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接纳癌症因素与癌症

癌症患者常有的5种心理_认识癌症_肿瘤科_99健康网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癌症患者常有的5种心理
09:02来源:99健康网
导语癌症是容易导致死亡的一种大病,所以很多人“谈癌色变”,一听到癌症就心惊肉战。所以癌症病人一旦发现自己得病之后就会出现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心理。
  很多人在得知患癌时都极力否认,继之悲观绝望、焦虑、害怕以及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演变。在不良情绪状态下,可促使癌细胞转移,导致患者提前。的精神免疫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癌症发生、发展或抑制。
  癌症病人一般可能有以下心理:
  1、怀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患上癌症,而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怀疑自己的病情已经无药可救。
  2、恐惧心理:患者确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害怕别人戴有色眼镜看自己。
  3、悲观心理:病人证实自己患癌症是,会产生悲观、失落情绪,表现失望多于期待,抑郁不乐,落落寡欢。
  4、认可心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实,心清渐平稳,愿意接受,并寄希望于治疗。
  5、失望或乐观心理:因为各人的体质和各人的适应程度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调适自己的心清,同时生活在和谐感情的环境中,病人长期处于一种乐观状态。有的逐渐恶化,治疗反应大,经济负担重,体力难支,精神委靡,消极地等待死亡。
  如何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
  1、 营造家的医护环境
  癌症患者心理生理较脆弱,特别是刚刚确诊时,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但是作为家属,要尽早地去了解患者要住院的具体情况,指导主治医生是谁,和医生护士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感觉到这是在一个家庭里,而医护人员也是家人,因此可以让那个患者放松心情,聊天氛围会好很多。
  2、满足病人需求心理
  癌症患者在患病后,会有很多需求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情绪和行为,因此必须要认真观察病人的需求,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这里要知道患者想要的生存需求是什么,例如求生欲望多强,如果出现要放弃的时候作为家属要多鼓励。另外还有生理需求,能感受到癌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的痛苦,家属及时发现问题,请求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理。还有患者对知识的需求,患者有权利知道病情的全部,选择合适的方式告知,并给与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痛苦,激发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帮助协调各种关系
  癌症晚期的病人,非常希望得到亲友的安慰、病友之间的相互沟通,因此,家属除了和里的医护人员和周围的病友打好关系之余,还要和亲人朋友沟通好,以免在探病的时候,语言上对患者产生一些刺激。另外,家属还可以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抗癌协会,通过群体抗癌来增强患者的抗癌斗志。
  99温馨提醒:癌症很多都是无法治愈的,所以病人会有负面心理很正常,这就需要到亲朋好友对其如何开导了,应该引导病人的积极心理,提高信心面对疾病,对病情会很有帮助。
(责任编辑:朱泗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两性热门话题
在十二星座中,最有心机的星座女有哪些?只要发现身边有这些心机女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了,最好是敬而远之!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在恋爱中都遇到过渣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渣男?遇到渣男就离开吧,否则你会被伤的体无完肤的。
月经推迟半月,乳房有块状物有点胀痛,最近脾气暴躁,没怀孕...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心理因素对癌症病人的影响_中大网校
心理因素对癌症病人的影响
发表时间:日16:59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探知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
二级基础知识
二级专业技能
二级综合评审
三级基础知识
三级专业技能
网校为了广大学员能够顺利通过2011年考试。特意整理了2011年有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学员有效的复习。
影响癌症和癌症病人的因素很多,笔者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其分析、探讨如下。
1 心理因素对癌症病人的影响
癌症患者一般都经历震惊、否认、忧郁、对抗治疗、适应5个阶段。癌症病人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癌症作为一种恶性刺激,使病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焦虑、抑郁、恐惧、求生、悲观、厌食、疼痛等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癌症病人的心理障碍对预后影响极大,不仅影响躯体疾病的恢复,使病人很难适应家庭和社会,还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促使肿瘤复发、恶化,导致病人看病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治疗依从性差及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2 心理因素对癌症发生的影响
癌症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疾病,心理因素与之密切相关。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打开方便之门&。一个人内心冲击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癌症发生和发展。抑郁、焦虑、暴躁、情绪失控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性格特征和负性生活事件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那些惯于压抑自己愤怒与不满情绪以及悲观失望的人最易得癌症。其癌症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我国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受过严重刺激和爱生闷气者,特别是吃饭闷气的人,较易患胃癌;忧郁型性格易患癌症,B型(抑制型)性格易患癌。
祝您考试顺利!!!
