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全家人到了纽约都在围着孩子转还是解决不了...

新闻热线:&&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单独二胎,生?还是不生?他们都有话要说
  有没有发现,这两天,周围很多人都在热烈地讨论&单独二胎&?
  11月14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重大举措而广受国内外关注。其中,&单独生二胎&的政策在民间引起的反响尤其强烈。
  为什么&单独二胎&的话题如此火热?
  我们想,这是因为它将极其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很多家庭的日常生活。看看我们周围,少量&70尾&、大量&八零后&,和他们的父母一代,今后的生活都将与这项政策息息相关。
  随便举个例子。
  去年4月份,我们做了一期关于&双独二胎&的专题报道(日《双独夫妻你想要第二个孩子吗?》),当时为了寻找采访对象,还要四处打听,因为那时符合&双独&条件的还是少数,单位的年轻同事里符合的也屈指可数。但现在,完全不同了,想找&单独二胎&采访,身边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去问那些35岁以下的年轻同事,几乎一问一个准,大部分都符合政策能生二胎。
  昨天下午放学时,我们随便去了一所幼儿园,随机在大门口采访20个接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是隔代老人),发现不符合单独条件不能再生第二胎的,只有4个。
  计生政策从起初&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口号,到后来&晚、稀、少&的要求,直到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再到1982年正式写进宪法,已经走过40多年。前两天,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还说,这40年来,我国累计少生人口4亿多。
  &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中国社会产生了整整三代独生子女。转眼间,大量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当爹当妈。如果说&双独&政策时,大家关心最多的是&你们能不能生?&而&单独政策&出台后,很多年轻家庭将要面对一个崭新问题&&&我们还要不要生?&
  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就像一台天平,两边的称盘里各有重量不一的砝码。每个&单独&的家庭都有一台这样的天平。有的家里,一端天平的砝码明显沉重,不管偏向哪边,都落得毫不迟疑;有的家里,天平忽高忽低,摇摇摆摆,游移不决;也有的,先把天平放在一边,忙几年手头的事情再说&&每一台天平的摇摆,都是人生大事,是家庭大事,所有天平加在一起,就是社会的大事,是国家大事。
  昨天,我们采访了些正在天平前态度迥异的夫妻们,也采访了些已经生过二胎的父母们,还走进小学校园,采访了一些已经有了兄弟姐妹的学生们&&作为媒体,我们的本分是尽可能客观全面地提供事实,最终的决定权,在每个家庭自己。
  【他们为什么坚决要生?】
  一个完整的家庭就应该儿女成双
  朱女士,27岁,富阳人,结婚两年,正准备生第一胎。老公在事业单位上班,有车有房,两边父母家庭条件都不错。
  我是肯定要生二胎的,这个问题我和我男人一直有考虑,今年年初,我俩还特意去计生部门咨询过。那时就想:现在还是2013年,我们先生好第一个,等再过几年,肯定就能生二胎了。
  生二胎是我家的传统,而且很神奇,都是一男一女。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该是儿女成双的。我就一个舅舅是只有一个儿子,现在想生也年纪一大把了,后悔死!钱多也没用啊,舅舅的儿子在北京不肯回来呢,丢下老两口孤孤单单守着大房子。
  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走出去,人家多羡慕啊。虽然我从小到现在看我哥都很不顺眼,但是如果没有哥哥,那未来我和我老公就有四个老人要赡养,不说经济上,精力上也吃不消呀。而且长大以后,有什么事情我还能多一个人可以商量,毕竟我们是同胞兄妹。
  我觉得生二胎的好处太多了。独生子女成长太孤单了,从小没人陪伴,所有人都围他转,所以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和人分享,会有很多教育问题。如果是两个小孩,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另外,现在意外事件很多,所以才有那么多失独家庭。生两个,万一出点事至少还有一个嘛。
  (朱女士的丈夫也表达了同样观点:想生,为自己养老,也为孩子以后有个依靠。如果生一男一女就最好了,相差个5岁左右,大的可以照顾小的。我们虽说都是工薪阶层,生两个经济压力会比较大,但穷有穷养、富有富养,孩子总会长大。)
  大女儿已经住校了,再生一个小的也没问题
  等我们老了走了,两个孩子有商有量还能互帮
  严女士,40岁,国企中层,女儿13岁,念初一。老公也是国企中层,双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经济条件不错。
  严女士姐妹三个,老公是独生子,43岁。
  新政策出来当晚,我们全家一致通过,要生二胎,特别是我女儿,都开心坏了!我已经要求老公开始禁酒,现在就只等政策正式落地了。
  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生?
