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葛根,麦冬,金银花,茅根图片,连翘,生地可不可…

&&&&而朱良春老前辈却独具一格,自抒一家之言。他说蒲公英有清胃定痛的作用。例举了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的记载:“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其效甚佳,当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近贤章次公先生治溃疡病,具小建中汤证,恒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克,疗效甚佳。朱老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根据切身的体会,认为: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还在于它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医疡之功。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佳。&&&&另外,朱老又指出了蒲公英消痈散肿,排脓治痢,清肝达郁作用。&&&&火之最烈者,无过于阳明胃火,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又蒲公英与金银花,前者只入阳明,后者无经不入。而金银花得蒲公英效更佳。&&&&我常思:而今之人(尤其青少年)多有青春痘,盖多由脾肺热毒上熏所致。而蒲公英恰是对症之药。成膏而服,更适合当今社会节奏。&&&&蒲公英——春天最好的“排毒草”&&&&蒲公英在春季里能给您的生命一股清新的力量,因为她的苦,才有更多的甜可以尝得出来!这和人生的道理是一样的。您一定要相信大自然会给您无穷的力量,哪怕是匍匐地面的小草,都那么神奇、有力量,譬如,最不起眼的蒲公英。 &&&&2.消痈散结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蒲公英用途:&&&&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蒲公英茶:性味功能:甘,微苦。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淋巴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急性乳腺炎,疔毒疮肿,感冒发热,急性扁挑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利尿,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一二指肠溃疡,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蒲公英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l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黄花三七、黄花苔……,该植物耐严寒、抗旱又耐涝,整个生长期无病虫害。&&&&近年来,在日本、西欧、北美等国家己陆续兴起了野菜消费热。蒲公英被称为&天然野味&、&健康食品&,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国内许多野生植物如荠菜、柳蒿菜、蕨菜等陆续进入家庭餐桌和饭店宴席,成为时鬃的饮食佳品。以蒲公英而言,由于其资源丰富,分布甚广,营养丰富,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分析,蒲公英可食部分达80%以上,全株富含蛋白质、蒲公英类固醇、豆类固醇、胆碱及多种维生素等。蒲公英鲜草每百克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粗纤维2.1克,灰分3.1克,钙216毫克,磷39毫克,铁10.2毫克,尼克酸1.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另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氮基酸、谷酷恍等。 &&&&蒲公英还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健胃、利尿、散结的功能,可冶疗妇女乳痛水肿、咽炎、急性扁桃腺炎和其它热毒诸症。对感冒、淋病、黄疸及对肝功能失调引起的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此,蒲公英常被中药界誉为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抗菌素,有广谱抗菌素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蒲公英的应用范围很广,现在己用它研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等不同剂型,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染性疾病达40多种。&&&&在开发营养保健食品的热潮中,科研人员对蒲公英的食用价值也作了深入研究,证实其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高50%,蛋白质含量是茄子的2倍,铁的含量几乎与菠萝相当。用蒲公英开发出一种养胃、健胃机能性饮料,十分流行。它具有咖啡风味,味道清淡可口,十分话合老人、儿童及孕妇饮用。&&&&目前国内己开发成功出蒲公英酱、蒲公英酒、蒲公英咖啡、蒲公英花粉、蒲公英根粉、蒲公英特种饮料等相关产品,市场上十分走俏。&&&&主料:蒲公英500克、蒜茸适量。&&&&调料:味精、精盐、麻油各适量。&&&&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放凉水中洗净,挤干水分,切碎放盘内,撒上蒜茸、麻油、精盐、味精,拌匀即成。&&&&功效: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此菜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病症。&&&&2、蒲公英炒肉丝(蒲公英花茎炒肉丝)&&&&此菜用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均可制作,花茎的食用效果更佳。&&&&主料:猪肉100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克。&&&&调料:味精、精盐、料酒、葱花、姜末、酱油、素油各适量。&&&&制作: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将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葱、姜同时放入碗中拌匀勾成芡汁。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猪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的功效。两者相配做成此菜,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C。适用于疔毒疮肿、瘰疬目赤、便血、咳嗽、消渴、胃炎、感冒等症。&&&&蒲公英是妇孺皆知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又名黄花地丁,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和繁殖力极强,耐涝,抗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寒性较强,平均地温达到4度就能迅速生长。蒲公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其叶的可食部分达84%,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9克,碳水化合物5克,粗纤维2.1克,灰分3.1克,钙216毫克,磷39毫克,铁10.2毫克,尼克酸1.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还有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蒲公英嫩时可凉拌和生食,是一种极好的蔬菜,根茎去皮抽芯亦可腌食,植株以富含钾而著称。