本周热门: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中大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癌症与心理因素的一些关联
  袁希福一直强调,癌症患者的治疗,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积极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取得康复!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开始探讨感觉、思维、记忆、睡梦等心理活动,至今已有几千年了。但是直至1879年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仅有一百多年历史。而心理健康对于身体的健康影响也是很大的。
  人患了癌症后,便会影响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总的来说病人的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依赖性增加,被动性加重,行为变得幼稚;
  (2)自尊心增强,患病后总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亲人们更应为其做出奉献;
  (3)疑心加重,甚至认为别人低声说话就是在谈论他的病情等等;
  (4)还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焦虑和恐惧,害怕孤独等等;
  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知道""习惯性心理""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特征。所谓习惯性心理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并不全是能迅速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中间需要一个过渡阶段。举个例子:一个售货员刚刚和顾客吵完架,这时另一个顾客来买东西,这个售货员态度肯定好不了,因为她的习惯性心理还处在发怒阶段。病人在刚刚患病时,往往出现不服从医嘱,固执己见等等,也是由于习惯性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因为他还没有从健康人的心理活动中转变过来,他还不能马上接受这个事实。同样,一旦病愈出院后,总感到""这儿不舒服,那儿不对头"",在康复期间总显得要求过多,以至常使得医生感到不快。这就是""习惯性心理""。作为医生在处理医患关系时,要特别注意到病人的习惯心理。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除具有上述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外,突出的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绝望。他们大多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没办法治疗,因此,对医生提出的各种治疗方案都表示怀疑;另外有悲观情绪,认为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在患癌前后性格可以有明显的改变,河南南阳地区的一项研究显示:80例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是66.3%(53例)61.3%(49例),抑郁和焦虑兼有者占51.64%。
  河南安阳是食道癌的高发区,当地许多食道癌患者都是找袁希福看好的,袁希福中医治疗食道癌有丰富的经验,帮助许多滴水难进的患者重新开口吃饭,精神好转,与家人幸福的生活。
  袁希福认为癌症不单一是局部的病变,而是全身病变在局部的显现,在治疗上着眼局部的同时,必须重视全身的治疗。袁希福:“从我们现在的治疗观点来讲,西医是看肿瘤的大小、有没有转移、有没有癌栓,往往盯着局部,忽略了全身;治疗的时候,西医也常从局部着手、重视局部,而中医的观点是重视全身。我是希望两者结合起来,那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人”。这点就是我们中国的特色。这两个结合得好,疗效一定会提高。”
  袁希福治疗癌症患者康复真实病例:
  刘广德,食道癌,85岁,焦作人,来诊时九天滴水未进,口吐粘液,医院让放化疗,家属不同意,日找到袁希福就诊服中药,第一天粘液减少,感到有效,第二天能少量进食,惊喜万分,第三天饭量增加,吃鸡蛋糕噎着。第四天恢复正常,一日多餐,第五天后每天吃六顿饭...在2014年4月的百名明星康复交流大会上,他还特意给袁院长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自己的敬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_好大夫在线
&|&&|&&|&&|&&|&&|&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
全网发布: 18:51:36
发表者:于正洪
(访问人次:4620)
摘要:癌症是心身疾病,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将对癌症患者的转归产生积极的影响。 &
&&&癌症现已是导致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且其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癌症的病因不明,现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肿瘤是正常细胞长期在很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发生了基因调控的质变,导致了过度增殖的后果。有关癌症的治疗尽管在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病人的心理健康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心理—社会干预方面的研究尤为滞后。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约34%~44%的癌症病人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病人符合重症发作的诊断。目前已有学者确认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近年来心理免疫学的发展更为之提供科学的依据。
