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说明书的配伍禁忌

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及输液配伍的稳定性--《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及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摘要】:目的建立茚三酮柱后衍生化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含量的方法,以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与配伍输液的稳定性。方法根据丙氨酰-谷氨酰胺与茚三酮反应后溶液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的原理,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将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以1:5体积比分别与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果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及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室温下,6h内检查性状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丙氨酰-谷氨酰胺在1~2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 9),低、中、高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4.5%、97.6%和98.7%;RSD分别为0.52%、0.10%和0.06%。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分别与上述各组输液配伍后,6h内外观未见明显变化;0~6h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伍,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输液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配伍后,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含量测定。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最佳载体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927【正文快照】:
L一谷氨酞胺(L一glutamine)是人体所含的一种氨基酸,参与多种组织代谢。当人体处于各种应急状态如创伤、感染时,肌体对L一谷氨酞胺的需求大增,须及时从体外给予补充}‘}。但是,L一谷氨酞胺溶解度低且不稳定,而丙氨酞一谷氨酞胺(alanyl一glutamine)易溶于水,在体内可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畅;黄淑萍;王倩;荆影;;[J];天津药学;2013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全竹富;袁志超;黎介寿;;[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年01期
苏素红;马爱珠;;[J];护理学报;2009年09期
张云楚;王丹丹;;[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年06期
陈邦银;孙新国;唐志江;李付红;彭金花;;[J];中国药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樊柏林;刘春霞;杨文祥;田辉;孙凡中;马弋;向继洲;;[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6期
胡燕平;王欣;宋捷;张旻;王秀文;李波;;[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4期
张旻;刘晓萌;宋捷;胡燕萍;王秀;李波;;[J];癌变·畸变·突变;2010年03期
王兰;张永东;梁涛;罗雁;郭红云;张晓文;;[J];癌变·畸变·突变;2011年04期
王珍;董梁;李家春;萧伟;谢彩香;黄林芳;王振中;;[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于晓亮;王建华;;[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张相美;薛正莲;江荣珍;;[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程子洋;王成永;;[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2期
彭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程耀堂;;[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文华;黄国栋;赵凤达;;[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莘仲明;许学锋;陈浩;;[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白雁;王星;龚海燕;张威;;[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星;左春芳;雷敬卫;白雁;;[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马维思;徐江;乔海莉;陈君;李向明;;[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乔海莉;徐荣;陈君;王霞;马维思;刘同宁;;[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罗茂玉;;[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王东晓;朱曼;王欣荣;郭代红;;[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洪小栩;李琦涵;;[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王彬辉;石蕾;张晓芬;王金明;杨赛成;吴敏;章文红;;[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帅学宏;[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李会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姜登钊;[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延妮;[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生书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孟庆霞;[D];暨南大学;2010年
