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不好要到什么情度就要戴助听器好不好了??...

我的小孩三个月的第三次听力筛查都说左右耳未通过,需要戴助听器吗?
我的小孩三个月的第三次听力筛查都说左右耳未通过,需要戴助听器吗?
言语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也是一种对于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交往技能,但是这种活动形式或交往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依靠后天学习获得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听觉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自幼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别人发出的言语声,他就无法准确的模仿和学习,当然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交往技能。正常人的平均听力水平应不大于25dB(HL),对于小儿来说就会影响到言语的学习,当听力下降到60dB时,就不能听清一般的谈话声,当听力损失超过60dB时,就会严重妨碍言语的听取,如果这种障碍长期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言语的发育,严重时会导致因聋致哑的后果。但是如果及早地发现了小儿的听力障碍,及时采取听力补偿措施,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言语训练和康复教育,这些孩子的言语以及心理、智力发育就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聋儿早期干预。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聋儿早期干预的关键是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因为儿童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在5岁之前,在此之后言语学习的可塑性明显变小,这是早已为实践所证明了的。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研究如何发现胎儿的听力障碍,我国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但尚有待于规范化。目前聋儿的早期干预还是立足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小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较大的声刺激(例如用力击掌或敲击音响玩、器具等)会引起一些肉眼可见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生儿“听性反射”。最常见的反应是在声音刺激后立即出现的四肢向身体中线方向的快速抖动,或者眼睑的快速睁、闭,有时也表现为吸吮动作的停止或呼吸节奏的变化,上述这些反应在生后三个月内持续存在。因此在这段时间内,用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很实用的方法就可以方便地对小儿的听力进行筛查。值得提出的是在给声音刺激时,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另外应尽可能地在安静条件下进行。当小儿大于三个月后,就会主动地去寻找声音,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发出声响(例如击掌、呼叫、敲打餐具、开关音响电器等),他会转头或转身去寻找,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引出孩子出现反应的声音强度也应逐渐减小,一般到了2-3岁,小儿的听觉敏感度就接近成年人了,如果经常出现对声音反应迟钝的现象,就要注意是否有听力问题。小儿到了1周岁,还没有言语意识,就应高度警惕有无听力障碍,必须进行必要的听力检查。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家庭,当然应该充分利用新生儿摇篮床测听、视觉强化听觉反应、听觉诱发脑干反应、耳声发射、多频稳态听觉反应、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现代化的听力检查设备和手段。现在一些较大的医院已经将新生儿的电反应测听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不少基层医疗机构也在用简易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发现可疑后再到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实际上只要了解一定的小儿生长发育的知识,掌握一些简易的测查方法,大部分的小儿耳聋是可以在家庭早期发现的。据日本国立特殊教育综合研究所提供的资料,80%的聋儿是由家庭首先发现的,可见聋儿的早期发现,家庭是关键,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关心和注意孩子的听力,只有这样,我国聋儿的早期干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如何补偿聋儿的听力损失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造成的耳聋的性质也有不同,其中有些耳聋是能够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法治愈的,如鼓膜炎、中耳炎、听骨链中断等。但有些是不能通过上述手段使听力得以恢复,像绝大部分的感觉性聋、神经性耳聋以及中枢性聋等。当发现孩子听力有了异常时,首先要到正规的医疗康复机构明确耳聋的性质,一旦确诊是感觉神经性耳聋时,就要尊重科学,决不能再抱有幻想,带着孩子到处去盲目的求医问药,这样不但白白浪费钱物,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孩子康复训练的宝贵时间。正确的选择是要相信科学,坚定地走补偿听力损失,进行言语训练的道路。目前听力补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助听放大设备,将小的声音变为大的声音,弥补听觉器官的功能不足;另一种是用人工耳蜗替代有障碍的听觉器官。前者最常用的设备是助听器,这种方法不需要手术,直接将选择好的助听器戴在耳朵上即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有适合于各种耳聋的高质量的助听器,近年来,智能数码编程助听器的面世,更是给聋儿和聋人提供了更加宽阔的选择余地。后者主要用于那些没有残留听力,助听器不能提供帮助的全聋患者,通过手术的方法将电子耳蜗植入体内代替听觉器官来感受声音。两种方法目的都是让患者能够有效地听取声音,为言语的学习创造条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耳聋的性质、听力损失的程度、残留听力的质量因人而异,所以无论是助听放大设备的选择,还是人工耳蜗的植入一定要由专业人员决定,那种不经检查,不做验配,随意配戴和植入的做法是极不严肃的,这样不但对听力补偿无益,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伤,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belven4223:我戴助听器两耳听力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这样的听力情况可以考驾照吗?
