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强调苏州忧郁症心理咨询因素在成功中的作用属什么症...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 会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 的必然要求。 一、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与社会环境和谐协调的状态,心 理健康的人能正确面对挫折和逆境,能较平稳地度过社会和家庭的变故以及 灾难的打击。青少年一般在 6--17 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素质 比较弱,自控能力不强。影响其心理的主要因素大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下面表现为: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俗话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 ”家庭良 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 隐患。自 90 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 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 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 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 孩子留下心理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例如, 对于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屑,同学鄙视,就形成心理压抑, 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 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孩子们变得无忧 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 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 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 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 盾,造成心理障碍。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 我国学者班华曾指出: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趋 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可见,有针对性地 在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培育人的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应该 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配有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热爱学生、热 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任教。学生了多种的心理自护方法。例如, 《失败了再 干》的课文学习中,就是通过学生体验失败的滋味,感受失败的烦恼,端正 对待失败的态度,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懂得失败是难免的,只有不怕 失败,他们才能走向成功。 2、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 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阵地。教学的效果如 何,不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 思维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例如紧张、畏惧、懊丧、精神抑郁等,则会 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降低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 设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有愉快和轻松 感。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长大后便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个性丰富的人。一位参加 CSC 赴美 国夏令营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 我们在美国首先得到了一个空前自由的环境。 上课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教我们说话。老师和同学们显得特别亲近,没 有一点压抑感。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也逐渐养成了。 3、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学科活动是教学活动的 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可以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 富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独立性,对于拓宽 知识面、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 发展起积极、帮助的作用。阿莫纳什维里曾说过: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经验,是个性形成的肥沃土壤。 ”因此,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 彩的学科活动,是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语文 教材中有许多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如《黄 继光》 《詹天右》 《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 、 、 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教材。也可针对学生好动、好新、好奇的心理特 点,组织适当的竞赛活动和比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按照自 己的心理要求,去探索、去实践,锻炼自己的自力能力,促进健康心理 品质的发展。 4、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生心理品质 造成心理障碍的大多数学生均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个体户、 丧父母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和严重。因此,积极开家庭和社 会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如 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社会利用媒体的报道多向家长宣讲家长教育子女的 艺术方法。让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来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了解和掌握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品质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 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它有利于学生的 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 的人格美。 因此, 社会各界采取得力的措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谈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丰富的 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 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 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我想除 了一些客观的原因外,更多的还在于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注 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 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是家长期望过高,以及过度的溺爱、刻薄、指责或打 骂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 调、竞争压力巨大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再就是 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 导致部分家长和老师无暇顾及对孩子在人格和综合 素质方面的培养。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 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对 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 至的关心和保护,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 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我班有 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 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 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 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 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 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 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 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 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转化工作,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 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我班的刘俊英 同学,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每次作业都欠交,不愿读书背书,不肯接受老 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成绩很差。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但偶尔的几次早上却 让我发现他原来很关心集体的,他每天一早回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 扫的干干净净。因此,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这 么认真的话,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我几次的 跟他谈话及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 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 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 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 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现代 社会和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社会里,能否处理好人 际关系,有没有团结合作精神和独创精神,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将是人才的重要 内涵之一。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要求。但在当前的学校教 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 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 它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和培养学 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 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 化。