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秦始皇的长生不老药的药

世上真有“长生不老药”吗?
已有 971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衰老 长生不老
曾庆平教授介绍了前不久发表在《细胞—报告》里的一篇论文,乐观地提出有可能让“长生不老”神话变成现实。
曾庆平教授介绍:“这个‘药’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它的名字叫SIRT3,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统称sirtuins)的成员之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当他们把SIRT3导入老龄小鼠造血干细胞后,其体内可产生大量新的血细胞,逆转了干细胞功能随衰老而下降的趋势,其机理源于SIRT3的抗氧化作用。这种处理让衰老干细胞“焕发青春”,被形象地称为“分子钟反转”,SIRT3则获得“青春分子之泉”的美誉。”“这是首次发现sirtuins可以逆转衰老性退化现象,由此可能打开一扇通往医治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大门。”
尽管这则消息确实是人类抗衰老研究的一个利好消息,但从哲学上来说,《细胞—报告》论文称SIRT3为“长生不老药”似乎并不比秦皇汉武高明多少——都有点“不知为什么,琢磨怎么办”的味道。个人认为有必要对其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作出科学的探讨(以下转来我在该文下面的讨论-略有补充):
从细胞水平来讲,SIRT3也许可以被认为有“返老还童”的神力。这里的道理可以这样来理解:生物体在由胚胎向干细胞分化,进而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衍变过程中利用两把“小锁”来逐步关闭全能细胞的种种执行具体功能的“门径”。这些生化上的小锁便是一些含最短碳链的生物分子:例如“甲基化”和“乙酰化”两把小锁。动物及人体衰老后DNA甲基化的程度会因种种生化副反应的干扰破坏而逐渐下降,SIRT系列的蛋白大体都与解“乙酰化”这把小锁有关。&&&对于多种进化程度很低的初低级生物,这两把小锁很“不发达”,甚至“可有可无”,所以它们的机体富含干细胞,其生物系统因此容易解套还原成祖细胞,从而容易实现“返老还童”。例如长寿的水母,也如造血干细胞,又例如相对低等的植物,所以诸多植物物种都容易实现“千年万岁"或"死去活来”,可以“落在它人枝上长”,也可以“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些“长寿性状”对于高度进化并发生了精细分工的高等动物的各类细胞则不可相提并论。动物及人体的许多组织,例如占人体30%以上的胶原、血管、晶状体等细胞间质组织(早已不再是细胞结构)在衰老过程中的损变才是高等动物抗衰老面临的最大的麻烦,这些组织的蛋白质结构改变才是动物和人类衰老和寿命的核心“限制因子”,所以有“人体无疾而终属于‘被捆死’之说”。这才是动物整体生理性衰老的关键!千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细胞不见整体”,被细胞衰老理念一叶障目了。
这些“干细胞决定一切”学者们的思想及相关研究,确实已经具备了很高很宽的专业水准和科学境界!但是您若对细胞间质衰老作了深入了解以后就会发现,有效应对生理性衰老的最大难题(如皮肤增龄性老化,血管的中膜硬化,组织基底膜增厚,器官淀粉化纤维化等)其实并非在于简单地改善遗传系统或干细胞对机体损伤的修复和维护,而是在于没有相应的媒解系统来清除老化的-交联-共轭-聚合-稳定的-与生俱来与时俱进的-随机产生无法更替的-长命蛋白质结构组织,这才是熵增生化在高等动物机体上造成的“绝对的”、“本质的”、也是“生理性”的衰老改变——也是生物体衰老的“绝对真理”的最终藏身之所——生物物理的巢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印大中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1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西游记所有的生物,包括仙,妖,人,动物,植物,都会死亡。除了被打死,生死簿勾魂死,走火入魔死等,身体新陈代谢自然死亡,都会有极限。所以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推迟自然死亡的极限。吃长生不老药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西游记里,个体在经济上生存的第一个层面是温饱,就是吃饱喝足,确保最起码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供给。第二个层面是致富。富裕包括金银货币,物件装备等。这些可以帮助个体在西游记世界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各方面实力。第三个层面是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药的技术,生产和分配,是西游记世界的经济基础里的上层。正如人类世界,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在西游记的世界里,长生不老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种高级生物的取向和行为。    以往对西游记里长生不老,没有定量的分析。楼主希望通过定量的方法,对长生不老药的效率进行分析,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明确各种长生不老药的分量,拥有者和生产者的地位。    西游记里有记载的确定的和可能的长生不老药,搜集列表如下:        接下来将对其一一分析。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图片上传以后变得不清晰了。  再传一个bmp格式的看看。  
  没了?
