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视频:小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巧的技巧

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张洁;
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引起家属情绪改变,患儿家属焦虑、紧张等情绪容易扩大化,如果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容易引起医患矛盾。所以,除了护理人员熟练的护理操作外,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至关重要[1-2]。本文选择我院输液患儿,观察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输液中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输液小儿共200例。所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6.4岁。对照组患儿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4个月~9.2岁,平均年龄为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输液护理干预,做好对家属的接待、输液前准备、常规静脉穿刺方法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中实施有效的沟通技巧干预:①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衣着得体大方,举止端庄,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接待过程中语气柔和,态度和蔼,有同情心,避免粗声粗气,消除护患关系中的不信任感;②操作过程中沟通。首先具有一定的穿刺技术,做到一(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8.00元/期全年定价:6.40元/期 共230.40元
      您的位置: &
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索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输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外,在输液过程运用了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在依从性上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1,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研究组满意度得分(99.12±O.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5±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2,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运用沟通技巧,并有效地结合常规护理工作,有助于护理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穿刺活动,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优质期刊推荐热点:&&&&
美澳慎用“静脉输液”:打吊瓶近似小手术(图)
日,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在北京市儿童医院排队输液。2009年,我国人均输液约8瓶远高于国际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华社发)&&&
专题文字:彭玉磊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平均到13亿人口,相当于每个中国人1年里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人均8瓶”的消息一出,立即成为民众的热议话题。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  记者在连线采访中发现,在美国,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对于含抗生素的“吊瓶”更是慎之又慎;在澳大利亚,当地人鲜有“输液好得快”的观念,很少有打吊瓶甚至打针的经历,甚至有人25岁了从未输过液,甚至都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怎么讲。  美国:看急诊才考虑输液  本报讯
得了病到底是服药还是打针?世卫组织的推荐是“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在美国人眼里,打吊瓶堪比一次小手术。  静脉点滴退热慎重  在美国,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后,很多美国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得病时,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  轩洋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一家医院的医生,他介绍说,除非遇到特殊病情或病人,美国医生一般都遵从“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的原则。如果病人看的不是急诊,医生一般不会安排静脉输液。  在美国医院的急诊部,如果有病人正发烧、体温较高,医生也会安排病人输液,但这种输液的目的在于打开静脉通道,而不会立即在吊瓶加入抗生素等药物。轩洋特别提到,像感冒这种病,“病毒感染是不用抗生素的”。在病人开始输液后,护士都会在病床前待一会儿,如果病人出现明显不适就会立即停止输液,转而采取别的治疗方法。  防病人产生抗药性  对于中国有些感冒发烧的病人为了“好得快”而要求医生输液现象,轩洋表示,在美国,医生很受人尊敬,病人一般都是“绝对遵从医嘱”的,因此不会出现病人要求医生如何如何的情况。  即使需要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还有美国医生介绍说,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的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  在美国,静脉输液由专职护士负责的。普通护士需通过具有相关资质才能成为输液专职护士,需具备不少于2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至少1年的临床输液治疗经验;并通过9个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由静脉输液护士认证学会颁发的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资格证。  美实施“医药分家”  据介绍,美国采取“医药分家”的制度。医院附设一个小药房,但小药房只负责给住院部提供药品。门诊病人一般都是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自己到药店买药。医生开药时“对症下药”,如果涉及要用抗生素,一般只开低端的抗生素,不会一下子就给病人开出高端抗生素。  由于医药分家,医院里的医生对于每种药的价格不甚明了。对于老百姓来说,由于美国大部分人都购买了医疗保险,因此大部分医药费通常是由保险公司支付,因此病人对于自己看一次病、买一次药花了多少钱也不太清楚。  记者连线  澳大利亚
华人在澳生活13年 连“屁股针”都未打过  本报讯
生活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美籍华人胡宇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澳大利亚生活了13年,免疫接种打过针,还有一次在照胃镜前打过麻醉针,此外,不要说“吊瓶”了,就连“屁股针”都没有打过。  嗓子哑只建议吃水果  胡宇给记者描述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看病经历。当时因为嗓子哑了无法说话而前往医院,医生看诊后什么药都没给她开,只嘱咐她去超市买些橙子吃、多补充维生素C。当了解到她的日常工作不需过多说话时,医生甚至认为不需开病假条,建议她继续上班。  胡宇表示,在澳大利亚的医院和诊所里,看不到所谓的“吊瓶森林”,连肌肉注射的病人都很少。澳大利亚人生病注重休息。如果患上了咳嗽、感冒等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病症,医生会给你开病假条让你回家睡觉,公司也会建议你休息以免传染给其他同事。  胡宇表示,自己有一位同事前阵子咳嗽了整整一周,感觉很难受,但到医院以后医生只给他打了一针,并且交待他“一个月之后若还觉得不舒服再打”。  中澳对待发烧差异大  今年25岁的华人Ben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在墨尔本出生长大,由于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因此他能听得懂大部分中文,但他至今仍然不知道“打吊瓶”的英语应该怎么说,也从未打过吊瓶。另一位亚裔澳大利亚人Johnny也表示,自己30多年来从未因病打过针。他表示,医生即便是开口服的抗生素时也不会开多,一般最多开7颗,即一周的药量。  胡宇表示,澳大利亚没有所谓的“退烧针”,医院也不会为退烧而给病人输液。对于两国对待感冒发烧的做法,她深有感触。  胡宇说:“记得在广州的时候,我一发烧,家里人就会催我吃药以后去盖上厚被子睡觉,最好是能出一身汗。但澳大利亚人对待发烧的"土办法"却是冲冷水澡。即便是一个不满1岁的小宝贝发烧,父母也会把他泡到冷水里。”  相关资料  静脉输液技术  日趋“方便化”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1831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拉塔第一次尝试着用静脉输血的工具给一位病人输入煮沸过的盐水溶液,该实验性的治疗方式是为挽救一位濒死的霍乱病人。