当然在近期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还很难配 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 览室,心理活动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 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看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加强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里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 康的心里状态,学生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里疾病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认 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具有重要 意义。也就说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 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大家来谈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因承受不了心理重压,而走上之路的事屡见报端,令人痛心疾首,无尽悲 伤。 当我们去深入追究其原因, 就会发现这些走上绝路的青少年如果接受过充分的心 理健康教育,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如,福建的《东南快报》2003 年 6 月 22 日报道的:泉州某大学旅游系大二的一 女生因与男友分手和期末考试英语不及格而从 7 楼跳下自尽。 一个青春少女就这 样失去了生命,而她遇到的这种问题本完全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解决。 去细究这类悲剧发生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学校忽视了青 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引起切实重视,这 类还会上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而笔者认为,学校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切实转变观念,重视提高学生心 理素质,培养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不知,诸位对这一话题如何看?青少年心理健康很重要,这不但影响到他们现在 的学习生活,更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我觉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怎样面对挫折……,我越来 越发现,现在有很多孩子难以承担得住挫折…… 6、 孩子有孤独感,社会交往能力差。 这些毛病表现在孩子身长,但主要原因却是家长造成的,因此,家长应从自 身找原因,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小伙伴交往,让他在集体 中成长。其次,建议家长把过量的爱护降温,对待孩子更理智一些,不让孩子感 觉他在家里是众人关注的中心。 5、 孩子依赖性大,各种能力差。孩子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孩子消费超前, 道德滞后。 孩子惟我独尊而且任性。孩子只知接受爱,不知给予爱、 父母被孩子控制。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往往更放纵孩子的行为,使孩子有了一套对付父母 的办法。 以此控制父母并达到自己的目的。 缺乏纪律性, 内心无善恶的界线。 主要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得法,对越轨行为采取了过于温和的态度,使孩子对 行为没有正确认识。。过分地受人关注,这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来源。当 孩子受到家人过多的关怀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的中心,他们会表现出缺乏 爱心。 1、 要什么给什么,这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根本原因。当他的 要求都得到满足,他会让为生活没有约束,变得不考虑别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三月底发生在济南市南部某中学的初三女生被杀案近日终于水落石出: 死者的女 同桌付某承认是自己报复杀人,而杀人的理由竟然是因为一句玩笑话。这不能不 让我们震惊。2004 年初春,马加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竟然因为在打扑 克时同伴说他作弊,就把 4 位同学残忍地杀害。这同样令我们震惊。然而,令我 们震惊的不应该只是个别的案例, 也许下边的一组统计数据更应该让我们感到事 情的严重性。据专家调查和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 21.6%。上 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对上海市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有 27%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 障碍和心理疾病等),原国家教委对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 20.23%的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碍。 以此推算我国约二亿的大中小在校学生 有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就高达三、四千万之多,这简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据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的趋势。另据报道, 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 2961 名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 康状况测查,发现占总数 16.7%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 13.67%,高中生为 18.7%,而大学生高达 25.39%。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青少 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也足以说明, 在大中小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付某和 马加爵杀人的事实的确令人震惊。然而在震惊之余,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思考出现 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更加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如果我们忽视了青少年的心 理健康问题,察觉不到危险因素的潜滋暗长,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类似付 某和马加爵的事件不会是最后的触目惊心。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 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 但我们恰恰在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 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的不到及时的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问题就会形成,为以 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 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家庭主要成 员不全,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 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 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 在学校中度过的。 因此, 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学校的教育条件、 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 的身心健康发展。遇到事情不会处理,精神紧张、焦虑却不会及时调节,都会造 成心理失调,导致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无处不在。社会因素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 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 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有良好状态,包 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 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 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具有正常意 识的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健康,但却往往只停留在一些粗浅的表象上。比如在生活 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吃饭、睡觉、穿衣、营养,却很少关注和深究自己的情绪、个 性、社会适应等深层次的问题。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所谓健康就 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狭隘地指肉体的 强健。换句话说,它不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长期以来,我们的 家长认为只要学生吃好穿好,学校认为只要学生学好就万事大吉了,这显然是不 够的。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 一批有识之士和国家有关部已经认识到了对青少年心 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年贵州省的&两会&上,致公党贵州省委 员会委员们的目光就探及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该委员会提议: 建立学校、 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 高这方面的知识与素质;教育部门应从学科渗透、环境熏陶、问题行为疏导等方 面探索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河南省政协委员袁世鹰去年一年来跑遍了 河南各地的 13 所高校,白天黑夜地在校园内外观察,发现不少孩子迷恋网络到 了危险地步,有一个孩子成天迷恋计算机,计算机课程却考了零分。他在今年的 河南省&两会&上,大声疾呼清理学校周围的环境,整治网吧,还青少年一个洁净 的成长空间。此前,在往届的&两会&上,来自科教文卫系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 员,曾多次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心理问题做过呼吁。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 需要的是行动。国家和有关部门一直也很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高校和中小学也 开设青春期课程、讲座,有的还设立了心理热线咨询电话;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 方面的课题,一再被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列入研究课题……但所有 这些形式还远远不够,远远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执教多年一名教育工 作者,笔者大声呼吁,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应尽快编撰专门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 育的教材并列入课程表,指定专门的教师上好心理健康课,把对青少年的心理健 康教育制度化、正规化,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如果今天他们的心理出了问 题,毫无疑问,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就令人担忧。我的一位已经作古的教师同事说 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努力使他们都成人。 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他所说的正常的社会人,应该就是指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应当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疏导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变 得刻不容缓。只有三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 步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德智体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说 到底,这也应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内容。