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食物抗过敏食物和食物不耐受是不是一样?如...

开心俱乐部
&当宝宝出现肚子不舒服、呕吐、腹泻、身上起疹子等状况时,父母可曾想过,这可能是宝宝对食物不耐受甚至过敏的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对食物过敏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而很多成年人喝完牛奶容易拉肚子的现象又被医生称为&食物不耐受&,究竟不耐受与过敏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新手父母又应该在喂养上注意哪些问题。
食物不耐受
什么是食物不耐受?
对某样食物不耐受,这与身体的免疫机制无关,它指的是人的消化系统不能很好地消化这种食物,而这通常是由于体内缺乏某种消化酶所致。
食物不耐受的表现:
如果你的宝宝经常在吃过某种特定的食物后出现肠胃问题(如放屁、腹胀、腹泻、痉挛、呕吐等),他可能就是对这种食物不耐受,12个月以下的婴儿有15%都有食物不耐受的情况,但严重性千差万别。有些宝宝要吃很多才会难受,有的只要吃一点点,马上就有症状表现。有时,宝宝只会病上几天;有时,难受劲儿很久都挥之不去。
容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
在小婴儿的所有食物中,牛奶是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多达7%的婴儿对牛奶蛋白难以消化。许多父母误以为这是乳糖不耐受,因为这种情况在很多大孩子和成人中也存在。但乳糖不耐受在婴儿中却很少出现。有时,当宝宝肠胃被病毒感染后,不耐受的状况会短暂出现,但很快又会消失。
如果宝宝肠胃不适,吃饭后感觉难受,应找儿科大夫专科诊治,看看宝宝只是食物不耐受还是有别的什么问题。儿科大夫会结合很多实际因素,最终给出一个结论。例如,如果宝宝喝完配方奶后有不舒服的反应,很多情况下其实只是因为父母没有按照正确的奶粉和水的比例冲调。又比如,如果宝宝经常放屁,又在哺乳期,就要综合考虑妈妈是不是吃了什么容易胀气的食物。另外,喂食过量也会使宝宝容易放屁。
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后,会有更多层出不穷的不耐受反应。比如有的宝宝不能消化麦谷蛋白(一种大量存在于大麦、小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只有等宝宝长到6~9个月大,开始以谷物为正餐的主食后,你才有可能发现宝宝是否对麦谷蛋白不耐受(严重慢性腹泻症就是一种因为对麦谷蛋白高度敏感而导致的疾病,但一般不在小宝宝身上出现)。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有些宝宝会对果糖或蔗糖不耐受。
父母应该怎么做:
医生一般会建议你把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食物从宝宝的菜谱中剔除,以此来逐步排查哪些食物才是导致宝宝肠胃疾病的罪魁祸首。不过不用担心,就算你的宝宝现在对某种食物不耐受,并不意味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举个例子,如果宝宝在吃过南瓜后有放屁和肚子不舒服的情况,可以暂停吃南瓜,过两个月再试试看,可能宝宝就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了。
不耐受的食物是不是永远不能再吃了?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答反应是有&时效性&的,大多数成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的禁食调整症状完全消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食物可以以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饮食食谱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群仍然存在不耐受症状。
如何将已禁食的食物重新纳入饮食?
