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缺少母爱会怎么样的阴影里,怎么办?

中小学生目前的问题及家长困惑_伤城文章网
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及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 中小学生心理特征 主题思想 以个案的方式介绍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行为问题及教育干预原则 以互动的方式讲述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性及维护方法 内容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与家庭,学校环境 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我们也是好样的! 只要你去发现,他们也一样闪光 只要你愿意,就能贴近孩子们的心 教师压力的释放,更好地投入工作 四个自问自答题: 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 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多少 你在教学中常常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吗 你近半年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互动课堂:又是你在讲话!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津津乐道地讲授着语文新课,大多数同学也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但乘老师 在黑板上板述时,教室里有少许不安分的叽叽喳喳声,其中有处较大一点的吵闹声传入了老师 的耳朵,她似乎听出是谁的声音了. 于是,她猛的转过身循声望去,果然是&他&,一个平时老爱课堂讲话的学生正扭头与后排同学 讲话... 情景 1:假设 忽视,继续讲授 用目光表示生气,然后继续讲授 不点名批评:请注意,不要讲话 严厉批评,以制止课堂讲话 采用行动,制止讲话:如体罚 假设你就是当时的那位老师,你这时作出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情景 2:实情 她看到这种情况(班上聚精会神的氛围被破坏),有些恼怒,指着他大声说: &又是你,怎么老爱讲话& &不是我,是他先动我,我是想...& &住嘴,你还想狡辩,大家都知道是你& &不是我先讲的& &不是你先讲的 哼!现在没空跟你讲,放学后你到我办公室去!& 讨论 老师该不该当时制止讲话 如何制止(用什么方式,语气更好些) 如何帮助这个同学克服爱讲话的毛病 这个案例中有没有可能真的是老师批评错了,错怪了他 若是真的错了,如何补救 处理好典型事件,师生关系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不仅使学生的成长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老师 本身也从中获得无比的快乐 教师的权威是如何建立的 靠威严治理,以处罚为主 害怕 靠教学效果,以专业本事立人 敬畏 靠人格魅力,以德,理服人 爱戴 实例:德才中学夏老师的感悟 她是班主任,兼英语课,过去以严著称,教学效果也不错,迎得学生尊重(&怕&),但一离开学校,班 级就乱.后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班队活动的时间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利用走访,了解个别 学生的家庭背景,慢慢有了成就感,她外出开会,班级一样很守纪律.其他教师不再用她的名字 去&镇压&学生了. 困惑 为何如今的孩子没以前乖 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不再向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那样,对老师充满着敬畏,他们开始反叛 过去的一些作法(如要听老师的话,犯了错要低头认错等),以显示自己的力量. 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常常跟老师唱些反调,甚至还有少数在初一阶段还表现不错的学生,到 了初二也开始叛逆了,这是为什么呢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身高,体重等生理形态指标的突增 第 2 次突增年龄,高峰,性别差异 性器官,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意识觉醒 喜欢-喜爱-恋爱-爱情 认知能力的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辩证逻辑思维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上的叛逆(心理上的断乳),给我们的外在印象是这帮学生怎么这么&麻烦&,但其积极的一 面确是儿童成长,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第一次叛逆的特点 第二次叛逆的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1)自我意识 成熟感和独立意向的发展,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其次是对其有约束力的人,如班主任老师. 自我的分化(主体我与客体我) 深度和强度不断增加 自我评价逐渐成熟(独立性增强,从片面到全面,从具体表现到内在品质)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1)自我意识 (2)自我同一性的混乱 成熟感与幼稚性并存 反抗与依赖 闭锁与开放 勇敢与怯懦 高傲与自卑 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生理形态指标的突增 性的发育与性意识觉醒 认知能力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性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希望获得尊重,有所成就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遗传因素: 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家庭结构及亲子关系是主要影响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社区,社会文化背景 个人成长经历:幼年早期的创伤或不良经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因素: 某初中男生,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过程 常见的心理问题 学习障碍:阅读,书写障碍 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 行为障碍:攻击性行为,品行障碍,吸毒,自杀,违法行为等 性心理障碍:如性倒错,过度手淫,同性恋 精神性成瘾行为 网络成瘾 个案追踪 学生与家庭,学校 我的五样 浮萍 说谎的孩子 你真棒 你长大了 你做梦去吧 失语的背后 倒爬杆的&猴子&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完美主义 双趋冲突 与领导的关系 我是&救火员& 自我调适方法 宣泄,转移 自我放松,升华 第一部分 学生及其成长环境 学生:自我发展与个性完善 家庭:父母教育方式与态度 学校:教师的积极与负面影响 一,我的五样 每一人都有自己的许许多多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与否与我们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 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有一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是不合理,还有一些虽然是合理的但不一定 很合时机.例如玩游戏 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很重要,对家长和教师来说,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与 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背景资料 陈某,男,初一,麻城 妈妈,社区医生,三班倒,父亲停薪留职开出租车 现状:学习成绩中等,上课不专心听讲,偶有逃课现象 家长提出的主要问题:孩子常上网,父母已失控,在学校和住处附近找不到他上网的地方了. 我的五样是 转化冲突为力量―双赢 父母与子女常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发生冲突是难免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冲突不一 定要出现你输我赢的局面,双方可以沟通和妥协,然后合力寻找一个双方均可以接受的方法, 造成双赢的效果. 关于每周上网玩游戏的问题,对其父母与孩子分别进行了谈话,然后三方在一起就这个问题进 行讨论,沟通过程如下: 处理冲突的原因 不以父母为中心,也不以孩子为中心,而是以问题关系为中心 理解: 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要算陈年旧帐 化解家庭冲突三步曲 第一步:提出问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的措施 家长一方 孩子一方 1. xxxxx 1. xxxxx 2. xxxxx 2. xxxxx …….. …….. 第三步: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不断改进 沟通的进程 儿子的想法: 减少上网量,拿多的时间去运动,没多去上网给予奖励支持,多带我出去玩会 放假玩 2~3 小时 沟通的进程 父亲的想法: 每星期天到网吧,两到 3 小时,平时不能去 沟通的进程 妈妈的想法 星期一~星期五按时上学,按时回家,上课专心听讲,每天老师讲的课争取当天消化,回家后可以 轻轻松松休息.(特殊情况时例外) 每个星期天在固定网吧玩两个小时 有计划的把以前掉的功课补回来. 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近的部分 放假玩 2~3 小时 每星期天到网吧,两到 3 小时,平时不能去 每个星期天在固定网吧玩两个小时 孩子的心声,容易被父母忽视 减少上网量,拿多的时间去运动,没多去上网给予奖励支持 多带我出去玩会 结局 第一阶段的结局 最近发展的结局 本个案的意义: 既要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也要重视孩子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二,浮萍 某女,初一 家庭背景:妈妈,工程师,父亲,公司职员 主要问题:入学适应困难,家庭亲子关系紧张 求询原因:父亲发现女儿有&自杀意念& 个案启示 入学适应对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良好的开端是较好结局的基础. 