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生气伤心时,冲动轻生是什么意思的念头

----> 这种传导方式可以加快冲动的传导速度
这种传导方式可以加快冲动的传导速度
&&&&&&&&&&&&
情绪怎样产生的&&&&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所谓七情,一般是指喜、怒、哀、思、悲、恐、惊。我们还常说,“人是感情动物”,“不要感情用事”等等。其实,人的各种情绪———从欢喜、愤怒、恐惧等较原始的情感,到爱、恨、痛苦、嫉妒等更多地属于人类文明的情感,本来就深深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的情感异常所引起的抑郁症、暴力倾向等心理疾患,更是严重地干扰了我们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甚至引起自杀、伤害等更加严重的后果。那么,人的“引发感情的机制”是怎样的呢?我们人类的“心”与“脑”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揭开人类大脑的奥秘,但对“情绪”———即人们通常认为由“心”掌管的这部分,却少有科学家在研究,这是因为对“情绪”很难进行客观把握的缘故。但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感情的变化对脑部的功能影响很大,目前已有科学家在加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宏观上心理学家从行为上执果求因,力求从行为来刻画心理;微观上,科学家从物质上有因求果,从物质和神经原理来解释为什么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及情绪。&&&&&&&&第一章大脑和神经元&&&&&&&& (一)&&&&&&&&大脑的基本构成是神经元&&&&&&&&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见图一)。胞体又包括胞核和核周围胞质两部分。神经元的胞核很大,从容积或表面积看,它占胞体的大部分。而核周体虽然只占小部分,但它对维持整个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胞体是合成各种蛋白质(包括各种酶类)的中心。蛋白质首先在胞体中合成,然后再经过运输系统运送到突起之中。一切神经活动都是物质运送的表现。&&&&&&&&神经元的结构图一突起可以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的分支较短,由胞体发出后逐渐变细,并不断分支。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分。轴突一般较长,由胞体发出后一般不分支,直到轴突的末端才形成终末侧支。也有少数神经元的轴突在到达终末侧之前分出侧索。轴突一般都有髓鞘(myelin)包被。在轴突与胞体连接部以及轴突&&&&&&&& 的终末侧支失去髓鞘。前者称为轴突的起始段,后者称为纤细终末。起始段的兴奋性最高,往往是形成冲动的部位。轴突内的细胞质称为轴浆(axoplasm),内有神经细丝、微管、线粒体、囊泡等,但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一些合成神经递质的酶或肽神经递质,往往是在胞体合成后经轴浆运输到达轴突的末梢。(二)冲动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一种局部电流的传导(图)。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由于在动作电位形成时,Na+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造成膜的外表面的电位降低。而邻近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的电位,由于仍为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其电位较高,膜的表面又都附有组织液,可以导电,因此,兴奋部位与安静部位之间形成一种局部电流。其电流方向,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是由安静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神经纤维内,其方向相反。在膜内,这个电流可提高膜内电位。当安静部位电流的强度不断上升,达到阈电位时,可打开膜的电压门控Na通道,使安静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则由一处传到了另一处。这种传导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具有&&&&+&&&&&&&& 以下几个特点。&&&&&&&&1.结构和功能完整性1.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冲动的传导必须是在一根完整的神经纤维上才能进行。如果神经纤维被折断,局部电流则很难由断端部位向前传导。而如果神经纤维的一部分由于药物或毒素使其丧失功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尽管在形态上是完整的,也不能传导冲动。因此,神经纤维在解剖和生理上的完整性是冲动传导的必需条件。2.绝缘性例如人的坐骨神2.绝缘性一条神经干中有很多的神经纤维。经中有多达20多万根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或&&&&&&&& 冲动)的传导是互相不干扰的,这是因为神经纤维上都有一层髓鞘,起着绝缘作用。3.传导速度它的传导3.传导速度冲动的传导实际上是局部电流的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粗细、髓鞘的厚薄、局部电流强度等有关。神经纤维越粗,传导速度越快,局部电流强度越大传导速度越快。最快的A类纤维,其传导速度可超过100m/s。尽管神经传导速度可以很快,但与电流传导速度(3×10m/s)相比,还是很慢的。?在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中,实际上往往髓鞘并不是将神经纤维全部包裹起来,而有结——郎飞氏结。在结处,髓鞘很薄,电阻最小。当形成局部电流时,结处的电流强度最大,最易引起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局部电流的传导,是由一个结传给另一结作跳跃式的传导,称为跳跃传导。这种传导方式可以加快冲动的传导速度。这也是有髓鞘或有郎飞氏结的纤维具有较快传导速度的原因。4.双向传导在神经纤维的中间给4.双向传导将一根神经纤维分离出来,一个电刺激,产生兴奋,形成动作电位。这一动作电位的形成,使膜的外表面电位较周围静息部位低(由Na快速进入膜内造成)。因此,兴奋部位两侧的静息部位都可以与兴奋部位产生局部电流。只要电流强度能使安静部位膜电位的变化达到阈电位,都能打开快速钠通道(Na通道)而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因此,形成的冲动可由刺激部位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即&&&&++6&&&&&&&& 冲动传导的双向传导。在整体条件下,由于冲动往往都是由树突或胞体向轴突方向传导,而在化学性突触部位,其传导方向是单向而非双向。因此,在整体条件下一般不存在双向传导。只是在某些特别情况下(如轴突反射)有双向传导的可能性。5.相对不疲劳性5.相对不疲劳性冲动的传导实际上是通过局部电流进行的传导。局部电流形成的条件是兴奋部位神经纤维表面电位降低,与周围静息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电流。这完全是一种物理现象,无需直接提供能量。兴奋部位电位降低的原因,是由于钠通道打开,Na由膜外快速流入膜内。Na的流动是由高浓度的膜外流向浓度低的膜内,这一运动方式也是一种无需直接供能的活动。因此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本身基本上是一种无需供能的活动,与突触部位的传导相比,不易产生疲劳。6.不衰减性而不是电流6.不衰减性冲动传导的机理是局部电流的传导,本身的传导。兴奋部位电位的降低取决于膜上钠通道的打开,形成锋电位。只要形成锋电位的条件不变,锋电位的大小形状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不会因为神经纤维很长电阻加大而降低锋电位,即传导的不衰减性。(四)轴浆运输神经元的胞体是合成蛋白质(包括酶)的部位。