  哈哈,我自认为还很年轻呢。我和老公每天快走40分钟,坚持锻炼,过得很健康很充实,不管是外表上还是心理,我们都蛮年轻,身体状况也一直很好,再生一个肯定没问题。
  有很多因素使我们一直都想再生一个。
  女儿还在上幼儿园时就老是很可怜地跟我说:&妈妈,别人家为什么有两个小孩,我们家就只有我一个?&我那时候只好安慰她,如果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那么爸爸妈妈就没工作了,连你都养不起了。其实,女儿可能是觉得太孤单了。
  我老公其实以前有个妹妹的,结果到20多岁时生了大病,没有了。公公婆婆那时很伤心很伤心,还说如果有3个孩子,就不会这样了。他们始终认为,一个孩子太孤单。所以公公婆婆也非常支持我们生二胎,多一个孩子,家里的气氛就完全不一样。
  我们夫妻都很喜欢小孩,老公说生男生女都可以,就是想着等我们老了以后两个孩子有商有量,对小孩子的教育也好。
  经济上来说,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般般,多养个孩子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生不生得起二胎,钱不是最重要的,吃吃穿穿怎么都不会成大问题。最重要是家长要投入精力,要用心,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风一样去花大价钱报各种培训班,去追求学区房。
  我女儿现在已经住校了,就算我们再生一个出来,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照顾小的。我女儿是由我婆婆来带大的,但教育方面还是我们在管。女儿兴趣很广:陶艺、画画、芭蕾,英语也很好,获了很多大奖。虽说专业的培训也是必要的,但是兴趣是最重要的,要会引导孩子、激发兴趣,我女儿从小也没有报很多培训班啊。
  生女儿那年我27岁,顺产,女儿半小时就出来了。痛是一定痛的,但更多的是喜悦,看着她慢慢长大,会走路说话跳舞&&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所以,我肯定还想再生一个。
  【他们为什么坚决不生?】
  如果重新再来一遍,真的有点怕了
  顾女士34岁,儿子7岁。
  作为7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一直都没有兄弟姐妹的概念,也从未想过有一天可以生两个宝宝。
  前几天,听说新政策出来,我也跟老公聊过,要不要再生一个?他很喜欢小孩,但回答得斩钉截铁:&不要生了,一个够了。&其实这话也说到了我的心里。
  说真的,第一个宝宝养得实在太辛苦,一个孩子把全家人(包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都牵扯进来,累得人仰马翻。这个累不仅是身体疲劳,更多来自于精神疲惫。
  哺乳假过完,孩子谁帮你带?一个老人忙不过来,还要再请一个阿姨帮忙,于是,婆婆和妈妈,公公和爸爸,阿姨和婆婆,阿姨和妈妈&&家里迅速变得复杂无比,充满了各种&人际关系&。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矛盾纠纷总是不时发生,让人一个头两个大。宝宝上幼儿园前的三年时光,如果重新再来一遍,我们真的有些怕了。
  另外,往大里说,往远处想,宝宝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他的学业,他要交朋友,他要踏上社会&&所有的成长过程,父母都要承担很大责任,其中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更有思想上的压力。
  所以,我们最后决定,不再生了,用所有的爱陪着儿子一路长大。
  我觉得,或许只有一种假设可以让我们鼓起勇气生第二个宝宝,那就是我们有足够多的钱,比如老公开公司当老板,钱多到我们不必为生活操心,也不必为儿子的将来牵挂,我能在家当全职太太,我肯定会考虑再生一个。我觉得这不是矫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生不起&&这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原因
