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中医李连杰的师傅傅

该商户还没有点评
已经到店消费过?来写第一封点评吧!
感智盲人保健会所
大唐盲人按摩中心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关于中医的点点点:作为一个中医科研人员的一些感想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14915人加入此小组
+ 加入我的果篮
的话:正在研究的是更加基础的,而现在计算所用的立论,即使未来不对,也是个相当有效的近似,就像现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已经证伪了牛顿力学,但是我们的日常工程计算用的还是经典力学因为在这种尺度下的经典力学近似度非常好只能这么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这样近似吧,我以为。西医在他的体系内部那样近似可不可以我也不太懂,不过目前在这么做,想来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同时出现了一个不是这个体系之内的东西或者说不是这个近似条件之内的东西,比如中医,那么可不可以这么近似我想是不是至少还需要考虑一下?此外,我们的这样的探讨还有一些大的前提,即:1、默认存在最终真理。2、我们目前所发现的一切定律都是这个最终真理的某种情况下的近似版本。事实是这些大的前提是否正确都是值得考虑的,我以为。当然从好用来说,我认为至少目前来说大家都看到了价值。
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叫一声大师不是骂人啊说实话,我小时候(12,13岁吧)跟一位武当山的道士练过几天。说好了教我三个月断石碑的。结果我一个月就练成了。我把中山公园九曲桥上的小石狮子打掉了好几个。但师傅说那是用胶水粘上去的,不算得数。我还对着清晨的朝阳采过阳气,对着大树采过阴气。后来树死了,我们就被公园管理处轰出来了。但是打掉小狮子的事我没有承认,帮师傅省了点钱。后来学业紧,我也不能坚持每天都4点半起床,就放弃了,可惜啊可惜。后来师傅出事了。他平时是睁眼打坐睡觉的,不知怎么搞得,打着坐中风了,刚60岁瘫痪在床,可惜啊可惜。师傅还说武当山里有块石碑,上有个一夜御十女的方子,等我长大了带我去抄方子。这个任务也没来得及完成。可惜啊可惜。我是想说,我对道家是有朴素的感情的。好了,尘归尘,土归土,咱言归正传。中医的脏腑经络阴阳五行辩证理论来源于道家,并在近两千年的实践中,极少更新。直到今天,中医理论教材里也是大段抄袭内经,更准确地说,抄袭太上老君化身的弟子岐伯的口头传授。
这套理论是否在道家的修仙过程中也使用。是完全一样的还是大同小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打通任督二脉的事件中,
说经典中医理论里任督二脉本身就是通的,无需打通。我看了一下内经,如不通则天葵不至,男无精女无经。而道家认为任督二脉需要后天打通。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另外,你说道家主业修仙,手段是练内外丹。那市面上有没有拿到国药准字Z批号的仙丹。还有很多不练石头连绿豆土豆的养生大师,有的在牢里,有的在精神病院,他们算是道家真学吗?如果不是,是不是要去武当山,
抱歉,那是我误会了,见谅。那么,大师什么的还是……您上面说了您自己原来的经历,这个是您自己拿自己的生命经历和体验的,比什么理论都来得实在。现行的科学体系确实不是也不可能是可以解释一切事物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来自于道家,两千年中,极少更新是事实。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大的前提:即假定所有的人无论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的身体都很相似。如果这个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其实很盲目的,这是一个没有经过证明,事实上也无法证明的问题,因为古人已经死了,呵呵。但是大家都这么想,也这么用,并且好像也还都比较有效。所以一直以来就都这么沿袭。当然西医也有这个前提。所以其实中医无法做到完全和道家、气功、武术等完全切割,切割了中医必死无疑,现行的中医就处于这样的悲剧之中,要不是还有几个会看病的中医,中医早就已经真的被废了。 这一套理论我想来道家自然也用,并且应该大同小异。
先生那么看,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想来应该有他的原因和理由,我这里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仅供参考,因为无论是中医还是道家还是气功还是武术我都是业余的。同时就我知道的而言,好像这两个说的不是一回事!道家所说的打通任督是指打通“小周天”,并且中间在打通的时候会经历气机升腾等一系列心身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可以在 南怀瑾先生的《静坐修道和长生不老》中看到一些。“中医理论里任督二脉本身就是通的,无需打通。我看了一下内经,如不通则天葵不至,男无精女无经。而道家认为任督二脉需要后天打通。”我不太清楚您的这段话出自何处。我能查到的是这段:“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髮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脉衰,面始焦,髮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髮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肾气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髮堕齿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髮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髮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髮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这段里面只看到了“任脉通”而没有说到“任督二脉”如何如何的说法,不知您的说法出自何处。“任脉通”和“任督二脉”通好像是两回事。此外,道家还有个说法,叫做“顺则死,逆则生”,正常人的“任脉”通了之后一定会随着生命力的衰减有一天不通的,会死的,而道家后天修学的目的则是为了一直保持脉络中精气的充盈,乃至更进一步长生不死。这个问题就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些吧,不知道这样是否表达清楚了。市面上应该怎么都不可能有什么仙丹的,如果仙丹这么好炼,岂不是很多人成仙,修学这种事情从来都是难行的道路,并且也是危险的道路。“1922年至1932年,陈撄宁与同志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近代的大仙家
陈撄宁 先生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 说句题外话,牛顿先生当年也是很努力的炼金的,并且好像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也没有最终成功。据说,陈先生到最后也只是清楚了自己这一生修学到最后的时候能够保证自己再转一生就可以修成“地仙”而已,当然这些就近似于神话传说了,无法证明。事实是有一些所谓的“养生大师”和道家和中医都没有什么关系,倒是有另外一种更大的可能,就是所谓的“附体”!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具有一些近似于道家修学出了一些成果的“超能力”,比如突然就会看病了什么的,就是所谓的“巫医”,但实际他本人根本不清楚在他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附体”离开后,这些能力也自然消失。留下了悲惨的本人。至于真道家,明眼的老师自然是不好找的,还得有缘。“丹道家非常注重人的先天禀赋,他们的说法是:“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麻衣道者对钱若水说:子无仙骨,但可贵为公卿耳!唐代名臣李泌,生来骨节珊然,但不算是真正有仙骨。他吃了懒残禅师吃剩下的半个烤芋头,禅师便说:许你将来做十年的太平宰相吧!这是“半个芋头十年宰相”的故事。”上面引的这些是说遇到明眼的老师和因缘的难。不过胡海牙老先生应该还在,试着去找找看是什么因缘也未尝不可。我不懂道家,所以就我所知道不知道的随便说了些,暂时就是这样吧。
中医现在骗子和笨蛋太多,不敢相信别的不说,我们这里的老中医个个精通号脉,所以我只好敬而远之谁能给解释一下号脉
的话:即假定所有的人无论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的身体都很相似。如果这个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其实很盲目的,这是一个没有经过证明,事实上也无法证明的问题,因为古人已经死了验DNA……不行吗?
