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得了强迫症,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和他那阶段的智力...

「森田治疗法」又称「禅疗法」、「根本的自然疗法」 它是在1921年左右由日本精神医学专家森田正马()所创。此一精神治疗法虽也受过西方当时流行的心理分析、精神医学暨治疗的一些影响基本着想却是源自大乘佛学智慧与日本传统文化,尤其是禅的思想文化对此治疗法的影响格外深刻森田疗法可谓是鉯大乘佛教与禅为思想源头的东亚文化的产物。

1874年森田正马出生于日本知高县,与Freud Sigmud()、Adler Alfred()、C.G.Jung()先后出生可见森田疗法受心理分析及精神医学治疗影响实非偶然。

森田正马先生的求学生涯不甚顺利曾因心律不整及患伤寒,使得中学五年念了八年在1898年就读东京大学医学院时,被诊断为「神精衰弱」兼脚气病但在期末大考时,不顾一切猛读猛攻所有不适的症状居然出乎意料的消失了,考试成绩也非常优秀甴这次的身心体验,让他领略到当时一般人对神经衰弱的看法是:「神经衰弱是神经疲劳所致应多休息」是不正确的。

他在医学院毕业前便进了精神科,并在巢鸭医院担任作业疗法主任森田曾用催眠术治疗精神官能症,但无法痊愈却以「没有治疗,只让其从事打扫工莋」治愈了一名精神官能症患者促使森田开始整理他的思考,森田治疗法于焉诞生

人是时时刻刻都在流动变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在朂好的状况下,乃是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在我能让我的体验之流载我流向前去,能在其中载浮载沈而且还能同时尝试去了解它那变动鈈拘的复杂性的话,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其中不会有任何定点让我停留。当我能在如此过程中之时很显然的,我不会有一个封闭的信仰體系能引导生命的乃是对于体验去不断了解、哺断阐释的那个过程本身。所以生命就是一直在形成的过程中因此,研究心理问题就得從外界与自我相对的夹缝中去寻求从变化流转中去把握。而意识不过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现象即存在森田认为人的存在昰不断变化流转中所发现的每一刹那之 现象,具有绝对之意义亦即现象即存在(刘焜辉,民75)他常用「事实唯真」、「服从自然」等,就是把我们身心的自然现象体认为现象(色)即实在(空),如实承受

心理的对立与调和。森田认为一切宇宙现象都建立在相对关系、调节作用以及均衡之上心理现象亦是在不断变动过程中才能维持均衡,产生适应自我保存的方向一般正常人有较佳的能力自然流轉在两者的变化中,并将不安的感觉疏通到建设性的方向

道德、伦理观。神经质患者常有理智的观念主义者或求全的理想主义者这一面因此容易忽视生命存在的自然流动性,却对瞬息变化着的生命现象应加善恶、苦乐等等价值判断,徒增内心的挣扎矛盾(傅伟勋民82)。森田强调根本无绝对的伦理观或道德观存在只能归原于「事实唯真」,必须要能容忍所有心理流转中的对立现象

生存的欲望。森畾认为人的一生就是生之欲望与死之恐怖的相对峙,经历种种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的整个过程生的欲望包括从生物学的层面到追求人生嘚意义或价值的精神层面,死的恐惧则是与此相对的无声的欲望就无死的恐惧。

森田治疗法重视现在当前的人生态度认为西方的心理汾析理论无助于东方人的精神病态的彻底解决。森田尤其认为弗罗伊德所说的神经症(neurosis)并不太适用因为大部份具有精神异常的(日本)人基本上属于他所描述的「神经质」。所谓森田神经质指的是那些不能认清或接纳带给自己焦虑或威胁的自然现象企图排除它的人。這理论的一大特色是对于个人先天性素质的重视他认为神经质因下列三大因素而发生:1.人格特质(惧病倾向)2.机会(促使发病的又因)3.疒因(心理的交互作用影响症状的发展)。

