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度盐碱地玉米煮多长时间间能中玉米吗 怎样...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后土壤特性及生物学评价--《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后土壤特性及生物学评价
【摘要】:
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盐碱土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已成为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重度盐碱地的修复一直是盐碱地治理的一个难点。本文在对重度盐碱地实施生态治理后,产生的土壤特性,植物光合及生长,生态学效应和“水-碳-盐”机理等研究后得到如下结论:
1.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对土壤特性影响:土壤总孔隙度较对照盐碱裸地(55.08%)提高了5%-20%,其中深槽改良土壤总孔隙度最高为75.35%。对照区盐碱裸地的土壤容重高达1.4g cm3。土壤电导率作为土壤盐分重要指标,四种不同改良措施都明显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平均降低了1288 us cm-1,同时,土壤pH降低约1.5个单位。改良措施也提高了土壤养分,如碱解氮在深槽和浅槽改良分别较对照未处理提高了50%和100%。生态治理措施显著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进一步改良。
2.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对植物光合和生长的影响:改良后种植的植物光合能力方面也有不同提高,其中甘草、甜玉米和偃柏等经深槽处理后比对照提高2.5-12 gmol m2s-1。不同植物经过处理后在生物量方面明显提高,其中甜玉米、白菜、萝卜和偃柏等深槽处理大大高于其覆盖处理,说明这类植物对土壤有机质需求较高,而苜蓿、甘草、甜菜和假苍耳等在不同处理的生物量因适应性较强而导致差距并不明显。
3.重度盐碱地为改良盐碱土,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提高,土壤水溶性钠离子、.交换性钠离子、ESP变化和pH值呈下降趋势,钠离子由表层0.2m(2.25 g kg-1)降低到4.4m(0.2688 g kg-1)。土壤交换性钠离子由0.8m(6.67 cmol kg-1)降低到4.4m(0.34 cmol kg-1)。土壤碱化度(ESP)由表层0.2m处(16.54%)降低到4.2m处(1.10%)。土壤水溶性钙、镁、钠、钾和钙离子呈现正相关,r0.5,p0.05。pH值由0.4m(9.84)降低到4.4m(9.07)。不同覆盖高度、不同土壤剖面深度和不同基质覆盖对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其中覆盖厚度25cm,植被生物量最大,总和为加水1.1kg和不加水0.9kg。覆盖10cm,生物多样性指数Glea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最大。碱解氮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覆盖处理中较高值分别为覆盖10cm(92.9 mg kg-1)和覆盖20cm(94.5 mg kg-1);破坏处理与覆盖相似,其中最高值为破坏10cm(78.8 mg kg-1)。人工基质因有机质含量较高,故其碱解氮最大(106.9 mg kg-1)。pH值和电导率随覆盖厚度的提高而降低,降幅由0.11降到3.52,电导率也平均降低15μs cm-1到2500μs cm-1。不同覆盖材料pH值平均降低0.04-3.68,电导率平均降低24gs cm-1到2062μs cm-1之间,人工基质覆盖效果最为明显,pH值和电导率分别降低了3.61和2062μscm-1。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S156.4【目录】:
Abstract4-9
1 绪论9-14
1.1 盐碱地治理的国家需求9-11
1.2 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11-13
1.2.1 植物耐盐性的研究11
1.2.2 废弃水资源灌溉的研究11-12
1.2.3 覆盖改良的研究12
1.2.4 化学添加剂的研究12-13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13-14
2 研究地点概况及实验设计与实施14-19
2.1 研究地点概况14
2.2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措施及机理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4-18
2.2.1 生态治理措施设计与实施14-17
2.2.2 重度盐碱地土壤剖面土壤特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7
2.2.3 重度盐碱地覆盖后"水-碳-盐"机理模拟实验设计与实施17-18
2.3 本章小结18-19
3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19-39
3.1 研究方法19
3.1.1 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的测定19
3.1.2 植物光合能力的测定19
3.2 结果与分析19-37
3.2.1 浅槽和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对种植苜蓿的影响19-22
3.2.2 浅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假苍耳22-24
3.2.3 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甘草24-26
3.2.4 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甜玉米26-27
3.2.5 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白菜27-29
3.2.6 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萝卜29-31
3.2.7 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甜菜31-34
3.2.8 深槽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种植偃柏34-35
3.2.9 小穴改良生态治理重度盐碱地后营造银中杨35-37
3.3 本章小结37-39
4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39-48
4.1 研究方法39-40
4.1.1 对土壤孔隙度和容重的测量39
4.1.2 对土壤持水量、紧实度、pH值和电导率的测量39
4.1.3 对土壤碱解氮的测量39-40
4.2 结果与分析40-46
4.2.1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容重的影响40-41
4.2.2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持水量与土壤紧实度的影响41-42
4.2.3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42-43
4.2.4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43-45
4.2.5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碱解氮和豆科植物固氮的影响45-46
4.2.6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土壤长期阳离子浓度的影响46
4.3 本章小结46-48