的话:是不是应该除了中医,西医,还应该有其他国家的传统医术?比如埃及的“埃医”之类的,为什么都是古文明,目前中医那么有影响呢?可以对比下其余几个古文明的文化延续性和文化影响力……
的话:中医现在骗子和笨蛋太多,不敢相信别的不说,我们这里的老中医个个精通号脉,所以我只好敬而远之谁能给解释一下号脉号脉其实是中医拿自己的心来感受患者的生命状态的一种方法,其实这未必是唯一的方法,所谓“望、闻、问、切”。一个生命只要在那里存在着,就源源不断的向外发出不同的信息,无论这个人说不说话,行动不行动。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十年前,我偶遇过一个黑社会的人,之前不认识,之后也再没有见过,相互之间也没有说话,他也不是来找我们的,真正的偶遇,姓名什么的一概不知。但见面的一霎那,瞬间感到一种很强的恐惧感,我旁边的一个朋友也感觉到了。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杀气”,有了这样的气场,生活想要太平一些估计都很难。
那么一个人的生命状态的各种信息自然会在各个维度上全然表现出来,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脉象这个维度。
然而作为中医的切脉来讲,不同的中医切脉的水平是千差万别的!我所知道的主要来自于两点,是否真的通达了一些医学典籍上的关于脉象的描述,是否他的心在这方面足够敏锐能够洞察和感受到不同脉象之间的差别。其中前一个来自于其本身对于经典的研习程度,后一个则来自于中医本身对于自身生命状态洞察的程度(即所谓的“亲证”的程度)和自身的心是否足够专注和宁静。如同你所想的那样,事实上,这两点中的无论哪一点都不是很容易。并且,这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的,要么互相促进,切脉的水平越来越高,要么毫无进展。 现行的部分中医的现状是,根本做不到上面说的这种程度,只能依靠一些西医的仪器去检测一些数据,然后进行诊断。用这样的方式来代替切脉。其实我以为这样的做法至少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
一、数据本身不会说话,可是人的生命和脉象会说话。产生这样的数据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的。要是从中医的看法来说,治疗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可是光看数据就给出诊断的医生现在至少也不是没有。
二、机器的精准程度是有限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机器一定会比人更精确。很可惜不是这样,人的心如果经过训练敏锐的程度超出想象!事实是即使从机器来说,能够使用到什么程度也是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心的状态。
(不禁想起电影《星球大战》中的一个场景,天行者卢克在最后摧毁死星时的台词:拿开你眼前的电脑,要相信“原力”。)
三、机器的维度是有限的,比如测血压只能测血压,但人的生命状态是全维发生的,即使做的检查再多也比不上脉象中蕴含的信息量大。
当然,有的时候用机器来检测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法。
现在好中医少。是事实,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看了很多中医,有些切得好,有些切得不好,有些就是直接看机器的(这部分中医就认为机器比人精确),也是吃了无数亏,后来遇到好中医才调过来的。
再说个题外话吧,大家有没有想过切脉的时候如果这个人的双手都断掉了怎么办呢?中医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呢?
当然不是,且不说其他的,就单从切脉来说,还有脚上的脉象可以切的,我就亲眼见过,不常用而已。并且一些时候病人手上的脉象把握不准确的时候,也需要切脚上的脉象来互相佐证的。那么四肢都断了呢?还有脖子上的脉象可以切。因为既然人的生命状态和蕴含的信息是全维发生的,那么自然切这些地方也可以。
什么,童鞋您问脖子断了怎么办?
抱歉,童鞋,我确实不知道,这样病人还需要切脉的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
的话:验DNA……不行吗?这个,呵呵。常规的想法的话自然应该是一样的。同时从极为严格的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可能找到所有古人的DNA的,但只要有一个反例,就不能说经络学说适合于所有人了。当然对于西医来说也一样。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当时脑子一抽随口说了一下,说起来这个问题对于现实中看病没有什么意义。能看病才是王道。
中医理论里任督是通畅的这是
告诉我的。
但我对道家和中医的关系还是很感兴趣的。
《黄帝内经》里的解剖学知识是岐伯传授给黄帝的,而岐伯是跟广成子学的。黄帝是公元前27世纪的人,岐伯跟他同时代,而黄帝跪求广成子那年,广成子自称1200岁。在黄帝哀求下,广成子派岐伯给黄帝做养生保健。从此开创了中华医学的源头。
以上的信息都是从古籍上得到的,但是我把这个事情好好整理一下,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供大家讨论。
黄帝在世时应该是新石器晚期,青铜可能有了,但绝对没有普及,考古工作也没有发现那个时候的青铜器。加上&庄子&里说,广成子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那基本能判定广成子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穴居人。至于广成子说他1200岁了,估计是以讹传讹,因为山顶洞人不识数,(那时仓颉同学也刚刚发明文字,这种高科技山顶洞人不可能知道,山上也找不到牛骨烧字),所以广成子记错年龄是很正常的事。加上老住在上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和盐分,年纪轻轻也容易少白头(白毛女就是案例复现)。这样,黄帝看见的是个白发苍苍的年轻人,既然是小伙子,那当然是面色红润四肢矫健。加上广成子说自己1200岁了。那黄帝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古皇帝们总是会选择性偏信长生不老术)
岐伯是个打柴的,经常上山,认识广成子。所以广成子会给黄帝推荐岐伯。但是说成治病这是谁也没有把握,容易露馅,所以广成子并不说岐伯会治病,只说做保健,“治未病”。万一穿帮了也好圆场。
至于岐伯的阴阳脏腑经络理论很明显是石器时代对人体观察的结果。由于没有金属手术刀,全靠石斧砸,石刀削。那自然不可能完整分离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只能能看到个大概,于是诞生了奇经八脉的实验结果。
而输精管是经过前列腺连到尿道的,用石刀切开前列腺看个究竟是不可能的,所以广成子会认为肾脏和睾丸是一个系统的。
至于五味,那广成子肯定尝过,这一点现代人很难做到,但对于有食人风俗的山顶洞人毫无压力。
