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臂因为彩虹岛两年前任务的一次失误受了凉,所以现在只要…

中国阅兵时的一次失误,却获得全世界的称赞,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阅兵汇演活动是各个国家展示国力的一次重大场合,相信各位都曾在电视上观看过我国军队的阅兵仪式,当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天安门广场走过时,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和自豪,因为我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有强大的军人们为我们保驾护航。不过,你知道吗?历史上中国阅兵时有一次失误,但是并没有成为遗留千古的笑柄,反而使在座的各位观众不由自主地献上掌声和尊敬。也许你会疑惑,这是为什么呢?出现了失误不是会受到批评吗?怎么换来了全场的掌声呢?我们从整件事情的开头道来,不过说出来你别不信哟。

这件事就发生在中国香港的一次阅兵活动中。当时我国刚刚拿回香港的主权不久,内地和香港的同胞们都格外激动,被分离了这么久终于再次到达了祖国的臂弯下,而我国也尤其重视对于香港的治理和发展,尽量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其他层面上也给予帮助。比如我们的“一国两制”政策,就是为了香港等地区的回归而提出的应对管理方法,而在接下来的一次重要的士兵检阅活动中,除了香港地区特别激动外,内地广大人民也是分外关注。

毕竟这除了展示我们的国力外还显示了中国对于香港的主权统治,所以全国上下一心,都是为了顺利进行这一次活动。后来,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妥当,进行得也十分顺畅,然而在中途却出现了一个小失误,在本次检阅部队中的一名军人,由于在活动正式开始前进行了大量无休止的反复练习,导致身体出现隐患,在检阅活动进行时,终于撑不住倒下了,但是他本能地站了起来,然而又立刻倒了下去,但是他凭借着军人不服输的精神,靠着坚强的意志再次站了起来。

并且在这几次摔倒的过程中,这位军人一直牢牢地拿着手中的枪,虽然最终他没能继续进行检阅仪式,但是却让在场的观看者都站起来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他没有完美的完成这次任务,却获得全世界的称赞。为什么?因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坚强品质和不服输不认输的精神力量。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军队的强大,中国人民的兴旺,中国国力的强盛。

虽然那名军人由于体力透支而倒下了,但是他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力两次站了起来,这难道不是令人敬佩的事情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意志力,那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呢?那样的话何愁中国不强盛呢?所以,我们要向每一位中国军人致敬,向每一位中国军人学习。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慈善晚会的演讲稿。

大家晚上好!恩~~~我这么有名,我想就不用做自我介绍了吧?大家不认识我也没关系,这样的话我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好,开始进入正题。现在我们常常说慈善,也常常听说许多人做慈善。可是我们知道“慈善”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吗?它的起源又蕴含着什麽意义呢?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嗯?没人说话,那我就当你们默认喽!【听众笑声】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紫侠狼你有个毛病。你每次演讲,开场白的时间都太长了。”

我说:“那你的意思是你喜欢短的?”然后他说了一句话,我听了以后当场就跟他翻脸了。大家知道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吗?他说:“废话!绅士的演讲就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林语堂说的”【笑声】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跟他翻脸吗?我觉得一个老跟你说实话的朋友绝对不能交。所以我就很严肃地跟他说:“你懂什么?你以为我乐意吗?根本不是我的开场白太长了,而是观众的掌声太少了?。”【观众笑声掌声】

哎呀,这么多人为我鼓掌,谢谢大家啊!看样子我今天是下不了台了。好,那我就豁出去了,舍命陪君子。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什么做慈善的人会更幸福?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谈一谈慈善是怎么来的,它的起源又来自哪里。

那么关于“慈善”的起源,我们先从西方说起。

在欧洲,慈善这个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Philanthropie”,包括现在法语和英语的"慈善"都是以古希腊的这个词“Philanthropie”为词根的,当然我们现在的常说的英文慈善“Charity”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古腊“Philanthropie”这个词是由“philein”和“anthropos”两个词组合而成的,这两个词是什麽意思呢?“philein”就是“爱”的意思,“anthropos”就是“人”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西方,“慈善”这个词的起源蕴含的意思,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爱人。

后来“慈善”的这个词又被被基督教写入了《圣经》,并且发扬光大传承至今,这就是“慈善”在西方的起源。

那么我们东方的呢?我们东方的慈善起源于什麽时候呢?