论文: 论文:浅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9:18:00 | By: 孟昭海 ]论文: 论文:浅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摘要:青春期阶段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 问题的时期,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谈一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以下几点论述: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青春期 心理 健康 教育青春期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 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了许多心 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脾气暴躁,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等等,努力改变这种状 况,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广 大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阐发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也为体 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结合我这些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如 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我们应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 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 义: 其一是无心理疾病, 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无心理疾病” 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具有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 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学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体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 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的特殊作 用并加以拓展,协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识、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 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 过程。 其次,我们对于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参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确定体育教学活动 的心理健康培养目标,具体如下:①培养学生合理、积极的自我认识,提高自信 心。②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④培育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 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⑤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稳定的情绪,提高情绪的自控力。⑥开发学生 生活体育潜能,培养自我心理治疗调适的能力。 再者,对于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确定其具体内容,找出解决问题的 有效途径。 1、理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认知教育旨在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新观念,重视心理 健康的维护,防治心理疾病。 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 或补充一些相 关的材料,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讲授、谈 话、演示、讨论和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录像、光盘等方法,达成:①学生掌握心 理卫生常识和心理保健的知识。②明确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 特定状况,是相对的、具有等级差异的,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个人在较长 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良好的心境,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更重要的是着眼 于未来。 ③明确体育是将心智和躯体统一起来的最有效、 最容易调控的教育方法, 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2、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旨在协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掌握科学的方法 与策略,使学生学会、会学、善练,增进学习效果,纠正不良的学习心理与行为 习惯。①开发学习动力调节系统:通过目标设置、创设佳境、归因教育、积极反 馈、价值寻求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动机;通过成功教 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转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使学生喜爱体育,产生良性心 理定势。②培养适度的体育学习心理状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所产生的 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实施心理激励调控和暗示调换,巧妙地使学生形成 一种兴奋好学的心理状态,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 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效果。实施心理激励调控的方 法有:信任激励、期望激励、启发激励、意志激励、评价激励、疏导激励等;实 施暗示调控的方法有: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榜样暗示等。③开发运动技能。通 过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来实现,操作程序:一是提出要求,执行要 求;二是重复练习,以熟练、自然、自觉为目标;三是正面引导,积极提供效仿 的榜样;四是督促检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施之技能形成的心 理训练,方法有:表象训练、放松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意志 训练等。 3、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健全学生自尊信、忍耐坚强、开拓 进取、沉着果敢、勤奋踏实、公正诚实、体谅友善、互助合作、责任心强、善于 思考、 乐观、 理智等品质, 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 预防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 教育途径有: ①寓于严密的体育组织教学之中; ②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 与体育德育教育融为一体;③结合体育教材特点;④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言传身 教作用;⑤通过学生自我心理活动与体验来教育、培养。方法有:说服法、锻炼 体验法、体育服务法、自我教育法、心理辅导法、愉快体育法、榜样教材法、创 设情景法、游戏竞赛法、课堂心理环境优化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意志之于体 育、之于心理健康的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缺乏意志力往往是学生包括体育 活动在内一切活动获得成功的最大障碍,所以意志训练极为重要。体育常用的意 志训练方法有:疲劳负荷法、竞赛提高法、条件限制法、自我强化法、说服解释 法、活动锻炼法、日常教育法等。 4、情绪调控教育旨在协助学生发展稳定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增强对情 绪的自控力,防止情绪波动过大,避免心理失衡。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蕴藏的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竞争、冒险、把握 机会、追求不确定目标、达成目标、控制、成功、挫折等,获得顺利与挫折、成 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期望与失望、羡慕和嫉妒、优势和劣势、个体和群体、 平等和差别、公正和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的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情 绪体验,引导和教育学生合理对待个人的需要,同时有意识地运用认识调节法、 活动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暗示调节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 心理归因法等,并注重快乐体育,增加学生愉快的体验。 5、良好的社会适应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确立理性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建立互 助、友爱、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提高社会化的心理品质,促 进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社会”和课余群体性的体育 活动与锻炼,以小组合作学习、结对学习、游戏活动、竞赛为主要手段,通过讲 授渗透、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活动体验、总结归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意 识、参与意识、公正竞争、群体意识、法规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感、 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等。 6、健康的性心理教育旨在协助学生提高性别角色认识,能与异性建立自然 的、友爱的健康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着眼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的异性 间情感。①结合生长发育与生理卫生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 学活动中男女有别的性别角色行为模式;②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交往优势,适当 增加基本体操、健美操、韵律操、体育舞蹈及民族小集体舞类教材,合理组织男 女生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 让青春期少男少女在群体活动中更好地表现人体健康 美、体形美、姿态美和动作美,展现青春活力,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 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让异性间的自然情感得到升华。 7、轻度心理困忧、心理障碍的自我治疗教育旨在协助学生开发生活体育的 运动健心潜能。实施的着眼点是:教师指导并教会学生能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 进行自我心理诊断,并根据自我认识有针对性地编设运动健心处方进行自练、自 控、 自测、 自我评价一体的自我心理疗治能力。 运动健心处方包含的主要方法有: 有氧运动调节法、激烈运动疏泄法、肌肉放松法、生态体育陶冶法、文化体育修 心法、体育服务法、体育鉴赏一移情法等。 另外,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能只理解为防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 康, 更重要的是提高心理素质和挖掘、 利用身体潜能两项任务。 实施的着眼点是: 正确处理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既要注意到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生 理健康,也应提高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体 育活动的特有功能,真正实现“身心两健”的终极目标,体现体育的价值。 2、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及双边 努力,不是教训人,不是替人决策。因此,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 方面也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否则,事倍功半。 