首先,可恢复进食营养价值高但不耐受程度低的食物。其次,恢复进食的食物必须是最简单的形式。如果以前牛奶、巧克力不耐受,就尝试先喝牛奶,不要喝巧克力牛奶。第三,每次只能恢复进食一种不耐受的食物,如确定加入此类食物没有不良反应时,才可以加入下一种。注意:对某些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如虾会让你产生荨麻疹或致命的哮喘反应,千万不要尝试这些食物。
食物不耐受患者经饮食调整治疗结果为:
●79%的病人改变饮食后,在60天内改善了身体状况;
●73%的人在20天内显著好转;
●胃肠道疾病患者症状改善要快一些。
●几乎所有的慢性症状都可能和食物不耐受有关。但各种症状究竟源于特定病因还是源于食物不耐受,要请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后来确定。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比如蛋白质进入了体内,被体内的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的病原,对其产生排斥,制造抗体来保护身体不受侵害。
食物过敏的表现:
大约6%的宝宝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这意味着,当这个宝宝接触到某种食物时,他的免疫系统出现过激反应,对这种食物产生大量过敏性抗体。所以,当宝宝再一次吃这种食物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会迅速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发痒、起疹子、呕吐、腹泻、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食物过敏的最初症状之一就是出现湿疹,一种很痒的红色小疹子。研究证实,身上有中度或重度湿疹的宝宝中,大约有40%同时有食物过敏反应。其他症状还有:呕吐、一直流鼻涕、饭后表现不舒服或者哭闹、腹泻、体重偏轻等等。如果在尿布上看到红色血丝,说明宝宝可能有过敏性结肠炎,这是因为对牛奶过敏刺激结肠而导致的。最严重的要数过敏休克反应,这种导致宝宝休克的过敏性反应甚至可以是致命的。一旦宝宝出现呼吸困难、舌头肿胀、面色潮红、急促喘息,就不要自己送孩子去医院了,马上打电话叫救护车吧,以免延误了宝贵时机。
关于诊断食物过敏性反应,医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前文提到的,通过逐步减少孩子食用的食物种类来排查导致过敏的特定食物。如果孩子还在母乳喂养阶段,那么同时也要逐步减少妈妈的食物种类。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皮试,医生在宝宝的皮肤表皮注入食物蛋白,观察哪一种会引起红色发痒的包块。
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最易引起婴儿过敏反应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坚果、花生、小麦、黄豆、鱼和贝类。就算你的宝宝只有两个月大,还从来没有吃过花生,他也照样会对花生产生过敏反应,因为,你很可能某天吃了一个花生酱三明治,宝宝就有可能通过吸吮母乳或者和你的皮肤接触间接接触到花生的成分。
父母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的宝宝是母乳喂养的,为了预防过敏,妈妈应该小心,注意不要让宝宝有任何接触到这种食物成分的可能。如果你的宝宝是喝配方奶的,那么医生会给他开出相应的低过敏原的配方奶,例如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奶。有一点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就算食物过敏反应很麻烦很痛苦,有时甚至很危险,但是,这种症状不一定会长期存在。许多孩子长到5岁以后就自然摆脱了食物过敏的困扰,不再对原来过敏的食物有过敏反应了。
家庭过敏史
什么有些宝宝会食物过敏,而有些不会?关于这一点.医生仍在进行研究。但有一点已经得到共识,那就是,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某种过敏症,那么这个宝宝出现过敏症的几率会比别的宝宝要高。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导致过敏:食物、灰尘、动物,或花粉。不过,宝宝一般到2&3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环境过敏反应。
以前,专家认为,如果有家族过敏史,那么,妈妈在哺乳期应尽量远离含有过敏原的食物.直到宝宝两三岁后才开始让他慢慢接触这些食物。通过这种方法,宝宝就可以避免出现过敏反应。但现在,专家已经发现.这种方法未必有效。一些新的研究正在探索,是不是应该反过来.让宝宝尽早接触含有过敏原的食物,这样反而能够防止宝宝出现过敏反应。
对一些食物的加工处理也是避免食物过敏的有效途径。一些瓜果可引起的过敏,如生食桃、番茄等过敏,可以将瓜果煮沸,试用熟食。生食品中的过敏源经过煮沸有的破坏,常可以防止过敏的发生。
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皮内试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试验法。就像青霉素的皮试一样,将各种容易引起的过敏的物质做成无菌溶液(医学上称之为抗原),一一注入皮内,如果患者对某种物质过敏,则相应皮试部位就会出现反应。
小贴士:此种方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阳性率高,一次可作几十种实验,一般可用作初步筛查。
◆点刺试验:是用特制的点刺针,将皮肤做点状刺伤,使测试液直接与皮肤内的致敏细胞接触而引发反应。
小贴士:该种方法比皮内试验简便,痛苦更小,安全性相对较高,尤其适用于儿童。
◆斑贴试验:是使测试物直接与皮肤接触,以观察其反应。
小贴士:此方法常被用来测试接触性皮炎的致敏物。
◆体外检测方法寻找过敏原。具体方法是抽取病人少量血液,通过仪器完成过敏原测试。整个过程在体外进行,患者没有任何痛苦和危险。
小贴士:与皮试结果相比,该方法能在任何年龄适用,它是对特异性IgE进行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特异性IgE检测,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过敏原的检测。)
食物过敏原和食物不耐受的区别
&&&& 我们知道,食物过敏会引起人体产生各种症状,如呼吸道、肠胃道、皮肤等部位的症状,有的孕妇还有可能因为母亲的血清抗体意外的通过胎盘使胎儿被动过敏。但是,有些时候人们会把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混淆起来。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 食物过敏是属于免疫性的,是指食物中的某种物质,如蛋白质进入了体内,被体内的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的病原,发生了免疫反应,对人体造成影响。人体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在遇到外来物时,如果认为有害,就会制造抗体保护身体不受侵害,但如果身体把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有害,产生的抗体就会导致身体受损。