郑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付英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胡荣;[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浩;[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徐文平;[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张燕;[D];郑州大学;2010年
罗传军;[D];郑州大学;2010年
马伟峰;[D];郑州大学;2010年
胡殿丽;[D];郑州大学;2010年
温媛媛;[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汪金菊;[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周凡;[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瑜;[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卫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28期
贺竞敏;杨为群;谭丽萍;;[J];药物分析杂志;2011年07期
李晓霞;王晓刚;;[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5期
雷招宝;;[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03期
刘一;赵立波;黄琳;张海英;李玉珍;;[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黎君友,于燕,郝军,晋桦,许惠君;[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6年04期
桑剑锋,吴文溪;[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1年01期
全竹富,杨羽中,李宁,黎介寿;[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2年02期
刘放南,谭力,罗楠;[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年04期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年05期
刘放南,盛学勤,陈永明;[J];金陵医院学报;1995年03期
李琪毅;舒建昌;;[J];临床荟萃;2006年06期
曾令高;范能全;曾杰;;[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年02期
周荣艳;[J];饲料研究;2004年01期
梁冬生,常碧影;[J];色谱;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龚士学;王勇;周琳;;[J];中国药业;2007年17期
欧春木;欧智明;;[J];海峡药学;2008年08期
刘芬娣;李德全;;[J];首都医药;2010年22期
吴雪;李传枚;乔化民;;[J];中国药师;2006年01期
王建芳;王建;;[J];抗感染药学;2010年04期
陈健苗;汤晟凌;吴明东;;[J];中国药业;2011年08期
张美霞;厉琳琳;;[J];中国药业;2010年19期
张志勇;廖工铁;王炳南;;[J];华西药学杂志;1991年02期
徐飞群;钱燕;;[J];海峡药学;2009年05期
赖善城;卢雪梅;;[J];中国药房;2005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小连;彭梦浩;;[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林慧;黄春新;韩方璇;黄洁;王艺;;[A];海南省药学会2007年论文汇编[C];2007年
蒋宁恰;;[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郭蔚;马海鹍;;[A];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孔飞飞;沈洁;胡轲妤;;[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张丽锋;葛睿;平耀东;李青山;;[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苗抗立;裘齐宁;印杰;郑静;;[A];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陈丽萍;;[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晓霞;;[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张瑞芳;杜新杰;;[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张菲菲;[N];保健时报;2004年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程洪花;[N];河北农民报;2006年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副主任医师
林中;[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张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张虹;[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孙惠娟;[N];中国医药报;2000年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胡品福;[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淑英;[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武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4年
张洪;[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曾玉红;[D];武汉大学;2005年
张志飞;[D];湖南大学;2005年
曾宪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张哲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董晋湘;[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于冬;[D];天津大学;2004年