3、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 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其实施应贯穿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 的始终。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要求进行思考、设 计和操作,要常抓不懈。 4、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需要在现代心理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现 代心理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体育教师在加强相关学科 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在实践操作中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从而为指导心 理健康教育实施服务。 未来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具备了 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长城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观念迅速变革,人们在充分享受 这一划时代的革命对人类所提供的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 却不得不关注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 给人们所造成的强烈的竞争高压力。 人们的心理承受着以往从未有过的超重负荷, 心理困惑、 心理不良甚至失常者逐渐增多,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于是,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 社会学家纷纷向我们发出警告:对于青少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比起其它教育更为重要。据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青少年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心理问题已严重威胁 了学生健康成长。 有的学生甚至因心理问题导致了行为错失。 分析青少年心理错失问题的成 因,寻找出解决的方法,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广大青少年提高心 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抗挫折能力,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社会 的挑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学生时期,正值广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极不 稳定, 对社会事物的反映也最为敏感。 如同人的精神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变化是人们所处一定 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一样, 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只有从社会和青少年本身 两方面入手去分析和认识,才能正确把握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状况。 首先,青少年内在的心理冲突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青少年心理发展正在迅速 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个性心理中,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积极与消 极的冲突是势所难免的,而一旦对这种冲突解决引导不够,就会导致心理问题。随着青少年 自我意识的增强, 他们渴望走向独立生活, 强烈要求社会对他们予以承认, 自信心、 自尊心、 独立意识大大提高,然而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们只有要求独立的想法,而无独 立的行动, 他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处理好一系列复杂问题, 又 不得不表现出依赖行为。同样,这个时期,青少年既想找到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 又害怕孤独,期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共鸣知己;他们既进入第二性征发育时期,使性生理急速 发育趋向成熟, 又不得不处于早熟与迟自立的二难境界之中; 他们既由于对生命成长的挚爱 而高度兴奋, 又不得不面对由于自身社会经验及认识水平未达到真正独立、 正确调节自身行 为的事实。 青少年的这种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 所导致的心理冲突也就理所当然地表现为独 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 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 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冲突以及情绪的冲突。 这就决定了青少年时期是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过失的危险年龄阶段。 这一时期学生极易 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以及孤独、寂寞、空虚、困惑、焦虑、过度自卑等心理,更为严重的 还会导致青少年选择自杀或杀人犯罪的方式寻求解脱。 其次,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每一个青少年都会 有自己的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对青少年而言,最常困惑他们的是理想我与现 实我, 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由于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关键时期,市场价值观念的副作用,对青少年心理嬗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知道,青 少年由于对未来的憧憬, 总想塑造自己完美无缺的理想人格, 而现实的市场价值观念的建立 却并非是一个理想甜蜜的过程,亚当?斯密在称赞“看不见的手”的巨大历史贡献时,也不 无伤感地发现,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市场观念建立的过程──使得“勇敢精神”每况愈 下, 男人们和女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富于爱国主义精神。 市场经济在贯彻其优胜劣汰和自主 平等的竞争性原则的时候,却导致了部分人的人格物化,甚至异化,沦为物的奴隶,只要物 质,不要精神,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 利己主义的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同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 替了无数特许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对物的过分追求, 。 使一部分人道德伦理滑坡, 惟利是图, 见钱眼开,更有甚者,见死不救,卖淫嫖娼,走私犯毒,杀人越货,拐卖人口等等,严重污 染了社会环境,而广大青少年并非生活于真空中,这些无疑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这种 社会现实, 与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等主流意识是背 道而驰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对社会及自我评价能力不足,他们往往会发现现实 远非自己所想象的、所追求的那样完美,由此必然会引发出许多心理上、情感上的苦恼。 再次,我国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是导致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环境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多年来,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一种“应试 教育”,社会上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考上名牌大学。家长需要光宗耀祖为孩子未来着想给 孩子施压,学校要显示自己的实力、老师需要展现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学水平为孩子施压, 孩子们之间相互竞争自加压力, 所有这些, 无疑使孩子们过早承担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 阶段应承受的压力。物极必反,像这样,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据有关资料 统计,我国初中毕业生能上高中的平均比例仅占毕业生总数的 22%,这一比例显示,竞争是 多么的激烈,人人怕落榜被淘汰,于是,家长从孩子一上学,便为其择名校、老师,千方百 计为提高成绩而努力,这种无序竞争现在不是消失了,而是愈演愈烈了,不恰当的教育有可 能走向教育的反面,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事是常有的, 这样的高压力可能造就的是高智力低 心理素质的教育“废品”。 在心理教育研究上,对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够。多年来,我们所做的心 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只是对一些心理教育理论的实证, 研究层次较低, 我国至今在心理研 究领域内还没有有自己独到见解且自成体系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的大家便是明证。 在心理教育实施上,一直存在着“重说教,轻养成”“重理论,轻实践”“重一时, 轻经常”“重集体,轻个体”的四重四轻现象,尤其在课堂及学科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 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渗透教育做得很不到位。 不但如此,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各地教育中的 发展也极不平衡,城市好于农村,东部发达地区明显好于中西部落后地区。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无论就专门从事心理教育的从业 人员还是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而言, 力量是十分薄弱,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 的手段十分落后。 当然,对于施教者而言,有些老师本身的心理健康就存在着缺陷,虽然这不是决定心 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却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个问题绝对不可轻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 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这个解释正好说明了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 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人们越加关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研究,越加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应切实克服以往教育活动中的不足, 以更好适应每位受教育者 的发展需要, 在加强研究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时, 不仅要从社会的角度审视传统的目标、 内容、方式、要求等,更要从广大青少年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有的放矢,以期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务之急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充分解决好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认识问题,确 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目标。 通过对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探究 分析, 确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这一探索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一切先进教育 成果, 又要注意观察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风貌和习惯养成变化, 进行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行为测试,收集有关数据,注重研究学生中的实例,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心理健康 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心理作用与行为变化的相互关系, 充分建立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体系。 