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精神病医院在哪的分型及临床表现具体是什么?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部分文档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05 精神病学复习题
下载积分:280
内容提示:05 精神病学复习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2:20:5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05 精神病学复习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导读:1.简述精神病学的概念以及它的分支学科情况?,1.答: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如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病学,即从社会学、文化差异研究精神疾病、行为问题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司法问题(,研究精神病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评价或鉴定精神病人违法行为的责任能力与安置问题的一门学(三)简答题] 1. 简述精神病学的概念以及它的分支学科情况? 1. 答: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往往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病学,即从社会学、文化差异研究精神疾病、行为问题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司法问题(司法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病人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评价或鉴定精神病人违法行为的责任能力与安置问题的一门学科);特殊人群(如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 近年来精神药物层出不穷,大大改善了精神病人的治疗与预后,精神药理学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特色;精神病理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传统分支,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主要是对思维、异常情感体验、行为等进行描述、命名、归类等,并研究精神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深层心理活动等的关系;而从生物学角度探讨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预后又成了精神病学的另一主要分支――生物精神病学。 2. 简述精神疾病的原因? 2. 答: 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虽然生物学因素是必要因素,但它仍不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也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纵观上述对精神疾病病因学探讨,生物学因素(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外在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实际上,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行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方法学问题,我们很难确定导致常见精神障碍的确切病因,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对精神健康及精神障碍领域的理解远远不够完善。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原因,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3.简述精神病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3.答:第一次:十八世纪末,精神病人开始进入医院接受照顾和治疗,被人道的对待;第二次:二十世纪初,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突破了精神疾病器质性病因学的瓶颈,使精神医学进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第三次:是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使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回归社会;第四次是精神药物的问世与生物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 1.答:感觉是指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形状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某一事物的不同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所形成的总的整体印象。如果感觉或知觉体验与外界客观事物或事实不相符,则分别称为感觉障碍或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正确感知,如知道是某个人或某种动物等,但对该客体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距离、位置等,却产生错误的感知。 2.何谓幻觉?常见的幻听分为哪几类? 2.答:幻觉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之一。幻听既有言语性幻听,也有非言语性幻听,临床上常见的是言语性幻听,具有诊断意义。依据幻听内容,常可分为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及命令性幻听。幻听常可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 3.正常人思维具有哪些特征? 3.答:思维是指人们将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整个心理过程。正常人思维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及实践性。 4.如何理解妄想? 4.答: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5.如何理解注意及注意障碍? 5.答: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保持性的特点;注意的集中性使注意的对象鲜明而清晰。注意可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指对现实目标的主动指向及集中的精神活动,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兴趣及既往体验有关。被动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由于外界或内在的刺激而引起的被动的指向及集中,没有自觉的目标,不需任何努力就能实现。 注意障碍可分为:①注意强度方面的障碍:注意增强及注意减弱;②注意范围方面的障碍:注意狭窄及随境转移;③注意稳定性方面的障碍:注意涣散及注意固定。 6.简述遗忘的常见分型及其临床表现? 6.答:遗忘是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常可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及界限性遗忘。顺行性遗忘是指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常常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经历所致,如脑震荡及脑挫伤患者。逆行性遗忘是指不能回忆紧接着疾病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常见于脑外伤及急性脑血管疾病。上述两种遗忘阶段的长短及预后与外伤的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界限性遗忘,又称为心因性遗忘,是指把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遗忘的发生常与强烈的精神刺激及情绪的波动有关,遗忘的内容具有高度选择性,常与强烈的恐惧、愤怒及羞辱的情景及场面有关,多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 7.如何理解定向力? 7.答: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为周围环境的定向力,后者称为自我定向力。