1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1)个性特征,(2)生活事件及应付事件能力。
1.1个性因素与癌症 心理学把人的性格分为A、B、C、D四种主要类型,A型性格的人争强好胜,B型性格的人容易满足于现状,C型性格的人总是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D型性格又称“忧伤人格”。研究发现C型性格易患癌症。我国的恶性肿瘤以消化道为主,胃癌最为常见。据1980年的资料,胃癌死亡率占癌症总死亡率的23.03%,近年的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及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据全国胃癌综合考察流行病学组(1981)指出,与胃癌相关密切的社会心理因素有:①性格特点:性格内向、抑郁、不灵活性;②生活事件:青少年时期或早期的精神创伤。张宗卫、郭艳容(1986)用自制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量表测得,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在胃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但与其他癌症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说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发生中具有普遍意义。北京城区调查表明,“好生闷气”居胃癌各类危险因素之首。研究表明,社会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和可能和各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不同部位的肿瘤是否具有不同的个性,须进一步研究证实。
1.2生活事件、应付能力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生活事件的发生很多归于社会的原因,比如:人际关系,工作中的问题等。Millerd等研究发现:①在200余篇涉及人格、情绪、应激对癌症关系的文献中,结论均为肯定其间的联系;②临床经验表明,确信自己癌症诊断者,往往预后较差,而对诊断持怀疑态度者常较好;③临床上有些长期存活(15~20年)后突然复发,其原因均为在复发前6~18个月内有严重的情绪应激;④与无法解决的悲哀有关;⑤对1,400对配偶作癌症发病调查表明,配偶一方患癌或死于癌症的心理应激可引起另一方患癌(当然还应考虑“共同环境”因素的参与)。对比血液化学与心理学的变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血液化学可提供疾病的近期信息,而心理学变数对癌症的预后有关。修女的乳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妇女(其他部位癌症发病无显著差异),这符合独身妇女乳癌发生率高于婚配妇女的事实。年龄超过40岁的修女,其乳癌发生率甚至超过独身对照人群。修女乳癌发生率较对照组为早。在45~49岁期间有一“突变”性增加,较消化道癌的“突变”早5年。有人将不同疾病人群中出现类似的个性,称为一般性因子(G因子);另外,还有一种界定癌症特定部位和类型的心理精神因素,称为特异性因子(S因子)。研究表明,乳癌病人的S因子为:①孩子较小或没有;②难以发泄的敌意和被遏制的愤怒;③信奉宗教或社会的正统规定;④犹豫不决;⑤早年生活特征是童年丧失父母形象或由于父母冷淡而使童年期较少保护和爱抚,使之常处于抑郁与绝望心境中。用社会再适应量表作比较,癌症患儿在发病前一年内,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比率较高。在心理治疗组中,72%的癌症病人在发病前数月到八年期间均受过近亲丧亡的冲击,而其他原因作心理治疗者(对照组)只占10%。
&2心理因素致癌的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促进癌的发生、发展显然是通过心理生理学途径实现的,这条途径就是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大量的实验表明,电击、创伤性恶性刺激、反复而集中的条件反射实验可引起神经系统的过度或普遍应激而促进“自发的”肿瘤生长。去大脑皮质或使用中枢抑制药物(如巴比妥钠)可促使移植肿瘤发展和使动物提前死亡;而咖啡因及小剂量士的宁可明显延缓或阻滞肿瘤发生。毁损下丘脑背内侧核及室旁核使甲状腺的腺样增殖退化;破坏背侧下丘脑可使移植肿瘤存活期延长;带状破坏下丘脑前部可引起抗体滴度降低和过敏反应的抑制或延缓。这些实验资料提示,下丘脑在中介心理社会因素对肿瘤的影响中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与免疫反应之间可能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等多种过程共同影响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在发怒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外显的发怒伴随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
2.2不同类型的应激可引起血、尿中激素发生明显的特异性改变,多数应激反应可致17-羟皮质类固醇、儿茶酚胺、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的增加。