5 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48-55
5.1 研究方法48-50
5.1.1 土壤呼吸碳排放量变化的测定48
5.1.2 土壤CO_2储藏量变化的测定方法48-49
5.1.3 土壤改良有机碳测定49
5.1.4 生物量碳的测定49-50
5.1.5 盐碱地改良对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的测定50
5.2 结果与分析50-53
5.2.1 重度盐碱地碳增汇效应50-53
5.3 本章小结53-55
6 重度盐碱地土壤剖面及"水-碳-盐"模拟实验55-67
6.1 研究方法和材料55-57
6.1.1 土壤金属离子的测定55-56
6.1.2 植被次生演替生物量和α多样性指数的测定56
6.1.3 土壤碱解氮测定56-57
6.1.4 土壤pH值与电导率测定57
6.2 结果与分析57-65
6.2.1 重度盐碱地土壤剖面水溶性钾、钠、钙和镁离子变化57
6.2.2 重度盐碱地土壤剖面交换性钠、钙和镁含量变化57-59
6.2.3 重度盐碱地土壤剖面pH值和电导率变化59-60
6.2.4 不同实验设计对土壤交换性壤钠、钙和镁离子的影响60-61
6.2.5 不同实验设计对植被次生演替生物量和α多样性指数的影响61-62
6.2.6 不同实验设计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62-63
6.2.7 不同实验设计对土壤pH值和电导率影响63-64
6.2.8 不同实验设计对土壤风干含水率影响64-65
6.2.9 不同实验设计对土壤容重影响65
6.3 本章小结65-67
参考文献68-7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向华;[D];南京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敏;[J];草原与草坪;2004年01期
刘春华;张文淑;;[J];草业科学;1993年06期
萧冰;[J];草业科学;1994年03期
张建锋,宋玉民,邢尚军,马丙尧,郗金标;[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李取生,裘善文,邓伟;[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李秀军;[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王栓庄,徐树贞;[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9年02期
唐治学;苗友顺;李传文;;[J];河南农业科学;1986年12期
闫永庆;王文杰;朱虹;石溪婵;刘兴亮;祖元刚;;[J];植物研究;2009年04期
郝庆菊;王跃思;宋长春;江长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平高;[D];浙江大学;2006年
贾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郎志红;[D];兰州交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树堂,秦韧,王学锋,王万志,杨团结;[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郭晓燕;袁玲;;[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孙建敏;;[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郑东峰;孙泽强;王学君;董晓霞;刘法舜;牟芬;杨新丽;;[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李志杰;孙文彦;马卫萍;尹红娟;李怀军;曲善功;曹卫东;;[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祥明;;[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常江;杜艳;姚艳娟;;[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虎成;徐坤;;[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立宾;郭新霞;徐化凌;常尚连;;[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锦梅;[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鱼小军;[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贺春燕;[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张俊忠;[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周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陈波浪;[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侯钰荣;[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鲁为华;[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王俊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李瑞利;[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少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倩;[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曹星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莫琼;[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马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芬;[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倪玲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潘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宁大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朱小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冯军,李江海,陈征,牛向龙;[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崔战利,汤龙军,张鸿雁,陈锡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朱俊义,杨光宇,赵凤娟,宋金枝,陆静梅;[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常汝镇,R. L. B[J];大豆科学;1986年01期
李秀军;[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陈成榕;[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2年02期
樊自立,胡文康,季方,王让会,马英杰,马映军;[J];干旱区地理;2000年04期
李和平,樊自立,刘校明,贾长录;[J];干旱区地理;2000年04期
李彬,王志春,孙志高,陈渊,杨福;[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瑞利;[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金贵;[D];西北大学;2002年
郝宏蕾;[D];浙江大学;2001年