&&&&常煲饮蒲公英水,发觉性功能突然增强,有用不尽的体力,蒲公英是否具不知道的补肾作用呢,在此提出与同仁共同探讨。&&&&按蒲公英属于清热解毒药,一般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炎、疔疮毒以及妇科炎症等,近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治疗胃肠炎作用,配合黄连制成连蒲双清片成药疗效佳。而据民间使用报道,以之泡酒常饮可延年益寿。据报道,一101岁老妇,仍能从事劈柴等重体力活,其家庭三代人均长寿,父辈活110多岁,而儿辈均已90多岁。记者询问其秘方,谓以蒲公英根泡酒每天饮一杯,坚持天天服用故得长寿。按中医理论,肾精足则长寿,以此推理,该药是否有未知的益肾作用呢?根据化学分析,该药含肌醇、叶酸、泛酸,此三成分皆可使头发乌黑,而从中医理论来说,使人乌发的药物多具补肝肾益精血作用,此又为该药具有补肾作用的一佐证。&&&&蒲公英还具有一奇效就是可治黄疸、黑疸,此为北京叶橘泉教授治疗经验。长服此物,可消炎杀菌,防止胆结石形成。本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药具轻微腹泻作用,似可用于便秘(以胃肠湿热型为主),原有的胆囊炎经常致痛现象消失。另外,慢性咽炎、抽烟者经常饮用亦具保健作用。&&&&以蒲公英的使用心得可以推论,有许多中药可能具有中药学书上未述的作用。中药的应用范围应不只中药学书所述的。民间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之说,可能也是此种道理。&&&&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教授曾遇到一位以鲜蒲公英治愈的肝病患者,对其治疗经过感受颇深。患者为中年妇女,病由黄疸转为黑疸,面目青褐,胸满腹胀,顽固性便秘,家中贫困不堪,难以维持。他人认为,黄疸转为黑疸,已属不治之症。叶老给予免费治疗,送服几剂中药,略有好转。后嘱其家属挖取蒲公英煎汤服用(每日约90~120克),服用一月余,未花分文,竟将迁延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好了。叶老感叹道:“过去我也常用蒲公英,而这次单独用其鲜草,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这就增加了我对中药的用法、剂量及疗效关系的新认识,使用单味药时剂量应增加。”清代《本草新编》中有言:“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蒲公英药效与吃法&&&&苏颂云:“春初生苗,叶如苦营,有细齿,中心抽一茎,茎端一花,色黄。”李时珍说:“小科布地生,断之有白汁,嫩苗可食。”《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所以,它是一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良药。春天常食,可排毒养颜保健康。&&&&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本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杀菌作用。本品醇提液1 :400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 :100无效。其1 :80的水煎剂能延缓 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物(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幽门弯曲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2.通乳作用&&&&本品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3.抗肿瘤作用:&&&&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4.利胆作用&&&&本品有利胆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5.保肝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蒲公英提取液中加入内毒素,相互作用后测得内毒素的活性降低,其减毒倍数为9.3,故可保肝。&&&& 6.护胃作用&&&&对大鼠应激法、幽门结扎法胃溃疡模型和无水乙醇所致大鼠粘膜损伤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抗胃溃疡及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的含量有关。蒲公英对清醒大鼠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麻醉大鼠用pH4盐酸生理盐水做胃灌流实验,蒲公英有明显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胃酸分泌作用。&&&& 7.免疫调节作用&&&& 蒲公英有提高及改善小鼠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对环磷酞胺所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恢复和保护作用。蒲公英能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除了富含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外,蒲公英是否有特定的调节机制的作用,尚不清楚,值得探讨。&&&& 8.抗氧自由基作用&&&& 蒲公英提取物总黄酮具有类似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这些物质能有效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轻自由基,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另外,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酪胺酸酶活性的作用,能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及色素沉着。&&&&9.调节女性内分泌作用&&&&蒲公英对女性甾体激素有影响。以蒲公英为主药的汉方蒲公英汤可明显增加卵巢切除后小鼠脑组织中的雌二醇与孕酮的含量,并有增加血清中雌二醇含量的趋势,但对血清中孕酮的含量无影响。蒲公英汤能改善胆固醇血症,并有增加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会对卵巢功能有影响。蒲公英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具有催乳作用,也可用于泌乳不畅所致的乳房肿胀。 &&&&10.利尿作用&&&&1蒲公英又称尿床草,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肝硬变引起的门脉高压性水肿有效。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淋巴结核)、疔疮肿毒、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2.炒食或蒸煮食&&&& 将蒲公英的嫩叶或花茎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既可素炒,也可加肉、鸡蛋、海鲜炒,勾上淀粉,味道就更佳了。&&&& 蒲公英炒肉丝&&&& 主料:猪肉100克、蒲公英鲜叶或花茎250克。制作:将蒲公英鲜叶或花茎去杂洗净,沥水,切段。猪肉洗净切丝。油锅烧热,下肉丝煸炒,加入芡汁炒至肉熟时,投入蒲公英鲜叶或花茎炒至入味,出锅装盘即成。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猪肉具有滋阴润阳,补中益气的功效。&&&& 3.煮汤熬粥&&&& 为了减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时可将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8分钟,然后泡在水中数小时,将苦味浸出冲洗干净,再煮汤或熬粥。