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需要查过敏源吗xc

艾灸的正常、异常、好转反应及注意问题
我的图书馆
艾灸的正常、异常、好转反应及注意问题
艾灸时要注意的问题艾灸操作虽然方便,但在使用时,还需须注意以下的问题,才能保证其安全和灸之有效。(1)空腹、过饱、过饱、酒后,极度疲劳和一切热性红肿胀痛性疾病者应禁止艾灸,防止发生晕灸的可能。颜面五官、浅表大血管、肌腱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禁用直接灸和瘢痕灸,禁灸。(2)婴幼儿、昏迷患者、肢体感觉障碍或迟钝者、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糖尿病、结核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大量吐(咯)血、孕妇禁止灸法的治疗。(3)施灸后宜暂避吹风或吹空调,注意保暖,促使汗孔闭合。如面神经麻痹患者则应在灸后一小时内少说话,不喝水,不吃食物,安静休息,以利恢复。面神经麻痹患者施灸部位应灸红灸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在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艾灸。灸后也要心情愉快,豁达开朗,戒**,勿过劳,清淡饮食,勿食用寒凉、刺激及太油腻性食物,以助疗效。(5)使用灸法调理疾病、养生保健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勿急于求成,这样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6)施灸时宜先灸阳经、身体上部、背部、头身;后灸阴经、身体下部;先灸、腹部、四肢。(7)使用艾炷或艾条治疗的时间长短,均应以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施灸部位来决定。艾炷灸一般灸7~9次,艾条灸一般约灸10~15分钟。中药熏灸每次20~30分钟为宜。(8)施灸后如皮肤起水泡,小者可不作任何处理,数日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外涂紫药水,再盖消毒敷料即可,或者刺破水泡后拔罐10~15分钟,疗效更理想,可每天一次,直至结痂愈合。(9)凡化脓灸后在化脓期或灸后起泡破溃期,均应忌酒、鱼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能助湿化热、生痰,并可刺激皮肤引起不良反应,从而使创面不易收敛或愈合。(10)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皮肤或烧坏衣服和被褥等物。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艾条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11)施灸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并取得患者的同意。(12)施灸前根据病情,选准施灸的部位或**位,令患者充分暴露施灸的部位,并采取舒适的、且能长时间维持的体位。(13)腰背、腹部、青壮年施灸壮数可多,时间宜长;**四肢、头颈部、老人、小儿施灸壮数应少,时间宜短。(14)灸前灸后最好各喝一杯温开水,因为在灸时,全身会微汗或者**位处出汗,进而感到口渴。另外,灸的次数密集了,也会出现咽痒、咽干、咳嗽或有燥热感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过几天这些症状就会消退。咽部干痒是身体需要补充水分的信号,很可能是灸法加速了体内的新陈代谢,细胞活化的缘故,在灸前灸后多喝些水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情况持续交久,不但不清,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说明内火过重,应暂停温灸,几天后就消失了。(2)不是所有人都能艾灸中医认为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因艾灸所用的主要原料为艾草所制,是一种纯阳植物,加上火力的物理作用,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艾草用于灸疗,可起到祛湿逐寒、回阳救逆、固本**的功效。然而艾灸虽好,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艾灸。艾灸所用的。艾草性温,是一种**草,对于寒性体质人群可以起扶阳、**的作用,而相对于一些热性疾病、热性体质、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来说反而是火上浇油,不适合做艾灸。当然,艾灸也有它的禁忌证,比如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过饥饿时禁灸,皮肤过敏者、孕妇、妇女月经(月经量少、痛经、**患者除外)期间不宜艾灸。此外,对于一些精神病、患有传染病之类的人群都不适宜做艾灸。(3)正常反应是这样的大多数人在施灸后,由于艾灸的作用,局部皮肤组织会出现温热、发凉、发胀、凉气外排,轻松舒适、出汗等反应,均属于艾灸的正常反应,少数人因局部气血不畅,经络受阻,会出现微疼、微痒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病理反应。艾灸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肚子咕噜咕噜叫、屁多、腹痛、腹泻、拉肚子等现象,这都是体内阳气提升,经络开始畅通的艾灸排病反应。有一些排病反应是很正常的现象,应当坚持施灸。经过一段时间艾灸治疗,如果感觉到全身倦怠无力、头晕、嗜睡、口渴等现象,都是艾灸后的调理反应,不必紧张,继续施灸,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病情不一样,艾灸的感觉反应也不一样,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在操作中应灵活使用。(4)出现异常反应时该怎么办在采用艾灸治疗过程中,一般无不良反应,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如果出现头疼、头晕、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血压下降、脉象微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极有可能是“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开窗通风,轻者休息片刻,饮温开水后即刻恢复 ;重者可以以指代针,或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等**位。