2.3亲人丧亡(父母、配偶)、防卫应对失败而致精神抑郁时,有17-羟皮质类固醇升高或T细胞数减少。皮质醇水平增高对乳癌病人的预后不良;应对较好或灵活者,皮质醇水平低,而且预后好。
2.4神经内分泌系统 主要是集中于下丘脑弓状核区及延髓孤束核的阿片-黑色素-皮质素系统,即ACTH/内啡肽)以及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神经元核群。这两个系统都是免疫反应产物反馈效应的靶组织。心理社会因素启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环路,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3 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
  癌症的治疗多为损伤性治疗,用药物、放射线或手术治疗癌症所伴随的副反应常可构成暂时或持久的心理冲击。病人的反应取决于治疗的躯体应激及对自尊心冲击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化疗及放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暂时性副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内消失。但是反应的严重与持续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别。如病人的焦虑可增强或延长反应;在预期或回忆治疗也可引起恶心、呕吐常成为病人坚持治疗的顺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秃发也是许多化疗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常要持续于整个治疗期间。虽然,戴上假发可以解决不少病人的问题。但是,头发脱落这个事实会使病人为之心烦意乱,还可损害病人“否认”癌症的应对机制。手术的结果是永久性改变。涉及颜面部或截肢、内脏造瘘、器官切除等都可构成心理创伤。有人发现,乳房切除后适应不良者约占20%,病人在获得装饰性乳房后,术后的抑郁降低,信心增加乳癌病人术后约1/3有中度以上的焦虑及抑郁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另外,结肠癌手术或癌性截肢因毁形或功能丧失而损害自尊心。
4心理社会康复处理对癌症转归的影响& 心理康复是指在康复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康复。
4.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提供癌症诊疗常识、防癌知识、如何去面对癌症,以及如何疏导情绪反应等。如Jacobs等对何杰金氏病病人进行了教育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组21例病人各发放一本有关疾病知识的小册子。3个月后与26例对照组病人比较,发现实验组病人不仅在知识水平上有提高、而且焦虑、抑郁水平和生活应激方面有减轻趋势,同时社会竞争压力也降低了。知识的增加可以帮助病人更多地认识自我,并在社会环境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4.2行为训练& 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二方面:减轻癌症病人的化疗副反应,降低病人一般性痛苦或苦恼情绪。如Morrow和Morrell[11]用系统脱敏法来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结果发现,接受系统脱敏的病人在副作用的频度、严重程度和病程上有显著改善。Gruber等研究行为训练对10例癌症转移病人免疫系统的影响,在1年期间让病人接受想象和放松训练,每月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并与其基础数据比较,发现免疫系统功能在一年后显著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中的内在控制力提高,免疫和情绪变化与使用放松、想象技术呈平行关系。另外,其它研究者的结论也提示,心理治疗性干预可使得病人的抗癌治疗疗效维持长久。
4.3个别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能减轻癌症病人在知道诊断后所出现的苦恼和挫折情绪,已有多篇文献进行了个别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帮助癌症病人康复的临床研究。尤其是1994年 Moorey等做了1年后随访研究,发现实验组继续呈现较少的焦虑和抑郁,证实了简单的辅助性心理治疗对于癌症病人有益和有效的结论。Maguire等研究探讨了由专业护士进行咨询能否预防症病人乳房切除术后出现的精神异常,结果发现咨询并不能预防精神异常的发生,但实验组在乳房切除术后12至18个月中病人的异常心理水平有下降。作者指出认识和早期发现精神异常和及时提供治疗性服务能减轻癌症病人的苦恼情绪。Grossarth-Maticek等试图通过心理治疗纠正有关负性社会心理因素,并探讨在致癌危险因素中社会心理与病理性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设计了二个研究:在第一个研究中,50例乳腺癌妇女被随机分入三个组,即行为治疗、短程心理治疗和由作者设计的"创新疗法"组。行为治疗使用想象和脱敏技术纠正"不良"行为,短程心理治疗着重把儿童时创伤体验作为适应障碍的原发因素。创新治疗则以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为主,通过矫正病人的不良认知来改变病人的不良行为。结果显示所有三种方法均使病人的生存期延长3.64个月,结合化疗者则平均增加22.40个月,其中创新疗法组生存期最长。在第二个研究中,作者进一步探讨了生存期和创新治疗的关系,98例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症病人在放疗中加20次的创新治疗,生存期比对照组长9.4个月。
