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急性中耳炎症状

小孩急性中耳炎应该怎样预防?_中耳炎_耳部疾病_苏州耳鼻喉医院-苏州同济医院
苏州市医保定点耳鼻喉医院
苏州市医保定点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协作单位
当前位置: >
小孩急性中耳炎应该怎样预防?
喂奶姿势和方法要正确。婴幼儿要抱起来喂哺,人工喂养儿喂哺时不要太多、太急。喂哺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切勿同时捏住双测鼻孔擤鼻涕,要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要注意防止小儿将异物塞入外耳道,引起感染而波及中耳;家长不要随便挖耳屎,有一些家长喜欢用牙签或火柴梗给小儿掏耳屎,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不恰当地挖耳屎易将鼓膜戳破,使外耳道细菌经过破损地鼓膜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小儿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时,病原菌易侵犯中耳引起中耳炎;儿童出牙期常有低热、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中耳感染。这些情况都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滕淼芬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曾在市级以上核心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多次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会。从事耳鼻喉科工作40余年,擅长处理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出血、鼻息肉、鼻窦炎、扁桃腺炎、扁桃腺肥大、咽炎、中耳炎、耳鸣、耳聋等,尤其擅长鼻内窥镜下手术及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本文原创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州同济专家
擅长项目:
&- 耳聋、耳鸣
&- 急性中耳炎
&- 慢性中耳炎等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耳部疾病的诊治…
擅长项目:
&- 慢性鼻炎
&- 鼻咽癌等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项目:
&- 单纯性鼻炎
&- 过敏性鼻炎
&- 肥厚性鼻炎等
苏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曾在市级…
同济特色技术
精彩专题推荐小儿中耳炎_妈妈爱
当前位置: >
小儿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引起的,医学上此病的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4个阶段:
(1)早期(医学上称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医学上称化脓前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医学上称化脓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4)后期(医学上称消散期):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特别提醒:当中耳炎没有脓液流出时,稍大的儿童能自行诉述病情,但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
相关文章>>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化脓性中耳炎,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其后果是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
神经麻痹等。
2、分泌性中耳炎
(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
3、卡他性中耳炎
症状:化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使鼓膜内陷,活动的范围变小,因此出现耳聋、耳鸣症状耳聋: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听力时好时坏,渐进加重。初可为传导性,继可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声增强&现象。积液粘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耳鸣:耳鸣常使病人甚感苦恼,初可为低音调,晚期可为高音调(如蝉鸣),但无一定规律,有的患者可感觉耳内有闭塞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缓解。
4、渗出性中耳炎
(1)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
(2)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儿童双耳患病时常出现对音响反应迟钝,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学习精力不集中。若一侧耳朵正常,可长时间不被家长发现。
(3)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
(4)耳痛,少数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
5、慢性中耳炎
(1)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此种耳聋,多与病性的进展成正比,即病变较重,耳聋也加重。一般为传导性聋。
(3)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6、急性中耳炎
症状: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相关文章>>
1、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
2、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3、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专家指出,有部分家长对分泌性中耳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只要耳朵没有接触过不洁的水就不会得中耳炎;有的以为只有耳朵流脓才是分泌性中耳炎,因而 耽误了治疗的时机。中耳炎有很多种类型,是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家长一定要及早察觉孩子的行为,发现异常及早带孩子到耳鼻喉医院治疗。
相关文章>>
1、根据统计,婴幼儿在3岁以前,约有70%得过中耳炎,其中有99%是因为感冒所导致的。所以,要预防小儿中耳炎,必须降低宝宝被感冒病毒传染的几率。
2、耳道内滴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药之前应将宝宝的胳膊和腿扶好,大宝宝可以说服教育,争取合作。宝宝可侧卧于床上,也可坐在椅子上,头向一侧偏斜。小宝宝可由家长抱在怀中,左手扶住宝宝的头部,右手及臂部抱住躯干和双手,两腿夹住宝宝的双腿,烦躁的孩子可用床单将两上肢裹缠紧,将头部固定。
3、如果耳内有脓液,应先用3%的双氧水清洁耳道,然后再滴药。外耳道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滴药前应将耳道拉直,使药液顺利流入。 1岁以内的宝宝可向下拉直耳垂,大宝宝应向后上拉耳廓。滴药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促使药液流入鼓膜区。如鼓膜已穿孔,药液可以流入中耳腔,这对治疗更加有利。滴药后要让宝宝侧卧,待药液渗入耳内组织后再起来活动。