&& 日期:& 【
】 【】 【】
&&&&&&&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91号令)》规定,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所需达到的听力条件为: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能否申领驾驶证应以指定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为准。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版权所有广州小朋友,听力在50,70db,需要佩戴助听器吗?配一个吗?
广州小朋友,听力在50,70db,需要佩戴助听器吗?配一个吗?
如果两边都有听力下降,最好双耳配戴。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五官科领域专家听力障碍为中度不戴助听器可以吗
患者是个不满一周岁的孩子
09-02-09 &匿名提问 发布
应该佩戴助听器。儿童期的严重耳聋必将影响语言能力的建立和发展。目前,国内外听力学家和语言病理学家普遍采用听力语言康复措施,效果较好,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尽快配戴助听器,接受大声刺激,并开始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语言听力训练。 在教话过程中坚持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短到长,并需重复、重复、再重复,开始就把看话放在第一位。在时刻让孩子看准口形的同时,配合声音刺激,争取早日戴牢助听器,这是成功的关键。初训阶段还应让孩子用手或掌腕皮肤触摸发音者口唇、喉、颈侧的皮肤振动,如此做到“看话、听话、摸话”三结合训练学习法,几年后必能收到理想效果。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让聋儿参加语言听力康复中心。每日定期、系统地训练,一般至少需坚持三五年不断训练,当孩子初步掌握语言能力时就应及早进入学校,与正常听力儿童共同学习生活,这样可使他们的对话发音能力获得迅速提高,最终成为正常社会活动中的一员. 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亲友真正掌握语言听力训练要旨,时刻进行家庭训练。因为聋儿和正常听力儿童一样,家庭和父母的口语教育是获得语言交往能力的第一步。 &#160;让孩子投入社会,接触大自然,纠正部分人群的误解、歧视和偏见,并得到全社会的帮助也是聋人获得语言能力的要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助听器是什么?  它由一条放入外耳道的耳模和放在耳后的电子盒组成。这是一个扩音器,现今多利用比模拟技术精确得多的数码技术制成。在配置之前,助听器验配师通过听力敏度图测量出宝宝听力的准确程度,以保证扩音适度。通过数码技术,我们可以精确不同频率的扩音尺度,例如,着重加强嗓音,降低其他噪音。儿童助听器验配师不只是技术师,他还给父母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在配置助听器之前,助听器验配师要与家长见几次面,向他们仔细介绍助听器的使用原理和护理方法,以及未来的跟踪随访等。  电子耳蜗是什么?  这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通过手术植入的一种助听器。这种手术是不可逆转的。医生在内耳的耳蜗内植入一个电极。它通过一条导线与被植入颅骨的小盒子相连,同时耳后也放置了一个小盒。外面的小盒接收声音,并将其转换成电流信号直接刺激耳蜗内的听觉神经末梢。电子耳蜗经常被介绍为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这是错误的概念。实际上,它的使用仅限于下述情况:在听力缺失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助听器不足以正确校音。  有听力障碍的宝宝能够正常说话吗?  这取决于它的听力障碍程度以及发现听力缺陷的年龄。发现得越晚,宝宝不能正常说话的危险越大。因此我们理解为什么医生呼吁早期诊断。事实上,在轻度或中度听力障碍的情况下,宝宝可以正常说话,只是稍带一点发音错误。如果听力障碍程度严重,口头表达可能更困难些,除非宝宝非常机灵、主动,家庭对其极其投入。但深度听力障碍往往严重妨碍宝宝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但无论听力障碍的程度如何,孩子都需要接受言语病理治疗医生的语言再教育,学习正确说话。  语言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吗?  是的。因为有听力障碍的宝宝没有享受到对获取语言至关重要的“语言浴”。一旦戴上助听器,他听到各种声音,但不一定知道去破译它。因此他需要学习去分辨它们,为每一个物品或情景命名,因为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语言再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儿童时期一周需要上几个课程。很多母亲因此停止了工作以照顾宝宝。家庭关注和帮助宝宝越多,宝宝越能很好地跨越障碍更好地生活。  有听力障碍的宝宝能够正常上学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耳聋的宝宝进入公立学校情况并非很理想:经常发生这种情况,老师拒绝接受佩戴助听器的学生,他们认为这需要他们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更多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求助于专业机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宝宝能接受助听器吗?  只要助听器扩音适度,与宝宝的听力障碍程度相适应,宝宝可以毫无困难地接受它。相反,如果宝宝难以忍受它时,就该更精确地调配它。倒是家长们难以接受宝宝佩戴助听器。耳聋是一种真正的残疾,家长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与他们进行多次谈话,来接受和适应这个概念。眼镜今天已被社会广泛接受,但助听器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耳聋可以治好吗?  