心脏的搏动和运动强度有关,又连着几条大血管,所以得出“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很正常的。
胃、大肠、小肠什么只要拽出来就能判断是一起的,负责消化,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这个也符合石器时代的观测特点,眼睛有很多韧带固定,后方还有坚韧的视神经,用石刀是很难分离,所以容易得出‘诸脉者皆属于目”的结论。而砸开脊椎骨就能发现脊髓,脊髓与脑相连,砸开腔骨,也能发现脂肪化的骨髓,对于石器时代的人,他们没有金属刀具来做切片,当然很难通过灰质来区分脊髓和骨髓。所以吧脊髓和骨髓混为一谈,简单的得出“诸髓者皆属于脑”也是正常且客观的。
综上所述,中医的解剖学知识源于新石器时代。而道家不畏惧简陋的工具,用石刀石斧对人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虚心教授,堪称学术研究的先行者和楷模。
中医继承了山顶洞人的学术成果后,一直潜心学习背诵,历时4千多年,不改一字,也不独立解剖,完整的保护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中医理论里任督是通畅的这是
告诉我的。
但我对道家和中医的关系还是很感兴趣的。
《黄帝内经》里的解剖学知识是岐伯传授给黄帝的,而岐伯是跟广成子学的。黄帝是公元前27世纪的人,岐伯跟他同时代,而黄帝跪求广成子那年,广成子自称1200岁。在黄帝哀求下,广成子派岐伯给黄帝做养生保健。从此开创了中华医学的源头。
以上的信息都是从古籍上得到的,但是我把这个事情好好整理一下,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供大家讨论。
黄帝在世时应该是新石器晚期,青铜可能有了,但绝对没有普及,考古工作也没有发现那个时候的青铜器。加上&庄子&里说,广成子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那基本能判定广成子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穴居人。至于广成子说他1200岁了,估计是以讹传讹,因为山顶洞人不识数,(那时仓颉同学也刚刚发明文字,这种高科技山顶洞人不可能知道,山上也找不到牛骨烧字),所以广成子记错年龄是很正常的事。加上老住在上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和盐分,年纪轻轻也容易少白头(白毛女就是案例复现)。这样,黄帝看见的是个白发苍苍的年轻人,既然是小伙子,那当然是面色红润四肢矫健。加上广成子说自己1200岁了。那黄帝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古皇帝们总是会选择性偏信长生不老术)
岐伯是个打柴的,经常上山,认识广成子。所以广成子会给黄帝推荐岐伯。但是说成治病这是谁也没有把握,容易露馅,所以广成子并不说岐伯会治病,只说做保健,“治未病”。万一穿帮了也好圆场。
至于岐伯的阴阳脏腑经络理论很明显是石器时代对人体观察的结果。由于没有金属手术刀,全靠石斧砸,石刀削。那自然不可能完整分离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只能能看到个大概,于是诞生了奇经八脉的实验结果。
而输精管是经过前列腺连到尿道的,用石刀切开前列腺看个究竟是不可能的,所以广成子会认为肾脏和睾丸是一个系统的。
至于五味,那广成子肯定尝过,这一点现代人很难做到,但对于有食人风俗的山顶洞人毫无压力。
心脏的搏动和运动强度有关,又连着几条大血管,所以得出“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很正常的。
胃、大肠、小肠什么只要拽出来就能判断是一起的,负责消化,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这个也符合石器时代的观测特点,眼睛有很多韧带固定,后方还有坚韧的视神经,用石刀是很难分离,所以容易得出‘诸脉者皆属于目”的结论。而砸开脊椎骨就能发现脊髓,脊髓与脑相连,砸开腔骨,也能发现脂肪化的骨髓,对于石器时代的人,他们没有金属刀具来做切片,当然很难通过灰质来区分脊髓和骨髓。所以吧脊髓和骨髓混为一谈,简单的得出“诸髓者皆属于脑”也是正常且客观的。
综上所述,中医的解剖学知识源于新石器时代。而道家不畏惧简陋的工具,用石刀石斧对人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虚心教授,堪称学术研究的先行者和楷模。
中医继承了山顶洞人的学术成果后,一直潜心学习背诵,历时4千多年,不改一字,也不独立解剖,完整的保护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中医理论里任督是通畅的这是
告诉我的。
但我对道家和中医的关系还是很感兴趣的。
《黄帝内经》里的解剖学知识是岐伯传授给黄帝的,而岐伯是跟广成子学的。黄帝是公元前27世纪的人,岐伯跟他同时代,而黄帝跪求广成子那年,广成子自称1200岁。在黄帝哀求下,广成子派岐伯给黄帝做养生保健。从此开创了中华医学的源头。
以上的信息都是从古籍上得到的,但是我把这个事情好好整理一下,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供大家讨论。
黄帝在世时应该是新石器晚期,青铜可能有了,但绝对没有普及,考古工作也没有发现那个时候的青铜器。加上&庄子&里说,广成子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那基本能判定广成子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穴居人。至于广成子说他1200岁了,估计是以讹传讹,因为山顶洞人不识数,(那时仓颉同学也刚刚发明文字,这种高科技山顶洞人不可能知道,山上也找不到牛骨烧字),所以广成子记错年龄是很正常的事。加上老住在上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和盐分,年纪轻轻也容易少白头(白毛女就是案例复现)。这样,黄帝看见的是个白发苍苍的年轻人,既然是小伙子,那当然是面色红润四肢矫健。加上广成子说自己1200岁了。那黄帝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古皇帝们总是会选择性偏信长生不老术)
岐伯是个打柴的,经常上山,认识广成子。所以广成子会给黄帝推荐岐伯。但是说成治病这是谁也没有把握,容易露馅,所以广成子并不说岐伯会治病,只说做保健,“治未病”。万一穿帮了也好圆场。
至于岐伯的阴阳脏腑经络理论很明显是石器时代对人体观察的结果。由于没有金属手术刀,全靠石斧砸,石刀削。那自然不可能完整分离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只能能看到个大概,于是诞生了奇经八脉的实验结果。
而输精管是经过前列腺连到尿道的,用石刀切开前列腺看个究竟是不可能的,所以广成子会认为肾脏和睾丸是一个系统的。
至于五味,那广成子肯定尝过,这一点现代人很难做到,但对于有食人风俗的山顶洞人毫无压力。
心脏的搏动和运动强度有关,又连着几条大血管,所以得出“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很正常的。
