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15 黄柏地黄丸15 地黄15 黄芩15...

日期:有心烦口干渴,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1)保阴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黄芩15克,黄柏10克,白芍15克,山药30克,续断15克,甘草6克,地榆30克,藕节30克。水煎服。
(2)若血热出血过多,则气随血伤,热随血泄,证见倦怠乏力、心悸气短、懒言少寐等,治宜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方用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党参、炙甘草。
处方:白术20克,北黄芪30克,党参30克,炙甘草9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地黄15克,白芍15克,海螵...黄芩15克的相关内容日期: The most painful thing in the world is lying. 世界上最令人痛苦的事就是说谎。 人们无法摆脱撒谎,他们憎恶,讨厌,可又无法不阻止自己撒谎。 比如现在的我,就在撒谎。为什么要戴上面具?雨城琉璃,不是我的真名。很多人都会知道,都会一笑了之,但是,我很认真。 最近随手翻了一本小时候的《作文大本营》,发现里面有一篇小...日期: 阿友老师一向比较关注母婴资讯这块,今天在上班的时候有一个准妈妈给我发了一个微信,问我要是宝宝出生了,她要给即将出生的宝宝买哪些衣服?其实新生儿生长速度很快,衣服会很快就不适合宝宝了,所以要...日期: 秋天,一个很大的概念。从夏天到秋天,经过一个炙热的 秋老虎 , 鲜花王国 终于把季节的 皇冠 让给了 叶子王后 。从此到处都是叶子的天下,世界变成了 叶子王国 。 都说枫叶是叶子之王,可我不是很喜欢,虽然这一季它们变出了叶子稀有的红颜色,但既没有花的娇艳,也缺少怒放的盛况,反而显出些萧瑟的味道,从枫叶看秋天,好像总缺了点什么。 我认为,在众多的叶中,银杏,真...日期: 见长辈,会称呼, 行礼问好要记
妈妈的姐妹我叫姨, 爸爸的姐妹我叫姑。 妈妈的哥哥我叫舅, 爸爸的弟弟我叫叔。日期: 小小公鸡喔喔啼 叫声妈妈早早起 妈妈起来下田去 小小公鸡笑嘻嘻 塞洛里塞洛塞洛塞洛 小小公鸡笑嘻嘻 小小公鸡喔喔啼 叫声爸爸早早起 爸爸起来下田去 小小公鸡笑嘻嘻 塞洛里塞洛塞洛塞洛 小小公鸡笑嘻嘻日期: 青山绿水环绕我们家乡 这里每天诞生无数个希望 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 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那山崩地裂吞没了家乡 从此永远看不见你们的笑脸 亲爱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 我已在那瞬间学会长大不要牵挂 失去小家还有大家一样...日期: 医疗用途:治疗缺镁和痉挛。 体育用途:在紧张运动几小时前注射镁化合物,或在紧张运动后注射以弥补镁的流失。体操运动员常涂碱式碳酸镁来增加摩擦力。医疗中:如果注射镁盐速度太快,会造成发烧和全身不适。 金属镁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和酸反应;在高压下能与氢直接合成氢化镁;镁能与卤化烃作用合成格氏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镁具有生成配位化合物的...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名老中医秘方选15
【请遵医嘱】
治银屑病(牛皮癣)4秘方&
4.1 白NB038汤
【来源】周鸣岐,《辽宁中医杂志》(8)1984年
【组成】①防风10克,威灵仙15克,白茅根60克,白鲜皮20克,苦参、草河车、丹皮各15克,土茯苓、忍冬藤各30克,地肤子20克,甘草10克。②生地30克,当归15克,土茯苓25克,赤芍15克,丹参、紫花地丁各20克,连翘15克,元参20克,火麻仁15克,白鲜皮20克。
【用法】水煎服,均为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①祛风清热、凉血解毒。②滋阴润燥、解毒化瘀。
【方解】银屑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白疕风。当风邪之毒客于皮肤、稽留不去、蕴结化热,热盛则燥,燥甚则致血热,或久病素体虚弱、风燥内蕴、耗伤阴血、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前者为风盛血热,后者为风燥血虚。治宜侧重。风盛血热,治宜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故方①用防风、威灵仙、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苦参、土茯苓清热利湿;白茅根、丹皮、草河车、忍冬藤凉血解毒;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风燥血虚,治宜滋阴润燥,解毒化瘀。故方②用生地滋阴润燥;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紫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元参滋阴泻火;土茯苓、麻仁通腑泄毒;白鲜皮祛风止痒。分型论治、故奏效颇佳。
【主治】银屑病(牛皮癣)。
【加减】①号方:口渴心烦,加花粉、栀子;脾虚湿胜,加白术、滑石;咽喉肿痛,加双花、山豆根;便秘、加麻仁;大便秘结、舌苔黄燥,加大黄。②号方:舌暗或有瘀斑,加莪术、漏芦、丹参、赤芍;大便秘结,加肉苁蓉;皮肤奇痒,加地肤子、蛇床子、蛲床子、刺蒺藜、蝉衣、蜂房;头部皮疹严重,加防风、蜂房、白芷;下肢重,加牛膝、茜草;斑块消失较慢,加蜈蚣3条(研末冲服)。若服汤剂困难,可用单方蜈蚣10条,焙干研末,分5次,每晨空腹服,也有一定疗效。
【疗效】治疗116例,结果基本痊愈22例,显效24例、好转5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3.1%。
【附记】凡治疗效果不显著,多因未坚持继续服药,或在服药中饮酒、食辛辣刺激物有关。病愈后仍应继续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多年来笔者应用本方治疗多例,并配用外治(方详《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均获痊愈。临床实践证明:比单用内治或外治,疗效尤佳。
4.2 白NB038方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①生地、生槐花各30克,山豆根9克,白鲜皮、草河车、大青叶、紫草各15克,黄药子12克。②土茯苓30克,忍冬藤、山豆根各9克,生甘草6克,板蓝根、威灵仙、草河车、白鲜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均为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①凉血清热、解毒治疮。②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方解】牛皮癣进行期,多属血热风燥,故方用生地、生槐花、紫草凉血清热;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清热解毒;白鲜皮消风止痒;黄药子凉血解毒。合用共奏凉血清热、解毒治疮之功;早期多为风盛热炽,故方用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祛风除湿;板蓝根、山豆根、草河车、忍冬藤、生甘草清热解毒。随证选用,效果甚佳。
【主治】牛皮癣。1号方适用于进行期,2号方适用于早期。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据〔《光明中医》(3)1988年〕权耀恒报道:用本方(即上二方)随证加减,治疗69例,结果痊愈45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