  章先生,28岁,私企职员,妻子已怀孕4个月。
  章先生是独生子女,老婆有一个哥哥。
  我其实很喜欢小孩,老婆刚怀孕时我跟她说:&我们生3个孩子吧,这次生一个,以后再生一对双胞胎。&我是独生子,从小就觉得很孤单,希望家里越热闹越好。那时二胎政策其实还没出,也只是我一个愿望而已。
  现在有了这个政策,我们符合条件了,但是,又不想生了。
  第一,怀孕生孩子太辛苦,不想老婆再折腾一次。以前总以为生孩子很好玩,等老婆怀孕了才发现,其实一点不好玩,她长了一额头的痘痘、经常腰酸背痛,想去哪里玩也要受各种限制,还有几个月后即将面临的生产过程,简直都不敢去想。
  第二,生不起。这也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原因。我跟老婆都是外地的,来杭州3年吃吃喝喝玩玩,觉得一切都蛮好。老婆怀孕后,我们才发现钱真的很重要。为了宝宝,我们火速买了房,上周刚刚跟银行签了协议,接下来很快要当房奴,每个月还贷4千,房子还有一年多才交付,这期间我们还要继续租房,房租3千。我们马上从乐活族变成了苦逼族:还房贷、交房租、养孩子、供车子。两个人的收入其实很有限,买房也把父母都掏空了,实在不好意思再跟他们张口。
  昨晚上,老婆还为这事伤心,觉得压力很大,我安慰了她很久,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至于孩子的事情,也许没办法给他(她)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但我们有一颗最爱他(她)的心,会让他(她)很快乐健康成长。
  你说,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还会去想生二胎吗?
  (章先生老婆:等生完第一个再说吧,也许过几年条件改善了,我们会考虑再生一个。我小时候老被哥哥欺负,但大了之后哥哥确实对我很好,成家后有什么事情,我们也是彼此扶持能帮就帮,现在想想,有个兄弟姐妹怎么都是好的。)
  想给小孩最好的,并且自己也活得轻松点,不要一辈子都在围着孩子转
  裘女士,私企职员,29岁,女儿2岁。
  裘女士是独生女,老公有个姐姐。
  我是杭州人,老公是外地的,他在外企上班,我们家经济上还可以。
  女儿现在是我妈妈带,已经给她准备好了学区房,我们全家都不想再生一个了。
  因为我们想给小孩最好的,并且自己也活得轻松点,不要一辈子都在围着孩子转。
  我身边也有生二胎的,我看看他们就觉得累。大人辛苦不说,小孩子其实也都比较脆弱敏感,小的生出来,大的会有意见呢。再说现在生孩子不像过去,生出来就完事。现在讲究优生优育,从准备怀孕时就要各种讲究,更别提生出来之后学区房啊、兴趣班什么的。教育是个大问题,两个孩子肯定是不能兼顾好的,我们有这个钱也没这个精力。
  我们全家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怀女儿时,觉得生个儿子最好啦,但女儿生下来以后,发现也挺可爱的,就无所谓啦。
  你知道我现在每天睡几个小时吗?一晚上你知道我要起来几次吗?
  林女士,28岁,小学教师,儿子6个月。
  林女士有个弟弟,老公是独生子。
  当然不想生啦,完全没有这种打算!(电话里林女士声音很响)你知道我现在每天睡几个小时吗?现在儿子天天跟我们睡,一个晚上你知道我要起来几次吗?我没有一天是睡醒的&&
  养孩子太累了,为了他,我们买了学区房,现在每个月要还房贷。最最恐怖的是,万一我们要再生个儿子,我们还能活吗?
  我妈为什么要生我弟弟?那是她觉得养个娃很简单,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我们不可能按照他们那一套来养,他们那个年代有安全座椅吗,有各种婴儿车吗,有学区房吗,有兴趣班吗&&
  太累了&&确实,暂时,至少是暂时,我和老公都完全不想再生一个。
  【他们为什么纠结徘徊?】
  我和老公都很喜欢孩子,问题是生下来,谁带?
