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草鱼肝肝钙化是什么意思颜色

青占鱼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青占鱼
属,鲐属。为性,游泳力强,。分布于西部。近海均产之。主要有、连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渔场,渔期一般春汛为4~7月份;秋汛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捞。拉丁学名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别&&&&称花池鱼、花巴、花鳀、青砖、青占、花鲱、花生、花仙界动物界门亚&&&&门亚&&&&纲目亚&&&&目科属鲐属种青占鱼
青占鱼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白而略带黄色。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分布于西部,中国、、及远东地区,最北可达。可分为两个:一在,一在和。为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青占鱼为我国重要的中上层经济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晒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
与鲅鱼的主要区别
和都属于海水鱼类。体型基本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鱼,通称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从体高辨别:鱼体较高,呈状;鲅鱼鱼体较长,呈圆状。
从辨别:两个背鳍间距较远;鲅鱼两个背鳍紧靠。青占鱼
从辨别:尾鳍上下各有5个小;鲅鱼尾部上下各有8-9个小脂鳍。
从颜色辨别:背部呈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斑纹,淡黄色;鲅鱼背侧为黑蓝色,并有许多黑色圆形斑点,腹侧银灰色,腹部为灰白色。鲐鱼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千卡) 155
脂肪(克) 7.4
(毫克) 8.8
(毫克)1.02
(毫克) .09
胡萝卜素(微克) 1.4
(毫克) 263
(毫克) 247
(微克) 69.1
(毫克) 87.7
(微克) 57.98
可食部为每100克食品的可食用部分(不可食用部分包括皮、籽等等);
含量为100部(即可食用部分)的营养素含量。的很高,鲐鱼经济价值颇高,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食用鱼。据测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21.4克,脂肪7.4克,钙20毫克,磷226毫克,铁2.0毫克,0.03毫克,核黄素0.29毫克,9.7毫克。 据有关资料介绍,体内还含有两种较高的物质:一种叫(EPA),另一种叫(DHA),这两种物质在鲐鱼脂质中含量较高。据有关部门测试,EPA含量达到8%~10%,而DHA的含量较EPA为高。
EPA和DHA对人体有以下保健作用:(1)防止血管扩张;(2)抑制血小板凝聚;(3)降低血压;(4)降低血液中的;(5)降低中的;(6)降低;(7)防止心肌梗塞;(8)防止脑梗塞,最终防止成人病。
孕妇及青少年和儿童多食鲐鱼,有助于生长发育、提高智力。 鲐鱼鱼肉入药,性味,有滋补强壮之功,用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肺痨损伤、神经衰弱等。
的心含、维生素C等,胃粘膜含透明质酸酶、等,胰腺含,含鱼精蛋白,卵含磷脂、、神经磷脂等,肝含维生素A、D等。鱼油中富含EPA、AA、是防止,防止及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成分。
注意:鲐鱼一定要吃新鲜的,一经隔潮(死亡时间超过2天),鱼体内会产生过量,能引起食物中毒,中毒症状:食后30min到3h内,颜面及上半身潮红,出现酒醉反应,心悸、头痛或出现,但体温正常,无泻下、腹痛表现。
药材基源:为动物鲐鱼的肉。青占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二经
功效:滋补强壮
考证:始载于《》。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痨虚损;神经衰弱。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肉有滋补强壮之功能。主治胃肠道疾病、肺痨虚损、神经衰弱等症。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去除,洗净鲜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
