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异常,餐后3小时血糖低于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谁能帮忙看一下糖耐检查结果.急!急!
悬赏:200分
谁能帮忙看一下糖耐检查结果.急!急!
4.43 mmol/L
一小时血糖
二小时血糖
三小时血糖
平时早餐都是吃馒头包子.水果吃的相对较多.
(1)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三天。
(2)试验前过夜空腹10~16小时,可以饮水。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
(4)取得空腹血标本后,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水300mL,5分钟内饮完。
(5)分别于服糖后0.5、1.5、2小时抽取血标本。
(6)若血糖测定不能立即进行,血标本应放在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每mL全血可用氟化钠6 mg。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可冰冻待测。
(7)正常的血糖水平。空腹不超过6.4mmol/L,服75g葡萄糖0.5、1.5小时都不超过11.1m mol/L,2小时不超过7.8mmol/L。
(8)葡萄糖耐量减低。应具备以下三条:即①空腹血糖7.8mmol/L,低于11.1mmol/L;③OGTT中,服糖后0.5、1、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
(9)空腹血糖>7.8mmol/L,临床已诊断糖尿病,则不再作OGTT。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应该是正常的
先抽空腹血糖,然后将50克糖溶于200毫升温开水中,为75克糖则溶于400毫升温开水中,要求5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糖水记时间至1小时再抽血一次,本次试验完毕。
正常值:空腹血粮(00)≤5.8mmol/l
1小时血糖(10)<7.8mmol/l
如50克糖筛查试验结果异常,则行75克糖耐量试验,需抽空腹血糖及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
正常值:空腹血糖(00)≤5.8mmol/l
1小时血糖≤10.6mmol/l
2小时血糖≤9.2mmol/l
3小时血糖≤8.1mmol/l
还是去医院问问医生看结果如何,好对症治疗.
第24—28周进行筛查。筛查步骤:
1、检测空腹血糖和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一天中任何时间的血糖<7.8mmol/L,可排除妊娠期糖尿病。
2、若无法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可让孕妇口服葡萄糖50克,1小时后抽血检测血糖,血糖<7.8mmol/L,说明未患妊娠期糖尿病。
3、口服葡萄糖50克,1小时后抽血检测血糖,血糖≥7.8mmol/L,为不正常,需进一步作葡萄糖耐量试验:让孕妇再禁食8—14小时后,即在空腹状态下口服无水葡萄糖75克,2小时抽血检测,血糖<7.8mmol/L排除妊娠期糖尿病;>11.1mmol/L可确诊;7.8—11.1mmol/L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建议:
到医院里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检查到了结果才好做治疗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4262|回复: 4
血糖值对照
注册:,精华:,
血糖.gif (14.5 KB, 下载次数: 213)
16:27 上传
size=4]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诊 断 条件& &&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 & 静脉(血浆)
糖尿病& &&&空腹   ≥ 6.1  &&≥ 6.1  & && &&&≥ 7.0
服糖后& && && & 2h ≥10.0   ≥11.1  & && &&&≥11.1
糖耐量受损 空腹 & 6.1 & &&&& 6.1  & && &&&& 7.0
服糖后& &&&2h 6.7~10.0& && &&&7.8~11.1& && && && &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 5.6~ 6.1 5.6~ 6.1 & &6.1~ 7.0 
服糖后& && & 2h & 6.7  & &&&& 7.8  & && & & 7.8
血糖正常值参考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2,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2] 
3.孕妇血糖正常值
①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②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
1、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或糖化血红蛋白Alc位于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7、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次查胰岛功能(C肽分泌试验),早诊早治,并可以考虑使用ASTA虾青素之类超强抗氧化剂预防。
四:如何科学判断糖尿病?