&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以免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外耳道壁,以免造成污染。
4、慢性中耳炎经上述治疗仍不见好,而且脓液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时,说明有可能并发了乳突炎。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5、喂奶时乳汁易逆流至鼻咽部再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因此哺乳时必须斜抱婴儿,以防乳汁逆流入中耳。
相关文章>>
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预防感冒: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三、游泳时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四、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时适当地处理:小儿肥大的增殖体,要及早医治。得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洁卫生,以防止中耳炎。
五、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毒内攻。平时,也应该多吃一点清火败毒的食物,如金银花露、绿豆汤等。
六、给孩子洗澡、洗头时,尽量避免污水流入耳朵。
七、给孩子喂奶时避免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通过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感染。
八、给孩子挖耳朵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耳内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
九、孩子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尤其是对得过中耳炎的儿童更要引起重视。
相关文章>>
词条信息:
2011 妈妈爱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16妈妈别头疼 宝宝急性中耳炎可预防 导语小儿急性中耳炎发病较急,大多是感冒后出现,常表现为哭闹不止,经常用手去抓挠耳朵,并且伴有发热、拒绝吃奶等症状,由于小儿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因此需要妈妈们了解小儿中耳炎症状,以便及时作出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此外,日常也要注意一些基本措施的预防宝宝受中耳炎侵袭。&&&  小儿急性中耳炎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临床上仅次于感冒,也是感冒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很多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中耳藏在耳朵里头,病菌是怎么跑进去的呢?&&&  答案很简单:人的鼻咽部与耳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的,宝宝的咽鼓管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正好与中耳相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引起急性中耳炎的细菌常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急性中耳炎的病毒常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尽管病毒也可以导致中耳炎,但总的来说,急性中耳炎仍然是以细菌感染为主。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  宝宝常常会出现耳朵疼痛,啼哭不止,并且经常会用手抓耳朵,伴有发热、拒绝吃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能见到脓性黏液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的听力出现减退。宝宝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进行治疗,只要及时治疗一般都能痊愈并且不留下后遗症。  急性中耳炎诊断标准,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主要的诊断推荐意见包括:  第一,当出现中度至重度的鼓膜膨胀或非急性外耳道炎引起的新发耳漏时,才应该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  第二,轻度鼓膜膨胀和时间短于48小时的耳朵疼痛,或剧烈的鼓膜膨胀时,可能为中耳炎。对于不能说话的孩子,出现抓耳朵、拽耳朵、蹭耳朵或揉耳朵的症状可能表明耳朵有疼痛现象。相关专题: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相关文章精选文章论坛推荐
热门精选网友关注热点[][][][][][][][][][][][][][][][][][][][][][][][][][][][][][]小孩患有急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小孩患有急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可以去医院买点滴耳油,然后给宝宝吃点消炎药,洗澡的时候不要弄进水,慢慢就好了
最佳回答者:中耳炎症状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危害不可小_治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603贴子:
中耳炎症状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危害不可小收藏
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8万名儿童死于,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三岁以内的婴幼儿。调查报告指出,通常情况
下,65%的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疾病的侵扰。如果染病婴幼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失聪甚至死亡。因
此提醒广大家长急性危害不容小觑。
20%至30%的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内,都会受到周期性的
侵扰。如治疗不当,可能会引发等疾病。急性并非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一些家长对孩子的
这种疾病缺乏了解等种种原因,导致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8万名儿童死亡。一项权威报告显示,70%的儿童得过急性中耳炎,中耳炎在我国儿童死亡原因中排第
六位。家长不可忽视孩子患的中耳炎,当婴幼儿感到听觉系统疼痛时,家长应及时将孩子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1楼 14:51&|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治疗“的信息,请&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