唐皇哉;[D];清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志刚;[D];吉林大学;2007年
梁启超;[D];佳木斯大学;2009年
卞丽琴;[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柴莉;[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李雅;[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张存彦;[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贾伟华;[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李燕;[D];新疆大学;2005年
曹铭;[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孙凤芹;[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很多朋友生病在不严重的情况下都愿意自己在药店买药来吃,可以名医在线小编告诉大家,不是什么药都可以搭在一起吃的哦,药品是有配伍禁忌的哦,如果胡乱搭配药物,没有遵循配伍禁忌可是会造成很大危险的哦。下面小编告诉大家一些常见的药品配伍禁忌。
你必须知道的药品配伍禁忌
  氨甲苯酸:硫酸镁针、呋塞米、尿激酶、甲强龙针。 氨茶碱:胞磷胆碱、硫酸镁针、西米替丁、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尿激酶、缩宫素、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门冬氨酸钾镁。奥美啦唑:硫酸镁针、尿激酶。 胞磷胆碱:氨茶碱针、维生素C、尿激酶、甲强龙针、葡萄糖酸钙。 地塞米松针:硫酸镁针、盐酸精氨酸、辅酶A、维生素B6、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酚磺乙胺:辅酶A、尿激酶、肌苷、地塞米松针。 呋塞米:西米替丁、甲氧氯普胺、维生素C、维生素B6、氨苯甲酸、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肝素钠。 辅酶A:氨茶碱针、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肌苷、地塞米松针、葡萄糖酸钙。肝素钠:维生素C、呋塞米、尿激酶、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肌苷:辅酶A、维生素C、维生素B6、消旋山莨菪碱、酚磺乙胺。 甲强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维生素B6、呋塞米、氨苯甲酸、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肝素钠。 甲氧氯普胺:西米替丁、呋塞米、消旋山莨菪碱、葡萄糖酸钙。雷尼替丁:维生素K1。 硫酸镁:氨茶碱针、奥美拉唑、维生素K1、氨苯甲酸、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氯化钙、葡萄糖酸钙。 氯化钙:硫酸镁针、氨茶碱针、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 尿激酶:胞磷胆碱、氨茶碱针、奥美拉唑、呋塞米、维生素K1、氨苯甲酸、酚磺乙胺、肝素钠。 葡萄糖酸钙:胞磷胆碱、硫酸镁针、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辅酶A、维生素B6、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 维生素B6:氨茶碱针、呋塞米、肌苷、地塞米松针、甲强龙针、葡萄糖酸钙。 维生素C:胞磷胆碱、氨茶碱针、盐酸精氨酸、呋塞米、维生素K1、肌苷、肝素钠、胰岛素针。 维生素K1:硫酸镁针、雷尼替丁、维生素C、尿激酶。西米替丁:氨茶碱针、甲氧氯普胺、呋塞米。 消旋山莨菪碱:甲氧氯普胺、辅酶A、肌苷、地塞米松针。盐酸精氨酸:维生素C、地塞米松针。 注:未包括抗生素、抢救用药和抗肿瘤药物。加粗字药物与其后面罗列的药物若配伍可能发生药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消失等情况。如要合用,请勿在同一溶液内配伍。同时请查阅下表,确定药物合用不会增加其毒副作用。 不宜配伍,合用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增加的 青霉素:甲氨蝶呤头孢拉定:呋塞米 头孢呋辛钠:呋塞米 阿米卡星:氨曲南、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呋塞米、右旋糖酐40、环磷酰胺、奈替米星、去甲万古霉素、维库溴铵、卡铂、环孢素。
  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乳糖红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呋塞米、右旋糖酐40、环磷酰胺、奈替米星、去甲万古霉素、尼莫地平、卡铂、环孢素。乳糖红霉素:妥布霉素、氨茶碱、地高辛、环孢素。 万古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氢氯塞嗪。 氧氟沙星:苯巴比妥钠、氯胺酮、利血平、丙泊酚、盐酸可乐定、甲基多巴、环孢素环丙沙星:氨茶碱、环孢素。 两性霉素B:妥布霉素、地高辛、氢氯塞嗪、环孢素。氟康唑:苯妥英钠、华法林钠、西米替丁。 异烟肼:度冷丁、盐酸肾上腺素、长春新碱、苯妥英钠。 利他林针:盐酸异丙嗪、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氧氟沙星、环磷酰胺、劳拉西泮。 盐酸氯丙嗪:吗啡、度冷丁、普奈洛尔、维拉帕米、利血平、阿托品、肾上腺素、胰岛素、丝裂霉素C、苯妥英钠、可乐定、甲基多巴、硝普钠。 地西泮:氯胺酮、西米替丁、盐酸异丙嗪、环磷酰胺、苯妥英钠。 吗啡:氯丙嗪、氯胺酮、普奈洛尔、环磷酰胺、可待因。 度冷丁:异烟肼、氯丙嗪、异丙嗪、阿托品、6542、甲强龙、环磷酰胺、可待因。氯胺酮:氧氟沙星、地西泮、吗啡、利血平、可乐定、甲基多巴。利多卡因:普奈洛尔、西米替丁。 去乙酰毛花苷:去甲肾上腺素、甲强龙、氯化钙、氢氯塞嗪。 美西律: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地高辛、氯胺酮。 普奈洛尔:氯丙嗪、吗啡、利多卡因、维拉帕米、利血平、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异丙嗪、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胰岛素、多柔比星、地高辛、普罗帕酮、氯胺酮。维拉帕米:氯丙嗪、普奈洛尔、利血平、雷尼替丁、异丙嗪、地高辛、普罗帕酮、胺碘酮。利血平:氧氟沙星、氯丙嗪、氯胺酮、普奈洛尔、维拉帕米、肾上腺素、丝裂霉素C、氟哌利多、左旋多巴、地高辛、普罗帕酮、地尔硫卓、硝酸甘油。硫酸镁:去甲万古霉素。 氨茶碱:乳糖红霉素、环丙沙星、西米替丁、来立信。 西米替丁:地西泮、利多卡因、美西律、普奈洛尔、氨茶碱、扑尔敏、异丙嗪、华法林钠、替硝唑-葡萄糖、劳拉西泮、苯妥英钠、胺碘酮、环孢素。雷尼替丁:美西律、普奈洛尔、维拉帕米、环孢素。奥美拉唑:华法林钠。维生素B6:长春新碱。 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 呋塞米: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钠、头孢米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甲强龙、奈替米星、去甲万古霉素、丙泊酚、地高辛、环孢素。甘露醇:环孢素。 扑尔敏:西米替丁、苯妥英钠。 异丙嗪:哌甲酯、地西泮、度冷丁、普奈洛尔、维拉帕米、西米替丁、阿托品、苯丙胺、劳拉西泮。 阿托品:氯丙嗪、度冷丁、异丙嗪。654-2:度冷丁。 肾上腺素:异烟肼、氯丙嗪、普奈洛尔、利血平、缩宫素、多柔比星、地高辛。去甲肾上腺素:哌甲酯、去乙酰毛花苷、维生素C、缩宫素、多柔比星、地高辛。异丙肾上腺素:哌甲酯、缩宫素、多柔比星、地高辛。