1,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糖测定来判断,正常人空腹血糖(FBG)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i/L 邻甲苯胺法:3.9~6.4mmoi/L
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值:轻度糖尿病:7.0~8.4mmoi/L,中度糖尿病:8.4~10.1mmoi/L,重度糖尿病:大于10.11mmoi/L。
2,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来判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0分钟~1小时,正常值为:7.8~9.0mmoi/L,2小时后不大于7.8mmoi/L,3小时后应当恢复到空腹血糖水平,即3.9~6.1mmoi/L或者3.9~6.4mmoi/L,上述各个时段的尿糖试验正常人均为阴性。
3,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来判断,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是:4%~6%,当参考值大于9%时,预测为糖尿病的准确率为78%,当参考值大于10%时,预测为糖尿病的准确率为89%,并且能够提示此时有较严重并发症,应当积极的保健和治疗。
注册:,精华:,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注册:,精华:,
本帖最后由 缺氧/嘘... 于
20:00 编辑
我认为这种把糖尿病分为轻、中、重度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是不是糖尿病只有一个界限,那就是不需要人为控制能使血糖和糖化在标准范围内的就不是糖尿病,否者就是糖尿病。比如:某人从来没有任何饮食控制和餐后特意运动,哪怕血糖始终在标准的临界,此人就不是糖尿病人,也不需要任何治疗。
关键词:要不要人为控制
注册:,精华:,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先升高,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即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贮存,血糖即恢复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这个测定即称为糖耐量试验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在血糖异常增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为明确是否为糖尿病可以采用该试验。& &
& & 临床上做糖尿病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依据),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 &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
&&如何进行试验呢?
&&1.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应停用。
&&3.试验前病人应10~14个小时不进食。
&&4.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留取尿液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试验结果如何判定呢?
&&1.当静脉空腹血糖<6.1mmol/L,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2.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两小时血糖≥11.1mmol/L,尿糖+~++++,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OGTT两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的诊断标准。
&&4.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且OGTT两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的诊断标准。
正常参考值:见下表。
  不同年龄段糖耐量结果的血糖值上限(mmol/L)
时限(分) 年龄
& && && && & 40岁以下& &&&40~49岁& &&&50~59岁& && &60~69岁& &70岁以上
空腹& && && &6.9& && && && && &&&6.9& && && && && && & 6.9& && && && && & 6.9& && && && &&&6.9
30& && && && && & 11.1& && && && && & 11.1& && && && && &11.4& && && && &&&11.55& && && & 11.9
60& && && && && & 10.54& && && && &&&10.54& && && && & 11.1& && && && &&&11.55& && && & 12.2
120& && && && &&&8.33& && && && && & 8.33& && && && && &&&8.6& && && && && & 8.88& && && && &9.16
180& && && && &&&6.9& && && && && && &6.9& && && && && && & 6.9& && && && && & 6.9& && && && &&&6.9
  服葡萄糖后各时限血糖或空腹血糖、高峰值与2小时血糖值大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上限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如一点或一点以上血糖值超过正常上限,而未达到糖尿病标准,则为糖耐量异常。各时限血糖均在正常上限内,属正常。
哪些因素影响OGTT试验结果?
& & 1.饮食:OGTT试验前,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一般应&250克/天),可使OGTT减低而呈假阳性,因此,应在试验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2.体力活动:长期卧床不活动病人可使糖耐量受损。而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明显升高,故试验前病人应静坐或静卧至少半小时。
  3.精神因素:情绪激动可使血糖升高.故在试验期间应避免精神刺激。
  4.应激:应激可使血糖升高,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等。
  5,疾病:肝脏、心脏、肾脏、胰腺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均会导致血糖的变化。
  6.为防止恶心、呕吐,可将葡萄糖释稀成25%的溶液。
  7.下列药物可以影响血糖波动,为排除药物对OGTT的影响,检查前应停药三天以上:
  (1)可使血糖增高的药物:噻嗪类、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利尿酸、女性避孕药、消炎痛、氯丙嗪、咖啡、尼古丁、生长激素等;
  (2)可使血糖下降的药物: 磺脲类、双胍类、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水杨酸、心得安、丙磺舒等。
哪些人群需要做OGTT试验?
