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个人的芭蕾针对一个无聊的问题不断争论着,这能说明…

一个无聊的问题和一个无知的问题(杂文)&吴志俨
人们在闲聊时,由于某种情绪的支配,往往会提一些滑稽的问题。有的问题无解,或多解,但无标准答案。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恋人间闲磕打牙:女孩子问,“假如我和你妈掉河里,你先救谁?”小伙子一时懵了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若是说先救她,她高兴了,可是他又舍不得他妈;若是说先救他妈,女孩子非跺脚不可,有可能怒气冲冲地转身说“拜拜”。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倘若认定某一答案,是其唯一的选择,又显得有违世理,有悖人伦。这样刁钻的问题如一把利剑,把小伙子逼到了墙角,毫无退路,张口结舌是必然的。这样无聊的问题,也只能是刁钻的或者是人情欠练达的女孩子才能提出来。说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都不够格,因为这是在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很小很小、没有普遍性的所谓问题,是一个想当然或者说一个故意无理取闹假设的问题。倒退一万步,一旦出现了这样的事情,那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河水很深且湍急,小伙子会游泳,可能救出一人,救两个人有难度;不会游泳,谁也救不了,他硬要下水,那是不归路。如果落水的有一人会游泳,会把另一人救上来。如果河水很浅,又当别论。
这个假设的问题,于感情甚笃的情侣,通情达理有修养的女孩子,是不会提出来的。当然,也不乏情侣间没话做话,测验一下对方对爱情是否忠诚,无意间顺嘴说出来。这样无聊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段子似的东西,是因为某些低俗的小品推波助澜的结果。看那台词——女:“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河里,你先救谁?”男:“我妈去世了,没妈!”包袱是放了,观众哈哈一笑,仿佛效果不错,实则脑筋急转弯,滑稽得很;倘若他妈健在,岂不是咒了他妈?应该说天下原本没有这样离谱的问题,只是一些耍宝的所谓文艺作品瞎忽悠所致。所以,我劝热恋中的女孩子,不要从某些耍噱头的小品里鹦鹉学舌。用这样无聊的问题,虽然刁难了对方,感到好玩,却达不到测验对方对爱情是否忠诚的目的,反而会使人觉得她有点“二”,情商低下。
另一个问题,可说是有久远的历史。经常见到人们掰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甲说先有蛋,蛋孵出鸡。乙说蛋从哪里来的?甲说鸡下的。乙说鸡是从哪来的?鸡生蛋蛋生鸡,争论围绕着这样的怪圈周而复始,不管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都拿不出充分的科学理由说服对方。这是因为无知才出现的永远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看看达尔文的进化论,问题就迎刃而解。当爬虫类再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一支进化为鸟类(有始祖鸟的化石为证),其中就有鸡的出现,尔后产蛋,周而复始地繁衍下来。
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持,仅仅停留在事物表象上的争论,纠缠上千年,实在是没意思。古人疑惑,争论不休,情有可原,因为那时科学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而今人再重蹈旧辙,饶有兴趣地陷入这个怪圈而争论不休,就应该考虑头脑中是不是缺点知识。一班专家教授给出的答案,连篇累牍,神乎其神,玄之又玄,让人一头露水,不知所从。这样的“专家教授”,确是名副其实的砖家,出类拔萃的叫兽。列子的《两小儿辩日》,虽然两千多年前人们还不具备科学的天文知识,但两小儿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精神,值得称赞;被誉为大学问家的孔子也没有胡说八道,直接回答不知道。充分体现了他对知识的严谨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更是值得赞扬。
具备一些科学知识,就不会为自然界一些现象所困惑。过去初中设有《植物学》、《动物学》课程,高中设有《达尔文主义与米丘林学说》和《人体解剖学》课程,知识比较全面系统,而现在的《生物》课程,就有好多知识欠缺。在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的教育态势下,无形中就把生物学当成可有可无的“外科”,促使学生学习偏科,从而造成知识面狭窄。这是今天人们还陷入这个怪圈而不得一解的原因之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有一方是虚伪的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必有一方是虚伪的
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二人达成一致 为什么我们争论总是不欢而散?
