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10克 沉香:12克 杜仲茶的作用与功效:16...

com的文件夹【秘方、经方、验方 、处方、输液】
com的文件夹【秘方、经方、验方 、处方、输液】
1.当归治女子不孕 [配 方1当归60克,枸杞30克,鹿角胶30克,川芎20克,白芍60克,党参30克,杜仲30克,巴戟30克,淫羊藿3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30克,胎盘60克,鸡血藤膏120克。6.当归制香附治不孕症 [配 方] 当归15克,制香附15克,菟丝子15克,益母草30 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丹皮12克,红花10克,川牛膝10克,沉香(分吞)10克,炒杜仲...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6
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是指子宫偏离正常位置沿着阴道下降,低于子宫颈外阴道口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完全脱出阴道口外的症状。用治子宫脱垂、脱肛。7.升麻黄芪汤治子宫脱垂 [配 方] 升麻12克,黄芪15克。14.黄芪当归治疗子宫脱垂 [配 方] 嫩黄芪60克,当归30克,升麻15克,糯米90克,猪脬1具。16.茶籽醋治疗子宫脱垂 [配 方] 茶籽(又名茶麸)150...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6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期延长或缩短,出血量增多或减少,甚至月经闭止。[功 效] 用治月经不调。6.鸡蛋红糖治月经不调 [配 方] 鸡蛋2个,红糖100克。8.西瓜秧治月经不调 [配 方] 西瓜秧30克,红糖30克。[功 效] 治月经不调。[制用法] 在锅内煎成浓汁,去渣后加入红糖500克,熬成膏服 用o [功 效] ...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5
润发香发方。1.黑豆雪梨乌发 [配 方] 黑豆30克,雪梨1—2个。[功 效] 滋补肺肾,为乌发佳品。2.桑葚黑芝麻乌发 [配 方] 桑葚(或桑叶),黑芝麻若干。[功 效] 具有乌发养发之效。4.黑豆雪梨乌发美发 [配 方] 黑豆30克,雪梨1—2个。5.菟丝子乌发美发 [配 方] 菟丝子、茯苓各15克,白莲肉10克,黑芝麻15克,紫珠米100克,食盐适量。[功 效] 滋...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4
祛斑洁面方。[制用法] 先将碱用温水溶化,然后倒人 石灰内拌匀成泥状,再倒人另一稍大的杯中, 将糯米扎入石灰泥内1/2,把石灰泥杯覆盖在潮湿地上,12小时后,糯米已熟,将上半部熟米调匀成膏。5.杏仁蛋清美面消斑 [配 方] 杏仁,鸡蛋清,白酒。[功 效] 杏仁含杏仁式、脂肪油、杏仁油及葡萄糖等,蛋清含多种维生素、烟酸,都有促进皮脂腺分泌...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4
润肤白面方。润肤白面方是指具有柔润皮肤、白皙面部作用的一类方剂。使用润肤白面剂时应尽量避免风吹日晒。[功 效] 润肤面白。6.陈醋蛋清面膜润肤增白 [配 方] 鸡蛋1个,陈醋适量。[功 效] 润肤增白,除皱。[功 效] 祛淤活血,白嫩皮肤。[功 效] 使面黑令白,皮肤光润,冬日不皱。[功 效] 祛风润肤,通络香肌,令面白如玉。[功 效] 白润皮肤。...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4
1.干枸杞益面防皱 [配 方] 干枸杞250克,白酒500毫升。[制用法] 枸杞放人小口瓶内,加入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 1次,7日后开始饮用,边饮边添白酒,每日晚餐或临卧前随时饮 用,不会饮酒者,也可用葡萄酒。[功 效] 消除皱纹,白面美容。4.鸡子润肤白面防皱 [配 方] 鸡子3枚。[功 效] 润肤,白面,减皱。[功 效] 活血,润肤,展皱。6.桃花...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3
1.当归治女子不孕 [配 方1当归60克,枸杞30克,鹿角胶30克,川芎20克,白芍60克,党参30克,杜仲30克,巴戟30克,淫羊藿30克,桑寄生30克,菟丝子30克,胎盘60克,鸡血藤膏120克。6.当归制香附治不孕症 [配 方] 当归15克,制香附15克,菟丝子15克,益母草30 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丹皮12克,红花10克,川牛膝10克,沉香(分吞)10克,炒杜仲...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2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器官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病变,一般以子 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为多见,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忍冬藤蜀红藤治盆腔炎 [配 方] 忍冬藤30克,蜀红藤30克,大黄9克,大青叶9 克,紫草根(后下)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川楝子9克,制延 胡索9克,生甘草3克。用治盆腔炎。4.珍珠菜蒲公英治盆腔炎 [配 方] 珍珠菜、穿心莲、蒲公英、...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1
产后休克。方1: 干漆10克。用法:先在患者口鼻周围涂抹一层凡士林,再燃烧干漆,令产妇嗅其烟味。疗效:熏吸1次即效。方2: 朱砂3克,童便50毫升。用法:研细粉,加童便调匀, 1次灌服。疗效:用药1次,有效率100%。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1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0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0
产后风。方1: 好醋100毫升,放在碗内,用净白石1块烧红放在碗内,以所淬出的热气熏产妇鼻孔2分钟即愈。方2: 人指甲6克。用法:洗净阴干,用瓦焙干以不焦枯存性为度,研极细末,用黄酒100毫升送服。疗效:一般用1次后不再复发,重症不超过3次即愈,疗效显著。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10