刘翠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张立宾;[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周祯;[D];浙江大学;2007年
许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范运梁;[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胜尼,刘登义,彭少麟;[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6期
章铁,彭潮,周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高岚;赵铁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张建锋,李吉跃,邢尚军,郗金标,宋玉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王瑞刚,陈少良,刘力源,郝志勇,翁海娇,李鹤,杨爽,段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夏大庆,徐刚,彭涛,孙秀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程新奇,王文龙,罗永兰,赵东海,田宗城;[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张润花;郭世荣;李娟;;[J];长江蔬菜;2006年02期
孙海燕,罗兵,施加虹,殷芳;[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倪寒;[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华峰;[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张衷华;[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庆祥;;[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9期
严海霞;何文寿;;[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卢军;邹德华;;[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0年06期
郝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季芳;[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年04期
杨蕊梅;;[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柴金平;;[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04期
李天银;;[J];甘肃农业;2010年06期
陈恩凤;[J];土壤;1977年04期
郑必昭;[J];山西农业科学;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晓平;张志宏;王兴民;;[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张江辉;邱胜彬;吴肇基;;[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窦超银;康跃虎;;[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刘伟;;[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石义;刘艳芳;;[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陈晓霞;胡冬梅;韦俊;王菊;薛立梅;;[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克东;郑彩霞;时朝;吕坤;冯军;郝建卿;;[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宰松梅;仵峰;温季;;[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董晓霞;王学君;刘兆辉;郑东峰;江丽华;;[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韩建刚;李占斌;朱咏莉;;[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白续宏;[N];山西日报;2010年
史卓强;[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10年
范杉珊;[N];华兴时报;2008年
王海滨;[N];科技日报;2010年
白续宏;[N];山西日报;2011年
张丹丹;[N];粮油市场报;2011年
本报记者;[N];山西日报;2009年
高进;[N];科学导报;2009年
乔素华;[N];华兴时报;2009年
徐华南 通讯员
戈驰川;[N];长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景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谷晓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李秀芬;[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孙海燕;[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殷小琳;[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冯跃华;[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刘鸿雁;[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程街亮;[D];浙江大学;2008年
王明君;[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陈宏伟;[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兴洋;[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刘维;[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王修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周晓飞;[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邹璐;[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段文典;[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张桂玲;[D];石河子大学;2010年
程寻;[D];天津大学;2008年
宋绍宪;[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高彦花;[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舞钢市盐碱地改良措施及特点
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浅根系、喜温作物,如芹菜、黄瓜、辣椒等,灌水次数和灌水量适当增加,宜经常保持温润;深根系、耐旱强的作物,如丝瓜、西红柿、西葫芦、西瓜要控制灌水次数及水量。iv>
二、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微生物活动等特殊的作用。增施有机肥还可稀释土壤中的病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根系的深浅,耐湿、耐旱性等不同作物及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要求进行灌溉。