  多巴胺:哌甲酯。 肝素钠:尿激酶、地塞米松、甲强龙。 华法林钠:氟康唑、西米替丁、奥美拉唑、呋塞米。尿激酶:呋塞米。 右旋糖酐40: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缩宫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地塞米松:呋塞米、肝素钠、地高辛、氢氯塞嗪。 甲强龙:度冷丁、去乙酰毛花苷、呋塞米、肝素钠、地高辛、氢氯塞嗪。胰岛素:氯霉素、氯丙嗪、普奈洛尔、门冬酰氨酶、奥曲肽氯化钙: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葡萄糖酸钙:地高辛。 环磷酰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鲁米那、地西泮、吗啡、度冷丁、多柔比星、奈替米星更昔洛韦、劳拉西泮、依达比星、博莱霉素、紫杉醇。甲氨蝶呤:青霉素钠、四环素、呋塞米、胺碘酮。 丝裂霉素C:氯丙嗪、利血平。 多柔比星:普奈洛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甲氨蝶呤、丝裂霉素C、奈替米星。 长春新碱:异烟肼、维生素B6、门冬酰氨酶、替尼泊苷。门冬酰氨酶:胰岛素、长春新碱。 奈替米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呋塞米、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去甲万古霉素、长春新碱。 去甲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硫酸镁、呋塞米、长春新碱。来立信:氨茶碱。 替硝唑-葡萄糖:西米替丁咪达唑仑:奋乃静。 劳拉西泮:鲁米那,西米替丁、异丙嗪、环磷酰胺、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氟康唑、异烟肼、哌甲酯、氯丙嗪、地西泮、西米替丁、扑尔敏、缩宫素、劳拉西泮。 左旋多巴:利血平、甲氧氯普胺。可待因:吗啡、度冷丁、美沙酮。丙泊酚:氧氟沙星、呋塞米。泮库溴铵:654-2、地高辛。 地高辛:红霉素、四环素、美西律、普奈洛尔、利血平、维拉帕米、呋塞米、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甲强龙、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泮库溴铵、普罗帕酮、胺碘酮、门冬氨酸钾镁、氢氯塞嗪。 普罗帕酮:普奈洛尔、维拉帕米、利血平、地高辛、胺碘酮、可乐定、硝普钠。 胺碘酮:美西律、普奈洛尔、维拉帕米、西米替丁、甲氨蝶呤钠、地高辛、普罗帕酮。地尔硫卓:利血平、地高辛、可乐定、甲基多巴。硝酸甘油:利血平、可乐定、甲基多巴。 可乐定:氧氟沙星、氯丙嗪、氯胺酮、普罗帕酮、地尔硫卓、硝酸甘油。硝普钠:氯丙嗪、硝酸甘油、可乐定。氢氯塞嗪:地塞米松、甲强龙、地高辛。
  这些配伍禁忌显可能很多朋友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药,因为这个配伍禁忌上的名称很多都是药品的化学药名,就连小编也不完全知道,当你生病不严重到要去医院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本网站的在线医生,这样既安全又快捷。
最新健康资讯
最热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推荐
健康资讯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扫描二维码加为微信好友
声明:在名医在线问答平台中所有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代替执业医生的面对面诊断。
医生及网友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Copyright(C)2013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渝ICP备号-2当前位置:&&&&&&&&&&&&&&&2014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处方审核
2014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处方审核
来源:考试在线
第6页: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也属于用药适宜性内容,鉴于这部分内容层次较多、篇幅较大,所以将其从用药适宜性项下独立出来,详述如下。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含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即一种药受另一种药的影响,或由于其间与人体的作用,改变了药品原有的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对药品的敏感性,改变了药品的效应和毒性。药物相互作用是双向的,既可能产生对患者有益的结果,使疗效协同或毒性降低;也可能产生对患者有害的结果,使疗效降低和毒性增强,有时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药物相互作用有发生在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亦有发生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如引起理化反应使药品出现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
&&(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学的影响
&&1.作用相加或增加疗效
&&(1)作用不同的靶位,产生协同作用。磺胺甲哑唑(SMZ)与甲氧苄啶(TMP)有协同抑菌或杀菌作用,磺胺药和甲氧苄啶分别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硫酸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活剂(解磷定、氯磷定)联用,产生互补作用,可减少阿托品用量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甲氧氯普胺与硫酸镁有协同利胆作用;甲氧氯普胺与中枢抑制药合用镇静作用增强;普萘洛尔与美西律联用,对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有协同作用,但联用时应酌减用量。