回乳。方1: 豆浆1碗,砂糖适量。用法:砂糖入豆浆内,混合温服之。疗效:用该法1次即效。若误服而致缺乳者,则催乳甚难。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同时趁热将药渣用干净纱布包好,放在乳房上热熨。疗效:治疗20余例,一般用药1-2剂,即可消肿痊愈。用法:加开水200-300毫升,浸泡10分钟为1日量,分2-3次口服。疗效:治疗36例,均获满意...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9
方1:当归、栝楼仁各50克,川芎35克,乳香、没药、山甲各15克,王不留行20克。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剂,白酒为引。疗效:1剂后来奶水。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剂。疗效:治疗初产妇22例,经产妇68例,前者用药后全部奶管通畅,后者乳汁排出有效率为92.22%。用法:去壳捣烂,温开水冲服,早晚饭前各服1次。疗效:连服5天,有效率达1...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9
月经不调。方1: 红花、阿胶各3克。用法:共研细粉,黄酒送下,日1剂。疗效:3剂痊愈。方2: 肉桂10克,炮姜20克,川芎15克,当归50克。用法:水煎服,日1剂。疗效:效果良好,一般1-2剂痊愈。注意事项:真热假寒病人勿用此方。服药后病人偶有心热,短时可好。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9
闭经。方1: 益母草煎药1碗,加黄酒服下即愈。方2: 石斛夜光丸。用法:每服1丸,日2次。疗效:服药4-10天,月经按期来潮。方3: 冬葵子30克,黄酒250毫升。用法:加水500毫升,煎好后空腹时顿服,日2次。疗效:一般连服2-3天即来潮。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8
乳头破裂。方1:熟鸡蛋黄1个,松香2克。制用法:将鸡蛋黄熬油,加松香面,待凉后敷乳头上。疗效:1—2次即愈。方2:鲜卤豆腐适量。制用法:将豆腐切片,敷在乳头上,干后即换。疗效:3—5天可愈。方3:丁香30克,冰片3克。制用法:将上药共为粉末,用香油调和敷患处。疗效:治疗多例,1--2次痊愈。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8
乳腺炎。制用法:将上药共同捣烂,敷患处,干后即换。疗效:炎症初起,屡用屡效。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疗效:1—2剂可愈。方3:韭菜60克,鸡蛋2个。制用法:将韭菜鸡蛋放锅内炒至半熟,用布包好敷在患侧腋下,挤紧即可。疗效:2—3次痊愈。制用法:用砂锅水煎,日1剂,分早晚服。疗效:用于急性乳腺炎,1剂即愈。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8
产后腹痛。方1:制香附15克,复方阿司匹林0.5克。制用法:香附研末,取5克与复方阿司匹林温开水冲服。日1次。疗效:治疗100余例,均于1—2剂后痊愈。方2:五灵脂适量。制用法:将上药炒热,加米醋搅匀再炒,待嗅到药味后取出,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服6克,日3次,黄酒送服。疗效:1—2天可愈。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7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7
月经不调。方1:肉桂10克,炮姜20克,川芎15克,当归50克。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疗效:1—2剂痊愈。方2:红花、阿胶各3克。制用法:上药共为末,黄酒送下,日1剂。疗效:3剂可愈。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7
子宫脱垂。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6
恶露。方1:芦根30克,生姜21克。制用法:水煎3次分服,日1剂,连服5--7日。疗效:治疗多例,均获痊愈。方2:党参、云苓各12克,半夏15克,陈皮、竹茹、甘草各6克,白术、砂仁、旋覆花、当归、白芍各9克,甜梨1个,生姜3片,大枣3枚。制用法:水煎,日1剂,早晚各服1次。疗效:2--3剂可愈。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6
崩漏。方1:荆芥穗、棉种各50克,黑豆70克,地榆25克。制用法:将上药炒炭共为细末,日3次,次15--25克,黄酒或红糖水下。疗效:治疗180例,178例痊愈。其余2例与维生素k等药物配合亦愈。方2:赭石50克,醋500毫升。制用法:赭石用火煅7次,每次把礞石煅红醋中,然后取出研成细粉,白开水冲服,1次用完。疗效:1次可愈。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6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连用3--5天。方2:柿饼炭、椿树根皮炭、杜仲炭各50克,青黛10克。制用法:前3味药共研细末与青黛调匀备用,每次10克,红糖水冲服,每日3次,连服9天为1疗程。疗效:治疗300余例,一般1疗程即愈。方3:大枣1斤,黑豆1斤,白果200克。制用法:大枣、黑豆洗净后同白果放锅内同煮,至熟为宜。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6
治子宫肌瘤方。内服方 桔梗、茯苓、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大黄各10克,鳖甲15克,乌贼骨40克。共研为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3周为1疗程。外敷方 当归尾、白芷、赤芍、丹参、小茴香、生艾叶各30克,穿山甲20克。将诸药装入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纱布袋,先用水浸泡数小时,再隔水蒸15分钟,取出待温热后置于小腹上热敷,如...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5