4.4集体干预 癌症病人进行集体干预的文献是在1970年出现的。Ferlic等在二周内向30例癌症病人进行了6次1.5小时集体干预,内容有病人健康教育、医疗和营养知识、如何与护士的配合,以及集体支持等。结果发现,干预组能改进病人在集体中的态度,改善对医院的适应性与相互关系,增加对肿瘤知识和对死亡的认识,以及对自我概念的认识。Weisman等使用结构干预法,即关心癌症病人、提供教育和放松技术,在6周内提供4次集体干预录像。59例癌症病人参加干预组,58例参加对照组,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在交流和应对技巧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Spiegal等对癌症转移病人进行了前瞻性干预研究。实验组病人一年内每周参加心理支持小组活动,内容是启发式人际交流、开展死亡和临终的讨论,以及家庭间交流等;重点在于小组内聚力、相互支持、共同分担苦恼、自我疏泄和病人与病人在小组外的交流。1年后实验组病人紧张程度、疲劳、精神异常情况、抑郁、不良反应、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10年的追踪随访发现,实验组生存期平均为36.3个月,而对照组为18.9个月。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摸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所以在癌症患者实施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心理社会学干预的治疗方法在中国起步较晚,有关的研究报道不多,医务人员和病人对此了解甚少,在我国开展这项工作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使更多的癌症病人得到帮助,达到更好的康复。&
发表于: 18:51:36
于正洪大夫的信息
1、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规范化诊治;
2、恶性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于正洪,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内...
于正洪的咨询范围:
欢迎大家来咨询!
要咨询的朋友请注意,一定要填写清楚如下的资料,利于我了解你的情况:
2、请完整输入病历
3、现在的状况、最近的检查和化验结果
凤凰新媒体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京ICP证030609号 本站通用网址:凤凰网
建议使用IE6以上版本浏览乐观就能战胜癌症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乐观就能战胜癌症吗?
心态 乐观 癌症 不良情绪
本文作者:蕨代霜蛟
“癌症性格”一说在社会上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人都深信:具有一些特定性格特质(比如神经质、易怒、悲观或是孤僻)的人群更容易成为癌魔狩猎的对象,而开朗乐观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这种观点究竟有没有根据?一切事实都需要科学来仲裁。这一次,让我们根据权威机构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的信息,来逐一说明癌症与心态、性格等精神领域特征之间的关系。
心态与癌症
“癌症性格”这种观念无疑也影响着很多不幸的癌症患者。当医生告知他们诊断结果时,他们常常会无法控制住这样的念头:
我生癌是不是自找的?
我的不良情绪会不会加快肿瘤生长、影响治疗效果?
假如我想象我的身体正在与癌症搏斗、或者暗示自己我其实没事、这样做能不能控制住癌症的发展?
如果我放松心情或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我的癌症是否可能被治好?
面对癌症的诊断,处理好情绪与感受等心理活动固然是很重要的。针对人们的情绪以及人际关系进行的治疗(有时被称为社会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癌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改善生活品质。然而,不得不遗憾地说:并没有良好证据能够证明诸如此类的心理干预能够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预防癌症复发或者帮助患者活得更久。当然,这不是说集体支持、个体化治疗、正念法以及放松疗法等手段就没有价值,它们仍然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以及伴随癌症诊断而产生的低落情绪。
性格特质与癌症
多年来很多人深信某些特定性格类型的人群更容易患癌。大家普遍认为神经质或内向性格的人群风险更大。还有一些人据此相信性格特质还影响着癌症的预后——具有“癌症性格”的患者会死得更早。
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研究支持此观点,但这方面绝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提示性格与癌症之间没有关联。科学家们注意到,这一小部分研究常常规模较小、设计不良或者没有进行充分对照。这就意味着,这样的研究结果更可能是研究偏差或者随机概率所导致的。同时,一些学术刊物还存在发表认为癌症与性格之间有关系的研究,而拒绝阴性结果研究的倾向。道理很简单:认为癌症与性格之间有关联的文章显然更加吸引读者眼球。
在2010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设计最为良好的一项科学研究得以发表。该研究涉及60000名受试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至少30年的跟踪随访。这项严谨的研究充分考虑了吸烟、饮酒以及其他已知癌症风险因素,结果却没有找到性格特征与总体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甚至,性格特征与癌症生存率之间也没有关联。
乐观的态度会影响癌症吗?