时间定向包括对当时所处时间的认识及年、月、日的认识;地点定向是指对所处地点的认识,包括街道、楼层及毗邻关系等;人物定向是指辨别周围环境中人物的身份及其与患者的关系;自我定向包括对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及职业等状况的认识。定向障碍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或脑器质性精神病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时。此外,精神病人尚可出现双重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体验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判断或解释。 8.如何理解情绪、情感、激情及心境? 8.答:情感(affect)及情绪(emotion)在精神医学中常作为同义词,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情感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原始的、低级的情感逐渐发展成为复杂、高级的情感,原始情感常与本能欲望有关,而高级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激情是指突然产生的、猛烈而爆发的情感,如愤怒、狂喜、绝望等。心境(mood)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它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通常所说的情感障碍就是指心境障碍。 9.试述焦虑与恐惧的异同点? 9.答:焦虑(anxiety)是指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或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患者感到顾虑重重,紧张不安,来回走动,搓手顿脚,似有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伴有心悸、出汗、手抖、尿频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可出现濒死感、失控感、呼吸困难等,常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等疾病。 恐惧(phobia)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病态的恐惧是一类不以人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病人会对一些本身不具有威胁性的物品、环境或活动产生一种极度紧张恐惧的心情,虽然患者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感是没有必要的,但无法摆脱,并出现明显的回避行为,常见于恐惧症,也可见于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恐惧症患者常有明显的焦虑,且焦虑程度较重,脱离恐惧对象后,焦虑情绪会减轻。 10.简述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 10.答: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患者均可表现为言语动作的减少、兴趣减退、意志减退及人际关系的疏远,但两者的本质不同。情感低落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患者外部表情愁苦,双眉紧锁,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内心深感痛苦,悲观绝望,觉得一无是处,甚至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常伴有明显的思维迟缓,言语动作的减少,以及食欲减退、早醒等生物学症状,常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 情感淡漠是情感反应的减弱或缺乏,患者外部表情冷淡呆板,内心对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自身前途及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上的联系,它是精神分裂症晚期常见的症状,也可见于痴呆病人。 11.何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有哪些类型? 11.答: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思维、情感及行为的多种形式的兴奋,通常可分为协调性及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精神障碍。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躁狂性兴奋:指行为动作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与环境密切联系,行为具有目的性、可理解性,可引起共鸣,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一致的,给人以感染力,多见于躁狂症。②青春性兴奋:指行为动作与其他精神活动之间的同一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行为动作无明显目的及指向性,以致杂乱无章,不可理解,本能意向可能增强,严重时出现意向倒错,整个行为动作显得愚蠢幼稚、荒谬离奇,不能引起共鸣,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③紧张性兴奋:常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兴奋常突然发作,强烈而粗暴,具有冲动性,往往无端攻击他人或毁物,既无明确原因,也无明确的目的和指向,使人无法捉摸,难以预防,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④器质性兴奋:行为动作杂乱,带有冲动性,甚至可出现攻击性行为,日常活动常常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思维活动迟缓,情感脆弱不稳,易激惹,可出现欣快,也属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患者。 12.何为木僵状态?常见有哪些类型? 12.答: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轻度木僵称为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解大小便。 木僵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紧张性木僵:是紧张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类运动性抑制表现,木僵程度不一,轻时言语、动作及行为显著减少,呈亚木僵状态,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呈典型木僵状态,僵住不动。在木僵基础上,有些患者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保持很久不动,这种现象称为蜡样屈曲。如将患者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姿势,患者也可维持很长时间不动,称为空气枕头。患者意识一般清晰,对外界仍能感知,事后能回忆发作过程。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②心因性木僵:是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作用下出现的普遍抑制状态,病人的活动显著减少,呆滞、缄默、拒食,甚至呈现僵住状态,躯体方面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及瞳孔的变化,可有轻度意识障碍,一般当环境改变或外因消除后,木僵症状就可消失,事后患者常不能完全回忆。③抑郁性木僵:常由急性严重抑郁引起,患者反应极端迟钝,经常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且缄默不语,在反复劝导或追问下,有时对外界刺激尚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或摇头,在木僵之前、之中及之后尚有抑郁情绪表现,有时有消极观念或行为,病人的表情或姿势与其内心体验是一致的,常见于抑郁症。④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肿瘤、癫痫、脑外伤或中毒的患者,病人可呈木僵或亚木僵表现,此外,患者尚有相应的器质性疾病的病史或体征。 13.试述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 13.答:意识是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反应能力,大脑皮质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对维持意识起重要作用。