过敏性食物中毒反应,食后30分钟-3小时内,颜面及上半身潮红,酒醉祥,心悸、头痛或出现荨麻疹,但体温正常,无泻下、腹痛反应。而非待异质所致。对中毒原因物质多数认为红肉内含组织胺所致。当鱼体变质或不新鲜时,大量细菌增长繁殖,尤以变型杆菌,可使鱼体内组氨酸脱羧基而形成组胺。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鱼体内含有Sdurine与起协同作用所致。还有人认为是由于鱼体本身,因变质而产生大量腐败胺分解后而形成组胺。
功效分类:补益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出处: 《中华本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属暖水性。游泳力强,能作远距离回游,有趋光性。
体重体长:一般为30-50CM,体重为0.5-1.5KG
钓场:深水海域、岛屿附近。
钓法:船钓拖钓法、远投竿远抛拖钓法、叽浮钓法。
饵料:小鱼、鱼肉片、、小活虾。
钓期:1-12月。鲐鱼除供鲜食外,还可冷冻、腌制、熏制,加工茄汗和罐头等。由于体内脂肪多,肝脏维生素含量高,还可分别炼制人造白脱和鱼肝油。熏鱼,是将或熟鱼用熏材燃烧的烟加以熏制而成的。、鲹()、鲅鱼、、以及淡水鱼中的、、等都可做熏鱼的原料。
熏制食品大概起源于人类穴居时代,但较为广泛地发展为商品还是在近代。因熏制品具有独特风味,为人们所喜爱。鱼类经烟熏后,烟中的芳香物质透入鱼肉间而具有特殊的腊,烟中所含的酚粘附于鱼体表面而呈鲜艳的金黄色,外观颇美。另外,制品所含脂肪较不易氧化,可以提高制品质量。
鱼类熏制方法有冷熏、热熏、液熏、电熏等。比较普遍采用的是热熏法。热熏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140℃之间,时间一般2小时左右。
熏制用的熏材,一般常用的有刨花、锯屑、谷糠、稻糠、芯、皮、茶叶(喝过的乏茶叶可晒干后使用)等,但不得使用多脂木材的刨花和锯屑,因树脂多的熏材能使制品发黑而有苦味,所以针叶树类的木材不能使用。
大规模的生产熏鱼,需建造专用的熏室,以形成批量生产。小量生产或家庭加工自食则可利用现成的炊食锅灶进行熏制。这里只介绍小规模的熏制方法。
1.原料:以新鲜度良好的鱼类为原料,最理想的原料鱼是鲐鱼、山鲐鱼、鲅鱼等。
2.:先用清水洗去鲜鱼体上的粘液和污物,用背开法将鱼剖开,摘除内脏,并切去头、尾,个头大的鱼要适当截成块,用清水洗净腹腔内的血污。
3.腌渍:经过剖割洗净的鱼,用8%左右的盐进行腌渍,经过10小时左右,取出洗涤,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脱去部分盐,使含盐量保持在4%左右即可。
4.风干:腌渍洗涤后的鱼后,摊放在竹帘上或穿挂起来进行风干,为1天左右,干燥程度以鱼体表面没有水分,用手指压鱼时,能很快恢复原形为适当,含水量在65%左右。
5.烟熏:把适量的熏材(最好是谷糠、稻糠、或叶)放在锅中,锅下加火,使其锅中的熏材燃烧冒烟,锅中放一,把风干好的鱼摆放在箅子上,盖严锅盖,锅下加文火,使熏材慢慢燃烧,约2小时左右,当鱼体表面色泽金黄,肉面红黄时即可出锅,熏时烟不可过火,否则原料熏后会有糊味,熏料可单用一种,也可几种同时使用。
6.熏鱼的贮藏:鱼经熏制后,脂肪的氧化比盐干鱼慢得多,但由于熏鱼的含水量较多,盐分较少,故易腐败变质。用热熏法加工的熏鱼,在下只能保存三、五天的时间,为了延长贮藏期,可将熏鱼装入坛内,喷洒上少量的白酒,然后密封,则可存放半月以上。
7.熏鱼的食用:把熏鱼放在容器内,加入葱、姜、花椒等调料,在锅中蒸1小时左右,将鱼取出 放在热中炸成棕红色即可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鲜鱼先行烧、炸等烹调,然后再,用这种工艺熏制的鱼,风味一般比较浓厚。:鲐鱼是一种、低脂肪、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鲐鱼体内还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等作用;DHA对大脑细胞、特别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香椿:香椿是时令名品,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美食。另外香椿还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的良药。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香椿含有丰富的维C、维E、胡萝卜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其次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杀虫的作用,可用治疮癣、疥癞等病。主料:鲐鱼、、、花椒、葱、姜、花生油、盐、味精、糖、、料酒、醋、胡椒面、、香油
1.处理干净,改刀,加少许酱油腌一下。 2.至八成热油将鱼炸至金黄色。
3.葱姜爆香,炒配料,加汤,调味,加鱼,慢火烧至入味。
4.急火收汁,加湿淀粉勾芡,加香油即可。
特点:色泽红亮,清、香、鲜。
提示:鱼要先炸后烧,务必用慢火烧透。原料:半干咸鲐鱼350克(形似鲅鱼,比鲅鱼小,见小图),500克,100克。
