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的中医是广州哪里看中医好的呢?可否告知联系方...

&&&&&&&&&&&&&&&&&&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2012年11月6日
&&&&&&&&&&&&&&&&&&&&&&&&&&&&&&&&&&&&&&&&&
甘肃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局、卫生部、人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政府《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协议》和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8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底,在全省建立以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通过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推动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二)年度目标
&&&&1.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0%的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供中医药服务,7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2.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5%&的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供中医药服务,75%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3.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落实全民医保中的中医药优惠政策。
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符合规定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全省调剂使用的中药院内制剂诊疗疾病产生的费用,予以全额报销;医疗保险对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符合《甘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规定项目的中医药服务方法和手段为城乡居民诊治疾病所产生的费用,按规定比例予以报销。
2.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中医药倾斜政策。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价格构成的特点,各级财政在补偿中,将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并适时调整中医药服务收费标准。
3.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中,对中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多的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应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建设。
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县级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主体任务,通过争取项目、政府扶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推进医院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8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2.完善综合医院及其他县级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
2015年底,所有县级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在门诊设立中医科和标准化中药房,住院部设立不低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床;疾控机构成立中医科,研究中医药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药监督科,监督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开展妇女和儿童的中医药保健服务。
3.&加强城市社区和乡村中医药能力建设。
2015年底,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置中医诊疗设备;7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合理配备中医药人员。
到2015年,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以下要求: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60%以上;综合医院及其他卫生机构按照中医床位比例和工作需要配备中医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2.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继续举办和参加&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和3个月以上的脱产学习班;继续开展中医师承教育,为基层培养更多实用中医药人才。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积极创建各类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单位。
&&&&各地要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全国、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创建活动,将先进和示范单位的创建作为落实提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
&&&&2.建设基层中医药特色服务网络。
&&&&县级中医医院每个科室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中医技术为患者服务;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力争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1个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综合医院积极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形成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服务模式。
(五)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1.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
依托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为全省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以国家项目为依托,将县级中医医院建成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2.统一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系列教材为蓝本,结合甘肃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排序,组织省、市级名中医和有关专家,筛选、编写不少于50项的《甘肃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教材》,刻录培训光盘、开发相关培训软件。
3.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省级培训基地负责筛选约50项符合实际需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为每县(市、区)培养至少5名县级师资。县级培训中心负责在省级目录中筛选至少2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县、乡、村医务人员的现场培训和实训工作,3年内使每名医务人员至少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15项。社区、乡村医务人员负责向居民和村民传授至少6项中医药预防保健常识。
(六)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治未病经费不少于公共卫生经费总数的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各级名中医在基层开办中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人员职称晋升和中医药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通过民间中医资格准入考试的人员在执业注册地开办中医诊所。
(八)强化中医药行业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
严格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和技术等准入管理,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监测和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大对虚假中医广告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行为。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
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的中草药。收集、整理、出版常用中药单验方集,筛选适宜的中药单验方并推广应用。
3.加强中药质量监管。
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经营企业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1.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
在农村建设健康文化墙,将预防和治疗常见病的民间单验方等有效方法刷写在健康文化墙上,将中医疗法以歌诀的形式让人们耳熟能详,方便村民学习和预防治疗。在农村由村医定期召集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让农民相互交流健康保健的心得,提高农民健康保健素养,有效推动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进入千家万户。
2.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城市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活动等。
3.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
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向村民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手册》,对村民进行中医适宜技术、食疗方法和健康保健知识培训,使老百姓共享健康保健方法,预防和减少疾病,逐步提高健康素养和预防保健水平。为全省农村家庭发放&健康保健工具包&,帮助农村居民掌握健康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相关部门要把实施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争取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省上成立由省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成的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务求取得实效。
(二)强化目标管理
省上与各市州人民政府共同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市州也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各地区要合理确定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省卫生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市州落实《目标责任书》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督导,对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
(三)加大投入力度
省上在积极争取国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同时,从省级中医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配套经费,主要用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各地也要围绕提升工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相互配合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营造良好环境
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医改办、各市、州人民政府
| 关闭窗口| 阅读次数: 1945月份自然流产后,月经就规律了,总推迟,然后去监测卵泡也长的慢,想找个好的老中医调理下,希望能尽快好孕!有知道的宝妈吗?