二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围绕教育的主体──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学生自身出发,把握其个人的性格倾向类 型,建立好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找出其外部诱因缘自社会、家庭还是 教师。教给学生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如开设心理信箱、与学生晤谈、写实践作业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正确 对待人际关系、学习方法、青春期情感困惑和考试焦虑等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掌握增进身 心健康,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和途径,保持心态的基本平衡。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及各学科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学 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完善人格、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 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 要弄清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坚决反对以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 错误做法。 与此同时,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应该与各学科教学相联系,在学 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是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挫折教育,教会学生理智地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由于青少年至今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再加上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生长环境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 因此,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勇敢面对挫折, 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积极地以合适的方法尽可能降低挫折所引起的消极反应和不良后 果,把挫折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都必 须以宽宏的态度,热情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接受教训,必要时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如何适当渲 泄、改正错误、走出低潮的方法。 当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等方面统一思 想,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全方位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伟大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 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 加强对广大青少 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和研究, 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长城, 无 疑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四、原因分析(一)教育环境 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偏 高,在调查总体中共 46.2%的学生呈现出较高的学习焦虑。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一般都是围绕学习焦虑引起的。而造成学习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受学 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校完全按照成绩进行实验班和平行班地划分, 以及老师根据学生成绩 来给予学生一定地优先权等规定,都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压力。就一般而言,学习 成绩好的同学心理状况都呈现健康状态,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等方面更有自信; 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面临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严重,这是因为他们处于中游, 面临向上进步或者向下退步的阶段,他们承担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部分学生 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无形中就塑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学 生学习焦虑偏高的一个原因自于家庭。如果家长从小就给子女灌输学习第一,或 者每次依成绩来作出奖罚,会带给学生一种观念:分数就是一切。现在家长“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极其严重,通常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只是一 味地给子女买课外练习,让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促使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从 而形成焦虑;再者,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者骂,重者打,更加深了学生 的学习焦虑. 同时,我们还发现家庭结构中有无兄弟姐妹对自责倾向也有明显影响。我们 可以理解为在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关注的分散,不容易使孩子 产生对其的很强烈的依赖性。而且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很多人更容易选择和兄弟 姐妹沟通交流,而不是父母,因为他们更能体会自己的经历。 (三)社会发展环境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之所以造成学校和家庭过多的重视智力培养而不是能 力培养, 还是由于社会发展环境在起着作用。 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文凭、 学历在就业中起着主要作用,而这就给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提供了一个方向:读 好书、上好的大学,从而围绕这个指挥棒展开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学校为了提高 知名度与招生率也只能通过升学率来作宣传。 此外,社会环境还给青少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其它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社 会普遍公德意识低落;社区的邻里关系冷漠;网络的崛起在提供给青少年接触外 部世界的一扇窗口的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 而对于是非观念还 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认识到或者抵制这些不良影响都是很困难的。 (四)区域发展环境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区域发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 响。总体趋势呈现为中部的青少年在这八个效度量表上得分都较高,而东部和西 部的得分相比较低。这个现象也不容忽视。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较丰富等 有利的外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使得东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好。而西部呈 现出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是因为西部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同时 国家对少数民族都有政策倾斜,如高考加分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学生 的压力。中部地区的青少年,首先是各种资源不如东部地区那么发达,并且升学 人数又大于东部和西部,这从近年来出现的“高考移民”现象也可看出,因此使 中部的青少年面临更大的压力,而学习焦虑无疑又形成其他方面发展的障碍。五、对策研究(一)家庭 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 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 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从家庭方面讲,良好的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心理的形成,如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 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 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健康心理。这就需要父母树立良好的教 育观。一方面,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同时要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另一方面, 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严厉, 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对孩子多进行正强化,鼓励和支 持孩子,帮助青少年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二)学校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在学校里处理 着同老师、 同学的关系。 因此学校生活是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部分。 1.从一元的以成绩为尺度衡量学生优异到多元考核衡量学生优异的转变 . 学校要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从压力 上来讲,学生可以分散学习压力,增加压力排解途径,从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上 来讲,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会更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抗击压力和 挫折的能力也会更强。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学校指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进行集中统一培训, 逐步实行持证上 岗, 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注意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 切实做好以预防为主, 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 及心理学知识。积极组织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 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 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三)社会 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下,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 利益主体的分化及各种利益要求之间的冲突,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和社 会福利制度改革带来的个人利益得失,失业问题、腐败问题、治安问题等对社会 生活造成的冲击, 在一部分社会成员中会引发并积累起各种以紧张化为特点的消 极情绪,这种紧张化的社会心理,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城市青少年,在他 们的内心世界中投下阴影,譬如,过于激烈的竞争,信任的缺失等社会问题已经 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由于信任的缺失,导致很多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心理 问题,有困难不愿意同其他人沟通,不愿意把自己的秘密交给不信任的人,他们 宁愿将事情憋在心里,自己承受压力。在我们的访谈中,就有一位女生表示,她 之所以不选择通过学校设置的心理咨询室解决问题, 就是因为她觉得把自己的事 情交给一个她不认识也不了解的老师, 她不放心, 她根本就不信任心理辅导老师。 因此,社会应该为青少年创造一方净土,一方充满良性竞争的净土,一方充满自 信与他信的净土。 (四)政策 1.