成长中几个重要的入学适应阶段及注意事项 上幼儿园:从家庭到集体环境 上小学:从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 上初中:正遇青春期及叛逆过程 上高中:将来的人生选择,面对竞争压力 上大学:从重排&座次&,走入社会-独立生活 一件难忘的事 有人说遇到一个好老师=孩子终身的福气 &高老师妈妈& -- 孩子成长的一个片段 日记一则 三,爱&说谎&的孩子 某女,小学二年级 家庭背景:父母均为工人 主要问题:学习困难,常常不做家庭作业,还爱撒谎 求询原因:最近课堂作业也有时不做,尤其是数学作业,经常挨老师批评 第一印象 漂亮,可爱 看上去也机灵,怎么也跟她妈妈介绍的&说谎&和&不爱做作业&挂不上钩 提问孩子&三个问题&-引出的问题背后 你叫什么名字 你今年几岁 你上几年级 进门相迎时开口的第一句话 怎样问 接纳对方, 换位思考,站在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 再如何问 做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爱分心 感觉统合失调现象 兴趣激发后的结果 个案的启示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孩子学习困难可能的原因: 先天,后天原因赞成的智力障碍 家族性遗传:发育落后,但后来居上 智力发展不平衡,有些方面较强,而另一些方面较弱,甚至落后 感觉统合失调 学习兴趣问题 四,你真棒,鼓励的艺术 某男,小学五年级 家庭背景:父亲:某大学电教馆技工,母亲:某大学后勤处员工 主要问题:多动症,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 求询原因:班主任建议家长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他象&多动症&的孩子吗 个案的启示 建立信任:理解,悦纳,沟通 有效沟通 激发兴趣:从感兴趣的事做起 循序渐进: 贵在坚持,养成习惯 执行过程中:形式上的退让,原则上的坚持 重在过程,再求结果 结余归己,任其发挥 社会支持:家长-老师共同影响 五,你长大了,在后面介绍 六,你没发烧吧 ! 某初三男生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前二天意外摔伤了右手后,面对考试引发的事件… 假如你是他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 七,失语的背后 八,倒爬杆的&猴子& 他在老师眼里是调皮捣蛋的&差生& 他在父母眼里是什么都不会的&笨蛋& 他在刚组团时都不会自我介绍 他在优点大爆炸的时候都找不到自己一点优点 然而,他是一个模仿能力很强的孩子,他是一个攀爬动作非常机灵的孩子. 第二部分 教师健康状况 第三部分 自我调适方法 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By: 孙倩 ]一年级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 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 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 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 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 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 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 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 特点。 二年级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 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 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 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 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 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 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 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 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 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 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 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 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 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 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 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 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 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 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 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 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 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 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 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 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年级 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边处于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他们一方面对母校和老师 充满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小学生活,向往进入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环境。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 他们不希望老师家长把他们当小孩对待, 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 助。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对社会现象和国内 外新闻比较关心,但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正确地进行判断与 辨析。六年级学生敬仰英雄和名人,爱抄名人名言,想当英雄,但在日常生活中 却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比较熟练,但又 不会觉得不屑做或不能坚持做;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松 劲厌学情绪。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年级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各科都有较高要求。新鲜感很 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 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 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 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 主动预习、及时复习。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 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 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 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 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 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 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是都以我为中心。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 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 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我们希望家长能坚 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 ,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 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还是要提 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 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过老师不当批评 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 头显露自己。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 不透‘处罚过当。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但 家长的思想疏导其实更重要。