拉登藏身处内部画面首次曝光
本·拉登被击毙 美国提高反恐戒备级别防报复
十年迷踪:本·拉登的藏身之地
巴基斯坦媒体公布疑似本·拉登尸体照片
新闻人物: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
本·拉登住所在美军行动中起火画面曝光
美国911事件现场画面
本·拉登生前最后一段公开录音曝光
美媒称已对拉登尸体进行过DNA检测并确认身份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登已被美军击毙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本·拉登已被美国军方击毙
新闻人物:本·拉登
美国媒体称本·拉登已死 尸体在美国政府手中
资料:“9.11”恐怖袭击现场
拉登之死,新一轮恐怖袭击会更加猛烈?拉登之后,还会有更多拉登?
奥巴马的“阿富巴”战争策略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情报活动,终于收获丰硕成果。
拉登已死,而他身后却有更多的人,企图用金钱和血肉去实现一个“纯洁伊斯兰世界”。
时间:日。地点: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郊外的拉登藏身地。围剿:在情报局获得拉登行踪后,奥巴马下令对拉登藏身地发动袭击。交火:美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驾驶HH-60直升机,出动两架RQ-170无人机,双方交火40分钟,拉登头部被击中身亡。确认:美国方面对拉登尸体进行过DNA检测并确认身份。
本·拉登其人
全名:奥萨马·本·拉登;国籍:沙特阿拉伯;出生年月:日;身份:基地组织领导人;介绍:本被指为“9·11”袭击幕后总策划,并被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名单首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通缉犯”。
作战部队介绍
海豹突击队正式成立于1962年,现已成为美国实施低强度战争、应付突发事件的杀手。
HH-60H“海鹰”是美海军广泛使用的搜救/特战直升机,为“海豹”行动提供空勤支援。
5月7日,根据本·拉丹的也门妻子提供的线索,巴基斯坦警方当天对哈里普尔地区的一个村落进行侦查,找到了传言中拉丹曾经居住两年半的山洞。
5月7日,根据本·拉丹的也门妻子提供的线索,巴基斯坦警方当天对哈里普尔地区的一个村落进行侦查,找到了传言中拉丹曾经居住两年半的山洞。
http://img4./photo/-09/900x600_73JNNK8J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09/t_73JNNK8J00AO0001.jpg
5月7日,根据本·拉丹的也门妻子提供的线索,巴基斯坦警方当天对哈里普尔地区的一个村落进行侦查,找到了传言中拉丹曾经居住两年半的山洞。
http://img4./photo/-09/900x600_73JNNI0I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09/t_73JNNI0I00AO0001.jpg
5月7日,根据本·拉丹的也门妻子提供的线索,巴基斯坦警方当天对哈里普尔地区的一个村落进行侦查,找到了传言中拉丹曾经居住两年半的山洞。
http://img3./photo/-09/900x600_73JNNJP5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09/t_73JNNJP500AO0001.jpg
5月7日,根据本·拉丹的也门妻子提供的线索,巴基斯坦警方当天对哈里普尔地区的一个村落进行侦查,找到了传言中拉丹曾经居住两年半的山洞。
http://img3./photo/-09/900x600_73JNNIEG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09/t_73JNNIEG00AO0001.jpg
双方交火细节
资料:拉登与美十年
动画演示:本·拉登被美军击毙
全程回放:美国人是如何找到拉登的?