教育政策上要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 . 我们的调查表明,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压力过大,而这些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 习成绩。 为什么在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多年后还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归根结底还是 我们教育政策的问题。应试教育决定了教育的评价方式是以分取人,因而它受高 考指挥棒的制约。以考试为中心,大量的作业高负荷运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 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国家一再提出要“减负”,但“减负”之后便是更多的负 需要减,形成了减负、加负、减负的恶性循环,学生心理负荷的恶性循环也是这 个道理。同时,应试教育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必定是单一的、抽象的、缺少实践 性的,教学的方法也是机械的、呆板的。而素质教育处于做人的需要、能力的培 养, 内容便丰富多彩起来, 特别是在方式上更是提倡启发式, 提倡学生动手能力, 提倡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观点,把尊 重人、关心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避免高分低能 的现象发生。 发展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而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提高素质教育就要改变、提高教育观,首先应加大教育制度的改革,改革教育的 评价制度;其次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经常性地培训;再次是坚持对这种活动应保 持其长期性,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会成为我们的一个中心的教育,成为一个全 民的教育。 2. 国家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应该加大投入 . 国家在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应该加大投入 尤其是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投入,在调查的九个省市自治区中, 东中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中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室, 然而在西部的省区中学校 的心理咨询室尚属空白。之所以在舆论宣传和经费上不能形成规模,就是因为没 有一个影响巨大、实力雄厚的机构和组织作为依托,也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资 金的支持。“希望工程”之所以能搞得规模如此宏大,至今在挽救失学儿童上起 到如此巨大的作用,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机构中国青 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因此,借鉴“希望工程”成功的经验,国 家应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给予更多关注与投入,建立“心灵工程”。让社会有更 多的人去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时发现问题。 加大投入改善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拥有健康纯净的心灵。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 [2]金洁.略论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6(7). [3]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蓝皮书 [J].检察风云,2006(8). [4]安宏智.浅析不容忽视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新课程,2007(6). [5]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8). [6] 欧阳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7]胡宜华.青少年心理健康探究[J].科技信息,2007(6). [8] 杜萍,李其青.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封闭性调查分析[J].教育与改革,2007(1). [9]师保国,雷雳.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7 10) ( . [10]江光荣,柳珺珺,黎少游,段文婷.国内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 研究,2004(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形形色色的 现象与观念无疑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 生活与成长带来影响, 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种种 新的困惑与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呈现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其误区成因;旨 在帮助和鼓励青少年学生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 探索维护和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规律与途 径,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赵泽碧(1955-),女,四川巴中人,四川文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理学院高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管理。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多变的世界。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是 21 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专家预言,21 世纪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人类的一大祸 患。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为 20%左右,也就是说有 2.6 亿 人有心理疾患。有的专家断言,这是现代生活的特征与必然。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的时代充满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科学水 平和心理素质能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 会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个充满生机 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要求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 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影响人的终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迅速,正处于心理素质发展 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人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青春期的出现又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惑。 由于有的问题具有不可弥补性,而预防胜于治疗。有人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 教育,它显著的特点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满怀热情地与学生进行情 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使学生走上健康成才 之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 素质的要求。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 重生理健康轻心理健康的问题。 应试教育使学生学习负担沉重, 升学竞争激烈, 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的不当做法使许多青 少年学生产生了轻重不一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部门对几个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1.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服务电话记录了数万个个案电话记录, 经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小学高年级为 9.7%;初中生为 13.76%;高中生为 18.79%;大学生为 25.39%。 2.厦门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 500 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 49.6%的学生存在着多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 10.8%的学生存在着 多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3.上海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 7 所中学的 70%的学生进行 由此可见青少年心理问题了一次心理卫生状况的测评,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 30%。 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低龄化与多元化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低龄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中学生存在的 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以下的案例让人们触目惊心。 1.15 岁的姐姐虐待 12 岁妹妹。 今年 12 岁的小惠是四川达县某中心校六年级的学生, 在过去的几 个月里,小惠忍受着来自 15 岁姐姐的非人折磨,毒打、不准吃饭是常有的事。而最令人发 指的是姐姐竟然强迫小惠“喝厕所里的尿水”。 更让小惠感到可怕的是, 姐姐放出话来: “随 时可以找人修理小惠,大不了到时坐牢、自杀。” 2.“邮包炸弹”炸翻班长。2005 年 6月 2 日早晨 6 时, 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中学初三 (一) 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邮包爆炸案”, 班长李想在打开一个寄给他的包裹时被当场炸得血肉模糊。 经过警方大量调查发现, 制造这 起技术含量较高的爆炸案,竟是受害人李想的同班同学、素有小发明家美誉的王小元。作案 的动机竟是为了争夺班上学习成绩第一。 3.专偷腊肉的小飞贼。2005 年 1 月 6 日,达州警方破获一起专偷腊肉的“小飞贼团伙”。经警方了解,他们最大的 14 岁,最小的才 8 岁,曾多次在人民公园、塔坨、三里坪等地作案。将偷来的腊肉出卖后,每人每次都能分到 20 元至 80 元不等的赃款。据了解,这些都是在校学生,他们或因学校老师批评、或因家长 打骂而出走聚集在一起的。 4.不堪高考压力,高三男生杀死生母。2005 年 6 月 4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高考前 7 天发生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幕悲剧:高三男生微儿(化名)为逃 避父母让其参加高考,竟然在家中将其亲生母亲杀死。而直到现在,痛悔不已的微儿还不知 道他已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甚至以为他的母亲尚在抢救之中。 5.学生遭老师批评当场背气。2005 年 9 月 27 日下午 2 点,青岛市海慈医院急诊室 120 送来了一名 18 岁的男孩进 行抢救。据老师介绍说,刚才上课的时候,这名学生打手机,老师看到后就批评了他,并让 他把家长找来。没想到,男孩突然背过气去,倒在地上,满地打滚,桌子、椅子倒了一片。 经医生治疗, 才化险为夷。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的教育科研部门调查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大约在 20%。许多调查结果同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连年呈居高不 下的趋势。