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我老公想学习刘氏中医针灸去寒,但我们这里...

我想学习针灸推拿,也想考中医助理医师,不知道在哪里学好很困惑_百度知道
我想学习针灸推拿,也想考中医助理医师,不知道在哪里学好很困惑
又没正规的地方学,考不了证,查了好多资料,跟民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专学历。我的QQ,希望专业人士看到我的帖子给我建议,中专找医疗单位简直是不可能,希望大家帮帮我,非常认中医,现在很迷茫。我是很认真的想学:,想学到真本事又想有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中医助理医师证),现在26了很想学习针灸推拿我想学针灸推拿,还有实习工作一年才有资格考试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象湖南中医药大学就有那种针灸推拿培训班。可以发培训证首先问一下,那很好,你是已经有了中西结合中专毕业证吧:你还没有毕业证。那你不要想着拿毕业证了。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吗?
如果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就没有毕业证,无法报考医师资格证,正规保健按摩机构输送人才的,现在你要做的事情是自己找家单位去进修,实在是不太现实,进修你喜欢的针灸推拿,专门是为那些按摩医院。
因为26岁的人去参加全国高考,可以考技师证。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
成人教育和自考教育的文凭不能参加医师资格证,再读书,在好多的中医药大学都有一些培训班,已经26岁了,但是不参加全国高考
你好,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我学的是中药。我们学校就有针灸推拿专业,但是你那种情况我也不天清楚,但是我知道我们学校还有个附属的针灸学院,你可以打听一下,或者,也可以旁听,就是可能要花点时间这是我们学校的网址,里面有写信息可以参考哈。还可以查到针灸学院的课表,你先进“教学管理”,然后打开的页面右面就有个“课表查询”,然后点“班级课表”,在行政班级里输入“针灸推拿”,再在里面选一个你想要的班级就好了。如果我打听到有关的消息,就给你发到你的邮箱里哈。
中西医结合中专学历现在国家卫生局还是划分范围是中医专业我跟你一样 26岁 还是中专(中西医结合),不过后来重读的大专,再专升本(针灸推拿专业)我有个问题你是中专学历,那为什么考不了证?(除非你当时读书的学校没被国家承认)如果你学历不被承认的话那要考助理医师的话,只能走确有师承这条路就是说你得想办法在当地找个名老中医(卫生局承认的)跟着学习一段时间,再通过报确有师承这条路来考助理医师了考证 跟就业是两个问题哈再说下就业难,我也是成都中医大毕业的,针灸推拿这行业很不错,动手能力强,混饭吃好混,但是想进正规医院的话 不单是学历,还要证。所以啥也别想,先解决你考证的问题再说以后就业吧
大哥,你至少要说说是哪个地方的啊?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有中医院校,肯定都有针灸推拿专业,都可以学的,你要说说是哪个地方的好就近帮你找啊,一般你到本省中医学院去打听下肯定没问题的,或者看看他们的网站啊,贴吧的都可以搞定的,额是学这个的,不过现在也还在学
其他类似问题
中医助理医师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针灸的定义
  针灸在中国已有超过3千年的历史,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针灸,途径多种多样,或小说,或电影,或朋友介绍,或亲身体验。可是,在一般人中,对针灸的认识,除了神秘,还是神秘。只用针,甚至是只用一根针,不用药,就能让抬着进来的病人,走着出去,多少有点像神话,多少有点超越了我们的认知。
  事实上,针灸疗效的确十分神奇,而针灸本身却一点也不神秘。针灸常常能够做到立竿见影,用行话说就是“效如桴鼓”,其原理却非常简单,您如果仔细阅读本书,在某些疾病和症状上,您自己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里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针灸治病的原理,扫一扫武侠小说里的奇幻色彩。请您跺跺脚,捶捶桌子。跺脚,您可以感到地板震动,要是用力过猛还会感到腿脚发麻;捶桌子,桌子会咚咚响,手也会隐隐作疼。为什么呢?很简单,您给地板一个作用力(刺激),地板就会有反作用力(反应),同时,反过来地板给您一个反作用(刺激),您的脚也会有反应。反应是一切物质都具备的基本属性,人是生物界高度进化的产物,对这种反应特性更是给出了最丰富的诠释,外界给予人体不同的刺激,人体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保证了针灸取得神奇的疗效。
  此时,再来看各式各样的针灸,无论是针刺、艾灸、拔罐、刮痧,还是电针等,其实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给予身体一个刺激,人体产生反应,进而进行自我调节,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针灸是专门研究如何刺激身体,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刺激的学问。针灸就是这么亲切,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
  如果给针灸医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通过在人体一定部位给予一段时间的某种刺激,激发人体自我康复能力,调整身心状态的医学。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
  什么是古典针灸?