奥巴马表示,去年8月,经过情报部门的艰苦工作,初步掌握了拉登的有关情报,后又花了几个月时间,掌握了拉登藏身巴基斯坦腹地的信息,上周终于有了重大的斩获,他授权美军采取行动,并于5月1日下令对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藏身之地发动袭击,成功将他杀死。
美国情报部门多年来一直在追踪一名本·拉登信任的“信使”。4年前,确认了本·拉登的身份。2年前,确定了他的活动范围。去年8月,发现了他在阿博塔巴德的住所。
2010年9月,反恐专家怀疑有重要目标藏身其中,以更好地了解建筑群内到底是什么人,中情局花了数个月调查,直到12月认定,已掌握的情报已经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可以行动。
2011年2月,帕内塔相信制定行动计划的时候到了。他和美军特种部队司令部负责人威廉·麦克雷文(William McRaven)中将会面,要求派出一支小团队来制定行动方案。
3月14日在美国“战情室”认为拉登极可能藏身此处。两周后,奥巴马亲自要求开始进行对这座建筑的袭击演习。之后美军在阿富汗建造了该建筑物的实体模型,进行袭击演习。
4月19日,帕内塔对奥巴马说,美国中情局认为本·拉登就在那里。其他顾问向奥巴马介绍了袭击行动的准备工作,包括演习的情况。奥巴马命令顾问假定时机,做好必要准备。
4月29日周五早上八点,奥巴马在白宫外事接待室召集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Tom Donilan)、白宫幕僚长戴利(William Daley)和白宫反恐首席顾问布伦南开会,对行动进行了授权。
海军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一支精英分遣队于当地时间凌晨1点10分空降该地区,并对拉登藏身地展开围剿与恐怖分子进行正面交锋,CIA局长、下一任国防部长帕内塔全程指挥。
突击队员用了40分钟时间边开火边搜查这座建筑的每一个部分。最后搜查到主楼时,在二层和三层找到了本·拉登及其家人。美国官员说,本·拉登在被击毙前试图用枪自卫。
美东时间周日下午3点50分,奥巴马首次得知本·拉登的尸体得到了初步确认。初步DNA分析表明,尸体的DNA和本·拉登多名家庭成员的DNA“差不多100%”相符。
行动部署:美国出动精锐力量实施围剿
为了抓捕本·拉登,十年来美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派出了最精锐的121突击队前往巴基斯坦搜捕本·拉登。在此基础上,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开展了广泛的情报搜集工作,并成立了专门搜捕本拉登的机构。在这次突袭本·拉登的行动中,中央情报局实际上是立下了首功,而121突击队则是具体的行动部队。
中央情报局:突袭行动立下首功
跟踪信使捕捉拉登踪迹
大约两年前,中央情报局人员掌握了这名信使及其哥哥的大致活动范围,经过一年多的耐心跟踪,最终于去年8月确认这栋位于伊斯兰堡60公里外富裕郊区的独特建筑极有可能就是本·拉丹的藏身之处。
中情局突袭行动立首功
在得到充分的情报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上周五下令采取行动,美军突击队最终轻易获得击毙拉登的战果。所以,击毙拉登的“首功”应该属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奥巴马说道,“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工作才促成了今天的胜利。”
中情局:间谍与政治综合体
作为美国政府最大的情报、间谍和反间谍机构,中央情报局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2万名雇员,它在“9·11”事件之后一直承担着保护美国免受来自全球的恐怖主义袭击的任务。
行动部队:海豹突击队&TF121突击队
突击队曾成功抓捕萨达姆
该突击队是在原驻伊拉克的第20特遣队和驻阿富汗的第5特遣队基础上组建的,取名为“121特别行动突击队”。部队由海豹突击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人员组成,该部队曾在伊拉克战争中将萨达姆抓捕归案。
整个行动不到40分钟
TF121突击队乘坐2架直升机(大概30-40人)包围了拉登的住处,并与建筑内的人员发生交火。在交火中,本·拉登“头部中弹”身亡,另外还有3名男子和1名女子死亡。整个袭击行动持续了不到40分钟。
特种精锐:海豹部队
在这次行动中,海豹部队第六组是突击队主力。而在世界所有的特种部队中,美国海军海豹部队也被公认为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要加入海豹部队所面临的淘汰率是80%。
美军海豹突击队特写
特种兵座驾:黑鹰直升机HH-60
在常规/特种作战中皆表现出色
执行这次突袭行动的突击队在得到奥巴马总统下达的“击毙拉登”命令后,是乘坐“黑鹰”直升机突袭拉登藏身地的。事实上不管是在常规还是在特种作战中,黑鹰直升机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和优良的可靠性已经成为美军非常乐意使用的一款通用型直升机。
索马里行动中黑鹰曾折翼
不过黑鹰直升机虽然性能优异,有时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其面临的战场环境可能十分恶劣,这也导致该直升机曾出现过不小的损失。比如在1993年的索马里行动中,三角洲部队乘坐的黑鹰直升机就曾被索马里民兵击落多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黑鹰直升机:优异且可靠