合成后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转运系统输送到轴突的末端。例如以释放肽类物质为其神经递质的神经元,这些肽类神经递质的前体首先在胞体合&&&&++&&&&&&&& 成后再转运到轴突的远端。一些释放经典神经递质的神经元,这些神经递质如5-HT等,虽然可以在神经末梢合成,但合成这些神经递质的酶不能在神经末梢中合成,必须由胞体合成后再转运到末梢。神经纤维中构成微管、微丝等细胞骨架的蛋白质以及一些与之有关的蛋白质,也需要首先在胞体合成后再运输到神经纤维的末梢。神经末梢还可吸收一些蛋白质,通过反方向的转运送到胞体。因此,在正常条件下,神经纤维中存在着两种方向相反的运输过程,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轴浆运输的速度可快可慢,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速度。膜蛋白、分泌蛋白、膜磷脂以及胆固醇等的转运速度较快。目前认为这类快速转运的物质不是以单分子形式转运,而是经过包装后以囊泡或囊泡小管形式转运。快速转运的速度可达300~400mm/d。一些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管、微丝蛋白以及一些酶类的转运速度则很慢,速度只有0.01~1mm/d。轴浆运输是需要代谢提供能量的,例如在缺氧条件下快速转运减慢甚至中止。轴浆运输也是可以调节的,例如在神经被切断后,一些与生长有关的蛋白质的转运可增加100倍。关于轴浆运输的详细机理目前还了解不多。逆向运输,即由末梢向胞体的转运。这类转运的物质包括一些可供神经元再利用的物质,经末梢吸收后转运至胞体。破伤风毒素及狂犬病毒由外周进入中枢也可能是利用了这种逆向运输&&&&&&&& 机制。辣根过氧化酶可以由神经末梢吸收后通过逆向运输机制向胞体运输。这种酶可促进某些底物的氧化而着色,因此在一部位注射辣根过氧化酶后,在它的传送过程中以及最后到达胞体,都可以作连续切片,从形态上追踪该酶的去向。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研究。&&&&&&&&人脑的结构是怎样的?人脑的结构是怎样的?&&&&&&&&人的情绪心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七个步骤了解你的大脑详解大脑构造与功能(如果你要了解一部机器,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将它建造一次。如果你要全面了解你的大脑,就要将它拆分进行研究再制造,因为大脑的零件跟机器一样都有着独立的功能。如果你真想知道如何制造一个人类大脑,请遵照以下7步,它将轻松法教你完成夙愿。&&&&&&&& 图1:小鼠大脑结构图第一步:第一步:了解大脑构建模块在你开始之前,先了解大脑构建模块。图1是小鼠大脑中的一个复杂的结构图。德国蒂宾根大学神经生物学家贝恩·德克尼尔和他的合作者用电子显微镜拍下了神经元细胞的蜘蛛网状结构,这些线状物由蛋白质组成,在神经元互相发送信号时它会不断延伸和收缩。图1显示出了小鼠海马状突起处的神经元细胞。海马状突起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记忆功能,人类的大脑与小鼠的大脑这部要的构造是一样的。&&&&&&&& 图2:小鼠小脑部位的的运动神经元细胞第二步:第二步:将它们清楚分开图1中神经元细胞长长的手臂往外延伸,几乎接及到其他神经元细胞。这些神经元细胞手臂之间距离非常近,仅有20纳米的区间,所以你在进行大脑拼凑时动作一定要稳重。在细胞之间交叉的是突触,含有神经递质分子,负责来回传送信息。图2显示的是小鼠小脑部位的的运动神经元细胞(染绿部分)正与红色部分的神经元细胞交流信息,每个神经元细胞都有一个突触。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神经元细胞如何传递信息时拍下了这张照片。&&&&&&&& 图3:小鼠小脑的神经元网络图第三步:第三步:将它们网络化现在,这一下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你要如图3拼凑这些线路,这里涉及到数十亿复杂的脑细胞。3是小鼠小脑的神经元网络图图,明亮的白色斑点是小脑蒲肯野细胞(Purkinjecell),它属于一种能够协调复杂的动作的神经元细胞,细胞的树突形成外羽毛状边。细胞的树突形成羽毛状外边缘,聚集在中间的轴突直伸到小脑深处,以便传递信息。&&&&&&&& 图4:小鼠大脑皮层毛细血管图第四步:第四步:构建血管要往大脑里面输送血液,你要安装各种直径和长度的血管,图4为活小鼠大脑皮层毛细血管图,这里表面上的大血管先从大脑深处引发出来,然后分出很多毛细血管。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此图像,往小鼠的血液里注入了荧光糖分子,使得这里充满血的血管出现了白色。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技术测量血管直径和跟踪血液流量。他们发现,血液流量随着局部神经元的需要而改变。&&&&&&&& 图5:星形胶细胞(Astrocytes)第五步:第五步:构建神经胶细胞你已经连接了所有的神经元,下一步是要构建神经胶细胞,大脑中的神经胶细胞数量是神经元细胞10倍,科学家们在近十年才认识到这些细胞的重要性。特别是一种叫做星形胶细胞(Astrocytes)的神经细胞,星形胶细胞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它负责供应神经元所需的养分。星形胶质细胞还能通过钙离子形成自己的长途通信网络,它们像神经元一样,可以接收并释放神经传导物质。人类大脑皮层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其它哺乳动物相比,数量更加庞大和复杂,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可以解释人类为什么聪明的原因。&&&&&&&& 图6:神经元归位正确后,大脑显现出的外观图像第六步:第六步:将神经元归位图6是你把所有的神经元归位正确后,大脑显现出的外观图像,这里的视觉皮层下的不同细胞显示出鲜艳的粉红、黄、蓝的颜色,这些颜色取决于它们大脑中的深度(这些颜色是人为的)。但请不要局限于这种结构,在不断的学习和生长过程中,大脑是在不断改变的,它是一种奇妙性的适应性很强的器官。大脑不断地改造自己,储存新的记忆,掌握新的经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观察活小鼠的活动时拍下了这张图像,他们每几天就观察一次,发现这些图像是不断变化的,从而获得了神经元细胞的第一手资料。图7:小鼠嗅球脑区图像&&&&&&&& 第七步:第七步:增加新细胞一旦你制造的大脑运作起来,你还要不断给它增加新的神经细胞,由于老的神经细胞无法满足活动的需要,大脑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神经细胞,即使是在成年后也不例外。大脑的齿状回区(一个参与空间记忆的区域)和大脑嗅球(与学习相关的重要脑区)是产生新神经细胞的两处最活跃之地。图7为小鼠嗅球脑区图像,绿色部分为成年小鼠新长出的神经细胞。如果没有新的神经细胞补充,大脑的功能就会变弱。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破坏掉小鼠的新生长出的神经细胞后发现,小鼠会丧失掉某种记忆力,例如无法走出实验中的迷宫。&&&&&&&&图8:大脑在神经障碍下脑部的活动结束语:结束语:&&&&&&&& 你制造的大脑能正常工作吗?如果不能,那是由于布线出现了问你制造的大脑能正常工作吗?如果不能,题,为了检修故障,请看图8,它表明,大脑远比附有整齐标签的解为了检修故障,它表明,大脑远比附有整齐标签的解剖图要复杂,图像采用高角度分辨DTI成像技术拍摄。成像技术拍摄。剖图要复杂,大脑的前部位位于图像的右边,成捆的纤维像电缆线一样分布,绿色部分显现出的位于图像的右边,成捆的纤维像电缆线一样分布,是两眼之间的连接以及脑后部的视觉皮层的颜色。是两眼之间的连接以及脑后部的视觉皮层的颜色。这张图像,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拍下了图8这张图像,以帮助他们更好了解大脑在神经障碍下脑部的活动。你也可以用这幅图像对你制更好了解大脑在神经障碍下脑部的活动。造的大脑进行调试,祝你好运。造的大脑进行调试,祝你好运。&&&&&&&&人的神经系统,其中包括人脑,是由无数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在结构上大致都可分成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里面有一个细胞核,外部包着一层细胞膜。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多而短,像树枝似的,它和细胞膜组成树突区,是对刺激最敏感的地方。