胃、大肠、小肠什么只要拽出来就能判断是一起的,负责消化,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这个也符合石器时代的观测特点,眼睛有很多韧带固定,后方还有坚韧的视神经,用石刀是很难分离,所以容易得出‘诸脉者皆属于目”的结论。而砸开脊椎骨就能发现脊髓,脊髓与脑相连,砸开腔骨,也能发现脂肪化的骨髓,对于石器时代的人,他们没有金属刀具来做切片,当然很难通过灰质来区分脊髓和骨髓。所以吧脊髓和骨髓混为一谈,简单的得出“诸髓者皆属于脑”也是正常且客观的。
综上所述,中医的解剖学知识源于新石器时代。而道家不畏惧简陋的工具,用石刀石斧对人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虚心教授,堪称学术研究的先行者和楷模。
中医继承了山顶洞人的学术成果后,一直潜心学习背诵,历时4千多年,不改一字,也不独立解剖,完整的保护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考古学家会感谢中医的。
会计学硕士生,摄影爱好者
看了24页,发现中医黑的水平没有进步,作为中医粉我开始着急了~~
中医理论里任督是通畅的这是
告诉我的。
但我对道家和中医的关系还是很感兴趣的。
《黄帝内经》里的解剖学知识是岐伯传授给黄帝的,而岐伯是跟广成子学的。黄帝是公元前27世纪的人,岐伯跟他同时代,而黄帝跪求广成子那年,广成子自称1200岁。在黄帝哀求下,广成子派岐伯给黄帝做养生保健。从此开创了中华医学的源头。
以上的信息都是从古籍上得到的,但是我把这个事情好好整理一下,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供大家讨论。
黄帝在世时应该是新石器晚期,青铜可能有了,但绝对没有普及,考古工作也没有发现那个时候的青铜器。加上&庄子&里说,广成子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那基本能判定广成子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穴居人。至于广成子说他1200岁了,估计是以讹传讹,因为山顶洞人不识数,(那时仓颉同学也刚刚发明文字,这种高科技山顶洞人不可能知道,山上也找不到牛骨烧字),所以广成子记错年龄是很正常的事。加上老住在上山,可能会缺乏维生素和盐分,年纪轻轻也容易少白头(白毛女就是案例复现)。这样,黄帝看见的是个白发苍苍的年轻人,既然是小伙子,那当然是面色红润四肢矫健。加上广成子说自己1200岁了。那黄帝当然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古皇帝们总是会选择性偏信长生不老术)
岐伯是个打柴的,经常上山,认识广成子。所以广成子会给黄帝推荐岐伯。但是说成治病这是谁也没有把握,容易露馅,所以广成子并不说岐伯会治病,只说做保健,“治未病”。万一穿帮了也好圆场。
至于岐伯的阴阳脏腑经络理论很明显是石器时代对人体观察的结果。由于没有金属手术刀,全靠石斧砸,石刀削。那自然不可能完整分离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只能能看到个大概,于是诞生了奇经八脉的实验结果。
而输精管是经过前列腺连到尿道的,用石刀切开前列腺看个究竟是不可能的,所以广成子会认为肾脏和睾丸是一个系统的。
至于五味,那广成子肯定尝过,这一点现代人很难做到,但对于有食人风俗的山顶洞人毫无压力。
心脏的搏动和运动强度有关,又连着几条大血管,所以得出“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是很正常的。
胃、大肠、小肠什么只要拽出来就能判断是一起的,负责消化,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这个也符合石器时代的观测特点,眼睛有很多韧带固定,后方还有坚韧的视神经,用石刀是很难分离,所以容易得出‘诸脉者皆属于目”的结论。而砸开脊椎骨就能发现脊髓,脊髓与脑相连,砸开腔骨,也能发现脂肪化的骨髓,对于石器时代的人,他们没有金属刀具来做切片,当然很难通过灰质来区分脊髓和骨髓。所以吧脊髓和骨髓混为一谈,简单的得出“诸髓者皆属于脑”也是正常且客观的。
综上所述,中医的解剖学知识源于新石器时代。而道家不畏惧简陋的工具,用石刀石斧对人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并虚心教授,堪称学术研究的先行者和楷模。
中医继承了山顶洞人的学术成果后,一直潜心学习背诵,历时4千多年,不改一字,也不独立解剖,完整的保护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抱歉,这两天稍忙,稍微晚点我说下我的看法。
的话:看了24页,发现中医黑的水平没有进步,作为中医粉我开始着急了~~好强大,居然真的把24页全看了。
提个问题,一般空腹吃了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中医就认为是寒性吗? 比如牛奶,西瓜,香蕉。
中医内科学博士
的话:提个问题,一般空腹吃了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中医就认为是寒性吗? 比如牛奶,西瓜,香蕉。不一定,中医用的通便药也有热性的,比如巴豆。
的话:只能这么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这样近似吧,我以为。西医在他的体系内部那样近似可不可以我也不太懂,不过目前在这么做,想来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同时出现了一个不是这个体系之内的东西或者说不是这个近似条件之内的东西,比如中医,那么可不可以这么近似我想是不是至少还需要考虑一下?此外,我们的这样的探讨还有一些大的前提,即:1、默认存在最终真理。2、我们目前所发现的一切定律都是这个最终真理的某种情况下的近似版本。事实是这些大的前提是否正确都是值得考虑的,我以为。当然从好用来说,我认为至少目前来说大家都看到了价值。这里我指的是现代医学建立在从物理学到化学到现代生物学的牢固基础上,也就是说现代医学有着来自现代科学的强有力的支撑,所提出的理论也已经或在可预见的将来由着来自自然科学的可信的解释,但中医,恕我直言,以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办不到,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科学差的太远,其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在现代科学中甚至找不到对应物,这就难免在讲求科学的大环境中形同无源之水。
我只想请教楼主,中医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论证其有效性和毒性剂量的。中成药到底有多少比例是加了证明有效的西药成分的,对于这种加了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何证明中药成分的有效
哦~我只是感叹一下我把帖子看完了。楼主说的不错,很诚恳。下面的争论还是没有新意。第一页还理性客观,到后来我就怀疑是某位大师附体了。以后一定不能手贱点开中医讨论帖啊!!不能让肾上腺素控制我啊!!再手贱剁手啊!!!