尽管“黑鹰”直升机的历史已经超过30年,但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衰老。相反,黑鹰直升机的皮实耐用和可靠让它的改型层出不断,从而让它的优异性能持续得到升级,这让它焕发出了更强大的活力
十年追捕:本·拉登的最后藏身地
本·拉登的最后堡垒
本·拉登遭击毙的住所为一座3层建筑,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阿伯塔巴德镇,在首都伊斯兰堡以北大约60公里。本·拉登居住的建筑2005年完工,位于一条道路的尽头,占地面积大,三倍于邻近住宅。
本·拉登在阿博塔巴德的藏身地点结构复杂,空间庞大,其外墙厚度达4到6米,为同区域其它住宅墙体厚度的8倍。围剿行动当天,海报突击队在犹如迷宫的藏身所中搜索40分钟才与拉登正面接触。
本·拉登藏身的住所院落如同一座堡垒。外墙高3.6米至5.5米,安装铁丝网。进入院落需经过两道安全门。院落内建有墙体,将院落分隔为几个部分。面向街道的墙体窗户少,路人难以观察房屋内的动静。
情报人员说,这处房产市价大约100万美元,却没有安装电话,没有因特网连接。另外,与其他住户不同,这处住所内的垃圾从来都由住户自行焚烧处理,而不是由社区清洁人员处理。
"头号通缉犯"的10年行踪
“基地”组织头目拉登在一份录音中要求法国撤出阿富汗,以换取法国人质获释。半岛电视台1月21日公开这段录音。[]
当地时间10月1日,一段拉登发表讲话在一家极端主义网站出现,10月2日,网站公布了第二段讲话,拉登人像并没有出现。[]
日,一家伊斯兰网站公布了一段本-拉登的讲话音频,录音中称奥巴马没有能力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
08年5月18日,带有拉登音像的录影带出现在基地组织的网站上,号召穆斯林民众突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的封锁。[]
07年7月在美国将捉拿拉登的赏金加倍的的第二天,网上就出现拉登讲话录像。之后,拉登又发布了四次录像和四次录音讲话。[]
2006年新年伊始,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了一盘拉登的录音带,他宣称正在对美国发起新的进攻。中情报证实正是拉登本人。[]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录像,拉登首次承认是他下令发动了“9-11”对美袭击事件,并威胁要对美国发动新的袭击。 []
 在“9·11”事件两周年到来前夕,拉登在讲话中对2年前参与9·11”袭击事件的劫机者给予了赞扬,成他们为英雄。[]
在“9·11”周年纪念来临之际,阿拉伯“半岛”电视台今天播出了一段录像,可听到本·拉登的说话声,却不见拉登人影。[]
巴基斯坦当局在该国西北部城市白沙瓦逮捕了一名“基地”组织嫌疑犯,并截获了一盘据称录有该组织头目本·拉登录像带。[]
拉登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独具阿富汗风格的灰色穆斯林头巾,他不时得看看镜头,面无表情。[]
本·拉登及其高级助手现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本·拉登的高级助手扎瓦希里声称“911”袭击行动为“伟大的胜利”。[]
击毙拉登是美巴反恐战争的胜利
奥巴马在电视讲话里还赞扬了巴基斯坦对此次行动的协助,“这里我们必须指出同巴基斯坦在反恐上的合作在这次行动中帮助我们找到并确认了本?拉登的藏身之所。”美军突击队能在巴基斯坦境内、距离首都伊斯兰堡仅60公里的地方击毙拉登,从策略上说,得益于奥巴马上台以来所推行的阿富巴(Afpak)战争策略。
&&& 这必须从巴基斯坦(Pakistan)国名的由来说起。Pakistan,是一个组合词,P来自旁遮普,A来自阿富汗尼亚,也就是巴基斯坦塔利班闹得最凶的西北部落地区。在美国的反恐战争里,A是关键,巴基斯坦的西北部落地区与阿富汗的主要民族同源,是普什图人。阿富汗塔利班游击队的训练和补给基地就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部落地区,基地组织领导层也藏身于此。
&&& 在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军及北约部队忽略了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区,所以多年军事行动几乎没有成效,无法剿灭阿富汗塔利班,也一直未能寻获基地组织领导层及本·拉登本人。
&&& 奥巴马很早就意识到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在竞选时就提出了一个将阿富汗战争改变为“阿富巴”(Afpak)战争的策略,即美军的反恐战争不能仅局限于阿富汗,必须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基地组织的训练基地进行打击,对组织中的首领人物进行“定点清除”。
&&& 虽然中央情报局人员在巴基斯坦的活动属于高度机密,奥巴马在演说中也指出“美国人民看不到他们的工作,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仍可以从最近几年的新闻中了解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巴境内的频繁活动。首先是无人机空袭巴基斯坦,根据美国一些智库的报告,此类活动已经导致将近3000人死亡。
&&& 这样,在巴基斯坦政府的默许下,美国中情局特工在巴境内进行情报活动,支撑起了奥巴马的“阿富巴”(Afpak)战争策略。最终在反恐战争打响10年后,美国人将9·11事件的首恶本·拉登击毙。