  何谓古典针灸,古典是针对现代而言的,古典针灸是区别于现代针灸的体系,而现代针灸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现代各大专院校教授的针灸,一层是指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的完全不依赖于传统经络概念的所谓现代针灸学,如干针疗法。
  有过科班学习经历的针灸大夫,多少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即使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理法方穴进行临床操作,也时常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针灸学教科书部分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欲破先立,无论是针灸临床家,还是理论家都在苦苦思索。
  笔者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就读硕士期间,有幸在导师黄龙祥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先后参与了国家级重大课题《穴典》的编撰、国家标准《经穴主治》和国际标准《经穴部位》的研制等,有机会系统学习古典文献,并且把握了其中的发展脉络。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针灸基本上因袭前代,新创极少,基本来源于《黄帝内经》,同时惊人地发现:当今教科书的针灸,与古代的针灸相差极大!那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代针灸出现了变化,导致了当今的针灸与古代针灸的差异?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了对民国时期针灸学历史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古今针灸演变主要在于民国时期,也就是说当今的教科书式针灸,产生不过百年。
  当笔者找到症结所在,通过古今对比,逐渐明白了古典针灸与当今针灸的区别,发现古典针灸更为系统和理论上的自洽,毅然放弃了对现代针灸的苦攻,专注于《黄帝内经》的研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此诚不我欺也,醉心于《黄帝内经》,即使笔者对古典针灸只是初窥门径,也不得不感叹《黄帝内经》古典针灸系统而严谨,具有极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倘若谁能够真正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精髓,可以说是苍生一大医,人间一福祉。因此,笔者不择浅陋,依然要抛砖引玉,广而告之。
  众所周知,针灸起源于中国,绵延三千年的历史,可是,20世纪以来,随着针灸的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众多的新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完全不依赖于经络、穴位的干针疗法,可以说,除了医疗工具还是针灸针外,在理论上与古典针灸没有任何联系。这些新的方法都号称自己是现代针灸学,急急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似乎现代就是先进的代名词。
  然而,笔者认为这类所谓的现代针灸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憾,就是割裂了与古典针灸学的联系,只知道从现代医学吸取发展的营养。这其中的缘由,可能是由于现代医学的确有客观、标准等优良特性,易于理解和掌握。但更可能的是,由于文化的断裂,优美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人已经变成了文辞古奥,文理艰涩,现代人鲜有涉足古典针灸学的研究,即使涉足也多是浅尝则止,以致古典针灸学历经辉煌数千年,却在最文明的时代被尘封。失去古典针灸理论滋养的针灸学,在海外孑孑然只剩下针灸针这个工具,不得不投靠西医学,悲乎!
  事实上,任何创新必然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古典针灸学尚有大量宝藏,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宝藏是中国先人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是智慧的结晶,弥足珍贵。从临床的角度而言,古典针灸是经得起检验的。从理论的角度而言,古典针灸一定会给整个医学体系提供有益的启发。
  毫无疑问,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古典针灸也会成为针灸史上的一页,笔者也丝毫没有螳臂当车,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冲动,只是,笔者认为现在还必须弘扬古典针灸,才能继往开来。
  谭源生老师自我介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桥梁,帮助大家胜利抵达彼岸。如果大家不能脚踏实地,就会心里发虚,那么就不敢迈步,就很难顺利到达彼岸。因此,我想自卖自夸,做个自我介绍。
  我是湖南人,祖传中医第十代,2002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系,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师从著名针灸学者黄龙祥教授。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特别喜好传统文化,大学期间成绩优秀,提前一年毕业,5年大学4年读完,成为湖南省高校“弹性学制”提前毕业第一人。2006年至今,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工作,负责学术工作,在此期间,与国际顶尖级针灸专家交流机会良多,获益匪浅。
  充分结合家学与学院派的长处,刻苦钻研《黄帝内经》,发现并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古典针灸诊疗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著有《度量疼痛》、《实用针灸歌赋》,所创古典针灸理法在日本《针灸杂志》以《谭先生古典针灸入门》为题连载7期。
  以让针灸造福全人类为宏愿,学术上精益求精,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生活中以社会为师,不断锤炼品格,提高精神境界,和光同尘。
  学习针灸,自利利他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先人们留给炎黄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针灸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认同,可喜可贺。可是,试问多少炎黄子孙享受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享受到了针灸带给我们的健康福利?