虽然拉塔医生最后没能挽救大部分霍乱患者的生命,但他却因此成为静脉输液技术的先行者。直到今天,静脉输液技术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两个星期不用取下针头的套管针。  静脉输液  出错率高  静脉注射在感冒发烧等“战场”上,常常被称为“大炮打蚊子”,不仅浪费,而且还有隐藏的风险,可能造成额外的“伤亡”。  有医生评论静脉输液称“这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它也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  可能致不适甚至感染  由于静脉输液必须借助医疗器械,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不适甚至感染。专家介绍称,即使注射器和针头等器具完全消毒,输液依然存在着其他风险:如果打点滴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针管药液中混入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一半案例都会“出错”  英国有研究发现,在静脉输液的配药和执行过程中,大约有一半案例都会“出错”,其中1%的错误是严重的,58%的错误则相对温和。  2004年,英国国家病人安全专责机构首次发布关于静脉输液安全性的报告称,每年英国约有1500万人次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其中的大部分治疗都是顺利的,但每年出错案例都超过700个。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静脉输液过程当中的出错率为18%。研究于2003年对639次静脉输液进行了687次观察,为时4周。结果显示,124次出错当中,18%是施药错误,79%是执行不当。
(责任编辑:黄珊)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正文
护士门诊静脉输液的8项技巧
19:42 来源:&    【
】【】【】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通过自身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本人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 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 ,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   门诊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是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患者对打针都有畏惧感,怕疼,担心一针打不上,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是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4、选择血管的技巧:   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以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 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 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   小儿的血管细,表浅,固定,皮肤娇嫩。与成人输液相比,小儿静脉输液就有不同特点。1个月~2岁组患儿输液 首选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刮去血管周围头发、擦干汗液,以利胶布粘贴。在进行备皮时,应尽量将血管周围备宽些,便于固定和拔针,同时要特别注意固定好小儿的双手和头部,以免意外损伤皮肤而引起感染。3~6岁组患儿输液 ,可以选择手背或足背静脉,但最好避开关节位置。   5、穿刺及固定针头的技巧:   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前传统方法是嘱患者握紧拳头,但实际操作时,握紧拳头反而会使血管看不清,并给患者带来紧张。应嘱患者握放松样的空拳较好,穿刺前拉紧皮肤的传统方法是护士左手大拇指延血管向下拉紧皮肤,实际情况是,穿刺后左手松开后,易改变针尖位置,而出现针尖损伤血管壁的现象。所以,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最好,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滑动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见回血以后再稍进一点即可。传统的进针角度是20&,实际操作时因皮肤结构较致密且神经末梢丰富,针头在皮肤内穿行面积较大,使患者较痛和疼痛时间较长。实践表明,进行四肢静脉注射时穿刺皮肤以40&~45&快速进针为宜,整个进针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控制在1 秒之内,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并减少疼痛时间。进针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皮肤薄厚而定,如患者的皮肤较薄,进针力量就应小些,否则易直接刺入血管或刺穿血管。现在临床上大多数用的都是输液贴,,在贴输液贴时习惯先用一条胶布贴住针柄,再用一条贴于针眼上,这样一来,很容易污染针眼,所以我们可以先撕开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胶布一起撕下来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   进行小儿头皮穿刺时针斜面与皮肤角度以10&左右为宜,在针进入皮下继续穿刺时,速度宜慢,过快宜穿刺破血管。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小儿血管没成人血管粗、直,若继续进针易穿破血管。当使用某些小针头如4号、4号半或给血液循环不良的患儿输液时,往往针进入血管后无回血,若经验不足就易继续进针,这时血管就易被穿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体会穿刺落空感,当感觉到穿刺有落空感时,可给近端硅胶加压,有回血或局部无肿胀就可继续输液。应注意避免反复加压,以免引起局部肿胀,也影响再次穿刺。穿刺成功后蝶形固定,头皮针反折环应小些,避开前额及眉毛以免影响患儿面部活动,将输液管固定于一侧耳朵上,置于脑后,避免患儿看到。如果头皮静脉不易找到,则选用踝静脉或足背静脉,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和足背,使下肢置于功能位。   6、巡视病人的技巧: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人,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发现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时应及时处理,冬天时应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使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小儿输液时则应重点对家长做好宣教,嘱家长不要搂抱摇动患儿,不要在头部加盖衣物,防止摇头时触及头皮针,并看护好孩子的手以防抓掉头皮针或输液管。嘱咐家长一旦孩子出现异常哭闹时应及时通知护士。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床上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7、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溢出,从而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效果。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8、拔针的技巧:   拔针的最佳时间为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以便让患者输入尽可能多的药液。拔针也有它的技巧:通常我们都讲究&一轻、二快、三按压&,在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按,这样不仅让患者感到疼痛,还容易把胶布上棉条纤维带入血管,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cm,为了更好地止血,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我们一般要求患者按压2~3 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总之,静脉输液由于具有给药及时、剂量准确、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等优点,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能否稳、准、快而且高质量地建立静脉通路,不仅直接反应了护士个人输液技术水平的高低,也间接反映了一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护理水平高低,所以每一位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应该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护理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静脉输液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