&&&& 蒲公英绿豆汤&&&&主料: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制作:将蒲公英去杂洗净,放汤锅内,加入适量水煎煮,煎好后取滤液,弃去渣,将滤液再放入汤锅内,加入绿豆,煮至熟烂,加入白糖拌匀即成。功效:此汤由蒲公英与绿豆相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4. 蒲公英茶&&&&蒲公英的苦味是淡淡的,不似黄连、黄芩那样让人望而生畏,采几棵鲜嫩的蒲公英,当茶冲泡,淡淡的苦味里有隐隐的菜叶清香气味,可以防病祛疾,促进健康。&&&&5. 蒲公英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注意事项: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蒲公英是嗓子疼的救兵&&&&同属草类,蒲公英是“草根”形象,比起“冬虫夏草”相形见绌。可是,后者虽说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是对嗓子上火、扁桃体发炎却是无能为力,而且,还会加重上火势头。这时,“救兵”非蒲公英莫属。&&&&蒲公英是治小儿扁桃体炎的良方。&&&&蒲公英对慢性病有奇效&&&& 对于女人来说,蒲公英也是她们的贵人。春天到夏天,多吃点鲜蒲公英。为什么?因为蒲公英通肝经,祛火,消炎。女性现在百分之八九十都有乳腺增生,主要原因就是肝郁。而如果照吃上6个月凉拌蒲公英,到秋天,大多人的乳房就会柔软很多。如果坐月子得了乳腺炎,恰好能买着鲜蒲公英的话,捣碎了敷在上面,就很有效。&&&& 有一个女同学,得了肾炎。送给她一盒野生蒲公英的根,让她煮水喝。半年后,其各项指标都已正常。 蒲公英通淋、解毒作用不错,女人在夏天喝水少,最容易惹上尿道炎,赶快买上一两,煮水,喝上一大壶,很快就好了。&&&& 慢性肝炎的人,在中国占的比例相当大,转成肝癌的几率也不小。如果服用三年生以上的蒲公英茶,辅助治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据说,中医用蒲公英治疗糖尿病,效果也很好,无副作用。其实,所有苦、涩、寒的碱性食物,都是糖尿病的克星。而且,从能量角度来看,养肝补肾的法子,对糖尿病都是有治疗作用的。&&&& 春天的蒲公英食疗价值最高&&&&蒲公英在春天是最美的,不是她的姿色在春天最撩人,而是她的味道。&&&&如果要品她的味儿,获得她抗癌、清火、消炎的食疗能量,最好是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蒲公英开花之前采下,也就是不要等到她熬成婆婆再摘采。&&&&鲜的蒲公英是活的春色,所以有很多美味的吃法供我们享受。&&&&在农家饭的餐桌上,蒲公英通常是下水焯过苦味之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了端上来的。这时的蒲公英清香怡人,非常祛火,吃了以后,身体里面顿觉清爽了不少。平日里阴虚火旺的您,在春天要多吃些蒲公英。而身子骨弱、阳虚的人,却消受不起蒲公英,因为她毕竟是寒、苦的阴性食物。即使是爱吃她那个苦味儿,也不可吃得过多,每天50克,足矣!还有用蒲公英做蛋花汤的,也是败火的食疗。&&&&当然,所有的野菜都可以用来做馅儿,蒲公英也不例外,但焯过再剁碎的做法,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并不科学,因为含金量高的成分有可能都趁着细胞壁的破裂而逃之夭夭了。只有最简单、最天然的食法才最能保留蒲公英的营养,那就是——洗洗涮涮,直接蘸酱吃!春季的早餐或晚餐,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里面用上蒲公英末,就是很好的食疗粥了。如果用蒲公英清炒肉丝,再吃上一碗香米饭,那更是绝佳的配搭!&&&&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现将有效单验方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 1.乳腺炎(乳痈)初起:蒲公英150g,水煎服,每日2次(另取鲜蒲公英根加白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 2.流行性腮腺炎:蒲公英15g,水煎服,每日2次。&&&& 3.急性扁桃体炎:蒲公英15g,牛蒡子10g,马勃、生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2次。&&&& 4.痢疾:对于下痢赤白可用蒲公英30g,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 对于阿米巴痢疾用蒲公英、茵陈各60g,大青叶30g,生石膏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4天为1疗程。&&&& 5.外阴瘙痒症:蒲公英、白鲜皮各30g,地肤子、黄柏各20g,白矾10g。水煎温洗患处,早晚各1次。&&&& 6.盆腔炎:蒲公英、紫地丁各50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苦参根各15g。水煎至200ml,每日1次10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 7.痈疽发背破溃:蒲公英50g,水煎服,黄酒为引,每日2次。同时用鲜蒲公英适量捣烂,敷患处。&&&& 8.尿路感染:蒲公英、金钱草各30g,金银花、丹参各15g,香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各1次。&&&& 9.疔疮疖肿:对于疖疮初起,红肿疼痛,可用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对于多发性疖肿,用蒲公英、野菊花各10g,紫花地丁7.5g,紫背天葵4.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0.脓疱疮: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夏枯草各20g,黄芩、丹皮、赤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牛蒡子、柴胡、栀子各10g,荆芥穗6g,薄荷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2.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蒲公英60g,白菊花21g,车前子(另包)、丹皮、红花各10g,防风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3.麦粒肿:蒲公英60g,野菊花15g,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处,每天数次。14.骨髓炎: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用蒲公英30g,金银花藤、紫地丁、生地、鸡血藤各15g,黄连、当归、丹参、花粉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对于慢性骨髓炎可用蒲公英30g,生黄花、鸡血藤各15g,当归、党参、茯苓、骨碎补、黄连各10g,白术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5.白塞氏综合征:蒲公英、金银花、百合、生地、石斛各30g,黄连、沙参、细辛、玄参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6.蜂窝组织炎:蒲公英、银花、紫花地丁、赤芍、黄花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丹皮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7.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蒲公英、菊花各15g,柴胡、黄芩、赤芍各12g,板蓝根、钩藤各30g,大青叶20g,薄荷(后下)、蝉蜕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8.