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情况中国紧急救援援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来自于网络,所搜集文档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均严格按照道客巴巴->文档分类->所有文档->分类。对每篇文档详细释义做出了合理推敲,并对其精确划分了类别。例:工装合同 2013正式版
->(标题)->所有文档->(法律文献)->(分类)->合同范本。旨在让大家把搜索到的文档对照标题,参照分类。一看便一目了然成竹在胸,放心下载,安心使用。笔者主要搜集了一些常用文档,如论文,工作总结,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报告,方案,课件,试题,试卷,答案,职业资格考试,策划营销.等等一些教育学习,办公写作,商业经营,实用性极强的文档,您若觉得对您日常学习,商业经营,社交沟通,办公写作有所帮助的话就关注我吧
 下载此文档
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措施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措施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57|
上传日期: 17:13:3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及措施
关注微信公众号民政部关于发布《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要求》行业标准的公告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5&&主要内容2
6&&制度建设3
7&&制度保障6
00002前&&言
本标准由民政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亚运村安慧里社区、华夏众安紧急救援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建喜、裴振仑、梅松、张惠才、陈操。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为提高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能力,规范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本标准在研究、分析公共场所各类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的要求和措施,用以指导和规范社区公共场所的紧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其紧急救援能力。
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度建设、制度保障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
注:社区公共场所主要包括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办公场所、学校、医院、活动场馆、商(市)场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ISO&&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社区&community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公共场所&&public&places
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组织&&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者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注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
[GB/T&/ISO&中3.3.1]
危险源&&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risk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评估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突发事件&emergency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紧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紧急状态下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有效控制。
紧急救助员&&emergency&rescuer
当发生危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承担先期处置、组织和帮助遇险或受灾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活动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social&worker
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相关机构注册,并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的专业人员。
紧急救援管理方针&&emergency&rescue&management&policy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紧急救援管理表达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紧急救援管理体系&&emergency&rescue&management&system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紧急救援管理方针并针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4.1&建立紧急救援管理体系
&&组织应建立社区紧急救援管理体系,提出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的措施。
4.2&自救和求救为主体
组织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应遵循以自救和求救为主的施救原则。
5&&主要内容
5.1&&危险源分析和风险评估
5.1.1&&危险源分析
组织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分析对象应考虑:
a)&社区公共场所内公众的活动;
b)&社区公共场所内的设施、设备完好状况;
c)&社区公共场所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的布局情况。
5.1.2&&风险评估
组织应对分析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程度。风险程度的确定应依据:
a)&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
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5.1.3&&评估记录
组织应将危险源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分别形成文件。
组织应及时修订危险源内容和风险评估的结果。
社区公共场所建筑、设施、设备、安全疏散通道和路线应符合GA654&2006的规定。
组织应根据社区公共场所内的公众活动特点和设施、设备状况显现出的风险,采取如下措施:
a)&制定相关的管理文件并规定职责,完善应对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b)&根据相关规定,配备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设施并有专人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c)&定期检查改进,及时发现危险源,并预防和控制环境、物品、人员可能引发的危险,不能立即改正的应上报主管部门;
d)&应针对突发事件建立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队伍;
e)&对安全管理要求及相关应急措施进行宣传教育等。
5.3&&紧急救援
5.3.1&&自救
社区公共场所危险区域、危险场所的标示应符合GA654&2006的规定。
突发事件的自救应包括:
a)&启动内部救援系统,紧急救助员迅速识别危险源,控制危险区域;
b)&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迅速组织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遇险人员,实施对伤者的初级紧急救护。
&5.3.2&&求救
组织应在自救基础上积极求救:
a)&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立即向相关专业部门求援,并予以必要的配合,尽可能降低人员伤害,减少财产损失;
b)&在救助过程中应保护现场,以备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5.3.3&&报告
组织应及时向所在地上级行政管理机构上报情况。
6&&制度建设
6.1&&管理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紧急救援管理方针,并在紧急救援管理体系中确保:
a)&社区公共场所公众活动的安全性;
b)&形成工作文件;
c)&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并持续改进;
d)&建立和评审紧急救援管理目标和指标;
e)&对安全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进行安全和救援知识的培训等。
6.2&&目标和方案
6.2.1&&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工作职能,采用工作文件的形式制定紧急救援管理目标和指标。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紧急救援管理方针。
组织制定的紧急救援管理目标和指标,应包括对风险分析、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编制、紧急救助员的配备、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6.2.2&&方案
组织应制定、实施社区紧急救援管理的应急方案,方案中应规定:
&&&&a)&组织内职能部门职责;
&&&&b)&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职责;