  严女士34岁,白领,独生女,老公有个双胞胎弟弟,儿子5岁半。
  我和老公都很喜欢孩子,没有&单独&政策前,我们经常调侃对方,要加强体育锻炼啦,否则再想生个女儿就生不出来了&&在明知道政策不允许的前提下开玩笑,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说过也就算了。没料到,&单独&政策真的出来了。
  政策确定那天,我第一次认认真真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再生一个孩子?从备孕开始想起,刚刚怀孕时吐得要死,去住院保胎,怀胎十月的艰辛,生育的痛苦就不说了,生过一次的妈妈们,都懂的。
  最最重要的是,生下来之后,怎么带?
  父母年纪都大了,带一个孩子已经有点力不从心,好不容易把孙子带大,眼看能轻松点,又要他们再从头去带大一个小婴儿,当儿女的会不会要求太多?
  就算父母愿意帮忙带,孩子长大后的教育也是个大问题,比如两个孩子的兴趣班就要分两批人陪伴,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一个孩子都管不过来,两个孩子怎么管?如果不能给他(她)很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还不如不生。
  这么一想,就把刚刚兴起想生二胎的念头给压制住了。
  当天傍晚,老公打来电话问,想不想再生一个?原来他也在想这个事情,而且同样纠结了很久。我和他分析了其中的利弊,两人当晚就决定不再生了。
  结果第二天早上,儿子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我们床前,抱着我说:&我最喜欢妈妈了。&娇嫩的童音简直甜透人心,我又动摇了,小宝贝多可爱多好玩啊,如果能再生一个女儿,人生就完美了&&
  至今,我和老公还在动摇和纠结之中,隔三差五就有一场关于生还是不生的辩论,不仅仅是为了说服对方,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自己,天平的两边不时倾斜,很难有定论。
  不知道这种突如其来的纠结还要持续多久,我今年34岁,直面35岁高龄产妇的门槛,如果这两年里再不决定,之后可能也就不用再做决定了&&
  老公:养个小孩成本太大了
  老婆:这是个机遇,错过就没了
  何先生,38岁,公务员,女儿5岁,是奥运宝宝。
  何先生有两个姐姐,老婆是独生女。
  (你老婆说你不想再生一个?)
  哈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现在虽说有这么个政策,但一切都需要通盘考虑&&
  目前我俩的生活状态都比较稳定,万一生二胎出现什么风险,会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双方父母都很想子孙满堂,他们的愿望更强烈,我爸妈极力怂恿我们再生一个,说如果我们管不过来他们来管,我自己其实是无所谓的。
  唉,养个小孩成本太大了。我说的不是经济上,主要是精力上。比如我们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就要上萧山的&金宝贝&,对对对,就是那个顶级的早教机构,风里来雨里去,每个周六都要送过去。女儿是过敏体质,从出生到现在,是医院老病号了。虽说也请了住家保姆,但仅仅这样,我们已经吃不消了。如果真的请父母带孩子,两代人教育理念不一样,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分歧。
  但是,如果真的生第二胎,我想要儿子,儿女成双,如果是儿子,我应该愿意生的,如果是个女儿,那&&那就感觉意思不大了。不过我女儿倒是希望有个小妹妹。
  吴女士(何先生妻子):
  啊,他竟然直接跟你讲想生儿子?&&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他们老家那边就都喜欢儿子的,但我们家最宠女儿的就是他。
  其实,做生不生二胎这个决定,更不容易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十月怀胎的风险、哺育孩子的艰辛&&妈妈都是最苦的。在原始社会,人们生了小孩也都是妈妈带的多啊。
  但是我还是想再生一个。怎么说呢?我感觉这是个机遇,怕错过就转瞬即逝了。我已经35岁,还能生,但是如果犹豫,过了几年再想生,恐怕有心无力,身体也不允许了。
  我考虑再生一个还有个原因,让女儿有个伴儿,消除独生子女的劣根性,对小孩子的性格成长比较好。再说,双方家长都支持我们生啊。像他两个姐姐,想生二胎都没资格呢,我们现在有这个资格了,他却还在犹豫&&
  生男生女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更希望是个女儿。女儿多贴心啊,以后的经济成本也会相对低一些。
  生了第二个跟谁姓?我和老公接连吵了好几天
  闵女士,36岁,儿子5岁,夫妻双方收入稳定,经济状况良好。
  闵女士是独女,老公有两个姐姐。
  前几天因为生二胎的问题,我跟老公吵了一架。我俩都同意再生一个,其实五六岁这样的年龄差挺好的。两个小孩有个伴儿,一起成长,多好。我小时候很孤单的,现在年纪大了,父母年纪也大了,我以后要一个人照料他们。家里有个什么事,也都是我一个人来承担。如果再生一个,我相信就算小时候儿子没什么特别感受,等他大了,也会深深感受到弟弟或者妹妹,是我们做父母的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但是我和老公还是为这个小孩问题吵起来了,现在问题搁置起来,谁也没再提。
  我们的分歧在于:第二个孩子跟谁姓?