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用蒲公英、茵陈各30g,黄芩、陈皮、茯苓各10g,扁蓄15g,生薏仁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蒲公英、茵陈各60g,大青叶30g,生石膏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鲜蒲公英、鲜野菊花各40g,柴胡12g,山楂、茵陈、茯苓各10g,大黄、陈皮、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蒲公英、绵茵陈、白茅根、六一散各30g,泽兰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治慢性乙肝:可用蒲公英、茵陈各15g,太子参、黄精、丹参各20g,枸杞、白芍、山楂、合欢皮、桔叶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病程较长,偏虚者)。&&&& 对于乙肝HBsAg阳性,可用蒲公英、白茅根各30g,乌梅18g,蝉衣、五味子各12g,虎杖15g,僵蚕10g,大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9.慢性前列腺炎:蒲公英、土茯苓、车前子、玉米须各20g,益母草30g,瞿麦、赤芍、皂刺、乌药各10g,甘草梢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痔疮:蒲公英、黄柏、赤芍、丹皮、土茯苓各30g,桃仁20g,白芷15g,煎汤(加水2500ml~3500ml),熏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2~3次。&&&& 用单验方,在临床上可以治疗许多疾病,患者乐于接受,且简便易行、省钱省事、疗效显著。&&&&金银花药用功效&&&&金银花,又名银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每当夏秋季来临,我国南北诸省的山区、丘陵,都有这种蔓藤爬攀植物,开黄白两色的鲜花,清香扑鼻,这就是“金银花”。花开时初为纯白,继而变黄,十分好看。采集该花颇有讲究,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并及时晾晒或阴干,这样药效才佳。&&&&(11)深部脓肿: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马兰、甘草各10g,大青叶30g,水煎服,每日1剂。 &&&&(12)急性乳腺炎: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马兰、甘草各10g,大青叶30g,水煎服,每日1剂。 &&&&(13)子宫预糜烂:金银花、甘草等份,共研细末,睡前,用阴道棉签蘸药粉,塞于子宫颈处,次日晨取出,10次一疗程。 &&&&(14)杨梅疮:金银花30g,甘草6g,黑料豆60g,土茯苓12g,水煎服,每日1剂。 &&&&(15)荨麻疹:鲜金银花煎服,每次30g,1日3次。 &&&&(16)等有机磷农药中毒:金银花60~90g,明矾6g,大黄15g,甘草60~90g,水煎冷服,每剂服1次,每日2剂。 &&&&(17)传染性肝炎:银花藤60g,水煎服,每日1剂。15天1疗程,休息1~3天后,根据病情需要,可再服。 &&&&(18)疮久不愈成漏:银花藤泡酒常饮。 &&&&(19)风湿性关节炎:银花藤9g,桑枝9g,水煎服。 &&&&(20)毒蕈中毒:将金银花的鲜嫩茎叶,用冷水洗净后,嚼服。 &&&&(21)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痈:金银花15g,菊花10g,茉莉花3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即可防治。平素火大者,常饮此茶有降火功效。 &&&&(22)感冒发热,津伤口渴:取金银花30g,薄荷6g,麦冬10g,鲜芦根30g,先煎金银花、芦根、麦冬,沸后煮15分钟再下薄荷,煮2分钟,取汁液,调入冰糖饮用。 &&&&(23)声音嘶哑,咽喉疼痛:金银花30g,麦冬10g,甘草5g,泡茶饮。 &&&&(24)热痢:银花炭30g,白芍15g,白扁豆花10g,煎汤服。 &&&&(25)尿痛、尿频:金银花60g,白糖120g,同蒸,频频饮服。 &&&&(26)刀伤:鲜金银花叶适量,捣烂敷于烂处,或研末撒于患处。 &&&&(27)舌炎:金银花、夏枯草各9g,水煎当茶饮。 &&&&(28)一氧化碳中毒:金银花30g,生萝卜600g,水煎,加红糖适量服。 &&&&(29)野蕈中毒:金银花30g,甘草15g,水煎服。或鲜忍冬藤120g,捣汁服或浓煎服。 &&&&(30)鼻窦炎:金银花9克,研为细末,取少许吸入鼻中,1日数次。 &&&&1.1.5 常用的金银花制剂 &&&&1.1.5.1 银翘解毒丸 &&&&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渴。 &&&&处方:银花200g,牛蒡子(炒)120g,连翘200g,桔梗120g,薄荷120g,淡竹叶80g,荆芥穗80g,甘草100g,淡豆豉100g。 &&&&制法: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收集蒸馏后的水溶液,药渣与其余5味水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混匀,干燥,再粉碎成细粉,过筛,喷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每丸3g重。 &&&&服法:1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或芦根汤送服。 &&&&贮藏:密封。 &&&&1.1.5.2 银翘解毒片 &&&&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口干。 &&&&处方:金银花200g,连翘200g,薄荷120g,荆芥穗80g,淡豆豉100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淡竹叶80g,甘草100g。 &&&&制法:金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穗提取挥发油,收集蒸馏后的水溶液,药渣与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甘草加水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淡豆豉加水煮沸,于80℃温浸2次,每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过滤;将全部药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与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薄荷、荆芥穗的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 &&&&服法:1次4片,每日2~3次。 &&&&贮藏:密封。 &&&&1.1.5.3 栀子金花丸 &&&&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暴发火眼,头晕目眩,咽喉肿痛,吐血衄血,烦躁,便秘。 &&&&处方:栀子116g,黄连48g,黄芩192g,黄柏60g,大黄116g,金银花40g,知母40g,天花粉60g。 &&&&制法:以上药物粉碎成细粉,过筛后混匀。用水泛丸,干燥。 &&&&服法:1次9g,每日1次。&&&&金银花又名双花、银花、忍冬花,为忍冬科多年生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夏初当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摘,晾晒或阴干,生用或炒用。性寒,味甘,入肺、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物质、忍冬甙、肌醇及微量挥发油等。药理研究金银花有三大作用:一是抗病原微生物。实验证明金银花对各种致病菌、病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皮肤真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是增强免疫功能。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三是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对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渗出性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祖国医学认为金银花甘寒质轻,其气清香,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宣散风热,清解之中能宣透,为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初期、痈疮疖肿之要药。