因为您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比我们更清 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 动很认真。增强其自信心。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促进其大胆 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 有疏漏或不当。但我们得到绝大部分家长理解和支持。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 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没 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 三、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 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 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 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教师同 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 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 有人拖欠。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 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 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 养,才是育人的根本。我想,孩子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 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反对棍绊教育、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 目家教辅导。 最后,我想说一说掌物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 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 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 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 子女兴趣。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 络游戏或聊天。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最好高中毕业之前都不要破 例。两句老话,黄毒猛与虎。玩物丧志。切忌,切记。 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 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 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证很重要,而给子女一个温 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为重要。你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她)的苦与 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健。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 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因此,抽陪朋友,陪客户的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 更有效的投资。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 外郊游更有利于下一次教育。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白。能感 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 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 孩子,夫妻离异不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这是 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初二年级: 初中教育阶段,初二是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 时期。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或行为,这些势必增加学校管理、教师教 育教学难度。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初二学生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出对策,以 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一、初二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 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 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1)过渡性 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 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 张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体的 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这时期,特 别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指导。 (2)动荡性 初二学生与初一、小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 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 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映,他 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 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他们自己认 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们实际不具 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 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 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由于初二学生心理不稳定性,易变化,既造成初中阶段学 生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率增高,又产生诸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育界 通常把初二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 (3)闭锁性 初二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 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其情感发生改变,有 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 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 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有时,细心观 察会发现,学生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别人、特 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否则他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 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 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述。 (4)社会性 初二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重要时期,在人生观的 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 影响,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初二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随着 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受其心 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 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退化、妥协, 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 影响。 二、初二学生生理变化特征。 人的生长期是指自成胎起,到二十四岁左右身体停止生长发育为止。这一阶 段, 一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对他 (她) 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13――15 岁是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而且更重要 的是身体内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出特点。 首先, 身体外型剧变: 身高长高。 进入初二后的学生平均每年长高少则 6―― 8厘米,多则10――11厘米。