同求,调理身体
香樟园肖医生
香樟园肖医生
中心医院的主任医生,周主任王主任都可以,不过要提前预约
湘潭宾馆斜对面,张医生,七十多了,好多人找他。
我们乡里有
香樟园肖医生
#4 乖乖来了
湘潭宾馆斜对面,张医生,七十多了,好多人找他。
我也是要调理~还想生一个
#10 宥宁嘛嘛
我也是要调理~还想生一个
我在那里看过,我之前有卵巢囊肿,手术后复发了,在那里开了两张单子就好了。早认识他就不用手术了,也不会复发。现在我还有附件炎,等生完宝宝还去那里看。就在韶山西路湘潭宾馆附近有个农业银行,银行斜对面一个巷子,进去一百米自家的房子,挂了个牌子“张伟中医”。开门时间大概上午八九点,下午他要午休,从两点多才开始看。可以去试试看。
#11 乖乖来了
我在那里看过,我之前有卵巢囊肿,手术后复发了,在那里开了两张单子就好了。早认识他就不用手术了,也不会复发。现在我还有附件炎,等生完宝宝还去那里看。就在韶山西路湘潭宾馆附近有个农业银行,银行斜对面一个巷子,进去一百米自家的房子,挂了个牌子“张伟中医”。开门时间大概上午八九点,下午他要午休,从两点多才开始看。可以去试试看。
那就是办结婚证那里???我是子宫内膜薄…我回去就去看看!
张伟老中医,以前开调经的药吃,要我一定注意避孕,他说他的药很容易怀孕
#11 乖乖来了
我在那里看过,我之前有卵巢囊肿,手术后复发了,在那里开了两张单子就好了。早认识他就不用手术了,也不会复发。现在我还有附件炎,等生完宝宝还去那里看。就在韶山西路湘潭宾馆附近有个农业银行,银行斜对面一个巷子,进去一百米自家的房子,挂了个牌子“张伟中医”。开门时间大概上午八九点,下午他要午休,从两点多才开始看。可以去试试看。
在他那看,开的药贵不,有给药方吗?
有药方的,还有自己家的独门方子。有些煎药的方法还挺特别的。我是同事介绍去的,她认识老医生一家很多年了。他们家药也贵不到哪里去啊!质量都比一般药房要好。同事在药房工作,老板娘都去他那里看病拿药。
#15 乖乖来了
有药方的,还有自己家的独门方子。有些煎药的方法还挺特别的。我是同事介绍去的,她认识老医生一家很多年了。他们家药也贵不到哪里去啊!质量都比一般药房要好。同事在药房工作,老板娘都去他那里看病拿药。
药方是给带回来吗?一般一副药是多少钱?
#16 爱情是Power
药方是给带回来吗?一般一副药是多少钱?
这要看治什么病了。价钱肯定都不一样的嘛,哪都是。药方可以带回来。
#11 乖乖来了
我在那里看过,我之前有卵巢囊肿,手术后复发了,在那里开了两张单子就好了。早认识他就不用手术了,也不会复发。现在我还有附件炎,等生完宝宝还去那里看。就在韶山西路湘潭宾馆附近有个农业银行,银行斜对面一个巷子,进去一百米自家的房子,挂了个牌子“张伟中医”。开门时间大概上午八九点,下午他要午休,从两点多才开始看。可以去试试看。
多囊吃药多久?
#18 波西米亚ss
多囊吃药多久?
这个我不知道,我不是多囊,是卵巢囊肿,两者不一样。
#19 乖乖来了
这个我不知道,我不是多囊,是卵巢囊肿,两者不一样。
那你吃了多久?一直吃到怀孕吗?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15739 ,
&&手机客户端
&&相同预产期
&&同龄宝宝
&&非常有用关于印发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中医科 作者: 编辑: 赵丽红 时间: 16:49:25 点击:3043
余卫字〔2013〕169号
县、区卫生局(社会事业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根据新余市卫生局、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余卫字〔2013〕号),新余市卫生局、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了《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新余市卫生局&& 新余市人力资源和 社 会 保 障 局 &&新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3年5月7日&&&
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新余市卫生局、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余卫中〔2013〕号)(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到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 到2015年底,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基层医疗机构总服务量的30%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1.落实全民医保中的中医药优惠政策。
(1)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2)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中药配方颗粒限定在二甲以上医院使用。
(3)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4)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对在县(区)、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和中医传统技术治疗疾病的,补偿比较同等级医疗机构西医治疗提高10%。
2.落实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中医药倾斜政策。
(1)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充分考虑中医药服务价格构成的特点,分宜县财政在补偿中,将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日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床日费补助标准的1.5倍。
(2)对使用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院内制剂、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产生的政策性亏损,按规定动用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后仍有差额的,由同级政府核定足额补助。
3.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
(1)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进社区、进农村,让更多患者受益。
(3)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在技术协作、对口支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使用。
4.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各县、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各县、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1)到2015年,分宜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创建至少4个省级(含省级)中医特色专科。
(2)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2名以上中医药人员、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3)到2015年底,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2名以上中医药人员、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4)到2015年底,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5)到2015年底,6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2.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帮扶机制。
(1)市、县中医院应设置基层指导科。
(2)按照逐级帮扶的原则,市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县级中医医院。
(3)县级中医医院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任务。
(5)在中医医院评审中,要将对口帮扶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考核内容。
(6)各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也应将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指导帮扶服务列为重要考核内容。
3.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
(1)县中医院要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平台建设,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视频网络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视频网络并网运行。
(2)县中医院要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
(3)县中医院要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制度。
(1)鼓励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给予适当补助。
(2)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
(3)开展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从2013年起,用三年时间为县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培养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0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培养中医临床技术骨干30名。
(4)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从2013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市15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
(5)开展社区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使用中成药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从2013年起,用三年时间对100名左右社区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6)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遴选5名左右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7)在全市县(区)建立2个老中医工作室。到2015年,采取师带徒方式培养基层中医师6名。
2.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
(1)市、县中医医院每年要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不少于4次的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并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每年应开展不少于6次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3.引导中医药人才扎根基层。
(1)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农村订单定向中医类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2)实施面向基层的中医药人才招聘计划,鼓励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定向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3)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多点执业机制。
(4)开展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将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经过临床考核、农民评议和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中等中医学专业水平考试并合格后,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进入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5)评选表彰群众满意的基层优秀中医师。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积极创建各类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单位。