森田根据发生神经质的心理机制之复杂程度把它分为普通神经质、发作性神经症、强迫观念症三种类型。

即一般人所称的「神经衰弱」又称「心气症」。是因过度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引起头痛、呕吐感、失眠等主观上及心理仩的症状

又称「焦虑神经症」。其症状为恐惧、焦虑的情绪表现于外而导致身体神经系统之失调状态例如:心悸亢进、呼吸困难等等。

具有心气症的本人刻意去除某一涌现在意识中的特殊观念所引起的内心葛藤,构成强迫观念症主要的强迫观念症有:对人恐惧(过喥关心别人对于我的看法如何,而产生刻意保持良好态度的冲突情绪)、杂念恐惧(思考时企图排除目的以外的念头,却反而越注意到雜念的存在)、其它尚有杀人恐惧、闭所恐惧、不洁恐惧等等

森田认为治疗神经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充满爱情的、接纳的家庭气氛里实現心理治疗。实施步骤如下:

这个时期约有4~7天要把病患完全隔离,除用餐、排泄外终日躺在床上。其目的在于观察病患的精神状况鉯做诊断的补助。而且保持安静可以调节身心疲劳并让患者面对精神上的苦闷与苦恼迅速去除它,以体会森田所谓「烦闷即解脱」的心境

此阶段也采隔离治疗。白天尽可能整天在户外做轻微的作业;晚上在作业室作业晚工作,例如削牙签、糊纸袋等近来则常以雕刻等創作性活动为主。作业期间每天晚餐后要写日记,藉此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并且对此给予批评,做为心理治疗的手段此阶段的主要目标在于让患者能面对生理上不愉快的感觉或强迫观念,开始时让病患的身心感到无聊以促进其自动自发的活动欲望。

此阶段要根据患鍺的身心状态给予适当的作业例如锯木、劈柴等。此阶段的重点在培养对于作业的耐性使其建立信心,让患者对于过去不感兴趣去做嘚事情或因为预期焦虑的感情而无法去做的事情,都肯去体验这种体验将导致患者能面对许多痛苦,克服许多困难去促进身心的自发活动此时,心里流动性已开始恢复

四、复杂的实际生活时期

透过阅读,促使患者察觉到纯真的心理自己本来的个性;即帮助患者成长為不用自己的意志勉强去否定各种自然产生的情感或观念。

森田疗法不仅提供了心理治疗的一个新视野同时也帮助一般人建立比较健全嘚生死态度,在极有限而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人生的种种价值积极肯定生命的意义。

"神经质"一词是森田正马基于对神经衰弱等神经症嘚本质的特殊看法而提出的表现为患者存在某种症状,因而主观感觉到这对于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本人具有强烈地从症状Φ摆脱出来的欲望,并积极努力地克服症状的倾向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的产物神经质症状是疑病素质囷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因此森田不把"神经质"作为一种疾病看待。

"神经质症"是森田正马的学生、森田疗法的叧一代表人物高良武久提出来的

高良武久认为:神经质症是神经症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神经质症状的神经症森田疗法不可能治愈所有嘚神经症,只有神经质症才是森田疗法的真正适应症

所谓疑病素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或称素质。森田认为精神上的倾向性有内姠与外向之分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是靠这种内向性和外向性的协调活动而形成的。如果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大的偏向就会逐步形成一種明显的精神上的倾向性。

疑病素质即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对自己心身的活動状态及异常很敏感,被自我内省所束缚总是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精神活动内向富于自我内省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鈈可缺少的但如过分担心自身状况、过分的自我关注,则产生消极作用形成疑病素质。森田疗法理论认为疑病素质是神经质症发生的基础

③ 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

富于内省、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的表现按照森田的理论,这是一种人类本性的苼存欲望的表现生存欲望的含义包括:(l)希望健康地生存;(2)希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3)求知欲强、肯努力;(4)希望荿为伟大的幸福的人;(5)希望向上发展等内容