男女生身高的变化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女生在 初二上期身高增长要比男生平均要高些,而初二下期,男生增长要明显得多。同 时,体重也迅速增加。从外形看,已近似成年人,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内脏器 官和组织机能健全,并迅速发展和增强。 其次,男女第二性征差异显著。随着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男女之间的外 表,体形就会产生明显差别。女性比较纤弱,皮肤细腻,皮下脂肪比较丰满,嗓 音尖细,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等。男性比较高大,肩膀宽大,皮肤较粗糙,喉结 突出,声音低沉,有胡须长出,面部可能生粉剌等。这些随着性发育而产生的男 女身体各部位的特征,医学上称为第二性征。 在第二性征生理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男女学生出现明显的性心理变化 ――性意识,表现对异性有好感和想接近的心理。有性冲动和欲望。女性爱美、 爱打扮,追求时髦,希望引起异性和他人注意。在性意识、性冲动的作用下,学 生表现为想入非非的“白日梦”在梦中产生假想以求心理满足。在此阶段,女生的 书信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多,出现“单相思”的情感,往往与高年级男生接触频繁。 由于缺乏性教育和社会上对性意识的神秘化, 学生就会产生性迷惑和性心理障碍。 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性意识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这是人类正常的生理本能反映和心理欲望,并 非是一种不良的冲动;另一方面,这是人类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与动物有本质不 同,必须受到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制约。因此,学校和家庭,在初二阶段加强 性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初中二年级是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 此,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如孤独、忧郁,情 绪波动,苦闷的交织时期,容易受不良社会影响。因性教育方式上要强调适时, 适度、适当的原则,防止产生副作用。 三、初二学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从上述心理、生理发展特征来看,主要从其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 成等方面表现出行为特征来。初二学生生理成熟的发展过程中导致心理需求的冲 突、社会发展客观约束与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冲突。这种心理矛盾在社会、生理和 个性因素的影响下相互交叉重叠,具体表现为: (一)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 随着生理上成熟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面扩大,初中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他 们既要想摆脱父母和成人的束缚,拓展自己的空间,又存在遇到不适应新条件的 困难,需要依靠成人帮助。随着自我意识增强,初二学生具有了成熟的概念和明 显增强的自尊心。在独立活动中,他们好胜心强,能努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 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信任、尊重,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一旦 他们的独立性、好胜心受阻碍,就会产生走极端心理,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如 果这种独立性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冲动,异想天开,以致采取寻求刺激、新鲜 的盲目行为,产生不良结果。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思想上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 不能完全独立,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还是要找同学或同伴商谈,有些问题还 得依靠父母或教师解决。这就表现出其依赖性的一面。例如,在学习的态度上, 他们虽然富有主动性、能自觉的安排时间,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父母或教师的 督促检查。否则会因贪玩醉心于课外阅读或其他校外活动,而耽误学业或误入歧 途。因此,正如通常人们所说初二是各方面两极分化最严重阶段,必须加以正确 引导。 (二)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 学生从少年向成年过渡阶段,由于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 增强,因而表现出活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但是,其增强的旺盛精力和动 机需要跟能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矛盾如果是适度的,将 会促进能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各种消极后果。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造成 行为的失调,有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往往超过实际能力发展的水平,因而不 断造成挫折而丧失信心。具体再现在: 1、性生理与性心理的不平衡 第二性征发育后,身体发生剧烈生理变化,心理上充满疑虑,恐惧,迷惑不 解,对自己的性发育现象,躲躲闪闪,本能地对异性疏远和反感。随后又出现强 烈的性冲动、性意识,产生怀春心理。对异性又开始注意和关心,尤其是对自己 仰慕的同龄异性有好感,产生接近和追求的心理。初二年级下期表现较为突出, 他们希望在交往、接触中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和好感,开始追求异性和恋爱。 因此在学校组织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和注重仪表的态势,以展示自己的能 力水平,达到引起他人的重视的目的。若学校、家庭能及时进行正确的性道德教 育,就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才艺水平。否则,尤其是男生在性冲动下容易发生不良 的性行为和性犯罪。 2、社会性的约束与自我独立的矛盾冲突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 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在初二学生中比较普遍和突出。这也是导致不良行为的 重要原因。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无视其“自我意识”存在的外界因素,常想方 设法予以对抗和反对。其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劝说和约束要求不 肯听从,犟头倔脑、任性。对明知合理的教育措施和行为规范,不分是非一概反 对、违拗。经常强词夺理或从中作梗,高唱反调,有时故意表现出令人不满的淘 气和捣乱。如果教育者采取惩罚手段(责骂、批评、停课等)其情绪更为对立, 表现出“横竖横”的心理行为。再如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满意,故意表现 不爱听讲,做小动作,提一些怪题刁难老师,有时说一些俏皮话,引起哄堂大笑, 扰乱课堂秩序,引以为乐。但对有兴趣的课程和内容对待心目中尊敬的老师讲课, 还是能专心听讲的,这些学生智力不低,思维活跃,不满现状。另外还有些学生 表现玩世不恭我行我素,漠视任何纪律和社会法规、抱着“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 断的人生态度,在进步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表现出:一是消沉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 欢,不苟言笑,慢慢地与同学疏远、对立起来。二是多疑。总认为老师、同学都 看不起他,心境处于一种紧张的“提防”状态。往往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孤独境 地。在初二学生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者表现较为突出。他们时常自己看不起自己, 主要来自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上有的学生在这过渡期里因长得不漂亮、 因家境贫寒、因体质弱、因成绩差而自卑;主观上是严重缺乏自信心。针对以上 心理现象,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环境,逐渐纠正不良的逆反心理和自卑 心理,唤起学生战胜自己热爱生活的信心,要教会学生经受挫折的考验,要有战 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初二学生以上的心理行为特征及表现,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恢复或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满足他 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 导。 2、 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 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 训练,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人格结构,改善心理稳定能力;增强智力和能力 水平,充分发挥心理优势和精神潜力,克服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对心理缺陷的 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和纠正教育,采取谈心、对话、座谈、咨询等灵活多样 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逐步转化为心理健康、心理品质良好的学生。