我们这样说吧,既然“慈善”的意义是“爱人”。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汉语的文献里找到一个词,而且这个词的解释就是:“爱人”,那么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找到“慈善”这个词的起源了,对吧?大家觉得能不能找到呢?在场的诸位有知道的吗?没人知道吗?好,那么我告诉大家,凡是熟读《孟子》的人一定知道,孟子讲过一句话叫:“仁者爱人”。

大家都知道“仁”其实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的中心思想,到后来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传给孟子,然后孟子又继承下来的。所以可以说在儒家的字典中,“仁”就是慈善,”慈善“就是仁。好,这是儒家的观点。但是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不仅仅只有儒家,不仅仅只有孔家店这一家招牌,还有另一家金字招牌一直跟他抢生意,而且抢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在抢,以后估计也还会抢下去。大家知道是哪一家的招牌吗?哎——说对了!就是:道家。我们都知道家老祖宗是谁呢?这还用说吗?就是传说中的老子啊。老子大家都知道吧,应该没有不知道的吧?就算是没见过但肯定听过吧?【笑声】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里边是不是可以找到关于“慈善”的蛛丝马迹呢?在座的诸位有知道的吗?知道就别藏着掖着了啊,不用给我留面子,也不要怕抢了我的饭碗啊。好,没人抢我的饭碗那我就说了。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有一段话老子是这么说的,说什麽呢?他说我有三件宝物:第一件就是“慈”,第二件就是“俭”,第三件是“不敢为天下先”。后两件咱们就不必多说了。重点是第一件,一位有着伟大的智慧的老者把“慈”当做是他的生平第一大法宝,这说明什麽?说明他本人对“慈”这个字是非常的重视与推崇。对吧?好,“慈”我们找到了来源,那么“善”呢?“善”字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吧,哎——说得好!没错,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大家都知道“水”在道家眼里是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而老子把“善”比作水,说明在“善”在老子眼里是一种最高的人性美德。所以我们能够确定老子是把“慈善”当做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来看待的。对吧?

好,那么到此为此我们把中国的“慈善”起源都找到了,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东方的文化古国,并不是只有中国,还有哪个国家呢?对,就是印度。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那么“慈善”在佛家眼里又占着怎样的地位呢?咱们今天就不谈那些高深莫测的佛理了,就说一说我们平时所听到佛教徒最常说的八个字是什麽?哪八个字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我现在告诉大家是:“大慈大悲”和“善哉善哉”这八个字。原来佛教早就把“慈善”融入了佛教徒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种口语。由此可见“慈善”这个词在佛教中是有多么地重要。好,现在我们把西方的和东方的关于慈善起源都捋出来了。

哎——我们是不是遗漏了什麽呢?怎么我们只谈了东方的和西方的,南方的和北方的哪去了呢?北方我们都知道,除了北冰洋也就剩北极熊了吧。【笑声】那南方有什麽呢?你可不要告诉我南方只有企鹅。【笑声】南方还有非洲,非洲还有阿拉伯,阿拉伯还有一种宗教,什麽宗教呢?对,就是伊斯兰教。

我本人虽然对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没什么研究,跟穆罕默德也不是太熟啊【笑声】但是有两点我觉得可以说明伊斯兰文化非常地重视慈善。哪两点呢?

伊斯兰教有一条最重要的教义:敬主爱人,而且有一位学者曾经系统的概括了伊斯兰教的六大特点,而他同样觉得第一大特点也是这四个字——“敬主爱人”,好,这是第一点。

这个第二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啦。怎么个有意思法呢?大家知道吗?在很早以前阿拉伯的国家政府部门专门有一个职位,什麽职位呢?大家听了一定觉得很惊讶,就是慈善官。专门负责慈善事业的政府官员,这个职位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还真没听过。那么单凭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慈善”在伊斯兰文化中是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对吧?

好!我们讲到这里呢,基本上把慈善的起源以及慈善在东西南北方各种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弄清楚了,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我相信大家也都一定感觉到了,什麽问题呢?就是世界上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民族以及每一种文化,基督教、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这些拥有着人类最高智慧的人为什麽都把人类精神上的最终归宿,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而且都指向了相同的两个字?这是巧合吗?我相信这绝不是巧合。

这是什么?这是殊途同归,这叫不谋而合。这说明什麽呢?说明我们人类的智慧有一个共同的至高境界,当一些有智慧的人都达到这个境界之后,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所感所想也都是相同的。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叫:英雄所见略同。那么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什麽呢?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麽呢?