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有效的改良措施,因为种植水稻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苗期:根系浅、弱,土壤捏度要高,但要细灌、慢灌;发棵期:要控水蹲苗促根发育,一般控水20d左右;结果盛期:喜湿作物勤灌水,表层湿度保持85%左右;耐旱作物不宜过多浇水,否则造成生理性病害,诱发各种病虫害,果实品质下降。
6、客土压碱&&
2 处理对策iv>
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1)每1平方米土地用50ml甲醛,兑水6―12l或每0.1平方米土地用40%甲醛40ml,兑水1―3l。播前10―12天用细眼洒壶或喷雾器喷洒在播种地上,用薄膜严密覆盖,勿使通风,播前一周再揭开,使药液挥发。&
彦惠俊介绍说,丹路微生物肥料在盐碱土的改良上之所以有成效,是因为丹路微生物有机肥选用的复合功能菌,含有多种高效活性菌株,菌株形成芽孢具有耐盐、耐热的特点。有益微生物菌群还具有固氮、解磷、解钾,抵制和抵抗病原菌的功能。有益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多糖,这些糖类物质是形成土壤团粒的粘结剂,团粒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增加非毛细管孔隙,使得盐碱土加速淋盐作用,抑制了返盐。有益微生物菌群在土壤中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加速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对土壤碱性起到了中和作用,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div>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pan>
5.2、毒土法&&是将药剂配成毒土,然后施用。毒土的配制方法是将农药(乳油、可湿性粉剂)与具有一定湿度的细土按比例混匀制成。毒土的施用方法有沟施、穴施和撒施。&
澳大利亚近大陆面积的1/3是盐碱地,因此盐渍化是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2004年初由澳洲兰安臣先生把中国丹路生物有机肥引进澳洲,在南部维多利亚地区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选用1公顷土壤可溶盐含量1.02%的盐碱荒地为试验地,每公顷施用3000公斤丹路生物有机肥,施用后3个月种高麦草,6个月后高麦草,高达50厘米,没施用丹路肥的对照种后没有出苗。土壤可溶盐含量由1.02%下降至0.406%,改良效果显著。2004年下半年,丹路微生物有机肥作为我国第一个微生物肥料,获准出口澳大利亚。舞钢市盐碱地改良措施及特点
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客土就是换土,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
要合理施用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肥料,避免过多使用,造成土壤污染
多年来一直从事盐碱地改良的中国农科院专家彦惠俊介绍说,近十几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舞钢市为例,盐碱地耕地面积已近700余万亩。而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又以每年15~20万亩的速度增加。在我国目前耕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发盐渍化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扩大耕地面积是提高粮食总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3)用0.5%甲醛喷洒床土,拌匀后堆置,用薄膜密封5―7天,再揭去薄膜,令药味挥发。&>
1.3 养分失调
多年种植,土壤中积累越来越多的病原菌和虫卵,诱发许多病虫害,专业化的生产基地特别明显,如黄瓜霜霉病、芹菜斑枯病、红蜘蛛、金真虫等,而反复使用农药又会造成农药剂量越来越大,残留也越来越多。
三、改造土壤&&将肥沃熟化的无毒土壤掺入大田或苗床中,降低了病虫浓度,改变了病虫环境从而减少病虫的危害。&
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通过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对盐碱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保护地土壤复种指数高,肥料投入量一般为大田的3~8倍,并以速效性的化肥为主,化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以上。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盐分逐年积累,造成次生盐渍化,盐分含量严重的为大田土壤的20倍。
7&实施针对性措施。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通过生物修复、使用石灰、增施有机肥、灌水调节土壤eh、换客土等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对于有机污染物的防治,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和eh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总之,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防止新的土壤污染;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改良土壤,防止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舞钢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因此,蚯蚓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和“净化器”等。积极使用农药污染的微生物降解菌剂,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利用植物吸收去除污染: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某些非食用的植物如花卉、林木、纤维作物等,也可种植一些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如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聚集能力,对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续种植多年则能有效降低土壤含镉量。
2&污染土壤治理的化学方法。对于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使用化学改良剂可使重金属转为难溶性物质,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使镉、锌、铜、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从而降低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减少对植物的危害。对于硝态氮积累过多并已流入地下水体的土壤,一则大幅度减少氮肥施用量,二则配施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化学抑制剂,以控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大量累积。
2.1 播前管理