  当初生儿子时,因为政策没放开,我们压根没想过这问题,孩子很理所当然地跟着爸爸姓了。
  但是现在可以生了。我就跟老公提出,第二个要跟我姓,他不同意,他说这个也是他们家的,当然跟他姓。然后我们就掰了,我也不想生了,平常他说爱我那都是假的。
  跟谁姓的问题,当然很重要。很多地方不都是头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嘛,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一人一个,多好。
  算了,先不想了。再说,我还担心自己生不出呢,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生孩子很痛苦的,当初顺产生我儿子,真是生不如死&&(都市快报)
  土豆小麦这一年
  一位两个儿子父亲的切身感受
  小麦刚出生,土豆就很喜欢这个弟弟。(资料照片)
  周先生是快报忠实读者,也是快拍小友。周先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土豆,一个叫小麦。土豆是哥哥,今年7岁,小麦是弟弟,刚刚3岁。从小麦出生时起,周先生就用手机、卡片相机和单反相机完整地记录了兄弟俩的共同成长,去年4月28日都市快报上,《土豆小麦亲亲两兄弟》图文并茂地表现兄弟俩的欢乐成长。
  这一年多来,周先生依然坚持为两个儿子拍照记录,昨天,周先生又总结了两个孩子带来的两个方面的切身感受。
  家有两个小孩,首先就是感觉时间和精力真的是不够用。虽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同一小区,但是还是全家六口人集体出动,穷于应付。从早上6点半起来准备早饭,送大的上学再回来送小的上幼儿园,赶去上班,稍微安耽一点到下午3点多开始,又是陆陆续续分别接回来,准备晚饭,辅导功课,还要陪玩一会儿,洗澡讲故事,一直到他们熄灯睡觉以后才会耳根清净,喘口气。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和孩子他妈是嫌美剧不够看,一周一集播出得太慢。有了两个孩子以后,他妈是已经几年没有看美剧了,连家里的电视机也几乎没有打开过。每个星期的两天周末也是打扫家里卫生,送两个小的上培训班,最多外面吃一顿饭,几乎已经没有任何个人业余时间空间。所以任何一个人在做出这个生二胎的决定之前,一定要谨慎考虑,确保家里有足够的人手或者自己的时间比较宽裕,否则按照现在城市里对小孩子的精细照顾和教育投入,妈妈需要全职才能勉强应付。而且孩子不是其他东西,生下来就要负责到底,不是看看不对反悔,既不能退货也不能遗弃。
  但两个孩子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家永远是人气爆棚,永远没有冷清的时候。除了哭声、尖叫声,就是笑声。两个小孩子可以自己一起玩耍,不会缠牢父母,可以让父母腾出一点时间做事情,也不会像独生子女一样只能一个人呆呆地看电视或者玩iPad,哪怕是相互嬉戏争吵抢夺告状,应该也是对大脑的一种刺激,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吧。本来哥哥小的时候一个人睡小房间会害怕,夜里经常惊醒,现在两个人一起睡一个房间,弟弟虽然只有3岁,也能自己独立睡觉了,因为有哥哥给他壮胆呢。而且小弟弟因为一直跟在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后面追赶,很多方面就会发展得比较超前一点。因为哥哥学游泳,他也从小在水池里泡着,3岁就能站着从上面淋下来洗头。家里孩子多就不大会娇气,因为任何一个都不再是家里唯一的小太阳了,不会挑食,因为挑食就全被另外一个吃了;不会刁蛮无礼,因为耍赖大家就不理睬他了&&
  关于单独二胎声音五花八门
  准备生二胎的小心了:42岁的妈妈是独生女,21岁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们老公都不是独生子,母女均可以生二胎。如果父母先生了第二个孩子的话,女儿生第二个孩子就违法了!如果女儿先生了第二个孩子,父母后生二胎,则不犯法。于是,将会看见外甥牵着小舅、小姨出去买糖吃。中国式家庭!