轴突即轴索,往往很长,它的末端分细叉,称轴索末梢,(图1)它和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区或细胞体、或轴索末梢相接触,称为突触,中间有一个约0.000002厘米宽的间隙,叫做突触空隙。轴索末梢有突触囊,囊内有大量的小泡,称为突触小泡,泡内储存一种化学物质,突触传递就是靠这种化学物质来完成的,它就叫做化学递质或介质(图2)。&&&&&&&& 神经细胞在静止时,细胞膜内外有一定数值的电位差,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使膜外电位高;钾离子浓度大于膜外,使膜内电位低。当神经细胞的树突区接受刺激时,胞膜外的钠离子渗透到胞膜内,反而形成膜内电位高,膜外电位低,由于电位高低不同而产生电流,形成导电现象。电流冲动本来是沿神经纤维两端双向传递的,因为传到树突区一端时,树突末端不能释放出化学递质而停止,变成事实上的单向传递,沿轴索传到末梢,刺激突触囊,释放出化学递质并进入突触空隙中去,进而刺激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区,引起第二个细胞膜的电位改变,产生电流冲动,如此传递下去。神经细胞之间的冲动传递,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元的复杂连接构成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的。脑的上层是两个大脑半球,在大脑半球的下面的后部是小脑。和大脑半球连接的是脑干,它包括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或称视丘、下视丘)中脑、(又称顶脑或四叠体)、桥脑和延脑(图3)。&&&&&&&& 大脑两半球包括表面灰质部分和里面白质部分。灰质部分叫大脑皮层或大脑皮质,它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中枢,揭开头盖骨即可看到它,呈灰色的凹凸沟回状,约厚2-3厘米,面积约两千多平方厘米。皮层有约140亿个神经细胞,由表至里共分六层:小细胞、颗粒细胞、锥体细胞、较密的颗粒细胞、较大的锥体细胞、梭状细胞。每个半球有一条中央沟(又叫中央裂),横切半球,还有一条在半球的基底面沿着边缘转向后方的深谷叫脑侧沟。中央沟和脑侧沟之前的部分叫额叶;枕骨下的半球后部叫枕叶;在枕叶之前、中央沟之后的半球顶部称顶叶;在脑侧沟后、枕叶前的半球侧部叫颞叶(图4)。经生理心理学家研究鉴定,额叶的功能主要是主管人的智慧;额叶的后部主管人的动作,称为运动区;顶叶主管人的感觉、知觉,称感觉区;枕叶主管视觉,称为视觉区;听觉区在颞叶上部,嗅觉区在颞叶下部(图4)。但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并非绝对的,各个功能区也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即当某一功能区发生故障时,其他功能区也可代行其部分功能;同样,大脑皮层某些功能受到损伤时,也往往会影响到该功能以外的其他一些功能。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证实,大脑皮层除有功能定位外,还有功能联合和调节作用。丘脑是传出、传入神经的“转运站”,起着神经通路的“中间站”作用。下丘脑能控制延脑和自主神经,它的功能很多,人&&&&&&&& 的情绪、动机、行为(如吃喝行为、性行为、攻击行为等)都受它支配。小脑主管动作协调及平衡;中脑主管视觉(使瞳孔变化)和听觉;桥脑帮助人睡眠与觉醒;延脑是人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血液循环、胃蠕动等等,维持人的生命。脊髓是中枢的延续部分,是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通路,并且是低级的反射中枢,主管先天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像脚被火烫就立即收回。外周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躯体神经有43对,其中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分感觉神经系统(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系统(传出神经)两大类,分布到身体的各部分。传入神经将感觉信息传入大脑,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出,使肌肉收缩或使腺体分泌。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因为它一般不受意志的支配,能自动调节,故称“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是相反的,前者兴奋时,后者就抑制;后者兴奋时,前者就抑制(图5)。自主神经的功能是支配内脏器官的,又叫植物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外周神经系统联接身体各个器官,组成复杂而统一的有机联系。这里,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最高的司令&&&&&&&& 部,外周神经好比是司令部的“专用电话线”,这些“电话线”,有的将各个器官的感觉信息传入大脑,是感觉神经;有的将大脑的命令传到各个器官上,使其运动,是运动神经;而专管内脏器官的,是植物神经。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有机超级计算机,它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迅速地解决从呼吸到猜谜等所有难题。近日科学家首次描述了神经细胞是如何在瞬间管理其信号的传输过程,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神经系统细胞使用多巴胺、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小分子神经递质进行沟通。多巴胺与诸如记忆等认知功能相关,而血清素负责情绪控制,去甲肾上腺素则与注意力和觉醒有关。脑细胞通过神经突触传递化学递质构成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电信号可以使突触小泡与膜融合,并将化学递质释放,这一过程以毫秒的速度发生。哥本哈根哥廷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参与膜融合的核心蛋白复合物(SNARE复合体),为大脑神经的迅捷传递速度寻求解释。他们发现,突触小泡含有不少于3份连接桥或“SNARE复合体”。囊泡只和一个SNARE复合体较长时间地与细胞膜融合,慢慢地分泌神经递质。SNARE复合体的前体在囊泡到达目标膜之前出现。至少有三个SNARE复合体串联&&&&&&&& 时,同步融合启动。如果小泡只有一个SNARE复合体,就会长时间与目标膜融合。哥本哈根大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系的索伦森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研究影响和调节SNARE复合体在小泡中数量的各种因素,以确定是否与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快慢有关。且大脑一旦发生病变,是否会改变这种调节规律。(不同的皮层神经元负责不同的感觉和认知,这一点已经是世所共知。现在我们再来分析这些皮层功能区形成的过程。以婴儿为例,他(她)们最先成熟的是一级皮层功能区(这个过程应该在胎儿期就开始了)。通过感觉传入信号的反复刺激,一级感觉区神经元的“感觉基因”不但形成了对外界传入信号的感受能力,并通过调节基因和效应基因的作用,最先形成了自己的“超柱”结构。然后,他(她)可能在早期接受最多的外界信息是父母亲的脸,一级视皮层把这个脸的信息进一步简化后传送到颞叶,在反复多次的作用后最终形成了“脸细胞”。与此相仿,两颞叶前区和中区负责名词概念的神经元细胞也在同样的过程中产生了,比如说“爸爸”细胞、“妈妈”细胞。当只对父亲的脸型起反应的“脸细胞”,和只对爸爸二字发音起反应的“爸爸”细胞被反复地同时兴奋以后,通过“脸细胞”和“爸爸”细胞的效应基因的作用,两者之间形成了神经纤维的联结,爸爸二字的发音和爸爸这张脸就被固化在一起,以后“脸细胞”兴奋,会引&&&&&&&& 起“爸爸”细胞兴奋产生声音名词的联想,而“爸爸”细胞的兴奋会引起“脸细胞”兴奋产生父亲形体的联想。然后婴儿也会看到父母教他(她)叫爸爸妈妈时发音的口形运动,他(她)跟着学习,慢慢地也形成了额下回的布劳卡氏区(Brocabackground-color:#;saphasia),并与前面的“脸细胞”和“爸爸”细胞形成神经突触联络。