传导性耳聋是过渡性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由反复的耳部感染引起的。只需治好耳炎,婴儿就会恢复听力。但在感觉神经性耳聋的情况下,佩戴助听器是唯一的选择。患儿必须终生佩戴助听器或者电子耳蜗。这些助听装置能极大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尽早利用的情况下,因为它们能帮助患儿捕捉到声音,并在言语病理治疗医师的帮助下,学会说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老年人在选择助听器时,有的人注重价格便宜,有的人注重操作方便,有的人希望美观隐蔽。殊不知,助听器款式的选择不仅仅是外观的差异,它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那么,老年人在选配助听器时,究竟选择怎样的款式才能达到理想的佩戴效果? 首先,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身体的因素来选择。如果您的耳道的形状太狭小或者过于弯曲,那么耳道式的助听器可能很难放进去或者容易跌出;如果您的耳廓太浅,可能不能选用耳内式助听器;老年人随着 年龄增长,手指会越来越不灵活,而助听器的寿命通常在6~10 年,您在选择助听器时要考虑操作的方便性,太小的助听器的电池也会很小,是否有自动音量调节也是您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些老人的耳道内 会有大量的耳垢积聚,或者耳道内潮湿,那么放进耳道内的定制式助听器可能就不实用。同样,中耳炎引起耳道流水脓的老年人也不适合定制式助听器,而需要有通气孔的耳模,或者开放耳验配。 其次,老年人在选择助听器时,要根据自己的听力下降情况来选择。如果您是陡降形听力下降,就需要选择对耳道阻挡较少的助听器,否则会引起听自己讲话太响太闷的感觉。如果您的听力下降程度已经达到中度,建议您选择耳背式助听器,这样不但声音响亮,还会避免啸叫。如果您想选择隐蔽的助听器,现在新研发的耳道式受话器不但比传统耳道式功率大,而且可以避免啸叫。 老年人在选择助听器款式时,还要考虑电话电感线圈和方向性麦克风的装配。 最重要也最简单的是,要和卖家讲明您的需求,他会结合您的情况帮您选择最适合的助听器 助听器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和电源等4个主要部分组成。传声器接受外界声音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器将电信号进行放大,耳机又将放大后的电信号再转换为声音输出。 盒式助听器 盒式助听器是将放大器、传声器、电池及各种零件装在盒子里,构成助听器的机体,通过一条导线把耳机和机体连接起来,5号普通电池供电。具有规格齐全、功率输出大、价格低、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等特点。是目前最经济、使用范围最广的助听器。广泛用于老年性及各类听力损失患者。易与衣物摩擦产生噪音。 耳背式助听器 耳背式助听器呈长钩型,放于耳背后,钮扣电池供电。具有噪音低、失真度小、功率大、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易于维护等特点。适合各类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使用。 耳内式助听器 耳内式助听器又称全耳甲腔助听器,根据患者耳样制作外形,再按照耳聋患者的听力曲线设计放大器。配戴紧密,不易脱落,性能稳定、失真少、噪音低、耗电小。适合中重度耳聋患者使用。成长发育期的聋儿因耳廓也在发育,不适合配戴。 耳道式助听器 耳道式助听器是高精度的个人专用助听器,其助听器外壳根据患者耳型来专门设计制造的,制成的外壳与其耳道完全吻合,配戴时非常服贴、严密、确保了声音的密闭及使用时配戴舒适;耳道式助听器体积比耳内助听器还小、无外接导线,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对声音的传送过程。因耳道式助听器置于耳道内,配戴隐蔽,不易为人察觉,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配戴助听器的形象要求。成长发育期的聋儿及耳道畸形、狭窄及溃疡者不适合配戴。 深耳道式助听器 深耳道助听器是目前体积最小,最隐蔽的助听器。它置于耳道深处,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来,极大满足了使用者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要求。 除具有一般耳道助听器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听器放置于耳道内,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结构对声音尤其是高频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听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听器声音输出口离人耳鼓膜很近,助听器输出的声音能立即到达鼓膜,使输出增益和波形没有受到衰减,保证了足够的声能和音质保真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渗透到助听器领域,助听器技术也由模拟电子元件发展到可编程助听器、全数码助听器、宽动态语言技术助听器等。此类助听器能精确设定程序以适应不同听力损失患者、不同听力曲线的残疾人。该类助听器有多套程序设置,可确保在多种环境使用,如:在办公室可以听到细微的谈话;在马路上可以减少噪音放大。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助听器还可以根据环境声音的大小和使用者的听力状况自行调节输出音量,既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又保护其残存听力不受突发噪音的伤害,使配戴者能够在多种声学环境中舒适配戴,并能真正感受清晰、自然的听觉效果。 助听器的选配原则 ◆ 聋耳有残余听力,且病变稳定。 ◆ 经耳科医生检查,确定病变原因和残余听力的程度后选配。 ◆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助听器的种类。 