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为:①感知觉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阈值升高;②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③思维迟钝、不连贯;④理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⑤情感反应迟钝、茫然;⑥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⑦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意识障碍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及自我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可分为以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及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可分为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及人格转换。 4.如何理解自知力? 14.答: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态并愿意接受治疗称为“有自知力”;否认自己的病态并拒绝接受治疗称为“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常常否认有病并拒绝治疗,随着精神症状的消失,患者的自知力会逐渐恢复,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神经症患者常有自知力并主动求治。 (三)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与意义? 1.答:弗洛伊德认为人在遇到挫折时产生的焦虑会引发潜意识的防御机制,这些心理防御机制的无意识的运用,可使个体不知不觉之间的解除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保持精神活动的平衡与稳定。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内射、合理化、转移、升华、幽默等。 2.行为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其理论核心是什么? 2.答:行为主义的理论主要包括:巴浦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等。最重要的理论核心就是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后天环境的影响决定的。 3.简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要点? 3.答:罗杰斯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诚实、善良、可信赖的,是实现自己理想的自我实现者,其主要观点有:①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重视个体的经验,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②人生下来就有一种发展的潜能。每个人都尽可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人都有一种力争超过自己现有水平的基本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当自我理想和自我实现愈加接近时,才会愈感愉快;③人都是希望自己自由的,有意识和有责任心的,由自己的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计划自己的命运,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④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当人们的期望过高,所追求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自我实现时,就会有失落和挫折感,出现焦虑、委屈,有的人则出现颓废、消极和抑郁。从而引起整个人格的瓦解而导致精神疾病。 4.简述奥瑞姆自护理论的五个重要概念? 4.答:(1)自护: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节行为. (2)自护能力:是人进行自护活动的能力,即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自护能力又包括:①重视和警惕危害因素的能力;②控制和利用体能的能力;③控制体位的能力;④认识疾病和预防复发的能力;⑤动机;⑥对健康问题的判断能力;⑦学习和运用与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⑧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的能力;⑨安排和自我照顾的能力;⑩从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寻求支持和帮助的能力。 (3)自护体:是指完成自护活动的人。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自护体是其自身,但儿童、老年、病人或残疾人等的自护体部分是自己、部分是健康服务者或照顾者. (4)治疗性自护需要:是指在特定时期,自护活动的总称,即是指以有效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行为以满足自护需要,一般的需要、成长需要和健康不佳时的自护需要。 (5)自护需要:是为了满足自护需要而采取的所有活动,包括一般的需要、成长需要和健康不佳时的自护需要。 5.简述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 5.答: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包括6个步骤,即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干预和评价。一级评估是对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四个方面有关输出行为的评估;二级评估着重于对影响行为的三种刺激因素(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的评估;护理诊断主要是根据评估列出护理问题及相关刺激因素;制定目标是根据护理问题提出护理干预后病人最后应到达的行为结果;干预是制定并实施控制刺激的护理计划;评价则是将干预后病人的最终行为与目标期望到达的行为进行比较。
(三)简答题 包含总结汇报、资格考试、办公文档、word文档、文档下载、专业文献、教学研究、外语学习、IT计算机以及精神科习题答案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临床分型-精神分裂症-医学
精神分裂症 &临床实践篇 &
临床分型 : 当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按其临床占主导的精神病理学分为若干类型。在临床上
虽可见到部分病例从一种类型转变至另一种类型,或数种临床类型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但
不同类型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病程经过和结局有一定差别,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
一定指导意义。因此临床分型有一定的意义和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按传统分类方法可分为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偏执型、未定
型五种。1980年Crow主张将精神分裂症按阴性与阳性症状而分为Ⅰ型精神分裂症与Ⅱ
型精神分裂症。目前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
的亚型分类以及临床实践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亚型仍然是按传统的分类方法。
一、单纯型(simplex type)
此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4%。1982年全国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该型占精神分裂症现患人数的比率在城市为2.2%,在农村为4.9%。多在青少年期发
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
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人格衰退、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
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在疾病初期,常不引起重视,甚至会误认为患者“不求上进”、
“性格不够开朗”或“受到打击后意志消沉”等等,往往在发病多年后才就诊。由于有类神