  看看这个,应该清晰度够了。    
  有意思,哈哈
  呵呵 路过观望 支持一下!            
  不错啊  】、
  弃楼了。想想有点可惜。  无性大象也弃楼了。想想自己写的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所谓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大概就是这么个味道吧。
  没有长生不老药,人身果也只能维持3万6千年。嗯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没有长生不老药
There is no medicine against death.
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药。
There is no elixir of life in the world.
徐福带领的浩大的舰队出发了,但他在海上漂流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他所说的仙山,更不用说是长生不老药。
Xu led huge fleets of departure, but he has been drifting at sea for a long time have not found what he calls mountains, let alone drugs longevity .
五千年前秦始皇为了追寻长生不老之药,派遣方士徐福率领数千人到东海去求神仙,那群人再也没有回到中国,从此定居下来。
Five thousand years ago Emperor of Qin Dynasty sent a group of alchemists along with youngsters to East Sea in search of the elixir of life. They never completed the mission.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凤凰号出品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到底有没有?在1983年的一次考古中真的发现了
考古中发现的老药文/倪方六有这么一件事情——196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在参观延安的一所医院时,蒙哥马利与陪同人员开了一个玩笑:听说你们中医、中药很神奇,你们应该鼓励中医为毛主席发明一种长生不老的药,中国需要他,中国人民离不开他。(毛泽东接见蒙哥马利)据后来公开的史料,蒙哥马利访华期间跑了不少地方,毛泽东、周恩来都接见他。当时陪同蒙哥马利去延安的,是时在外交部任职的熊向晖。熊向晖很厉害,是中共情报史上最具传奇人物之一,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听了蒙哥马利的“建议”,他也笑了。这件事除了说明作为共和国开国领导人的毛泽东,在当年享有崇高地位和国际影响外,也证实古代中国传说的长生不老药,在海外都是有影响的,真可谓闻名遐迩,连蒙哥马利都知道。(古代帝王生活场景)其实,自从秦始皇帝遣徐福东渡,追求长生不老药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在讲究保健,追求长生,希望服用不老药。古代帝王不管贤明与否,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长生不老药的忠实粉丝。一些贵族、王公大臣等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不过,各种文献、书籍以及传说中记载的长生不老药真得存在吗?真的存在,在现代考古中已多次发现。“长生不老药” 出土最多的一次,是1983年在 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南越王赵眜(mò)墓里发现的。(南越王墓地宫入口)赵眜是西汉时南越国第二代国王,其陵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据考古报告,这些“长生不老药”是在墓内西耳室的西侧墙根发现的,是一堆五色药石,包括紫水晶173.5克、硫磺193.4克、雄黄1130克、褚石219.5克和绿松石287.5克。当时也没有特别注意,后仔细研究,这些五色药石,原来就是古籍记载的“长生不老药”。除了五色药石外,还发现了一些可疑的铅丸和丹砂,也是都是延年益寿的长生药。在西耳室的药杵旁,发现了两堆528个小铅丸。铅丸直径1.8厘米,单个重31.5克。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药丸制作相当精细,大部分中间有一个小圆孔,不穿透。(出土五色药石,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展出)同时在主棺室棺椁头端还发现了一颗与528枚小铅丸完全一致的小铅丸。而这些药就是古人所追求的的“长生不老药”。真有长生不老的功效?显然是无稽之谈。相传赵眜40多岁就去世,可能就是因服食这种丹药究其是这些小铅丸而中毒而亡的。(南越王墓药石出土地点示意图,见红圈)据考证,古代炼丹士炼制出丹砂(硫化汞)和铅用于内服,能产生显著的镇静安神、镇逆定喘功效,使人自觉神清气爽飘飘然,有的服用这种“金丹”的人死了,竟被视为“仙去”。