本文作者:同人于野
我们往往会为一些跟自身利益比较远的事情,比如说美式民主制度是否适合中国,超弦是不是一个好的物理理论,或者阿根廷队是否能获得本届世界杯冠军这类问题争论。这种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大家各持立场,很少妥协。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事不对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争论过程中是真诚的。是吗?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在 1976 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不一致的达成》( “Agreeing to Disagree”),这篇论文影响深远堪称传世之作,它对上面问题的结论是: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二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
这是一个有点令人吃惊的结论。我先把奥曼的原话抄下:
If two people have the same priors, and their posteriors for an event A are common knowledge, then these posteriors are equal.
这段话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什么叫 priors, 什么叫 posteriors,什么叫 common knowledge,都需要外行学习一番。奥曼在文中非常谦虚地说,我发表这篇文章感到有点不好意思(diffidence),因为其中用到的数学实在太不值一提了。我从来没在任何一篇其他的学术论文中看到有人使用 diffidence 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大家都是猛吹我的工作多么重要。实际情况是,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很难看懂此文。
借助于一篇后来人写的综述,我大概可以解释一下奥曼的意思。如果你跟我对于一般足球理论的认识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梅西对阿根廷队很重要,我也这样认为,这就可以说我们的“priors” 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两个理性的人就好比两台计算机,如果给我们完全相同的输入,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同的结果来。
下面为简单起见,假设世界杯决赛是阿根廷对意大利。在决赛前夜,如果我向你宣布,我认为阿根廷队将获得世界杯冠军。而你向我宣布,你认为意大利队将获得世界杯冠军。这样一来我们两人的观点就被亮出来了,也就是说不但你知道我的观点,而且我知道你知道我的观点,而其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的观点…… 这叫我们的观点是 “common knowledge”。
奥曼的数学定理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不必告诉你我为什么相信阿根廷队夺冠,你也不必告诉我你为什么相信意大利队夺冠,我们两人就可以最终就谁夺冠这个问题达成一致!
我们的争论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我:我认为明天决赛阿根廷队将夺冠。
你:了解。但我认为意大利队将夺冠。
我:收到。但我仍然认为阿根廷队夺冠。
你:意大利队。
我:阿根廷队。
你:意大利队。
我:好吧,意大利队。
我们就这样达成了一致。
这个争论过程有点像古龙小说的情节,但并不好笑。当我第一次说我认为阿根廷队夺冠的时候,你应该了解,我一定是掌握了某些赛前信息才敢这样说,比如我深入研究过双方的实力对比。而当你听到我的观点之后却反对我的观点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掌握了更强的信息。也许你有内幕消息知道梅西伤情严重上不了场。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信息,但我可以从你此时的态度判断这个信息一定很强。而我如果在这个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阿根廷队夺冠,你就得进一步了解我一定掌握更强的信息,比如我知道裁判向着阿根廷。以此类推,直到几次往返之后我发现你仍然坚持意大利队,那我只好认为你刚刚从未来穿越回来,于是我决定赞同你的意见。
所以两个理性的人只要进行古龙式对话就可以达成一致。据我最近看 The Big Questions 这本书介绍,更进一步,经济学家 John Geanakoplos 和 Herakles Polemarchakis 证明这个对话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也就是说最后一定会达成一致。再进一步,计算机科学家 Scott Aaronson 证明,如果对话双方都是诚实的,那么这种对话可以在不太多的几步内结束。
有人可能会提出,前面说的一致的“priors” ,是一个特别强的条件。毕竟生活中的理性人并非都学习过足球理论。也许两个人对梅西的重要性有不同看法。但是这个“不同看法”也是可以通过古龙式争论达成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两个真诚而理性的人应该对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争论不欢而散,一定是有人不诚实!