如上述处理后尚若昏厥,应马上对症治疗(人工呼吸、吸氧等),或及时送医院。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应及时停止或调整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尤其是初次施灸者,应观察施灸部位和全身的反应情况,发生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晕灸或灼伤的情况发生。(5)什么样是艾灸的病灶反应在采用艾灸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期间,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病灶反应,如浑身发冷、出冷汗、打嗝、肛门排臭气、吐痰涎、腹痛、腹泻等种种不适反应现象。甚至于多年前有过的病症在艾灸期间很可能再次表现出来,或会重复多次出现。原因是由于以前患过的疾病没有除根,病气、邪气潜伏在体内,经过治疗以后,经络开始畅通,正气不断的提升,潜伏在体内的病邪再也潜不住了,就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的反应。由于这些反应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所以称之为病灶反应、好转反应,或者称排病反应现象。这种现象经常会被误解为病情加重,而且灸出了毛病,不敢继续灸法治疗而中断。其实这也是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现象。随着治疗的进展,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将病灶连根灸除,不适反应也就消失了。病灶反应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有1~2天的,个别病情重的,病史长的的患者会持续1~2周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治疗过程中的排病反应是治疗效果的前奏和标志,一般排病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会越显著,身体康复的也越快。中医有“药不瞑眩,不生痊愈”之说,就是指身体的好转反应,或病灶反应,或排病反应现象。在身体经络调理过程中,因阻塞的经络被唤醒,淤滞的气血逐渐畅通,身体会有一连串不同症状反应,此现象代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正在进行激活或重建工作。好转反应或病灶反应会逐渐产生,而且发生的部位也不一样,此是身体经络气阻被疏通,身体机能提升而增强,身体本能的自愈力发挥细胞再生及动能激活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采用灸法保健或治疗期间,体质改善或疾病的消除会因个人生活**惯、饮食**惯、作息规律、工作及精神压力而有不同的表现,况且人体细胞代谢时间约4个月左右,故细胞维护修复、体质调整改善的周期大约100天左右。艾灸疗法治疗疾病或保养身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病灶(好转、排病)反应大致有以下几种:1.头部病灶反应有:头疼、头晕、耳鸣、流鼻涕、鼻塞(像感冒样症状)、牙痛、眼红、鼻出血、掉头发、牙齿出现一阵阵凉飕飕的感觉。2.躯干部病灶反应:多以浑身肌肉骨节酸痛、关节疼、抽搐发热、发冷等外排风寒反应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冷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棉被都无济于事,就像掉在冰窖里的感觉一样,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1~2天,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 发热一般以低烧为多。3.体内毒素过多,新陈代谢不好的人,灸后会出现类似的排病现象,皮肤易出现红色或白色疹斑点类似荨麻疹的现象,痒的厉害,用手挠抓后迅速成片状,越来越多,以为是过敏了。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正气提升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的表现,轻的约3~5天即可消退,重的半年以上的都有。这种情况最好在起斑点处拔罐3~5分钟即可消退。4.贫血、低血压、或颈椎病的患者,因长期头颈部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经脉淤滞,灸后因促进了气血的运行,体内新陈代谢增强,故易出现的头晕、头痛或头部胀痛的感觉,此现象约2~5小时,即会减轻消失。4.患有胃病的人,会有数天胃部胀痛不适的感觉,嗳气、泛酸、吐白沫、想呕吐的情况,但不影响食欲。大多食欲不佳的人,治疗后会出现食欲增加,胃口变好,吃饭香,知道饿了。5.肠道不好的人群,治疗后由于大肠蠕动功能增强排出宿便,会产生腹痛、腹泻、排便量增多、排臭气增多及排出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的反应现象,有的人会出现水样的排便,像拉肚子一样。6.寒性体质、肝脏不好的人群,治疗后易出现身体疲乏倦怠、嗜睡的情况。这都是人体机能的正常生理反应,身体机能的调整也需要好好的休息,所以出现让人出现疲乏,想睡觉的状态。7.肾功能不好的人群,肢体会出现短暂性浮肿、发胀不适、多尿、尿频等现象。中医认为肾主管通调全身水液代谢,肾功能不好,水液就会滞留体内,身体调理后体内的积水排出、肿胀消失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在治疗或调理期间,因肾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还会有些肢体的浮肿或发胀不适的现象。8.肺功能不好,或肺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痒感,咳嗽、吐痰涎增加的情况。9.腰酸背痛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腿脚不好使,腰部疼痛加重,甚至不能动弹的情况,一般反应时间不会太长。10.慢性口腔溃疡者会出现低烧的现象,多为低烧,持续时间1~2个月的都有,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同病邪斗争中出现的反应。