各地要将先进和示范单位的创建作为落实提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到2015年,分宜县力争成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2.完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1)县级中医医院每个科室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运用针灸、推拿、按摩、刮痧、火罐、蜡疗、中药熏蒸等中医技术为患者服务。
(2)开展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力争建成4个省级(含省级)以上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
(3)县级综合医院应积极推行中医人员到西医科室会诊、查房、参与重症患者抢救等制度,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
(4)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5)建设2-3个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示范单位。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
(1)建立市级和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各地组织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到2015年,力争县(区)均建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3)以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为载体,做好接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工作,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2.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1)市级培训基地负责筛选约50项符合实际需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为各县(区)级基地培养2&3名师资。
(2)县级培训基地负责在市级目录中筛选至少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县、乡、村医务人员的现场培训和实训工作。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开展10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开展4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治未病&经费应占公共卫生经费总数一定比例。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对各类社会资本新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名老中医师带徒等方面政策。
2.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
3.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办连锁经营的中医坐堂医诊所。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
(1)条件成熟时,县(区)卫生局要设立专门的中医药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履行本辖区中医药管理职能。
(2)要积极发挥卫生监督机构作用,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成立相应中医药监督科室或配备专职中医药监督人员。
2.强化中医服务监管。
(1)严格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员和技术等准入管理。
(2)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监测和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
(3)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4)杜绝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个体开业,严厉打击打着中医旗号的各种非法行医活动和虚假医疗广告。
3.加强中药使用管理。
(1)广泛宣传和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
(2)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自种、自采、自用民间习用的中草药。
(3)收集和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用中药验方,筛选适宜的中药验方并探索推广应用。&&& 4.加强中药质量监管。
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中药饮片必须从合法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经营企业采购,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深入开展
1.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
(1)在8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中医药文化墙,将预防和治疗常见病的民间单验方等有效方法刷写在中医药文化墙上,将中医疗法以歌诀的形式让人们耳熟能详,方便村民学习和预防治疗。
(2)在农村由村医定期召集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让农民相互交流健康保健的心得,提高农民健康保健素养,有效推动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进入千家万户。&&& 2.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社区。
(1)在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
(2)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城市社区设立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开展群众性中医健身活动等。&&& 3.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家庭。
(1)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中医药科普读物等送进80%以上的家庭。
(2)有条件的地区,可联合当地媒体,组织制作、播放和开设面向家庭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知识普及类节目和专栏。
(3)面向养老院、孤儿院等特殊家庭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三、重点项目
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落实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积极实施&新余市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到2015年圆满完成各项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一)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项目
力争分宜县建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国家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2.为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完成2-3个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示范单位建设项目。
(三)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建好1个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1-2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六)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力争完成分宜县中医院4个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七)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分宜县中医院完成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
(八)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1.为县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培养中医临床技术骨干10名。
2.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培养中医临床技术骨干30名。
3.对15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进行转岗培训。
4.对20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
5.对80名社区临床类别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6.完成基层2-3个老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7.完成3名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免费培养项目。
(九)社区和乡村中医药文化传播建设项目
完成100个社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乡村中医药文化墙建设项目。
各地要围绕提升工程明确的工作任务和我市实施的建设项目,根据地方财政的安排和部署,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相关项目。
四、组织实施与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务求实效。要对提升工程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人。2013年4月底前,各地根据《意见》和《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对本地区基层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二)抓好动员部署,强化监测督导
2013年5月上旬,召开新余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进行动员部署。各县、区要根据《意见》和《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于2013年5月底前对本辖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信息统计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各地实施进度。市级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各县、区提升工程年度目标实施进度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不定期督导。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要加强动员部署和新闻宣传工作,举行提升工程启动仪式,开展义诊、咨询等宣传活动,使各级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认识开展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增强实施提升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开展动员部署活动,加大对实施提升工程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