&&&&(2)保护药品免受破坏,从而增加疗效。亚胺培南可在肾脏中被肾肽酶破坏,制剂中加入西司他丁钠,后者为肾肽酶抑制剂,保护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受破坏,阻断前者在肾脏的代谢,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在&&-内酰胺酶抑制剂与&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中,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
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及体内抗菌疗效均表明,&&-内酰胺酶抑制剂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头孢菌素免受开环破坏。这种复方制剂在体外的抗菌活性是单用&&-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几倍至几十倍,体内抗菌疗效亦显著优于单用&&-内酰胺类抗生素。
&&&&苄丝肼或卡比多巴为芳香氨基酸类脱羧酶抑制剂,可抑制外周左旋多巴脱羧转化为多巴胺的过程,使循环中左旋多巴含量增高5&10倍,进入脑中的多巴胺量也随之增多。当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提高后者的血药浓度,增加进入脑组织的量,延长其半衰期,并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并降低外周性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3)促进吸收,增加疗效。如铁剂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可促使铁转变为2&价铁剂,从而促进铁被人体吸收。
&&&&(4)延缓或降低抗药性,以增加疗效。抗疟药青蒿素可诱发抗药性,与乙胺嘧啶、磺胺多辛联合应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磷霉素与&&-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此外,先使用磷霉素使细菌的细胞壁受损变薄,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其他药物进入细菌体内,达到协同杀菌的作用。
&&&&2.减少药品不良反应阿托品与吗啡合用,可减轻后者所引起的平滑肌痉挛而加强镇痛作用。普萘洛尔与硝酸酯类产生抗心绞痛的协同作用,并抵消或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联用,可提高抗高血压疗效,并对劳力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普萘洛尔与阿托品合用,可消除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动过缓;普萘洛尔也可消除阿托品所致的心动过速。
&&&&3.敏感化作用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为敏感化现象。如排钾利尿剂可使血浆钾离子浓度降低,从而使心脏对强心苷药敏感化,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应用利血平或胍乙啶后能导致肾上腺素受体发生类似去神经性超敏感现象,从而使具有直接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的升压作用增强。
&&&&4.拮抗作用&&两种药物在同一或不同作用部位或受体上发生拮抗即为拮抗作用,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作用。前者的拮抗发生在同一部位或受体,如甲苯磺丁脲的降糖作用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结果,可被氢氯噻嗪类药的作用所拮抗;吗啡拮抗剂纳洛酮、纳屈酮可拮抗阿片类药的作用,主要在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亲和力大于吗啡和阿片类药,可用于吗啡中毒的解救等。而非竞争性拮抗发生在不同作用部位或受体,且拮抗现象不被药物的剂量加大所影响。
&&&&5.增加毒性或药品不良反应肝素钙与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右旋糖苷、双嘧达莫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氢溴酸山莨菪碱与盐酸哌替啶合用时可增加毒性。甲氧氯普胺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合用可加重锥体外系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依他尼酸、呋塞米和万古霉素合用,可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听力损害可能发生,且停药后仍可发展至耳聋。
&&&&(三)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
&&&&1.影响吸收抗酸药其复方制剂组分中通常含有Ca2+、Mg2+、Al3+、Bj3+,与四环素同服,可形成难溶性的配位化合物(络合物)而不利于吸收,影响疗效;改变胃排空或肠蠕动速度的药物,如阿托品、颠茄、丙胺太林等可延缓胃排空,增加药物的吸收,而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药物可增加肠蠕动,从而减少了药物在肠道中滞留时间,影响药物吸收。如以上药物同时在处方中应用,结果会影响疗效,应建议医师修改处方。
&&&&2.影响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重要因素。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也有少量&球蛋白和&球蛋白。这种结合是可逆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动态平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型是没有药理活性的,也不能透过生物膜转运到靶组织或靶器官中。只有游离型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能自由地在体内组织分布转运发挥药理作用。当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达到饱和时,若再增加给药剂量,游离药物浓度骤增;当合并用药时,可产生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置换作用,血浆蛋白结合力高的药物置换结合力低的药物,使血浆蛋白结合力低的药物的游离型增多,这些情况下产生剂量相关的作用增强和毒性反应增强。如阿司匹林、依他尼酸、水合氯醛等均具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与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抗凝血药、抗肿瘤药等合用,可使后三者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血浆药物浓度升高。