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有机氯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除虫菊酯、烟碱等植物体天然成分的农药;大力开展微生物与激素农药的研究。微生物可使昆虫引起感染而死亡,如核角体病毒防治桑毛虫,效果较好。激素农药有昆虫内激素(昆虫体内腺体分泌物)、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固酮防治蛾类幼虫)、保幼激素(天蚕油保幼激素使昆虫无法成活)和外激素,如果蝇、午毒蛾及棉红铃虫等性引诱剂。另外,可采用含有自然界中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脂肪酸、核酸等成分的农药,它们易被降解。探索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途径,开展生物上的天敌防治法,如应用昆虫、细菌、霉、病毒等微生物作为病虫害的天敌。还应开展害虫不孕化防治法。v>
据了解,2003年舞钢市丹路实业公司走进西部,在舞钢市的巴盟舞钢市进行试验示范。在土壤有机质含量0.68%,可溶盐含量0.441%中度盐碱地上,每亩施用40公斤微生物复舞钢市,当年番茄喜获丰收,亩产达6600公斤,增产15.81%。土壤从中度盐碱地变成轻度盐碱地。2004年在ph9的盐碱荒地上种植玉米,亩施微生物复舞钢市50公斤,配施二铵20公斤、尿素35公斤,玉米当年获得500公斤的产量,使原来的不毛盐碱荒地取得丰收。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活性,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性能,降低了土壤含盐量,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
7、合理种植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能力,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向日葵、谷糜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盐碱地面积近10亿公顷。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盐碱地资源面积约5.27亿亩,其中盐碱耕地0.88亿亩,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快速生产要求大肥及大水管理模式,浇水次数多,水量多次在土层中沉积,逐步造成了土壤湿度大,通气不良。
2.2.3 合理灌溉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改良盐碱地的原则是要在排盐、隔盐、防盐的同时。积极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2.2.1 合理布局pan>
在生产中,农民不根据蔬菜种类和需求进行配方施肥,普遍以二铵、尿素、三料的大剂量投入为主,久之,使土壤中养分比例失调,一般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浓度在200mg/kg以上,较为丰富甚至过量造成浪费,而锰、锌等微肥浓度较低不能满足需要。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an>
2.2.2 合理施肥
五、药剂处理&
我国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近几年来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故我国的水资源日益馈缺,农业用水甚为紧张。因此,我国许多地方已发展了污水灌溉。这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农田的用水;另一方面,污水中含有相当多的肥料成分,但也可以导致土壤污染。因此利用污水灌溉和施用污泥时,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环境容量,制定区域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农用污泥施用标准,要经常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含量及动态。必须控制污灌水量及污泥施用量,避免盲目滥用污水灌溉引起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渣不能任意堆放。
4、增施有机肥&&
(2)每1平方米培养土中均匀洒上以40%甲醛400―500ml兑水50倍配成的稀释液,然后堆土,上盖塑料膜,密闭24―48小时,去掉覆盖物,摊开土,待甲醛气体完全挥发后便可。&
条件允许,采用渗灌、滴灌、膜下灌等方式,可减轻空气湿度,避免病害。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控制土壤污染源,即控制进入土壤中污染物的数量和速度,使其在土体中缓慢地自然降解,以免产生土壤污染。&
四、土壤高温消毒处理&&在温室作物采收后,连根拔除田间老株,多施有机肥料,然后把地翻平整好,在7―8月份,气温达35℃以上时,用透明吸热薄膜覆盖好,土壤温度可升至50―60℃,密闭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病菌。小面积地块,可将配制好的培养土放在清洁的混凝土地面上、木板上或铁皮上,薄薄平摊,曝晒3―15天,即可杀死大量病菌孢子、菌丝和害虫卵、害虫、线虫。&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设施农业高密度栽培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一种作物,均有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积累、生长和繁殖。这类病害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会造成严重减产或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造成绝收。因此,土壤消毒是控制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已成为广大菜民的迫切要求。&
一、合理轮作&&轮作可合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同时轮作时由于寄主植物不同,病虫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发生巨变,大大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也可消除由连作带来的作物分泌的有毒物质的积累而引起的作物中毒现象。&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
在某种程度说,土壤是环境中污染物的"汇"。土壤与植物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连;污染物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及食物链,最终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污染的防治十分重要。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
6&换土和翻土。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采取深翻土或换无污染的客土的方法。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可采取铲除表土或换客土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改良较彻底,适用于小面积改良。但对于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改良,非常费事,难以推行。
以作物需求为前提,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水平、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经济施肥量、适宜的肥料品种,制定施肥计划科学施肥。就奇台地区目前的温室状况而言,以控氮、稳磷、稳钾,针对施用微肥为原则,不能照搬大田的肥料品种和方法,肥料不宜用挥发性的氮肥,尽量控制硝态氮肥,以免产生大量的氨气造成毒害。总施肥量按所要达到的产量水平以作物携出量的20%~40%计算。施肥可根据不同的生育期以撒施、沟施、穴施等方式进行。