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会因为他们对于癌症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而蒙受负罪感。他们可能会强迫自己在任何时候始终保持乐观正面的态度。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根本无法做到。这种压力可能来自癌症患者自身、来自他人,或者两者皆有。事实上,悲伤、抑郁、负罪感、恐惧以及焦虑等心理变化都是正常的,是一种面对重大人生变故时的必经过程。逼迫自己忽略这种感受或者对他人闭口不谈只会令患者感到更加孤独,进而导致痛苦的情绪进一步恶化。有些患者一旦感觉自己无法总是保持乐观时就会自责、负罪感深重,这同样会加重情绪负担。
另一方面,有些癌症患者相信精神的力量能够阻止这一严重疾病的发展,这在本质上其实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种表现形式。这样的信仰无疑颇具安慰作用,令人在面对癌症风险时获得些许安全感:如果这是真的话该有多好!癌症患者们就可以利用意念的力量阻止恶性肿瘤的生长。可惜,这种意念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旦癌症患者无法完美地保持这种信仰,他们就又会陷入自责。
为了深入了解心态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者们对1000名以上脑部与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了观察。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在情绪状态方面得分高的患者与得分较差的患者之间并未显示肿瘤生长速度与存活时间长度方面的差异。基于目前对于癌症发生与发展的了解程度,没有理由相信不良情绪会导致癌症或者加速癌症的发展。
心理疗法能够延长癌症患者的生存吗?
在癌症与心理疗法以及压力缓解治疗领域的研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结果,这种现象困扰着研究人员以及癌症患者们。例如,1989年大卫·斯皮格尔(David Spiegel)及其同僚们似乎发现心理治疗与较长的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关联,但是开展同类研究的其他研究人员却未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2004年的一项研究回顾梳理了大量设计良好、针对接受心理疗法的癌症患者(1000名以上)的研究结果,最终没有发现心理疗法对延长生存的作用。
到了2007年,另有研究人员对所有此前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除了一组对象医疗状况显著不同影响了结果以外,他们没能发现任何一项针对心理疗法与癌症生存时间的随机临床研究显示心理疗法能够带来积极的效果。
最后,斯皮格尔本人也于2007年以一群新的患者为对象做了重现1989年研究的尝试,以确认是否能够获得与之前那次试验同样的结果。这次研究的结果提示,接受心理疗法的患者的生活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然而这一次他们在生存时间上并没有与其他患者显示出差别。
过去几十年间的研究发现,通过互助小组向癌症患者充分提供信息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以及疲劳等症状,降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
这些互助小组的存在的确可能改善生活品质。然而,现有科学证据却不支持互助小组或者其他形式的精神健康疗法能够使癌症患者存活得更长久。
精神健康疗法与情感支持
癌症侵蚀着人的身体,同时也影响着人的情绪与感受。然而我们不建议将某些宣称能够阻止肿瘤生长的精神健康疗法作为癌症治疗的唯一手段,也不应该仅仅因为有人认为那样能够延长生存期而去尝试。但是,精神健康疗法以及情感支持的确能够帮助癌症患者和他们身边的人更好地应对癌症。癌症患者可以考虑和他的癌症护理团队进行沟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靠自己度过癌症诊断与治疗周期,而有时也不妨和其他有同样经历的患者进行交流。
癌症患者的心态、情感以及心情很可能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都在变化。或许某一天他会感觉非常良好,但是到了第二天却又变得非常糟糕。需要记住的是,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并且假以时日,绝大多数患者都有能力面对疾病的现实,在生命的旅途上继续前进下去。当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向互助小组或者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寻求额外帮助。患者应该振作起来寻求必要的支持,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尽可能享受最高品质的生活。(编辑:)
本文编译自:
扩展阅读:
果壳网相关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为了防止你自杀
活着,得要有质量而不是有长度啊
其实就是这样,积极乐观是好的,但它并不神奇。最重要的是,不要用“乐观的神奇作用”去给那些不那么容易做到乐观的人增加压力。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48)
引用文章内容: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尽可能享受最高品质的生活。
活着,得要有质量而不是有长度啊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为了防止你自杀
如果态度其实没什么用,那安慰剂效应意味着安慰剂本身是有作用么?
