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低落的句子,坚持未走完的路。

长长的路呀他未走完 - 人物 - 南都周刊
加载天气信息中...
请选择城市
字号:大 | 中 | 小
长长的路呀他未走完
去世前那几天,路学长还在电影学院的系里招生,那两天在学校看见他一回,只远远地挥挥手,却不知是挥手从兹去。
文_郝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日因病去世,终年49岁。
朱辛庄走来的伍迪&艾伦
跟路学长将就算朋友吧,也没多少亲密接触。都是1985年进北京电影学院,我们住在小西天,学校给我们租了一个中学顶楼当宿舍。他们住在北京郊区的朱辛庄&江青在&文革&中把北京的八大艺术院校都赶到那里,挤在一个院子里。
第二年春天,黄亭子的学生楼盖好,我们跟&导演系85班&和&表演系85班&的男生都住五楼,路学长和后来也成为导演的王瑞住509。他俩每每要把宿舍让出来给另一个同学当桃色公寓,弄得半夜12点以后才能回来。路学长和王瑞都是北京人,后来就干脆不大到宿舍来住。&桃色公寓&典出比利&怀尔德的经典电影《桃色公寓》,小职员为了升职总把公寓借给上级泡妞,自己一宿一宿地在中央公园冻着。上学那会,我们把这种出让给同学幽会的宿舍叫做桃色公寓。
那时候我们班把路学长叫做&伍迪&艾伦&,这外号跟艺术无关,就是觉得他长得像,瘦瘦的脸,长长的头发,戴个眼镜。后来看到他跟记者说特别喜欢伍迪&艾伦,我就想起当年的外号。
2000年时,我们在南宁参加金鸡奖活动,他的电影《非常夏日》获得导演特别奖,我编剧的《紧急迫降》得了一个影片特别奖。会上会下,我跟他也不聊艺术,就拿些他们班上学时看毛片的事情开玩笑,还一起算计得了奖有哪些实在好处。他挺乐呵地跟我说,北影厂要分房子,这一得奖,自己就算是落定了。
路学长搞创作挺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大圆滑变通。2008年他跟朱时茂、丛珊、曾志伟等演员一起合作拍摄了《两个人的房间》。我们一起开看片会,路学长悄悄跟我说,他把一些表演上偏喜剧风格的东西尽量去掉。会后片方请吃大餐,他就告辞先走了。
同屋王瑞现在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去年把路学长请回来教书。他很喜欢这工作,听说学生也爱听他讲。去世前那几天,路学长还在系里招生,那两天在学校看见他一回,只远远地挥挥手,却不知是挥手从兹去。
艰难地长大成人
我以前总不肯用&第六代&这个词来概括一代电影人,因为比较烦报刊媒体胡乱把它当个年龄概念。我谈过他们是&被命名的一代&以及他们作品中的死亡情结。因为路学长故去,我又看看他和娄烨、王小帅、贾樟柯的一些作品,感觉要作为相对统一的风格流派来说,&第六代&还是成立的。
路学长他们的出身大概是导演第85、87两个班以及文学系的贾樟柯等人,都不做宏大叙事,都是写当下历史,写城市环境和城市题材,在叙事和选材两方面都比较偏重个人性,个体记忆或者说自传性很强。还有,他们都没走好莱坞类型化电影、经典叙事的路子。
如果谈艺术风格意义的&第六代&,路学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的才华是被低估的,被忽视的。路学长去世后,我与他们班的班主任郑洞天谈起,他也有这看法。郑洞天认为,如果《长大成人》通过审查更顺畅,更早出来,&第六代&的整体面貌和路学长的个人创作都会大不一样。
关于《长大成人》,路学长说得挺准:&这是个自然流露的作品,不是刻意而为的&&属于有话要说的电影。经常是感觉不到是在做电影,往往写的是自己或者朋友的经历,非常自然地在写,自己也会被感动。&
第六代导演起家的作品都有这种意思。不是订货,不是把观众当上帝啊,上座率啊那一套话语,好像是在肚子里憋不住了,鼓着鼓着就冒出来了。第五代电影的营养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杂耍蒙太奇、《雁南飞》、《两个人的车站》、《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最先锋大概也就是《这儿的黎明静悄悄》。而第六代的营养是法斯宾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英格玛&伯格曼,最有力的影响大概是新好莱坞电影《邦尼和克莱德》、《逍遥骑士》之类。
《长大成人》可以说就是第六代导演的成长史。摄影机跟着少年周青的视角走进&文革&氛围,又跟着他走进1980年代萌芽的商业社会,跟着他嗅闻全民经商大潮中金钱的味道。这两天,我又把《长大成人》看了一遍,连字幕都带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股子味道,很喜欢。
修改电影,送审查,看似艺术选择,其实是一种心理询唤,一种文化的、制度的规训。这部作品的创作、送审过程绝对是路学长的成人礼。片子1995年就拍成,修改十多次。后来偶尔跟路学长聊过,他说也不知道改什么。从电影主管领导只得到一个评语&灰&,他就那么自己猜着改,反复送审三年后,礼成。