4.3 银屑汤
【来源】周鸣岐,《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白鲜皮30克,金银花40克(单煎)、连翘15克,土茯苓、生地各30克,白茅根50克,苦参15克,防风10克,地肤子、丹参各15克,鸡血藤25克,当归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煮沸后改文火,继煎20分钟,每剂药可煎2次,取汁混匀、日服2次。方中金银花宜单煎,煮沸后煎煮时间不超过10分钟,滤汁加入前汤药中同服之。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方解】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顽固性皮肤病,中医对本病早有详细记载,多属“松皮癣”、“风癣”、“干癣”、“蛇虱”等病范畴。临床症状为周身泛发红色皮疹、呈点滴状、斑块状、地图状,或混合状,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大量脱屑,皮屑易于剥离,剥离后有点状出血,新发皮疹不断出现、伴瘙痒,或见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多由素体血热蕴毒、燔灼营血;复由外感风、热、湿、燥、毒诸邪,伤人肌肤,内外合邪,发为银屑顽疾。诚如《医学入门》所言:“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客于皮肤。”方中白鲜皮,防风祛风解毒止痒;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土茯苓、苦参、地肤子清热祛湿解毒;丹参、鸡血藤、当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既可外散肌表之风毒,又能内清血中之热毒,以收攻邪祛病之效。
【主治】银屑病。
【加减】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多呈慢性病变过程,故治疗一般以3个月为1疗程,一定要坚持治疗,不可中断,以冀全功。在使用本方时,如血热盛者,加紫草15克,生槐花30克,黄芩10克;挟有湿邪者,加茵陈20克,生黄柏15克,薏苡仁20克;血瘀重者,加赤芍15克,红花、莪术各10克;如风盛痒甚者,加刺蒺藜30克,乌梢蛇15克,牛蒡子15克;若皮损头部甚者,加全蝎10克(研末分冲服)、川芎、藁本各10克;若久病阴血亏虚,内燥甚者,加玄参、生首乌、熟地各20克,生黄芪15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附记】银屑病的疗效与能否忌口关系甚大。因此,在服药期间忌饮酒,忌嗜食辛辣腥等食物。严格忌口,方可收功。预防感冒,适当休息。&
4.4 白NB038一号方
【来源】赵炳南,《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
【组成】生槐花30克,紫草根、赤芍各15克,白茅根、大生地、鸡血藤各30克,丹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凉血、活血、消疮。
【主治】银屑病(血热型)。症见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泛发潮红、新生疹不断出现、鳞屑较多,表层易于剥离,底层附着较紧,剥离后有筛状出血点、瘙痒明显,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溲赤便秘等症。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
【附记】又全国名医赵锡武自拟秘方——蒺藜汤:白蒺藜、苦参各30克,皂刺、蝉蜕、归尾各12克,生石膏、葛根、薏苡仁、海桐皮、白鲜皮各18克,麻黄6克,大黄3克,杏仁、桂枝、白芍、生姜各9克,甘草9克,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治银屑病,效果颇著。&
治脂溢性皮炎3秘方
6.1 凉血清肺饮
【来源】顾伯华,《中医杂志》(8)1988年
【组成】生地15克,元参、川石斛、寒水石、桑白皮各12克,生石膏、白花蛇舌草各30克,黄芩9克,虎杖、生山楂各15克,生甘草1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清肺,清热解毒。
【方解】本症好发于青春期男女和成年后的男子。临床所见以阴虚湿热为多。故方用生地、元参、石斛滋阴润燥;生石膏、寒水石泻胃火、清肺热;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桑白皮、黄芩泻肺清热;生甘草和中,以防苦寒伤胃。诸药配伍,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故用治脂溢性皮炎等病,有良好的效果。
【主治】脂溢性皮炎、痤疮、酒渣鼻。
【加减】皮疹糜烂及伴油腻性脱屑者,加茵陈、生苡仁各15克;皮损呈结节囊肿,加益母草15克,莪术12克;鼻翼潮红者,加制大黄9克,苦参片15克;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2克,枳实9克。
【疗效】临床多年反复验证,效果颇佳。&
6.2 凉血消风散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蝉衣、生甘草各6克,生石膏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消风清热。
【方解】本方系以《医宗金鉴》消风散增减而成。方中以生地、当归、甘草凉血润燥;知母、生石膏清肌热;荆芥、蝉衣消风;苦参、白蒺藜祛风止痒。凡血热生风、风燥诸证、舌淡红、脉弦滑数,均可加减运用,收效颇著。
【主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等证。
【加减】玫瑰慷疹,加紫草以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6.3 养血消风散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熟地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方解】血虚风燥。方用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荆芥、白蒺藜、苦参消风止痒;苍术健脾、合苦参除湿;麻仁、甘草润燥。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润燥、消风止痒之功。
【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凡证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均可用之。
【疗效】屡用效佳。
治痤疮2秘方
15.1 凉血消疮饮
【来源】王俊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桑叶10克,丹皮、生地、黄芩、菊花各15克,生石膏4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方解】本病是肺经血热郁滞,或脾胃积热熏蒸等原因所致。故方中以黄芩、生石膏清肺胃积热;丹皮凉血活血:以生地协同丹皮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桑叶、菊花清上焦风热;甘草和中解毒。诸药配合,能达到清热疏风、凉血活血作用,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寻常性痤疮。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疗效】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结节型各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5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15.2 黄芩清肺饮
【来源】杨大猷,《千家妙方·下》