11.面部肤色,在一段时间内斑点、痘、粉刺、色素沉着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增加的情况。这是经脉气血开始畅通,使原本积存在皮肤深层的油脂、黑色素、汞、重金属、化学毒素代谢排除的原因。12.妇科疾病或不适人群,治疗后阴部会出现豆腐渣、烂肉样、水样的分泌物,白带多的人会白带增多的情况;有的人阴部会出现特别难闻的气味;有的人月经会出现不规则的情况,提前、拖后或一月两次,月经的量或多或少的现象;如宫寒或月经血排不净而滞留在**内者,治疗后会有很多淤血快排出的现象;痛经、**肌瘤、**囊肿的患者还会出现腹部疼痛加重的现象。13.艾灸治疗期间,如有全身倦怠无力、头昏、口渴、嗜睡等症状表现,往往疗效显著,一段时间的艾灸调理即可恢复。也有会出现失眠的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如果睡眠少些了,但又不会感觉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解决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精神状态是否好与不好。14.艾灸期间如出现以疮疡、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排病反应现象,这一般都是体内火毒炽盛的人的反应。15.肝郁气滞的人,治疗期间会出现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对什么都怀疑,悲伤、郁闷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的类似的排病反应现象,多伴有打嗝、嗳气、反胃、肛门频频排气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病人多有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至几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这时家人应多多的理解和呵护,本人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旷野处大哭、大喊,一定要尽情的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不利于身体的康复。16.痰湿体质的人以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多以双下肢浮肿为多见;排尿不适或小便频数混浊刺鼻异味重;或局部或全身易出冷汗、粘汗的排病反应现象。17.艾灸的找病现象。比如患有胃部疾病者,我们在灸中脘**或胃经上的一些**位,会有腹部的不适,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现象,这很可能是肠道有疾病;如在灸腹部的气海、关元**,或腰骶椎部位的八髎**,会出现腹部疼痛不适、白带增多,阴部会出现特别难闻的气味,月经不规则,提前、拖后或一月两次,月经的量或多或少的现象。这就很可能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或生殖系统出现问题。这就是艾灸之后的找病现象,调动了我们身体自我调整和修复的本能。18.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两种可能。因为艾草性温,是一种**草,对于寒性体质人群可以起扶阳、**的作用,而相对于一些热性疾病、热性体质、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来说反而是火上浇油,就会出现上火的现象,这种类型的人不适合做艾灸。另外,寒性体质的人,虽然体寒最适合艾灸治疗,但有些人寒淤日久会化阴火。阴火也是火,所以艾灸时艾草的温热扶阳之性就一定程度上会助阴火,也会出现上火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继续施灸,一段时间的调整,阴阳调和了,上火的现象就消失了。如果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则功亏一篑。在治疗期间一般会出现特别容易口渴,须补充水分,帮助体内毒素排出。病灶反应期间更需要放松心情,多喝水、多休息,适量活动,补充营养,使身体细胞功能快速修复到正常的状态。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时,就不会再有病灶(好转)反应过程中的出现的这些症状。当出现病灶反应现象不必惊慌,应继续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气血经脉通畅及脏腑功能调和正常,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病灶反应是身体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艾灸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实,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都有这个特点。6.都有哪些人适合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证明了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法,它操作简易,安全有效,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使用。《扁鹊心书》说:“人无治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这是指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养生灸。艾灸养生是现代人“亚健康”人群都想用的保养方法,让人在休闲享受中就能恢复健康。保健、美容,可以说是是现代养生保健的潮流方向。现在都市人群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多数都市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艾灸养生是最好的调理手段;需调理风湿、类风湿、关节肿痛的人群;免疫力低下、易疲劳、易上火人群;失眠、神经衰弱人群、更年期综合症人群;颈椎酸胀、肩周疼痛、腰肌劳损人群;手脚麻木、手脚冰冷、气血不通人群;对美白、瘦身(减肥)、滋润(保湿)皮肤的人群都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艾灸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所以艾灸的适应人群很广泛,对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种慢性病的治疗都可采用艾灸来治疗。