调料:味精5克,花椒2克,八角2克,葱、姜各10克,干2克,香菜5克,化开的猪大油50克,料酒5克。
1、将咸鲐鱼放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后洗净晾至半干,切成厚1.5厘米的块,茄子用手撕成与鱼同大的块,五花肉切成0.1厘米厚的大片,葱姜切块,干红椒去蒂,香菜切成5厘米长的段。
2、鱼和茄子、五花肉片混合同放入大陶碗内,加入味精、花椒、八角、葱、姜、干红椒、猪大油、料酒上高压蒸笼蒸15分钟(若是普通蒸笼则需要30分钟),出笼后撒上香菜即可。
特点:不必加盐而咸鱼与茄子相得益彰,味美,微辣。
制作关键:咸鱼也可选用其他鱼类,烹制前需先浸泡一下,以免太咸。蒸好后把花椒、八角拣出再上桌。主料:鲐鱼、、粉丝、五花肉
小白菜熬鲐鱼
调料:盐、味精、醋、糖、、、葱、姜、蒜、花生油
1.鱼处理干净,改刀切成块。
2.葱姜蒜爆锅,炒香五花肉,放鱼块煎一下,加清汤,慢火炖10分钟,调味。
3.加入小白菜、粉丝,炖熟即可。
特点:色泽洁白,味美。
提示:鱼要先煎一下;炖好后去掉八角、花椒。主料:鲐鱼(300克)
辅料:(100克)
调料:植物油(25克) 味精(2克) 酱油(5克) 料酒(10克) 大葱(5克) 姜(5克) 花椒(3克) 盐(2克) 胡麻油(5克) 香油(5克)
1. 鱼宰净,在鱼身两侧划上斜直共刀;
2. 香椿切段;
3. 锅加油烧热,加葱、姜烹锅,放入料酒、酱油、清汤、、花椒;
4. 下入、香椿,用旺火烧沸,小火焖熟,加味精,淋花椒油,香油即可出锅装盘。清占鱼含有丰富的和脂肪等多种营养,鲜食时味美,加工出来的咸品和干品也相当可口。但是食后发生过敏性者却屡见不鲜,尤其是食用鲜度较差的鲜鱼,则更易发生中毒。
食用清占鱼中毒的患者,多见于食后3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颜面及上半身潮红,酷酊似酒醉样心悸、头痛或出现荨麻疹,但体温正常,无下泻腹痛。
食用清占鱼为什么会引起中毒呢?国内外的学者曾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讨,大多数认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青皮红肉鱼含有的所致。当鱼体变质或鲜度较差时,大量繁殖,尤其是变型杆菌,可使鱼体内酸脱羧基而形成组胺。也有人认为:由于鱼体本身的不断加深使其变质,产生大量的腐败胺,分解后形成,特别是清占鱼属大洋洄游性鱼类,体内酶的活性强,为适应旺盛的需要,故组胺含量也就较白肉鱼类为多。另外,还有人认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其他有毒物质与组胺的共同作用所致。
为了防止食用清占鱼中毒,一方面要加强鱼的保鲜,尽量食用鲜度较好的鱼。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鱼;另一方面要在烹制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或避免中毒现象发生。在烹制清占鱼时,可分别加入适量的、、、小白菜等一起炖煮30分钟以上,即可将大部分组胺解除。如果在烹制前做一番简单的预热处理,即用10%的盐和5%的醋混合水溶液把鱼在锅中氽15分钟左右,将大部分组胺破坏,然后再进行烹调就更保险了。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案和治疗难点_淡水养殖(草鱼养殖)_中国水产养殖网
当前位置:&→&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第一信息平台!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案和治疗难点
出处:《当代水产》
作者:周治山
中国水产养殖网
草鱼肝胆综合症是继草鱼出血病之后又一预防和治疗难度都较大的草鱼疾病,但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普遍性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大大超过草鱼出血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力图对草鱼肝胆综合症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本文让渔民比较全面地了解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发病特征、防治难点,启发渔民正确理性地看待药物治疗的作用,自觉地在养殖生产中规范自己的养殖行为,规避不利因素,运用好调控、保健、预防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现有养殖模式下的草鱼死亡风险,实现丰产丰收。一、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迄今还未见关于草鱼传染性肝炎的报道,那么,草鱼肝胆综合症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可以从近30年来池塘养殖模式的变化中寻找答案。