【组成】川芎、赤芍、生地、葛根、花粉、黄芩各9克,当归、红花各6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亦可制成冲剂,当茶频饮。
【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活血。
【主治】青年痤疮。
【疗效】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治湿疹4秘方
8.1 滋阴除湿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元参12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茯苓、泽泻、白鲜皮、蛇床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方解】方中生地、元参滋阴清热;当归、丹参养血和营,四味合用,以补阴血之不足,又可防渗利诸药伤阴之弊;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除湿而不伤阴;白鲜皮、蛇床子祛湿止痒,祛湿邪之有余,制滋补诸品之腻滞。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滋渗并施,养阴与除湿并行不悖,使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阴复而无助湿之嫌。用以治疗湿疹反复不愈,日久伤阴耗血,舌淡苔净或光之证,颇为合拍。
【主治】亚急性、慢性、泛发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反复发作者,天疱疮等证。
【加减】若阴血耗损不甚,可减生地、丹参用量。一方无白鲜皮,用地肤子10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2 全虫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医疗经验集》
【组成】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刺蒺藜、炒槐花各15~30克,威灵仙12~30克,苦参6克,白鲜皮、黄柏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方解】本方是以大败毒汤(五虎下西川)为借鉴而化裁的经验方。主要是用于治疗蕴湿日久、风毒凝聚所引起的慢性顽固性以瘙痒为主症的皮肤疾患。方中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肠胃湿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风疮疡”、“全身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除去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热结,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结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本方主要是针对病程日久的顽固性湿毒聚结、风盛瘙痒诸症。故本方对于慢性顽固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偏于实证者最为相宜。而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隐疹(如皮肤瘙痒证)不适用,除非患者素来体质健康、外受风邪、复因瘙抓、皮肤苔藓样变、瘙痒无度者,尚可加减使用。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
【加减】如局限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军9~15克。按川军一般都惧其通下太过,岂不知川军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疗效】多年临床反复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有效率达100%。
【附记】服药期间,禁食荤腥海味、辛辣动风的食物。本方孕妇慎用,儿童与老年人酌情减量。
8.3 龙蚤清渗汤
【来源】金起凤,《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龙胆草10克,蚤休30克,黄芩、炒山栀各10克,丹皮15克,鲜生地30克,赤芍12克,白鲜皮、地肤子各30克,苦参15克,六一散15克(包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如局部皮肤大片潮红,或外布密集丘疹、红斑群集成片、灼热痒剧,可将药渣煎汤待凉后,用纱布浸透药液冷湿敷于患处,以清热燥湿止痒。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佐以祛风止痒。
【方解】本型病机由于湿热内盛,侵及营血,壅搏肌肤而发。故方用龙胆草、黄芩、蚤休、炒山栀、六一散清热利湿解毒;鲜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活血;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清热渗湿、祛风止痒。诸药合用,可使邪热清彻,病可告愈。
【主治】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证属湿热型者。
【加减】凡因湿热俱盛、肝失疏泄而引起的各种急性皮肤病属湿热型者均可使用本方。故使用本方应证属湿热型者方适宜。症见皮损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渗出,并伴有胸闷、纳呆、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或溏、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等。临证时,如渴喜凉饮,脉滑数,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瘙痒剧烈,加全蝎6克,海桐皮15克;苔黄舌绛、血热偏盛,加玳瑁10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6~9克(后下);药后大便溏薄,加山药18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满意。
8.4 小儿化湿汤
【来源】朱仁康,《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炒麦芽、六一散(包煎)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
【方解】婴幼儿湿疹,中医称胎疮、奶癣,与胎热、乳食有关,证属脾湿心火、湿热为患。小儿湿疹常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呆便溏、舌淡苔腻者,此乃脾虚湿盛之证,须以健脾除湿为大法,方中苍术、白术、茯苓、陈皮、麦芽健脾助运;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俟脾健湿除,湿疹则愈矣。
【主治】小儿湿疹。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10~20剂可愈。
治扁平疣4秘方
11.1 去疣三号方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马齿苋60克,败酱草、紫草、大青叶(或板蓝根)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解】方中以马齿苋、败酱草、大青叶清热解毒、且败酱草还有凉血利湿之功。紫草凉血清热,合之共具清解疣毒之功。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疗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扁平疣75例,结果痊愈47例,进步11例,无效17例。痊愈病例中,服药3~24剂,平均为13.8剂。