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问题的若干表现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些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 日积月淀, 已形成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障碍, 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据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 两万多名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 处于 14 至 18 岁的青少年, 处在表现为体格匀称、 肌肉发达、 身体与生理上已较为接近成年人,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都相对滞后, 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 制能力;情绪动荡、偏激, 容易激动兴奋, 也容易发怒绝望;有的理智感和道德感相对模糊, 心理因素的不稳定也往往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不经意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少年心1.人际交往渠道受阻引起的回避型人格异常、 妄想型人格异常与强迫型人格异常。 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渴求别人的理解和注视, 内心产生强烈的交 往愿望。另一方面又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彼此性格各异,而且师生之间除了教学上的接触 外,其他方面都交流得较少。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学因不善交际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导致 了“心理疾病”。这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回避型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很想与人交往,但又 怕被人拒绝、抛弃,结果不敢与人交往,总是回避,心理上很自卑;妄想型人格异常,主要 表现为怀疑、嫉妒、惯于责怪别人、感情淡漠、易将小事扩大、无事生非、无法与人共处; 强迫型人格异常,它是指过于墨守陈规,处处谨小慎微,压抑自己的言行,有时甚至为自己 的一句话讲得不妥当而懊恼焦虑。 2.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改变引起的神经衰弱、 自卑感和嫉妒心理。这种现象在一些重点学校尤为突出。重点学校汇集了各地大批的学习尖子。由于 环境的变化、老师的变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且是课程教学容量大,画龙点睛的多,温故知 新的少。这种学习方法和环境的变化,使有些学生常常内心感到不安,生怕考砸了,在同学 面前丢人现眼,在家长面前不好交待,于是经常失眠、头痛,体力与智力下降,学习缺乏信 心, 由此患上神经衰弱症; 自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缺陷和其他原因产生的轻 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嫉妒心理则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 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这种心理是在自卑心理放大后的一种畸形发泄形式。 如某中专学校一 女生宿舍,经常发生一些衣服裙子被人为破坏,经调查发现,毁坏者竟是该班班长。该班长 平时学习、表现均非常优秀,为何做出这种不可理喻的事来。经了解,该生家庭贫寒,父母 早已离异,每年的学费都是母亲东挪西借地凑起来的,更莫说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因此,每 当她看见别人穿上新衣服,她心里就更加不平衡。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 形形色色的现象与观念无疑会对青少年学生的 学习、生活与成长带来影响,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种种新的困惑与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案 例呈现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透视其误区成因; 旨在帮助和鼓励青少年学生树立增进 健康的愿望,探索维护和增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规律与途径,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环 境。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赵泽碧(1955-),女,四川巴中人,四川文理学院高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与管理。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既互相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多变的世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 21 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 专家预言,21 世纪心理健康问题将是人类的一大祸患。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 群的心理障碍发病率为 20%左右,也就是说有 2.6 亿人有心理疾患。有的专家断言,这是现 代生活的特征与必然。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的时代充满希望。 中华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心理素质能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 适应, 会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要 求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影响人的 终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迅速,正处于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人感、自主意识 不断增强,青春期的出现又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惑。由于有的问题具有不可弥补性,而预防 胜于治疗。有人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是教育者调动情感 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满怀热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稳定而健康的情 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使学生走上健康成才之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教育的 本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问题普遍存在 一、青少年心理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 重生理健康轻心理健康的问题。应试教育使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升学竞争激烈,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的不当做法使许多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轻重不一的心理问 题。 据有关部门对几个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 1.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服务电话记录了数万个个案电话记录, 经分析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小学高年 级为 9.7%;初中生为 13.76%;高中生为 18.79%;大学生为 25.39%。 2.厦门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 500 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发现,有 49.6%的学 生存在着多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 10.8%的学生存在着多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3.上海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 7 所中学的 70%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卫生状况的测评,发现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 30%。 会的关注。 由此可见青少年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越来越引起社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许多心理问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低龄化与多元化题都表现出了低龄化、 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可以追溯到 他们的小学时代,以下的案例让人们触目惊心。 1.15 岁的姐姐虐待 12 岁妹妹。今年 12岁的小惠是四川达县某中心校六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小惠忍受着来自 15 岁姐 姐的非人折磨,毒打、不准吃饭是常有的事。而最令人发指的是姐姐竟然强迫小惠“喝厕所 里的尿水”。更让小惠感到可怕的是,姐姐放出话来:“随时可以找人修理小惠,大不了到 时坐牢、自杀。” 2.“邮包炸弹”炸翻班长。2005 年 6 月 2 日早晨 6 时,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中学初三(一)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邮包爆炸案”,班长李想在打开一个寄给 他的包裹时被当场炸得血肉模糊。 经过警方大量调查发现, 制造这起技术含量较高的爆炸案, 竟是受害人李想的同班同学、 素有小发明家美誉的王小元。 作案的动机竟是为了争夺班上学 习成绩第一。 3.专偷腊肉的小飞贼。2005 年 1 月 6 日,达州警方破获一起专偷腊肉的“小飞贼团伙”。经警方了解,他们最大的 14 岁,最小的才 8 岁,曾多次在人民公园、塔 坨、三里坪等地作案。将偷来的腊肉出卖后,每人每次都能分到 20 元至 80 元不等的赃款。 据了解,这些都是在校学生,他们或因学校老师批评、或因家长打骂而出走聚集在一起的。 4.不堪高考压力,高三男生杀死生母。2005 年 6 月 4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高考前 7 天发 生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幕悲剧:高三男生微儿(化名)为逃避父母让其参加高考,竟然在家 中将其亲生母亲杀死。而直到现在,痛悔不已的微儿还不知道他已酿成不可挽回的大错,甚 至以为他的母亲尚在抢救之中。 5.学生遭老师批评当场背气。2005 年 9 月 27 日下午 2点,青岛市海慈医院急诊室 120 送来了一名 18 岁的男孩进行抢救。据老师介绍说,刚才上 课的时候,这名学生打手机,老师看到后就批评了他,并让他把家长找来。没想到,男孩突 然背过气去, 倒在地上, 满地打滚, 桌子、 椅子倒了一片。 经医生治疗, 才化险为夷。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的教育科研部门调查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大约在 20%。 许 多调查结果同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连年呈居高不下的趋势。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 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若干表现 一些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日积月淀,已形成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心理障碍,甚至产 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据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市两万多名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 处 于 14 至 18 岁的青少年, 处在表现为体格匀称、 肌肉发达、 身体与生理上已较为接近成年人,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都相对滞后,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动荡、偏激,容易激 动兴奋,也容易发怒绝望;有的理智感和道德感相对模糊,心理因素的不稳定也往往使他们 中的一些人在不经意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面: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1.人际交往渠道受阻引起的回避型人格异常、妄想型人格异常与强迫型人格异常。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渴求别人的理解和注视, 内心产生强烈的交往愿望。 另一方面又由于来自 不同的家庭,彼此性格各异,而且师生之间除了教学上的接触外,其他方面都交流得较少。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学因不善交际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导致了“心理疾病”。这类疾病主 要表现为:回避型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很想与人交往,但又怕被人拒绝、抛弃,结果不敢 与人交往,总是回避,心理上很自卑;妄想型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怀疑、嫉妒、惯于责怪 别人、感情淡漠、易将小事扩大、无事生非、无法与人共处;强迫型人格异常,它是指过于 墨守陈规,处处谨小慎微,压抑自己的言行,有时甚至为自己的一句话讲得不妥当而懊恼焦 虑。 