&&&&c)&紧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配备要求;
&&&&d)&实现紧急救援方法和时效性等。
6.3&&职责和权限
6.3.1&&要求
组织应对其内部部门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工作文件。
6.3.2&&管理者职能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紧急救援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明确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紧急救援管理体系;
b)&紧急救援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紧急救援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6.4&&&文件
6.4.1&&紧急救援管理
&&&&组织制定的紧急救援管理工作文件应主要包括:
&&紧急救援管理方针、目标;
&&紧急救援职责;
&&紧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配备文件方案;
&&紧急救援教育、培训计划;
&&紧急救助员的配备及技能要求;
&&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配备及能力要求;
&&紧急救援实施方案等。
组织应确保对紧急救援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修订。
6.4.2&&信息沟通
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的信息沟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信息报告
设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处理紧急救援信息;
b)&信息传递
组织应明确与外部相关部门、机构就紧急救援信息进行沟通的方法和程序。&&
沟通内容包括:
&&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的变化;
&&突发事件情况报告;
&&事故处理结果通报;
&&社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配备或调整的情况等。
6.4.3&&文件控制
组织应对紧急救援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对文件的管理应确保:
a)&由主要负责人对工作文件进行审批;
b)&必要时应对工作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
c)&专人管理文件;
d)&对外来文件的接收和处理;
e)&对文件的归档管理等。
6.4.4&&运行程序控制
组织应根据紧急救援工作的指标制定救援程序,救援程序应:
a)&注重实施紧急救援程序的可操作性;
b)&在紧急救援程序中规定原则与方法;
c)&将紧急救援程序和要求及时通报各相关方。
6.4.5&&检查
组织制定的紧急救援管理文件中,应规定对安全状况和自救能力实施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a)&安全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职责和行为;
b)&安全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所具备的能力;
c)&设备、设施、器材;
d)&通风换气、采光照明等环境条件;
e)&紧急救援方案的实施情况等。
6.4.6&&持续改进
组织应在文件中规定,当事故处理后,如何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以便改进和完善紧急救援管理体系。
6.4.7&&记录控制
组织应将紧急救援管理工作文件按规定做好记录控制:
a)&将工作文件进行归档管理;
b)&工作文件中应包括存放、保管、检索和处置的要求;
c)&工作文件应具有可追溯性。
6.5&&管理评审
6.5.1&&内部审核
组织应将紧急救援工作文件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紧急救援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工作文件中应规定审核方案和审核要求,审核方案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结束后应给出书面报告。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要求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6.5.2&&评估
组织应定期评估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遵守及执行情况,并保存评估结果记录。
评估应注重:
a)&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检查并即时对公共场所的危险源进行测评;
b)&按照相关规定对专业救助人员的资质进行定期评审;
c)&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调查原因,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
d)&持续评估,使紧急救援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改进。
6.5.3&&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在建立紧急救援管理工作文件中应规定纠正和预防的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应注重: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紧急救援管理的方法,并采取措施减少其危害;
b)&对不规范的紧急救援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c)&评估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d)&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6.5.4&&评审记录
组织中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和时间要求,对组织的紧急救援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评估改进措施,并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记录包括:
a)&内部审核和评估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信息;
c)&紧急救援管理的效果;
d)&紧急救援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情况;
f)&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h)&改进建议等。
7&&制度保障
组织应确保为紧急救援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
7.1.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
a)&紧急救援管理人员;
b)&紧急救助培训人员;
c)&紧急救助员;
d)&社会工作者;
e)&志愿者。
7.1.2&&设施资源
设施资源包括:
a)&设立符合紧急救援要求的办公场所;
b)&紧急救援公众识别标志;
c)&适用的紧急救援器材;
d)&适用的急救、救生设备、设施;
e)&必要的消防通道、逃生出口及其醒目的标识;
f)&紧急救援箱;
7.1.3&&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包括:
&&&&a)&场所紧急救援设施费用;
b)&设施安全维护费用;
c)&紧急救助人员培训费用;
d)&其他经费。
7.2.1&&方式
组织应确保紧急救援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具备相应的紧急救援能力,宜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多种学习方法,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对紧急救援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和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宜采用以下方式:
a)&到专业培训机构学习;
b)&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教师授课;
c)&参加由社区组织的培训;
d)&模拟演练等。
7.2.2&&内容
组织应在社区公共场所紧急救援管理体系中,规定对安全管理人员、紧急救助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训要求。
培训内容应注重:
a)&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设施安全操作规程;
b)&应对突发事件、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c)&本单位、本岗位的危险源识别和紧急救援措施;
d)&救援设施、紧急救援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e)&公共场所人员安全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应急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及演练;
g)&社会工作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7.2.3&&教材
组织使用的紧急救援教材应由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实践经验和社会发展编写,教材内容应体现专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1]&《紧急救助员国家职业标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GB/T&/ISO&&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公司通用紧急情况应急预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公司通用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电梯的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紧急状态时对电梯的处理全在这里!