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之后,婴儿就形成了关于爸爸的形体、声音和语言运动的大脑功能,产生了相应的记忆。长大以后,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内涵更多,比如说不同生词组成的句子,从拼读、音节、词义和语意等,要动员很多的皮层中枢神经元参与,并在相互之间形成神经突触联系,不过无论怎样复杂,大脑皮层中各功能区域的形成过程及相互联系过程与上述的过程都是一样的。由以上的知识,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窥探感知觉研究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究竟是如何感知世界的?人们一直觉得困惑的是,当某些更高级的细胞对视觉图像作更高一级的抽象后(如只对特定的脸有反应的“脸细胞”),又是“谁”来“看”这一细胞呢?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初级皮层感觉区和其它皮层功能区的神经元细胞,在信息脉冲电的反复作用下,通过调节基因的作用,“感觉基因”和效应基因的功能被表达,“感觉基因”能够对自己特异的脉冲信号产生感应(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功能被释放的“感觉基因”分子的空间构形被脉冲电拨动了一下,电光一闪,产生了知觉映像)。而效应基因则使大脑内反复同步被兴奋的神经元细胞间产生神经纤维的突触联系。这样,外界复&&&&&&&& 杂事物不同侧面的信息,就可以通过复杂神经网络不同层面的加工,最终在不同皮层功能区相应神经元细胞的感觉基因中,产生知觉的整合。如我们看到一件物品,除了视觉形象外,同时还会联想到它的质地、属性、来源等等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电脉冲所形成的“感觉基因”功能表达和相关神经元间联系的形成,就成为长期记忆形成的神经结构基础。对于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它也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感觉,而且可以对外界刺激形成习惯化或敏感化,这足以使人们对造物的神奇叹为观止。而大脑所拥有的几十亿个神经元细胞,它们形成的受纳、处理和输出信息的神经元群结构,就更使得人们多少年来一直在大脑的迷宫前徘徊。除了大脑贮存记忆信息的部位和形成感知觉的机理让人难于猜透外,(1)感觉印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神经生理基础?(2)大脑形成记忆的过程?(3)睡眠的机理?这三个问题,同样也是令人心往而神迷&&&&&&&&主宰人类情绪的神秘物质&&&&洪达聪&&&&&&&&1.心烦是梅拉多宁过多2.快感来自多巴胺3.害羞是脑扁桃体受刺激4.轻生是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一天早上,丈夫突然发现妻子已死去多时。警方对死者死因的调查结果,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一一是维生素的缺乏导致了她实施了自杀的行为!实际上,令我们吃惊的为、西还有更多……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情绪和感觉伴随着我们,如兴奋、紧张、狂怒、忧郁、恐惧等等。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这此情绪和感觉的产生,完全是一种心理方面的作用,可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导致这此生理行为产生的因素,更多地与一些化学物质有关,而有的虽然与化学物质无关,但导因也远远地超乎我们的想象。心烦是梅拉多宁过多相信你一定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好端端地,突然就会感到一阵子心烦意乱、躁动不安,但到底是因为什么,却怎么也说不清楚。这种看似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精神状况,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实际上,这是人体内一种被称为“梅拉多宁”的物质在作怪。梅拉多宁是人体内的一种激素,在每个人的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泌和积聚,如果它在人体内积聚过多时,就会作用到人的大脑中主管情绪的区域,导致人的情绪发生变化,如烦躁、沮丧等,甚至精神忧郁、乱发脾气。所以,当你既不是因为工作、学习,也不是因情感、家庭琐事等方面的原因而突如其来地感到&&&&&&&& 极其不爽时,你就应该想到,是不是这些可恶的梅拉多宁又在你体内兴风作浪了。一般情况下,梅拉多宁所导致的人的情绪不良通常比较短暂,短则十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最多一两天,很快就过去了,对身体和生活可以说是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就不必太过介意。但是,也有一些时候,如果这种梅拉多宁分泌得太过异常,就会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以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这种影响。最好的方法是,清晨早一点起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因为梅拉多宁激素在夜间产生较多,而清晨时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特别是后者,有助于消除梅拉多宁物质,这样就可使人变得轻松、愉快,不良情绪逐渐消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冬季抑郁症”的疾病越来越多地骚扰着一些人,每当进入冬季,到医院就诊的此类病人往往就会急剧增加。他们对于病情常常是这样描述的: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周围事物了无兴趣,或者是急燥易怒,爱发无名火,伴有嗜睡、贪吃等。经过研究发现,梅拉多宁与冬季情绪抑郁症的产生也有着难以逃脱的干系,甚至是这种抑郁症的罪魁祸首。因为在冬季,很多时候都是阴霾密布、乌云四合,缺少阳光的照射,而光线越不充足,昼夜间界线越模糊,就越容易扰乱人体生物钟,同时也容易导致梅拉多宁的大量分泌,于是季节性情绪病——冬季抑郁症也就大量的产生了。&&&&&&&& 治疗冬季抑郁症的最好方法也是要多到户外活动,尽可能多地晒晒太阳,因为明媚的光线不仅能使人体有效地控制梅拉多宁激素的分泌,而且能使人体生物钟与昼夜、四季的律动同步。但是,因为冬季有阳光的时候确实不多,如果靠晒太阳来治愈此病,存在着环境条件的限制,所以,科学家正在探索用药物替代阳光来抑制梅拉多宁的分泌,以便更有效、更及时地治疗冬季抑郁症。快感来自多巴胺人为什么能产生兴奋的情绪?在一次美好的聚餐后、在一次愉快的旅行后、在一次忘情的约会后……人们兴奋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复,这样的兴奋与快乐是怎样引发的?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导致快感的化学物质,其中一种分子成分就是“多巴胺”,人类在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后、美餐一顿后,就会释放此类物质。多巴胺是行为的催化剂,它促使人们去寻求感到愉快的事情,而且当找到之后就会产生快感。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组名为“单胺”的化学成分中的一种,单胺又是神经递质家族中的一员,神经递质同人的很多性格和行为相关,例如快乐、抑郁、攻击、进食和性等等。多巴胺是在大脑中部的神经元细胞体内合成的,在大脑深处有一片被称为“伏隔核”的区域,该区域含有丰富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产生多巴胺并且对其做出反应。伏隔核是大脑的兴奋区和快感中枢,在此区域中释放多巴胺就会使人感到极度快感。&&&&&&&& 但单是多巴胺本身并不足以产生如此神奇的作用。多巴胺只是一把开锁的钥匙,这把锁被称为“受体”,它是位于大脑细胞表面的一大片蛋白质。只有多巴胺可以识别受体,其它化学物质都无法识别它,正如只有一把正确的钥匙才可以打开某一把锁一样。