而且不少古人,因在生前长期服用这类“仙丹”,在体内积聚了大量的有毒物质,死后自动形成了墓毒。我在《盗墓史记》记述过这么一起主动盗墓事件,据《太平广记·墓冢》(卷三百八十九)“王粲”条,魏武帝北征乌桓时,登上山岭远望,发现有一片山冈寸草不生。(南越王墓后藏室,里面堆满好东西)手下的王粲告诉武帝,这个地方埋有古墓。而且推定,墓主在世的时候曾服用过生礜石,死后变成毒气挥发出来,导致地面寸草不长。魏武帝将信将疑,让人掘开一下,果然有座古墓。当然这个记载不可考,有个比较现成的事例。在相关工作者对长沙汉马王堆一号墓女墓主的尸体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体内含汞、铅量超过正常人的几十至数百倍。也就是说,服用不药王尸体腐烂很慢,保护尸体有帮助。(南越王墓主室,考古现场)(整理后的南越王墓主室,现对外开放参观)似乎南越王赵眜不只服食丹药,还喜欢养、食龟。在南越王墓后藏室,摆满了食物和炊具,铜提桶和一个异形壶里都有花龟和水鱼的遗迹。而王宫遗迹后花园的石池底淤泥层里,竟发现了数百只龟、鳖遗骸,叠压成层,厚达50厘米。其中有一个大鳖的背甲宽达44厘米,这么大的鳖,古人称之为“山瑞”。(河北发现的古酒,长期存放在容器中,已变色)(陕西发现的古酒,长期存放在容器中,已变色)同时,古书记载,古人认为“酒是百药之长”。喜欢食、养龟的南越王赵眜也谨遵古训,嗜酒追求长寿。墓中出土的盛酒器具不下十几种,几十件之多。尤其是出土自墓主棺椁头箱用来盛的角形酒杯,用一整块青玉雕琢成犀牛角造型,十分精致,至今还泛有光泽。(南越王彩棺,据长沙马王堆墓出土彩棺复制)(南越王左夫人遗骸,已风化碎了)不过,到头来还是一场空。1983年,当南越王墓重新打开时,“呆在”墓里2000多年的长生不老药“风光依旧”,而南越王赵眜别说长生了,就是他的尸体都腐烂得只剩下几根骨头了。可见长生不老是个笑话,只是后人却还是乐此不疲,对长生不老药的追求矢志不渝。(南越王墓东耳室,到处是青铜器,图为当年考古现场)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梧桐树下戏凤凰世界上真有长生不老药么?
点击上方“中国科普博览”快速关注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 曾庆平
世界上真有长生不老药么?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雷帕霉素能抗衰老,二甲双胍、白藜芦醇号称可以延年益寿,连青蒿素和2,4-二硝基苯酚也已成为潜在的延寿药。
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迥然不同,为何竟有如此相似的神奇功能?本文将通过一张“长寿路线图”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认清这些延寿药的“庐山真面目”。
遗传决定理论寿命,环境影响实际寿命
“海夫利克极限”(Hayflick limit)理论认为,一切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都有一个限度,不可能无限分裂下去。也就是说,生物的理论寿命最终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任何环境因素及人为干预都不可能让生物超越其寿命的最大极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可能有长生不老的“神药”和“仙丹”,但让人活到接近理论寿命的“灵药”或“妙法”还是有的。
人究竟能活多久?人的海夫利克极限为40~60次,据此推算出人的理论寿命为150~175岁。可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公认寿命最长的人也没活过125岁,而平均寿命就更短了,发达国家只有77~90岁,发展中国家则低至32~80岁。这就是说,人们还远远没有活到理论上可以活到的岁数!
人的寿命是否能用药物延长呢?对此还没有确切答案,但在其它生物身上早已得到肯定回答。
比如,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称,雷帕霉素能使小鼠寿命延长9%~14%;201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论文指出,抗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又称甲福明)可以延长线虫的寿命;2015年的最新研究指出,采用缓释给药技术的2,4-二硝基苯酚或极低浓度的青蒿素,可以延长酵母和小鼠的寿命;至于葡萄酒中含量高的白藜芦醇,似乎也有延寿效果,2006年的动物实验发现,在饲料中加入白藜芦醇后,肥胖小鼠即使到老年也较少生病,抗衰老效果明显。但是,2014年的人体试验却表明,膳食中补充白藜芦醇与延寿并无关联。
长寿路线图与“青春之泉”
从化学结构来看,雷帕霉素、白藜芦醇和青蒿素分别是结构较复杂的大环内酯、多酚和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而二甲双胍和2,4-二硝基苯酚则是结构简单的含氮化合物。
令人好奇的是,结构如此迥异的化合物为何具有这般类似的功能?而白藜芦醇抗衰老的效果为什么在动物和人身上不一致呢?