&&&&金银花功善清热解毒,性能宣泄,透散表邪,常将其与连翘、牛蒡子、荆芥等配伍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寒、头身疼痛等,此法以银翘散为代表方。若热邪入里,症见高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常将其与石膏、知母、连翘配伍,代表方有银翘白虎汤;若热入营血,症见高热神昏、烦躁不安或斑疹隐隐,常将本品与丹皮、生地、玄参等合用,共奏清营护阴、凉血解毒之效,代表方有清营汤。&&&&金银花既能清热又能解毒凉血,还是治疗痈疖肿毒的要药。治疗热毒痈疖,可单用浓煎内服,亦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以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疮疡肿毒初起或已成脓而未溃者,可将本品与山甲、皂刺、大贝、白芷等合用,以加强活血消肿、溃坚之效,代表方有仙方活命饮。有人用金银花30g、生甘草15g、皂刺12g、鹿角片10g,加白酒50ml,水煎服,治疗乳腺炎10例,服3剂汤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本品生用清热解毒,炒炭又能止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如《惠直堂经验方》之忍冬散;亦可与黄连、黄芩、白头翁等配伍,以奏清热解毒、止血止痢之效。有人用金银花炭40~50g与秦皮、地榆和用治疗菌痢52例,一般3日内显效,6日治愈,总有效率达98.8%.&&&&也有人以鲜金银花30g水煎或以没银煎液(含银花、没药)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我国民间常以金银花、生甘草适量泡茶饮用,可用于夏季防暑抗温,清热解渴。亦有取金银花、麦冬、桔梗、乌梅、甘草等泡饮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本品治疗温热病在卫可散、在气可清、在营可透,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可用。治外感风热和温病初期用量宜轻,治痈疮肿毒及温病发热用量宜重。一般规定用10~15g入药,临床上有用到30~60g者亦无伤阴败胃之弊。&&&&金银花的药用价值:金银花浑身都是宝,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对其就有一定的认识;公元五世纪,人们开始用其茎叶入药;《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病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将其列为上品并有“久服轻身”、“茎、叶、花、根功能皆同”的记载;《名医别录》记述了它有治疗“署热身肿”的功能;明朝李时珍以花蕾入药,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称其既是“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之良药,又为“消肿散毒、治疮之良剂”,并做出了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久服轻身长寿的结论。 &&&&据化验分析,金银花的茎、叶、花中主要成份为绿原酸,绿原酸在临床上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另外,花中含有肌醇,皂甙、挥发油、黄酮等;叶中含有鞣质、忍冬甙、番木鳖甙、紫丁香甙和忍冬黄素等;茎和茎皮含有木犀草黄素、皂甙和纯纤维素等;果实中含有还原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金银花对于容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及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抑菌力,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和炎症均有一定疗效。金银花可单为一方,亦可与其它药配伍,或为丸、或泡酒、或内服、或外敷皆有良效,金银花在医药制剂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据调查,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医方剂用到金银花。人们熟知的“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就是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以金银花为主,配以连翘、大青叶、芦根、甘草,水煎代茶饮用,可以预防“乙脑”和“流脑”。 &&&&金银花性寒,味甘,中医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经活络之功效。 在临床应用上,金银花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痈肿疙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通痰活血等功能,主治关节疼痛、荨麻疹、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湿病发热等症。相传,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时途经湖南溆浦,身染瘟疫,昏迷不起。当地山民敬佩三闾大夫,不畏艰险,从高山采来金银花,佐以另外几种药草,为其煎汤灌服。屈原不到半小个时辰即悠悠醒转,得以继续吟诗作赋,写完《九章》全部篇章,并在《九章.涉江》中留下了“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的诗句,流传千古。 &&&&五、金银花的保健价值: &&&&金银花的用途越来越广,开始由单一的中草药逐步向茶叶、饮料,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发展。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嗅之气味芬芳,饮后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署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疫防病的绝好佳。金银花的保健养生,美容养颜功效亟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体衰老与细胞物质氧化有关。 而金银花及其茎叶所含的绿原酸能抗物质氧化,特别是绿原酸的生物活性,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各部功能的平衡,使体内失去功能的“器官”起死回生,老化的“零件”恢复机能,起到人体“内在”的保健作用。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银花气芳郁而味甘,开胃宽中,解毒消火,以之代茶,尤能散暑”。金银花冲以代茶,汤色翠绿透亮,闻之气味芬芳,饮之心舒肺爽,是防暑降温饮料中的佳品。儿童常饮金银花茶,不出痱子,不生疖子,不烂嘴,可预防感冒、流脑等传染病,起到抗病毒的作用;青年人常饮金银花茶,可葆青春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中老年人常饮金银花茶,可开胃宽中、活血化淤,可坚齿、止 渴、明目、益思、除痰利尿、保护心血管,对辅助治疗糖尿病、眼科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肝炎均有显著疗效。金银花茎部寄生的一种苗状物——金银花萼,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良药,用之泡茶饮,三、两日即愈。 &&&&金银花的解毒功能极强。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将适量的金银花茎叶用清水洗净,嚼细咽下,可以达到解毒的目的。