在湖北地区,过去的池塘草鱼养殖模式是:鱼苗培育:单养,5月初,一般按10万尾/亩左右放养草鱼苗,经过20d左右的饲养,体长达到82.5px左右,即为夏花鱼种(俗称“寸片”)。鱼种培育:以单养为主,一般按尾/亩放养夏花鱼种,经3-5个月左右,饲养成体长10-415.06px左右的秋片(秋季称秋片)、冬片(冬季称冬片)、春片(次年春天称春片),如果要养成体长415.06px重50g的大规格当年鱼种,夏花放养量不超过5000尾/亩。鱼种亩产100-200kg。二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多品种混养,投放规格50-100g/尾的草鱼种,年底一般达到0.75-1kg/尾,规格250-500g/尾的二龄草鱼种,年底可达2kg左右。6-7月,还在成鱼池中,按200-300尾/亩套养规格12-350px的鱼种(30尾左右/500g),到年底可收获250g以上的二龄大鱼种,再转入下一年的成鱼养殖,按70尾/亩左右放养,到下一年底可长到2kg&nbsp/尾左右。成鱼养殖混养亩产500kg左右。从鱼苗养到成鱼,需三年的养殖周期。从鱼苗到夏花阶段,采用混合堆肥法或豆浆培育法等方法培育夏花;从夏花至鱼种阶段,以投喂芜萍、浮萍、水草、陆生嫩草、蔬菜为主,适当补充饼粕一类的精饲料;成鱼养殖阶段,以喂黑麦草、苏丹草为主,适当投喂饼粕、大麦、小麦等精饲料。过去的养殖模式,虽然草鱼的生长速度慢一些,养成规格小一些,但它放养密度适中,关键在于基本遵循了草鱼以食草为主的天然食性和与之相适应的生长速度两个自然规律,所以并不存在由营养过剩引发的营养性疾病,即以脂肪性肝炎为主的肝胆综合症。现在的池塘草鱼养殖模式是:鱼苗培育:5月初,按50-100万尾/亩左右放养草鱼苗,15&nbspd左右育成夏花。鱼种培育:按1.2-2万尾/亩左右放养夏花,3-5个月育成秋片、冬片和春片,一般规格8尾左右/500g,规格大的5尾/500g,成活率达70%,鱼种亩产达500kg以上。二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成鱼养殖规格一般1.5-4kg,1.5kg以下的作为二龄鱼种转入下年饲养,混养亩产1000kg左右。从鱼苗到夏花阶段,用生物渔肥、光合菌、益生菌(EM菌)代替了传统的鱼苗培育法,生长快,成活率高,鱼体健壮;从夏花到鱼种阶段完全投喂鱼种配合饲料;成鱼养殖阶段,主投颗粒配合饲料。正是由于投喂配合饲料,才使得鱼种和成鱼养殖单产分别比过去增长2倍和1倍以上,显示了配合饲料促进鱼类生长的最大优势。也正是从鱼种培育阶段开始,草鱼的肝脏便悄悄地发生病变,重者患上肝胆综合症,伴随整个鱼种至成鱼养殖期。在鱼种阶段,如果饲料投喂控制得当,将鱼种养成规格在年底前控制在8尾左右/500g,可以获得较高的鱼种成活率,避免因肝胆综合症引起的死亡。但不少渔民采取从鱼苗直接到鱼种或从夏花到鱼种“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强化培育手段,到8月前育成的鱼种规格已达到250-500g/尾左右,进入8月白露前后便大量死亡,死亡时间持续到9、10月,长达1-2个月之久,500g/尾左右规格的鱼种所剩无几。如果再这样喂下去,草鱼种会因肝胆综合症全军覆灭。好在冬天来临,直到次年2月,共4个月的越冬期,草鱼种自然停止摄食。因为不摄食,不被强迫生长,草鱼种在这个“生命驿站”才得到较长时间的“休养生息”、“调理康复”,使过剩的脂肪和糖类逐渐消耗转化,使不堪重负的肠道慢慢修复,使病变的肝脏组织慢慢改善。是冬天救了草鱼种,所以,我们要说:感谢冬天!次年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在充满生机和希望中,草鱼种被带入成鱼养殖阶段再一次面临新的生死考验。3-4月中旬,完全投喂黑麦草,提供给草鱼的是优质植物蛋白、粗纤维和维生素,不会加重草鱼肝脏的负担。这段时期的草鱼疾病,除寄生虫病和因外伤感染赤皮、水霉病外,很少发现直接因肝胆综合症引起的死亡。一旦进入4月下旬至5月,黑麦草吃完了,苏丹草刚生长收刈量少,青饲料青黄不接,颗粒饲料的投喂全面启动,草鱼重新摄食颗粒饲料,喂养一个月左右,好不容易在越冬期有所修复、改善的肝脏和肠道又出现病理反弹,且一天天加重,从5月至6月,进入发病的第一个高峰期,死亡的草鱼以50-500g的草鱼种为主。6月开始兼投苏丹草,7-8月死鱼情况总体好于5-6月。如果投饲过猛,到8月白露前后至9月又进入普遍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死亡的草鱼以0.5-1.5kg左右重的二龄草鱼种和成鱼为主。成鱼跟鱼种一样,如果不是冬天到来,如果不是到年底被起捕售卖,假设我们把养殖周期延长3-5年,也会被我们一个一个地喂死。由此可见,草鱼肝胆综合症伴随颗粒配合饲料的推广普及应运而生,是以投喂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的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的一种营养性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吃”出来的病。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料的品质,二是投喂饲料的方式。