  健康是人生的核心资本,没有健康一切都是虚幻,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只有健康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健康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只有健康才能成就幸福人生。应用针灸的观念和方法保持身心健康,是每个老百姓最切实可行的健康解决方案!
  亲爱的读者,只要您好好研习这本书,通过学习针灸,自己的健康就多了一份保障,就能为亲朋好友服务。当然服务,并非要大家满腔热情去到处“抓人”扎针,传播正确观念,帮人建立一个正确认识疾病的态度,都善莫大焉。
  开启智慧之门
  针灸是一门技术,一门很有意思的技术,是一门人人都能学会,人人都能从中受益的技术,至少是健康层面,但是,如果将针灸仅仅当作一门技术,多少有点买椟还珠之憾了。中华传统文化,很多人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得其门而入。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为什么难得其门呢,其实,不是门难找,也不是缺乏好向导,而是缺乏信心。因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常常都需要多年的浸淫,方能初见成效,方能得其门而入。没有信心,谁愿意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呢,况且,还有西方文化的种种“短频快”竞争着呢。针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又号称见效最快的医疗技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恰恰能够满足人们急迫的心理需求。真心希望针灸立竿见影的疗效,能够让大家树立信心,树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坚实的信心。以学习针灸为契机,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通向智慧彼岸。
  写的很不错啊,非常棒
  这个好
  我也喜欢,楼主请继续,最好能交会我。。。
  标记  
  mark,黄帝内经看不懂  
  Mark坐等更新  
  @谭源生
有幸老父是一名中医。可否列一下您的著作,买来学习。  
  请问楼主一个问题。缓解偏头痛主要是哪些穴位?我老公今年偏头痛发作20多次、现在发作越来越频繁、去了医院好几次、脑部CT也看不出什么、吃了很多药也没有效果。现在都换了好几种止痛药、也没任何缓解痛苦的效果。最近我一直关注针灸方面、希望楼主这个帖子能给一些启示。  
  楼主还更吗
  没啦!坐等!  
  “灵枢”不就是针经吗?  
  胡乱创新确实要不得,支持楼主。
  一直很喜欢中医,顶你!  
  Mark  
  没了么?  
  Mark  
  在说针灸啊,前来拜读
  人呢,坐等下文  
  油菜花  
  半路出家也可以?  
  谭老师收学生吗?
  好贴啊,继续
  记号的啊
  楼主,很想学习针灸,怎么请教你呢?  
  支持楼主!对针灸一直感兴趣  
  楼主,请继续~~!!!
  先马再说
  Mark  
  很好!  
  楼主,我家人得了缺血性视神经萎缩,请问针灸能治吗?急等。
  留下了
  真幸运,能看到老师写的针灸方面的知识。最近在自我针灸,针自己一直找不到那种酸麻胀的感觉,一直很疑惑。。可是我却很相信针灸能治疗很多疾病。。。现在学到十二经络都有井,荣,输,经,合。。。就按照心肝脾肺肾的顺序针。。昨天针
心包经的中冲,刺针的时候很痛,感觉是连心的,可是没有那种感觉。。。拔针时留血了,我就用力挤,还是出来三滴血。。。今天刺劳宫,针刺也是很痛,刺进去后,中指有一点触电的感觉,有些开心。。。就让他停留一会儿,五个手指头都发热,暖暖的。拔针,认真摸,左右手的指头都发热,手心手背都冷的。。。。上天涯来找老师问问,,  
  发张刺行间,流的血有点黑,冬天手脚都冰冷,老师,冬天自我针灸有什么需要注意吗    
  mark,自学中医五年。。。
  看看  
  好激动,受师妹一拜。  
  加油  
  可以直接教点实用的不,看了那么多不相干的,白搭啊!  
  好好贴  
  求  减肥的  
  赞  
  楼主还来不?我也想楼主教点实用的,常用的
  楼主加油,潜心拜读!  