&&&&&&& 而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机制,通常是由于消化酶的缺乏导致的身体不适。如某人吃了某些食物只是拉肚子,无其他症状,这应该就是不耐受。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是&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肠道中缺乏消化乳糖的酶素所致,通常是吃了牛奶或乳制品食物后,产生胀气、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 另外,有些人吃了不洁食物后,也可能引起拉肚子等不适症状。如一群人在餐馆进餐完毕后,集体上吐下泻,这就是因为食物腐败或污染造成的食物中毒。而不新鲜的海鲜会产生大量组织胺,食入后也会发生痒、疹子、脸肿、头痛等类似过敏的症状。患者一定要区分清楚。
20:14:57way780 作第2编辑
日前,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亚健康评估指导中心在国内首次将常见食物不耐受检测技术应用于亚健康的评估与指导。只用0.5毫升血便可进行90项常见食物不耐受性检测,3个小时便可知道结果,对帮助亚健康人群走出亚健康状态和疾病预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早在1905年,就有英国一位医师发现,许多疾病包括痛风、湿疹和绞痛病等都和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这就是人们最早认识到的食物不耐受现象。这些不耐受的食物,就是人们健康的&克星&。
  食物不耐受
  在皮试和免疫球蛋白E的检测中一般没有阳性结果,它是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地消化食物大分子,并被吸收入体内引发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由此导致人体一系列症状。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区别
  可以具有和过敏相似的症状,所以在我国以前都将它等同于过敏原的检测,近几年科研人员才发现它们是有区别的。
  食物过敏与免疫球蛋白E相关,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G相关。前者发病来得快,症状明显,属于急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临床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后者症状比较隐蔽,属于慢性病,在平时,人们通常认识不到它的存在,因此被称为人体健康的隐性&杀手&,在临床通常以调整饮食治疗为主。
  食物不耐受将导致什么症状
  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约50%以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现象。食物不耐受与典型的食物过敏不同,食物不耐受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很多人可能会同时对3种左右的食物存在不耐受现象,引起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导致一系列疾病及症状的发生和恶化,如:哮喘、湿疹、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关节炎和亚健康状态等,均可能和食物不耐受有关,这些症状多在吃了不耐受的食物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
  如何治疗食物不耐受
  如果说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发现了不耐受的食物,那么通过饮食调整,可以发现适合自己的健康食物。
  每个人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和产生症状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所需的饮食调整时间也各不相同。烹饪方法、饮食环境及生活方式等也是影响饮食调整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不耐受的食物较多且症状也较严重的时候,这些影响会更加明显。
  对所需要忌食的食物,首先,列出自己平时常吃的加工食物如某种点心、糖果等,然后逐一对其成分列表进行检查,如果其中包含不耐受的成分则同样需要排除在食谱以外;其次,尽快形成买食物先看外包装成分列表的习惯,这样才能让不耐受的食物无法浑水摸鱼。
  对一些成分标识不清楚的食品,如果不能肯定其不含不耐受成分,可以咨询厂家及销售人员或者干脆忌食一段时间为上。
  几个月后,根据亚健康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结果,结合常规生化、免疫指标指导他们科学饮食,其中包括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食物进行忌食,相关疾病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对忌食食物的重新纳入
  鉴于每个人不耐受的食物各不相同,在此只能提出一些通用的建议,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每种需要重新纳入的食物之间应间隔至少1周。在尝试纳入期间,对各种症状要密切关注。普遍的建议是,欲将某种食物重新纳入饮食,应先选择这种食物的一种简单制品,如果重新出现相关症状,那么其他形式就不要进行尝试了。
  多久以后进行再次检测
  的时间,取决于不耐受食物的数量、饮食调整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和其他多种因素。根据人体的情况,医生将给予适当的建议。资料表明,食谱的改变有可能使原来隐藏的不耐受食物显露出来。所以,专家推荐在饮食调整3-9个月后进行再次检测。
&&&1&&&共有记录数:2
欢迎您,育儿网游客
后可以创建和加入圈圈。如果你不是育儿网注册会员,请。
复制圈子地址发给好友专家提醒食物不耐受可引发胃肠道慢性病_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专家提醒食物不耐受可引发胃肠道慢性病
来源:   日期:
&&& 响应卫生部关于开展网络在线预约挂号的建议,我院胃肠中心开通24小时网上在线咨询预约专家、免费挂号服务!详情请点击“在线咨询”
  陕西小学生牛奶中毒事件中,蒙牛的&乳糖不耐受&说辞受到质疑和炮轰。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乳糖不耐受?