我们且不说现在的饲料配方在促进鱼类生长的同时还不能完全满足鱼类生理活动的需要,饲料原料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鱼类产生的副作用以及掺假、添加违禁添加剂、霉变等劣质饲料对鱼类肝脏、肠道的直接损害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只说各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符合质量标准的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对鱼类肝脏的影响。众所周知,为了人为地加快鱼类生长速度,必须提高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对于天然食性属草食性的草鱼而言,它如果每天摄入的蛋白质、脂肪过多,超出了它机体的代谢能力,久而久之由多余的蛋白质转化合成的脂肪、糖类转化的脂肪和饲料中本身的脂肪一并沉积在肝脏、肠系膜和肌肉中,尤以肝脏最甚,形成脂肪肝,造成肝脏损伤和代谢障碍,进而形成肝胆综合症,如同我们人每天过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容易得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病等“富贵病”一样。人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来预防此类疾病。鱼的整个生命活动都掌控在人的手中,人也可以通过降低饲料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控制投饲量来预防鱼类的肝胆疾病。这样一来,鱼病少了,但鱼的生长慢了,那就失去了投喂颗粒饲料的意义,渔民不答应。渔民养鱼的目的只有一个:把鱼养大好赚钱。&nbsp“长不长鱼”是他们衡量饲料好坏的最高标准,多喂料让鱼快快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当然也是饲料厂家求之不得的。饲料生产企业不断改进完善饲料配方,与其说是为了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倒不如说是为了满足渔民追求养鱼高产的需要。所以,草鱼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又不能被草鱼充分有效地转化利用及渔民为追求鱼产量采取的强化投喂方式,才是导致草鱼肝胆综合症的主因。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机制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既要鱼儿长得好,又要鱼儿发病少”,是我们迫切需要破解的矛盾。1&nbsp&nbsp主要症状&nbsp&nbsp发病初期,病鱼游动无力,摄食时有“炸窝”现象,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外观无明显症状,有的尾鳍边缘发白,肝脏颜色略淡,轻微贫血。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逐渐变得晦暗,胸腹部、鳃盖、眼眶、鳍基充血,尤其尾鳍基部充血明显,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有的腹腔有腹水,有的腔内脂肪大量积累,肝脏不同程度地浮肿,颜色呈白色或黄色、土黄色、褐色或局部变成绿色,5-6月以黄肝、土黄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脏失去光泽,质脆,用手指轻敲易碎。胆囊肿大、胆汁充盈,黄肝胆汁颜色较浅或黄色,绿肝胆汁颜色为深绿、黑绿;肠发红、无食,鳃丝肿胀,黏液多或贫血或充血或糜烂;肾肿,轻敲有水流出。2&nbsp&nbsp表现特征&nbsp&nbsp患肝胆综合症的草鱼,免疫力十分低下,对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差,可谓弱不禁风。具体表现在:&nbsp&nbsp2.1&nbsp对天气变化更加敏感&nbsp&nbsp一般来讲,遇不良天气,鱼会表现出应激反应,若天气恶劣,变化剧烈,还容易诱发疾病,但一个机体健康没有肝胆疾病的鱼,抗病力较强,如果没有鳃上寄生虫病,病原菌没有达到应有的致病浓度或者说毒力不够,即使天气恶劣也不会大量死亡(泛塘例外),但当草鱼患有严重肝胆综合症并到了一触即发的关头,哪怕天气只发生微小变化,如多云间阴天、温度稍有上升或下降或稍感闷热,就骤然出现死鱼或死亡量骤然剧增。&nbsp&nbsp2.2&nbsp&nbsp对水质变化更加敏感&nbsp&nbsp在各项水化指标中,又以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最敏感。比如氨氮,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不应超过0.2mg/L,实际上现在的养殖池塘,通常都在0.2-0.4mg/L,在一般情况下氨氮轻度超标的危害性不足以显现,只要草鱼患有严重肝胆综合症,氨氮一旦达到0.4mg/L,就容易死亡或死亡量增加,死亡时间长,病情反反复复。