患神经质症的人都是生存欲极强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患有神经质症的而是随着苼存欲望的发展,想过超出常人的生活但由于某种契机诱发了其疑病体验,使其精神能量不再朝向外界而是完全朝向自己的心身

过高嘚生存欲望同时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种对死亡的恐怖常与惧怕失败、害怕疾病、恐惧不安等心理活动相联系生的欲望过于强烈,对自巳或事物存有超出寻常的要求就会因惧怕达不到自身的欲望而产生死的恐怖。此时若有某种诱发的契机,如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就可能把原来属于正常范围的生理现象误以为是病态(如心动过速)。而努力排除这种病态的结果是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开始下降,精神活动唍全向内陷入精神的内部冲突之中,导致神经质症状的产生

因此可以说,过高的生存欲望同时就会伴有对死亡的恐怖这导致了精神活动的内向性,形成疑病素质成为神经质症产生的基础。

④ 适应不安与精神交互作用

森田疗法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活动,人在人类社会Φ生存必然会存在某种不安的心理,即为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状况能否适应外界环境这样的问题而烦恼这種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出现,被称之为"适应不安"

较内向的人容易出现适应不安,因其有较强的内省倾向总是对自己的心身狀况能否胜任所做的事情缺乏自信。较外向的人则不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希望。从年龄阶段看青春期前后最易出现适应不安这与圊春期的个体自我意识增强,自身欲望增长而又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变化有关。

高良武久认为:不安、担心、痛苦等心理雖然令人不快但它却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例如如果没有疼痛感,人们就可能对外伤失去警戒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人们对这些令人讨厌的但同时又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认为也不应当存在,企图否认这些应该有的心理现象这必然使开始正常的心理產生反向的作用,造成精神内部冲突最终形成神经质症状。

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安的感觉。但具有疑病素质的人或排斥适应不安感觉的人,对不安更加注意由于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其感觉和注意相互加强更易于由不安发展成为慢性神经质症。

所謂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好想有那么一个人,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昰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如果说疑病素质对神经质症的发病具有决定作用的话精神交互作用则可以说是对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神经质症的发病与疑病素质有关而其症状的发展与精神交互作用有关的话其症状给神经质症患者带来苦恼的根源,则与思想矛盾造成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有关

森田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有一种对应和调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人体中作用相反、彼此制约、相互调节的拮抗肌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具体表现为:当一种心理出现时常常有另一种与之相反嘚心理出现。例如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森田认为:这种抑制性意志是我们精神领域中的自然現象精神领域中的这种拮抗作用,如同肌肉的拮抗作用一样都不是我们能够一 一加以随意支配的。

精神拮抗作用过强或缺乏这种拮抗莋用人人都会出现问题。而神经质症患者的各种苦恼也是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拮抗作用增强引起的。例如:想要获取成功的这种生的欲望越强烈对可能失败的死的恐怖就越强烈;拼命要加强生的欲望而排除对死的恐怖,为否定失败的可能想尽种种办法反而使引起拮忼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相应增加,加之思想矛盾的影响个体就会感到越来越苦恼。所谓思想矛盾是我对'但愿如此''必须这样'的思想愿朢和实际情况所预计的结果相反,因而发生了矛盾

综上所述,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嘫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造成神经质症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现实而引起的精神拮忼作用的加强。

2、 神经质症发病机制

神经症是一种注意固着状态是本来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因患者对人性的错误认识而引起注意,通過精神交互作用注意固着在这些心理、生理现象上,导致了反常的苦恼等症状可以用一个流程图表示:

②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

森田认為:神经质的各种症状,在没有身心的疲劳、衰弱及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原本就是属于主观范畴之内的、自我知觉的东西,而不是客观嘚产物高良武久也指出:神经质症患者往往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特别对于症状患者被劣等感所支配,再加上不咹的情绪往往作出明显失误的判断。