2.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改变引起的神经衰弱、自卑感和嫉妒心理。这种现象在一些重点学校尤为突出。重点学校汇集了各地大批的学习尖子。由于环境的变化、老师的变换、学 习方法的改变,且是课程教学容量大,画龙点睛的多,温故知新的少。这种学习方法和环境 的变化,使有些学生常常内心感到不安,生怕考砸了,在同学面前丢人现眼,在家长面前不 好交待,于是经常失眠、头痛,体力与智力下降,学习缺乏信心,由此患上神经衰弱症;自 卑感一般指个人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缺陷和其他原因产生的轻视自己,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 不如他人的心理;嫉妒心理则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这种心 理是在自卑心理放大后的一种畸形发泄形式。 如某中专学校一女生宿舍, 经常发生一些衣服 裙子被人为破坏,经调查发现,毁坏者竟是该班班长。该班长平时学习、表现均非常优秀, 为何做出这种不可理喻的事来。经了解,该生家庭贫寒,父母早已离异,每年的学费都是母 亲东挪西借地凑起来的,更莫说穿一件像样的衣服。因此,每当她看见别人穿上新衣服,她 心里就更加不平衡。 ||| 3.异性交往引起的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与激动忧郁症。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有的性机能已经成熟, 有了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 但有些人对异性交 往理解片面,处理不当,既耽误了学习又带来生活上的痛苦,甚至造成“心理疾病”。如青 春型精神分裂症, 就主要是由于失恋或某方面的失意而引起的。 其表现为“患者”越来越脱 离现实,不注意外观整洁,成天想入非非,甚至自甘堕落;激动忧郁症则是由于较大刺激影 响产生的忧虑和激动,进而出现严重的抑郁状态和过激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学 生中有心理问题的,相当一部分是与异性交往及爱情方面有关。比如失恋、单相思、三角恋 或多角恋的问题,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问题,可见异性交往在困扰着他们。有的学生因失恋而 怀疑自己在异性面前缺乏吸引力而患上“异性交往恐惧症”——只要有异性在场, 就变得手 足无措,精神紧张,反之,有的就会出现过激的性冲动行为,用自杀或暴力方式强迫异性接 受爱与不爱,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而最后导致悲剧。 4.未考上理想学校和专业引起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和失望心理。 有些同学平时成绩较好, 完全可以凭实力考到重点学校就读, 由于考试失利而目的没有达到, 故感到失意, 觉得自卑。 有些因此而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这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 主要特征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 精神状态和行为 表现异常,靠妄想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终日在虚幻中度日,就像《天龙八部》中描写的慕容 复一心想复国当皇帝一样。有的则造成失望心理,对目的未能实现而感到没有希望,对生活 和未来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性命。每年高考过后,各地均有学生因考试 失利而自杀的报道。 5.因外界压力产生的恐惧心理和“活得太累”的厌世心理。 许多青少年学生经受不住一点点微小的环境压力和挫折, 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压力, 却使他们 产生极大的挫折感,产生高度的焦虑和恐惧,动辄离家出走,或愤而自杀。例如今年 5 月 29 日下午,四川达县蒲家镇 12 岁的女孩赵某在家看屋,家里关着的狗不知为何跑出来将本 村一男孩咬伤。男孩的家人随即赶到赵某家讨说法。独自在家的赵某被吓住了,怕父母怪罪 自己,便在地上用粉笔写上“妈妈,我走了,请你保重”的遗言,在母亲床前上吊自杀了。 一些材料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求助于宗教迷信以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焦虑的摆 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少年学生进出寺庙、教堂,虔诚地跪拜在神像面前祈求神灵的 庇护,用算命、抽签的方法预卜未来,一些算命的书和姓名与人生的书在校园很流行。许多 学生感到悲观、彷徨、孤独、寂寞、忧虑,感到“活得太累,活着没有意思”等。这些又使 他们产生任性、厌学、自卑、脆弱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封闭心理、逆反心理和焦虑情绪等。 四、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途径与对策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 现代化教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充满情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启发 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 自我的潜力资源,发挥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 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的主渠道,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寻找病因的同时,主要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运用科学的方 法,来矫正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1.创设和谐氛围。大凡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心理等方面最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帮助, 正如身处雪中急需送炭一样。 对单亲家庭、 问题家庭、 留守族家庭的孩子,可进行调查摸底,对号排座,动态管理,教师可及时热情地进行宽慰, 号召同学们去关心、 爱护、 体贴和帮助, 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氛围, 使他们感受到同学们的关心、老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心境变得愉悦起来,从而鼓足勇气 从“心理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 2.沟通疏导,有的放矢。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牢骚满腹,什么都看不顺眼、听不顺耳,你说东他偏说西,并且常出现紧张的情绪反映。因 此只有使这些牢骚、 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 才能使他们达到心理平衡、 恢复理智状态。 对此, 教师要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创设一种情景,增加心理的透明度,让其自由地、毫无故 忌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忧虑,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特别是过激语言(有时可 能是破口大骂)会伤害教育者的面子,此时,教育者要豁达大度,理解他们的情感,才能做 到“冷处理”,使他们达到内心的平稳。“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有其自身认识上的原因, 因此,要用说理疏导的方法,提高其认识水平。可帮助他们分析其患上“心理疾病”的主客 观原因,探究有效的解决办法,树立矫正“心理疾病”的信心。运用说理疏导方法,要有针 对性,可从他们的心理、思想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把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也要有感 染性,不仅要使他们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而且使他们在心灵上受到感染,心悦诚服地接受忠 告、劝导和建议;还要有持久性,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才能收到效果;此外,还要注意 语言技巧,语言要简明流畅,合乎逻辑,要亲切自然,切忌空洞说教。 3.正确消除青春期的烦恼。 学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 其身心发展发生了重大 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 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形成,使 青少年产生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然而,由于青少年的特定的社会地位及其尚 未成熟的心理水平, 使他们这两项需要都无法真正得到满足, 这就形成了青少年学生的新需 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期学生这些特定的基本矛盾, 使他们最 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而又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他人疏导以得到解脱。 针对“恋 爱”这一青少年学生敏感的话题,举办一些课外专题讲座,加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 性角色、性法制教育,防止早恋的发生。对患有恋爱的“心理疾病”者,应正确引导,讲清 道理:爱情是高尚的、神圣的、美好的,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幸福 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 它同社会进步和人的事业相比终究是一个附属部 分,爱情至上是不正确的人生观,也是不正确的恋爱观。对爱情过度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 身的价值。 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有关事例, 说明青少年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仅影响学 习、进步和身体,还会因恋爱中的经济消费加重家庭负担。教育他们理智地克制自己,引导 他们将性的冲动转移到学习与其他一些课外活动中去,尽快摆脱因爱带来的烦恼。 4.心理调适,增强活力。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创一个良好的人 际关系和人文氛围环境, 是维护并增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1)善于自我调节, 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情,不随意迁怒他人。(2)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 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 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 使学生经 常获得满足感,保持愉快平衡的主导心境。(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欲速则不达, 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而且也会品尝成功的喜悦。(4)尊重学生的 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陷入危机状态。(5)有计划地开展心理辅导,及时疏导 心理症结。可以用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讲座、板报专栏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帮 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6)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活力。同时,学校 也应给家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重视学校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善与家长 的关系。通过组织专家、教师指导家长学习行为改变技术,分析问题,共同制订教育措施, 以此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使家庭生活充满亲情和欢乐,切实减轻学生 的心理负担。 在当今社会急剧变迁时期,较易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现象,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 系和有效的防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不 少学校从教师到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还很淡薄。 因此, 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伟大艰巨的任 务。
谈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忧郁症心理咨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