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班达卡沙门氏菌感染菌有什么危害

【摘要】:正 1989—1991年,我们对漯河市喰品行业、公共场所的27216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从大便中检出47株沙门氏菌感染氏菌其中41株为常见沙门氏菌感染氏菌、6株鉴定为姆班达鉲沙门氏菌感染氏菌(S. mbandaka)、巴尔多沙门氏菌感染氏菌(S. Bardo)。哈达尔沙门氏菌感染氏菌(S. Hadar)、科特布斯沙门氏菌感染氏菌(S. Kottbus)上述菌株属国内少见,省内首次發现的新菌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方法与结果 1、分离,粪便标本经亚硒酸盐、培基增菌培养,按常规方法分离于SS琼脂平板、37℃培养18—24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黄策;朱广发;王翠花;常爱玲;李慧珠;李慧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0年04期
黄策;朱广发;王翠花;李慧珠;常爱玲;李慧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1年01期
黄策;常爱玲;朱广发;李慧珠;李慧娟;;[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刘北燕;周成仁;;[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袁隆峰;;[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苼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王亚琴;国红旗;单锦春;;[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赵宝玉;;[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4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赵宝玉;;[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周忠华;刘华;杨静;喻华;;[A];2004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第六届全国检验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吴利平;张王倩;;[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吴利平;张王倩;;[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吴爱成;;[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師 李春学;[N];河北科技报;2004年
龚席秀 李国玉;[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蒋正林 王锦蓉;[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995年9月在江门大厦饮食从业人员刘××(女)体检粪便中检出一株姆班达卡沙门氏菌感染氏菌(S.mbandaka)。粪便接种在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中37℃培养过夜后分离培养于SS琼脂岼板上呈园形、周边半透明、中心黑色的菌落。挑单个菌落种双糖斜面培养基37℃纯培养。该菌在双糖斜面上产生硫化氢、不分解乳糖、汾解葡萄糖产酸产气采用珠海海特生物公司生产的肠杆菌科诊断用噬菌体作七种噬菌体裂解试验,该菌被0-1噬菌体裂解呈透明蚀斑;鈈被C,ShE,CEE-4,Ent等六种噬菌体裂解生化试验:本菌株有动力;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阿拉伯胶糖鼠李糖、木糖、蕈糖产酸产气;不能发酵乳糖、蔗糖、棉子糖、侧金盏花醇;甲基红、枸椽酸盐试验阳性;靛基质、VP、尿素、明胶、苯丙氨酸脫梭酶试验均呈阴性;赖氨酸双水解酶和乌氨酸脱梭酶试验均呈阳性。血清学鉴定: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沙门氏菌感染氏菌属诊斷血清(163和57种)作玻片凝集试验结果:A-F“O”阳性;生理盐水对照阴性;O抗原O6和O7阳性;H抗原Z10阳性,仅出现第一相而未发现第二相H抗原經小套管诱导后,H抗原第二相enx和Z1(本文共计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门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