谈到境界, 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谁呢?他就是我国上个世纪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他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写过一本书叫《中国哲学简史》。在这本书里面,他把人划分为四个境界,哪四个境界呢?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境界是:自然境界。

第二个境界是:功利境界。

第三个境界是:道德境界。

第四个境界:也就是最高的的境界,什麽境界呢?是天地境界。

在座的诸位可以闭着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现在混到什麽境界了。

首先,是自然境界。就是只求吃饱穿暖靠本能和反应来生活的境界,几乎很少有时间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好好地思索一下人生的意义。

其次,是功利境界。就是衣食无忧之后,追求更大的利益,做更大的生意,而且追求在社会上更好的名誉。

然后,是道德境界。达到道德境界的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修养以及能折服他人的气度,所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用中国的一个古语来形容的话,就是君子,在国外叫(Gentleman)绅士。

最后,就是天地境界,而且也是最高的境界。什麽是天地境界呢?用儒家的话讲就是就是“天人合一”,用道家的话讲就是“物我两忘”。

什麽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精神的血液融入到整个人类的生命长河之中,将自己思想的光芒融入到整个璀璨的星空之下,从而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也就是说他达到了一种所有的宗教一直都在追求的一种至高的状态,是什麽样的状态呢?就是“永恒”的状态。那么永恒又是什麽样状态?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当你胸怀下天人的时候,天下人也都会同样地把你放在他们的心里。当你忘掉自我的时候,别人反而都会记住你。所以说只要人类还存在一天,那么你的生命就存在一天。只要人类没有灭亡,那么你就会一直以“思想寄生”的方式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这样的状态就是永恒的状态。就是当你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的时候,你不仅不会迷失自己,反而会找到你真正的自己。当你把自己融入这个宇宙的时候,你自己就是一个宇宙。这也正是一位美国的著名哲学家艾默生的哲学思想,他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宇宙,宇宙是永恒的,故而你也就是永恒的,这——就是永恒的状态。

不知道在场的诸位现在是什麽状态,不会是打盹睡觉的状态吧?【听众笑声】

好,我们谈了这么多关于境界的思想,但是这跟慈善有什麽关联吗?大家觉得有关联吗?有!有什麽关联呢?因为境界跟幸福有关,而幸福跟慈善有关。功利境界的人绝对要比自然境界的人幸福,而道德境界的人也绝对要比功利境界的人幸福,一个人的境界越高他就越幸福。为什麽呢?因为境界越高的人越会做更多的慈善。什麽是慈善?最简单的回答就是:爱人就是慈善。一个只爱自己不爱别人的人大家相信他会幸福吗?不会,绝对不会。只有当你在爱别人的时候才会感到幸福。所以我相信,当你做慈善事业的时候,你会一定会感到非常的幸福。为什么呢?

从前有一个人问孔子:什麽是仁?孔子回答说:“所谓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什麽意思呢?就是你自己要扬名立万了,也要帮助别人扬名立万;你自己要飞黄腾达了,也要帮助别人飞黄腾达。“

从前有一个人问耶稣什麽是爱?耶稣回答说:“把你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可是我们为什麽要帮助别人,为什麽要给别人?我们只顾着自己或者把喜欢的东西只留给自己不是更好吗?真的更好吗?

我们来听听二十世纪英国的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哲学罗素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罗素在1950年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曾经写过一本书,什麽书呢?一本专门追寻和探讨人类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书,叫《幸福之路》。这本书是里面他说了一句很感慨的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什麽话呢?

他说:“如果连富人都是不幸福的,那么让所有的穷人都变富又有什麽意义呢?”

他为什麽会发出这样无奈的感慨呢?因为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发现不论是他明查过的暗访过的还是听说过见到过的大多数的富人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幸福。这究竟是为什麽呢?穷人不幸福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富人不幸福,是不是就有点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呢?研究到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什麽结论?

富人之所以不幸福,主要原因就是——太过于专注于自己了,很少去关注别人。

这就是他的结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自己或者只专注于身边很少的几个人,那么他的快乐是将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能去关爱别人去帮助别人,你关心帮助的人越多,你的快乐就越多。爱情亲情友情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我们能互相感受到彼此的幸福,不是吗?当你自己能够感受到千千万万个人的幸福的时候,你将会是多么幸福!

所以,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什麽是幸福,我会回答说:“当你能感受到别人的幸福的时候,你就是幸福的,而且你是最幸福的。”

因为你懂得爱别人,爱不相干的人以及爱所有的人甚至于你的仇人。有一些富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他感受不到别人的幸福,因为他没有迈出慈善这一步。其实能够帮助别人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你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得到帮助时的幸福。我相信无论是谁,当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此时此刻他就是了不起的人,此时此刻他是一个在天地境界中享受幸福的人。而那些富人中少数生活的很幸福的人,其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什麽名字呢?——慈善家。在座的所有嘉宾都是为慈善事业不远千里远道而来的,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是慈善家。你们一定都很幸福,而且你们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不仅你们有这个梦想,在我国遥远的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哲人——孔子,曾经也有过和你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样的梦想。什麽梦想呢?我讲一个典故,大家就知道了。 不知道大家想听不想听?不想听我就不讲了。啊?你不想听?那我偏要讲。【笑声】