当时就感觉这个片子拍得松弛、自如,虽然没按照情节叙事的路子,但人物状态和年代氛围极有质感。导演写那个孩子的成长变化,用他性格里头的一股气把作品串起来,狠狠地向外发射了些东西。看过这片子,朋友们都觉得来劲,纷纷议论,要是按照路学长自己的意思来,肯定更加有力贯通。
那条自觉的狗
当年路学长的另一部电影《卡拉是条狗》上映时,我就到处劝朋友看。我说,学长的才华被低估,多少也因为这个片子被市场和业内人们忽视。冯小刚在北京首映式上拿路学长的这部片子与《英雄》比较,强调:&它是写人性的。&
当时路学长跟华谊兄弟签了约,要做几部片子,他拉着北影文学系毕业的吴冠平当文学策划,整天一起琢磨剧本,弄了几个,路学长都不满意。后来路学长想到他三哥的狗被抓走的事情,决定做这个故事。吴冠平又建议加上主人公儿子青春期反叛、惹祸的一条线。电影中,葛优演的&老二&,在派出所里,看着铁栏杆后面的儿子和心爱的狗,他一个也救不出来。儿子对着他喊:&我根本就不相信你,你不配当我爸!&
葛优在这个片子里一改喜剧的路子,长了头发,不大逗笑。我觉得这个角色比《活着》里的福贵难演。这是当下生活里的平民小人物,剧情设计又不是很戏剧性。这是葛优演出生涯的另一个方向,另一个坐标。路学长逝世后,葛优到305医院的灵堂去给他上香。
《卡拉是条狗》写了一个被打败的主人公。但它的结尾有个十分光明、向上的字幕。狗找回来了,&老二&还在第二天就去派出所办了狗证。我觉得这条字幕怪怪的,因为片子里的矛盾和纠葛一样都没解决。照着影片故事的路数朝下走,就凭&老二&那点收入,要办个狗证,他得吐血,现在他儿子闯了大祸,他会花五千块钱办狗证?放着他的儿子在铁栏杆后面?
2003年,路学长应邀带着《卡拉是条狗》去过柏林青年电影论坛。我记得片子在柏林放映时,去掉了这条字幕,但路学长去世以后,我到处找人询问,没人记得这字幕的事。我也实在记不起详情了,是那年元旦路学长在我家聚会时聊起过,还是听电影圈里人说到?
前几天在学校里忙招生,有考过导演系的考生再奔到我们系面试,说起那边的主考教师有路学长。2月20日晚回家,突然在微博上看到路学长逝世的消息,往事和泪出。24日一早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电影同行也到了很多。见了他们导演系85班的老师和同窗,相对无语,只感叹一声英年早逝。
追悼会结束后,我们还有些不舍得散去。这时,大家才议论起,路学长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在第六代中是个很有些分量的导演,媒体和同仁对他的作品关注少了。
那天,我事先打印了以前谈他作品的两篇文章,悄悄地走到烧花圈的炉子前,放进火焰中。下午回家,将那两篇旧作放到了微博上,许多网友用文字和图标应和。
路学长的人生和作品都不会如烟散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东西。
我又记起,有一年元旦聚会,我们聊起许多当年旧事。路学长说,1989年拍毕业作业时,他还用胶片记录了一些历史时刻,但很遗憾,那些胶片都没留住。
我不喝酒,那次元旦聚会路学长带来一瓶洋酒,至今还放在橱柜里。
[匿名评论]
请在此输入评论内容。600个字符以内。
请勿发表恶意攻击国家、用户及工作人员,及广告性质的信息。提倡良性留言氛围。
评论加载中...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都周刊"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电话:020- 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袁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
合作伙伴: | &| &| &|
| &&&&&(C)2011&广州市南都周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号&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初中就像未走完的路
初中就像未走完的路
&&&&&&&&&&&&
初中这三年没想太多就过去了,初三那一年的滋味最醇厚了,褪去了初一时的急躁与活力,消失了初二时的圆滑与嚣气,剩下的是古板与单调共行的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得初一时志气满满地要决战中考,希望考入一所环境较好的高中,初二就被困难所吓得不再前进,增添的只是迷惘与堕落;等到了初三就得鼓舞自己再拼一次,可惜时光带走了不能挽回的昔日。感觉来说初三的那一年的时光,虽说紧张但我没有那种恐惧感,该干什么照样做。没有了初一时那么勤奋,早晨7点才起床半个小时的忙完事情后,7点四十分左右骑车去同学家一起上学。在路上骑着车子时而放慢,时而加快,笑侃侃的就到学校了,正好八点打预备铃进教室,倘若前一天有老师布置的作就借来学习较好同学作业本抄起来,你抄完再递给我来复制一份,同一份答案在班里一个模子的印刷出来。