治子宫肌瘤方内服方 桔梗、茯苓、丹皮、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黄各10克,鳖甲15克,乌贼骨40克共研末,每次10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3周为1疗程。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5
民间女科特效验方录(原创)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4
梦交。《寿世保元》则把梦交之由识为心气虚所致:“心气不足,精神恍惚,夜梦颠倒,则与鬼交通。”《医宗金鉴》认为本病是由于心脾亏损,神无所护,心脾失舍,鬼邪相扰,魂魄不宁所引起。或素体虚弱,思虑过度,七情内伤,损伤心脾,血虚失养,神无所护,而病梦交。心脾两虚证  (1)临床见证:频发梦交,心悸怔忡,心神恍惚,或精神委靡,头目...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4
性欲淡漠。肾阴虚证  (1)临床见证:性欲淡漠,头目晕眩,耳鸣如蝉,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带下甚少,阴中干涩,性交疼痛,性交后体倦腰痛,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4.气血虚弱证  (1)临床见证:性欲淡漠,或性交后体力不支,头晕眼花,目涩,气短乏力,语声不扬,心悸少寐,毛发稀疏鲜泽,皮肤干燥,月经错后、量少、色淡,...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4
性交疼痛。《医宗金鉴》则认为肝脾损伤,湿热下注是导致性交疼痛的主要病因病机:“妇人阴中作痛,名小户嫁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由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采用“内服逍遥散加丹皮、栀子,外以四物料合乳香捣饼纳阴中,其痛即定。”的治疗方法。性交痛临床分级:  工级:性交时阴道及小腹疼痛,但尚可完成性交。有效:性交疼痛...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3
一、尿 瘘  尿瘘是指泌尿道与身体其他器官或组织间的非正常沟通,于妇科临床主要是指生殖器官与泌尿系统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主要有膀胱阴道瘘、尿道阴道瘘,膀胱尿道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输尿管子宫瘘等,以前二种多见。5.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与阴道沟通,常为单侧性,亦有膀胱阴道瘘合并输尿管阴道瘘者。.  6.尿粪混合瘘 膀胱(尿道)...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3
六、子宫托疗法  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维持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使子宫和阴道壁保持正常生理位置的工具。(一)子宫托的类型  子宫托的种类甚多,其规格大小亦不同,各类子宫托均有其特点,常用的主要为环状子宫托与喇叭形子宫托。每周行针2"--,3次,2—3周为一疗程.  2.子宫托 子宫托治疗在于利用肛提肌的耻骨尾肌束将子...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3
女性慢性疲劳综合征。对慢性病毒感染的多因素分析,是当前病毒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向,除了EBV和HHV一6外,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T淋巴细胞病毒Ⅱ型、泡沫病毒、巨细胞病毒、甲肝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和水痘病毒等感染后发生CFS者均有报道。30%一50%的CFS患者中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Lloyd用IgG治疗CFS,病人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获改善...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2
五、心理咨询  对心理因素或情志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疗。有妇女对盆腔、腹腔手术存在恐惧,特别对计划生育手术意义理解不够而遗留慢性盆腔疼痛者并不少见。有学者对情绪与疼痛的关系,提出“疼痛的情绪闸门学说”(Gate theory of pain),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当考虑患者的社会...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2
热入血室。阳明脉证上》曰:“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此外,也有将血室合称为冲任脉者,如明。温邪热入血室有三证.如经水适来,而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此宜破其血结,若经水适断.而邪乃乘血舍之空虚以袭之者,宜养营以清热,其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宜清热以安营。”以上所说,与仲景之热入血室病位虽相...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2
以小麦养心液而安心神,甘草、大枣甘润以补中缓急,如《金匮心典》“小麦为肝之谷,而营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所云。5.三心宁脏汤(姚克敏经验方)  组成:莲子心、灯心草、竹叶卷心、大枣、浮小麦、生甘草、炙甘草、煅磁石。莲子心清心除烦,灯心草轻泄心热,竹叶卷心清心火而下行,三药清降心热而皆轻清不寒,...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2