这算及时行乐主义吗。。
怎么感觉有点像森田疗法?
明天很残酷,但不能错过美好的今天。
引用文章内容:在2010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设计最为良好的一项科学研究得以发表。该研究涉及60000名受试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至少30年的跟踪随访。给个出处吧其实这种翻译的,可以做成有道那种双语版,爱看原文看原文 爱看翻译看翻译 或者对照学习
引用 的话:给个出处吧其实这种翻译的,可以做成有道那种双语版,爱看原文看原文 爱看翻译看翻译 或者对照学习原文可以点文末的链接查看,原文下面有参考文献列表
其实就是这样,积极乐观是好的,但它并不神奇。最重要的是,不要用“乐观的神奇作用”去给那些不那么容易做到乐观的人增加压力。
引用 的话: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为了防止你自杀医院本来就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来了这里还自杀,这让其他人还怎么相信医院
引用 的话:原文可以点文末的链接查看,原文下面有参考文献列表正在看呢
引用 的话: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为了防止你自杀做过临终关怀社工后对这句话深感同意。
引用文章内容:事实上,悲伤、抑郁、负罪感、恐惧以及焦虑等心理变化都是正常的,是一种面对重大人生变故时的必经过程。逼迫自己忽略这种感受或者对他人闭口不谈只会令患者感到更加孤独,进而导致痛苦的情绪进一步恶化。有些患者一...说得好。
引用 的话:活着,得要有质量而不是有长度啊对于男人来说,没有长度哪来的质量
我觉得这文章不好吧,让癌症病人和家属看了多不好。人要有信仰才能活着吧。
我国的“心灵鸡汤”常常虚构这样的故事,说隐瞒了“癌症晚期”的病情且不积极治疗就让病人最终痊愈……
那安慰剂效应又是怎么回事啊
说了半天和心理没什么关系。那么,癌症到底与什么有关?
引用 的话:活着,得要有质量而不是有长度啊是在有长度的基础上我们追求质量。
引用 的话:说了半天和心理没什么关系。那么,癌症到底与什么有关?一般是遗传和环境
发现在早期,治疗及时,方案采取合理然后康复了。当然心态还是很好的,生活习惯啥的不吸烟但是没戒酒,感觉心态啥的就影响生活态度吧
这是个中性的消息,不好不坏吧
生活质量好了,接受治疗的心态也就好了,心身医学妥妥的
引用 的话:那安慰剂效应又是怎么回事啊人是能够自愈的,虽然并非万能
引用 的话:我国的“心灵鸡汤”常常虚构这样的故事,说隐瞒了“癌症晚期”的病情且不积极治疗就让病人最终痊愈……这些狗屁鸡汤害死人。
那么那么多因为好心态而变好的癌症患者是怎么回事?来自
情绪跟身体关系还是挺大的,压力一大就容易胃痛,或者一想到闹心事,立刻就能发现舌头上起了泡。上火上了满嘴泡就是这个道理吧。。
如果乐观能治疗癌症,那么不检查出来不就不会死了?
引用 的话:人是能够自愈的,虽然并非万能我就是想问这个自愈能力不也受心情影响吗,一直以来我对所谓的安慰剂的印象就是心理因素影响了治疗效果啊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接纳癌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