金银花还能解除无机或有机毒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如农药中的有机磷中毒、菌类中毒等。 &&&&六、金银花的生态价值: &&&&金银花的根系特别发达 ,适应性及广。金银花枝条蔓生,叶面积密度大,三年生的金银花单株一般有300个多个枝条,叶面与枝条所控制的范围以内,大风刮不去土壤,暴雨的雨滴也不能够溅击地面。金银花具有很强的耐干旱、耐贫瘠、耐水淹、耐盐碱和保持水土的能力。金银花用来护坡、护堤均有很好的防护作...... &&&&七、金银花的观赏价值:每到初夏,漫山遍野金银花含蕊竞放,婀娜多姿而又典雅高贵,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引来蜜蜂唱歌,彩蝶献舞。青山碧水,白云蓝天,浑然一体。在峰回路转中,看着倒映水中的金色银色的花,闻着清新空气中沁人肺腑的香,听着采花小伙和采花姑娘隔水互答的山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浓绿的原野中,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银花园田里,花的世界,到处是花的海洋,有黄有白、如金似银的金银花裹胁着阵阵浓郁的迷人馨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肺。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为忍冬科属植物忍冬的花蕾,生于丘陵、山谷,林边也有栽培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产在河南的叫“南银花”,产在山东的叫“东银花”。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痛疗疮。&&&&我们常用的著名方剂《银翘解毒散》中的主药之一就是金银花,一般常用的辛凉解表药也离不了它。想必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了,而且也会用,但在重症大病中敢不敢启用它为主药,大刀阔斧,独担先锋,我想人不多,因为这方面的医案不多,可以为证。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大家不要小看这味药,不要仅在感冒发烧中去用,要敢于在一些火毒热证中去用,如常见的疮疡痈肿等,见证只要是红肿热痛,火毒壅结,就大量重剂使用,无有不效,速收一剂知,二剂已之功。现举我近期治疗一案示之。&&&&李某 女 26岁,一周前,鼻梁旁被不知名小虫叮咬,用手指挠破,没有注意,第二天迅速感染,右半个脸肿大变形为阴阳人,甚是骇人,高烧40度,显然是细菌感染,因在面部,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导致败血症之势。其母速带其到两家大医院就诊,遗憾的是年轻大夫竟不识为何证,只知消炎用抗生素,注射大量激素退热,给予左克,结果一天后烧退,右半个脸继续肿大,无奈又转诊医学院一老教授,断为蜂窩组织炎,又用大量抗生素不知名,结果面肿稍退,但是变症蜂起。腰痛,尿血,蛋白+++,小便赤涩,显然是药物伤了肾脏,吓得母女一家人急忙出院找到我。因其母是常年在我处看中医,故笃信中医不移,要求我予已治疗。面诊右半个脸肿大,左右不对称明显骇人。舌淡苔白干,脉细数,纳呆,小便涩痛量少,大便不多。体温38.5,余无它明显突出之症。此乃少阳火郁,热毒蕴发,似中医大头瘟证。出方:小柴胡汤加五味消毒饮加当归补血汤。&&&&柴胡30g 黄芩30g 金银花120g 野菊花30g 连翘30g 公英60g 地丁30g 当归10g 生黄芪30g 三剂,嘱三日后复诊。结果一剂热退,三剂后肿消,脸平如初,还一女子骄容。仅留皮下硬微痛,续方:生黄芪30g 当归10g 金银花60g 野菊花30g 连翘30g 公英60g 地丁30g 元参30g 浙贝母30g 生牡蛎30g 五剂,痊愈。&&&&此案,之所以快速控制病势,关键在于及时大量重用金银花,起手就是120克,迅速扑灭火势,量小不行,杯水车薪。这是我多年的经验。我治乳痈,肠痈等痈疮症都是心狠手辣,重剂频出,屡屡收效。此时不可犹豫,慢条丝理,贻误战机。上案如不是误诊耽搁,凭我早年的经验,病发之初,即用大量青霉素亦可治愈。无奈现医可能嫌药贱,不赚钱而用左克之类,据病人说三天化了五干多元,还险些丧命。呜呼!哀哉!&&&&重用金银花治大症古今已有之,清时《洞天奥旨》的陈士铎,当世的山西名医白清佐均是擅用大剂金银花的高手,诸位有兴趣不妨翻阅上述贤德之士的遗作习之,定会有收益。&&&&另:再多说一句,在大量用金银花治重症时,要尽量发挥此药的特性,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病位偏上偏表偏散是用其的首选依据,偏下则用大黄之类。量上要保持100克以上,不要低于此量,此乃我的经验。&&&&欣赏金银花前些时,朋友送我一盆金银花,即可观赏,还有药用价值。由此引起了我对金银花的好奇,经查资料知其珍贵,献给大家欣赏!谢谢本草情缘提供的资料。(资料来自本草情缘的博客:/%B1%BE%B2%DD%C7%E9%D4%B5/blog/item/ae5f2d0a0e91efdd62d986fd.html) 金银花的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d.、红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东等省。夏初花开放前采摘,阴干。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应用】&&&&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古籍摘要】&&&&1.《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2.《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3.《》:“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木犀草素、环己六醇、黄酮类、肌醇、皂苷、鞣质等。分离出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本品抗菌的主要成分。&&&&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本品有一定降低胆固醇作用。其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此外大量口服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作用。&&&&3.临床研究:以金银花为主制成注射剂、气雾剂或粉针剂,临床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慢性前列腺炎及阴道炎等疾病。据报道,金银花尚可用于其他多种疾病,如:以金银花为主适当配伍,可治疗肝癌、白血病、淋巴肉瘤、肺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可使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抗癌治验本草);口服金银花露还可用于肿瘤放、化疗后口干症,治疗978例,有效率为80%(江苏中医);用金银花水煎服,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总有效率86.66%(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用金银花花蕾干燥为末,于每日早晚餐前口服,用于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48例,总有效率为72.9%(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此外,金银花尚可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复发性口疮、牙周炎、荨麻疹、银屑病及高脂血症等,还可用于烧伤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控制感染。&&&&4.不良反应:本品所含的绿原酸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一般无此反应。&&&&附药 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d.的干燥茎枝,又名银花藤。秋冬割取带叶的嫩枝,晒干,生用。