我做了一点小调研,这个理论有很多推论。比如说一个真正理性的人,如果他认为其他人也是理性的,那么他不应该买股票。为什么?如果他买股票,就必然有人卖这支股票 — 这就意味着两人对这只股票的升值前景(不一定是确切的预测,可以是一个概率)有不同看法。可是奥曼已经证明理性的人不应该有这种不同看法。
这个定理中所假设的理性的人,被学者成为“truthseekers”,真理追求者。如果我们是诚实的真理追求者,我们终将能够达成一致。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很多人认为搞科研主要是人跟自然的斗争,但真正的科研工作也包括人跟人干——不是说官僚主义或办公室政治,而是科学家跟科学家因为学术观点不同开打。从某种意义上讲,往顶级学术期刊投稿跟打仗差不多。所谓同行评议(Peer review),也就是编辑找几个跟你同一领域也是搞科研的人来审查你的文章。一个最可怕的消息是,这帮人有时候跟你一样,常常以为只有自己才有资格在这个期刊上发文章。如果他们直接说你的结果不够重要所以不适合发表,那你基本完了。但如果他们说你的文章错了,则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因为很可能他们错了。
你要做的是写一个答辩状,证明是审稿人错了。然后有可能会发生一件也许只有在学术界才能发生的奇迹:审稿人将承认错误,改变想法,允许你的文章发表。
生活中的成年人如果不被双规,很少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场日常争论之后没人会说“我以前想错了,原来是这样”。但是科学家可以。科学家也会拉帮结派,也会有各种偏见,也会以证明别人错了为乐,但是所有科学家有一个共同优点:他允许你改变他的想法。这种允许别人改变思想的氛围可以刺激人在审稿的时候采取更为大胆的态度。
为什么?因为科学家是真理追求者。实际上,搞科研的一大乐趣就是被别人改变想法!
本文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
前提很重要,两个都是死理性派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唉。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236)
十分赞成!宿舍一伙人常常因为一些问题不停辩论,引经据典,但最后总是达成一致。
前提很重要,两个都是死理性派
我的困扰时我们讨论的时候总是在数据的准确性上无法令人信服,而且也没有人愿意继续考证这个数据是否准确
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唉。
无机化学硕士生,DIY爱好者
引用咪咪咪咪。的回应:问题是并非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唉。强烈re……特别是碰上这样的妹子争论起问题来就很悲剧……
环球音乐A&R,物理学博士
此文不错。
上面举得例子从结果上看很有说服力但从过程上看足球完全是不规则运动(目前)完全不能凭借已知的,用理性去推导结果啊(不过也可能是我理解问题,啊,不,一定是我的理解问题)
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信息,但我可以从你此时的态度判断这个信息一定很强。。。。。我得不出这个结论。从某人的态度得知某人掌握某种信息,这可靠吗?
研究的原文我还没看,可是不好意思,作者的小推论不成立.因为买卖股票的涵义和"达成一致"有所不同.金融工具是为了规避风险出现的,现代也有很多人用来追求回报.我不是特别擅长,但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A是卖雨衣的,B是卖防晒油的.明天可能下雨也可能出大太阳.如果A和B同为理性人,且有相同的足够的信息,那么A会愿意购买一支晴天涨雨天跌的股票.B则相反.