说是有一天,孔子和他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颜回。他们哥仨在茶余饭后闲坐在家里,闲在家里干什麽呢?肯定不会跟咱们一样吃饱了就睡的是吧?他们在谈人生,聊理想。

谈到这呢我想说一些题外话,因为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已经落寞了,有时候大街上碰到都不一定打招呼的,更甭提师生相互间促膝谈心了。可我们的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教弟子可不像我们现在的老师,只会教学生考试。他是讲究“因材施教”的,学生有什麽特长他就教什麽,所以他的学生里各种各样的都有。

上至文官武将外交部长,下到弹琴的画画的以及给人驾车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私人司机】等等什麽样的人都有,这就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可是作为老师怎么才能知道学生有什麽特长呢?这句话问到点子上了。作为一个老师的就有责任和义务知道你的学生将来想干什麽,你的学生的人生理想是什麽。这下大家明白为什麽孔子要和他的两位弟子谈人生理想了吧?其实他这是在试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摸底,摸学生的底,这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做的事。

好了我们言归正题,孔子先问子路:“子路啊,你以后有什麽理想呢?跟老师说说。” 想必大家都知道,子路这个人是武艺高强有侠客之风而且非常讲义气,所以他是这样谈自己的理想的,他说:“我子路以后如果能吃香的,就一定让我的哥们喝辣的;我要是穿七匹狼,就一定让我的朋友穿森马;我要是开奔驰,就一定让我的弟兄们——坐我的车去兜风!不是开宝马啊,这个有点贵【笑声】,就算是把奔驰开坏了也无所谓也在所不惜,只要大家尽兴就好。”这理想可以说是蛮不错了吧,不过孔子听了并没有什麽反应。

然后接着问顏回,颜回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也是这些弟子中道德修养最高的一个人,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他慢条斯理的回答说:“老师,我的理想是愿天下人都能够谦以待人,虚以接物,修身养性而不要恃才傲物。”你看,颜回不愧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说话的境界就是高啊,跟钱一点都不带沾边的。但是是孔子听了脸上的表情依旧是云淡风轻。

这时候子路一看老师这表情这么淡定,心里就犯嘀咕:是不是老师对我们的回答不满意啊?就按耐不住了,于是他就的问他的老师孔子:“老师,学生想听听您的理想是什麽?”这时候孔子想了想,语重心长的答了三句话,我觉得这三句话就是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仁人志士们的共同的理想。哪三句话呢?

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句话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愿全天下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所有的朋友都能彼此信任,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关爱。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出来他们师徒三人,正好是三种不同的性格,有三种不同的理想,也恰恰代表了三种不同人生境界。子路是功利境界,颜回是道德境界,而孔子是天地境界。

孔子终其一生都在为他的这个梦想像丧家之犬一样的在诸侯各国之间奔波奋斗,可是——在当时,大大小小的那么多的诸侯那么多国君,却没有一个国君愿意为孔子这个伟大的梦想买单,因为他们都在忙着为自己渺小的利益结账。所以孔子一直到死,都没能够实现他的梦想。

 那么今天,我想问,孔子的梦想实现了吗?大家觉得实现了吗?我觉得实现了,但是——也没有完全实现。为什麽说实现了呢?因为我们今天有养老院,所以每一位孤寡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我们有红十字会,所以全国各地的朋友们能彼此信任,互相捐赠;我们有孤儿院,所以每一个被人遗弃儿童都能得到关爱。所以,我们今天可以说孔子梦想实现了。

可是又为什麽说没有完全实现呢?原因也是一样的,正因为我们今天有养老院,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孤寡老人都能在家里儿孙绕膝安享晚年;正因为我们有红十字会,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朋友们都能毫无条件地彼此信任,互相捐赠;也正因为我们有孤儿院,说明并不是所有被遗弃的儿童都能得到父母家人的关爱。所以孔子的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

因为,如果孔子的这个梦想实现了,那么到了那个时候,我相信世界上将不会存在养老院、孤儿院等等的一些慈善机构,只有那个时候,我们这个世界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共产党迟早是要消灭的,我们的任务就是促使它消灭的快一点。”所以我们今天也可以套用毛主席的话说一句:“慈善机构迟早是要消灭的,我们任务就是促使慈善机构消灭的快一点。”大家说是不是?

好,那么我们的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呢?我相信,虽然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在座的大家能够齐心协力,那么就一定会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我更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仁人,都是志士,都是业界的翘楚,都是社会的精英。而且最重要的——大家都是愿意为孔子的这个伟大的梦想买单的人。因为,这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慈善家共同的梦想

【以上只是一篇演讲底稿,如有较真,不胜荣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年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