我的图书馆
电梯的应急管理、应急救援、紧急状态时对电梯的处理全在这里!
建设部关于印发《电梯应急指南》的通知建住房[2006]3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房地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 & & & & & & & & & &   为了应对电梯紧急情况,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我部制订了《电梯应急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宣传、贯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六年一月四日&电梯应急指南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电梯乘客在乘梯出现紧急情况(困人、开门运行、溜梯、冲顶、夹人和伤人等)时能够得到及时解救,帮助人们应对电梯紧急情况,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加强对电梯运行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 本指南所指电梯,是指动力驱动、沿刚性导轨或固定线路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本指南所指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是指设有电梯房屋建筑的产权人或其委托的电梯管理单位。第二章 电梯的应急管理& &&第四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配备电梯管理人员,落实每台电梯的责任人,配置必备的专业救助工具及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设备。&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 &第五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与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签定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作为救助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救援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当设立电梯救援中心,组织专业力量,按区域建立救助网络。& & &第七条 电梯发生异常情况,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向电梯救援中心报告(已设立的),同时由本单位专业人员先行实施力所能及的处理。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电梯救援中心应当指挥专业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助。& & &第八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各种电梯紧急情况应对常识的宣传。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电梯应急预案的演练,并通过在电梯轿厢内张贴宣传品和标明注意事项等方式,宣传电梯安全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常识。第三章 电梯的应急救援& & &第九条 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以下求救和自我保护措施:& & &(一)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它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 &(二)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距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 &&(三)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 & &&(四)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 & &第十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报电梯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 & &(一)值班人员发现所管理的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 & &(二)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 & &(三)值班人员应当了解电梯轿厢所停楼层的位置、被困人数、是否有病人或其它危险因素等情况,如有紧急情况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 &(四)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可先行实施救援程序,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当配合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实施救援。& & &第十一条 乘客在电梯轿厢被困时的解救程序:& & &(一)到达现场的救援专业人员应当先判别电梯轿厢所处的位置再实施救援。& & &(二)电梯轿厢高于或低于楼面超过0.5米时,应当先执行盘车解救程序,再按照下列程序实施救援:& & &1.确定电梯轿厢所在位置;& & &2.关闭电梯总电源;& & &3.用紧急开锁钥匙打开电梯厅门、轿厢门;& & &4.疏导乘客离开轿厢,防止乘客跌伤;& & &5.重新将电梯厅门、轿厢门关好;& & &6.在电梯出入口处设置禁用电梯的指示牌。& & &第十二条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善后处理工作:& & &(一)如有乘客重伤,应当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紧急事故报告。& & &(二)向乘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调查电梯故障原因,协助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 & &(三)如属电梯故障所致,应当督促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尽快检查并修复。& & &(四)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故障及事故情况汇报资料。& & & & & & & & & & & &                第四章 紧急状态时对电梯的处理& &  第十三条 发生火灾时,应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 &&(一)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 &&(二)按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钮,使消防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以供消防人员使用;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当立即将电梯直驶至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电梯轿厢厅门、轿门,切断电梯总电源。& & &(三)井道内或电梯轿厢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停梯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 & &(四)有共用井道的电梯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将其余尚未发生火灾的电梯停于远离火灾蔓延区,或交给消防人员用以灭火使用。& & &(五)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停梯,以避免因火灾停电造成困人事故。& & &第十四条 应对地震的应急措施:& & &(一)已发布地震预报的,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紧急处理措施,决定电梯是否停止,何时停止。& & &(二)震前没有发出临震预报而突然发生震级和强度较大的地震,一旦有震感应当立即就近停梯,乘客迅速离开电梯轿厢。& & &(三)地震后应当由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查和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 &&第十五条 发生湿水时,在对建筑设施及时采取堵漏措施的同时,应当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 &(一)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当将电梯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防止电梯轿厢进水。& & &(二)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较多,应当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 &(三)对湿水电梯应当进行除湿处理。确认湿水消除,并经试梯无异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 &(四)电梯恢复使用后,要详细填写湿水检查报告,对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记录清楚并存档。来源:好图片、文字来源不同网站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紧急救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