如在 谈心活动中,要注意一是讲信任,信任是谈真心话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效果; 二是要亲切、诚恳,无拘束的谈心好象是无阻挡的江河之水,一切真心话都能倾 泻出来,儿子对严肃的父亲可能很信任,但没有倾谈的气氛,常常是没有想好的 不谈,想错的更不敢谈,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要经常谈心和有目的谈 心相结合。谈心是双方的交谈而要与被谈者为主,希望他多谈,谈心者要起主导 作用,启发、引导、提问,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谈心所涉及的内容要广泛, 通过谈心发现问题,挖出根子,就可以对症下药,给予引导教育。 3、 适时、 适度地进行青春期性道德教育和性心理卫生健康教育, 预防性犯罪。 在初二阶段的学生,因各种原因,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外出,造成身心 伤害。学校、家庭因必须加强这方面的预防教育,要采取及时的措施,如定期召 开男、女生青春期教育会,讲清青春期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以及学生外出给家庭、 社会及个人造成的危害;同时,要充分运用生理卫生课,加强性知识的教育,以 达到预防教育的目的。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家庭活动, 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或机 遇,激发其成就感心理。通过开展适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集体活动如开展家庭旅 游或游戏,在学校应定期组织友谊赛、文艺表演、趣味文体活动等,逐步摆脱学 生自我中心的束缚,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5、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学科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 趣把他们旺盛精力引导到学习轨道上来。 6、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建设的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克服 学生上网打游戏成隐。 7、学校要健全管理机制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同时,必须强化行为规范, 提高道德认识,建立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 总之,重视和加强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对于培养学 生良性情感、塑造健全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纠正心理缺陷,防止学生心理品质 分化,保证学生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以及提高初二年级教育教学水平 等在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三年级: 进入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 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压抑等各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的 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出现的种种心理不适不 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的话,就很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北京中科院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调查各种因素在中考、高考成功中的作用。考 前心态、考场心态是直接影响考生发挥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 础、 ;临场发挥、复习方法和教师指导。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临考前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才能做 到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第一个易出现的问题:欲速不达,挫败信心 一部分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有的希望自己的成绩在非 常短的时间内能提高一二十名, 有的期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种既轻松效果又好, 而且短时间内有奇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都希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增加对中考的信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期望的成绩,易产生挫败感。 心理老师建议:针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克服急躁情绪,对学习要有耐心学习 上不要急功近利,奢望这个星期努力了,下个星期成绩就要有明显地提高。成绩 的提高是要达到一定量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显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对学习要有耐心。 其次要合理定位,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我们每个人的 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自己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就一定能在学习 上突飞猛进,赶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在班 级中、年级中的位置,树立一个通过自己努力可能实现的目标,从自己学习情况 的实际出发,才能进步,才能找到学习的信心。否则,只能是在和他人的比较中 徒增痛苦,对自己的学习是无益的。再次学习要有毅力,心理教师调查中发现, 有将近30%的同学认为自己“自制力太差,遇到困难就想躲避”、“做事经常半途而 废”、“遇到难题就想放弃”、“花了大量时间来制定计划,但却不能付诸于行动”、 “学习虎头蛇尾”等,他们意识到学习成绩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 够造成的,并为之着急。 第二个易出现的问题:心态慌乱,情绪焦虑。 有些同学在初三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非常焦急,老是觉得自己以前的 知识没有学好,担心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复习都不够用,这些同学总是在自己吓唬 自己, (如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复习时间不够用,担心成绩下滑,结果连自己会的题 目也怀疑对不对,严重时脑前出现空白;还有的同学进入初三后,成绩时有波动, 因此总担心自己中考失利)把大量时间都浪费在对学习的担心和焦虑中。 心理老师建议:首先要保持平常心态。其实,如果我们能合理高效地利用考试前 剩下的时间,充分复习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且也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这些同 学可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和自我鼓励,比如在学习的地方写一些小纸 条,如:“踏踏实实复习,不急躁”;“请把注意力从担心转到学习活动上”;“不和 别人比,只做自己该做的”等,这些小纸条会帮助你稳定情绪,找回信心。 其次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起着稳定心理的作用。越是无 序状态,人就越容易四处出击,什么都想做,然后是哪一个也没做好,这样反过 来就更使我们心理慌乱、焦急,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 我们就会在学习上有条不紊,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什么,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完成, 对于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使我们形成学习成就感,会更加增强我们学习的 信心。 学习上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的学习计划和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按照 最后考试的日期向前推算,划分学习计划的时间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时要 注意先复习好基本知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一个一个知识点去攻破,自己看书做 习题还不能掌握的情况下,要勤于张口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总之,一个原则:无 论用什么方式,考试范围内的基本知识必须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真正掌握。 第三个易出现的问题 攻不下关,情绪焦虑 一些初三同学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同学发 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有的学科再怎么去“攻”它,成 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考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 策了,甚至对它丧失了信心。 