引用有人的回应: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信息,但我可以从你此时的态度判断这个信息一定很强。。。。。我得不出这个结论。从某人的态度得知某人掌握某种信息,这可靠吗?真正理性的人这个还真可靠。。。。。。因为条件是真正理性的人(就那回事了)
另外,这个情况的话.我的理解是,可能来自于对"真诚"的要求,或者说是对语言和语气的把握.例如,假如你觉得你掌握了大部分信息,可是对方口气很确定.在实际中,你无从得知对方是因为本来说话语气就很确定,还是他真的知道的比你多.这个情况也可以延伸成,你对于和你争论的人的信息了解不够.在无限?有限?的反复中,理性人(一种理性的定义是用Bayesian updating),你可以获得足够多的对对方的了解,从而解决这个"次级"的信息问题.以上仅仅是个人理解,我没有真正研究过.这个题目很有趣,我只是注册来吐槽股票那里的.引用吴师傅的回应:争论一定可以解决
因为有对错。但是未必双方就能达成一致
双方都有自己的逻辑与依据 而又都说服不了对方 凭什么一致?仅仅通过看对方是否强势与坚持就同意对方
比如那个阿根廷与意大利的例子
这样才是虚伪的吧?即便都有一致的“priors”
但是未必由此可以推出一样的结论吧。如何让惠更斯让牛顿去取信服光是由光波构成的呢? 他们的争论是有过的 但显然双方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但显然双方都不是因为虚伪才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的吧或者我没有理解作者的意思。。
真的这样吗?论坛上有些大帝也是真诚的在推广他的理论。有些水友也是真诚的告诉他他的理论不靠谱。我相信两方都是真诚的,但是通常达不成一致
生活中的成年人如果不被双规,很少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句很经典。
可能是不够理性吧.但是我不能解决的是"偏好"的问题.简单的说,有一些关乎价值观的东西,不是理性可以解决的.借用我的老师的一个解释好了,数学能决定的排序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大于,小于和等于.如果你要比较的是两个矢量,那么就有很多很多的排序方法.对于方法的排序,或者说选择,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一种价值观.我对数学的认识不多.请问,数学有在解释价值观的问题吗?或者说,连价值观都可以分对错吗?这个也跟某些争论很有关系吧.特别是一写社会科学中的问题.引用拼图者的回应:真的这样吗?论坛上有些大帝也是真诚的在推广他的理论。有些水友也是真诚的告诉他他的理论不靠谱。我相信两方都是真诚的,但是通常达不成一致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为什么某些支持中医的人士,在具体问题上与反中医人士无法达成共识呢?这说明谁虚伪、谁不懂、还是谁的说法驴唇不对马嘴?
如果两个人争论,一个人说苹果好吃,一个人说苹果不好吃,哪怕他们吃的是同一个苹果,这个肿么达成一致呢……两个再理性的人也没用吧……
软件工程师,小众软件爱好者
个人认为哪一群人中都有不理性的吧.支持中医的五花八门的观点就不说了.反中医的至少也有"废医验药"和"废医废药"的区分.真正理想化的死理性派还是少数吧.引用sheldon的回应:为什么某些支持中医的人士,在具体问题上与反中医人士无法达成共识呢?这说明谁虚伪、谁不懂、还是谁的说法驴唇不对马嘴?
软件工程师,小众软件爱好者
死理性派来解释下. 好吃与否 是个人感受. 所以只针对个人来说有效.也就是说"好吃"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 你的感受 和 我的感受 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那么对于死理性派来说自然不会产生争论.引用深深深蓝的回应:如果两个人争论,一个人说苹果好吃,一个人说苹果不好吃,哪怕他们吃的是同一个苹果,这个肿么达成一致呢……两个再理性的人也没用吧……
话说,这篇以前看过。“同人于野”兄也到这里来了~~~!
很有意思的文章,让我想起我们宿舍的一段对话A 我知道B 我知道你知道A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科幻、数学控
这个说明同一信息集的理性人所做出的决策是稳定的。。
统计学专业本科生,数学控
引用吴师傅的回应:争论一定可以解决
因为有对错。但是未必双方就能达成一致
双方都有自己的逻辑与依据 而又都说服不了对方 凭什么一致?仅仅通过看对方是否强势与坚持就同意对方
比如那个阿根廷与意大利的例子
这样才是虚伪的吧?即便都有一致的“priors”
但是未必由此可以推出一样的结论吧。如何让惠更斯让牛顿去取信服光是由光波构成的呢? 他们的争论是有过的 但显然双方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但显然双方都不是因为虚伪才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的吧或者我没有理解作者的意思。。prior一致以及posterior是common knowledge 两个条件达到了,才能得到结论
我有一种即将歪楼的预感引用sheldon的回应:为什么某些支持中医的人士,在具体问题上与反中医人士无法达成共识呢?这说明谁虚伪、谁不懂、还是谁的说法驴唇不对马嘴?