拉登虽死但难以终结恐怖主义
这么多年来,本·拉登一直是美国的反恐目标,他被击毙,对美国来讲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美国十年反恐的标志性结局。
不过,正如曾在上届总统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所说:“拉登之死并不意味着从此美国将免受恐怖袭击威胁,但确实是反恐战争一个关键章节的收尾。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个袭击威胁的高峰期,而且基地组织还有除本-拉登外的其他危险因素。”
本拉登长期的逍遥法外和不受惩罚,长期以来给其他穆斯林极端主义一个危险的暗示,那就是,美国只是一只纸老虎。此次行动还发出了一个信息,极端分子忽略了惹恼美国的危险,本拉登的现在就是对美国袭击的下场。
如果拉登是在02年或者03年被击毙,也许是个重要的改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已经有了不小改变。主流舆论已经抛弃了拉登,击毙本拉登并不意味着对基地的战争已经结束。
基地组织长期以来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本拉登的死对这个组织的影响微乎其微。今天“基地”组织早已化整为零,分散到其他国家活动,因此“击毙拉登”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胜利,对消除全球范围内恐怖活动影响不大。
美国剿灭拉登后会发生什么?
杀死了本·拉登并不意味着基地组织的终结。基地组织有着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最近这些年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处死本·拉登对该地的基地组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相比之下是否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来全力进行反恐活动更能影响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
拉登的死亡,对基地组织、塔利班以及其他组织的打击在于对相关国家在这个地区的政策,可能都需要有认真的考虑。特别是像中亚国家、巴基斯坦、伊朗,这些阿富汗周边地区的国家,肯定都会做一些认真思考的。在这个情况下,基地的行动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
在总统奥巴马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击毙之后,美国国务院当天向美国公民发布全球旅行警报,称可能会突发针对美国的暴力袭击。拉登的死会也许会导致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大规模报复,但考虑到之前基地试图发动的无数攻击,这并不会带来什么不同。
拉登的死对奥巴马的政治前景有何影响呢?其实并无实质性影响。2012年11月的大选还很遥远,而主要的问题是经济方面的。毕竟,老布什在海湾战争后成为了英雄,但依然在1992年11月因糟糕的经济问题被克林顿击败。
除掉本·拉登会让情报部门顺藤摸瓜,找到扎瓦达里等基地组织骨干么?不论他们身处巴基斯坦还是什么地方。除掉本·拉登也有助于查明资助恐怖活动的网络。可以想像会多少情报从本·拉登的笔记本中挖出来。
美国和阿富汗政府多半认为,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唯一出路是通过达成某种政治安排,让塔利班不再与政治作对,接受招安。本·拉登一死,如果外国圣战者也就此从阿富汗的土地上消失的话,政治和解就变得可行。
本·拉登的最后威慑
本·拉丹死后,塔利班放出一段录音,发言人阿赫桑扬言组织会报复巴基斯坦以及美国两国,为拉丹报仇。 发言人阿赫桑在录音中称:“为了报拉丹遭暗杀之仇,巴基斯坦将成为我们的首要报复目标,美国排在第二位。塔利班发言人称,美国并不需要为拉丹之死而沾沾自喜,他们追踪了拉丹10年,但我们只花了3个月。拉丹虽然被杀害,但他的意愿已经达成。”
各国严防报复性袭击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因为击毙拉登的行动导致目前局势的不确定性,当局呼吁民众尽量不要外出旅行,也不要进行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美驻各国使领馆也都加强了安保措施。并关闭驻巴基斯坦大使馆。
在欧洲大陆,各大使馆都加强了安检措施。英国首相卡梅伦2日对拉登的死讯表示欢迎,称这将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宽慰”。但同时,伦敦当局已下令海内外军营提高警戒,英国全国各地也都增强警力,以防恐怖攻击。
为了防止因拉登之死而引发“基地”等恐怖组织实施报复,巴基斯坦各主要城市也大幅提升了警戒级别,特别是在首都伊斯兰堡、白沙瓦、拉合尔、卡拉奇等地的美国使领馆附近,巴出动大量警员加强保卫。
拉登被美军击毙的消息传出之后,中东地区的政治力量都呈现出谨慎或担忧的态度。
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说,拉登被打死,“增加了世界范围内滋生暴力的因素。拉登死后,美军应立即撤出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
谁会成为本·拉登接班人?