当多巴胺进入等候已久的受体时,机关就打开了,大脑内部就会开始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让人感到了快乐。在人生世界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保持着快乐的心态,一副乐天派的性格;相反,另一些人则总容易灰心丧气、悲观失望。其实这就与一个人大脑中多巴胺的多少有关。一个多巴胺缺乏的人易患精神分裂症和忧郁症,而如果一个老年人缺乏多巴胺,则易患使人行动逐渐僵化的帕金森症。对一般人来说,多巴胺可以经由外界刺激产生,多做愉快的事,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就会提高。但这方法对那些特别郁郁寡欢的人来说就不怎么管用,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等其它办法提高这种人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其实,服用可卡因也可以提高人的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吸食可卡因等毒品的人容易处于兴奋、迷狂状态的原因,但服用可卡因的副作用太大,这种方法不值得尝试。冲动是受五羟色胺缺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一些人特别地爱冲动,他们总是会因一言不合或其它一些小事而大动肝火,甚至动不动就捋袖&&&&&&&& 攒拳,摆出一副欲与人玩老命的莽汉架势。提起这样的人,人们总是爱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说:“这个人脾气真坏!”“这个人的肝火太旺了!”其实,导致这些人产生这类过激的行为状态的,并不是他们的什么“脾气”或“肝火”,而是一种被称为“五羟色胺”的物质。五羟色胺是一种神经传递元素,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它不仅能够较大程度地影响到睡眠和食欲,同时也对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大脑中这种物质含量较低,人就比较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是很危险的行为来。事实上,大脑缺乏五羟色胺的症状并非只是在某些人身上出现,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现象,只不过在有的人身上表现得重一些,而在另一些人身上表现得轻一些罢了。那么,有什么方法来控制这种冲动行为吗?有。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Tph2的酶最终控制着大脑中五羟色胺分泌量的多少。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Tph2来生产一种能够改变大脑中五羟色胺水平的药物。一旦这种药物研制成功,那些老是风风火火、冒冒失失的人言行就可能会大大改变,他在别人面前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走路四平八稳、目不斜视,说话轻声细气、字斟句酌,做事慢条斯理、不徐不疾,总之,变得很理性、稳重。此外,利用这项研究成果,也可以更好地减少和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因为据分析,相当一部分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在进行犯罪的时候,他们大&nbsp
;&&&&&&& 多数知道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但由于当时脑中五羟色胺的含量太少,所以也就特别地冲动,很难控制住自己,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你如果知道自己是个非常爱冲动,而且一冲动起来就非常难以控制住自己的人,那你平时就应当适当地服用一些能够促进五羟色胺分泌的药物。例如,如果你明知在高速公路飙车不但违法同时也是拿性命来冒险,却总是手痒痒,控制不住,那你可以在每次开车前,服用类似的药物,这样一来,你的那种开快车的欲望就会有效地得到抑制,不仅避免了被罚款和坐牢的可能,你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此外,对于那些拿犯罪当游戏,已经无法用刑罚来阻吓、用言语来感化的惯犯们,只要给他们定期地服用一些促进五色羟胺分泌的药物,就有可能使他们重新变成遵纪守法、循规蹈矩的模范公民。轻生是维生素B12缺乏所致不久前的一天早上,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位居民从睡梦中醒来时,发现他的妻子丽莎的身体已经变得很冰凉、僵硬。警察对死者的死亡原因展开了全面调查,从现场的种种迹象分析,警方初步认为死者死于自杀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对于这一推断,死者的父母、密友、邻居、同事都表示难以接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丽莎生前是一个有着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开朗乐观、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而且她的家庭&&&&&&&& 和睦、事业顺利,几乎没有什么可让她感到悲观绝望的事,所以,对于自杀竟然会发生在丽莎身上,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由于最终不能找到导致丽莎自杀的原因,因此,警察不由得转而怀疑这其实是一桩作案手段非常巧妙高明的谋杀案,而且他们把怀疑的焦点聚集在死者的丈夫身上。后来,若是没有一个医生出面来发表他的看法,丽莎的丈夫可能就会真的背上谋杀嫌疑,甚至会锒铛入狱。这位医生指出,如果找不到丽莎自杀的其它动机,那么他就有理由认为导致丽莎诀别人世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她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所致。这个自杀原因,真是让许多人大感意外。因为稍稍有点这方面常识的人都知道,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2的缺乏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会出现肝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疲劳、记忆力衰退,抵抗力降低,发生造血障碍,贫血、皮肤粗糙和皮炎等。所以,一般人是怎么也不会把自杀行为与维生素B12的缺乏联系起来的。但实际上,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B12缺乏不仅能引起纯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造成抑郁症等精神上的疾病,这在医学上也是很早以前就有定论的。只不过,维生素B12严重缺乏时甚至会导致厌世自杀,却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因为医学研究人员在对部分不明原因的自杀者的尸体做病理切片分析时发现,他们体内都有一个共同的奇怪现象,那就是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此外,研究人员还对一些自己也说不出什么理由、莫名其妙地就产生轻生念头的自杀未遂者做&&&&&&&& 了类似的研究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他们身上都严重缺乏维生素B12。并且,通过对这些人进行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B12实验之后,他们头脑中的悲观绝望念头果然由此淡漠甚至完全消除,进而会对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产生那些奇怪和极端的念头而感到可笑和不解。所以,认为维生素B12缺乏能导致人自杀行为的说法并非是凭空杜撰。受到这位医生的启发,法医再次对丽莎进行了尸检,结果证明她体内确实存在着维生素B12缺乏的状况。所以,虽然从逻辑上不能完全据此做出丽莎一定是因为维生素B缺乏而自杀的推断,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时,因为不能排除丽莎因维生素B12缺乏而自杀的可能性,再加上也没有其它证据能够充分证明是丽莎的丈夫谋杀了她,所以,也就使丽莎的丈夫完全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牢狱之灾。