中医内科学博士
的话:我只想请教楼主,中医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论证其有效性和毒性剂量的。中成药到底有多少比例是加了证明有效的西药成分的,对于这种加了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何证明中药成分的有效如果你指的是现代中医科研的话,论证方法和西医是完全一样的。你说的中成药加西药成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偷偷的加不说的,这是违法的,也是很难考证的,但是极少数,因为有违法的风险。另一种其实是中西医复合制剂(所以严格的说不应该叫做中成药),是合法的。比如VC银翘。复合制剂的目的是为了结合药物的各自优点。复合药物是作为整体来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的。以前管理不严的时候不太清楚,但现在一般要和复合之前的药物作对照,证明复合以后的疗效比单药甚至比单药疗效相加以后要好。这种药具体数量有多少我没有统计,但现在因为审评要求比单独话要和单独中药都要严,所以企业不是很感兴趣了。现在大家常说的中药加西药的现象实际上是在有意或无意的混淆上边两种情况。
的话:你的疑问很能理解,我今天没有时间细说,先简单回几句。在我看来,医学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是人、疾病和治疗手段,中西医皆如此。医学的一切都建立在这三者之上。否则是空谈。脏腑最开始指的是解剖学上的脏腑(不是现代解剖学的脏腑,西医的名称翻译是近代的事)。后来脏腑演变成了体系,现代中医的认识是“脏腑”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体系,比如说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就是对体系的描述,然后是功能与体系的对应。类比西医可以这么理解,西医把人体脏器分为几大系统,比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西医是以功能为系统命名的,但不意味着消化系统中的脏器只有消化的作用,而别的脏器不参与消化。而中医的这些系统是以核心脏器命名的。受限于观察手段,中医对单个脏器功能的了解肯定不准确,但是这些生理功能本身是存在的。而且相互影响。2、经络在中医内部也是一个谜,中医自己的文献没有说清楚过,我个人的观点它是对一些生理现象的推测(比如一个姿势久了手脚发麻的现象,又比如外周神经病变的麻木症状),后来不断在功能上理论化。3、阴阳是中国哲学概念,这个说起来会更复杂。但是可以简单的类比一下。有观点认为中医的阴阳大体对应现代医学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确实有一定的类似。及初步确定但却是指在应用和实践,并且认为有效。是因为我最上边说的原因。大家都认为习惯和简单的认为是理论指导实践,其实是具体的客观实在在指导实践,理论只是一个中介。指导医学的客观实在是人、疾病和治疗手段。特别特别赞成楼主最后一段话,这也是大多数为黑而黑的人的谬误所在,没有真正了解中医并且把中医妖魔化,把中医的理论当成是实际操作中的圭臬并不断歪曲理论断章取义。我不了解中医,但我的确感受到了它的疗效,尤其是头痛感冒之类,西药的副作用实在是太明显了,但中药至少让我感觉安全同时能治好,这才是患者关心的。
这个帖子给我启发很大啊作为中医本科生,时常很迷惘啊。
果然果壳的讨论更专业啊 这种看着才过瘾 可以不做双盲对照试验的理由,这个真没有。作用副作用都含糊不清,换谁也要质疑。中药能治病么?当然能,几千年试验下来,治不了病不可能流传下来。可是这药有没有副作用?副作用怎么造成的?止咳糖浆会里有没有成分导致肾功能下降?风湿胶囊有没有可能导致胆囊炎?医生不告诉你,药品说明里也没写,怎么让人放心。中医对医学的贡献,目前看只是大量药物试验,如果这一点上不肯接纳现代医学的研究理论,那中医根本谈不上继承发展。至于中医理论,假如未来真能够被证实并且发展成体系,那不止是对医学的贡献,简直是对全人类划时代的贡献。
的话:果然果壳的讨论更专业啊 这种看着才过瘾 可以不做双盲对照试验的理由,这个真没有。作用副作用都含糊不清,换谁也要质疑。中药能治病么?当然能,几千年试验下来,治不了病不可能流传下来。可是这药有没有副作用?副作用怎么造成的?止咳糖浆会里有没有成分导致肾功能下降?风湿胶囊有没有可能导致胆囊炎?医生不告诉你,药品说明里也没写,怎么让人放心。中医对医学的贡献,目前看只是大量药物试验,如果这一点上不肯接纳现代医学的研究理论,那中医根本谈不上继承发展。至于中医理论,假如未来真能够被证实并且发展成体系,那不止是对医学的贡献,简直是对全人类划时代的贡献。首先,中药必须要进行科学化研究,这个没有问题。然而中药不能代表中医。把中药纳入现代医药体系是必须的。所谓中药,只是一些植物、动物的某个部分。中药(或者说天然药物)的成分分析、图谱绘制、功能研究等工作不光中国人在做,老外做得比中国人还欢。真正能代表中医的是中药方剂,即几种天然药物配伍以治疗对应证的理论。中药方剂的复杂程度会让成分分析等工作变得漫长而又困难。在现有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可以说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我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医流传千年,最宝贵的东西是汗牛充栋的“辨证论治”的临床资料。对于如此多的临床资料,进行循证临床验证方剂的有效性和风险才是相对来说好做并且容易见效的工作。日本对于汉方的研究就是这个思路,他们基本已经确立了经方作为汉方制剂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已经默认《伤寒杂病论》中210个经方可以直接制剂而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验证。至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我认为这个基本上是一些临床观察的现象套以阴阳五行可以解释得通,所以就强加上去了。当然,阴阳五行这个体系作为哲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很有意思的,而且阴阳平衡之意,无过不及之理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很好的理念。但我坚决认为,现行的中医阴阳五行的细节必须要在科学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也许有一天,修正得好了,真的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体系。
中医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嘴炮遍地飞 真是看厌了
一直期待有真正的中西医医生来说说这个话题,lz说的真的很好。真正懂得的人不会随意做出那么偏激的评论的。而且作为科普不就是让被蒙在鼓里不懂真相的大多数了解科学目前的真相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么?这应该也是果壳网的目的之一吧。原来我不太敢说什么中医好或不好的,可是现在敢有自己的态度了。
谢谢 希望能多有类似文章来消除误解
还是专业的好啊,更可贵的是楼主的态度,赞一个。
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感谢lz的知识普及。世界上有很多传统医学。不知道大家听说过homeopathy没有,我和德国人讨论传统医学的时候听他介绍的。似乎没什么道理可言,但是现在还有人用。
法理学硕士
1、离开双盲谈疗效都是耍流氓。2、祖宗传下来的不是科学。释儒道基督教伊斯兰也是祖宗传下来的。。。3、这种帖子就是给中医招魂的。无聊。4、方舟子这做人怎么样不管,废医存药理论我支持。5、看楼上的评论好开心~~~~
的话:那我这个学化学的可以告诉你,古方中的青蒿其实完全搞错了对象,青蒿素是从臭蒿中提取的,而且古方中的方法也是错的会将青蒿素失活的,其实没必要举太多证据,康熙差点死于疟疾然后被传教士的奎宁治好就能说明一切了我这个学天然药物化学的可以告诉你,我们的课本上是青蒿从黄花蒿中取得。你可以说我照本宣科,反正我本来懂得就不多。青蒿素是倍半萜,它的过氧基有抗疟作用吧。至于古方,我不是学中医的,不太了解。好像整个回答就是个一知半解推三阻四,不过我会认真对待的。下学期去问一下带专题的教授。还有,请不要拿科学和史实当成至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掌握的都是片面的,你可以否定中医的缺陷,却不能全然否定它。我听过我们学校院士的讲座,研究天然药化的,八十多岁依然精神百倍做研究,鼓励我们投身此业。我曾经跟一个药企的技术主管聊过,五十多岁的精瘦矍铄的老头,爬了二十年山,熟知当地所有药材,真正的热爱中药。我问他相信中医吗,他说,怎么不信。我说,你不觉得有些不科学吗。他说,中药就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怎么不信中医。可能他的教育程度限制,这些回答部分连我也不认同,但我的观点是中医有缺陷,很大,但也有价值。最后,例子可能感性点,存在很多可抨击点,但……最好别咄咄逼人,科学是理性的,但不是冷漠的。
那天晚上被某些人弄得有些生气,言辞确实激烈了些
那天晚上被某些人弄得有些生气,言辞确实激烈了些恩。为了科学争执可能会推动其进步。但太激烈反而是意气之争。我记得有过一个门外汉留言,意思是,懂的人你们就好好研究怎么治病,不懂的人你们瞎嚷嚷什么。很实在~本来初中看科幻世界接触到姬十三,又爱科学爱科普的,挺喜欢果壳的。但大家都自恃拥有真理,火药味不断,挺浪费时间和感情的。
楼主,我是一名中医支持者,也相信中医,只是现在真正懂中医的师傅太少了。我曾想拜师傅认真学习一下中医,但又害怕自己悟性不足。如果有时间希望能跟楼主进一步交流一下!