【附记】本方药简效捷、且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和疗程较短。值得推广使用。
11.2 蓝苡消疣汤
【来源】裴宇法,《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板蓝根、生苡仁各60克,柴胡、黄芩、连翘、桃仁各10克,防风8克,陈皮、生川军各6克,麻黄5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疏风逐邪。
【方解】方中以板蓝根、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生苡仁祛湿;桃仁活血;防风、麻黄疏风逐邪,且防风善祛阻于经络之风毒;柴胡、大黄、陈皮疏畅气机。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合之为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达邪、活血散结之功,故用之颇验。
【主治】扁平疣。
【加减】发于颜面部,加桑叶6克,桔梗8克;在下肢者,加牛膝10克;皮疹呈深褐色,且发展快,舌质红、脉数者,加青黛、夏枯草各10克,皂刺6克;痒甚者,加蝉蜕6克,荆芥5克;月经期,去桃仁。
【疗效】治疗185例,结果治愈181例(占97.8%),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病例中服药20~25剂者26例,26~30剂者155例。
11.3 化毒消疣汤
【来源】顾伯华,《千家妙方·下》
【组成】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牡蛎(先煎)、磁石(先煎)、鲜生地各30克,黄芩12克,制大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3煎煎水外洗患部,每日1次。或用本方煎水,待温外洗患部,每日洗3次。
【功用】清热平肝。
【主治】扁平疣。
【疗效】临床屡用,均收到较好治疗效果。部分病人服药数剂后,疣痒加重,其数有增,此为向愈之兆,不必忧之,继续用药,即可痊愈。
11.4 兰藤消疣饮
【来源】金起凤,《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板蓝根、马齿苋、红藤、紫花地丁、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蒲公英20克,香附、木贼草各10克,赤芍、莪术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如扁平疣病久不愈,面部皮疹多者,宜配合外擦,可将药渣煎成浓汤,用小纱布一块浸药液后,在颜面各处皮疹点进行轻轻揉擦小范围的皮疹1分钟左右,但必须每处轮换交替进行。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揉擦6~7天后,如见脱屑渐次增多,这是佳兆,预示皮疣开始消退。
【功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疣,祛风散邪。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证见颜面遍布散在成群集粟粒状或米粒大小扁平丘疹,色浅红或不变,或双手背亦有;或胸背部散在脐窝状丘疹,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疗效】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治寻常疣2秘方
12.1 二石消疣汤
【来源】韩堃元,《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灵磁石30克,石决明18克,紫草、鸡血藤各24克,夏枯草、蜂房各12克,全当归、僵蚕、炙甲片各9克,赤芍、防风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阴平肝,清肝经郁热。
【方解】方用灵磁石,石决明养阴平肝潜阳;夏枯草清肝经郁热;鸡血藤、当归、赤芍活血行瘀;蜂房、紫草解毒以治恶疮;防风、僵蚕驱风软坚;尤妙用甲片,取其攻窜之力,引药达病所。均短期内治疗痊愈,确非偶然。
【主治】多发性寻常疣。
【疗效】治疗2例泛发性寻常疣,病程1例4年,1例8年。服药7~21剂均获痊愈。随访2年未发。
12.2 去疣4号方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当归尾、赤芍、白芍、桃仁、红花、牛膝、山甲片各9克,熟地12克,赤小豆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加黄酒30克,日服2次。5剂为1疗程,至多2疗程,进行观察疗效。
【功用】活血去疣。
【方解】方中以山甲片为主药,取其攻窜之力。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牛膝、赤小豆活血散瘀;熟地、白芍养血柔肝,以助其山甲攻窜之势,以达活血去疣之效。
【主治】多发性寻常疣、跖疣(发于足部)。
【疗效】临床多年使用,每获良效。
【附记】如属热毒型可用马齿苋60克,蜂房9克,生苡仁30克,紫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效果颇佳。
治皮肤瘙痒症4秘方
13.1 皮癣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当归、赤芍、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解】血热风燥,故方用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诸药相伍、共奏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证、丘疹性湿疹。证见瘙痒极甚,丘疹色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疗效】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13.2 二地汤
【来源】胡建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生地、赤芍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生黄芪、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
【方解】本病系阴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故方用当归、熟地、首乌养血;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生地、麦冬、玉竹滋阴润肤;以防风、蒺藜、浮萍祛风止痒;入赤芍、川芎凉血活血,推动养血作用以达到血行风自灭作用;防己祛风湿;白鲜皮止痒;枳壳理气宽中;黄芪补气固表。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共奏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全身性瘙痒症。
【疗效】治疗167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痊愈45例(占27%),显效60例(占36%),有效59例(占35%),无效3例(占18%)。
【附记】验之临床,本方对病后、产后及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尤佳。&
13.3 当黄汤
【来源】梁存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肾补肝,益气固表,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方解】方中重用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黄芪益卫固表;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风;白蒺藜善行血分,舒肝解郁,疏散肝经内热,止皮肤之痒;与荆芥、防风配伍,能入肌表,宣散风邪而增强止痒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风、润肤止痒之功。