  &&这两天微信微博狂转的一则笑话
  (二胎)恐怕不是愿不愿生而是能不能生的问题。现在压力大,女性普遍提前衰老5-10岁,男性精子质量下滑,致不孕不育高发。
  &&有&世界外婆&之誉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俞瑾教授说
  阿杰和阿花在2010年结婚,次年生下了一个女儿。2012年8月,阿花到户籍所在地白云区金沙街凤冈居委会申请再生育一名子女。居委会计生办调查后称,由于女方阿花的父亲在离婚前与人非法同居,并另行生育下一双儿女,因此阿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生女&,因此她和阿杰并不能适用&双独&夫妻可生二胎的政策。
  &&《南方都市报》11月19日报道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阿杰的父亲再也不能出事了!&
  &&有微博网友评论
  近日,一项针对生育意愿的调查显示,有约3/4的网友表示想要生两个或以上的孩子,而有1/4左右的未婚网友表示会改变择偶标准,以后更倾向于选择独生子女。
  &&南方日报《你也会因为&单独二胎&政策改变择偶观吗?》
  二胎政策一放开,积累十几年、具备生育条件、有生育愿望的夫妻,都会赶在2014年底和2015年生育二胎,这么大的婴儿潮前所未见。他们以后的入学、就业等对社会的冲击,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一位网友
  &单独二胎&新政对于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来说并非全是利好,人福医药[-1.02%资金研报]昨日就出现了逆市下跌。受益&单独二胎&新政利好,婴童概念板块有8股强势涨停,但主营安全套等产品的人福医药昨日表现不佳,在大盘整体向上背景下反而出现下跌,最大跌幅逾2%,收盘以0.89%的跌幅报25.58元/股。
  &&中国经济网《二胎政策打击计生用品人福医药&躺枪&下跌》
  这里面有一笔账,根据专家估计,解放二胎每年要多生100万个熊孩纸出来,而要命中一发,平均大约要开10炮,这样一来,一年将少消费1000万个套套。
  &&证券中国网:@股社区
  (都市快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小朋友希望有弟弟或妹妹吗?生过二胎的&过来人&又怎么看?
  记者昨在杭州一所知名的公办小学随机调查:
  ●40个小朋友,18人希望有弟弟妹妹
  ●两个孩子同时生病最痛苦
  ●家长中午才有自由时间,社交活动明显减少
  ●多养一个孩子,经济压力肯定大很多
  ●等我们老了,他们还能互相依靠,这种亲情什么都比不上
  记者姜晓蓉
  杭州一所知名民办小学的老师说,学校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错,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很多很多,&你放学时可以去校门口看看,很多家长都是手上抱着一个小的,又来接大的放学。&
  杭州公办学校的情况会是怎样?昨天下午,快报记者走进杭州市一所知名小学,在三年级做了一个小调查。三年级一共278位学生,我们现场了解,有亲生兄弟姐妹的一共63人,占到近四分之一。我们也随机采访了13位家长,其中10位妈妈是全职太太,另外三人有两位是老师,一位是会计。
  40个小朋友
  18人希望有弟弟妹妹
  三年级某班有40个小朋友,8个孩子有兄弟姐妹。
  当记者问,&希不希望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18个小朋友争着举起小手。
  一位男生说:&现在做完作业都没人陪我玩,只能自己玩积木。&
  另一个男生小声地说:&我不喜欢妈妈生弟弟或妹妹,我想要哥哥姐姐。&旁边的同学听到后,大笑着说:&你只能当哥哥啦!&
  还有一位男生说:&要是有了小弟弟,他就会来跟我抢变形金刚了。&
  在另一个班,我们问了几个已经有兄弟姐妹的小朋友,听听他们的感受。
  一个9岁女生说,哥哥大她一岁,爸爸妈妈都做生意,忙,基本上都是阿姨管他俩。