  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到腹胀,甚至在你没吃多少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你是不是饱受腹痛、腹泻或者的困扰?你是不是在一天当中周期性地感觉到自己的脑子不听使唤?你是不是有情绪波动过大的问题?你是不是感觉异常疲乏?如果你对以上至少两项症状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说明你很可能对某种或几种食物存在 &不耐受&的症状,乳糖不耐受就属于其中的一种。
  科专家过敏反应科付主任说&虽然天然食物各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某些体质的人有可能对某种食物产生特殊的反应,从而引发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而食物不耐受反应尤其隐蔽,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掉。其症状范围极广,不仅限于胃不适,甚至还影响到精神状态和思维能力,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3-13岁乳糖不耐受率约为24%
  古希腊先哲西罗多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补品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经常有&忌口&的说法,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防治疾病的方法,而民间的&发物&之说更是家喻户晓。这都间接地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对食物不耐受的发病规律有所了解了。
  英国营养学会提出食物不耐受概念:是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包括免疫机制的过敏反应和酶缺乏、药理作用以及其它一些未定义的作用;食物不耐受不包括细菌、霉菌、病毒、化学毒物、刺激性食物的毒性反应和主观厌恶某种食物的心理反应。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英国过敏协会统计资料表明: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上海第二医学院以及哈尔滨卫生防疫站有关人员在对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的1000多名3~13岁健康儿童调查发现:3~5岁,7~8岁和11~13岁组儿童中,乳 糖 不 耐 受 发 生 率 分 别 为12.2%、32.2%和29.0%,平均发生率为24.46%。
  食物不耐受可引发胃肠道慢性病
  赖荷介绍,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由于个体差异,许多食物因为体内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当做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与不耐受食物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体内。
  而乳糖不耐受是,当缺乏相应的酶时,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短链有机酸(如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大部分产物可以被结肠重吸收。乳糖发酵过程可引起腹痛、直肠气体和腹泻等。
  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并不断继续下去,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慢性症状疾病,例如慢性腹泻、腹痛、溃疡、等胃肠道疾病,还有偏头痛、皮肤病等。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有本质区别
  赖荷称:&一提起食物引起的身体疾病,人们会首先联想到食物过敏,然而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有着本质的区别。食物过敏一般由IgE介导,属于第 Ⅰ型的变态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用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快。而食物不耐受则由IgG介导,属于第Ⅲ型变态反应,其特点是发病缓慢,容易被忽视或很少有有效检测手段,通过忌食不耐受食物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
  王群强调,忌食并不是意味着永远不能吃,多数人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忌食后,食物不耐受性症状会完全消失。&79%的慢性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饮食调整后症状会完全消失,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部分食物重新纳入饮食食谱&。赖荷同样说,大部分食物可以以科学的方法逐步回到患者的日常食谱中来。
  0.5毫升血可找出不耐受食物
  食物不耐受检测,通过运用ELISA方法检测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可以找出不耐受的食物。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专家介绍,用0.5毫升的静脉血就可以进行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常见能检测14项食物的耐受程度,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另外,还有90项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供选择,包括蔬菜、肉类、酵母、水果等。几小时即可出结果。通过针对每个个体食物敏感性的检测,为患者提供精准可靠的饮食剔除依据,这样就可以加快整个治疗的进程。
  查出食物不耐受之后应该怎么办?