心理老师建议:很多同学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关键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所以考试常常失败,当失败的次数多了以后,同学们从这门学科中获 得的全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 因此也就减少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潜能开发,所以,学生们应多与老师、同学们交 流沟通,善于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另外注意一点就是把时间用在难题上的同时,也要花一点时间在基础知识上,尤 其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其实,考试中基本知识就占了80%, 如果你能很好地掌握了每个基本知识点,在保证基本知识少丢分的情况下,我想 剩下的20%的综合题和难题,你也会拿到一些分数的,这样你的试卷的总分就会 很高。所以学习是要讲策略的。 第四个易出现的问题:作息不当,效率不高 在初三学生中,有很多人提到了自己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经常想打瞌 睡,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长此下去,许多同学就觉得很疲惫。 心理老师建议:劳逸结合 ,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尽管学校和老师一再地强调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但事实上仍有 太多的学生进行“学习疲劳战”。很多同学都是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 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临 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 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学习不是谁用的时 间长谁就一定能够成绩好,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注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问题五: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 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和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的期望过高。不少 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 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在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不良的心理暗 示等介绍 心理老师建议: 1.学会理解父母,变对立为合力。 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 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大多数的 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 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重点高中,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想法都是出于 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平时父母对你学习上 的叮咛、考试分数的唠叨,实际上都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作为子女,不应该过 多计较父母的语言、态度、方式方法,而应该更多地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帮助,通 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父母对你学习的态度放心,对你努力的行动满意。在互相 理解的基础上,将父母对你的期望转化成你们的共同目标。 2.学会与父母沟通,变压力为动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出于自己内心的良好愿望,可能有时也是非常理想 化的。他们忽视了孩子个人的需要,父母的不良暗示造成的影响,但不知压力过 大就会变成阻力。父母方面的积极性只是考生的外动力,在内动力没有跟上的情 况下,只能成为一种压力。所以内外动力的协调,最好由考生自己来完成。当考 生觉得父母的期望过高时,应该主动与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父母, 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转达给父母,让父母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能力,客观地 评价期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变压力为动力。 3.学会调整期望,挖潜力为实力。 只有合理、合适的目标才会激发人去努力,“跳一跳摘果子”的道理大家都明 白,如果不管怎么跳都摘不到果子,那么不论果子多大,也无法引起兴趣。因此, 可望而不可及的期望,只会使人产生自卑和抑郁,最终选择放弃。考生应该与父 母坐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现有的实力,了解期望考入学校的实际要求,如去年的 招生名额、入学的分数等等。根据自己现有的成绩基础,权衡录取的可能性;同 时也需要考虑一些可能的变化因素,如学校今年是否有扩招计划,个人方面是否 有可挖掘的潜力,外加一定的保险系数,即考虑不可预料的因素,如考试中的身 体状况、考场发挥等。最后决定考入该校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努力 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满的程度。 在初三这个升学的关键时期, 调整好心理状态, 把握住自己也就把握住了未来。 祝同学们好运!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 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 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 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 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 临着新的心理断乳。 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 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 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 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 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 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 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 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 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 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 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 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 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 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 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 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 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 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 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 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 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 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 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 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 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 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 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 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 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 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按照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科学地修正自己的学习,培养他 们一种元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找出自己的思维误区, 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提 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升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自我放弃,学业绝望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失去学习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自我封闭,抑 郁孤僻;或者自我放纵,沉溺于玩乐、游戏、交友等方面,荒废学业。