  &哥哥有时候很好,有好吃好玩的会分给我一些。我们也经常吵架,抢看电视或者抢电脑,总是哥哥赢,然后我就会哭鼻子,告诉妈妈。后来妈妈跟哥哥说,他要再惹我哭就要罚钱,每次罚十块钱,从那以后就好多了。&
  一个7岁男生说,他有个妹妹,4岁。爸爸是设计师,妈妈是老师。
  &我本来很喜欢妹妹,不过她有时候很烦。有时候总是跟着我,追着我一个劲地问,&我陪你玩好不好?&但她又不知道我要玩什么。我要什么她就要什么。我一般不会欺负她,有时候太烦了才会不跟她玩。妈妈也说她不是盏省油的灯,动不动就哭。&
  一个9岁男生说,妹妹2岁,爸爸做生意,妈妈全职在家。
  &妈妈刚说要给我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时,我很激动。可是刚出生时妹妹那么小,跟她说话她也不懂,就知道哭,我觉得她适合唱女高音。不过妈妈说妹妹长大就可以陪我玩了。爸爸妈妈逼我给妹妹换尿布,一共换了四次,好臭啊!&
  一个8岁男生有个姐姐,14岁。爸爸开公司,妈妈是全职太太。
  &我姐姐在加拿大读书,她小学三年级就出国了,那时候我还很小。每年暑假我们会去加拿大看她,姐姐有时候会&虐待&我,把我的零花钱和玩具都没收,还不让我告诉爸爸妈妈。&
  一女生,10岁,弟弟3岁。爸爸是做生意的,妈妈是会计。
  &我做完作业就会跟弟弟玩,他很乖,看到我在做作业不会来吵我。我会教他玩iPad上的游戏,也会陪他搭积木,有时候他要跟我抢东西我也会让着他,谁让他是我弟弟呢?&
  随机采访的13位家长,10位妈妈是全职。有老师说,班上有两个孩子的家长,妈妈一般都是全职太太,有的妈妈还抱着女儿送孩子上学。现在年级越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多了。
  我们听听已经生过二胎的妈妈们的真实体验,看看&过来人&是怎么说的?
  两个孩子同时生病最痛苦
  家庭情况:儿子7岁,小学一年级;女儿10岁,小学三年级。爸爸开公司,妈妈是全职太太。
  妈妈说:&结婚前我们就准备生两个,我自己是独生子女,不想让孩子的成长很孤单。所以准备生第二个孩子后,我就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准备怀孕。刚开始父母不支持,他们觉得原来那份工作挺好的,辞掉有些可惜。
  &怀孕时,我跟女儿商量了,她刚开始不太接受。上幼儿园时突然多了一个弟弟,她可能觉得弟弟会分享爸爸妈妈对她的爱。现在也还没进入当姐姐的状态,有时候会趁我们不在时欺负弟弟。&
  妈妈说:&养两个孩子,最头痛的是两个人同时生病。现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女儿肺炎,在医院挂了半个月盐水,又调养了半个月,我天天在医院守着。更加不幸的是儿子也感冒了,也是一趟一趟往医院跑,排队看医生、挂盐水,现在想想都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教育两个孩子方面,也有烦恼的时候。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平等对待两个孩子。儿子女儿差不多大,很容易争吵。所以现在不管什么都买两份,为了减少争吵机会,我们也尽量少给孩子买礼物。看电视尽量看点播,两个人轮流看,谁都不许抢。iPad也是一人一个,玩的时间也一样,这样才能摆平。&
  中午才有自由时间社交活动明显减少
  家庭情况:儿子9岁,小学三年级,女儿5岁,幼儿园小班。爸爸开公司,妈妈是全职太太。
  &虽然是全职太太,还是觉得带不过来。&这位妈妈说,&有时候爷爷会来帮忙,爷爷要是不在,早上就跟打仗一样。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做早餐,七点钟要把大儿子从床上弄起来,冬天就更加头疼,我去厨房剥个鸡蛋他又睡下了。好不容易催儿子洗漱完,坐到饭桌上开始吃早餐,我又要去叫小女儿了,她会跟我一起去送哥哥上学。&
  &九点多,送完两个孩子,我要去超市或者菜场买菜,中午稍微休息下,也算是一天中自由的三四个小时。下午两点多,要先去幼儿园把女儿接回来,给她做点点心,陪她玩一会儿后就要去接儿子了。