至于为什么维生素B的缺乏会导致人的消极悲观情绪,甚至最终绝望自杀,这方面的详尽的内在机理,还有待于科学家进行进一步地研究分析。但对于人类来说,发现这种因果关系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全世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特别是青少年的自杀率近年来更是呈直线上升趋势,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在这些轻生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杀动机不明的。以前,因为弄不清楚他们的自杀动机,所以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对他们的自杀行为和念头进行防范和消除。现在,如果搞清楚他们自杀的原&&&&&&&& 因是缺乏维生素B12,就可以对症下药,让他们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肾、鱼、牛奶,或者是服用适当剂量的维生素B12药物,就可以打消他们那种可怕的弃世念头,使他们重新变得积极乐观,热爱和珍惜生命。害羞是脑扁桃体受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特别爱害羞,未开口说话就先紧张,看见生人就脸红。对于这种爱害羞的人,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是他们体内的基因继承了父母的内向和爱害羞的遗传信息,或者是他们在后天环境所造成的,如从小受虐待、父母离异、家庭贫困、体质太差、学习成绩不好等。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事实也并非完全如此。心理学家指出,实际上,有一些人的爱害羞性格,是脑扁桃体容易受刺激之故。脑扁桃体是一种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大脑深部一个杏仁状结构。科学家早前研究发现,脑扁桃体在人对那些需要特别警觉的事件做出反应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人体的“情绪发动机”。脑扁桃体还有帮助控制心搏率和排汗的功能。此外,它在受到刺激时,也会使人产生“害羞”的情绪反应。研究人员曾对22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进行了试验。这些试验对象2岁左右时就参加过性格比较研究,13人被认定为性格拘谨或者说是害羞,另外9人从小就性格外向、开朗大方。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显示,当给试验对象们看一些没有什么&&&&&&&& 表情的陌生人照片时,那些小时候就比较害羞的人,脑扁桃体的活动比从小就性格外向者明显活跃,同时,脑扁桃体的活跃又促使了心跳的加快和血液流量的增大。这个试验结果表明,人的性格之所以有害羞和外向之分,与脑扁桃体功能上的差别存在着关联。而且,脑扁桃体功能的这种差别在人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并且能够被检测到。研究人员就发现,一些小时害羞,但成年后变得较为外向的人,其大脑特定区域——脑扁桃体的活动状况仍然与从小性格就外向的人有明显不同。研究认为,从小极其害羞的人长大后可能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或抑郁症。因此,了解害羞等性格的生物学基础,将有助于及早对一些有患病倾向孩子进行&&&&&&&&第二章一&&&&&&&&情绪理论&&&&&&&&关于情绪怎样产生的?历史上有许多说法,主要有&&&&&&&&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知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此情绪唤醒理论核心为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现实刺激与记忆中的过去经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是情绪就被唤醒了。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还有两种早期理论是纯生物方面的,应该比较接近进化学派吧詹姆斯-兰格理论&&&&&&&& 又称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情绪ABC理论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 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 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可能、挑战与责&&&&&&&& 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不合理观念的特征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 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三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基于ABC理论的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 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情绪ABC理论的案例分析&&&&&&&& 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因为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而现代研究证明,有许多物质伴随着情绪的产生而产生。如烦躁,沮丧,甚至精神忧郁,乱发脾气时,梅拉多宁在人体内积聚过多;除此之外它还是导致“冬季抑郁症”的元凶,总之它会使人莫名感到心烦意乱。多巴胺是与快乐有关的物质,五羟色胺与冲动有关,去甲肾上腺素与愤怒情绪有关感情可分为“动物性感情”与“人类特有的感情”日本研究“感情”的专家、富山医药科大学博士小野武年认为,感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动物性感情,如在食欲、性欲等本能欲求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快乐的感觉,与这些东西得不到满足时的不快乐的感觉。另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感情,主要是&&&&&&&& 指尊敬、轻蔑、慈爱、憎恨等感情。科学家一般把动物性的感情称为“情绪”(Motion)。今天医学上虽然已经开发出了核磁共振等诊断和扫描大脑的仪器,但却还是无法直接用人脑来做情感实验,只好借助于动物。当然,科学家无法直接问候动物:“你今天情绪如何?”只能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来了解它们的情绪与大脑的联系。如猴子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发现有自己喜欢的食物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发现狮子、蛇、蜘蛛等动物时则会产生恐惧感和逃离行为。但是美国神经医学专家克鲁夫与布希通过实验发现,如果破坏了猴子和猫大脑内的扁桃体,它们就无法区分什么食物可以吃什么是不能吃的。而且它们也不再害怕以前曾让它们噤若寒蝉的东西。这告诉人们,包括扁桃体在内的大脑边缘系统,可能掌管着感情的处理。人类情感障碍源于大脑受损大脑主要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构成,据说这些神经细胞多达1001000亿个。每个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索构成,轴索形成突触,延伸到其他的神经元,并以传递电讯号的方式,将讯息传给远处的神经元。而在传递讯号的过程中,名为神经递质的多种化学物质便会释放出来,能引起人类情感变化的多巴胺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服用吗啡人会感到“幸福”,就是因为脑内的多巴胺起了作用。