另外,水体透明度、浊度也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水质太清或浑浊都会引起患病草鱼大量死亡。&nbsp&nbsp2.3&nbsp&nbsp对饲料投喂量增加非常敏感&nbsp&nbsp草鱼因肝胆综合症死亡时,减食后死亡量减少,稍加料就会死亡量增加,如果投喂的是掺假和变质的饲料,甚至不能喂饲,一喂就死。&nbsp&nbsp2.4&nbsp&nbsp对刺激性外用药物非常敏感&nbsp&nbsp在没有投喂颗粒饲料的池塘中,养殖期内使用几次硫酸铜、敌百虫、强氯精,一般是不会引起鱼死亡的,但在投喂颗粒饲料的池塘中,多次使用这些药物特别是当草鱼有严重肝胆综合症时使用这些药物,会加剧草鱼肝胆病恶化,引起草鱼持续死亡。刺激性强、对藻类杀伤大的药物,还有次氯酸钠溶液、代森铵等。笔者还发现磺胺类内服药可加剧患肝胆综合症草鱼的死亡。&nbsp&nbsp2.5&nbsp&nbsp经不起拉网、转池、投放中的操作&nbsp&nbsp操作后常引起应激性死亡。经过强化培育,规格较大,患有严重肝胆病的鱼种,在运输后死亡率颇高。&nbsp&nbsp2.6&nbsp&nbsp更容易患寄生虫病&nbsp&nbsp最常见的是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并且车轮虫病反复发生,屡治不绝。更容易感染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和败血症。&nbsp&nbsp使用同一正规厂家的饲料,在下列不同条件下,草鱼病变的肝脏更容易转化为肝胆综合症而死亡。&nbsp&nbsp一、完全不喂青饲料,单一投喂颗粒饲料的池塘。有些农村塘堰没有配套的饲料地,有些在饲料地上改种了棉花等经济作物,所以没有青饲料。由于完全不喂青饲料,饲料中维生素、粗纤维极度缺乏,营养更加不平衡,当然更易导致肝胆综合症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也有少数池塘完全不喂颗粒饲料,只喂青饲料,草鱼根本不得肝胆综合症,这充分证明草鱼肝胆综合症与投喂颗粒饲料具有因果关系。&nbsp&nbsp二、放养密度过大的池塘。&nbsp&nbsp三、淤泥深、未清塘的池塘和水质差的池塘。这类池塘池底环境差,有毒物质积累,长期溶氧不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nbsp。常有渔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样面积的池塘,投放产地、规格、数量基本相同的草鱼种,投喂同一厂家的饲料,在同一时期内,为什么别人投喂饲料的量比自己的多,别人池塘的草鱼不死,我池塘的草鱼总是死?笔者经过大量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总是死鱼的池塘,水质一定很差,不稳定;不死鱼的池塘,草鱼的肝胆也不正常,但水质一定保持相对稳定,生化指标正常。&nbsp&nbsp四、4-8月投饲过猛、草鱼生长过快的池塘。投饲过猛、草鱼生长过快是草鱼患肝胆综合症死亡的直接原因。一是从4月份刚开始投喂颗粒饲料时就不经过严格训食,投饲过猛,喂养一个月左右,到5、6月大量死亡;二是为了销售热水鱼,在5-7月间频繁加料,投饲过猛,并且几次轮捕热水鱼后,池中草鱼数量已减少,但投饲量不减反增,引起大量死亡;三是在8月白露前后投饲过猛,导致鱼种大量死亡。&nbsp&nbsp五、放养多规格草鱼的池塘。多规格混养构成梯级放养结构,便于成鱼轮捕上市,并在年底收获成鱼的同时,又为下一年生产了大规格鱼种,其弊端是小草鱼和中等规格的草鱼容易死亡。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大小草鱼混养,大草鱼肯定比小草鱼的抢食能力强,其实,小草鱼和中等规格的草鱼,身体敏捷,反应灵活,吃食时也不甘示弱,它们在成鱼池中的实际摄食量多数超过了自身需要量。另外,在成鱼池中投喂成鱼料,配养的小草鱼吃了颗粒较大的成鱼料后,容易引发肠炎。&nbsp&nbsp六、春季对鳃上寄生虫杀灭不及时、不彻底的池塘。到了5-8月车轮虫病频发,继发性细菌性烂鳃病十分严重,迫使渔民在养殖中期不得不反复使用杀虫杀菌内服药来治疗这些疾病,而养殖中期的草鱼肝胆综合症已较严重,如此反复多次地使用药物必定加剧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恶化,也就出现了寄生虫病、烂鳃病、肝胆综合症并发,用药疗程不够会因车轮虫病、烂鳃病得不到根治而死亡,反复用药又会因肝胆综合症而死亡的两难境地。3&nbsp&nbsp小结&nbsp&nbsp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和死亡特征,表明草鱼肝胆综合症受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超乎寻常。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配合饲料、不良水质、滥用药物是草鱼肝胆综合症产生的三大原因。