& & 1.年龄&45岁,空腹血糖≥5.5mmoI/L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者;
  4.反复早产、死胎、巨婴、难产、流产的经产妇
  5.屡发皮肤疖肿、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者。
为什么要做OGTT试验?
& & 大家知道,当静脉空腹血糖&7,OmmoI/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很多人空腹血糖没有升高或稍稍升高,还不足以诊断糖尿病,但此时,他们已经有了糖耐量异常。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Ommol/L之间并有临床症状支持疑诊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OGTT试验,检查糖耐量是否正常,以期早期诊断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注意事项
& & (1)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
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三天。
& & (2)试验前过夜空腹10~16小时,可以饮水。
& & (3)试验过程中禁止吸烟。
& & (4)取得空腹血标本后,饮用含75g葡萄糖的水300mL,5分钟内饮完。
& & (5)分别于服糖后0.5、1.5、2小时抽取血标本。
& & (6)若血糖测定不能立即进行,血标本应放在含有氟化钠的试管中,每mL全血可用氟化钠6 mg。离心分离血浆,血浆可冰冻待测。
& & (7)正常的血糖水平。空腹不超过6.4mmol/L,服75g葡萄糖0.5、1.5小时都不超过11.1m mol/L,2小时不超过7.8mmol/L。
& & (8)葡萄糖耐量减低。应具备以下三条:即①空腹血糖<7.8mmol/L;②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7.8mmol/L,低于11.1mmol/L;③OGTT中,服糖后0.5、1、1.5小时三点中至少有一点血糖≥11.1mmol/L。
& & (9)空腹血糖>7.8mmol/L,临床已诊断糖尿病,则不再作O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意义
& & 血糖正常值:空腹不大于100mg/dl(5.6 mmol/L),且服糖后120分钟不大于140mg/dl(7.8 mmol/L)。
& & 如果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且服糖后120 分钟血糖≥200mg/dl(11mmol/L)者可确诊为糖尿病。
& & 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者为糖耐量低减(IGT),单纯空腹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者又称空腹高血糖状态(IFG)。
& & 急性肝炎、严重肝硬化和胃大部切除后的患者服糖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血糖可急剧升高超过200mg/dl(11.1mmol/L),故此时的血糖值只作参考,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糖耐量降低:表现为血糖增高幅度高于正常人,回复到空腹水平的时间延长。如:糖尿病;甲亢、垂体机能亢进、肾上腺机能亢进;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肝病和糖原累积病。
& & 糖耐量增高:空腹血糖值正常或偏低,口服糖后血糖浓度上升不明显,耐量曲线平坦。多见于内分泌功能低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和垂体功能低下。
& & 迟滞性耐量曲线:口服葡萄糖后在正常时间内可回复到空腹水平,但有一个明显增高的血糖峰值,往往超过10mmol/L,这种情况以后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 & 正常值:空腹3.9-6.1mmol/L,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11.1mmol/L,2小时下降<7.8mmol/L,3小时下降在空腹值。
& & 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 & 了解血糖波动范围,分析糖尿病稳定程度。正常人空腹血糖波动范围为3.9-6.1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3小时
血糖值差越小越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 & 1.OGTT对隐性糖尿病诊断有帮助,在实际应用中亦可简化OGTT,即只取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标本测定血糖值,一般认为2小时值是关键性的。
  2.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疾病(如柯兴综合征),有70%~80%病人有糖耐量降低;反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不全等,都可呈现低平糖耐量曲线。
  3.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呈现糖尿病曲线。
  4.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患者可出现糖耐量降低。
  5.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可能出现糖耐量降低,这可能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6.肥胖症可出现糖耐量曲线异常,由于医学教 育网原创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糖耐量常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糖耐量亦可正常或呈低平曲线。
  7.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减低,肾糖阈下降,以致肾小球滤液中正常浓度的葡萄糖也不能完全重吸收,此时出现的糖尿,称为肾性糖尿。
  8.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在0.5~1.5小时之间血糖急剧增高,可超过正常。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适应证
& & 必须按要求正规操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才是可信的,试验中需要多次抽静脉血,对患者很不方便,所以临床上要准确地掌握适应证。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应做该试验:
1,用于糖尿病的诊断
& &①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且小于7.0mmol/L者;
& &②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rrrnol/L,且又小于11.1mmol/L者;
& &③女性患者有过期妊娠、产出巨大胎儿或死产病史者;
& &④发生自发性低血糖者。
2,判断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 & 一般以服糖0分钟到30分钟胰岛素分泌的上升量(μU/ml)与血糖上升量(mg/dl)的比值△IRI/△PG作为判断指标,该比值<0.4者可判断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低下。