(1)内科病症: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失眠、头疼、头晕、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慢性前列腺炎、**、**等。(2)运动系统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落枕、网球肘、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皮肤外科病证:如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黄褐斑、荨麻疹、湿疹、疝气、痔疮等。 (4)妇产科病症: 如带下证、**脱垂、**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功能性**出血、痛经、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肌瘤、**囊肿、不孕症等。(5)五官科病症: 近视眼、麦粒肿、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眩晕症、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等。7.该选什么部位艾灸呢在采用艾灸方法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到底该如何选取什么部位进行施灸,或者说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选取施灸的**位应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理论作为指导,遵循选**的原则。艾灸的**位有正经**、奇经**、阿是**之分。一般来说,某种疾病治疗往往采用一个起主要作用的**位为主,以另一个或几个**位为辅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常用的艾灸选取部位:(1)压痛点:颈肩腰腿痛一般都采取“以痛为腧”施灸原则,或者说阿是**灸法。在人体的骨骼的肌肉、韧带附着处找出压痛点,在这些位置上施灸,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治愈率高。( 2)阳性反应物:皮下出现痔点、条索、结节、硬块、积液、色斑、扩张的毛细血管,粉刺点等。●痔点:皮下红血点,用手按则消失,放手后就出现,常出现在手掌及背部。●条索:用手指按皮下,感到绳索状筋隆起,并伴有压痛。常出现在关节处及其周围。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突出的腰椎两侧一般可以查找出条索状阳性物;哮喘的患者在胸椎旁开的肺俞处多有条索状阳性物。●结节:用手指按皮下,感到豆粒大小样的球状物,有单个出现,也有多个在一处出现,大的如花生米,甚至如蚕豆大小的结节状物。●硬块:用手指按皮下,皮肤僵硬成块。在一些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部,颈椎病患者大椎处及膝关节疾病内侧常可以发现这种硬块物。●积液:用手指按一些头痛、头晕、颈椎病、失眠、视力昏花、鼻炎等患者头部,常可发现患者头皮某处头皮明显增厚,手按时有波动感,内储积液。关节病患处肿胀处也存在有积液。●扩张的毛细血管:呈红血丝状,常出现在背部,这是由于身体内的瘀血在此处出现的反应,患者体表存在细小的扩张血管而一些疾病往往与这些症状有联系,尤其是出在和疾病有关**位或经络上。皮肤病常出现在肺俞、脾俞周围,心脏病患者常出现在**及心俞;一些内科疾病和皮肤病注意检查背部。●粉刺点:粉刺患者常在背部出现粉刺点,在这些粉刺点上施灸很容易消除脸上的粉刺。●色斑:脸上的色斑可以直接施灸,同时要注意检查背部是否有色斑,如果有也必须在背部上施灸。(3)顺经灸& 灸法的围热效应具有温经通络的功效,沿经络进行施灸对减肥、养生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经常在胆经按线状排列施灸,可以快速疏通胆经,对一些大腿肥胖、偏头痛等有很好效果,在督脉施灸,温经通络、振奋一身之阳气。(4)辩证取**& 内科疾病施灸要选取相关的**位,例如胃病取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梁丘等**;心脏病取膻中、心俞、内关等**位。在选取**位时还要根据病症的寒热表里阴阳来辩证取**。8.艾灸与其他中医疗法的不同之处针灸、中药、拔罐、刮痧、推拿是中医5大治疗方法,中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尤其是艾灸、刮痧、拔罐疗法一直备受老百姓所喜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病患者和想健康长寿的人。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5大疗法中唯一的物理和药理相结合的疗法,运用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所以一直在讲“针灸”,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位的认识之上,但针刺疗法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之不及,药之不到,需灸之”,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意思是说扎针和吃药都不管用的病要用艾灸来治。还有“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都是说艾灸的疗效有独到之处。针刺疗法虽然疗效很好,但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损伤,针刺的部位是一个具体的**位,是一个点,所以针刺法很难被大多数人掌握,要掌握针刺法还需要长期的专业学**训练和不断的实践,艾灸疗法不要分具体**位,哪疼,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即便灸**位,也是一个区域面,直观性较好,简单易行,按图示操作进行施灸即可,就能达到想要的疗效。