笔者认为三者不能相提并论,饲料才是致病的主因、内因,不良水质和滥用药物是诱因、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水质好不能阻止主食颗粒饲料的草鱼患上肝胆综合症,但水质好可以延缓草鱼患肝胆综合症后出现病情恶化和死亡的时间,水质差可以加速其病情恶化和死亡。滥用药物也是一个道理,一些药源性肝炎,往往因草鱼患肝胆综合症后抵抗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而不得以增加用药量、用药次数引起。包括水质差和滥用药物在内的上述多种不利因素如果叠加在一起,草鱼患肝胆综合症后就必死无疑。草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案和治疗难点1&nbsp&nbsp治疗方案&nbsp&nbsp笔者治疗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基本思路是:减负解毒、保肝利胆、促进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基本治疗方案是:首先,投饵量减至正常水平的1/2~1/3;再者,改善水体环境;其次,有虫杀虫,有菌杀菌,清除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进行水体消毒;然后,以中药配伍内服治疗为主,主要配方为:神农三黄散+神农肝泰(以板蓝根为主)+神农抗应激(VC、VE、Vk3等);科洋三黄散+科洋肝肠宝(以板蓝根为主)+科洋保肝宁(内含各种维生素、肝泰乐、肌醇)。若与细菌性疾病并发时,须在上述配方中加入神农沙星(恩诺沙星)或神农鱼康(内含抗菌肽、细菌素、免疫多塘、氟苯尼考)或科洋消炎抗菌灵(甲砜霉素)。连喂5~7d,饲料虽减,但每天内服药用量按原来的饲料量计算;最后,进一步加强后续调水、控饲、保健。&nbsp&nbsp笔者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上述治疗方案和药物对治疗早、中期草鱼肝胆综合症具有显著效果,一般3d以后病情得到控制,7d左右基本停止死鱼。2&nbsp&nbsp难点分析&nbsp&nbsp2.1&nbsp&nbsp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愈,是临床意义上的治愈,而非生理意义上的治愈,由于颗粒饲料的投喂还要继续下去,这就决定了很难使病变的肝脏组织彻底逆转,如果各种防控措施不跟上,就无法保证草鱼肝胆综合症愈后不复发。&nbsp&nbsp2.2&nbsp&nbsp草鱼肝胆综合症发展到白肝程度或伴有肠发红或严重肠炎时,已完全丧失食欲,再有效的内服药也无法进入鱼体内,所以,所有已丧失食欲的病鱼是无可救药的。&nbsp&nbsp2.3&nbsp&nbsp有渔民问,在治疗过程中,不吃食的病鱼该死的都死完了,按理经过药物治疗后,应该停止死鱼,为什么会边治边死?&nbsp&nbsp首先,看治疗时有没有减食,如果不减食,仅靠药物治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草鱼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草鱼细菌性肠炎、烂鳃、赤皮病、败血症,都是由不同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要想治愈这些疾病,必须根据它们的发病原因实施对因治疗,只要把病原菌消灭或将病原菌控制在感染浓度之内,这些疾病就能彻底治愈,为此,通过外用药进行水体和鱼体表杀菌,又通过内服药进行体内杀菌或抗菌,并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吞噬病原菌,经过1~2个疗程,当濒临死亡的病鱼在几天内死亡完后,便停止了死鱼,哪怕是顽固性烂鳃也能治愈,这就是因为采取了对因治疗。而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病的主因是营养过剩造成的,通俗讲,是吃多了。可见,对肝胆综合症的对因治疗,首要的应该是减食,迅速减轻肝脏负担,缓解代谢障碍,最好把蛋白质、脂肪过高的饲料或含有激素、霉变的饲料换成原粮料。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减食只是为了提高内服药的利用率,而应把减食当作治疗肝胆病的主要方法。通常采取的调水、杀虫、杀菌都是一种因池而异的辅助治疗和外围治疗手段,给予内服的保肝利胆的药物,也必须在减食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好作用。&nbsp&nbsp其次,看减食的量和时间够不够。主投颗粒饲料的池塘,草鱼具有整体发生肝胆病变,重者陆续死亡的特点,除了已经死亡、不能吃食即将死亡的草鱼外,那些仍在吃食的草鱼也已发病,也有肝胆病变,只是还没发展到死亡的程度。我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挽救这部分吃食鱼,采取对因治疗措施―减食,所谓减食,不是只减已经不吃食鱼的那部分饲料量,而是要把不吃食鱼的那部分饲料量扣除之后,再对仍吃食鱼的饲料量至少减1/2。