  发扬传统文化'顶
  @谭源生 3楼
11:45:00  学习针灸,自利利他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先人们留给炎黄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针灸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认同,可喜可贺。可是,试问多少炎黄子孙享受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享受到了针灸带给我们的健康福利?  健康是人生的核心资本,没有健康一切都是虚幻,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只有健康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健康......  -----------------------------  rtyu
  马克  
  马克  
  针灸治疗面瘫比西医效果好太太多了
  马克下,养肥再看,喜欢这些。  
  慈悲的祖先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黄帝内经?灵枢》
  文如其人,以心品心,不难体会《黄帝内经?灵枢》作者的悲悯,不难体会祖先对子孙跨越时空的爱恋。
  “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是古人的伟大预想,他们做到了。斗转星移,时空变换,经历了两千年的陶冶,针灸穿越了文化的界限,已经在全世界传扬,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易用难忘”——《灵枢》作者似乎已经考虑到了后人学习针灸的畏难情绪,因此在写作时,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一定要“易用而难忘”,后人才肯学习,方能脉脉相传,不绝其缕。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先的一念心慈,数千年后依然泽被子孙。今天,我们只要沿着祖先古典针灸道路,继续前进,就能深刻体会到针灸的“易用与难忘”。
  说了那么多,估计依然有很多人难以置信,针灸会易用而难忘。针灸那么多穴位,那么多的复杂手法,怎么可能易用难忘,光是记忆几百个穴位,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了,怎么可能易用难忘?
  法明是关键
  的确,人体中穴位众多,公认的正经穴位就有361个,此外还有大量的经外奇穴,随着针灸理论的发展,又涌现了许多全息新穴,如耳穴、手穴、足穴等,如果把所有的经穴、奇穴与新穴加起来,恐怕总数要超过一千。您如果有兴趣,把这些穴位标注在人体上,就会看到人身处处都是穴位,密密麻麻。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准确记忆这些穴位的位置和功能,确实是强人所难。这是很多人对针灸望而却步、失之交臂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我们是否问过,学习针灸是否真需要记忆这么多穴位?学习针灸是否真需要记忆穴位?
  事实上,针灸医生在临床过程中,真正用到的穴位,不过百个,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要记忆穴位,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能够了解古人发现穴位的方法,确定穴位的原理,正如《灵枢》所言“必明为之法”,那么就能执简御繁,就可以不为穴位所绊。甚至自己也可以发现,命名新的穴位。
  因此,学习针灸的重点将是明了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针灸之道,而不是执着于一穴一术,只有这样,才能本立而道生,古人常常说起的“大道至简”方有落处。
  功夫在诗外
  针灸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奇葩,中国人学习针灸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处处包含和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只是日用而不知罢了。比如东方人习惯于用筷子,就体现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习惯成自然,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液里。
  古人学习作诗,都会强调“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不要执着于学诗而学诗,而要从生活中去学诗,同样的道理,只要能够从生活中去学习针灸,那么,就能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转化为学习针灸的雄厚基础,可以说,您有多大年龄,就已经学习了针灸多少年,因为针灸的基本原理与日常生活的哲学别无二致,只是从未有人为您提起。
  先人既然对自己提出了“易用难忘”的要求,自然要说到做到,自然要付诸实践,自然要兑现。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先人是如何创造一套易用难忘的针灸医学体系。
  @批量马甲 49楼
08:10:00  楼主还来不?我也想楼主教点实用的,常用的  -----------------------------  来了。发了新的