西方情报人员日前透露,“基地”组织已诞生了新一代领导人,他们被形象地称为“婴儿本·拉登”。随着新生代领导人的崛起,“基地”组织重获新生,并很可能使西方国家的反恐战争再延续数十年。根据美国国会的调查报告,“基地”组织新生代领导人已经将触角伸向了70多个国家,大肆招人秘密训练,随时准备发动恐怖袭击。
基地组织二号人物,美方称这位59岁埃及人是基地主要头目,负责行动和战略事务。曾是一位合格的外科医生,埃及最重要清真寺教士的孙子,但他更关注研究神学、历史和圣战。被称为基地“真正的大脑”。
51岁或54岁,是基地组织埃及籍高级成员,基地军事委员会成员。他据信在索马里建立了基地组织训练设施,可能对曾与美军在摩加迪沙作战的索马里人进行过训练。自2001年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
45岁,科威特人,被认为是基地高级头目和发言人。他于2000年前往阿富汗见到拉登,并加入了基地组织。他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称“劫机的风暴将不会停止”。目前还不清楚他的下落。
摩洛哥军事心理学家,据信是基地组织的战略家。以色列情报网站称,他帮助策划了2004年3月的西班牙马德里恐怖袭击爆炸案。他还声称,伊拉克将是基地组织的主战场。
36岁,被怀疑是基地成员和基地东非分支头目,因涉嫌参与1998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美国使馆爆炸案而遭美通缉。在索马里首次战事爆发和2007年再燃战火时,他据信都在该国。
“我们绝不允许我们的国家安全被威胁,当我们的人民受到伤害时决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将坚持保护我们的人民和盟友,就像今天晚上,我们能够对在基地恐怖袭击中丧失家人的人说,正义得到了伸张。”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当天表示,既然本·拉登已经被击毙,那么美国及其盟友的部队没有任何必要继续留在阿富汗。本·拉登之死能终结战争、流血以及无辜平民的伤亡,恢复这和平与安宁。
英国首相卡梅伦对本·拉登的死亡感到欢呼雀跃,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卡梅伦发表评论说“本·拉登的死亡给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安慰和解脱”。[]
当地时间10月1日,一段拉登发表讲话在一家极端主义网站出现,10月2日,网站公布了第二段讲话,拉登人像并没有出现。[]
爱丽舍宫当天早些时候发表新闻公报说,法国对美国十年来的反恐努力表示赞赏。本·拉登是造成数千人死亡的恐怖组织的头目。对于受害者而言,正义得到了伸张。[]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在加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美国行刺“一名穆斯林和阿拉伯战士”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且祈祷拉登的得以安息。[]
以色列领导人对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军击毙表示欢迎,称美国取得了“正义的胜利”。 “以色列与美国人民一起为本·拉登获得清算而喜悦。”[]
武装分子对美国进行庆祝活动进行了嘲笑,“真主将因为他们对于伊斯兰教的仇恨和敌意而摧毁这个国家。”,“拉登也许已经死去,但圣战永远不死。”[]
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公敌。中国也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中方主张,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
“消灭一个人,哪怕是恐怖分子中最主要的头目,对整个国际反恐而言也并非万事大吉。要知道,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主要涉及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多重原因。”[]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日发表声明说,本·拉登死后恐怖主义对全球稳定与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国际反恐合作依然十分关键,北约将始终站在反恐战争的中心。[]
印度内政大臣P·吉登伯勒姆2日称,“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被打死更加说明了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找到“庇护所”。[]
最黑暗的一天:美国与拉登的死结
自世贸双塔倒下的第9个年头。“元凶”本·拉登被美军绳之以法,这次袭击震惊了全球,使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并直接引发阿富汗战争。至今,“恐怖主义”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911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仍未
日上午,两架被劫持的民航飞机撞向了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撞击带来的严重损害导致两栋大楼彻底垮塌。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罹难(不包括19名劫机者)。图为当日上午9时02分54秒,美国联合航空175次航班撞向世贸大厦。随即引发了巨大的爆炸。这次袭击震惊了全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美国本土进行的恐怖袭击,从此之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而该事件也直接引发阿富汗战争。同时,“恐怖主义”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至今,911事件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仍未消散。接下来我们用图片一起回顾911事件。