比如,估计现在有25%的鱼不吃食,有75%的鱼仍吃食,原来正常的投喂量1d喂4包料,扣除25%的不吃食鱼的饲料量1包料,还余3包料,再减去1/2量,就是1.5包料,即从1d喂4包料降至1d只能喂1.5包料。而大部分渔民,只减去了不吃食鱼的那部分饲料量,吃食鱼的那部分饲料量实际没有减少,如果对不吃食鱼的数量估计不足,对吃食鱼的数量估计过高,还会使吃食鱼的饲料量比原来不减反增。这部分吃食鱼仍然会因继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脂肪加重肝脏负担,它们中的强者拼命地抢食,更容易使肝脏病恶化,肠发红,然后停止摄食,成为第二(转右)(接左)批的死亡鱼,接着还会有第三批、第四批的草鱼“前仆后继”。&nbsp&nbsp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鱼病也是这个道理。草鱼肝胆综合症是日积月累的慢性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发展到晚期当大部分草鱼的肝病恶化时,就不是通过短短几天的药物治疗和减食能停止死亡的,需要足够的过程和耐心。&nbsp&nbsp如果选择了正确的药物治疗,水质也达到了标准,并做到了足够量和足够时间的减食,草鱼仍因肝胆综合症继续死亡,那就只有彻底停食,即实行饥饿疗法,直至停止死亡,而这一点恰恰是渔民不愿接受和积极配合的,但别无选择。&nbsp&nbsp第三,看是否误诊、漏诊和用药不当。把由肝胆综合症引起的肠发红误诊为细菌性肠炎;把由肝胆综合症引起的鳃发白、肿胀误诊为细菌性烂鳃;把由肝胆综合症引起的鳍基充血、鳔充血误诊为细菌性败血症,使用了不该使用的或过度使用了外用杀菌药和内服抗菌药,给肝脏造成很大的损害。把包括肝胆综合症在内的综合性疾病当成单一肝胆综合症治疗,该杀虫时不杀虫,该杀菌时不杀菌,该用抗生素时不用抗生素,顾此失彼,也可造成久治不愈。甚至不经诊断,盲目用药,今天用这个药,明天又换那个药;今天找这个经销商,明天又找那个经销商;今天听饲料厂家业务员的,明天又听渔药厂家业务员的,结果什么药都用遍了,草鱼却越死越严重。第四,看水质是否正常。3&nbsp&nbsp预防措施&nbsp&nbsp笔者认为,依目前的饲料水平、养殖模式以及渔民的生产目的,对草鱼肝胆综合症而言,很难做到“未病先防”。但得了肝胆综合症,并不等于全部判了死刑,完全可以在养殖期间,使绝大部分草鱼病变的肝脏处于稳定状态,不让其快速恶化,做到“已病防变”。所谓预防肝胆综合症,严格地讲,其实就是尽可能地延缓带有肝胆疾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草鱼鱼种和成鱼出现死亡的时间,让其在一个养殖周期内达到正常的养成规格又不大量死亡。渔民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养殖成动。显然,这个过程中的科学控料和科学调水格外重要。科学控料要求既要防肝病,又要保产量,在5~8月控制投饲量,从9月开始加量,经过9月至11月的强化喂养,仍可实现预期的产量,虽然9~11月投饲量加大也会增加草鱼死亡风险,但冬天很快来了,冬天一来就停食,风险因此而化解。科学调水重在改底和保持水质稳定。围绕控料和调水两个重点,同时抓好以下预防工作: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搞好鱼池消毒;2)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3)投放规格基本一致的鱼种;4)春季3~5月(最好在3~4月)杀灭鳃上寄生虫,尽量减少以后药物的使用。一是3~4月杀虫可及早避免因指环虫、车轮虫病等在此期间直接导致的鱼类死亡,防止寄生虫对鳃的破坏,大大减少继发性细菌性烂鳃病、出血病,进而大大减少了养殖中后期的用药量,也就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二是草鱼的肝脏经过越冬期后有了很大程度的修复,代谢解毒功能相对正常,可以把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降至最低,加之此时是颗粒饲料的“空档期”,没有饲料对肝脏的负担,所以此时使用多种杀虫药对肝脏的损伤最小。无论从鳃上寄生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性考虑,还是从减轻肝脏负担的角度考虑,3~4月都是杀虫的最佳时期;5)实行青、精饲料搭配喂养,尽可能多地使用青饲料;6)定期内服中草药、维生素、黄芪多糖、微生态制剂,保肝利胆,调节生理机能,增强免疫力。只有全方位地运用好调控、保健、预防手段,才能有效预防肝胆综合症造成的草鱼死亡。(待续,作者:湖北省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nbsp周治山) (本文已被浏览 3872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信息:
& 相关文库:
& 相关新闻:
&&文章链接
扫一扫水产微信群申请
客服热线:
电话: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钙化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