【主治】老年性皮肤干燥脱屑型瘙痒。
【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苡仁;寒重者,加桂皮、附子;阴虚者,加玄参、麦冬;有瘀血之证,加丹参;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
【疗效】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96.15%。其中临床治愈36例,平均服药28例,有效39例,平均服药26.5剂,无效3例。
13.4 风癣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元参12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茜草、红花、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和营、消风止痒。
【方解】血虚风燥。故方中以生地、当归、白芍、丹参养血和营;元参、甘草滋阴润燥;茜草、红花活血;黄芩除湿清热;苦参、苍耳子祛风除湿;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诸药配伍,共奏养血和营、消风止痒之功。
【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证见皮损肥厚浸润,瘙痒剧甚,舌质淡,苔薄白。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治手足皲裂2秘方
20.1 治皲裂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猪肤(鲜)60克,百合30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
【用法】每日2剂,1剂水煎服,日服2次;另1剂,先将后3味共研细末,与猪肤共捣烂如泥成膏,每取适量,涂擦患处,日涂3次。
【功用】益气润肺,生肌养皮。
【主治】手足皲裂。
【疗效】屡用效佳。&
20.2 手足龟裂汤
【来源】陈超,《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威灵仙15克,猪牙皂10克,白鲜皮15克,浮萍、僵蚕、蝉衣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百部各15克,生地20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制川乌、制草乌、川桂皮,防风、当归各10克。
【用法】上药用白醋2000毫升浸泡,煎沸,待温后,将患肢放入药醋中浸泡15~20分钟,日泡3次。第二次用再将醋药煎沸等温热时浸泡15~20分钟。
【功用】祛风凉血活血,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心龟裂症。
【疗效】一般连用药数周即可痊愈。
治鸡眼、冻疮2秘方
21.1 拔核膏
【来源】程爵棠,《江苏中医》(2)1984年
【组成】蜈蚣30条,乌梅8克,菜油(或茶油)适量。
【用法】先将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入菜油(以油盖过药面为宜),浸泡7~15天后即可,临证时先用温盐开水(温开水500毫升,加入食用盐5克)浸泡患部15~25分钟,待患部粗皮软化后,用手术刀或剪刀削去粗皮(以见血丝并少量出血为度),再取本油膏(适量)调匀外敷患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
【功用】通络止痛,软坚散结。
【方解】本证多因缠脚或穿窄紧鞋长途步行,导致足底部气血运行失畅,凝集郁结所致,正如《医宗金鉴》云:“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治宜软坚散结,方中乌梅祛邪散结;蜈蚣通络止痛、软坚散结,入菜油消炎。药仅两味,力专效宏。共奏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
【主治】鸡眼。
【疗效】治疗87例,痊愈71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9%。
【附记】据临床观察,用本方治验颇多,疗效显著。一般用药3~10天后必效,且复发少,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21.2 桂附煎
【来源】程爵棠,《广西中医药》(1)1985年
【组成】桂枝50克,川红花、附子、荆芥、苏叶、川椒各20克。
【用法】将上药入搪瓷脸盆内,加清水3000毫升,煎煮沸后数分钟,取下待温(以不烫手为宜),速将患处(未溃者)浸泡在药液中20~30分钟,并边浸泡边用药渣揉擦患部,每日早、中、晚各浸泡1次,每剂连用3日。若局部患处不易浸泡者,则用毛巾蘸药汁热敷。已溃烂者忌用。可按外科溃疡处理。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痒。
【方解】《医宗金鉴》云:“冻疮触犯平寒伤,气血失畅肌硬僵。”说明本病多因素体阳虚,复遇寒冷之气凝聚肢节,致使阳气不得布达,阳抑血凝,引起局部气血失畅,血络痉挛,寒邪郁结所致。盖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不充,易受寒冷之气侵袭,故四肢发病尤为多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故方中君以辛温大热纯阳之附子,温经散寒;臣以桂枝、川椒助君药以增强温经散寒作用,且桂枝又能温经通络;佐以川红花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合桂枝则活血通络之功尤著;荆芥、苏叶,辛温疏散风寒,祛风止痒,以拒外寒冷气入侵。又桂枝能横行肢节,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痒之功。
【主治】冻疮。症见局部,尤其四肢末端红肿,或呈紫暗色、僵硬,易痒易痛,遇冬寒即发,至春暖方愈。
【疗效】治疗58例,痊愈(两年内未复发)51例,显效(1年后复发)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5%。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用于治疗未溃冻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防冻作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同时患者宜注意保暖防寒。每天用温水浸泡患部。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治脱发5秘方
22.1 一麻二至丸
【来源】董建华,《中医杂志》(10)1988年
【组成】黑芝麻30克,女贞子、墨旱莲草、制首乌、侧柏叶、枸杞子各10克,生、熟地各15克,黄精20克。
【用法】先用适量清水将药物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兑匀、分2次服。
【功用】补肾养血,凉血润燥。
【方解】方中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而不腻,补而不燥,且有凉血润燥作用;首乌养血乌发,生、熟地补肾填精;枸杞子、黑芝麻、黄精养血滋肝;侧柏叶凉血润燥。诸药合用,以培根本,既能养血凉血,又能滋补肝肾,毛发得以所养,自无脱落之患矣。
【主治】肾虚精血不足而兼血热引起的斑秃。
【加减】若血虚神疲、头晕、心悸甚者,加当归、白芍、玄参;失眠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山栀或丹参、酸枣仁、夜交藤;若失眠而苔腻夹痰者,加合欢皮;腰酸重者,加菟丝子、川断;口干少津者,加石斛、麦冬;头皮红亮且瘙痒甚者,加白蒺藜、地骨皮;若头皮不甚红亮、瘙痒不甚者,减侧柏叶为半量。
服药同时,可配合外搽药(鲜侧柏叶浸入75%酒精中一周后,备用)外搽脱发部位。