&&&&3.影响代谢药物代谢相互作用主要包括酶诱导相互作用(interactions&due&to&enzyme&induction)和酶抑制相互作用(interactions&due&to&enzyme&inhibition)。因为药物的代谢是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实现的,其中一类代谢酶为专一性药酶,如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它们只代谢乙酰胆碱和单胺类药物。而另一类为非专一陛酶,一般指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这些酶系统能代谢数百种药品,其主要存在肝细胞的内质网中,所以称为肝药酶或药酶,肝药酶主要指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P450,CYP),CYP具有许多同工酶,如CYPlA2、CYP3A4、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等。
&&&&肝药酶的活性个体差异大,如遗传、年龄、营养、机体状态和疾病等均可影响酶的活性。同时药酶的活性可被部分药品所增强或灭活,凡能增强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为肝药酶诱导剂或酶促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由肝药酶代谢的药物(即酶的底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时,底物代谢加快,即产生酶诱导相互作用,因此肝药酶诱导剂底物合并用药时,底物剂量应适当增加。凡能抑制或减弱肝药酶活性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如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等。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时,底物代谢减慢,即产生酶抑制相互作用,因此肝药酶抑制剂与底物合并用药时,底物剂量应酌减。肝脏细胞色素同工酶与药物相互作用见表2-6。
&&&&4.影响排泄通过竞争性抑制肾小管的排泄、分泌和重吸收等功能,增加或减缓药品的排泄。如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自肾小管的排泄,使青霉素的学浆药物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毒性可能增加。
&&&&(五)药物理化配伍禁忌
&&&&药物理化配伍禁忌,主要表现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及肠外营养液等溶液的配伍方面。药物理化配伍禁忌指由于液体pH值、离子电荷等条件的改变而引起包括药液的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等变化。如青霉素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异戊巴比妥钠、硫喷妥钠、阿托品、氨力农、普鲁卡因胺、拉贝洛尔、缩宫素、酚妥拉明、罂粟碱、精氨酸、麦角新碱、鱼精蛋白、促皮质素、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苯海拉明、麻黄素、氨茶碱、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K.、维生素C、异丙嗪、阿糖胞苷、辅酶A、博来霉素等药品配伍可出现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与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混合可发生透明度不改变而效价降低的潜在性变化。
&&&&(六)药理配伍禁忌
&&&&指配伍中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毒性增强的反应,是发生在患者体内的变化。如阿昔洛韦与齐多夫定注射液配伍可引起神经、肾毒性增加,亚胺培南与更昔洛韦配伍可引起癫痫发作等。
&&&&药师在审查处方时应严格审查药品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对有益的相互作用宜给予支持;xt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应对处方医师提出建议或拒绝调配;对目前尚有争议的相互作用,宜提示医师注意,或在监护的条件下用药。
&&&&(七)化学药与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1.化学药与中成药联合应用的优势&&中成药和化学药虽属于不同体系,但其治病的目的是同样的。一种疾病常非一药可治,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中医用化学药、西医用中成药,乃至中、化学药联合应用,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中、化学药联合应用的优势如下。
&&&&(1)具有协同作用,疗效增强。许多中药与化学药物联用后,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呈现很显著的协同作用。如黄连、黄柏与四环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哑唑合用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成倍提高。金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一起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并已制成复方胃谷胺。从仙鹤草根芽中提纯的鹤草酚对日本血吸虫有抑杀作用。大蒜素与链霉素联用,可提高后者效价约3倍及血药浓度约2倍。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血药浓度升高。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道蠕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丹参注射液与间羟胺、多巴胺等升压药同用时,不但能加强升压作用,还能延长升压药的作用时间。