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本品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作用,故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煎服,9~30g。各家论述&&&&1.《本草通玄》:金银花,主胀满下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胀利风虚之用,余子诸症中用之,屡屡见效。 &&&& 2.《本草正》: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 3.《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痘疮倒陷不起,用此根长流水煎浴,以痘光壮为效,此即水杨汤变法。 &&&& 4.《滇南本草》: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 &&&& 5.《生草药性备要》:能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 6.《本草备要》:养血止渴。治疥癣。 &&&& 7.《重庆堂随笔》: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症。8.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阑尾炎,外伤感染,小儿痱毒。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药物应用鉴别&&&&1.银花、银花叶、银花藤,功用大致相同。花叶轻清上浮,皆偏于解表,叶之功次于花;藤则象形,长于通络,可清经络中之风热而定经络之疼痛。银花炭入血分,清血热,可用于热毒血痢,以黑胜红,故有止血之功。 &&&& 2.银花与其他辛凉解表药如葛根、薄荷等比较,解表之功稍逊,清热之功则过之&&&&金银花药用&&&&(一) 药用与采集: 花、叶, 茎均可入药。花, 春末夏初盛开时采。茎、叶, 全年可采, 鲜用或晒干备用。&&&&
(二) 性味与归经: 性寒, 味甘, 无毒。归肺经和胃经。&&&&
(三) 功能与主治: 有清热解毒, 消炎退肿, 疗风除胀之功能。主治感冒发热, 咽喉肿痛, 扁桃体炎, 丹毒疮疖等病症。&&&&
(四) 应用与处方: &&&& 1.五痔诸瘘: 忍冬藤根、茎、叶、花皆可, 不拘多少, 入瓶内, 以无灰酒浸, 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 入甘草少许, 碾为细末, 以浸药酒打面糊, 丸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一百丸, 汤酒任下。 (《外科精要》) &&&& 2.肿毒: 金银花花、茎、叶, 榨取自然汁半碗, 煎八分, 服之。以渣敷上。败毒和血。 (《积善堂方》) &&&& 3.肿毒初发 (敷肿拔毒) : 金银藤大者烧存性, 叶焙干为末各三钱, 大黄焙为末四钱, 以水酒调搽四周。 (《杨诚经验方》) &&&& 4.淤血作痛: 金银花一两, 水煎饮之。 (《李楼怪病奇方》) &&&& 5.脚气作痛 (筋骨引痛) : 金银花为末, 每服二钱, 热酒调下。 (《卫生易简方》) &&&& 6.痢疾: 金银15克, 白头翁30克。水煎服。又方: 金银花15克, 白芍9克, 甘草3克, 广木香3克, 水煎服。&&&& 7.外感所引起的热病初起: 金银花15克, 连翘9克, 荆芥3克, 薄荷3克, 甘草3克。水煎服。&&&& 8.阑尾炎: 金银花30克, 蒲公英30克, 瓜萎仁9克, 水煎服。 (以上见《花卉栽培与药用价值》) &&&& 9.小儿腹泻: 银花炭6克, 水煎服。&&&& 10.乳腺炎脓肿: 金银花、蒲公英、瓜萎、半枝莲各200克, 此4 味药放水使之潮湿, 入砂锅内炒后, 用纱布包好, 热敷患处。每日1——2 次。 (《常见病中医自疗便方》) &&&& 11.胆道感染, 创口感染: 金银花一两, 连翘、大青根、黄芪、野菊花各五钱。水煎服, 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 12.疮疡痛甚, 色变紫黑者: 金银花连枝叶 (锉) 二两, 黄芪四两, 甘草一两。上药细切, 用酒一升, 同入壶瓶内, 闭口, 重汤内煮二、三时辰, 取出, 去滓, 顿服之。 (《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 13.杨梅结毒: 金银花一两, 甘草二两, 黑料豆二两, 土茯苓四两。水煎, 日一剂, 尽量饮。 (《外科十法·忍冬汤》) &&&& 14.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二花30克 (无花者藤60克) , 连翘30克, 白茅根60克, 黄芩18克, 藿香12克, 水煎服。在接触疫水期中, 一日一剂。 (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方) &&&& 15.白喉急性期: 鲜生地30克, 金银花、连翘、黄芩、山栀、元参、麦冬各15克, 丹皮、锦灯笼、射干各9克。如有牛颈症状, 加用夏桔草30克, 板蓝根、山豆根各15克。中毒情况严重, 加用犀角粉 (或广角粉) 0.3——0.6克。&&&& 恢复期处方: 生地30克, 麦冬、元参、鲜石斜、金银花、黄芩各15克。如有心肌炎, 面色苍白, 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 心律紊乱时, 用: 人参6——9克, 菖蒲6克, 鲜生地30克, 元参、麦冬各15克, 黑附子、五味子各3——6克, 杭萸肉9克。&&&& 白喉散处方Ⅰ号: 牛黄0.6克, 珍珠、梅片、琥珀、硇砂各9克, 血竭、象皮、龙骨、儿茶、乳香、没药各3克, 五倍子30克。共为细末。&&&& 白喉散处方Ⅱ号: 五倍子30克, 梅片9克。共为细末。每天服汤药一剂, 水煎服。在急性期加用白喉散喷喉。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天津市传染病院方) &&&& 16.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大青根3 个, 贯众、金银花、黄菊花、芦根各250克, 白茅根500克 (以上为50 人用量) 。上药加水30 斤, 熬成25斤, 每人每天半斤, 分三次服, 连服3——5 天。&&&& 17.流行性乙型脑炎 (共5 方) : &&&& 脑Ⅰ: 银花、连翘、菊花、荷叶各三钱, 石膏八钱, 薄荷、竹叶各二钱, 六一散四钱。&&&& 脑Ⅱ: 脑Ⅰ方去菊花、薄荷, 加知母、佩兰各三钱, 芦根一两。&&&& 脑Ⅲ: 脑Ⅱ方去六一散, 改益元散四钱, 加菖蒲、郁金、栀子各三钱, 茅根一两。&&&& 常加药: 大青叶、板蓝根、钩藤、僵蚕、生地、元参各三钱。&&&& 恢复期 (2 方) : &&&& 恢复Ⅰ号: 忍冬藤、扁豆衣、丝瓜络、荷叶各三钱, 竹叶二钱, 西瓜翠衣一两。&&&& 恢复Ⅱ号: 脑Ⅲ方加元参、生地各三钱。用法: 根据病情选用上述药方, 均水煎服。&&&& 轻中型: 用脑Ⅰ或脑Ⅱ, 疗程3——7 天, 7 岁以内, 每剂一天四次, 每次50 毫升左右;7 岁以上, 每剂煎200 毫升, 分3——4 次服。以后可予以恢复期Ⅰ号。&&&& 重型: 用脑Ⅱ或脑Ⅲ, 疗程为7——10 天, 用量及用法同上。&&&& 分型标准: 1.重型: 有昏迷者, 多有高热稽留, 频抽, 呼吸衰竭等, 可留后遗症;2.中型: 高烧持续5 天以上者, 可有短暂的昏迷、抽风;3.轻型: 神志清醒或嗜睡, 高热不超过5 天, 可有一、二次抽风, 不影响神志者。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北京市儿童医院方) &&&& 18.流行性感冒: 铁柴树根、时田菠根、臭桐根、金银花藤、紫苏叶各三至五钱, 老姜三至五片。水煎服, 每天一剂。高烧者, 加竹叶聂根;咳嗽甚者, 加叶下白。&&&& 注: 铁柴树根为金缕梅科植物檵木的根。时田菠根为蔷蔽科植物茅莓的根。臭桐根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根。竹叶聂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根。叶下白为菊科植物细叶鼠曲草, 以全草入药。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福建省政和县方) &&&& 19.预防流行性感冒: 麦冬根、银花藤各等份, 薄荷少许。水煎服, 每3天一次, 每次一碗。 (《湖北省鄂西北黄岗《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 20.