适应证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3)补肾活血胶囊(中医杂志,):)  处方 菟丝子20g,淫羊藿20g,覆盆子20g,当归lOg,泽兰lOg,陈皮lOg,桃红lOg,紫河车lOOg。早在晋代,就有针灸治疗不孕,所用的穴位,主要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冲、任、督脉.盖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生殖,冲任督脉系于肾主胞胎.肾虚不孕...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1
多囊卵巢综合征。9.卵巢活组织检查可见卵巢包膜胶原化。4.促性腺激素 根据PCOS患者LH高、FSH相对不足,FSH纯品metrodin较HMG(尿促性素,含LH、FSH各75IU/3~)更合理,strodin(含FSH75IU,1月& 0.001IU/支)可于月经周期第2天始,每天1支,酌情逐渐加量至每天2—3支,至血内E2达300pg/ml以上时,对下丘脑起反馈调节,诱导LH、FSH高峰出现...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1
适应证:气滞血瘀的子宫肌瘤。血 崩 石瘕患者中由于子宫肌瘤增大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肌壁间肌瘤妨碍子宫收缩或粘膜下肌瘤发生坏死感染时可出现月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甚至血崩,并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继发性贫血症状,以及舌淡胖,脉细等一派气虚血瘀之征.石瘕出现血崩情况时除了服益气摄血,祛瘀止血中药外,在治疗方面应采用多种...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1
盆腔瘀血综合症。盆腔淤血综合征。[辨病论治] 本病一般多有某种程度的瘀血表现,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疏通冲任为主。但临床确有个别病人无典型可辨之证,据此,可选下列药物治疗。用于寒湿凝滞胞脉冲任、气血不通之痛经及盆腔淤血综合征、各种下腹痛。上药加水1200ml、煎至400ml,滤去药液再加水800ml,煎至400ml,两次药液混合,早晚空腹各服4...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1
取足太阳膀胱经脾俞、三焦俞、会阳等穴,以疏调下焦之气,助膀胱州都之官分利脾经湿热。2.取穴:三阴交、阴陵泉、太冲、行间、阳陵泉、中极、脾俞、三焦俞、下穋。4.取穴:三阴交、血海、太冲、关元、脾俞、肾俞、肝俞。肝为血海,肝肾同源,故取太冲、肝俞、肾俞,以滋补肝肾阴血。脾俞、肾俞、肝俞斜刺0.5—1寸,可用补法,局部酸胀。(三)...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0
女阴白色病变。1.针灸治疗:  (1)曲骨,横骨直刺、深2~2.5寸,针感放射至会阴部,并加针上灸(将艾条切肮!寸左右长一段,插在针柄上燃烧,燃毕即起针,并注意不要烫伤),一般留针20~30分钟。1.外洗方(经验方) 仙灵脾、白花蛇舌草各50g,蒺藜、当归、川断、白鲜皮各25g,硼砂15g。(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6.白斑外洗方(经验方) 鹤虱30g,苦...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0
阴吹其他疗法。阴 吹  [其他疗法]  1.猪膏发煎(《金匮要略》)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去膏渣,分服。本方宜于阴虚肠燥便秘型阴吹患者。2。哈荔田外用熏洗方(《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蛇床子9g,黄柏6g,吴茱萸3g。布包,泡后水煎,坐浴熏洗。本方清热燥湿,利气宽肠,对阴吹兼有带下者尤宜。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0
因此.既要根据临床证候分析各种原因(包括各个证型),又要认识肝肾失调是其本.以下就临床常见的肝肾阴虚、肝经郁火、肝经湿热及气虚下陷等分述如下: 一、肝肾阴虚 禀赋不足,房劳多产.精血耗伤.或七七之年.肾阴亏虚,天癸冯绝,冲任脉衰,阴血不足,不能濡润阴户.涵养脉络,相火偏旺,又更伤阴灼络.致令阴痛。从临床实际来看,本病主...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5:00
阴疮辨病论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凉血活血解毒。若久病或年老气血亏虚,溃疡久不收敛则去贯众、土茯苓,加黄芪、当归、丹皮益气养血活血,生肌敛疮。③小败毒膏(《中国中成药优选》)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木鳖子、天花粉、白芷、黄柏、当归、乳香、赤芍、大黄、陈皮、甘草。③紫草膏(《中国中成药优选》)  组成:紫草、当...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4:59
狐惑病。狐惑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1)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口服,开始宜大量。每次20mg,每天3次,病情稳定后迅速减量,每周减少5mg,维持量为每日5一lOmg。效验方  (1)雷公藤总甙片(每片含雷公藤lOmg)日量按1—1.5mg/kg体重计算,每日3次口服。(3)中西结合治疗白塞病:据国内报道应用中药黄芪合用皮质激素治疗此病。停用激素,只服...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4:59
外治法:  1.蛇床子洗方(《疡医大全》):  蛇床子30克 花椒10克 白矾15克 煎汤乘热先熏后洗. 日洗2~3次.对滴虫性阴道炎尤为适用。2.塌痒汤(《疡医大全》):  鹤虱草30克 苦参15克 威灵仙15克 归尾30克 狼毒10克 蛇床子15克 煎汤熏洗,临洗时加猪胆汁二个,或加土槿皮15克则更佳,对霉菌性阴道炎尤为适用。效验方  (1)蛇床子散(《中...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4:59
六、子宫托疗法  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维持子宫颈在坐骨棘水平,使子宫和阴道壁保持正常生理位置的工具。(一)子宫托的类型  子宫托的种类甚多,其规格大小亦不同,各类子宫托均有其特点,常用的主要为环状子宫托与喇叭形子宫托。每周行针2"--,3次,2—3周为一疗程.  2.子宫托 子宫托治疗在于利用肛提肌的耻骨尾肌束将子...