艾灸它的作用机理和针刺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承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大多仅指扎针,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因为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刺疗法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不但疼痛,也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也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特色物理疗法,利用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是成为单独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适用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疑难杂症,如果采用各种方法久治不愈的疾患,不妨试试拔罐的方法,将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但没有艾灸疗法的温热和药物的双重疗效,但是拔罐和艾灸可以结合起来操作,就是先艾灸后,然后在灸的部位拔罐,或者拔罐后,在拔罐的部位施灸。刮痧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民间特色疗法之一,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简易可行的传统自然疗法。古称之为“砭法”,为中医六大治疗技法“砭、针、灸、药、按跷、导引”之首,至今长盛不衰。刮痧主要是运用刮痧板,喷擦上有治疗作用的润滑剂在人体颈、背、腰、胸腹、四肢等部位进行刮拭、按揉、弹拨,使皮肤**发红,出现青淤淤斑或紫色淤淤点,即为“出痧”。通过物理机械性刺激、挤压的作用,起到排毒、排障给养,即排除微循环障碍,把阻经滞络的病源、病气、毒素、垃圾等呈现于体表或通过新陈代谢排除体外,使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恢复了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此法没有艾灸疗法的温热和药物的双重疗效,但是刮痧和艾灸可以结合起来操作,就是先艾灸,然后在施灸部位进行刮痧,其疗效倍增。刺血疗法是在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治疗,几乎有半数以上是采取针刺放血的。《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即外感、内伤均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阴阳失衡,气滞血淤,从而变生诸证。故《素问·血气形志》篇又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古人对放血的丰富经验,实践证明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气滞血淤、经络瘀滞、疼痛等病症确有效若桴鼓之功。“祛病诸功,放血最捷。”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症必瘀,必有瘀血阻滞气机,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此法也没有艾灸疗法的温热和药物的双重疗效,但是刮痧和艾灸可以结合起来操作,就是先刺血,然后在刺血部位进行施灸,其疗效**提高。中药治疗疾病之前,需要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辩证论治,才能开方配药,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和使用的,况且有些中药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也不适宜人民日常的保健养生。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肌肤腠理或特定的部位和**位,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此法也没有艾灸疗法的温热和药物的双重疗效,但是推拿和灸法可以结合起来操作,就是施灸,然后在施灸部位进行推拿按摩,其疗效**提升。9.如何正确的自我艾灸呢如何正确的自我艾灸,关键在于掌握施灸方法、灸量、灸感,艾灸的适应范围,以及施灸的部位和**位。(1)艾灸的方法很多,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施灸方法。首先应因人而宜。如老人、小儿尽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糖尿患者则禁用着肤灸、疤痕灸,因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伤口不容易愈合,易出现严重的化脓性感染。人体部位也应有所不同,如颜面五官面部位,宜用悬灸、间接灸,不适合直接灸等。其次须因病而异。随着灸治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专病专法化的趋向,所以在选用灸疗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此点。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督灸对于治疗各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有很好的疗效,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妇科疾病等。总之,一定要因人因病而异,选择适宜的的施灸方法。(2)严格掌握施灸量。灸量是指艾灸对人体施灸部位温热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与施灸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有关。灸量取决于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根据实践经验,大致上包括以下几方面:a.由时令、地理区域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扶阳回厥。另如北方冬天天寒地冻,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b.