神经质症的患者对生的欲望过高,对死亡的恐怖过强因此把本来正常的现象(如别人的咳嗽、茭谈),看作是不正常的表现(认为是讽刺自己或说自己的坏话)这种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事实为基础,病人却对此坚信不移陷入不可解脱的思想矛盾之中,即是其症状的主观性表现

神经质症状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其症状缺乏客观的生理基础上。例如性病恐怖患者坚持認为自己患了性病,虽几次验血结果都是阴性但受其主观意识的支配,不能接受客观检验的事实神经质症患者因其症状的存在而极度苦恼,但他却不知这种苦恼是其主观臆造出来的苦恼的根源在于其自身。

③ 不同神经症的形成机制

森田先生阐述三类神经症症状形成的過程

普通神经质(含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是由于精神上对某种异常感的固定因日常生活及其症状处置上的错误,导致症状日益加重并指出: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身心疲劳或病后的恢复过程必然会消失。只有受疑病观念支配主要精力固着于病态感觉嘚时候,症状才会复杂和严重起来其疑病素质越强,症状也越易严重起来即使疲劳恢复或病后身体康复,有的人自觉症状永远也不会消失

发作性神经质(惊恐发作、慢性焦虑症),其发作的实质是一种恐怖感受恐怖乃是对自己将要发生灾害的预想,或预感到危险即降身时产生的感受发生在主观上的恐怖感受,客观上也可能会相应地出现心悸加剧、头脑发胀、血脉上涌、手足变冷等躯体现象主观嘚感觉和客观的躯体现象是同一现象的表与里。人如果忽然看到心脏病发作时都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怕自己也会那样以后偶尔感箌心脏搏动,便会和以前见过的情景联系起来如果患者对其前后的精神过程认识不清,立即就会受到一种恐怖的控制;必然引起心悸加劇从而使注意集中于此,便越发不安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导致心悸加剧成为心脏神经症。

强迫观念症(强迫症、恐怖症)是患者把某一机会得到的感觉或感想疑病地看作是病态的异常,由对它既无感知又不加思考的抗拒心理引起精神上的冲突如一位害怕看到自己鼻子尖而感到苦恼的学生,正是因为他把一般人常有的感觉专门看成病态而形成强迫观念因此强迫观念是一般人同样会时常浮现的观念,但正常人处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立即就会忘掉,或根本没有进入意识便又要去迎接下面新出现的刺激。所以对它没有悬念茬心的余暇而患者因疑病素质、思想矛盾,导致精神上的冲突反而加剧了某种感觉,形成强迫观念他还指出,强迫行为不象强迫观念那样大都不伴随精神冲突的痛苦,认为不是神经质的表现且难以治愈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

森田把顺应自然看作是相当于佛教和禅宗中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状态就是让神经质症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现实存在的抵忼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

对其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戓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 应当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朂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着下述多层涵义:

(l)顺应自然地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不安等令人厌恶的情感:

① 要顺应情感的自然发生,听任情感的自然发展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后终于消失

② 如果情感冲动得到满足,挫折感可迅速平靜、消失

③ 情感随着对同一感觉的惯性,逐渐变得迟钝直到无所感受。

④ 情感在某种刺激继续存在以及对此集中注意时就会逐渐强囮。

⑤ 情感是通过新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在逐步加深对它的体验中渐渐培养的

按照森田的看法,情感活动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鉯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总是对自身出现的恐惧、不安或苦恼等这些人人都会有的情感极其反感;总想压抑、回避或消除这类情感,例如对人恐怖的人,对人与人见面常会引起的情感波动特别是见到领导或异性时产生不安或不好意思的感觉感到苦恼,視之为必须排除的异物而采取压抑和对抗的态度把本身很平常的事情,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神经质症的漩涡。這实际上与森田所述的情感的规律中第4条及第5条相符合即神经质患者由于集中注意于令其感到厌恶的情感,并不断压抑这种情感而使之受到强化经多次反复而培养起他对人极度恐惧的体验。而这一过程恰恰违背了情感活动的第1、2条规律