  赖荷说:不用担心,根据测试结果(轻度、中度、重度),调整饮食,采取禁食、轮替、安全等方式。这可能会改变多年的饮食习惯,但是为了健康,必须改变,坚持饮食调整计划。
  检测为阳性的食物不是永久忌食,建议3-6个月后复查,结果阳性转阴性的食物可以考虑重新纳入正常饮食重新纳入时应注意:
  1.先选择原检测结果为+1食物,其次选择+2食物,最后才是+3食物;即按照测试结果由低到高的选择。
  2.应先选择食物的简单制品(如以前牛奶、巧克力不耐受就先尝试先喝牛奶,不要先喝巧克力牛奶),如果再次出现相关症状,那么其它形式就不要进行尝试了。
  3.每次只能纳入一种食物,密切的观察有无原症状的复发或加重现象。
  4.不同食物的重新纳入时间至少需要间隔1周。
  5.痊愈后如1-2年以后复发,则重新检测有无新的食物不耐受产生。对于已无症状,而怀疑有新的食物不耐受产生,或担心新的食物不耐受会成为其它慢性病隐患时,可以每隔1-2年复查一次食物不耐受检测。
  -小知识
  乳糖不耐受症和牛奶过敏的区分
  乳糖不耐受症与牛奶过敏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都有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但其发病机制不同,应加以区别。牛奶过敏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和湿疹、过敏性鼻炎、大便常带粘液和血等过敏表现。牛奶过敏反应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食物不耐受则是人体对某些食物的特殊成分无法适应所引起的,不存在抗体的介入,不会引起免疫应答,是一种非免疫性症状。饮用牛奶后如出现胃肠不适,应作&呼气氢试验&、尿半乳糖浓度检测,即可确定是否属于乳糖不耐受症。牛奶过敏时,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水平通常有很明显升高,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牛奶过敏不传染,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对某种食物过敏,可能他们的子女对某种食物过敏的几率也比较大。
专家提醒食物不耐受可引发胃肠道慢性病如果你想要咨询我们的专家。 请点击“”按钮, 门诊时间:8:00-11:30 13:30-17:00(全年无休) 地址: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200号
吴斌儒 胃肠专家
吴斌儒胃肠专家毕业于河南医学院,专攻疑难胃肠疾病诊疗。吴斌儒胃肠专家目前坐诊北京德胜门中医....
答: 多是消化不良,胃肠运动慢造成的, 胃炎 ,胃 溃疡 ...
患者信息: 治疗前,上腹隐痛、嗳气、食欲不振...
患者基本信息: 治疗前,因吃饭不规律,休息不...
现如今的职场人每天顶着压力工作,生活中又不怎...
保暖护养。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丁香客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客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浅谈食物不耐受现象
“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浅谈食物不耐受现象
分享到哪里?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物理学家Lenard因为患有“乳糖不耐受症”,经常因误食牛奶而拉肚子,没少被身边的朋友取笑奚落。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同Lenard一样有着各种食物不耐受症的人极为普遍。  然而,“食物不耐受”这个名词鲜有人知。如果因为食物而身体不适,大部分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过敏”了。事实上,有专家称,在美国约有90%的食物过敏症属于误诊——很多人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在于食用了自身“不耐受”的食物。  食物不耐受症究竟是什么?它对公众健康有何危害?它何以经常被戴上“过敏”的帽子?近一两年,笔者收集和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且与欧洲多家开展食物不耐受检测的机构做过一些交流。因此,这里在这里稍作介绍。  美食何以成“毒药”?  “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出自罗马史诗的这句老话通俗地诠释了食物不耐受现象。 但从医学上讲,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由IgG(免疫球蛋白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也被称为延迟的失误变态反应。  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还未形成定论,但一种观点受到了广泛认可:食物在进入人的消化道后应该被消化成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如此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满足人体所需。但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相应的酶,一些食物在进入人体后无法被完全消化,这时候人的免疫系统则会将这些食物成分当成异体抗原(入侵物),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这种抗体与食物颗粒会形成免疫复合物,继而引起身体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和疾病。  实际上,将近90%的身体不适都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恶心、腹痛、腹泻、腹部剧痛、口臭、打嗝、胀气等);皮肤系统疾病(湿疹、面疱、头皮屑、荨麻疹、黑眼圈等);神经系统疾病(焦虑、抑郁、易燥易怒、坐立不安等);呼吸系统疾病(气喘、慢性咳嗽、喉咙痛、流鼻水、慢性鼻窦炎等);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关节发炎、关节疼痛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急、阴道瘙痒等);心脏血管系统疾病(心律不整、高血压、心跳过快等);其他方面的疾病(疲劳、晕眩、头痛、睡眠困难、肥胖等)。  英国约克(YORK)大学营养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以上论述。他们曾经对2567个怀疑有食物不耐受症的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4%的人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等症状;16%的人皮肤出现皮肤红疹、红斑、皮肤瘙痒;12%的人有偏头痛、失眠;10%的人患哮喘;7%的人出现肌肉骨骼症状关节痛;其中这些病例约69%为慢性病。  