由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度不一样。c.由病情、病性定灸量,病深痼疾,一般灸量宜大。而老年或体弱之人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深层则灸量宜大。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d.由所取部位定灸量 所取**位皮肉浅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量。e.由灸炷大小定灸量,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f.由患者感觉灸灼热感的程度定灸量g.由施灸次数定灸量,将规定的壮数,一次灸完为顿灸,几次灸完称分灸。对体质差者及头四肢等肌肉浅薄处,可以通过分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3)诱发灸感传导来提高艾灸的疗效。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或产生与针刺感觉相类似的酸、胀、重、麻等得气感应。并施以个体化的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灸感传导并非是每个患者或同一患者每次均可重复出现的,它既要求施灸者正确操作,细心体念;同时又有个体特异性。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体会和探索,以达到预期的疗效。10.老祖宗说艾灸艾灸的原料是艾草,又名冰台、艾蒿、医草、艾蓬、香艾、灸草、蕲艾、黄草等名称,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消肿活血、祛寒湿等功能。艾叶有抗病毒、平喘镇咳去痰、抗过敏、止血、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止痛、镇静、抑制心脏收缩、降压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艾草长于山阳,是一种纯阳植物,加上火力的物理作用,中医认为艾灸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艾草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活动中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出血、月经失调、经闭、痛经、宫寒不孕、带下证、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等。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三年之艾就是陈艾,陈艾的优点是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着后烟少,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灼伤皮肤和血脉。故临床上应该用陈艾而不用新艾。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简要地说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疗效。艾灸的方法在古代主要应用的是瘢痕灸,用艾炷直接放在**位上燃烧,很容易出现灸疮和疤痕。现代多用的是温和灸,用艾条或是艾灸罐具间接施灸,比较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艾灸具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医家用艾草灸祛除百病,就称其为“灸草”,在历史上关于艾草灸法治疗疾病的记载比比皆是,如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黄帝内经》中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大风汗出,灸意喜**”;古语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晋隋时代陈延之《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灸”;《针灸易学》中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庄子》“丘(指孔子)所谓无病而自灸也。”;《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医圣张仲景虽被推为汤药之祖,但“导引吐纳,缄灸膏摩”也未尝或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的认可正在呈上升趋势,艾灸的好处也充分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多用来治疗常见病和保健养生,多采用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艾灸器具温灸和药物温灸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效果也很好。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因此想知道2016年三伏天灸时间,得先了解一下2016年三伏天时间。  2016年的三伏天灸时间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因此可以推算出2016年三伏天灸时间如下:  2016年三伏天灸时间  日~日 为初伏 10 天  日~日 为中伏 20 天  日~日 为末伏 10 天  三伏天灸  早在清朝初期张璐的《张氏医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复发的记载。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个农历节日,古医书载,伏日必是庚,庚属金,与肺相配,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 北京铭颐糖尿病医学研究院,一生只做一件事,肥胖(高体重)与五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高尿酸);改变不良生活**惯,缔造健康生活方式!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萎缩性鼻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