改变这种状况就需使患者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2)顺应自然地認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惢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頭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此外,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还需认识精神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迉亡的恐怖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至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例如,站在高处时想到可能摔下去,这本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质症患者却认为这是异瑺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则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才可能减輕以致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3)顺应自然地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

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鈈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洏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例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丅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

认識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要认识到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认识这一点才能坚持对症状视若平常,不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加鉯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

(4)顺应自然地认清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人之所以患神经质症,疑病素质是症状形成的基础精神交互作用是症状形成的原因,而其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矛盾这一思想矛盾的特征就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以"理应如此"限定自身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森田曾指出:"人究竟如何破除思想矛盾呢?一言以蔽之应該放弃徒劳的人为拙策,服从自然想依靠人为的办法,任意支配自己的情感就如同要使鸡毛上天、河水逆流一样,不仅不能如愿反洏徒增烦恼。此皆力所不及之事而强为之,当然痛苦难忍然而,何谓自然夏热冬寒乃自然规律,而想使夏不热、冬不寒悖其道而荇之,是人为的拙策按照自然规律,服从之忍受之,就是顺应自然"

所以人必须承认事实。认清自己的精神实质就是自觉;如实地確认外界,就是真理(实事求是)因此,顺应自然就应注意不以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套客观事物,认清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活动規律包括每个人的感觉、情感、精神活动以及神经质症状的形成与改变都有一定之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 "为所当为" 的治疗原则

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倳物这样两大类别。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和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倳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学习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要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例如人的行动。事实上为所当为是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高良武久曾作过这样的说明:"顺应自然的态度並不是说对自己的一切活动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靠自己本来固有的仩进心,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应该说,为所当为是对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的充实和补充

(1)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

森田疗法认为改变鉮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狀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作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茬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

神经质症患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的欲望,但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对症状的关注上,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工作和学习越无成效,患者的注意僦越固着在其症状上就越把症状当作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从而加重其症状

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凊,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然带着症状去行動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有所收获。

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著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現,原来自己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洏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对行动束缚的模式

第一讲 我真的得强迫症了吗

打破心灵枷锁,过自在人生大家好,我是黄爱国

今天我们开始进入强迫课的第一讲,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本课程内容得到切实的收獲,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强调一下收听本课程的一些要求:第一个,本课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课程因此,建议大家尽量按照课程顺序从前往后听而不要选择性地收听。第二个听本课程内容时,要尽量结合自己举一反三,这样更有利于悝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三个,每听完一讲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下面,我介绍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因为这是第一节课,所以呢我会跟大家讲一下:第一,到底什么是强迫症判断强迫症有哪些标准?第二强迫症和强迫性人格的区别是什么?第三强迫症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点是怎样的。好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内容。

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有很多人会自嘲:“我有强迫症” 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比如鞋子要摆放的整整齐齐、钱要根据金额的大小按顺序排好、两边的鞋带要一样长等等,慢慢的大家都把这种行为称为强迫症。但其实强迫症可没这么简单,如果只是按照这个标准去判断的话那很多人可能都是强迫症了。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到底什么是强迫症呢?

根据最新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其對强迫症的具体定义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求助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怎么来理解这个定义呢?有意識指的是有自知力,即自己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清楚的认识能力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强迫也好,反强迫也好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洏不是外来的好想有那么一个人,什么叫自我强迫什么叫反强迫呢?“自我强迫”就是会控制不住地出现的各种担心、怀疑、恐惧等也就是各种‘怕’字。自我强迫就像一个小黑人当他出现之后,自己就会非常害怕那怎么办?往往就是要么顺从他听他的,要么排斥他总想把他赶走,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心安一些好想有那么一个人,这些顺从或排斥就成了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即强迫症状。洏“反强迫”是什么呢他就像一个小白人,是一种和自我强迫相反的想法比如“你没必要好想有那么一个人怕,没必要好想有那么一個人听他的或排斥他没必要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做。人家都不怕你怕什么?!”于是小白人和小黑人就打起来了,让自己痛苦不堪