更有甚者, 自我封闭的学生可能会形成抑郁症;自我放纵的学生可能形成小团体,对整个班 级的学习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能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久而久 之,会使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对生活产生扭曲的理解,影响他们的 一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沟通,排遣心理郁结。师生关系中情感依恋的缺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 学业上的不适应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由此形成的消极自我概念又将进一步影 响和限制学生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亲密接触,积极沟通, 让学生信赖老师,愿意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进而让他们的心理症 结得以排遣;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会为下步工作作 好铺垫。尤其是那些自我封闭的同学,更需要老师耐心的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 内心。 2、积极鼓励,找回学习乐趣。在和这些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之后,要积极的 影响改变他们的观念。不论是自我封闭还是自我放纵,都是对自己在学业上的一 种绝望,一种自卑和不自信。我们要通过积极的交流,帮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形 成正确的认识,不要自卑,对自己来说关键是重视高中三年的过程,让自己无怨 无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哪怕是小小的进步, 也要让他们在学业上找到胜利的愉悦,找回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3、因材施教,铺设成才之路。在使这些学生找到愉悦和平静的学习心态之后,要 合理的帮他们构建自己的目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 成才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终究会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 发展特长。如有艺术特长,可以尝试学习艺术专业,将来报考艺术院校;如有体 育特长,可以尝试学习体育专业,将来报考体育院校;如有影视兴趣,可以尝试 将来报考影视类的艺术专业,等等。并且告诉他们现在所学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 有沉住气,多学一点,尽量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之,让他们树立其适合 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改变他们自我绝望。 三、自以为是,学业自负 考入北中这所重点中学,确实不易,都需要有一定的实力,于是有些学生在学习 上出现了自负倾向。他们学习上非常自负,其实水平不见得多强,能力不见得多 高,往往眼高手低,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自己是“半瓶子醋”。平时学习,浮躁 懒惰,不深入,不系统,浅尝辄止;考试时,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涂。 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引导,对于学生个人可能会难以提高成绩, 对于班级可能会形成一股不良的学风。 对于这样的学习心态,我们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1、挫折教育,消磨浮躁。面对盲目自信的人,必须让他们自己受挫,碰得头破血 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意识到都是自己自负惹的祸。可以通过考试的形式, 在分析考试成绩时,针对他们马虎粗心的做题状态进行严厉批评;也可以通过让 其当众演示某一问题的思路,指出其局限性,对他们强化一种需要谦虚谨慎的意 识。 2、精妙指导,折服自负。自负的人,往往有一定的资本。要让这样的学生听进老 师的指导意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必须通过老师深厚渊博的知识,精妙科 学的指导使学生深深折服,从而使他们自惭形秽,认识到自己的浅薄。进而,彻 底审视自我,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心态。 3、 及时鼓励, 强化改进。 当学生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时, 老师要密切关注, 及时地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 探索新学法修正旧习惯的意识。只有真正地把这种改进意识牢固地植根于学生的 心理机制中,才有可能使他们自觉地审视学习,改进学习。 四、急功近利,学业苛求 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会有一种紧张急切情绪,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尤 其是实验班的学生。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家庭、学校和学生自己的期望过苛 求过于关注是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调节学生的心理: 1、 调低期望, 缓解压力。 有实力的学生往往非常自信, 自己有较高的目标和要求, 成为压在自己身上的沉重负担,它不但没有给学生应有的激励,反而使学生焦虑 压抑。此时,要引导学生调低期望值,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一种轻松的心情面 对学习。 2、摆正心态,快乐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尽量摆脱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把目 光局限在成绩、高考和名牌大学上,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看法,学习是一种 享受,是一种快乐。因为这些学生学有余力,所以应该充分的享受这种学习的快 乐,不可苛求自己,要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此外,在上述这些学习心理的调解过程中,我们认为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只有把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疏通, 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准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症结,才可能对症下药,才 可能使自己的指导调节被学生切实的合作执行。 2、 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教育 教学理论,才可能准确地分析学生的问题,才可能科学的设计解决方案,才可能 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落实解决方案。 3、 培养独特的教师个人魅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催化剂。 教师只有具备了令学生折 服的个人魅力,才有助于师生的交流,才有助于解决策略和方案的贯彻执行,才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建立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制度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是 深入分析学生心理的必要条件,是全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为学 生营造各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 总之,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个复杂的课题,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认真 思考的课题。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二年级 一、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 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 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 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 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 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二、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 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 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 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 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 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 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 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 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退步比较 严重。 解决策略: 在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第二步,定阶段性目标,将目标具体可量化,然后一步步向前迈进。 