阅1&&转自&&公众公开&&16-05-25 04:59
发表评论:
馆藏&80891
TA的最新馆藏治冠心病(胸痹)妙方(方16首)
治冠心病(胸痹)妙方(方16首)
治冠心病(胸痹)妙方(方16首) 1益气通脉汤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李辅仁方) 【歌诀】 益气通脉有二参,郁金川芎佛手片,麦冬五味檀香下,赤芍葛根广木香。 【组成】 丹参15克,党参30克,麦冬15克,郁金、川芎各10克,赤芍15克,五味子6克,檀香5克(后下),陈佛手10克,广木香5克,葛根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益气强心,活血通脉。 【方解】 冠心病之根本病机是心气衰微,导致血行不畅,使各脏腑血脉痹阻。因而在辨证施药时,特别强调抓住“心气衰微、气血失和、血脉瘀阻”这一关键。故方中用生脉散(重用常参),葛根补气升阳(心阳)强心;用丹参、赤芍、川芎以活血通脉;用郁金、佛手、广木香,以理气和血,使补而不滞,气机调畅,血脉得通。 【主治】 胸痹,症见胸憋、胸闷、气短、心慌、过累则尤甚,甚则胸痛彻背、舌淡或暗、舌体偏大、苔白或黄、脉象欠有力或结代。 【加减】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克,炙甘草10克;血虚甚者,加鸡血藤30克,阿胶(烊化)、熟地黄各20克;胸痹发作较频者,加三七粉(分冲)3克,草红花、元胡各10克;心慌眠差甚者,加柏子仁、龙眼肉各10克,或加炒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大便偏干者,加全栝蒌15~30克,肉苁蓉30克;胸闷甚,苔白腻较厚者,加薤白10克,半夏10克;心阳不振,水气凌心者,加桂枝5克,茯苓15克。 2益气通瘀汤 【来源】 柴国钊《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钱远铭方) 【歌诀】 益气通瘀太子参,枣仁苏木绛香投,参芎桃甘石菖蒲,益气活血可宁心。 【组成】 太子参15克,枣仁15克,苏木1`5克,绛香15克,丹参15克,石菖蒲15克,桃仁15克,川芎5克,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5天,休息2天,每个疗程20剂。 【功效】 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方解】 血行瘀阻固然为冠心病的特点,但血瘀之由来,在于气虚之所致,气虚是因,血瘀是果。盖帅血者气也,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此言其常也。有常必有变,气滞既可出现血瘀,气虚亦可出现血瘀,二者同属血瘀,而病机有本质不同,气滞是在气血旺盛,运载过剩之情况下所产生,气虚是在气血虚弱,运载无力之情况下所产生。心气虚则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稍一劳累则自汗出等一派心神不宁征象;气虚运血功能减退,致气虚血瘀,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方中太子参、甘草扶正益气;枣仁补心宁神敛汗;在补益正气的基础上,运用苏木、绛香、丹参、桃仁等活血化瘀,使血液畅行;至于石菖蒲、川芎两味,取其开窍行气,使气行则血行,起佐使作用。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宁心,活血祛瘀之功。 【主治】 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律不齐等症。 【加减】 若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盛者,可加麦冬15克,莲子心2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郁金各10克,枳壳10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克,白芍15克,僵蚕12克,夏枯草12克。 3益气降痰方 【来源】 《实用中医效验方大全》(邓铁涛方) 【歌诀】 益气降痰夏党参,橘红竹茹五爪龙。苓枳术甘与山楂,气虚痰浊证可痊。 【组成】 党参18克,五爪龙50克,法半夏10克,橘红6克,竹茹10克,枳实6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 补气健脾,除痰通瘀。 【方解】 本方由温胆汤去生姜,加党参、五爪龙、白术、山楂而成。方中温胆汤理气和胃,化痰降浊;党参补脾益气以运中州;白术、茯苓利湿除痰,健脾宁心;白术合枳实,可调脾胃而消胸痞;茯苓配党参则补脾气,配半夏、橘红则助化痰;山楂消食痰而通血脉;五爪龙健脾化痰,行气除湿,与党参合用,可助其补益脾气。五爪龙功似黄芪,但其性平和,气味芳香,补而不滞,故常用之代黄芪。诸药配伍,具有补气健脾,除痰通瘀之功。 【主治】 冠心病(气虚痰浊型)。 【加减】 若兼血瘀,加丹参、田七末(冲服);兼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气虚甚者,加北芪,重用党参;痰浊甚者,加栝蒌壳、薤白;胸痛甚者,加延胡索、田七未(冲服);心悸失眠者,加炒枣仁、珍珠粉(冲服);头晕者,加天麻、钩藤;血压高,加杜仲、怀牛膝、桑寄生、代赭石;血脂高,加草决明,重用山楂。 4四参活血汤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李健民方) 【歌诀】 四参活血党参芪,苦参玄参紫丹参,楂桃甘绛制附子,温阳化瘀主冠心。 【组成】 党参15克,苦参15克,玄参15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山楂30克,桃仁10克,绛香10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解】 冠心病常有气滞血瘀, 温阳益气、 活血化瘀为其主要治则。活血化瘀法具有加快血流, 扩张血管壁, 减轻微血管阻力的作用, 能改善血小板表面活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降低血液黏度,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改善心肌收缩力和组织细胞缺氧的功能。方中以黄芪、 党参大补元气; 制附子、 炙甘草温振心阳以增强心搏; 丹参、 玄参、 山楂、 桃仁、 绛香活血化瘀, 扩展心脉和流通气血;苦参清热降火, 安神定志。诸药合用, 能起到活血化瘀, 强心补气的作用。此方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 【主治】 冠心病。 