加拿大科学家詹姆斯和他的学生曾经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们将电极插到老鼠脑中,并让老鼠可以自己压动一个开关,对老&&&&&&&& 鼠脑内形成一种产生快感的刺激。没想到老鼠从此不吃不喝也不睡觉,甚至也不“做爱”,只是拼命地压动那个开关,直至精疲力尽。由此科学家想到,人类中有“废寝忘食”、痴迷于某种事物(比如赌博)的现象,从老鼠实验中可以获得某种启示,大概就是人脑中持续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了快感的缘故。这种时候,多巴胺会大量释放出来。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人类大脑的扁桃体受损,会出现情感障碍。比如有一种病叫伍巴哈—威提症,得这种病的人无法判断他人的表情。我们大多数人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一般会远离正在发怒的人。但伍巴哈—威提症患者却读不出发怒者脸上的表情,仍然满不在乎地接近发怒者,结果使自己卷入纷争。可见,如果扁桃体受损。人类就失去了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事物的判断力。由此也证明了,人类的一些情感障碍必然伴随着大脑生理上的改变。对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好,就会引起身体创伤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使我们更振作,更进取,但如果精神压力太大,超出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身体就会出现问题,用心理医生的话说,就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我们的身体具有保持体内环境平衡的能力,如脉搏和血压通常是保持恒定的。如果我们突然血压上升、心跳加快或不稳,就说明我们处于压力状态。引发压力的事件叫作“压力源”,一个人&&&&&&&& 感染了病菌、病毒,体内平衡被打乱,也会使人处于压力状态。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人体对压力的反应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血液中的荷尔蒙引发变化,二是经由自主神经系统起作用。如果感觉压力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处理,经扁桃体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下达活跃自主神经系统,分泌荷尔蒙的指令。与压力有关的荷尔蒙被称为“压力荷尔蒙”(Stresshormone),糖皮质激素就是一种压力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作用于肝脏、肌肉等地方,使人体血液中的糖(人体的能量来源)增加,让我们做好迎战或逃避的准备。而自主神经一旦被活化,将直接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心脏搏动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同时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胃液增加,严重时可引起胃溃疡。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一生气就“心口疼”(胃疼)的原因。专业人员指出,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压力,能有意识地纾解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可以避免或减轻对身体的伤害的。为何每个人承受压力的程度不同并非所有人在遇到强大的压力下都会罹患压力障碍(即身体和精神受到创伤和损害)。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患有压力障碍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类患者中的许多人在年幼时曾遭受到虐待和打击,养育环境对一个人大脑内承受压力的生理特性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实验比较“受母亲关爱长大的老鼠”和“不在母亲身边长大的老鼠”脑内海马体的不同,在它们的成熟&&&&&&&& 期同时给这两组老鼠施以某种压力,结果发现,后者海马体中神经元的数目比前者明显要少,海马体本身也较小。科学家认为,一个人在幼儿期遭受过极大压力者,成年后容易罹患压力障碍症。德国心理学家克瑞兹莫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提出过“性格、体格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假说,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更进了一步,发现了人的性格与人大脑内的物质平衡有关。所以,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大脑成了科学家关注的课题,也成了当代人健康方面的一种追求。1980年以来,有关情绪的研究逐渐转往分子生物学方面。人们慢慢明白了,不只是脑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的情绪有关,还有许多物质在左右着脑的活动和人的情绪,如5-羟色胺、多巴胺、肾上腺素、茶酚胺等等。这些发现受到科研人员的很大关注,目前正在进行重点研究,设法弄清这一连串的化学变化是怎样产生的,知识、感情、意识在大脑中是怎样处理的。科学家认识到,治疗“心病”是脑科学的使命,迄今为止,人类的心理疾患愈演愈烈,压力障碍、忧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注意力欠缺症、多动症、强迫症等等,而现代科学至今尚未找出这些疾病真正的致病原因。但是医学告诉我们,由于这些病症使人体发生了物质上的改变,所以一旦罹患了这类疾病,一定要看医生,必要的时候一定要用药物治疗。“心病”其实是“脑病”,要把“心病”真正当成病来治疗,就会大大减轻患病者的痛苦,也可尽量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目前人脑与电脑的最大不同,在于情绪的有无。机器人能和人一样处理各种信息,但对价值判断则漠不关心。而人的大脑则擅长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旦破译了大脑的情绪机制,会给信息化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善待你的心,关注你的脑,培养正面的情绪,科学面对压力,你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情绪的发展一本能的原始情绪表现婴幼儿出生之后,立即就有情绪表现。头几天婴儿的啼哭,四肢的滑动,都可以看做原始情绪的反映。原始情绪的反映的特点是,直接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密切的关系。身体内外的不适刺激,如饥饿,疼痛,潮湿,光线等等不适应刺激,都会引起啼哭。一旦不适刺激消失,啼哭就消失。原始情绪反应是与婴儿与生俱来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情绪表现是人类进化与适应的产物。比如啼哭时嘴角向下的表情,是人们要求援助的表现。愤怒时咬牙切齿是奋斗的表现。二原始情绪种类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婴儿的天生情绪有三种&&&&&&&& 1:怕。华生认为婴儿怕两种情况。一是声音;二是失持。失去平衡,失去依托回引起哭泣。2:怒。限制儿童活动会引起儿童发怒。3:爱。抚摸婴儿后悔使婴儿产生爱的情绪。华生的理论受到批评。许多学者实验,没有得到他的结论。布里奇斯的理论加拿大人布里奇斯认为出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啼哭两种反应。这种反应是没有分化的一般性反应。是强烈刺激引起的肌肉和内脏反应。三个月以后,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六个月后,分化为愤怒,厌恶,恐惧。12个月以后,情绪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月以后,情绪分化为喜悦和嫉妒。布里奇斯的理论被许多学者接受。但是情绪分化阶段缺少具体指标,因此难以判断,也没有说明分化机制。