我个人的经验是中医在理疗、针灸、按摩、运动伤害复健这些领域是非常有价值研究和推广的——自己和家人都接受过中医专家的治疗,效果绝对奇效,特别是针灸。但是一般的中药还是持保留态度。
支持楼主,中医也是很科学的,只是跟西方的科学不同罢了
到底医学治好病才是最关键的。
真受不了,果壳上连个能反驳中医的人都找不出来,枉称科学重镇。还不如天涯--------------&1& 中医粉:“西医治不好某病就说西医是骗人的行吗?什么是西医?现在根本不存在西医,只是现代医学,中医也在这方面发展了,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只是起步晚了些。别它妈不懂就瞎说,那我还有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治好了呢,我能说西医是骗人的吗?”  ------------------------------  本来也并不存在西医,西医是中国人为区分传统的中医自己叫出来的。  中西医本质差别在其理论,是继续用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来发展祖国传统医学,还是用生理学、病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来开发传统医学的有效经验,这才是根本争论的焦点。如果用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而抛开阴阳五行、经络学说,那中医就不再是中医了(因为根本的东西--魂没了),中医中的医疗经验就被纳入到现代医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西医)范畴了,也就意味着中医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历史的博物馆了。现在绝大多数反对中医的人并不是要完全抛弃先人积累下来的有用实践经验,他们反对的对象是将阴阳五行等理论仍旧作为医学理论来使用,他们的目标是继承有效经验、抛弃古旧的理论。 &2& 中医粉:“自然界的植物并非生来便是药物,只是人类将之应用作药物,植物也本无中西之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就成了中药,在西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便是西药。西方很多药物也是从植物中提取,“药物”的英文“drug”一词便来源于拉丁文“干草”。-----------------------------    医学也本应无“中”、“西”之分,只能分成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只是现代医学起源于西方,便不是十分合适地被称为了“西医”,很容易触动到很多人那根敏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神经。    中医在中国使用发展了千年,我们的老祖宗并不都是骗子或白痴,相反,一直都不乏智慧和有良知之士(如扁鹊、华佗、张仲景、沈存中、李时珍、赵学敏、皇甫谧),中医不可能全无实践功效(说得难听点,瞎猫捉耗子捉了几千年,也总该摸到点门道了吧,更何况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个善于动脑的民族)。但时至今日,中医理论实在是过于原始(也许在千年前它是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医学理论),也许是到了应该废弃中医理论的时候了,但不应把我们老祖宗积累了几千年的医疗经验(尤其是中药)一并全盘废除。与其盲目鼓吹中医中药或全盘否定中医中药,不如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有用的医疗经验请入现代医学的研究室,好好搞个明白,再出来造福全世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使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医疗事业能够“继往”、“开来”。  (老祖宗固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但古人难道比现代人聪明?为什么要厚古薄今,对自己如此没有信心?)&3& 中医粉: 但是,由于西医的立足点是微观到宏观,所以在对人体的整体治疗上,西医与中医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西医热衷于使用各种人造药物(如抗生素),如果药物无效,就切除人体器官......    而中医则不同,中医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宏观到微观,从天人合一到看不见却又感受得到的经络,从阴阳五行到五脏六腑,从社会和五情对心理和疾病的影响到花草矿石禽兽皆可入药,中医无一不体现着他的广博和人文.所以,中医治病从头到尾都离不开一个"人"字.  -----------------------------  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讲,正如您所说的,现代科学的主要方法是还原论,即把一个整体多次分割,变成很多小部分,然后再研究。但现代医学(一般不恰当的称之为西医)也是很强调整体观念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无论是在西医中还是在中医中都不是优秀的医生。  整体观念并不是中医独有。  现代医学和古代医学的差别并不在于发明了几个抗生素或者其它什么药物,而是在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发现细菌和抗生素就是一个例子)。  光从药物来讲,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也是束手无策。这也是为什么医学研究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钱还在如火如荼地烧着。&4& 中医粉:另外,听说西药的研发和淘汰率都相当高,而淘汰的原因据说除了人们产生耐药性以外,还因为后期发现了更为严重的副作用,导致不得不停用.请问,有这回事吗?  -----------------------  在美国,一个药要上市需要经过3期临床试验。第1期和第2期在动物身上进行,以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为主要目的,第2期兼考查部分疗效。第3期在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包括病人)身上进行(当然,志愿者事前会被告知可能的风险,即要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进一步考查药物对人的安全性和疗效。经过这3期,符合安全性和疗效的要求的药,会被允许上市。但还没完,在药品上市后还要严密观察,进一步考查安全性和疗效,即第4期。
这个过程是相当严格的,大多数药(其实还没资格称之为药)都会在前3期试验中被枪毙掉,这其中的大部分甚至连第3期也撑不到。能够熬过前3期上市的药绝大部分都是比较安全的(当然,得在其确定的适应症范围和安全剂量范围内。否则,水喝太多人也受不了啊),但是不是说没有副作用,而是其疗效给整个患病人群带来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给患病人群带来的损害。  上面这些要求老外也是用教训和经验换来的。如上世纪中期的反应停事件,德国发明反应停用来治疗孕妇呕吐,因其非常有效而几乎风靡世界,而其悲惨结果就是导致了10000多例的海豹胎(包括在我国台湾)。但美国因为其严格和谨慎的药品上市监管制度,没有引进此药,幸免遇难。大陆地区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也幸免遇难(呵呵~~不好意思,有点幸灾乐祸)。  但也有少数药会在4期时出现问题。如前段日子媒体炒的挺热的“泽马可”这个药。在对10000多名用泽马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的时候发现,有几十名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了缺血性心脏病的发作,数值要高于对照,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与此药的关系,但美国FDA已下令先将此药撤柜,等搞清楚了后在决定是否让其继续销售。