【疗效】屡用效佳。笔者临床验证数例,连服15~30日,均获痊愈。半年后随访,新发生长如常。&
22.2 补肾养血丹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熟地60克,当归、杭白芍、川芎、木瓜、菟丝子、桃仁、何首乌、黑芝麻、桑叶、天麻各30克,羌活、红花各24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丸,日服2次。
【功用】滋补肝肾,养血润燥。
【方解】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发之荣枯,全赖血之濡养,肾之充。虽外因风盛燥血,主为肾气不荣于发所致。方中用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血盛则发生,以发为血之余也。熟地、菟丝子、何首乌、桑麻丸(桑叶、黑芝麻)滋补肝肾,肝肾气充则发荣华而黑润。木瓜养肝以敛阴;肝藏血,养肝即能养血,天麻养血,熄风,羌活性味雄烈,直达巅顶,用以疏导巅顶之血脉,则毛发易生;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瘀不去则新不生,去瘀即所以生新也。本方验之临床,疗效确比古方神应养真丹、通窍活血汤为优。
【主治】斑秃(油风)。
【疗效】曾治愈多例,效佳,且疗效可靠。笔者亦曾试治5例,均获痊愈。&
22.3 生发饮
【来源】周鸣岐,《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旱莲草各20克,侧柏叶15克,黑芝麻30克,何首乌25克。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即行煎煮至沸后改用文火,继煎30分钟,每剂药可煎服3次,每日1剂。
【功用】滋补肝肾,乌须生发。
【方解】脱发是常见皮肤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斑秃和脂溢性脱发。斑秃症状为头发迅速脱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人头发可全脱落,称全秃。脂溢性脱发症状为头皮多屑、多油、瘙痒明显,前额及头顶部头发稀疏变细,逐渐脱落。此皆由多种病因导致精气血不能畅荣毛发所致。因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脱发与肝肾二脏关系最密切,当为临床调护之重点。方中炙首乌、熟地、黑芝麻,皆入肝肾二经,以滋肝肾,生精养血,为生发乌发之主药。治斑秃尤为必不可少之品;旱莲草、生地滋阴清热,助养血生发之能,为方中辅药。当归祛瘀生新,养血活血,以其温通之性,以助滋养药物畅荣毛发;侧柏叶为“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最益脾土,大滋其肺”,能生须发,并可防前药过于阴柔滋腻碍脾之弊,同为方中佐使。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共收补肝益肾、益精养血、乌须生发之功。
【主治】脱发,须发早白。
【加减】肝肾亏虚甚者(多为斑秃),加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各20克,五味子10克;风盛血热者(多为脂溢性脱发),去熟地、黑芝麻,加蝉蜕、地肤子、丹皮、川芎各10克,白鲜皮20克,苦参15克,蜈蚣3条(研末兑服);兼气滞血瘀者,加红花、桃仁各10克,赤芍15克,鸡血藤30克。
【疗效】临床使用十多年,治验甚多,疗效满意。有效率达100%。&
22.4 清秃复生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当归9克,丹参15克,何首乌藤、黑芝麻梗各30克,川芎、菟丝子、冬桑叶各9克,熟地15克,桑椹子10克,生侧柏叶15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方解】头为诸阳之会,发如树之枝叶,必赖血液濡养始荣。经云:“发为血之余。”(《医述》)云:“百脉会于百会,血气上行而为之生发也。”发失所养则枯,甚则脱落。本病致因虽多,皆因精血亏虚所致,其热、燥,风或挟湿、挟痰、挟瘀,皆因血虚相因之所由起。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脱发皆与肝肾二经有关。故方用首乌藤、黑芝麻梗、熟地、桑椹子、菟丝子等大队滋阴养血之品为君以滋补肝肾,养血生发,先祖赞谓:“首乌为养血生发乌发之妙品。今用其藤,既具首乌滋阴养血之功,又具通经活络、养心安神之妙;治脱发尤宜;以黑芝麻梗代黑芝麻,既具养血润燥之力,又兼驱风通络之能。二药宜重用,疗效始著。臣以当归、丹参、川芎养血活血,以助君药养血生发之功。且川芎为血中气药,治上部之疾尤良,佐以生侧柏叶凉血清热;冬桑叶疏风散热;五味子收敛安神且能滋肾;川芎合桑叶能引诸药之性上头部,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共奏滋补肝肾、养血生发之功。
【主治】斑秃及脂溢性脱发。
【加减】若湿热偏甚者,去熟地、五味子,加苦参、黄柏各9克;脾虚湿甚,去熟地、桑椹子、菟丝子、五味子,加党参9克,茯苓、白术各15克;血热风动,加生地、丹皮、菊花、钩藤各9~15克,挟痰瘀阻络,去桑椹、菟丝子、五味子,加赤芍、红花、半夏曲、制香附各9克;兼肾阳虚,加仙灵脾、金樱子、巴戟天各6~9克;兼气虚,加党参、黄芪各9克,或去桑椹子、菟丝子、五味子。
同时配以外治:即用脱发熏洗方(自拟方)、透骨草25克,何首乌15~30克,苦参15~30克,侧柏叶9~15克,垂柳树枝9克。脂溢性脱发,加枯矾9克。煎水先熏后洗,每日1剂。每日2次。洗后则用外搽方(秦伯未方):川乌粉,用醋调敷患部。每日搽3~6次。一般单用上述二法外治,效果亦佳。
【疗效】治疗350例,其中单纯性脱发264例,产后脱发51例,病后脱发35例。经内外并治,用药20~60天,结果痊愈228例,显效9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57%。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历经三世,治愈甚多。笔者临床使用二十多年,疗效甚为满意。
22.5 除湿健发汤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炒白术、猪苓、萆薢、白鲜皮、首乌藤各15克,泽泻、车前子、川芎、桑椹各9克,赤石脂、生地、熟地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方解】脂溢性脱发,中医称“发蛀脱发”。所谓“发蛀”,是形容毛囊根部如同被虫蛀之后而引起的脱发。发为血之余,血为阴精所化生,肾藏精而固阴,肾阴虚则发焦黄而松动。所以阴虚湿盛为本病之根源。治宜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以治其本。方中炒白术、泽泻、猪苓、萆薢、车前子健脾祛湿利水而不伤其阴;且车前子不但能利水,还有养阴的作用;生地、熟地、桑椹子、首乌藤补肾养血,以助生发;川芎活血,且能引药上行;白鲜皮除湿散风止痒,以治其标。赤石脂能收敛,旨在减少油脂的分泌,且能解余毒。诸药协同,使之湿从下走,阴血上充,皮毛腠理密固,标本兼顾,故用之多效。
【主治】脂溢性脱发。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佳效。
【附记】又赵炳南教授用苣胜子方治疗斑秃、脱发。验之临床,每获效验。药用:苣胜子、黑芝麻、桑椹子、川芎、酒当归、甘草各9克,菟丝子、白芍各12克,首乌12克,炒白术15克,木瓜6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能滋阴养血,血盛则发荣,故用之效佳。
又岳美中教授用一味茯苓散,治疗斑秃,伴心情懊憹忧郁者。验之临床,每获良效。药用茯苓1000克。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白开水冲服,日服2次,口服。功能健脾利湿,养心安神,故用之良效。