http://img4./photo/-11/5IU9N4VI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N4VI00AO0001.jpg
日,上午9时59分04秒,世界贸易中心南楼倒塌。通过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全球亿万观众目睹了大楼的坍塌。
http://img4./photo/-11/5IU9N3MH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N3MH00AO0001.jpg
日,恐怖袭击发生后,有人从世贸大楼上坠落。
http://img4./photo/-11/5IU9N4BT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N4BT00AO0001.jpg
日,大楼倒塌后激起了巨大的烟尘。图为躲过一劫的人们在曼哈顿街头避难。
http://img3./photo/-11/5IU9N2VM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N2VM00AO0001.jpg
日,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世贸大厦。
http://img3./photo/-11/5IU9N2.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N2.jpg
日,世贸中心倒下产生的巨大的烟尘仍未消散,纽约自由女神像背后天空的颜色依然没有恢复正常。在911袭击之后,世界变了。在美国国内,有人指责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侵害公民的自由;在国际上,过去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911的阴霾至今尚未散去,而前路,则在未知中缓缓展开。
http://img3./photo/-11/5IU9MPS5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MPS500AO0001.jpg
美国政府在短暂的失声后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并且最终把发动袭击的目标指向了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随即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发动了进攻,理由是他们拒绝交出头号嫌犯本•拉登。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在演讲中曾表示:要把阿富汗炸回石器时代。图为2002年,抵达阿富汗坎大哈机场的大批美军。
http://img4./photo/-11/5IU9N1J5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N1J500AO0001.jpg
图为战斗中的美军士兵。在开始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可谓势如破竹,同反塔利班军事组织北方联盟一起迅速占领要地,并在一个月之内占领了首都喀布尔。
http://img4./photo/-11/5IU9N0T7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N0T700AO0001.jpg
但联军的进攻却给阿富汗——这个刚经历完苏联入侵战争的国家带来了更多苦难。无数家园被毁,大量平民由于路边炸弹、美军误伤等原因丧生、致残。仅在2009年上半年,就有1013名阿富汗平民在冲突中死亡,而八年以来的伤亡数据,更无法详细统计。图为2002年,在阿富汗医院中的阿富汗平民,他们因为路边炸弹导致了残疾。
http://img4./photo/-11/5IU9N07V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N07V00AO0001.jpg
图为2008年,一名在爆炸中被炸伤眼睛的阿富汗联军士兵。
http://img3./photo/-11/5IU9MVM3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MVM300AO0001.jpg
随着战争的展开,在荒凉和多山的阿富汗,美军逐渐陷入了泥塘——路边炸弹、自杀袭击、劫持人质、复杂的局势、宗教冲突...这是一个比大规模地面战复杂太多的战场。图为2002年,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军,正在夜间搜查可疑人员的住所。即使到现在,自杀袭击和恐怖活动依然是美军异常头疼的问题。
http://img4./photo/-11/5IU9MV.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MV.jpg
图为2009年7月,美军在军事行动中遭遇路边炸弹袭击瞬间,有两人在爆炸中死亡。
http://img4./photo/-11/5IU9MUFF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MUFF00AO0001.jpg
2009年,美联社首次发布了一名美军伯纳德死亡的照片。在美国全国引起剧烈的震动。美军在阿富汗的阵亡人数已超过700人。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表示,从伊拉克撤军后,将继续增加在阿富汗的驻军。