【加减】 胸阳不振者,加全栝蒌、薤白,或间服冠心苏合香丸;心阳虚损者,加桂枝、肉桂;气滞血瘀者,加三七粉(冲服)、郁金、枳壳;气阴两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沙参;眩晕、心悸、怔忡者,加龙牡、珍珠母、琥珀末。 5益气开痹汤 【来源】 《陕西中医》(9)1998年(唐德元方) 【歌诀】 益气开痹生黄芪,丹参党参全栝蒌,川芎玄胡炙甘草,桂枝远志石菖蒲。 【组成】 生黄芪45克,丹参30克,全栝蒌30克,党参15克,川芎15克,玄胡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用法】 水煎2次,取浓汁约5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 温阳益气,祛瘀化痰。 【方解】 冠心病患者表现为虚(心气虚)实(瘀血痰阻)互见之证,治宜益气、活血、化痰并举,同时针对临床兼症,酌情加味,标本兼顾。方中黄芪甘温,善补诸气之虚,合桂枝,可有升阳益气之功;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与玄胡相合用,善行气止痛,使壅滞得通,气血调顺,冠状动脉得以扩张,改善心肌缺血;丹参可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全栝蒌又是宣痹通阳、化痰清浊之佳品,祛痰而不伤阴,是善治胸痹之要药;炙远志既可辅栝蒌化痰之功,又有宁心安神之效;菖蒲引药归心,开痹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能益心气,为治脉结代之主药。诸药之力尽归心经,且能上下通畅,气血和顺,共奏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化痰开痹之功,故疗效显著。 【主治】 冠心病,症见心前区闷痛,时牵及左肩背部,每日发作数次,伴见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脉细涩。
【加减】 胸痛彻背,兼见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者,重用桂枝,加赤芍、白芍、绛香各10克,荜菝、细辛各6克;胸闷如窒、舌有瘀斑、脉细涩者,加葛根、三七各10克;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各20克;血压偏高、头晕、目眩者,轻则加菊花、白蒺藜、荷叶,重则加龙牡、怀牛膝、泽泻,以平肝潜阳,引血下行;血脂高者,加荷叶、决明子各20克,合并心衰可随证选用参附汤或四逆汤。 6胸痹汤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王炳勋方) 【歌诀】 胸痹汤里用桂枝,党参薤白全栝蒌,桃红乳香五灵脂,枳实陈皮清半夏。 【组成】 党参、薤白、桂枝各10克,全栝蒌15克,五灵脂12克,桃仁、红花、乳香、清半夏、炒枳实、陈皮各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通阳宣痹,祛瘀化痰。 【方解】 方用党参、桂枝温通阳气;薤白、全栝蒌、五灵脂、桃仁、红花、乳香祛心脉之血瘀;清半夏、炒枳实、陈皮温寒湿,化痰浊。合而用之,共奏通阳宣痹,祛瘀化痰之效。临证运用以胸部窒闷隐痛、心悸、健忘、畏寒肢冷为辨证要点。 【主治】 胸痹(胸阳不振,痰瘀痹阻型),症见胸部窒闷隐隐而痛,心区偶见阵发性疼痛、头晕耳鸣、健忘、心悸、失眠多梦、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咳吐白稠痰、畏寒肢冷、下肢轻度浮肿、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而无力。 7祛瘀化浊汤 【来源】 柴国钊《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张志雄方) 【歌诀】 祛瘀化浊汤桂枝,川芎苍术姜半夏,厚蒌丹参益母草,宣痹通阳化痰浊。 【组成】 桂枝9克,川芎6克,姜半夏10克,苍术10克,厚朴15克,全栝蒌18克,丹参15克,益母草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宣痹通阳,豁痰化浊。 【方解】 本病主要与寒邪、情志以及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宣痹通阳法治之,且多可获效。方中以全栝蒌、半夏、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化痰祛浊;桂枝温阳化气;川芎、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合而用之,宣痹通阳、豁痰化浊之效尤著。 【主治】 冠心病(瘀浊阻滞型),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绞痛、或胸腹胀痛、舌体胖大、舌面满布垢腻苔、白腻苔多于黄腻苔、舌下青筋不同暴露、脉弦滑或结代并见。 8苓桂瓜薤汤 【来源】 柴国钊《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李斯烦方) 【歌诀】 苓桂瓜薤术郁金,陈皮藿香枳厚朴,菖甘丹参法半夏,宣痹通阳效堪奇。 【组成】 桂枝9克,薤白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6克,藿香9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菖蒲10克,郁金9克,法半夏6克,甘草3克,栝蒌20克,丹参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宣痹通阳,开窍化痰。 【方解】 本病之形成,主要是胸中阳气不振,浊阴上逆,津液不能敷布,凝滞为痰,气机阻滞所致。痰为阴邪,其性黏滞,若脾阳不振,失其健运,聚湿成痰,痰湿阻塞心胸,则窒塞阳气,络脉阻滞酿成是证。方中栝蒌开胸散结,畅气涤痰;薤白滑利通阳,行气止痛;桂枝温通胸阳;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白术健脾燥湿;藿香、厚朴、枳壳化湿和中;菖蒲芳香燥散,除痰开窍;郁金、丹参活血通痹。阳气宣通,升降复常,则胸痹自愈。本方立法宗旨正确,药证相符,组方精巧,故疗效颇佳。