完成每天的作业任务就是这样的!上课了老师在讲台上说书,这时会有刚刚从打扫清洁区的同学们回来,男生劲大得都扛着大扫帚,女生则拎着小条帚,嘭的一声把大扫帚向角落一扔,灰兜一脚蹿过去,搞得声音响亮整个教室。初三那一年冬季,所有同学都穿得很厚,在门口有个炉子,一有时间就聚众在那一片烤手保温的。当时同学凡一个人一张桌在后面坐着,桌上什么书都没有;只&&&&&&&&有一本厚厚的网游小说书,他感到冷了就把火炉抬到自己旁边,取着暖、看着小说、吃着零食不已乐呼!20l3.1.11&&&&似乎在那个时期全班同学们像是一艘在大海上无方向行驶得船,毫无方向与目标。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几乎卧倒,毅立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两个。刚到初二时同学们对更换得数学老师很厌烦,对她那种吊车尾式的教书方法都有着强烈地反感;在英语课上相对而言就活跃一些,初中三年更换了五位英语老师。初一时的英语老师是班主任,男性、个头我估计不到l米7呢!特爱聊天,在课堂上正讲课时,有同学提问就回答,有问必答的老师。记得初一时有一次上午三、四节课是英语,同学凡向老师提问题,这样他说一句,他回一句得两节课就轻松聊过去了。初一当时刚开始班里的同学有四十多个左右,当时的教室在后教学楼,班里有七个是同村人。刚进入初中觉得世界观与价值观改变认知了许多,有许多的变化;比如刚到初中时的课目有12门,这就是其中一件,真是丰啊!初二那一年相对我而言度过了很快乐而又多彩的生活;2010年学校举办的庆元旦表演,我勇跃的参加了,唱歌、跳舞的。玩闹跳得太空步赢来了一片呼声,而我也在校火了。&&&&但当时该我上场前我还紧张了一番.去了趟厕所,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只是疯跳、疯唱最后竟荣获一等奖,现在想来觉得挺搞笑得!而且初二时参加得各种体育田径比赛也获得了许多地奖品,每逢周一开学上午第二节课间操&&&&,开全校大
会时升完国旗演讲后,就喧布学校参加田径赛获奖同学的名单了.当时初三的东子是我在田径训练场上的对象,除了他全校谁都不入我的法眼。在浮燥与圆滑逗乐时光中快活度过了初二时光。接着就是毕业季了!想都没敢想就到初三了,我训练体育为的是走体育特长生,但当时对体育特长生理解不是那么深,只是明白自己的体育成绩较好而已!每天上午课间操时,全校同学做操,而我带领着初二、初一体育生在土操场跑步,下午放学后训练得更辛苦,身位队长的我必须招集大伙一起挥汗的训练,在初三最后一年时间里每天放学后伴我度过时光的就是宾、松、震、豪、明、军他们几个人了,看着他们让我想起来自己初一、初二时瞳孔放出的憧憬.虽然很累、虽然迷惘,但依然地走下去,每天长跑最少3000米的程度,确实让他们很难受;感受着西阳西下的景观.日落余辉洒在几个少年的脸上,想来确实梦境一样!这是我与训练体育同学之间的往事回忆。所在班里的事更多,初三的时光,班里的景象过得真是行尸走用肉般,上下课时间一片卧倒的繁荣境象。记得刚进入初三时的同桌是飞,前面是玲,后面是莹,不论是学习问题还是聊闲话都是最佳风水宝地。上课时飞在玩手机,老师来了我提醒他,我玩手机时他提醒我,在语文课上更是一片死寂,语&&&&&&&&文男老师在讲台上吐沫满天飞的讲着,没人理他都能度上两节课,讲台下睡得、玩手机、看小说各自安分地做着事,其实觉得挺对不住语文老师的。午饭到学校后面的食堂,靠!好几天都吃面条的,有些同学讨厌了就到外面下饭馆去或者买些零食进补。饭后该逛街的就去,该上网的就去,或者没事在教室聊天,看小说都有。都打发着各自的中午时间,那时过的日子既觉得时间漫长而又快地.想复习攻课又不知从何开始,看着数学练习册与卷子无语面对,英语更是别提了一踏糊涂的。只能对着历史与政治多看,考试能多得l分就多弄l分吧!没想太多的后果。在那最后的半年里,春季向夏季转向,心情浮燥多变又控制不了,该玩的还玩,把教科书扔在一边,不闻不问地,不过还好自己明白要中考了多多学习些;多挣几分数。操作生物、物理、化学这三门试验,来打发自己中午的时光。刚接触化学时就不明不白地,最后也半知不解的;有时去试验室时叫上杰或者跟着班里的女生一起去!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向有好感的女孩表白了,结果没成。幸好没同意让我在最后时光没走弯路;在最后的时光里体育课上男同学没几个打篮球了,女同学有的连来上课都没有。连正常上文化课时同学凡依然经常迟到,该玩的玩,一天接一天地过着就毕业了,最后见全班同学是中&&&&&&&&考前一天在校门口准备去各高校考试,怎么也想不到是最后一次见面了,三年时间一笔代过,剩下的只是曾经相同的感觉,初中的时光像一杯清荼,有些涩苦,深深品味着留在心中的一缕忧伤感.日记完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在线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情低落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