1.5 病虫害严重
应大力清洁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对工业"三废"及城舞钢市废弃物必须处理与回收,即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对排放的"三废"要净化处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和浓度。n>
5.3、熏蒸法&&利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机将熏蒸剂注入土壤中,于土壤表面盖上薄膜等覆盖物,在密闭或半密闭的设施中使熏蒸剂的有毒气体在土壤中扩散,杀死病菌。土壤熏蒸后,待药剂充分散发后才能播种,否则,容易产生药害。常用的土壤熏蒸消毒剂有溴甲烷、甲醛等。此方法在设施农业中的蔬菜、西瓜、草莓的种植和苗木的苗床、绿地草坪栽植等方面均有应用。如每1平方米土地用45%百菌清烟剂1g熏棚5小时。&
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kg/667m2、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kg/667m2、5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kg/667m2等杀菌剂。50%辛硫磷乳油1kg/667m2等杀虫剂一起翻入土壤中。对已出现盐害的土壤结合灌水进行压盐或使用土壤盐碱调理剂调理或换新土清除盐分。
4&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重金属变价元素在土壤中的行为,能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从而降低污染物危害程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即eh值,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水、气比例来实现。在生产实践中往往通过土壤水分管理和耕作措施来实施,如水田淹灌,eh值可降至160mv时,许多重金属都可生成难溶性的硫化物而降低其毒性。
近年来,随着生物肥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其商业化程度的提高,生物肥以其对环境改良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一些研究人员在微生物领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其中丹路微生物有机肥针对盐碱地缺磷、少氮、多盐的特点,取得显著改良效果,成为改良盐碱地中一员新的生力军。&&&&
5.1、甲醛(福尔马林)消毒法&
划分不同作物的种植带或区,将生育特性类似的蔬菜种植在一个区内,利于管理,特别是利于灌水。iv>
叶菜类,用1/2~1/3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和微肥随同有机肥一起做基肥,余下的氮肥于生长盛期分次进行追施;果菜类,用1/3的氮肥和2/3的磷肥、2/3的钾肥、全部微肥做基肥,余下的氮肥主要用于营养生长期,磷肥主要用于生殖生长期分别分次追施;经测土含盐量在0.2~0.3%的温室、大棚,尽量不用化肥做基肥。/span>>如何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2 俗称:熟石灰
1、熟石灰是一种碱,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
2、从经济方面考虑,熟石灰取料方便、价格便宜,经济实惠,
3、熟石灰的溶解度小,同等程度下对土壤和植物的伤害程度小,并且容易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生长。
4、还能为植物提供一些无机盐钙元素,促进植物细胞壁生长。
2.2 播后管理
温室或大棚特殊的保温性能,使土壤温度及湿度较大,有机质矿化率高,加之,大量集中施用化肥,不注重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损失严重,土壤僵硬、板结,保肥性及缓冲能力降低。
3&增施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胶体性质,又能增大土壤容量,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受到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土壤,增施有机肥料可增加土壤胶体对其的吸附能力,同时土壤腐殖质可络合污染物质,显著提高土壤钝化污染物的能力,从而减弱其对植物的毒害。
2、灌水洗盐&&
5、深耕深松&&
3、种植水稻&&
1.4&湿度过大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土壤熟化、消毒。种植结束后,将所有植株残体清出大棚,深埋或焚烧,以灭菌、灭虫卵。盖棚前一个月,气温高的时候,深翻土壤30cm以上,将土块拍碎。将腐熟的牲畜、家禽粪肥混合或将沼汽废渣、废液一齐做基肥,施入量为大田2~3倍,5~10t/667m2。深翻时灌水泡地,保存底墒并通过水分传导将表层热量传到深层,达到全耕作层升温的目的。
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
污染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正常功能的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然而,土壤对污染物也能起净化作用,特别是进入土壤的有机污染物可经过扩散、稀释、挥发及光化学降解、生物化学降解、化学降解等作用而得到净化。如果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在数量和速度上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即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最终将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失调,阻碍作物正常生长。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保护地土攘常见问题
1.1 土壤板结/div>
5&改变轮作制度。改变耕作制度会引起土壤条件的变化,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据研究,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和消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如ddt、六六六农药在棉田中的降解速度很慢,残留量大,而棉田改水后,可大大加速ddt和六六六的降解。span>
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地的通气、透水和养分状况,有机质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的碱性。种植绿肥效果更好。&&&&&&
注意事项:土壤消毒时,必须注意安全,使用前,先掌握使用方法,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不能在密闭的大棚内消毒,通风期间严禁从事农业耕作,正在消毒地块要有明显标识。
发布人信息
公司名称:郑州农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联 系 人:郭经理
联系电话:2
即时通讯:
电邮地址:
用户网址: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与丰乐路中建大厦B座1002室
最新地域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煮多长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