http://img3./photo/-11/5IU9MTLP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MTLP00AO0001.jpg
被卷进来的还不止美国人,图为2006年,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加拿大306特遣部队,他们是联军的一部分。而随着阿富汗战争的展开,全球恐怖主义议题逐渐升温,而恐怖主义,也成为了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国家安全问题。
http://img3./photo/-11/5IU9MT2A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MT2A00AO0001.jpg
2006年,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加拿大306特遣部队士兵,正在吉普车内外出执行任务。有士兵曾说他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任务,就像是在等待被炸死。足可见这个“泥塘”之深。
http://img3./photo/-11/5IU9MSCR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MSCR00AO0001.jpg
普通美军士兵在战争中也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图为2008年,在安东尼奥尼的美军康复中心,受伤美军士兵萨姆·布朗已经残疾的手掌,他手上依旧带着结婚戒指。
http://img3./photo/-11/5IU9MRP0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MRP000AO0001.jpg
日,美国数千名反战人士当日聚集在洛杉矶,举行反战游行示威活动,纪念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要求美国政府立即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
http://img3./photo/-11/5IU9MR.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MR.jpg
日,美国国家阿灵顿公墓,一个战死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的妻子,在他丈夫的葬礼上哭泣。
http://img4./photo/-11/5IU9MQHU00AO0001.jpg
http://img4./photo/-11/t_5IU9MQHU00AO0001.jpg
当地时间日,美国华盛顿,美国联合航空公司93号航班遇难者纪念牌揭幕。在规划方案中,世贸大厦遗址将建造五座新的摩天大楼,并将其核心建筑命名为“自由塔”,纽约前市长称,这将让世人“了解到我们战胜邪恶势力的决心”。但目前该项目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如期完成。而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决定,将向阿富汗增兵——是为了自由火种继续传递,还是为了美国在中亚的利益,我们不得而知。但911对世界带来的改变,还远未结束。
http://img4./photo/-11/5IU9N5MF00AO0001.jpg
http://img3./photo/-11/t_5IU9N5MF00AO0001.jpg
反恐战争起始:阿富汗战争爆发
美军重创塔利班
美军打响阿富汗战争
“9·11”事件后美国为逮捕本·拉登和惩罚塔利班对基地分子的支援,于日发动了旨在打击基地组织和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以此为标志,美国在全世界率先打响了反恐战争。
塔利班实力恢复
塔利班撤退后实力逐渐恢复
阿富汗战争的第一阶段行动以塔利班主力被迫撤回到阿富汗东南部坎大哈地区而结束。此后阿富汗塔利班通过依靠在巴基斯坦西北地区同族源的部落支持实力重新恢复。
美国清剿不力
布什执政期间清剿效果不佳
在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军及北约部队忽略了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区,所以多年军事行动几乎没有成效,无法剿灭阿富汗塔利班,也一直未能寻获基地组织领导层及本·拉登本人。
全球反恐兴起:多国与美紧密合作
战争发生演变
伊拉克战争演变为反恐战争
美国此后在2003年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虽然经过多年制裁后虚弱的萨达姆政权被迅速推翻,但基地组织利用伊拉克民众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和反美情绪迅速向伊拉克渗透。伊拉克战争由此变成反恐战争。
全球反恐兴起
恐怖主义蔓延 全球反恐兴起
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国家广泛参与了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行动,基地组织将袭击目标扩大到了英法等众多国家。而这时在世界其他国家中的恐怖和分裂组织也纷纷抬头,自此恐怖主义开始在全球蔓延。许多国家出于自身安全,也纷纷高举反恐大旗。
多国互相合作
多国与美紧密开展反恐合作
这一时期,由于反恐立场一致美国不仅与众多北约盟国/北约伙伴国组建了驻阿富汗联军和驻伊拉克联军,而且还与世界多个国家开始进行合作(如与巴基斯坦),形成了多国与美紧密合作的反恐局面。
后反恐时代:奥巴马的“阿富巴”战争
美国改变战略
反恐战争不能局限于阿富汗
奥巴马在上任前很早就意识到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在竞选时提出了一个将阿富汗战争改变为“阿富巴”(Afpak)战争的策略,即美军的反恐战争不能仅局限于阿富汗。