这要先说说“热量限制”(CR)或称“节食”的延寿机理,之所以节食能延寿,是因为它能产生一氧化氮(NO)结合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使呼吸链电子传递中断。
这会导致两种后果:
一方面刺激活性氧形成,由此激活抗氧化酶,降低活性氧水平,减少染色体氧化损伤,最终使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延长。
另一方面,呼吸链功能失调使物质分解与能量转化无法偶联,于是可启动染色体活化,诱导蛋白质合成,并促进线粒体再生。
前述抗衰老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却都能表现促进长寿的“多因一效”现象,就在于这种效应并不是通过药物与受体的构效关系来实现的,而是以各自独特的机制作用于长寿路线图中的不同节点,如同“条条大道通罗马”那样殊途同归。
下面就用一张简化的长寿路线图加以解释。2,4-二硝基苯酚(DNP)、二甲双胍(MET)和青蒿素(ART)从COX节点进入,其中二甲双胍也可从AMPK节点进入。白藜芦醇(RES)则从SIRT1节点进入。雷帕霉素(RAP)从mTORC1节点进入。
由于抗衰老药物的延寿作用的实质是合成代谢降低,降解代谢增强,尽量回收利用身体已有的物质,也就是所谓“自噬”,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强化线粒体功能实现的,因此不难理解传说中的“青春之泉”(让人起死回生的生命之水)所在地也许不是现实中的一眼泉水,而是细胞内的线粒体!
“双通道”长寿信号系统
如上图所示,所谓“双通道”是指端粒延长通道和线粒体增加通道,而端粒延长与线粒体增加都是细胞长寿的典型特征,意味着细胞活性氧水平降低,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降解增加,细胞自噬增强,生物寿命延长。氧化作用增强伴随线粒体增加,抗氧化能力提高助长端粒延长。
2,4-二硝基苯酚、二甲双胍和青蒿素都能模拟热量限制产生的一氧化氮阻断呼吸链电子传递,故可通过双通道传导长寿信号。此外,二甲双胍还是MAPK的激活剂。雷帕霉素虽不作用于线粒体,但它能使mTORC1失活,抑制蛋白质合成并促进蛋白质降解,同样起到刺激双通道信号促进延寿的作用。白藜芦醇是SIRT1的激活剂,只能激活单通道,不能激活双通道,也就是它并不是通过诱导氧化来促进抗氧化,因而抗氧化能力有限。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它虽有延寿潜力但其延寿效果却不佳的主要原因。
服用药物延寿靠谱吗?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2006年的小鼠实验所用白藜芦醇的剂量高达每天22.4毫克/公斤,这相当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要摄入1.344克白藜芦醇。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瓶葡萄酒只含5毫克白藜芦醇,若要达到上述摄入量,每人每天要喝260瓶葡萄酒!尽管葡萄酒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想靠喝葡萄酒延寿就不现实了。
至于抗免疫排斥药雷帕霉素和抗糖尿病药二甲双胍,“老药新用”并无不可,但“本药他用”(改变用途)则有隐患,因为它们至今未被批准用作延寿药。即使它们在人体上能发挥延寿潜力,其效果既受药物剂量的限制,也受人体吸收与组织分布的制约,何况长期服用形成的累积毒性足以让人退避三舍。假如没有施行过器官移植手术,也没有患上糖尿病,相信不会有人愿意以伤害肝肾器官为代价每天服药。
一氧化氮:潜在延寿药
有趣的是,世界上最简单和最有效的长寿“锦囊”其实是节食,而锻炼也具有一定的延寿潜能,这是因为两者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元持续产生一氧化氮。推而广之,凡是能诱导一氧化氮合成或在体内能释放一氧化氮的化合物都能延寿,这就是为什么心梗急救药硝酸甘油、高血压急症缓解药硝普钠和一氧化氮合成前体精氨酸等都被证实能延长动物的寿命。
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作为药物应用于人体已有数十至数百年,而精氨酸无毒无害,早已作为保健品应用于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成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步下降,老年人通过服用精氨酸适当补充一氧化氮,不仅能改善心血管功能,而且有助于延年益寿。
为什么分子结构不同的化合物药用效果相似或相同?对各种具有延寿潜力的药物呈现的“多因一效”现象的解释是,它们都能通过延长端粒和增加线粒体达到避免过早衰老并接近理论寿命的目的。
欢迎大家向博览君推荐文章哦!~
“转载文章”、“意见反馈”或“合作事宜”请发邮件给!
请扫码关注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号
(ID:kepubolan)
阅读原文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的长生不老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