【主治】 冠心病,症见心胸部有堵塞感,病发则汗出肢厥、周身瘫软无力、舌头坚硬、不能言语、颜面苍白、平时咳嗽痰多、胸闷畏寒、眠差乏力、满舌白腻、脉浮滑。 9附子薤白汤 【来源】 柴国钊《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姜春华方) 【歌诀】 附子薤白孩儿参,参桂归附五味子,冠心病发胸刺痛,通阳理气巧立方。 【组成】 全栝蒌15克,薤白9克,丹参10克,孩儿参9克,桂枝6克,当归12克,五味子6克,附片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通阳活血,理气止痛。 【方解】 若心肾阳虚,命门火衰,阳不化阴,阴寒弥漫胸中,痹阻于心脉,则致胸痹。方中以附子为主药,旨在补阳益火,散寒除痹。因本品为纯阳燥烈之品,其性善走,与补益药同用,可治一切内伤不足,阳气衰弱之症。正如古人所说:“果有真寒,无所不治”。妙用五味子,以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强阴而涩精,并且内能益气生津、宁心止烦渴,外能收敛止汗,为收敛药中之佳品。孩儿参、桂枝温阳益气,以振奋心胸;丹参、当归养血补血,祛瘀通络;栝蒌、薤白行气宽胸,通阳散结。诸药合用,共奏通阳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 冠心病。症见胸闷刺痛、头晕心慌、四肢发麻、少寐纳差、多食则胀、舌偏红、脉濡弦。 10谢氏胸痹验方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谢海洲方) 【歌诀】 谢氏胸痹好验方,栝蒌薤白枳壳投,红花茜桔川牛膝,胸痹心痛此方灵。 【组成】 栝蒌15克,薤白10克,枳壳10克,红花6克,茜草10克,川牛膝15克,桔梗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通阳散结,祛瘀开痹。 【方解】 方中薤白以辛温散通为主,辛温走胸,可从左右方向宣通胸中之阳气;栝蒌甘寒,以清降为要,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清肺化痰。二药相伍,一从横向通阳行气,一从纵向降气化痰,一温一清,一通一降,纵横结合,益增宣痹祛痰之功。枳壳辛苦微温,辛散善走气分,性浮主上,善理胸中之气以宽胸消胀;桔梗辛苦平,辛开苦泄,宣通肺气,祛痰利咽,升提利水,其舟楫升提之力为最,桔梗配枳壳尤增通畅气机之能;牛膝苦酸性平,苦平降泄,性善下行,可引血下行活瘀止痛;红花辛温,辛散温通,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力;茜草苦寒入心,行血祛瘀。综观此方,有入肺之栝蒌、薤白、桔梗;善走气分之枳壳;有入心之红花、茜草;善于引药下行之牛膝。全方从气血理论出发,立意新颖,痰、瘀、虚、实、气分(肺)、血分(心)、上(枳壳、桔梗)、下(栝蒌、牛膝)、纵横(栝蒌、薤白),考虑十分周到,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妙方。 【主治】 胸痹,心痛。 11来氏冠心方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来春茂方) 【歌诀】 来氏冠心太子参,芎蒌郁桂紫丹参,薤白术芍生甘草,茯苓巧配生山楂。 【组成】 太子参30克,川芎9克,全栝蒌15克,郁金12克,紫丹参15克,桂枝9克,生山楂15克,薤白9克,白芍9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辛温通阳,益气活血,扶正健脾。 【方解】 冠心病患者每多脾失健运,导致中焦痞满不舒,食纳减少,全身气虚。故方用四君子汤补益健脾两顾,以益心气;桂枝汤温通筋脉,和畅血行,以益心阳;栝蒌、薤白通阳豁痰;紫丹参除烦安神、活血通络,川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旁通四肢、活血行气,郁金行气祛瘀、溶解
胆固醇,山楂降脂,四味配合,尤能祛瘀通脉,治心绞痛,降血压,降血脂。服用本方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使病情好转。 【主治】 冠心病。 【加减】 心气不足,加黄芪、玉竹、怀山药、黄精、百合;心阳虚衰,加附片、干姜、肉桂、五味子;血虚寒凝,加当归、细辛、甘草;心阴不足,加天冬、麦冬、生地、熟地、枣仁、远志、柏子仁、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莲米、阿胶、枸杞子;阴虚阳亢,加生地、玄参、女贞子、旱莲草、地骨皮、金石斛、知母;气滞血瘀,加延胡索、红花、桃仁、柴胡、檀香、砂仁、佛子柑、枳壳、香附;痰浊痹阻,加胆星、菖蒲、法半夏、竹茹、天竺黄、橘红、浙贝母。 【附记】 加减法中所列药物,可随证选加一、二,不必全加。若证型演化,又当别论。 12活血定心汤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金梦贤方) 【歌诀】 活血定心桃红归,二胡参膝薤蒌沉,桔蔻神远味羚角,麦甘米醋白人参。 【组成】 当归10克,丹参20克,桃仁、红花、元胡、柴胡各10克,牛膝6克,桔梗、栝蒌、薤白各10克,沉香8克,白蔻、茯神、远志、白人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羚羊角05 克,甘草6克,白醋100毫升。 【用法】 先将上述药物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 【功效】 活血化瘀,宽胸豁痰。 【方解】 本方由血府逐瘀汤,栝蒌薤白白酒汤和生脉散化裁而成。方中以生脉散养心防脱;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栝蒌、薤白宽胸豁痰;考虑到该病多由肝郁日久,郁久化热,故加沉香以理气;羚羊角平肝热以镇痉;心气不足、心神不宁,故加茯神、远志定志安神;另用白蔻既可开胃进食,又能借辛开之气以舒通气机。本方适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和缓解期。 【主治】 冠心病,症见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失眠等。 【加减】 如心悸明显者,加朱砂、琥珀,减牛膝、沉香;脉结代者,加火麻仁,重用甘草;失眠严重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头晕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砂仁、白术,减麦门冬。 13冠心汤 【来源】 《临床奇效新方》 【歌诀】 冠心汤里芎芍归,丹参绛香没郁金,桃仁麦冬茯苓入,活血行气痛可休。 