打开新局面
奥巴马将反恐重心转向阿富汗
奥巴马出任总统后决定将海外战场重心由伊拉克转向阿富汗,向巴基斯坦派出了大量中情局特工进行情报搜集和无人机袭击引导工作,并通过与巴基斯坦情报机构进行紧密合作、向阿富汗大量增兵等措施打开了反恐战争的新局面。
赢得反恐战争
亲民政策赢得伊拉克反恐战
在伊拉克战场上,驻阿美军通过采取亲民政策获得了民众支持并最终赢得了在伊拉克反恐战争的胜利。此后美军宣告在日成功结束了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撤军。
2010全球恐怖袭击威胁示意图
世界第二大保险经纪商怡安保险公司(Aon)发布的2010年世界恐怖袭击地图是俄罗斯由于同时存在民主分离主义、恐怖袭击风险和绑架风险,被定性为橙色高风险国家。在2009年全球恐怖袭击数量排行榜中,俄罗斯已跻身世界前五的行列,排在印度和索马里之间,前三名依次为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世界各国反恐战略
&&& 俄罗斯与车臣分裂势力较量10年,虽然成效显著,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直到日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才宣布取消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的反恐行动状态。
&&& 印政府的“软硬兼施”政策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一些分离武装或渐渐失去民意支持、走向消亡,或发生内讧。但是,余下的分离武装在无力进行武装对抗的情况下,日益倾向使用恐怖袭击手段。
&&& 反恐新战略包括训练6万名“反恐民众”,教授他们如何在机场、车站等场所发现疑点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反恐民众”的选择范围包括社会各个方面,可以是普通保安,也可以是商店老板。
&&& 法国一开始就推行严厉的反恐政策。例如在公共场所增设了监视器,特别是在巴黎所有公交车站和多数地铁站安装电子摄像监控系统。
&&&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日公布了总投资达6900万澳元(约6200万美元)的澳政府反恐新计划,其内容包括对10个国家的赴澳公民进行更加严格的签证审查。
&&& 西班牙政府以强制性的法律与情报掌控打击恐怖分子的财源。西班牙于1987年成立的“反恐特别行动小组”(GEO),亦被视为当前世界反恐的精英部队之一。
&&& 2001年的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当时的施罗德领导的红绿联合政府推出了两套内容广泛的反恐怖主义立法,其中包括19项对相关法律的修改和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
&&& 2001年“9·11事件”后,日本国会通过了《反恐特别措施法》以支援美英的阿富汗战争。日本政府根据该法派遣海上自卫队舰艇向在印度洋执行海上封锁任务的盟军军舰提供燃油补给。
《英国卫报》:美国对阿巴政策将改变规则
在2008年宣布竞选美国总统时,奥巴马曾反复强调:“我们将会杀死本-拉登”,现在似乎他已兑 现了诺言。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坦布尔,一名西方外交官称这个消息是“游戏改变者”,不仅是对“基 地”组织,对美国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外交政策也是如此。
《华尔街日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巨大波动
拉登被击毙消息传出后,日经指数继续扩大午盘时的升势。伦敦ICE期货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1.15美元,至每桶124.74美元。但市场人士称,油价下跌空间可能有限,因为本?拉登死亡可能加剧中亚地区的紧张局势,而且石油供 应问题依然存在。
BBC:这属于全世界追求和平的民众
美前总统克林顿说:“这是个令人骄傲的重大时刻,不仅仅是对在9-11中失去生命家人和在基地组织其他恐怖活动中丧生的人来说。这时刻属于全世界所有想要为我们孩子建设一个充满和平、自由与合作的人类共同未来的人们。”
《纽约时报》:阿富汗战争会出现转折点吗?
对于由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而言,本-拉登之死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但是,本-拉登之死是否会激怒他
的追随者?他们是否会将本-拉登视为烈士?击毙本-拉登能否成为阿富汗战争的转折点?这一事件又能
否进一步推动奥巴马政府在阿富汗的撤军行动?
《华盛顿邮报》:拉登活着是基地胜利的标志
本-拉登可能成为“粉丝”们眼中的烈士,但他也是一个隐形的英雄。美国布鲁克林研究所下属的萨班中东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9/11调查委员会成员丹·拜曼说:“每天他能活着就是胜利的标志。我们追捕了他将近十年,他的成功就是对美国的蔑视。”
《时代周刊》:美国在穆斯林世界挑战仍在
本-拉登之死几乎不会改变美国及其盟 友在阿富汗、伊拉克、埃及、伊朗、巴基斯坦以及其他穆斯林主要国家面临的挑战。因为对于这些国家
来说,本-拉登及其领导的运动只是一种“边缘运动”,对穆斯林世界的权力之争没有太大影响。在穆
斯林世界。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责任编辑: 网易新闻专题组 &&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发性震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