&&&&(2)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某些化学药物或提取的纯品单一成分,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与中药配伍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毒副作用。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常出现燥热伤津所致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氟尿嘧啶与环磷酰胺是抗肿瘤药,常产生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而海螵蛸粉和白及粉既能止血消肿,又能保护胃黏膜,现以氟尿嘧啶、鲨肝醇、环磷酰胺、奋乃静、白及、海螵蛸粉配合组成片剂,可防止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疗效。甘草酸可降低链霉素对第Ⅷ对脑神经的毒害,使原来不能坚持治疗的患者有80%可以继续使用。用甘草与呋喃唑酮合用治疗肾盂肾炎,既可防止其胃肠道反应又可保留呋喃唑酮的杀菌作用。氯氮平治疗精神病有明显疗效,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是流涎。应用石麦汤(生石膏、炒麦芽)30~&60剂为1个疗程,流涎消失率为82.&7%,总有效率达93.&6%。
&&(3)减少剂量,缩短疗程。珍菊降压片(珍珠层粉、野菊花、槐花米、可乐定、氢氯噻嗪)有较好的降压及改善症状的作用,若以常用量一次1片,一日3次计,可乐定的剂量比单用减少60%。地西泮有嗜睡等副作用,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副作用也可消除。
&&(4)减少禁忌证,扩大适应证范围。碳酸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但其胃肠反应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如同时用白及、姜半夏、茯苓等复方中药,就可减轻胃肠反应,使许多有胃肠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能够接受碳酸锂治疗。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时因对肝脏有损害,故肝功能不全者忌用。珍氯片(氯丙嗪、珍珠层粉、三硅酸镁)用于肝功能轻度不全,精神异常的患者,不仅对肝功能无损,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舒心散冲剂(普尼拉明、三七、赤芍、郁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有效率为87%,心可定扩冠作用时间短,与上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物配伍,可使作用时间延长。应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窦综合征,既可适度加快心率,又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的状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5)西医和中医治法互相取长补短。中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对一些病原体的作用不够有力,抢救急性&三衰&措施较少,给药途径单调而不利于急救等。因而在临床的中西医学结合治疗中,要采用一些西医疗法以补中药之不足。如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加用抗生素,对急性脑水肿患者加用脱水剂,对一些经中药保守治疗未能奏效的急腹症采用手术治疗,对急性呼吸道阻塞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对急性失血、失水患者进行输血、输液等。这可以说是以现代医学之长补中药之短。然而,所谓&长&、&短&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中西医学结合的临床治疗中,有一些被视为中医之&短&的,却转化为&长&。又如治疗感染性休克时,以前主要依靠化学药抢救,而近年来运用中药制剂参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不但同样有较好的升压、扩张血管和强心等作用,若与化学药同用,还可延长其升压的作用时间。又如流行性出血热中出现的急性肾衰竭,以前主要依靠现代医学治疗;经过摸索,总结出运用中医&逐瘀通下&法来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以中医之长处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2.中成药、化学药合用的基本原则&&中药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其汤剂更是成分复杂,但它同化学药一样具有疗效和毒性的两重性,众多中、化学药联合应用于同一机体,其药理作用相当复杂。据统计5种药物合用(不包括单味中药)副作用为18%;6种以上药物合用副作用则为80&010。因此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是药简力专,取长补短,发挥独特疗效和各自优势。对单味中药或化学药疗效可靠的疾病,一般不应联用,更不应作为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的研究范围。
&&&&(1)中药与化学药联合使用,从本质上说都是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环节而发挥效应的,其作用对象具有生物活性上的同一性。中药与化学药又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组成,因而又有着物质上的同一性。因此,中药与化学药互补、交融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从古至今,这类交融从未中止过。如大量的外域药早已衍化为中药的组成部分,而许多中药制剂又源源不断地渗入现代医学临床,为医师们所喜用。
&&&&(2)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无论是中医或现代医学均注重诊断与治疗的密切相关性。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的辨病,在临床常能达到标本兼顾、相辅相成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明确患的是什么病,又能了解疾病在各阶段的本质表现,这是中药与化学药物合理联用的前提。临床实验表明:肾阳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及免疫功能均低于正常人。临床上常选用化学药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而用补肾中药如淫羊藿、巴戟天、干姜、附片、熟地等同本止咳。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当今世界医学的难题,中医认为其病因不外乎两个方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是病邪盛&&癌细胞;二是正气虚&&免疫力下降。