【组成】 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丹参12克,绛香12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郁金10克,栝蒌10克,麦冬12克,茯苓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解】 本方证以心胸刺痛、两胁胀痛、心烦不宁、舌有瘀点、脉弦涩为辨证要点。心胸刺痛、舌有瘀点、脉弦涩,为血瘀阻于心脉;两胁胀痛、心烦不宁,为肝气郁滞;气短懒言,为心气不足。证属瘀血内阻,肝气郁滞,心气不足,治以行气活血,益心气,止疼痛之法。方中绛香化瘀止痛为君;臣以丹参活血散瘀通络,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当归养血和血,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佐以赤芍、桃仁活血散瘀;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栝蒌(皮、仁)行气化瘀宽胸;麦门冬益心气养心阴;茯苓宁心安神。诸药配伍,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 胸痹(血瘀型),症见心胸刺痛、两胁胀痛、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烦不宁、气短懒言、舌质有瘀点或紫斑、脉弦涩或结代。 【加减】 若见喛气者,加厚朴10克,枳实10克,柴胡10克;胸闷、苔腻浊者,选加竹茹10克,藿香10克,石菖蒲15克;呕吐痰涎者,加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心悸、腰痛、耳鸣者,加生地15克,沙参15克,百合15克。
14参蒌薤桂汤 【来源】 李宝顺《名医名方录》(高省身方) 【歌诀】 参蒌薤桂汤全归,桑皮枳桔苦杏仁,苓术参甘广陈皮,三病同治此方求。 【组成】 台党参、全当归各12克,全栝蒌15克,薤白9克,桂枝6克,苦杏仁、桑白皮各10克,桔梗6克,焦枳壳10克,云茯苓15克,焦白术12克,丹参15克,广陈皮12克,粉甘草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煎2~3次均可。一煎沸后,文火煎30~50分钟,二、三煎沸后,20~30分钟即可。早、中、晚餐后1~2小时温服。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者,亦可将药量加3~5倍做成丸剂,每服10克,每日3次,此较汤剂效缓,但可减少煎药之烦。 【功效】 补益气血,温阳宣痹,舒胸健中,理滞化瘀。 【方解】 胸痹证多由气血亏损,上焦阳虚,导致气滞血瘀,循环失调而诱发。主症多见胸膈痞闷、心痛喘噫等症。本方参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第九”,多方化裁而拟定,补行并施,标本兼顾。故方用党参、当归补其气血;栝蒌、薤白开胸结,宣心阳;桂枝温化;术苓健中;再以丹参化瘀,通脉,促进循环;桑、杏、陈、枳理气行滞;桔梗为使;甘草调和。胸痹得之,肺可治节而气畅,心主脉络而血通,循环康复诸症缓解矣。 【主治】 心区常痛、胸满痞闷、怔忡心悸、烦乱不安、胸痛彻背、腹胀噫气、痰饮喘咳、动则短气、脉弦缓、舌淡红、苔薄腻。可用于冠心病、风心痛、肺心病等病症。均可化裁应用,此乃“异病同治”之方。 【加减】 脉浮无力者,栝蒌、枳壳、桑皮减量;脉促而滑者,减党参;脉缓结者,加五味子;脉数舌绛者,减桂枝、党参加二冬、沙参;便溏者,减栝蒌、杏仁;便结者,减白术、茯苓,加柏子仁;胸痛甚、舌有瘀点(斑)者,加蒲黄,重用丹参;胸闷者,加檀香,增枳壳。 【附记】 服药期间宜严禁烟酒,素有嗜此者,必控制而戒免。 15养阴清心饮 【来源】 杨思澍《中国现代名医验方汇海》(胡焕章方) 【歌诀】 养阴清心生地黄,赤芍元参麦门冬,香楝牛膝珍珠母,阴虚火旺证可痊。 【组成】 生地25克,麦门冬15克,玄参15克,赤芍15克,川楝子10克,青木香10克,牛膝15克,珍珠母25克。 【用法】 先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浓缩成膏。以上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用开水化服。 【功效】 滋阴降火,疏肝宁心。 【方解】 冠心病以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为主症,临床多倾向于活血化瘀、宽胸豁痰、芳香温通、益气通脉诸法,然而痰血瘀久化热或心肝火旺伤及阴血者,亦不少见。方中生地、元参、麦门冬养阴增液;赤芍、牛膝活血;珍珠母平肝潜阳;川楝子、青木香理气舒肝。诸药合用,对阴虚火旺之冠心病心绞痛,确有效果。 【主治】 冠心病,症见烦躁易怒、胸闷心痛、心悸不寐、眩晕头痛、舌红绛或紫暗、脉弦滑或细数。 【加减】 凡有血瘀表现者,加桃仁、红花、丹参;属肝火偏旺或肝阳偏亢者,加夏枯草、菊花、钩藤、石决明。 16冠心苏合丸 【来源】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 【歌诀】 冠心苏合是丸方,乳香冰片苏合香,芳香理气止痛好,檀香再配青木香。 【组成】 苏合香50克,冰片105克,制乳香105克,檀香210克,青木香210克。 【用法】 上药除苏合香外,共研为细末,用蜂蜜熬炼,待微温后,加入苏合香,将上述粉末混匀,制成1000丸。每服1丸,日服1~3次,或于临睡前或发作时含服或嚼碎后咽服。 【功效】 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方解】 气滞窍闭,治以芳香理气、止痛为先。故方用苏合香、冰片芳香开窍;配以檀香、乳香、青木香理气活血止痛。配伍为用,共奏芳然开窍,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 真心痛、胸痹,症见心胸闷痛、短气欲绝、脘腹疼痛、舌质暗、苔腻等。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心瓣膜病引起的心绞痛、银屑病、胃痛、胃扭转、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 【加减】 本品由古方“苏合香丸”精减变化而来。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增加其他药物煎汤送服。如气滞血瘀,可用丹参、桂枝、川芎、郁金、益母草、延胡索等温通活血;胸阳不振,加瓜蒌、薤白、桂枝、半夏、丹参等宽胸温通化痰。 【附记】 孕妇忌用。脱证及热闭忌用。
发表评论:
馆藏&9991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仲雄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