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又想起了 关爱那时候的自己觉得很可怜,没人关爱

原标题:【原创】只想再为我的中师生学霸帮点忙

多年来,我一直想静下心来给我的中师学生和中师教育写些文字,但限于各种原因,写得少,念得多。教师节前夕,应景为我的最后一届中师生写了一篇文字,没料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关心,许多读者在期待文章主人公之一朱日兵的追踪文字。

【原创】教师节要来了,想起我那可悲可怜可叹的最后一届中师生

文发当天,正值周末,朱日兵的遭遇就受到了许多领导的特殊关爱,市长发话,县长亲访,教育局过问,许诺代课岗位,不啻在教师节给朱日兵的一份份厚重礼物。更有许许多多像津师校友一样的热心人关心、鼓舞,着实感动了在山里深居八年之久的朱日兵,让他真切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教师节那天,朱日兵终于走出大山,在同学的陪同下,来常德看我这昔日老师,这是我们分别十八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彼此感叹唏嘘不已,但更多的是交流以后要走的路。

我责怪他这些年,不应该自甘沉默,和老师、同学们切断了联系,不应该不顺应时代潮流而读书拿更高层次文凭,更不应该为家庭羁绊而深居山林……虽然我的责怪是那么苍白无力,他依然执弟子礼点头称是。

时间是无法回去了,我慢慢理解了他的自尊和家境。他是家里的超生子,他有一个姐姐,现已远嫁外地。当年,因为超生,家里被牵猪、拉牛、揭瓦,被迫一贫如洗,加上父母体弱多病,读中师是无奈中的选择,为此,还是欠下了些债。

贵州代课归来,父亲又被查出来患鼻咽癌,本打算重整旗鼓,外出闯荡的,而残酷的现实只能让他安居乐业,和父辈一样,当个老老实实的农民,支撑起这个家。他认为,尽管债台高筑,能陪在父母身边就是最大的孝道了。

据中师同学记忆,他后来任常师宿管部长,因工作认真负责,得罪了一些违纪的同学,这些同学趁着黑夜,聚在一起狠狠揍了他一顿。事后,他没有向学校领导、老师报告,用他的豁达胸襟感化着同学。有人说,那时候,他就有三四十岁人的稳重、智慧和豁达。

做老师的也只能再次鼓励他读书,有机会在家乡代课练好教学本领(现在有意向聘他的学校有一些,可惜父亲患病在身,他不敢出门),说不定哪天,教师梦说实现就实现了。

其实,有一个话,我和他同学都不好过问,家庭已经负债累累了,读书还需要经费,我们埋在心底只想默默为他做些什么。有津师校友要我出面,帮他募捐,我知道,这是他最不愿意接受的,他身体健康,有头脑,能劳动,还种植着远销全国各地的石门柑橘,只要能销售出去,即使是薄利多销,一切都有希望。特此借书韵闲话平台,我认真帮他广告一回:

关于我们石门柑橘成熟季节,一般9月份,中秋国庆节前后,主要是特早熟柑桔,其酸酸甜甜的,相比其他桔类品种,口感略淡略酸,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最早,9月份就能吃到,国庆节前可说是唯一。

国庆后10月至11月为普通早熟柑橘,在石门县种植较多,其皮甚薄,果肉颇甜,尤其是桔子红时,其味最美,是桔子中最美味的,其缺点在于因为皮薄,易坏,难运输,难贮存,不宜久放。

过后11月中下旬至元月份为中迟熟柑橘,较普早而言,味道也不错,其皮略粗,硬度大,易存储,若保管妥当,年后都还可以吃。再说橙类,对橘类是一补充,其成熟季节相对较晚,约11月份方才能够享用,其皮硬味甜,弥补了早熟难存储的限制,亦可放置存储于年后。

比较好吃的主要有碰柑,冰糖橙以及纽荷尔脐橙等,橙类纽荷尔脐橙和冰糖橙是最畅销的。

石门柑橘畅销东北,甚至远销国外,可谓远近闻名,欢迎大家来到石门县来作客,品尝石门县美味的桔和橙,亦随时接受桔子和橙子的预订。欢迎大家电话联系(微信同号可加),现在特早橘子40元一箱(含快递费用),一箱十斤!