&&&&&&&& 我们如何看待情绪。情绪是心理健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中,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是否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是今天中小学生甚至很多成人需要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第一,认识情绪。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我们往往觉得积极情绪是好的,消极情绪是不好的。什么是消极的情绪,比如愤怒、生气、悲伤、恐惧。很多父母告诉孩子,你不可以愤怒,不允许生气,很多家庭有这样的家庭规条,孩子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想法:生气是不好的。当我生气时怎么办呢?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愤怒压下去了,但在人的潜意识里还存在。当我一次、两次、多次压抑愤怒的时候,它会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压抑到一定程度,没有办法再压抑,有一天就会爆发出来,这时是巨大的爆发。另外一种是逃避压力。在消极情绪背后其实是有积极的意义,每个人都会出现消极情绪,当我们看待这些消极情绪的时候,不能“一刀切”。我举一个例子,有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两岁多,经常是拿自己&&&&&&&& 的头去撞墙发泄情绪,甚至撞出血来。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背后是什么呢?两岁多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时妈妈让她去刷牙,她不去,就强迫她去。妈妈说把玩具收起来,我们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愿意,玩得正高兴。当她有不开心、负面的情绪出来,小孩子不知道怎么化解,而她又想表达她心中的不满。她最后就运用头撞墙的方式表达我内心中的生气、不满和愤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当孩子生气、愤怒的时候,父母应该告诉他的是,允许有这种愤怒的情绪,但是你告诉妈妈为什么会愤怒。我们从认识情绪变到第二个方面:接纳情绪。接纳承认我们的孩子有一些负面情绪存在,而不是告诉他,不允许有负面情绪。我们看到了你的负面情绪,允许有负面情绪,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你这么生气,怎么接纳这些情绪。在和孩子交谈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学习,我有了愤怒情绪时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达、宣泄,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第三个方面:转化情绪。当出现了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放松、想象、改变认知的方式,去调整、转化我的情绪,使消极情绪逐渐变成积极情绪。如果一时调整不到积极情绪,比如我今天还是非常焦虑,没有关系,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就让它存在着,没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担心的是,我很焦虑、我怎么办?当我越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可能就越焦虑。相反地,焦虑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允许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当我们换成这样&&&&&&&& 一种方式去看待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负面情绪对我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反而会减少很多。当一个人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常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1)意识调节法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情绪的发生与强度,有些思想修养水平高的人往往比思想修养水平较低的人能够更有效地调节情绪。一个人要努力以意识来控制情绪的变化,可以用我应……我能……加上要想办的事情来调控自己的情绪。(2)语言调节法语言是一个人情绪体验强有力的表现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即使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起到调节作用。林则徐在墙上挂有制怒二字的条幅,这是用语言来控制调节情绪的好办法。(3)注意转移法把注意从自己消极的情绪上转移到有意义的方向上。人们在苦闷、烦恼的时候,看看调节情绪的影视作品,读渎回忆录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行动转移法克服某些长期不良情绪的方法,可以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动去转移负性情绪的干扰。贝多芬曾以从军来克服失恋的痛苦,不妨是一种好的选择。最大的心理之患在于患得患失;最大的精神负担莫过于名利枷锁。人不可一味地追逐名利,也不可缺乏上进心和奋斗精神。养生首养心,养心淡名利。知足常乐,身心健康。美术大师刘梅粟先生已&&&&&&&& 年逾九十,仍精神焕发,挥毫自如。其长寿秘诀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个人学会乐观,淡泊名利,保持健康情绪,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制怒术做情绪的主人,当喜则喜,当悲则悲。在遇到发怒的事情时,一思发怒有无道理,二思发怒后有何后果,三思有其它方式替代吗?这样就可以变得冷静而情绪稳定。愉悦术努力增加积极情绪。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交友,在群体交往中取乐;二是多立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一个实现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思维,可使人从容地对待挫折和失败。幽默术常笑多幽默。心理学家认为,人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才高兴。不是因为悲伤才哭,而是因为哭才悲伤。生活中要多笑勿愁。助人术学雷锋做善事,既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宣泄术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谈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大哭一场。代偿转移术当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要来代偿。这一门课没考好,可争取在另一门课上取得好的成绩,也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改变环境来转移情绪的指&&&&&&&& 向。升华术即把受挫折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如著名文豪歌德在失恋后,把失恋的情绪能量升华到文学写作中,写出了名篇《少年维特之烦恼》。放松术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过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入静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生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