  &最痛苦的时间是晚上,孩子爸爸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两个孩子我都要管。儿子学习不太自觉,我要监督他做作业,稍微一放松他就开小差。女儿没人陪,她也不喜欢一个人待着,总是凑过来,说要一起画画,有时候画着画着无聊了还会吵哥哥学习。
  &最烦的是小孩吵架,吵得厉害时屋顶都要掀翻了。我有时就在想,还好第二个是女儿,如果还是个儿子,估计要疯掉了。&
  这位妈妈无奈地说,有两个孩子后,社交活动明显少了很多,周一到周五基本上和外界隔绝了,周末会全家一起跟好朋友聚会。本来想女儿上幼儿园后回去上班,这么看来是不行了,估计要等到女儿上四年级以后才能工作,不然根本顾不过来。
  女儿坐在宝宝椅上
  看妈妈做菜
  家庭情况:儿子八岁,小学一年级,女儿2岁,还没上幼儿园。
  现在基本上是妈妈在家带孩子,外婆偶尔过来帮忙。妈妈说,现在都是抱着女儿去接送哥哥。儿子要做作业,我要做晚饭,都没时间管女儿。我们就去买了一个宝宝椅,让女儿坐在厨房门口,手里再拿一个玩具,我手头空的时候再逗她一下,基本能搞定。
  但有时候也很崩溃,儿子不好好做作业,总在叫妈妈。女儿坐在宝宝椅上不耐烦,嚎啕大哭,这时候菜刚下锅,都不知道去管谁好。
  多养一个孩子
  经济压力肯定大很多
  家庭情况:女儿16岁,高一,儿子10岁,小学一年级。爸爸做生意,妈妈是全职太太。
  爸爸说,两个孩子养这么大,最大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
  &现在两个孩子基本上我们自己带,我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也能帮孩子老婆分担一些。女儿大了,也不用太操心了。
  &我们的分工很明确,我负责两个孩子的接送,孩子妈妈负责饮食和儿子功课。我现在早上六点起床,送女儿去学校,回到家后吃完早饭,送儿子上学,然后去上班。
  &儿子出生前,我是一家普通公司的员工,准备生第二个孩子时,我辞职开始创业,因为多养一个孩子,经济上压力肯定会大得多。现在女儿的伙食费一个月就要900元,还有五个兴趣班开支,价格都不便宜,如果经济条件一般还是有点吃力的。&
  等我们老了,他们还能互相依靠
  这种亲情什么都比不上
  家庭情况:儿子22岁,大二,女儿10岁,小学四年级。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老师。
  妈妈说:&当时儿子身体不好,才会想再生一个女儿,两个孩子年纪差得挺大的,但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也没有想到老天会再赐一个女儿给我们,太幸福了。
  &妹妹刚出生时,哥哥还蛮抵触的,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儿子反而更懂事了。因为身体不好,哥哥一直跟我们睡,但妹妹出生后,他很主动地分房睡了,再也不会缠着我们。为了不让儿子的心理落差太大,我们也尽量对两个孩子一视同仁,所有的东西都一样。现在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哥哥妹妹亲得很。
  &现在是很幸福了,但女儿刚出生那会儿,真的是要崩溃了。老人家年纪大,吃不消帮我们带孩子,女儿两岁前,我们请了个阿姨,所有事情就交给保姆了。最艰苦的日子过去了,后面也没什么了。
  &现在我都鼓励身边的人,能生二胎的就生吧,不管有多苦,咬咬牙就过去了。
  &两个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大人永远都代替不了的,有时候很累的时候女儿要找我辅导作业,儿子会说妈妈很累了,你有什么问题来问我。那一瞬间心都快融化了,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和想法。等我们老了,他们还能互相依靠,这种亲情什么都比不上。&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全家人到了纽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