想帮助他的朋友,从现在开始就可以红包邮购他的柑橘了,我在此代他表示深深地谢意!借此机会,我也一并感谢社会各界那些对朱日兵关注和关心的热心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前几天朋友推荐06年的一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由中岛哲也导演。深夜看完这部电影,彻底失眠,脑子里一直回旋着电影开始的一幕,落日下火红的河边,那个穿着红裙子的小松子的背影和她稚嫩的歌声。

“弯弯腰,挺挺背,伸手去把星星摘,弯弯腰,挺挺背,一飞飞到云霄外,小小地,缩一团,也和轻风聊聊天。”

电影在这幅孤独、忧伤又唯美的画面后,把观众一把扔进肮脏、荒诞的现实世界。

松子有一个身体病弱的妹妹尤美,爸爸偏爱尤美,松子总受冷落。跟爸爸在一起唯一开心的记忆,是有一次去医院看妹妹之后,爸爸带松子去吃烤蛋糕,还去游乐场看了表演,松子学小丑的鬼脸,第一次看到爸爸的笑容。从那以后,她一直用那个学来的鬼脸,博父亲欢心。

“爸爸总是疼爱病弱的尤美,而我总是孤零零一个人。

后来我一直用那个学来的鬼脸,来博父亲的欢心。

我希望父亲能多关注我一眼。

我考上父亲希望我去的学校,选择父亲希望我从事的职业,努力成为父亲理想的女儿。

结果我所有的努力都成徒劳,还落下后遗症---

每当窘迫无措时,就会习惯性地做出这个鬼脸。”

这个鬼脸并没有伴随松子一生,这个鬼脸在松子因替学生的偷盗行为顶罪而被学校开除后戛然而止。不能再用鬼脸博取同情和欢心,松子便用扭曲、悲惨的一生博取接纳和爱。

松子离开学校,也永远离开了家。她遇到了八女川澈,一个性情暴戾,喜怒无常的作家。松子经历了八女川澈无数次暴力虐待,仍义无反顾地爱他。在一个雨夜,八女川澈留下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之后,带着一丝对自己的嘲笑,把生命停止在铁轨上。

澈也死后,悲痛的松子出道成一位歌手,跟澈也生前的对手冈野健夫走到一起,松子不甘情妇的生活,暗自去拜访冈野健夫的妻子,本以为马上爱情婚姻双丰收,结果冈野健夫扔下一句“我根本不爱你”,当初在一起是因为“你的身体实在是太美了”,把松子像垃圾一样扔掉了。

愤怒绝望的松子脱去了尊严的外衣,成了一名红极一时的浴场女郎。

后来,浴场生意不好,很多人都离开了,形单影只的松子,遇到小野寺,一段堕落的生活后,受不了小野寺流氓无赖的嘴脸,一刀捅死了他。松子对生活彻底绝望了,她想到自杀,从楼上跳下的瞬间,手却死死地拽住了栏杆。她又尝试溺水自杀,可走进水里,水只淹没到腿。

这时候出现的理发师岛津贤至,让她重燃生的希望。理发师的温柔,给松子无限安全感。

但是,杀人的债总要偿还,共同生活一个月后,松子被警方带走了,监狱的日子,一晃就是八年。

“他是爱我的,他在等我”,松子带着爱的自信,耐心地等到了出狱的一天。理发师家门外,隔着窗户,看着温暖的房间里,理发师和妻儿三口,松子静静地说了句“我回来了”。

出狱后的松子也做了名理发师,偶遇当年那个偷盗的学生。无比孤独沧桑的的两个人,疯狂地相爱了,“一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即便是施暴、卖肉、贩毒,松子也要跟阿龙在一起。在等待了八年,阿龙出狱后,松子迎来了阿龙重重的一拳,倒在白雪地。阿龙说,松子的爱,太耀眼。

松子真的累了,她一生飞蛾扑火般求取疼爱和相伴,最终还是被抛弃。现在,她不问“为什么”了,她只是行尸走肉地度过每一天,身材肥胖臃肿,行动迟钝,满屋垃圾,浑身脏臭。

浑浑噩噩很多年后,松子已经53岁,电视节目中青春少年又重燃了松子的生命力,松子找到当年好友的名片,意欲寻求帮助,重新开始生活。可就在这时,生活给松子最后一击,松子夜出,被一群孩子用球棒打死。

53岁的松子,可怜一生的松子,就这样,孤独地死在一片美丽的绿草地里,那是一条河流的岸边,那条河流,像极了松子小时候家乡的那条河。

影片又响起那首歌和小松子稚嫩的声音:弯弯腰,挺挺背,伸手去把星星摘,弯弯腰,挺挺背,一飞飞到云霄外,小小地,缩一团,也和轻风聊聊天。

有人说,松子的一生是悲惨的,

有人说,松子的一生是壮阔的,

有人说,松子的一生是乐观的,

有人说,松子的一生是卑贱的······

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的大片,你说悲惨也好,壮阔也好,乐观也好,卑贱也好,这些情感都融合在松子的一生中,这就是松子的一生,这就是她存在在这个世界的状态和意义。片子把存在主义的荒诞、存在、选择等几大主题都揭示得淋漓尽致。