经衰弱样症状,因此极易误诊为“神经衰弱”。由于患者有少语少动等症状,因此部分不
典型病例易误诊为“抑郁症”。对该型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可发现的主要症状为阴性症
状,即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与孤独退缩,一般无幻觉妄想。但也有少数人可出现
情绪不稳定与间歇的冲动现象。此型自动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差。
【病例】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患者佟某,男,30岁,19岁进父亲所在的工厂当工人,生性内向腼腆,胆小。25岁后
因无女友,屡次要求父母介绍对象。前后见过17位姑娘。最初约会时,患者很注重自己
的仪表,并事先买好不少小吃。后患者只穿工作服会客,见面时低头看地,不发一言,同时
工作能力逐渐下降,从较有技术的钳工调至车工、保洁员、门卫,最后病休在家。入院检查
时患者多低头呆坐,对大多数问话无反应,偶尔以点头、摇头表达意见。在病房内多独处
一隅,基本不与他人交往。
二、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
此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8%~26.4%。1982年全国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
示,该型占精神分裂症现患人数的比率在城市为18.4%,农村为13.6%。多于青春期发
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之内达到高峰。以情感改变为突出表现,情感肤浅、
不协调,有时面带微笑,却给人傻气的感觉。有时又态度高傲,显得不可一世,或喜怒无
常、扮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与对象,开一些幼稚的玩笑。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
贯,令人费解,有时会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部分患者可有离
奇的象征性思维,如患者以手拍肚子,以示宽宏大量;反穿衣服,表明自己表里如一。病情
进展迅速,虽可自发缓解,但易反复。虽经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改善,但易反复,预后欠佳。
【病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患者肖某,女,27岁,学生,因急起言行紊乱7天入院。患者于青年节前为排练节目
而倍感疲劳而出现失眠、言行紊乱现象。表现话多,但显凌乱,好弄鬼脸,下课时拍桌子踢
凳子,称“老师讲红外线、紫外线可用来打飞机,而我的哥哥是开飞机的,所以我发火踢凳
子。”患者吃饭时将鱼头扔到窗外,解释为“看到鱼头就想到别人骂我油头滑脑,心里不高
三、偏执型(paranoid type)
此型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一个类型。1982年全国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
型占精神分裂症现患人数的比率在城市为61.0%,农村为49.4%。国外对住院精神分裂
症患者类型统计发现结果与国内研究相似,即青春型、紧张型的患者逐渐减少,而偏执型
的患者逐渐增多。该类型多于青壮年发病,起病较缓慢。其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
为主,多由病初的敏感多疑发展而来,往往伴有幻觉,以幻听尤其是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
其内容多是令人不愉快的,如讽刺、批评、评论、威胁或命令等。也可见到假性幻听、幻视、
幻嗅、本体感受器、内脏幻觉等。妄想的范围可逐渐泛化。妄想内容较荒诞,以关系、被害
妄想最多见,其次是自罪、影响、中毒和嫉妒妄想。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出现一
些离奇、怪异或危险的动作行为,如在命令性幻听的支配下出现的自杀行为。起病多在
30岁以后,部分患者在发病数年后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部分工作能力尚能保存,较少
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如能早期系统治疗,多能获得较好的缓解。
【病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贺某,男,37岁,因凭空闻人语、疑心重、言行怪异1年入院。患者与一年前因生
意失意而缓起失眠、呆滞,不出门,独处一隅,有时喃喃自语。病情逐渐加重。于半年前的
一个深夜,患者发现对面楼里有灯光照到自己的房间,便预感不妙,此后渐渐觉得街坊邻
里常常“话里有话”,内容多涉及患者的隐私,开始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因此
十分恐慌,常自语道“不得了了,天下乱了”。入院前两个月,患者听到脑子里有一个自称
“国家监察部长官”的人同自己讲话,声称患者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
面监控。后又出现一个自称是“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说患者是一个好同志。“监
察部长官”与“老书记”在许多方面都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入院前半
个月,患者多次走访各个政府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各大媒体写
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
本型临床较少见。1982年全国12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型占精神分裂症现患
人数的比率在城市为1.5%,农村未发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见于中青年,以明显的
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的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
拗。典型表现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紧张型目前在临床上有减少趋势。
1.紧张性木僵 突出的表现是运动性抑制。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期保持
某一姿势不动。重者终日卧床,不食不动,缄默不语,对周围环境刺激不起反应,以致唾液
留在口内也不咽不吐,顺口角流下。查体可见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性服从,
有时则相反,出现主动性违拗,此时可出现模仿动作,模仿言语。偶可伴幻觉及妄想。一
般持续数月至数周。电休克治疗效果最佳。
2.紧张性兴奋 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点。患者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
容刻板单调。如患者突然起床,砸东西、伤人毁物,或无目的地在室内徘徊,原地踏步。动
作古怪,言语凌乱,可出现刻板动作、模仿言语等。可持续数日或数周。镇静作用强的抗
精神病药效果较好。
五、其他型
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被归入上述分型中的任一类别,临床上有时会将其放到“未
定型(undifferentiated type)”或“未分化型”中,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
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
有部分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期多在3年以上,但最近1年以阴性症状为
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称之为衰退型。
还有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完全缓解。
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症状或个别阴性症状,称之为残留型。
部分病人症状部分控制或病情基本稳定后,出现抑郁状态,称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抑郁既可以是疾病本身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病人在症状控制后出现的心理反应,也可能
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引起。因存在自杀的危险性,应予重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精神病医院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