此文不错!!!
说到common knowledge,这让我想到了蓝眼睛岛民的故事:一个岛上有1000个红蓝眼睛的人,其中200人是红眼睛,800人是蓝眼睛,但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允许谈论眼睛的颜色,而且一旦知道了自己眼睛的颜色,他们就会自杀,所以他们只知道别人眼睛的颜色。直道有一天一个不知道他们信仰的人来了,说了句:“你们中居然有蓝眼睛的人”。这些岛民都是死理性派,只要逻辑上能推导出的结论他们都能推出。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土木工程硕士生
这有意思~~
临床医学本科
引用Pondering的回应:说到common knowledge,这让我想到了蓝眼睛岛民的故事:一个岛上有1000个红蓝眼睛的人,其中200人是红眼睛,800人是蓝眼睛,但他们的宗教信仰不允许谈论眼睛的颜色,而且一旦知道了自己眼睛的颜色,他们就会自杀,所以他们只知道别人眼睛的颜色。直道有一天一个不知道他们信仰的人来了,说了句:“你们中居然有蓝眼睛的人”。这些岛民都是死理性派,只要逻辑上能推导出的结论他们都能推出。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暴动……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非常擅长吵架,因为镇定自若的态度和语气使得他(她)的对手成了truthseeker,不由自主的向他(她)的观点屈服。
显示所有评论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以下试题来自:
材料1:经典话剧《雷雨》在北京人艺进行新一轮演出时,一场低票价、针对大中学生的公益场遭遇&意外&,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出演周朴园一角的著名演员杨立新对此发出感慨,&文学上的精致,人物关系的复杂,台上所有年轻人全部死亡的悲剧结尾,使得《雷雨》毋庸置疑的成为了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曹禺先生故去多年,《雷雨》仍然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多有演出。但像这样的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实是少见&&&他最后甚至表示,&《雷雨》的&公益场&真令人失望,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此事件一出,迅速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关于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显得尤为&抢眼&。尽管文化经典早笑场,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些专家剖析出的&文化语境失衡&,&60年不变,表演僵化&,&文化审美的扭曲&等原因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年轻观众文化素养的失落和对尊重经典的缺乏已成不争的事实,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娱乐至上&甚至&娱乐至死&已成为了年轻人的信条,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甚至拿传统文化里的一些元素进行嘲讽,成为一些年轻人彰显&个性&的做法,但娱乐应有边界,面对传统文化要懂得敬畏和传承。某知名学者直言,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娱乐扭曲了意义。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曾说:&不是因为有了莎士比亚才有了现在的文学英国,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注重文学的国家,所以才有了莎士比亚&。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直接说明了文化氛围的&稀薄&。北京人艺演出的《雷雨》,无论是对原剧本的挖掘还是人物表演上,并无失当之处,不断地哄笑体现出了年轻观众的艺术修养的缺乏。在一些高雅演出中,即使你不一定非常认可演员的演出,但一定的艺术礼节必不可少,例如古典音乐会中,什么时候该鼓掌,什么时候该起立,包括穿着、表情等,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仪式&,甚至于显得&刻板&,但就是在这样的仪式中,艺术才能够得到最好的尊重与诠释。显然在年轻观众中这方面的知识是缺乏的,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也是需要学校和政府努力的方向。