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 香茅草五钱, 金银花四钱, 杏叶、防风、生姜、木姜子、柴胡、竹叶各三钱。每日一剂, 水煎分三次服。 (云南省方) &&&& 21.急性结膜炎: 金银花、蒲公英各适量。将两药分别水煎, 将煎液制成两种滴眼药水。每日滴眼3——4 次, 每次2——3 滴。&&&& 2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中医辨证论治, 分型治疗。&&&& 阴虚热毒型: 银花、野菊花各二两, 当归、元参、连翘、花粉、石斜、赤芍、紫背天葵、夜明砂、紫花地丁、生芪、白术各一两, 牛膝五钱, 黄芩、生甘草各四钱。&&&& 虚寒型: 熟地、附子、白介子、生鹿角、桂枝、筒桂、红花、桃仁、丹参、桑寄生各一两, 干姜、川牛膝、生甘草各五钱, 麻黄四钱, 细辛三钱, 蜈蚣八大条。&&&& 气血瘀滞型: 当归二两, 红花、桃仁、丹参、川芎、赤芍、牛膝、银花、元参各一两, 土鳖虫、三棱、莪术各五钱, 地龙八钱, 水蛭、虻虫、生甘草各四钱。&&&& 气血双亏型: 生芪、当归、柏子仁各二两, 党参、白术、茯苓、川芎、赤芍、熟地、牛膝、丹参、元参、红花、鸡血藤、官桂各一两, 生甘草四钱。以上均用文火熬煎三次, 分三次一日服完。 (北京宣武区广内医院方) &&&& 注: 紫背天葵为毛莫科植物天葵。&&&& 又分型治疗方: 元参一两, 银花、当归、赤芍、牛膝各五钱, 黄柏、黄芩、山栀、连翘、苍术、防己、紫草、生甘草各三钱, 红花、木通各二钱。&&&& 热毒炽盛型: 银花、蒲公英、地丁各一两, 元参、当归、黄芪、生地、丹参各五钱, 牛膝、连翘、漏芦、防己各四钱, 黄柏、贯众、红花各三钱, 乳香、没药各一钱。&&&& 阴寒型: 熟地、炙黄芪、鸡血藤各一两, 党参、当归、干姜、赤芍、怀牛膝各五钱, 肉桂、白芥子、熟附子、炙甘草、鹿角霜 (冲) 各三钱, 地龙四钱, 麻黄二钱。&&&& 气血两虚型: 黄芪、党参、鸡血藤、石斛各一两, 当归、赤芍、怀牛膝、白术各五钱, 甘草二钱。&&&&以上均水煎两次, 分两次服。&&&& 上述各型均可配合服`四虫丸' (全蝎、蜈蚣、土鳖虫、地龙各等份) 和`活血通脉饮' (丹参、银花各一两, 赤芍、土茯苓各二两, 当归、川芎各五钱) 。 (山东中医研究所、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 又方: 金钱白花蛇一条, 蟾蜍一个 (红眼、腹部带花纹的) , 银花三两, 牛膝二两, 附子一两, 65°白酒三斤。&&&& 制法: 将上药与酒共放入罐内, 盖严, 隔水炖1——1.5 小时, 放凉后过滤, 取滤液备用。&&&& 用法: 第一、二天, 每天服一次, 以大醉为度: 第三天开始, 每天服二次, 每次50——100 毫升 (可依体质强弱及嗜酒量酌情增减) , 直服至痊愈为止。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河北唐山钢厂医院方) &&&& 23.小儿麻痹症: 凤尾草、臭菖蒲, 豨莶草, 爬山虎、苍耳草、艾叶, 苏叶、醒头草、金银花、马鞭草、绒麻草、辣寥草、野菊花、臭母猪梢各适量 (计约鲜草一斤, 干草半斤) 。&&&& 用法: 上药水煎沸几分钟, 过滤, 滤液倾于盆内加醋一两, 将孩儿衣服脱光, 安坐或卧于盆上, 以棉物覆盖熏蒸, 待药水至温热时, 即为患儿洗澡, 浴后静卧休息。根据病情: 高烧重用常年青、冬桑叶、金银花、菊花;患肢酸胀麻木, 重用绒麻根和醋;抽筋或足内外翻, 重用钩藤、无根草。病情严重者, 配合内服药: 如烦渴者, 则用车前草、过江草煎服;如抽筋不止者则用桑枝、钩藤、蒲公英、金银花、菊花煎服;如腹胀者, 则用陈皮、麦芽煎服。药量酌情用三至五钱。 (湖北省汉川县《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 注: 臭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白菖蒲。醒头草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臭母猪梢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绒麻草为荨麻科植物苎麻。&&&& 24.利胆汤: 柴胡、茵陈、郁金、黄芩、白芍、大黄 (后入) 各15克, 双花、大青叶、金钱草各30克, 木香12克, 芒硝9克 (冲) 。&&&& 用法: 一般患者每日水煎一剂, 早晚2 次分服;病重患者, 每日2 剂, 分4 次服, 每6 小时1 次。亦可将本方制成片剂, 每片0.3克, 每次服5——10 片, 每日3 次。&&&& 功效: 疏肝利胆, 清热解毒, 排石止痛。&&&& 主治: 胆道感染, 胆管结石, 肝管结石, 手术后残余结石及复发胆石, 尤其为泥沙样者&&&&蒲公英——胆囊炎、胃炎的克星&&&&这个方子,用蒲公英代替双花,或许更妙。&&&&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陈士铎 《本草新编》&&&&1&&&&蒲公英治疗胃炎胆囊炎效果显著(网络文摘)&&&&众所周知,蒲公英是清热解毒药,具有明显抗菌作用,我在临床治疗胃炎和胆囊炎通常以蒲公英重剂而获显效,它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等菌的作用,于中医辨证里可清胃火,清肝火,疗胆热,以大剂量治疗,结合辨证论治,几乎无不获效。以前我在配方中只用30G,效果一直一般,后来在朱良春用药经验集里看到,它在治疗胆囊炎上有奇效,对我启发很大,以往治疗慢性胆囊炎平均3,4天才会见效,后来我把公英加大到80G,想不到效果几乎立杆见影,用药第2天就能感觉到明显好转。我的经验是剂量要大,效果才会很明显。&&&&2&&&&《中医杂志》2010年第S2期 作者:杨波《中医杂志》2010年第S2期 作者:杨波;&&&&自拟五味蒲公英汤治疗慢性胃炎30例收藏本文  分享笔者2007年4月一201。年3月应用五味蒲公英汤1临床资料治疗慢性胃炎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所有人选病例皆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共计观察60例,患者年龄18一75岁,男性18例,女性42例,病程3个月一12年,2周内未用抑酸剂及抗生素治疗。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40例,西药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尸&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自拟五味蒲公英汤为基本方,药物组成:蒲公英309,干姜129,陈皮159,鸡内金209,炙甘草69。随证加减,肝胃不和者加柴胡、香附;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痛甚者加白芍、延胡索;久痛入络,夹疲血证者加丹参、赤芍。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1个月,30天为1个疗程,一般可用1一2个疗程。&&&&3&&&&据一月嫂说,产后无奶,蒲公英一大把,煎汤服下,没见不出奶的&&&&4&&&&胆囊炎:蒲公英60克、茵陈蒿30克、龙胆草10克,水煎服。&&&&6&&&&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试看北地妇女,当饥馑之时,三五成群,采蒲公英以充食,而人不伤者,正因其泻火以生土也。夫饥饿之人,未有不胃火沸腾者,用之实有相宜。不可以悟蒲公英之有益而无损乎。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钱,始可散邪补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则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泻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味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之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论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盖蒲公英攻多于补,非若金银花补多于攻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根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