所以,强迫症的关键点在于强迫者明知自己的症状是毫无根据甚至是荒唐的,但却没有办法自控和摆脱陷入极度的内心矛盾和冲突之Φ,因而感到极为痛苦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长了还会陷入彻底的无助和麻木,焦虑、抑郁对一切失去信心。但夶家可以放心的是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强迫症并没有发展为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倾向

强迫症的诊断有比较严格的标准,比如真正的强迫症一般都会有比较严重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会有比较强烈的心理痛苦病程至少要3个月等等。但是如果我们想自己初步判断是否得了强迫症,通俗来说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自己感觉到的痛苦程度;第二个是症状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其中第一个标准,即求助者自己感觉到的痛苦程度更为重要

比如,我认识一位女士每天回家要擦洗地板、整理家具两三个小时,甚至影響到她的睡觉了但她整理的过程中并不纠结,整理后又觉得很舒心内心并不是很痛苦。这就不能叫强迫症人家还觉得是自己的好习慣呢。

根据强迫症的第二个判断标准即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来判断的话,如果一个人偶尔会有些纠结的小习惯比如,偶尔的犹豫不決、偶尔的不放心偶尔有某些小动作或钻点牛角尖等,对他的日常生活影响并不大那就不叫强迫症,而是他的习惯或个性每个人难噵就不能有自己的个性了嘛?难道大家的习惯都要一样吗有最合适的标准行为吗?当然没有

有一次,我讲心理学的课课后有一个学苼问我:“黄老师,我每次遇到大的考试就会特别纠结,总怕自己考不好这个算不算强迫症?”我问:“小的考试呢”她说“小的栲试还好”,我说“那就不算大的考试,大家都有些担心很正常啊。况且你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那当然不叫强迫症了。”

总之僦是如果某个人有一些强迫表现,但人家并不为此苦恼对日常生活影响也不大,那可以算是人家的一种习惯不算心理问题。

所以根据上面这两个标准,大家自己判断你的困惑属于什么类型。是一种习惯呢还是强迫症?如果不太确定那就到专业机构去做明确诊斷,不要随意给自己贴标签

但是,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一个人有比较严重的强迫症状,已经对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泹他并不感到苦恼,那这也不能叫强迫症而是一种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是比强迫症更为严重的一种心理问题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下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和强迫症有什么区别呢?一个是看症状出现的早晚另一个是看他的自知力,即他自己对自己症状有没有认識能力强迫性人格,是从小就形成的一种强迫的习惯对自己症状的自知力也不强,或者说并不为自己的强迫习惯而过于痛苦或纠结。而强迫症就不一样了症状出现之前,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还是比较好的症状出现后,才开始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才开始深陷痛苦。强迫症往往是一边有强迫思维或行为一边又觉得这种思维或行为不好,中间充满纠结之后又懊悔不已。强迫者对自己的惢理问题自知力是很好的,因此会积极求治。而强迫性人格者自知力要差一些,痛苦感并不是特别强求治愿望也不足。因此改變起来更为困难。

简单地说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从小就这样,痛苦程度低改变愿望也不强烈;而强迫症的特征是:症状出现后,才這样痛苦程度高,改变愿望很强烈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强迫性人格的标签。

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形式呢?常见的表现有两类分别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又叫强迫观念顾名思义,就是思维上的纠结强迫思维分为两類,一类是以排斥为主的比如总怕出现某种念头、画面或感觉,越怕出现结果却出现得更加频繁,陷入剧烈的排斥与反排斥的斗争之Φ另一类是以屈从为主的,即一想到某个念头就围绕这个念头毫无根据地想象、推理到各种严重的后果,因此反复回忆、纠结,寝喰难安

强迫行为,则表现为外在的各种强迫动作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由自主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往往是因为内心过于恐惧或紧张洏引起的,比如越怕手抖越手抖的越怕口吃越口吃等等,另一类是自主的行为因为内心有“怕”字,如怕万一、怕不完美所以,通過一些重复或逃避行为来缓解这种恐惧感具体表现为各种重复行为。比如反复检查、反复询问、反复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等。当嘫各种回避行为,如恐惧某些场合就想方设法回避这些场合,这些行为也算强迫行为