萨特把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虚无的,偶然的甚至荒诞的客观世界,自为的存在是我们可以做选择的生活,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更可贵在我们平等地拥有选择的权利。电影用绚丽的色彩刻画了充满荒诞和悖论的客观世界,面对每一次近乎致命的打击,松子总能再次,为了获得爱和陪伴,坚强地活下去。

人们总是缜密地、满怀希望地规划脚下的道路,设计着自在的存在,可自在的存在总是给自为的存在开着黑色玩笑。为何命运总不会眷顾松子?存在主义说,这就是松子的存在,她存在的意义就是寻找爱的存在。结局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不好的,这都是自在存在的偶然性,我们无法控制,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生活。我们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要有勇气去承受选择带来的结果,这就足够了。

存在主义对生命的赤裸裸或者说血淋淋的揭露,无疑是客观的。但是我们不满足啊,虽说生命不能回头,松子无法做第二次选择,可我们也要知道,为何松子的生活像一个怪圈,走一圈最终又回归原点?为何生活给她的每一次打击,都如出一撤?为何松子爱上的男人,都会抛弃她?为何松子一生努力,仍得不到幸福?

存在主义说人生活在没有意义的虚无的宇宙空间里,但是人有能力在虚无里做出选择,创造生活。存在主义解决了选择的问题,但是如何选择才能打破怪圈不会重蹈覆辙?心理学给出了终极答案。上面提到的选择力、创造力,实际来源于内心的空洞。小时候的松子,母亲缺位,她极度渴望父亲的关爱却总是不能被爱,早年爱的缺乏在她的内心形成一个巨大空洞。被爱的滋味实在太美好太令人向往了,她飞蛾扑火,倾其一生,去填补爱的空洞。这就是松子创建生活的原动力。

缺爱,意味着自己也不会爱,或者爱的能力低下。你可以说松子是善良的,但无法说她有爱的能力。松子不会爱,她认为的爱,只是一味地讨好对方,满足对方,她不知道,爱也是有边界有底线的。

不是付出就能获得爱的,讽刺的是,无论你多少次寻找,怎么努力,不会爱的人,一定找不到能爱你的人。这是心理学上典型的“强迫性重复”,从小缺爱,潜意识就认为,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如果你看不到潜意识的“咒语”,无论你意识上多么努力挣扎去寻找爱,你的潜意识总会在关键的时刻,制造障碍,让寻爱失败,以印证我确实不值得被爱的事实。潜意识就是这样的“无赖”。

或者,你找到了一个你认为爱你的人,那只是一开始,很快你就会发现,他没有爱的能力。这是因为,缺爱去寻找爱,寻找就变成了抓取,一点点温存和热情都会被当成救命稻草。有爱的人,被吓跑了,或者根本看不到你;能看到你,跟你一起为一点点温存和热情而沉迷的人,也同样是极度缺爱、一直在抓取爱的。你遇到的不是填补空洞的土壤,而是另一个巨大的空洞。松子也逐渐明白一些了,她爱上的,又是一个空洞,但是她说“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零零要好些”,松子拿这句话麻醉自己,最终还是惨遭抛弃。

或许你会说,这是来自原生家庭的永远的痛,是父母造成的创伤,松子自己很难摆脱,即便换做现在的我们,就算懂了这些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是啊,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是会让成年后的我们陷入困境,多年形成的条件反射,无法仅仅通过一些认知而彻底改变。但是改变,总是可以通过一次一次的认知、体验和微调的行动最终达成。原生家庭只不过给你养成了一个十几年固有的旧模式,如果我们肯再花十几年,同样可以破除旧模式,替换成全新的生活模式,更何况,现在有成熟的理论指导,有稳定的咨询师的客体支持,彻底改变,是用不了那么久的。

要相信,每个人的现实都是被自己的选择构建的,既然存在主义告诉了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一定可以再通过选择构建一个新的更理想的现实。在这个现实里,松子的内心是饱满的,不自卑的甚至很自信的,不需要通过疯狂抓取爱而获得生的意义,她会是一位优雅从容的女子,聪明睿智,辨识真情与虚假,不急于爱情,最好的爱情自会到来。即便生活遇到不测,她也能勇敢坚定地面对,从容地接受生命本来的样子---偶然,充满各种可能。这样的松子,会凄惨一生吗?

再一次想起一句话“被爱是自爱投下的光影”,首先要爱自己,建构爱的能力,才能寻找到他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又想起了 关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