又邓铁涛教授用自拟治脱发方,治疗斑秃、脱发、白发,并配合外治,效果颇佳。药用首乌、黑豆各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黄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功能养血生发。同时配用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根,脱发处多擦。②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其针法是:先用1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并留针至结束;继而选用1寸毫针3~5枚,并排捏在拇、食指间,然后平压在患部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部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
皮肤病通治2方
23.1 清肝饮
【来源】程淳夫,《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青蒿、柴胡、黄芩、丹皮、橘叶、川楝子各10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肝胆风火。
【方解】肝属风,胆属火,风火为阳,火动则阳失潜藏,阳亢则风更剧生,风火相煽,遂循其脏腑之经络,表现于皮肤的各种不同反映。方中青蒿、柴胡、黄芩均走少阳胆经,以清肝经风火、止瘙痒;丹皮走肝经以清肝火;橘叶、川楝子走肝胆经以疏肝行气,清肝经风火;金钱草,走肝经以清利肝经湿热,诸药配伍,疏肝行气,清肝利湿。
【主治】肝胆风火遂循脏腑之经络表现皮肤的红肿疼痛、瘙痒、水疱透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如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女阴瘙痒、带状疱疹、脱发等疾患。
【加减】男女脱发、头痒、白屑多,加凌霄花、月季花、玫瑰花;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洗头,每日1次;小儿耳内糜烂、流水、痒痛不止,加杭菊花、玫瑰花、月季花、生蒲黄;腋下起疙瘩,红肿痒痛不止,加牡蛎、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男人眉毛烂、胡须烂、瘙痒、抓破流水,加生蒲黄、王不留行、三棱、五灵脂、枳壳;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妇女乳房瘙痒、红肿、起硬壳,加丝瓜络、王不留行、穿山甲、蟅虫、竹茹、三棱、葱白;男女外阴瘙痒,抓破流水,加蟅虫、地龙、茜草根、怀牛膝,外用青蒿、芒硝浓煎剂外洗患处。
【疗效】多年临床应用,凡肝胆风火,肝经湿热所致者,用之皆获佳效,而且奏效颇捷,疗效可靠。笔者临床亦喜用此方,对证验之临床,每获佳效,确为皮肤病实热证之良方。
23.2 八味洁肤膏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煨甘遂60克,红芽大戟90克,白芥子24克,麻黄12克,生南星、生半夏各55克,僵蚕30克,生石灰(风化自制者良)150~180克。笔者使用常依本方加白鲜皮、防风各30克。
【用法】上药烘干或晒干共研极细末,过筛,研细和匀,入麻油适量调和成稠糊状药膏即成,收贮备用。凡干性皮肤病,先用消毒纱布轻轻擦之,令皮肤发热、渗水,即取本膏涂擦患部,涂薄薄一层即可;而湿性皮肤病,亦用消毒纱布(或砂纸)擦之发热,即涂擦膏药薄薄一层即止。每日涂擦4~6次,痊愈为度。
【功用】疏风化痰,祛湿解毒。
【方解】人之皮肤犹如疆域之藩篱,易受外邪之侵袭,一有邪入即邪蕴为患,此皮肤病之所由起矣。正如《本草求真》云:“一有邪入,则阳疲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说明致因虽多,不外乎是风寒湿热或时疫毒气相依所致。痰毒必伏,相因而致。然邪有侧重,以风热湿毒居多。治宜疏风化痰,祛湿解毒为治。方中君以煨甘遂、大戟善祛经络水湿之毒,以毒攻毒,无处不到,又因外用,治皮肤湿毒尤宜。臣以生石灰,善治皮肤、骨髓疮疡恶毒,时疫毒气或脓水淋漓之证,尤为祛风热毒气,收湿敛疮之妙品;白鲜皮治风疮疥癣,尤能开关通窍,俾水行热清风熄而痒止;佐以防风祛风止痒,且善搜深入之风毒;僵蚕祛风热、散痰结;南星、半夏化风痰、祛湿毒、消肿散结;白芥子内外宣通,善能行气化顽痰。尤妙在用麻黄为使,麻黄善开鬼门,发汗散寒,尤能散肺经郁火之邪毒,鬼门(腠理)一开,诸邪必驱之无存,病必向愈。诸药配伍,其疏风化痰、祛湿解毒之功颇著。
【主治】一切皮肤病,无论干、湿型者均可用之。
【疗效】二十多年来,治验颇多,有效率达100%,治愈率亦在80%以上,若能(必要时)配合内治(内服对证汤剂),则效果尤佳。据年来用本方外治多种皮肤病510例,有的配合内治方药,结果均获痊愈,治愈率达100%。&
治白内障5秘方
15.1 乙癸同治方
【来源】丁甘仁,《新编经验方》
【组成】细生地、冬桑叶各12克,蝉衣5克,肥知母(盐水炒)、炒丹皮各6克,甘菊花、谷精草、黑芝麻、云茯神各9克,石决明15克(打碎)、石蟹3克(水磨开水送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散风退翳。
【方解】方中生地黄、丹皮、知母滋阴降火;桑叶、芝麻祛风明目;蝉衣、菊花散风去翳;石决明清肝热,除内障;谷精草明目去翳;石蟹主青盲,茯苓益心气。本方凉血泄热,尤有明目退翳之专长。
【主治】目生翳障。可用于早期白内障。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验证3例,2例获临床治愈,1例好转。
15.2 养阴清热汤
【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经验选》
【组成】熟地30克,生地15克,当归身、熟川军各9克,羌活、玄参、木贼草各6克,黄芩、木通、防风、炙甘草各3克,谷精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
【方解】方用熟地滋阴血、填精髓,阴虚而火升者,非重用熟地,不足以降火;阴虚而刚者,以熟地之甘足以缓之;生地合玄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川军破瘀泻火,都是主药;木通、黄芩泻心肝之火,以助川军之力;针拨术后、风邪乘虚而入,用羌活、防风散头面之风邪而止痛;木贼草、谷精草祛风清肝、退翳明目;当归身有养血补虚、润燥通便之功,用以扶正。诸药协同、具滋阴养血、清热祛风、平肝明目之功。
【主治】针拨白内障手术后,前房出血,或玻璃体出血者。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15.3 熟地首乌汤
【来源】陆南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克,制首乌、黄精、枸杞子各9克,玄参12克,灵磁石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明眼目。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加减】心悸失眠,加茯神12克,远志4.5克;咳嗽,加杏仁6克,北沙参9克,桑白皮6克。
局部采用冰香散揉眼,方用黄柏、黄连、防风、蝉衣、山栀、白芷、羌活、薄荷、川芎、黄菊花、荆芥、当归、大黄、赤芍、连翘、木贼草各3克,黄芩4克。煎水2次,煎浓汁去渣,再投入制甘石60克,在日光下晒干,再加入海螵蛸6克,荸荠粉9克,冰片7.5克,西黄0.6克,珠粉1.2克,熊胆0.6克,淡硇砂0.3克,朱砂、蕤仁霜各3克,麝香0.75克。共研极细末,1天内制成,以免泄气,装入玻璃瓶内密封备用。
【疗效】治疗53例106只眼,结果显效32眼,有效16眼,稳定50眼,无效8眼。
15.4 脉络清补方
【来源】袁彩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玄参、麦冬、车前子、丹皮、女贞子、石斛各12克,枣皮9克,山药、丹参、桑椹子各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肝肾益精血,调气血和阴阳。
【主治】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
【疗效】治疗315例(574眼),总有效率为85.4%。一般治疗2~5个月。
15.5 羚羊止障饮
【来源】左柏庆,《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羚羊角50克(研末),细辛45克,知母、人参、车前子各60克,防风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服4.5克,水一盅,煎至5分去渣,食后温服。