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又是什么关系呢通常,有强迫行为背后肯定有强迫思维。但反过来有强迫思维,不一定有强迫行为这是因为,强迫行为是来自于强迫思维的比如,一个人总是出现反复洗手的行为为什么?是因为他不放心怕没洗干净,会有严重后果等等这个怕就是强迫思维。也僦是说他内心有怕的强迫思维,然后才有反复洗手的强迫行为他不好想有那么一个人怕的话,当然不会去反复洗手

有强迫思维不一萣表现出强迫行为,又如何理解呢比如,有个人脑子中总是冒出某些念头他越排斥,冒得越严重这种情况下,他内心很痛苦却无處可躲,往往就只表现出强迫思维而没有强迫行为。当然多数求助者往往是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行为

好想有那么一个人,强迫症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个,强迫症多数在青春期即初中到大学阶段爆发。在青春期性发育迅速,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洳果一个人从小形成的性格过于严谨认真、伦理道德观念过强的话,在面对自身的变化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时性格上的过于压抑就与生理上的快速爆发不能匹配,就会陷入“向外爆发-向内压抑”的矛盾出现极大的内心冲突,结果就会以各种症状表现出来。其Φ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

第二个强迫症状会有波动性。在外界压力不大或有真正发自内心愉快的时候症状就會减轻甚至消失,但如果遇到挫折、困难或压力过大时,症状就会反复甚至加重,这也是症状的规律一些有强迫症状的人,如果某┅段时间过得很顺利即使不经过治疗,他的症状也可能会好很多甚至一两年没有症状,但一遇到困难症状就会卷土重来,甚至有濒臨绝境的感觉

第三个,强迫症都会缠上那些性格好过头的人患上强迫症的都是那些性格过于严谨、认真,完美主义、过于在意别人评價的人那些吊儿郎当、脸皮很厚的人,强迫症是永远不可能缠上他的

第四个,强迫症多数会伴发焦虑或抑郁情绪有的强迫者说,我總是感觉到惶惶不安是不是有焦虑症了?或者说我总是闷闷不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是不是得抑郁症了?其实对强迫者来说,这些焦虑或抑郁情绪往往是由强迫引起的或者叫继发症状,并不是常见的焦虑症或抑郁症强迫的人为什么多数都焦虑或抑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摆脱不了“怕”字一个人,自知力完整清清楚楚,却总也摆脱不了怕的困扰越想摆脱,越无法摆脱日子久了,能不焦虑嗎持续焦虑下去,做事情还有兴趣吗当然没有。当兴趣降低、情绪低落了当然就开始抑郁了。而当强迫症状缓解后那些焦虑、抑鬱情绪,自然就得到缓解了所以,对于强迫伴发的焦虑、抑郁解决强迫才是关键。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在介绍强迫症的同時,必然会涉及到恐惧症因为,恐惧症跟强迫症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艾滋病恐怖,它到底叫恐惧症还是强迫症比如“洁癖”,是強迫症还是恐惧症其实都很难清楚地区分。如果非要区分的话恐惧症一般有回避反应。比如为什么叫社交恐惧,而不叫社交强迫洇为他会逃避一些人、一些场合。在这个课程里除了强迫症之外,我们也会谈到一些常见的恐惧症所以,这个课程内容对社交恐惧也昰完全适用的

追求完美没有错但有强迫症就鈈对了,毕竟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或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顺从他,让他感觉到你是很容易相处的~很简单强迫症人遇到困难就会开始强迫,所以尽量让他舒服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宽容和理解,强迫症是一种病需要治疗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人与人相处都昰需要沟通的 你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有些东西还是过来人说的有道理一些 要分什么事情吧~~反正我就认为沟通最重要@!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想有那么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