1、选配助听器要进行验配 选配助听器,要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对听力损失者的听力进行测试和评价后,根据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进行验配。 2、助听器功率的划分 助听器的功率根据其最大声输出划分五类: 小功率:&105dB(SPL) 中功率:105~114dB(SPL) 中大功率:115~124dB(SPL) 大功率:125~135dB(SPL) 特大功率:135dB(SPL)以 上 根据您父亲的实际需求 来对照选择吧 上海有医疗器械的地方都有 助听器的价格也是高低不一 每种和每个厂家也不一样 根据您父亲的实际需求 来对照选择吧 我就是做医疗器械的 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发消息给我 希望能帮到你 *^_^*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今天是第十个全国 “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被确定为“正确使用助听器”。那么,助听器该如何进行正确选择和使用呢?记者采访了耳鼻喉科专家。刚戴上助听器 多数人不适应 &#160; &#160;除了耳朵有点背外,80岁的雷奶奶身体一直蛮健康的。可就因为听不到家人说的话,老人逐渐减少了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人也变得成天闷闷不乐起来。 &#160; &#160;细心的孙女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就专门领着奶奶去买了个助听器。买回来的前几天,老人家还都戴着,可后来便逐渐减少了使用时间,只有孙女回来时她才戴上助听器。孙女耐心地询问奶奶原因,奶奶吞吞吐吐地告诉她:“戴上后听力没有变得多好,还老是感到周围乱糟糟的。” &#160; &#160;据了解,很多刚佩戴助听器的听力残疾人,都遇到过雷奶奶这样的问题;也有些患者刚开始感觉比较好,但时间一长便开始感到听觉疲劳;这些不适往往会让他们最终放弃佩戴助听器。 &#160; &#160;郑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刘小如介绍说,助听器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佩戴者恢复部分听力,正确佩戴和使用助听器并辅以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话,能帮助半数甚至三分之二的聋童摆脱聋哑状态。佩戴助听器应注意细节 &#160; &#160;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旭东提醒说,佩戴助听器有许多注意事项,只有正确使用才能更好地获得听力康复:第一,应选择正规厂家,并正确掌握助听器上各种开关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介绍。 &#160; &#160;第二,使用助听器时并非音量越大越好。使用时的大小标准,应以自己能听见别人说话为宜,过大音量反而会造成听力下降。 &#160; &#160;第三,有些人用助听器时总感觉吵闹,这是语言清晰度不好造成的,要注意调节音调开关。 &#160; &#160;第四,助听器上还有很多附件,使用时应当注意保持干燥、避免潮湿。 &#160; &#160;第五,第一次佩戴助听器时,要避开嘈杂环境,尽量在安静环境中自我训练、自己发音自己听,并照着镜子看口型,直至不看镜子也能听懂自己发音。随后,不妨多听听播音员讲话,逐渐适应别人讲话。 &#160; &#160;第六,助听器使用2~3个月后,应及时到售后服务处进行音调等方面的调整。戴助听器提倡双耳并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助听器及其服务指南》建议:助听器与相关的服务应优先考虑较好耳500Hz~4000Hz,听损在31~80分贝的儿童,继而再考虑听损在41~80分贝的成人。 &#160; &#160;在助听器类型上,《指南》首先推荐的是耳背式助听器,盒式助听器因导线易损坏等缺点一般不予推荐。耳道式助听器当价格与耳背式相近时,可用于成人。 &#160; &#160;张旭东进一步指出,对于儿童来说,一旦发现有听力障碍,即使是轻度的,也提倡使用助听器。 &#160; &#160;助听器有单耳和双耳之分,如果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基本一致,应尽可能双耳佩戴助听器;儿童只要双耳平均听力损失差小于30分贝,也提倡佩戴双耳助听器。 &#160; &#160;佩戴单耳助听器时,如果双耳平均听力差距较大,应当佩戴在听力较好的一侧;双耳平均听力损失差小于60分贝,应佩戴在听力较差的一侧;双耳听力差距较小时,要佩戴在语言分辨能力较好的一侧。事前防病是好听力的关键 &#160; &#160;“佩戴助听器能起到一定的康复作用,但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预防耳聋的发生。”刘小如说,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药物、噪声、传染性疾病、外伤等都会引发耳聋,因此,人们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特别是有肾功能损害和神经性耳聋者、已经有听力减退的老年人和怀孕的妇女。 &#160; &#160;日常生活中,要正确保护耳朵,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朵,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听到巨大声响(打雷、放炮)时要张口,以免震破鼓膜;要预防鼻炎(鼻、咽与中耳相通),以免病菌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会损坏听小骨或使鼓膜穿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应该要佩戴助听器的,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啊。如果有疑问可以加入福建省医科所听力中心的Q群,里面的医生会为你详细解答的。医科所还有定期的助听器优惠活动,力度挺大的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听器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