  “悬丝诊脉”经常出现在古装戏中,人们叹为观止,殊不知,在中医针灸体系中,还有比切脉更为神奇的诊断方法,那就是望诊,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2011年12月,我去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考察,刚下飞机鬼使神差的,素不相识的房东接机不算,还要请我去中餐馆吃饭,后来才知道在日内瓦吃中餐,价格不菲。中餐馆里多数都是华人,所以说话不免随意,旁边一桌美女,听说我是中医,就要请我给她们看病。人生地不熟,也不好驳人家面子,况且都是善良的美女。其中一位美女把手一伸,就让我给她诊脉。我一看她手,心中就有数了,把不把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她有便秘的标记——大鱼际血络,当我一下就说出她便秘的毛病时,当场就被我征服了,接下来我在日内瓦创下了一点点名气。其实,望诊并不特别困难,只需要掌握是动则病的核心思想,你也能做到望而知之。
  是动则病
  是动则病是一种思想。
  是,是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个的意思。
  动,是变动,变化,变异的意思。
  病,是出现问题的意思。
  对于针灸医学的诊断而言,判断疾病出现的病位是第一位的,而是动则病的思想,恰恰是指引找到病变部位的最重要思想。是动则病的思想,运用到针灸的诊断中,意思是“这里(某部位)出现变动,就是出现了问题”。
  诊断的核心集中为对“动”的判断,因为“动”则病,不动则常。一般而言,传统的针灸借助的是人体的最基本感官(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针灸的诊断将发生巨大变革),主要通过望切问来收集资料,分析判断人体的机能状况。
  一眼望去,无非是形色。因此,通过望经络所过区域的形状变化和颜色变化就能知道是否出现疾病。形状的变化,可以分为大小、长短、凹凸、变形等等,颜色的变化,可以分为深浅、斑点、血管、变色等等。如果某处出现形色变化,就是“动”,是动则病。
  应手处,酸麻胀痛,软硬虚实,诸般感觉随心而生。切诊在于医生的手感与患者的体感,凡医者手触及的地方,病人产生种种异常感觉的,即是“动”;凡医者触及的地方,体会到手下种种异常感觉的,均为“动”,是动则病。
  一问一答,病者诉难情于医,医者循经而定病位。问诊的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的结合,也是主观的客观化。病人主观感受的感觉,医生无法体会到,只能通过患者的口陈述给医生,陈述的过程就是客观化的过程,患者与医生的交流,就是信息从主体(患者)转移到客体(医生)的过程。客体接收到信息后,通过经典(规律)的记载,判断属于哪一条经络的病候,就知道哪一条经络出现变动,是动则病。
  是动则病是一种思想,不仅仅应用于针灸的诊断中,生活中无处不可以运用,不循常理是变动,不蹈常矩是变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尔。
  是动则病解读
  茫茫然,看到“是动则病”4个字,似懂非懂,接着又是一段文白夹杂的经文,更是一头雾水。不急,且听笔者慢慢道来,自然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整个针灸体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诊疗”,所谓诊就是诊断,疗就是治疗。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在整个医疗行为中,至关重要。而针灸诊断,遵循一个总思路就是“是动则病”——如果身体某处出现变动,就是这条经络出现了问题。在“是动则病”诊断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望切问三诊来发现具体的变动,也就是用眼睛去看,与患者沟通,用手去探查,这三种方式。
  望诊,望什么?主要是观察人体不同部位的形状和颜色变化。通过望形状和颜色的变化来判断一个人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修养。例如,如果耳朵又小又薄,是动则病,那么就是先天肾禀赋不足,因为肾开窍于耳。相反,如果耳朵比常人的大而厚实,这也是变动,是动则病,说明这个人先天肾的功能比较好。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是动则病这个病字,只能做有问题解,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疾病,因为,既可以是疾病,也可以不是疾病,既可以是坏事,还可以是好事。下面略举数例,解释望诊的用法。
  望大小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当年,有5个同事同住一套三居室,3个女孩两个男孩。有两个女孩住一间房,其中有个女孩总是要等她的同屋睡下,亲自把窗户关好,房门锁上,才能睡觉,如果同屋回来的晚,她就一直等着,决不先睡。如果同屋不回来,就整宿不睡。如果其他人都出去了,她是决计不肯在那住的。我就非常纳闷,套间里住的都是同事,大家关系都挺好的,为什么睡觉还是这么没有安全感呢?一顿胡思乱想,百思不得其解。
  终于,有一天不小心看到了她的玉足,我的妈呀,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她的足第四趾,只有她小趾的一半大小!足第四趾归属于胆经,一个人的胆量和胆经密切相关。她足第四趾小于常人,意味着先天禀赋不足,一切疑问顷刻都不见了。
  望长短  虽然我已经强调上面的案例是真实的,估计还是有些人不这么认为。  下面再举一个足第四趾的例子,让大家体会一下大千世界,无独有偶。    显然,足第四趾偏短。说明足少阳胆经先天素质比较差。事实上,这个案例,还有足少阳经明显的颜色变化,伴随很多足少阳经的病症。  既然是望长短,除了变短,自然也有变长的。比如,足第二趾长,这种情况非常常见,这说明此人的足阳明经先天有余。一般来说,这种人不容易得胃病,即使得了胃病,也比较容易治疗。    脚趾有长短变化,手指是否有变化呢?当然有,如图,手小指短,反映了心经先天不足。其实这种变化,比比皆是,大家不妨把玩把玩自己的手,再品鉴品鉴别人的手。    望凹凸  且看图,图中足背外侧隆起的小山包,那就是“凸”起。与作息不规律和精神压力大相关,最常见于昼伏夜出,生活节奏混乱,爱好玩游戏的夜猫子一族。因为,这个区域属于足少阳胆经。  
  好看,楼主。你收学生吗?我也很想学习针灸。  
  楼主努力  
  看来我心经先天不足啊
  怎么才可以学到和学好针灸呢?