 其实,做为一个整体来讲,西药和中药的毒副作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主要是由药品监管的力度决定的(当然,做为某一具体的药,其副作用主要是其本身性质决定的)。  国内药品监管这方面的确不是一般的差(相当于美国FDA的药监局的局长都被抓了,不知这几年有多少未经合格的安全性评估的药或已发现问题的药进入中国市场。悲愤!!!)。国内国产的很多西药多为仿冒药,虽其同类药在国外经过了试验,但国内工艺多又不过关。曾经有过一个药在国外用得好好的,而在国内老是出现过敏的情况,开始怀疑是人种差异,最后发现是国内仿制的工艺不行,含杂质过多。中药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其实,不管是中药和西药,如我国能做到跟美国一样的标准,其副作用造成的危害虽不可完全避免,但肯定能大大减少。(就好像:误差虽是不可避免的,但用一定方法可以将其减小)(未完待续)
(续前)   &5&  毒西药---黑名单    1,Chloroquine(磷酸氯化喹啉,Chloroquine Phosphate)有些患者不知不觉地出现精神病症状,如激动不安、寻衅、精神错乱、人格改变或抑郁,有时抑郁很严重。国内曾报告3例发生精神病,其中1例最后跳楼自杀。    2,右旋糖酐: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其症状很不一定,有潮红、荨麻疹、瘙痒、结膜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胸部压迫感、血压下降、喘鸣、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重者口唇发绀,个别出现循环衰竭,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致死性反应主要发生于老年人。    3,Polygeline(尿素交联明胶,Haemaccel)最近报告有些病例发生过敏反应,也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潮红、发热、呼吸困难及休克。    4,Hetastarch(Hydroxyethyl Starch)报告有过敏反应,静脉输入时可产生恶心、呕吐、轻度发热、头痛、皮疹、瘙痒,有时影响肝肾功能,可能干扰凝血机制,延长出血时间。    5,Polyvidone(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ovidonl)有报道不良反应:咳痰、血痰、黄疸、蛋白尿、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吐血、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上眼睑浮肿、发热等。此外,还有肝大、低胆固醇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     6,链霉素、磺胺等可引起人体的变态反应,如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  其实这些例子正说明了现代医学(或大多数人口中的西医)比古代医学进步的地方。有什么副作用明明白白,用数据和证据来说话,让用药的医生能根据情况权衡利弊,再做出选择。上面这些药都是处方药,多是用在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等严重疾病上的,绝不是轻易会用的药,也都是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正因为其疗效给整个患病人群带来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给患病人群带来的损害,并且目前没有更好的药能完全替代它,才能上市。并且只要用药的医生心理清楚可能的副作用,用药后注意观察,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发生大的意外的情况是很少的(就好像--“过马路”的副作用有“受惊吓”、“致残”,甚至“死亡”,且每年都有发生;但只要小心注意,虽然有某些狗屁莽撞司机的存在,但发生率还是很低的。所以我还是敢过马路的。)。  现在国内很多仿制的西药,虽然其仿制水平和制作工艺问题重重,但好歹其同类药在国外也做过试验的,并且上市后还再被严密观察中。而中药则相对就稀里糊涂很多。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而使用的中药太少(成本太大,那些商人哪舍得啊?出了事摆平的钱还要比试验的钱便宜多了)。即使是作了试验的,也多是摆个样子,结论常常在试验前就有了。为了得到预想的结果而修改实验数据的事也不是没有。  美国不让中药上市,不是因为对中药有偏见,而确实是没多少能拿出来让他们信服的临床试验方面的证据。当然,这不是中药本身的问题,跟国内的大环境很有关系。  p.s.  美国人的统计,在美国,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要花费10亿美元,耗时10年。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制药企业屈指可数,因为需要非常雄厚的实力。  而中国却有几千家制药企业!!!真不知他们生产开发的是什么样的药品,什么质量的药品。  (不要骂我崇洋,国内确实有太多地方跟人家差距太大,有太多地方需要改进) &7& 不知道上个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是哪里的人被传染了什么病死了2000多万人哦?我记忆力不大好,想不太起来了。不知道那时的西医有什么作为……  -----------------------------  那时现代医学正在起步阶段呢。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在不断地被解决。现在同样有很多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明天解决。  要这么说,华佗的麻沸散跟现代的麻醉学比岂不小儿科多了。  但毋庸质疑,华佗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因为评价一个人(或一个事物)不能离开其所处时代背景。  但当历史使命完成的时候,那就功成身退,离开历史舞台,交棒于后来者。 +++++++++++++++++++++++   医学是一门科学吗?医学难道只是一种文化?难道这样的文化还有发扬的必要?  医学是门科学。人体有其自身存在的规律!虽然人体是物质,遵循物理世界的普遍性规律,遵循世界普遍性的哲理性规律,但是他也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医学是认识建立在认识物质世界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更进步认识人体自身的特殊性规律的学科。医疗是建立在对人体特殊性规律的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中医是什么?中医是一种朴素哲理的下的古怪产物。作为哲理,他概念不清晰,把世界的哲理性的普遍规律误解为物质世界的特殊规律。作为哲理,缺乏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逻辑。可以说中医是把“朴素哲理牵强附会的替代物质世界的自身规律”!  反理性,反逻辑,反实证,玄学化等等是中医的特性,这样的产物怎么会有能力,怎么可以担负起维护人类健康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理科越好的学生,越难以接受中医的象数思维模式-----————忘记说明,以上是转载。原作者讲得通俗易懂,逻辑明确。不像中医一样——“似乎。。好像。。可能是”,一万个中医有一万个标准。不具备普及性和操作性。这样的历史遗留,早都应该请进垃圾箱了。医学是治病救人的,不是艺术作品,想怎么创作就怎么创作,人命关天拜托你们严肃一点!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只说一句机器必将超越人类而你说的精确度上的问题 已经早就超越人类了唯一的问题在于没有思辨能力而已《自然》曾有文章称假如用机器判断(当然是架空的)病人病情误诊率大概在3-5%之间,这已经完全符合一个优秀医生的标准没有这么做的原因是社会是不可能接受一个机器人医生的。最终决定权必须由人类决定。但是如果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比人类还差劲的话,造它做什么?最终境界必然是机器用来精确调查数据,人类只做判断。其实在今天的一流医院,这一切已经差不多了。一套检查下来你什么病医生看一眼化验单就知道了。