【功用】清肝明目,益气利水,祛风止痒。
【主治】初发不痛不痒和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
【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附记】又老年性白内障用空青丸治疗有效。药用:空青3克,细辛、五味子、车前子各30克,知母、生地黄、防风各6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茶汤送服。
治近视眼2秘方
21.1 桑螵蛸方
【来源】柏仲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桑螵蛸9克,覆盆子、菟丝子各15克,党参、白术各9克,怀山药15克,焦六曲1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肾、固精。
【方解】方中桑螵蛸入肝肾经、益阴生精、功专收涩;覆盆子入肝肾经、益肾固精、补肝明目;菟丝子不温不燥,平补阴阳而补肾养肝;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助运;白术补脾燥湿;焦六曲消食和胃;怀山药益脾肾、培补先后天之本。诸药合用,健脾固肾涩精,补先天不足,精血充沛,神光发越而视远,可增强视功能,提高视力。本方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显著。对真性近视则能控制稳定,冀其视力提高。
【主治】青少年假性近视。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味。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21.2 抗近视汤
【来源】柏超然,《上海中医药杂志》(1)1985年
【组成】糯稻根、石楠叶、锦鸡儿、截叶铁扫帚各15克,荠苧30克,炒麦芽、炒白术、炙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用】益肾健脾。
【主治】学龄近视。
【加减】肾虚者,加覆盆子、菟丝子、金樱子、山萸肉各6克;脾虚者,加谷芽、建曲、青葙子、北柴胡各5克。
同时配用外治——抗近视眼药(爵床、制炉甘石、光明子、九制玛瑙、麝香、冰片。共研极细末,备用)点眼,每日点1~3次。
【疗效】治疗学龄近视403例,有效率为72%,治愈率为53%。
23.3 补气镇惊汤
【来源】路际平,《千家妙方·下》
【组成】炙黄芪24克,柏子仁12克,川芎、胆星各6克,远志、菖蒲、茯神、当归身、杭白芍、炒枣仁、半夏各10克,细辛3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逐瘀,解痉化痰。
【主治】眼睑痉挛(眼睑跳动)。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一般7剂即效。
【附记】若因劳瞻竭视,视力疲劳而致双睑跳动者,可用“活血益气汤”,方为黄芪24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白芍、炒白术、枸杞子、蔓荆子、升麻各9克,柴胡6克,紫荆皮4.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效果颇佳。
治耳鸣2秘方
1.1 益气通窍汤
【来源】洗基岩,《广西中医药》(2)1989年
【组成】黄芪、党参各20克,炙甘草、当归、白术各10克,升麻、通草各8克,橘皮、柴胡各6克,节菖蒲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5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
【功用】益气健脾,升清降浊,活血通窍。
【主治】耳鸣。
【加减】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如气血亏虚型,加熟地20克,党参、黄芪增至30克;肾元亏损型,加枸杞子15克,菟丝子12克;肾阳虚衰明显加补骨脂8克,巴戟天10克;肝胆火旺型,加龙胆草10克,栀子8克;瘀血阻滞型,加五灵脂9克,丹参10克,赤芍6克。
【疗效】治疗30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
1.2 耳鸣丸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煅磁石粉120克,煅龙骨粉、煅牡蛎、山萸肉、泽泻、车前子、沙参、黄芪、胡芦巴、茯苓、制龟板各60克,制鳖甲、山药、熟地、玉竹各120克,丹皮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备用。每次服50丸。饭前用盐开水送服,每日服2次。须戒恼怒。如服后有效,可继续照方配制常服至愈止。
【功用】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
【方解】肝肾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不足则发生耳鸣。耳鸣原因非一,如因肾虚所致者,故方用熟地滋肾填精、聪耳明目;佐以山萸肉安五脏、通九窍、秘气固精;山药益肾强阴,主治虚损劳伤;茯苓宁心益气、补脾助阳;丹皮泻血中伏火;泽泻泻肾中伏火、聪耳明目;加龙牡益肾养肝、固精止脱;龟板、鳖甲补心益肾、滋阴平肝;黄芪温三焦、补脾胃、大补元气;沙参补肺气、养肝阴、兼益脾肾;胡芦巴暖丹田、壮元阳、引火归元;磁石滋肾水、益精气、通耳明目;玉竹配参芪治一切不足之证;车前子强阴益精、泻膀胱湿热,利小便而不走气。诸药协同,共奏滋肾补肝、益气养血、育阴潜阳之功。且丸剂常服,必日见其功。
【主治】耳内经常如蝉叫虫鸣,昼夜不休,经年不愈。或更兼头目眩晕,或血压偏高,或睡眠不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1剂见效,最多3剂痊愈。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笔者临床验证3例,连服3剂,均获痊愈。
治鼻衄2秘方
5.1 清金止衄汤
【来源】俞军,《中国医药学报》(1)1988年
【组成】桑白皮30克,黄芩、山栀炭、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当归、旱莲草各10克,怀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方解】鼻中隔前下方鼻衄,多因肺热壅盛或伴脾不统血、胃热炽盛或肝火上逆所致。鼻者,肺之窍,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犯肺,肺失清肃,气逆不降,上壅鼻窍,损伤脉络,血随气道而致。方中重用桑白皮,泻肺降气;黄芩、山栀炭清热止血;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凉血止血;旱莲草养阴清热;当归、怀牛膝活血散血,且牛膝兼导热下行之功,使之肺热清、气降,则鼻衄自止。
【主治】鼻衄。
【加减】若伴鼻腔干燥,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养阴生津;出血量多、鼻黏膜充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头晕头痛,口苦易怒者,加菊花、夏枯草、代赭石清肝降逆;病程较长,失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加阿胶珠、炒白芍,黄芪益气养血摄血。待鼻衄停止后,再服6剂以巩固其效。
【疗效】治疗143例,结果治愈110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在治愈和好转的135例中,服药1剂鼻衄即止者43例,2~3剂而止者58例,4~6剂而止者34例。平均止血天数为3.1天。在无效的8天中,有3例孕妇,1例尿毒症,1例高血压。&&&&&&&&&&&&
【仅供参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柏地黄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