  有过科班学习经历的针灸大夫,多少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即使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理法方穴进行临床操作,也时常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针灸学教科书部分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针灸基本上因袭前代,新创极少,基本来源于《黄帝内经》,同时惊人地发现:当今教科书的针灸,与古代的针灸相差极大!那么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代针灸出现了变化,导致了当今的针灸与古代针灸的差异?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了对民国时期针灸学历史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古今针灸演变主要在于民国时期,也就是说当今的教科书式针灸,产生不过百年。  -----------------------------  我怎么觉得您是针灸的高端黑?您的履历也不能让我排除这个想法。  难道按《内经》中的刺法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现在教科书的针灸果然与《内经》针灸相差极大?针灸的演变主要在于民国时期? 您的这三个观点从临床疗效、从文献研究,应该都找不到可靠的证据来支持。  您的导师是文献研究人员中的佼佼者,他主持的06版穴位国标已将经穴数增加到了362个;他不断地从现代科学研究中汲取灵感;他并不认为针灸文献中的全是精华,哪怕是热门的经络,他也只是觉得只是一根串起珍珠的线而已,并不值得进一步研究。您这样崇古非今的态度,很让我怀疑您跟这个导师学了什么。  高武在《针灸聚英》中为自己是古非今的观点辩解时说:“素难者,垂之万世而无弊,不可谓穷.不容于变而自通且久也”。如果这个观点一直流传下去的话,中医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  您可以为自己的书找个漂亮的《内经》牌匾,但请不要给非专业人员这样的印象:针灸的出路只在《内经》里。后来的针灸从业者,应该站在《内经》的肩膀上,志存高远;而不是跟在《内经》后面,亦步亦趋。
  发张刺行间,流的血有点黑,冬天手脚都冰冷,老师,冬天自我针灸有什么需要注意吗    -----------------------------  不是老师,抢答一下:行间定位不对,刺偏了。刺在静脉上,血多半发暗。
  针灸治疗面瘫比西医效果好太太多了  -----------------------------  最常见的面瘫,哪怕不治,也有近一半的会自己好。难治的面瘫,在现有医学知识下,就是会有后遗症。有研究说,面瘫初期早期服用激素,对恢复很有好处,不过没查过循证医学证据。  所以晨起发现面瘫后的第一时间,不要先冲到针灸科,而是先去神经内科,配点激素之类的,然后可以配合针灸治疗。
  同样是凸起,下图则说明肾阳不足。
  现代人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工作时忙忙碌碌,闲暇时忙着玩Ipod、Iphone、Ipad,总之眼睛一刻不能闲着、耳朵一刻不能闲着、心一刻不能宁静,比资本家剥削还厉害。须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造成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六味地黄丸家喻户晓,补肾的广告铺天盖地。您是不是广告的目标客户,是否肾虚,且看看自己的脚。图中部位为足少阴肾经,凹陷,说明“不足”。如图
  望变形
  现代人压力大,很多人生活的都非常压抑,在脚上常常都有表现。
  如下图,足大趾明显外翻。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穿鞋穿成这样的,但是,请您仔细想一想,要是鞋这么挤脚,您还会买吗?
  在针灸中,足大趾内侧和外侧是两条不同的经络支配,外侧是足厥阴肝经,由于足厥阴肝经长期受到刺激,导致外侧肌腱收缩,拉动足大趾外翻。您如果有心,善于观察,有条非常流行的短信——“表面很风光,内心其实彷徨”的描述,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望诊,形态的变化千奇百怪,此处只是挂一漏万,核心总归是自己与自己比,自己与常人比,如果出现形态变化,那么就是“是动则病”。
  前来学习
  望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最常见的是深浅、斑点和血管变色。如果某处出现颜色变化,就是“动”,是动则病。  如图,足少阴肾经一条白线,说明肾虚。    足厥阴肝经一条黑线,说明肝经瘀阻。    腕关节附近,血管颜色变深,常常提示睡眠障碍。  
  针灸治疗面瘫比西医效果好太太多了  -----------------------------  @wajing 70楼