被戴上“过敏”帽子的食物不耐受症  由于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都是人体对食物的不良反应过程,症状亦有诸多相似之处,而过敏反应的症状极为明显,所以食物过敏的知晓率远远高于食物不耐受。因此,一般患者甚至是某些医生经常对病症做出误判。实际上,二者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详见表1)。  首先是致病机理不同,食物不耐受是IgG介导的反应性疾病,而食物过敏的广泛定义是人体对食物中的某些蛋白所产生的不正常免疫反应,一般与IgE(免疫球蛋白E)相关。另外,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所以任何食物都有可能引发过敏症,而食物不耐受一般是一些常见的食物品种引起,如鸡蛋、牛奶、螃蟹、虾、鳕鱼、大豆等。此外,某些食物过敏症或许可以治愈,但也有部分人的过敏症是终生无法痊愈的,而食物不耐受一般通过控制饮食即可在几个月内得到控制并治愈。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食物不耐受一般可治愈,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如食物过敏严重。由于过敏症状明显,一般很容易被察觉,病人亦可及时就医,及时治疗,而且一般发作一次就可知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从而做好防御措施,对健康的威胁并非特别严重。而食物不耐受则被称作人体健康的“隐性杀手”,因为其症状隐蔽,尤其是在早期,其症状没有显著性,很多人日常难以认识到它的存在,也就难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食物结构。如此一来,如果患者长期食用不耐受食物,原有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致使人体产生各类疾病,如高血压、偏头痛等。  少吃 “毒药”,从重视IgG检测开始  2008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进行了一项名为“中国人群食物不耐受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28769名被调查者有29.63%鸡蛋不耐受,24.56%螃蟹不耐受,13.88%牛奶不耐受,12.04%虾不耐受,11.11%鳕鱼不耐受,7.18%大豆不耐受,4.14%玉米不耐受。而鸡蛋、牛奶、大豆、虾、玉米等都是中国人的常用食物,但这些“美食”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慢性毒药”,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极大。  然而,更严重的危害还并非不耐受症的存在,而在于其诊断难度。现阶段,不仅普通患者难以自我诊断食物不耐受,连医生对其的知晓率也不高。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即使是三甲医院,知晓食物不耐受症的医生也不到18%,而二甲医院医生对此的知晓率则不到6%。  因此,有必要普及食物不耐受的相关知识,并加强相关检测,让公众能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食物结构,为健康护航。而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也并不复杂:由于其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因此,只要检测到这种IgG抗体,即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  事实上,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食物特异性IgG,不仅可以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也可能帮助患者找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为传统与饮食相关的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捷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的方法,控制疾病发生的源头、阻止疾病的持续发展。  在国外,由于与食物不耐受相关的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相关的研究亦日益丰富起来,多种商业性的食物不耐受IgG检测试剂已经进入了市场。据我所知,目前西方国家已有多家公司从事食物不耐受相关检测试剂盒的研究与生产,有多个成熟产品已取得不错的市场成绩。  以英国为例,食物不耐受的检测产品已经进入许多社区和家庭。在社区医生指导下,英国的食物不耐受检测以实现家庭自检为主,试剂供应商和社区医生则负责分析结果。在初步检测基础上再确定是否需进一步去医院进行专业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这样可方便病人和社区医生了解详细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从长远来看,也可以为病人和国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但是在国内,食物不耐受的诊断和检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临床医生对此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相关研究积累不足,检测产品和方法尚且缺乏。目前,只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医院才能开展食品不耐受相关检测,而且试剂和仪器都以进口为主,收费标准较高。最关键的是,公众无法像国外人一样在家自检、自测,难以起到全面的改善作用。  根据2010年国际市场分析报告(),由于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相关病例快速增加,相关产品的市场容量将在2017年达到260亿美元。中国在其中的贡献几何尚未可知,但笔者希望,中国能在这块市场上有所表现。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食物不耐受问题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也意味着公众健康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41022zyy
回复:“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浅谈食物不耐受现象
分享到哪里?
这个话题有意思
回复:“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浅谈食物不耐受现象
分享到哪里?
增长知识了,的确很多人都会混淆
回复:“他人的美食,自己的毒药”——浅谈食物不耐受现象
分享到哪里?
我吃甲鱼会肚子痛,皮肤过敏,这个算是不耐受吗?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过敏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