第三,要培养自信。获得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第二步: 用毅力、勇气,从每一点小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自信的第三步: 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培养自信。 (来源于网络)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三年级 班主任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 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面对 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等不良心理因素汇集在一个学生 一身,同时汇集成班级文化的主流。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 的高三心理,营造出张驰有度的高三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最终自信地走进高考 考场,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实在是太重要了。作为带领学生冲刺高考的我围 绕着以上问题进行了探索,也许它并不正确,但它的确是一种尝试。 结合这两年当高三班主任的体会,我认为高三学生的心理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 制造心理压力期、缓解心理压力期、激励冲刺期,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调 节对策。 第一时期 制造心理压力期(8月――12月)高三,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流汗、流泪、还有那内心的煎熬。作为 班主任,在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助他 们走好中学时代的最后一段旅程。按照常规,一进入高三的学生应该自然而然地 形成紧迫感。 可是我觉得今年的高三学生到9月开学时仍没有形成高三氛围。 为了 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召开“备战高考,你有准备了吗?”的主题班会,并请来上 届优秀毕业生谈他们的备考心得;请本班的重读生谈高考失败的教训,然后请学 生代表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上台表决心。之后,利用专栏、黑板报等教室环 境渲染这种进入高三需备战的氛围:如设置“愿望树”专栏,让学生把自己的对高 考的期望贴出来;黑板报的主题是“迎战高考,奋力拼搏”;同时还每天更换“距离 会考(一模、高考)**天”的提示牌……这些都在塑造高三需要抓紧时间的氛围, 从而影响在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让他具备一定的心理压力。 进入十月后,我决定给已经初步形成的高三氛围升升温。中段考完了,此时 的黑板报成了班级学习竞争的大擂台,总分前15名和单科成绩前三名者在“风云 榜”上有名,同时特设“我超越了自己”专栏,鼓励进步的学生。学生,都需要一些 学习的动力。而竞争,就是最好的动力!每一次考完试,榜上的名字都会发生或 多或少的变化, 这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谁不希望自己能登上榜首, 傲视群雄呢? 正是一次次的打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班级里学习气氛日 益浓厚。 第二时期 缓解心理压力期(12月――4月)我认为从12月到二模期间是学生心理最容易出现事故的时期。这个时期,学 生已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高考上,六年的辛苦努力,就为了最后这一搏! 紧张,紧张,还是紧张!对高考的恐惧,家长殷切期望带来的无形压力,加上学 生自身学习成绩的些许变化都会造成学生焦躁不安。越到最后阶段,学生的紧张 心理越严重。这时期学生的心理承受已达到极限,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轻松 的心情迎接高考,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如果处理不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导致其自暴自弃。我认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缓解学生压力上。如何做 好这项工作? (一)单独谈话 学生来自于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对学生性格和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学生的心 理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排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也不一样,其中谈心法是比较好的。 单独的谈话对学生很重要,不是说教,而是倾听,让学生将自己的担忧和问题说 出来,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进行指导,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天,以便缓解他 们紧张的心理;使他们分清主次,合理利用时间和正确确定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 方向;使他们确立迎接高考的平常心态和信心。面对考试进步的学生,我说“学习 进步了,说明你是有潜力的,你这段时间的状态是好的,坚持下去,高考肯定没 问题!”而面对考试退步的学生,我说“没关系的,这又不是高考,考差了不等于 就是一件坏事,通过总结,让你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也是一件好事 吗?通过及早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就必然能取得高考的成功。” (二)缓解家庭压力:高三学生一大部分压力,来源于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的思想左右着许多家长和家庭,对学生施加的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特别大,有 些学生坦言不愿进家,不愿面对父母,尤其是不能听父母的唠叨。父母有时的教 育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为此在召开家长会时,我把高三学生的心理 特点对家长进行分析, 然后把事先收集到的学生对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家长, 请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进入高三,体味高三的苦;要求家长放下架子,继续做 自己孩子的朋友,并且是知心朋友。这种做法是帮助学生有效的消除家庭的负面 影响和压力。家庭外部环境宽松了,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没有了,学生充分感受 到家庭的良苦用心,这对于高三学习是非常有利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家长会的 后续效果非常好。 (三)通过活动缓解压力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 做到一张一弛,使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取得优良的 成绩。我鼓励学生下午放学后或早上起来去跑步,另外让班干部适当组织一些例 如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周末也可利用适量时间来进行打球、散步等运动,课间 多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多与同学朋友聊天开开玩笑,听听音乐等,放松自己, 从而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第三时期 激励冲刺时期(4月――6月) 二模以后,距高考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已经意味着复习备考工作已经进入了 冲刺阶段,学生经过较长时期的备考复习,已感觉到了身心的疲惫。怎样在这个 阶段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冲刺阶段,有赖于教师激 励作用的发挥。 我让学生重新布置教室环境,大范围地张贴有激励作用的名人名言,让学生 从中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氛围,培养对高考的信心。同时结合级“高考百日宣誓 活动”,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几句最鼓动人心的话或座右铭,把带有学生签名的班级 口号横额悬挂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发动学生在每周一班会课一起大声宣喊本班的 誓词,让学生把对高考的激情在这最后的备考阶段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高考前的一个星期,我把自己以及各个科任老师、还有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与祝 福通过口头表达或者书信、黑板板书告诉每一个同学。尤其是在高考那天走进考 场之前,给他们一句诚挚的祝福、一声温情的叮咛以及一个会心的微笑,让他们 满怀信心地走进高考考场。 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打好心理战,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乐趣。只有 掌握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不断探索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才不愧于一名 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的神圣职责。教育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 结,才能使自己更接近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伤城文章网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缺少母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