所以运用中药扶正益气,如复方阿胶浆、十全大补汤、当归养血膏等;而用现代医学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快速祛除病邪&&肿瘤细胞,则是肿瘤科常用的治疗方案。如胆道感染多属中医肝郁化火,运用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常能有效地控制感染,抑其肝火,而对于肝气郁滞这种功能的失调,则运用中药疏肝理气,如枳实、白芍、柴胡等。药理研究表明:枳实、柴胡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3)用中医、西医学各自的理论指导选用中成药、化学药,与化学药联用必须建立在中西医双重诊断基础上,要坚持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相统一,而寻求中、化学药的最佳组合。寻求协同增效、优势f互补、减毒、降低副作用,为中、化学药联合应用的重要原则。例如,肾病的肾阳虚水肿,现代医学多先用皮质激素这一类&纯阳&药物。根据中医阴阳学说,在用皮质激素时应防阳盛耗阴,由肾阳虚转变为肾阴虚,此时要佐以滋阴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保护肾脏。根据皮质激素在体内的负反馈作用,长期应用皮质激素能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所以当皮质激素减少到维持量时,又需要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上助阳药(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等),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促使皮质激素分泌,达到逐渐撤掉外源性激素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样可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4)合理使用中药与化学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根据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其中也包括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中医理论的阐明,以及对中药成分和药理的研究,采用中药与化学药结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或弥补药效不足,减轻患者痛苦。如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用于抗癌治疗或用于肾病治疗,该药的副作用有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脱发等。针对其副作用,采用益气养血,健脾补肾药(黄芪、当归、茯苓、白术、何首乌等),可大大减少其副作用,减轻症状,以利患者康复。
&&&&3.规避药物配伍禁忌任何事物均有双重性,中药与化学药同服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导致严重后果,应利弊权衡,避免盲目同服。
&&&&(1)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甲氧氯普胺则能加强胃肠收缩,两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互降低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化学药复方利血平片、帕吉林不能同服。因前3种中成药均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哌替啶、可待因不能同服。因前者含有苦杏仁苷,与化学药的毒性作用一样,均抑制呼吸,同服易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神丸不宜与化学药普罗帕酮、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5)中成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苯巴比妥等镇静药不宜同服,因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6)复方氢氧化铝与丹参片不宜同用,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氢氧化铝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7)抗结核药异烟肼不宜与昆布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的功能。
&&&&(8)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不宜与小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合用。因后者含有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同服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9)强心药地高辛不宜与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合用。因后3者均含有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0)阿司匹林不宜与风湿酒、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同服。因为中药酒中含乙醇,合用会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缺乏、恶心,严重时可致消化道出血。
&&&&(11)乳酶生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因为黄连中的黄连素明显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消化能力。
&&&&(12)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等不宜与山楂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同用,因为后4种中成药含有酸性成分,与碱性化学药同服可发生中和反应,降低疗效。
&&&&(13)助消化药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麻仁丸、解暑片、牛黄解毒片同服,因为这些中成药中含大黄,可通过吸收或结合的方式,抑制胰酶、蛋白酶助消化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更昔洛韦说明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