材料2:&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观众脱鞋脱袜、赤膊坦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近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以上行为全部榜上有名。对于中国人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务员张利深有体会。除了加塞、随地吐痰等常见&症状&,张利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国人的&扎堆&和&大嗓门&。&中国人出去喜欢集体行动。几十个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一起,有说有笑,休息的时候连躺带卧,占一溜长椅。& &一般的国外餐馆,即使宾客满座也非常安静。人们交谈的音量控制在对方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再看国内,很高档、门外停了很多车的饭店里,里面也吵得不得了。& 对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讲过一件事: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街边说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警。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们正在耳语。&上海学者朱大可认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肆无忌惮的大声喧哗是其中一种表现。&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央文明办相关人士表示,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并不是作为一名游客的时候才表现出来,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
材料3:泱泱礼仪之邦,何以在最基础的礼仪方面出现问题?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授郭小聪认为,历史的拐点出现在明中叶以后。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明中叶以后,随着人口增多,游民越来越多,社会问题无法在家庭内部解决,游民们组成秘密教门、会堂、行帮、商帮等&江湖组织&,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这种东西一直影响到今天&称兄道弟,哥们姐们们.......这是生存逼的,我们人人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累,但没有办法。人需要超脱和孤独,但是这种文化不让你孤独。& &不认原则,认人情,必然就有亲有疏,造成不公正和紧张。面对生存竞争的时候,你不知道别人有什么&关系&。&郭晓聪分析,今天中国人显得&无礼&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就如农村人不适应城市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大声说话、赤膊一样。在田野上长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与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与&人口过剩导致社会粗俗化&有连带关系的另一个观点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由资源匮乏导致的恐慌造成的。但台湾女孩丁h不赞成这种观点,&要讲资源匮乏,整个亚洲都资源匮乏。&日本&新干线&的拥挤程度不比背景的地铁逊色。每个车站都有一些戴白色手套IDE人专门负责把乘客往车厢里推。一边推一边鞠躬,毕恭毕敬地说&对不起&。乘客知道空间有限,都拼命收缩自己。&不像在大陆,有些人自己要挤进去,还恨不得把别人挤下来。在车厢里,胳膊和腿都伸的很开,拼命占地方。&
材料4:两年前,一张中国游客卢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曾引来关于中国人文明素养的热烈讨论。耐人寻味的是,当人们发现许多金发碧眼的游客同样行事,就有声音立即&再反思&:为什么外国人可以泡,中国人泡就要背上&低素质&的污名必须厘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卢浮宫外的水池允许不允许洗脚如果洗脚违规,哪怕是法国总统洗脚了,也不能佐证中国人洗脚有合理性。答案是:首先水池旁边有禁止戏水的标牌;其次从媒体后续报道可知,卢浮宫外的水池洗脚的行为是要禁止的。&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行&这样的提问方式,显示了国人个体意识、权力意识的觉醒。但放在卢浮宫的语境下,却少了些说服力。一些令人反感的陋习,往往被理解成与他人无关的个人选择,甚至被视为不可侵犯的&权力&。殊不知,走入公共场合,再彪悍的个****力也有边界,&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公共意识的背后,是在现代化之路上困扰中国百余年的国民素质大考题。&欲维新吾国,当维新吾民&,从梁启超到孙中山再到共产党,所有社会的进步力量,无不把&国民素质&作为发展的根本。正如梁启超所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而所谓&素质&,并不仅是会英语、会电脑的现代技能,更不会是会穿新衣、会玩乐的现代生活,而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观念现代化&。前贤早已痛心疾首于国人公共精神的缺失,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为景观水池泡脚争论、为颐和园绿地上小便辩护。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怎样在享受个人自由、行驶个****利的同时,不干涉其他人作为&我&的正当权利怎样培育起国人的基本公共意识 。