中医内科学博士
的话:《自然》曾有文章称假如用机器判断(当然是架空的)病人病情误诊率大概在3-5%之间,这已经完全符合一个优秀医生的标准求原文献名称,谢谢。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的话:求原文献名称,谢谢。不记得了~ 所以我只能说我记得~ 英文版上看的。2个医学工作者的笑谈,根据教材上的数据估算一下。因为不可能做这种实验。
中医内科学博士
的话:不记得了~ 所以我只能说我记得~ 英文版上看的。2个医学工作者的笑谈,根据教材上的数据估算一下。因为不可能做这种实验。科学杂志上1959年最早发表了一篇关于数学逻辑诊断的文章,之后医学领域进行了大量有关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后来发展成为专家系统的研究,形成一门叫做计量诊断学的专门学科。但目前诊断准确率和实践根本达不到临床的需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原因:1、医学领域很多疾病本身定义就很模糊,所以诊断本身没有金标准,既然没有金标准,自然不可能计算真正意义上误诊率。实际上临床上很多情况下确实没有“误诊”,而是根本搞不清楚诊断,患者一直是带着问号治疗,带着问号出院的。这个比率恐怕远远不知3-5%。 2、疾病是一个发展过程,诊断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很多疾病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明确诊断,而且可能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所以一次性想通过电脑清晰诊断指导治疗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3、诊断一定程度上依赖与体格检查数据和实验室、功能检查结果。但要进行哪些检查的决策往往是一个由人来完成的逐步排查过程。一些影像学的分析,目前的图像识别技术根本达不到,尤其是最基础的体格检查,机器目前无法替代人的位置。所以在诊断领域,人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没有使用机器替代医生来进行临床诊断,决不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机器人医生,而是技术上根本达不到。否则完全取代不行,为何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临床上都没有发展应用起来?计算机辅助诊断和专家系统研究领域在热了一段时间后,现在基本上处于一个低冷的状态。中医在相关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比如辨证,目前我看到的数据,在一些领域,以多个专家判断结果为标准,采用计算机模拟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不同领域和不同证会不太一样),而不同的医院和不同专家之间的辨证准确一致性大概在60%-80%左右,这个结果已经很难得了,但实际上在临床上还是没有应用的意义,但对科研很有意义。
的话:我在天涯混了那么多年,关于中医的讨论以扯淡为主,你转的这边文章一开始就错了,对中医的研究内容和方式完全并不了解,对现代医学也没有认识,相关的问题早就说过了,重复性的科普真的很麻烦。
中西医本质差别在其理论,是继续用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来发展祖国传统医学,还是用生理学、病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来开发传统医学的有效经验,这才是根本争论的焦点。如果用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而抛开阴阳五行、经络学说,那中医就不再是中医了(因为根本的东西--魂没了),第一句就是完全错了,首先,中医的现代研究本来就是用现代科学来开发传统医学有效手段,但不是中医了吗:活血化瘀有动物模型和明确的临床指标,可以做动物和临床试验,可以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方式评价临床效果,是不是中医呢?活血化瘀不是中医吗?活血、瘀证都是中医的概念和解释方式啊。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的话:比如辨证,目前我看到的数据,在一些领域,以多个专家判断结果为标准,采用计算机模拟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不同领域和不同证会不太一样),而不同的医院和不同专家之间的辨证准确一致性大概在60%-80%左右,这个结果已经很难得了,但实际上在临床上还是没有应用的意义,但对科研很有意义。模拟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不同专家之间的辨证准确一致性大概在60%-80%左右以这2条来看,很有专家不靠谱的嫌疑啊。临床上即使机器模拟100%正确也无法推向市场,这是由目前阶段的人类心理学决定的。
中医内科学博士
的话:模拟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的准确率不同专家之间的辨证准确一致性大概在60%-80%左右以这2条来看,很有专家不靠谱的嫌疑啊。临床上即使机器模拟100%正确也无法推向市场,这是由目前阶段的人类心理学决定的。从科学上说,临床医生(不仅仅中医)包括一些现代医学客观检查的可靠程度恐怕与旁人的期待有很大差距,这并非由于主观因素导致,很多是因为学术争议和技术缺陷导致。诊断的准确率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真正得病的病人被诊断为阳性的几率(一般叫敏感度)和没有得病的病人被诊断为阴性的几率(一般叫特异度)。但这两这一般是相互制约的,一个升高,另一个就降低。两个数值都很高的其实不多。比如我这里查到的一个X光筛查乳腺癌的60人的诊断学试验,敏感度可以达到29/30,但特异度仅有11/30,准确率是40/60。当然这只是筛查,还会有进一步的检查比如组织活检(其实组织活检更依赖于病理学家的经验),很多时候只能等到疾病已经发展到末期才能被明确(癌症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其实是很典型的例子)。80%左右的准确率或者一致性其实在实践中已经是相当不错情况了。给个参考数值,用于一致性检验的评价指标比如科隆巴赫系数和kappa值,取值都在0-1之间,一般能达到0.7以上就相当不错了……对于一种疾病诊断能力能达到80%以上的准确率,如果没有更好的诊断方法,肯定能推向市场,这是由市场决定的,这里的心理学问题太好解决了。我们用机器来协助诊断的例子还少吗?比如CT,心电图,只不过最后都要用人来审核一遍再出个报告。然后报告上在加上一句,“不作为诊断依据,仅供临床医师参考”……。所以诊断准确率是一回事,推向市场是另外一回事。另外多说一句,专家不靠谱现在不都已经是常识了吗……
难得有专业人士来解释一下,希望以后更多,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展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的话:从科学上说,临床医生(不仅仅中医)包括一些现代医学客观检查的可靠程度恐怕与旁人的期待有很大差距,这并非由于主观因素导致,很多是因为学术争议和技术缺陷导致。另外多说一句,专家不靠谱现在不都已经是常识了吗……最后一句(笑)……大概是因为我认识的专家无论国内外都是相对来说还是相当靠谱的吧。
中医内科学博士
的话:最后一句(笑)……大概是因为我认识的专家无论国内外都是相对来说还是相当靠谱的吧。这是专业领域之间差异吧。如果你指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是人一点一点造出来的,细节是很清楚的,达到专家的级别很难不靠谱。但是人体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临床医学领域哪怕是最顶级的专家在疾病和人体面前都是诚惶诚恐,不敢妄下定论。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生理病理表现也千奇百怪,所以可以说人长得就不靠谱……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傅的老公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