12:59:00  最常见的面瘫,哪怕不治,也有近一半的会自己好。难治的面瘫,在现有医学知识下,就是会有后遗症。有研究说,面瘫初期早期服用激素,对恢复很有好处,不过没查过循证医学证据。  所以晨起发现面瘫后的第一时间,不要先冲到针灸科,而是先去神经内科,配点激素之类的,然后可以配合针灸治疗。  -----------------------------  我去年8月得过面瘫,去医院确实是先吃了激素,才去针灸的,大概十几次就好了。
  知常达变
  学习针灸,有个无法跨越的问题必须解答,那就是针灸是怎样看病的?而“是动则病”思想正是要解答这个问题。如果人身体健康,那么就处于常态(也叫阴阳平衡),一旦脱离了这个常态,就是变动,变动则要出现问题,多数情况下就是生病。因此,只要发现什么地方出现变动,就能指引找到出现疾病的经络。对于这个解释,大家一般都能接受和理解,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个过程似乎不完整,因为我们没有描述什么是“常态”。因此,古典针灸关于诊断完整的描述应该是“知常达变,是动则病”,否则“动”从何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了“是动则病”,还应该了解“知常达变”。
  “知常达变”有两种方法,一种方便法,一种究竟法。自己与自己比,自己与常人比,这是方便法,一般来说,已经够用。但是,如果您是专业医生,那么常常需要掌握究竟法。下面是我训练学生的一个方法实录,供您参考。
  以脉识“常”
  大家都比较熟悉西医的诊断,可以看到西医的各种诊断结果都有一个正常值作参考。这个正常值,就可以当作是“常”。西医的正常值是根据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人进行检测得到的,是统计的结果,西医的“常”具有群体对照性,对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而此处的知“常”达变是个性化的“常”,是动态的,因人而异的,却又是“恒常”的。举一个望诊中的小例子,望血管。究竟什么样的是正常的呢?是粗一些,还是细一些?是突出一些还是平坦一些?是颜色深一些还是浅一些?答案很简单,也很不简单,就一个字——神。常脉(血管)因人而异,形状可粗可细,颜色可深可浅,有的突出,有的隐藏,但凡有“神”者则为常,反之为动,为变。有神,就是血管的“恒常”,即对每个人各种情况下都通用的常。那么如何理解、体会恒常呢?
  在继续学习“常”之前,先强调一下手指敏感的重要性。针灸诊疗过程中,有时对手指的敏感性要求比较高,如十六点法、循经探查、进针、行针等等。要了解“常”可谓方法众多,但是为了一举两得,既能体会“常”又能训练手指敏感性,脉法就成为不二之选。更何况,很多人都是脉法的发烧友,以脉识常,可谓一举三得。
  接下来就开始学习脉法。请端坐,伸出左手,屈肘,掌心向胸,右手绕到左手外侧,然后,用右手中指沿左手拇指根部向肘关节方向下滑,摸到一个凸起骨头,将中指安放在该处,然后排放食指和无名指,拇指和小指放于舒适的位置。手指放好之后,掌心向上,双手放松下落于舒适的位置。深呼吸3次,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像练瑜伽静坐一样,细心体会一下,你感觉到脉的跳动了吗?
  现在练习的脉法是寸口脉法,是脉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寸口脉分为三部分,食指对应人体上部,称为寸脉;中指对应中部,称为关脉;无名指对应下部,称为尺脉。好,对脉法有了大致了解,现在就请跟随我进入脉诊之旅最神秘的部分,体会恒常,体会知常达变。
  请大家静下心来,全身放松细心体会手指下的感觉,体会脉像的一往一来,仿佛水流,一波接着一波。心中默念: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有力。每个人只要活着,脉像中就一定有正常的部分,那个正常的部分就是我们要体会的“恒常”,即脉中“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有力”的部分。您是否感觉到脉跳动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缓和?心中默念“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有力”,细心体会指下的感觉。
  心中默念“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有力”,细心体会指下的感觉。
  默念“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有力”
  “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有力”
  …………反复数次
  您也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静坐,反复练习,以不同的力量,不同的手指,不断揣测何谓常脉,细心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一霎那,您体会到了,明白了,以后就彻底明白了,所谓一灵独觉,不与众谋。
  知常,就能达变,有变就有病,这就是“知常达变,是动则病”。
  感谢分享
  谢谢,学习中!