材料5:脸部涂满&鲜血&的&僵尸&突然出现在车厢内,这一幕发生在万圣节前夕的某市轨交2号线上。扮成&僵尸&的贺某,因涉嫌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已被依法行政拘留。据了解,当天高峰时段,贺某&顶!&着满脸&鲜血&的&僵尸妆&出现在车厢内,部分乘客惊慌尖叫四处逃窜,引起众人恐慌,导致秩序混乱。因为过一把万圣节的瘾,而被行政拘留,看似倒霉,实则活该。对于西方的节日,我们不能拿来主义。毕竟,中西方文化不同,在人家那里,万圣节活动是一个有着社会传统、相对 固定而且大范围存在的习俗,因此在公共场所所演&僵尸&,才不会引发恐慌。但在中国,模仿西方的万圣节活动,毕竟是这几年才零星出现的。尽管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思想很前卫,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没有形成习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必须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自由不能影响到别人的权益。同样是舶来品的圣诞节、情人节,喜欢的人群也大都是年轻人,但并没有引起其他年龄层的人们的反感,为什么因为那是年轻人自己玩自己的,并没有妨碍到其他群体的正当利益。一定到看到,个人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是有边界的。而且这种边界,不会因为你所谓的个性、艺术,或者节日活动,就有所改变。遗憾的是,一些人往往僭越边界,把原本应该限定在私人领域、小范围特定领域的行为活动,放到了公共场所,影响到他人,进而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法。
材料6:你的邻居有一条狗,邻居富有,他不眼红,邻居贫穷,它不嫌弃,邻居睡觉,它趴在床前,犹如一名&警卫员&,每天都能给邻居带来欢乐和温暖。拥有这样的一条狗狗,一定让你特别的羡慕,但是如果告诉你,你的邻居们都有一条狗狗,并且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开始叫,你是不是立刻无语了?这不,3月2日,家住F市保利小区的刘先生就向F市环保局反映,旁边的别墅区里,每户人家都养了一条到两条大型犬,一到晚上,就吵得周边居民无法安睡。   据了解《F市城区限制养犬管理办法》规定,F市的城区为限制养犬区域,在限养区内养狗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经过当地公安部门的审批。但保利小区辖区派出所负责人罗所长表示,现在市区内居民养狗越来越多,流动性也很大,但几乎没有狗主人来登记过。在任何时候,自由都不是为所欲为,自由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自身行为的拘束、对他****益的尊重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妥协,这是公共意识和规划意识的基础。当地警方表示,养狗若是扰民,建议业主到就近派出所报警,公安局先受理,联合环保部门做噪声鉴定,如果事件成立,再依法对养犬人进行劝诫、警告和处罚。那么,当地公安局和环保局为什么就没有提早&听见&狗狗深夜&大合唱&打盹的监管机制,显然也应该反思。狗狗深夜&大合唱&像一个精神标本,折射出一些人公共意识缺乏。&破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杜绝权力的滥用,涵养公共的文明,让狗狗们的&大合唱&谢幕很容易,难的是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
材料7:跳广场舞竟然跳进了警局,两年前,中国大妈在纽约跳广场舞被抓的消息,让国人倍觉意外。不过,记者在近日走访中发现,对于在公园跳舞,F市市民也是颇有意见,认为跳舞时音乐声过大、时间过长,他们的休息受到了干扰。对此,公园管理处称,协调矛盾需要双方互相体谅和包容。公园内的广场舞噪音扰民,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公园的规划设计先天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隔音效果;其二,公园管理不到位,致使公园广场舞变成了噪音扰民。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公园管理方和逛公园的市民都应该恪守职责边界,规避噪音扰民。以南湖公园为例,虽然有十来个跳舞的群体,而且音量一直以来都较大,但附近居民并不觉得困扰。为何?因为该公园做了合理规划,在前期设计时,就将公园与马路隔开,避免了广场舞带来噪音。当然,F市大多数公园年代久远,设计之初并未流行大规模的广场舞,时至今日广场舞流行,公园的规划也无法重新来过。如何对这些公园的功能区域重新划分,在满足一些市民跳广场舞健身的需求的同时,避免噪音扰民,成为困扰F市环保部门和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的难题。
材料8:2014年,两则与考生有关、与高考&无关&的新闻,激起人们心底的波澜:
一则是高考前20分钟,在四川宜宾一中考点,一女生因痛经在考场内昏迷,同一考场的黄子恒发现后,立即抱起这名同学往校外跑,找到警察将女生送医。一则是江苏宿迁高三女孩陈瑾,在目睹妈妈闯红灯并对交警出言过激后,给交警写了一封致歉信。高考结束后,当地交警特意登门看望了这位女孩。&中国好考生&、&提前的满分作文&、&向致歉女孩致敬&&&在今天,这样的故事之所以感人,不仅因为它隐含着&小孩可以成为大人老师&的逻辑,还在于新闻的主角是争分夺秒、心无旁骛的高考生。在人的一生中,改变命运的高考也许只有一次。倘若沿着&有用没用&的功利思路,秉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成功哲学,两位考生的选择,也许显得&涉世未深&。但恰恰是关键时刻的这些举动,带给人们意料之外的感动,同时告诉我们,成才之外,还有成人:成功之外,还有教养。几年前,一位市长在大学演讲中曾说:&不少中国人受到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话虽刺耳,却非无中生有:我们有多少人,一定要有人干涉才会自觉排队;有多少人,在公交地铁上撞了别人连句&对不起&都不会说;有多少人,闯了红灯还振振有词&要你管我&&&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意识到了隐含在这些&小事&中的深层次意义。
材料9:1872年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来到中国,他接触了上到庙堂、下到江湖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人不懂得什么叫&公共&。所以,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没有&公共意识&一说。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亚瑟.史密斯就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亚瑟.史密斯说,在中国本来有非常多的官道,这些官道作为重要的交通,联系着中国的很多城市和乡村,但是亚瑟.史密斯看到中国的这些官道全都是破烂不安,官道不仅仅没有成为交通便利的工具,反而阻碍了交通,因为官道确实非常破烂。亚瑟.史密斯不解地说,假如从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由于战争的原因,官道被破坏,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清朝建国之后一直到1872年,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这些官道也并没有被修复,这就只能说明,中国人确实缺少公共意识。不要说道路没有人管,连城墙也没有人管,很多中国人甚至把城墙的墙砖抠下来拿回家,或者是盖自己的房子,或者是垒猪圈。他甚至举了一个更加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某港口有一个外国人的墓地,因为没有人看管,结果墓地的砖同样被中国人一块一块搬回了家。所以,他说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公共&二字为何物。 不仅举出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还讲了另外一个政治故事。亚瑟-史密斯在中国的时候,正好清朝的道光皇帝驾崩,这帮外国人就特别想知道,道光皇帝驾崩之后谁来接他的位子。当时道光皇帝有三个儿子,到底是大儿子接呢,还是其他的两个儿子接,他们非常想知道中国人的看法。于是,亚瑟-史密斯和他的几个外国朋友,就到了中国的茶馆里,试图和中国人聊一聊皇位继承的事。结果,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中国人压根儿就不理这一茬,直到最后,一个年长的中国人走到他们面前,拍着亚瑟-史密斯的肩膀说,哎呦老外啊,你们还真是无聊,讨论什么皇帝继承的事情!那是大臣们管的,我们根本管不着,我们就管我们的事。你看,你们总在那儿聊皇帝继位的事情,茶也凉了嘛,饼也没得吃了吧,所以呀,该干嘛干嘛去,别管这些闲事。亚瑟-史密斯通过讲这类故事,来说明中国人缺乏公共意识。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看中国人是不是真的缺乏公共意识呢恐怕还真是像亚瑟-史密斯所说的那样。
针对城市中越来越突出的噪音扰民问题,F市环保局拟于近期集中开展一次噪音污染集中整顿行动,假如你是F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请你结合背景材料6―7,就如何避免噪音扰民问题,提出自己的工作设想,供领导参考。要求:内容合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字数在400字左右。 关于解决城市噪音扰民问题的工作设想目前,城市噪音扰民现象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主要问题是:民众公共意识缺乏......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该观点是合理的。理由如下:1.娱乐致使青少年缺乏传统文化敬畏和传承,甚至存在戏谑传统文化的现象,而直接说明了文化氛围...... 2.问答题 公共意识缺失的根源是国民素质低下,传统陋习严重,也就是价值尺度、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观念现代化,具体为:一、缺乏公......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人的芭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