  学习。
  望变形  现代人压力大,很多人生活的都非常压抑,在脚上常常都有表现。  如下图,足大趾明显外翻。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穿鞋穿成这样的,但是,请您仔细想一想,要是鞋这么挤脚,您还会买吗?  在针灸中,足大趾内侧和外侧是两条不同的经络支配,外侧是足厥阴肝经,由于足厥阴肝经长期受到刺激,导致外侧肌腱收缩,拉动足大趾外翻。  -----------------------------  1. 关于大趾外翻  经络说一条两条不太恰当,因为经络是一个总括,它包括纵向的、横向的、向内的、向外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各种各类分支。  足大趾的外侧是足厥阴肝经这种说法证据也不足,《灵枢》里提到的足厥阴在足部的分布如下: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  《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  从这些文字看,足厥阴经脉也好,经别也好,经筋也好,都在大趾背面,不在外侧面。如果足厥阴肝经有所谓的“肌腱”的话——这个明显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中西医概念混用,很容易授人以柄——它的收缩也应该不是将大趾向外侧拉动。  进一步来看,前面反复提到的“是动则病”,在《内经》中出现的频次不高,而且是有前后文的。它的前面,是经脉的循行,后面是一系列的疾病。这儿的“是”,是“这”的意思,但是在前后文语境下,它就是指前面所提到的经脉;后面的“病”,就是指发生疾病,而绝对没有“还可以是好事”这层意思。以足厥阴肝经为例,说完经脉的分布以后,《灵枢?经脉》继续说“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頽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根据这个,就算足厥阴肝经受了刺激,发生变动,也不应该出现大趾外翻,而是会出现其他的疾病,比如按楼主导师的观点,是前阴少腹为主的病变。  其实足厥阴之筋倒有那么点现代医学中的肌肉、肌腱的意思,不过就算足厥阴之筋有了病变,也是“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等毛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是那种足大趾牵引内踝的疼痛,这很像分布在这里的肌肉、肌腱出了问题,所以和拇外翻的症状似乎也不太靠边。  现代医学说要预防大趾外翻时,常说要注意穿的鞋,但貌似没有说挤脚的鞋会造成这种后果,反倒是经常说高跟鞋的不是。可它也没一口咬定就是高跟鞋不好,只是认为和平足关系比较密切,平足的人足弓异常,大趾外翻的机会要比正常人高,而高跟鞋有可能会对正常足弓造成损害。  综上,我觉得现代医学的解释要比足厥阴比较靠谱;而楼主的“是动则病”也不再是《内经》里本来的概念了,所以再要说所谓“古典针灸”的话,是不是会觉得有点底气不足?  2. 关于“足第四趾归属于胆经,一个人的胆量和胆经密切相关。她足第四趾小于常人,意味着先天禀赋不足。”  首先脏腑经脉相互关系概念不清。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各处,胆经入小指次指之间,只能说它分布到第四趾,不能说第四趾归属于胆经。胆经只有属胆络肝这样的说法。“胆量和胆经”相关,也搞不懂。“胆经”的病变没有胆小这一项,“胆”病倒有“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之说。  其次,楼主看到过多少个足第四趾短兼胆小的人?只有一个就说“第四趾短”代表胆量小?而且此人也许不是胆量小,而是焦虑、强迫。中医是经验医学,经常用归纳的方法来总结,可是这样做,我怎么知道您不是在轻率概括?从个别到一般,这个规律总结就这么简单?  看下面还有好多内容。比如诊脉啥的,好吧,按《灵枢》,诊个寸口哪谈得上“知常”啊,起码得和人迎脉比较一下吧?  ……  任何一种治病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以针灸以例,针灸方法层出不穷,也说明了针灸疗效的局限性,不然就不会有眼针、腕踝针、鼻针、耳针,也不会有很多人将台湾流传过来的董氏奇穴、周左语古典针灸奉为至宝。针灸需要科普,但不是扭曲的、一味迎合百姓需求和趣味的科普。从个例来夸大疗效的神奇,从历史来宣扬疗法的可靠,是很经不起推敲的。  多有得罪,但是还是要请楼主三思。
  不错,楼主继续。大家也科普下,一直对中医有兴趣  
  早,今天来报到,很想学。楼主请继续吧,谢谢你,辛苦了!
  早上好
  不错,一直对中医有兴趣  
  马克一个,很想学中医啊!!!看过两遍皇帝内经,表示无从学起呀,指点一下?  
  (⊙o⊙)…  
  不错,值得学习。希望楼主能够不为留言所动,坚持讲下去。
  先记号
  超过3千年的历史,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针灸,途径多种多样,或小说,或电影
  哎,今天大盘怎么跌这么多啊啊啊,为什么我买什么它跌什么,没钱的时候就涨,这是为什么啊,我的人品难道就这么差吗?啊啊啊啊。  =======================================================================  淘宝好乐源进口零食网(),主营巧克力了德芙系列,进口食品系列|张君雅|好时|德芙|费列罗|台湾食品
  必须标记
  挖到宝了!多谢大师不吝赐教!期待新内容  
  支持楼主,不要弃楼。中华文明需要你这样的人传承和发扬!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中医针灸去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