& & 例如测得某患者0→30分钟血糖90→200(mg/dl),胰岛素10→50(μU/ml ),则该患者的△IRI/△PG为50-10)/(200-90)=40/11 0=0.36,提示该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
& & 如用于判断胰岛素抵抗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禁忌证
1,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 & 根据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时血糖已经能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就不要再为诊断而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 也有一些患者诊断糖尿病以后经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和控制体重等.血糖控制较好,甚至已恢复正常血糖,反过来又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有糖尿病,这时除继续保持上述非药物治疗措施外,定期规律地监测血糖即可,不必再行此试验。
& &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判断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这时要根据血糖情况判断能否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一般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中等程度以上升高者禁忌进行该试验。
2,严重的肝病患者
& & 严重的肝病患者,如急性肝炎、严重的肝硬化等,肝细胞不能迅速摄取葡萄糖并在胰岛素的参与下转化为糖原储存,服糖后血糖往往超过诊断标准,但不可误诊为糖尿病。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3,已行胃切除手术者
& & 已经进行胃切除者或胃大部切除者,口服葡萄糖后快速进入小肠而被迅速吸收,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这是特殊病理生理情况下的葡萄糖吸收异常,对诊断糖尿病并无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上应予注意。
注册:,精华:,
每天学点新知识!
Powered by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出现h1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出现h1是怎么回事
09-10-25 &匿名提问 发布
您好,血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要采取措施,以免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建议做糖耐量试验确诊,糖耐量是机体利用和贮存葡萄糖的能力。它测定的是空腹血糖和进食馒头餐或口服葡萄糖后1、2、3小时的血糖。&/p&血糖的正常值是空腹3.9-6.1mmol/L,1h&10.0mmol/L,2h&7.8mmol/L,3h为3.9-6.1mmol/L。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即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如果餐后血糖超出正常值但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及糖耐量异常,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干预治疗,避免发展为糖尿病。&br&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造成这种现象的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1、胰岛素分泌过多和高峰延迟;2、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3、降糖药物剂量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它药物,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160; &#160;建议你请教当地医生,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必要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造成这种现象的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1、胰岛素分泌过多和高峰延迟;2、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3、降糖药物剂量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它药物,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160; &#160;建议你请教当地医生,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必要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
 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它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主要有3条途径。   ①饭后食物中的糖消化成葡萄糖,吸收入血循环,为血糖的主要来源。②空腹时血糖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元,空腹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③蛋白质、脂肪及从肌肉生成的乳酸可通过糖异生过程变成葡萄糖。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   ①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消耗。②进入肝脏变成肝糖元储存起来。③进入肌肉细胞变成肌糖元贮存起来。④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⑤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血糖可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福林-吴法测定,目前国内医院多采用前两种方法。福林-吴法已趋淘汰。正常人空腹血浆血糖为3.9~6.1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空腹血糖的实际意义   人体的血糖在不同的时间中是有一定波动范围的,血糖的波动主要受饮食和运动的影响。不同时间的血糖代表不同的意义,病人在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反映基础情况下的水平,因为此时已排除饮食对其的影响。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这一时相的水平进行评估,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检测空腹血糖的实际意义主要有这些方面:   1、如果空腹血糖含量超过7.0毫摩尔/升时,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空腹血糖含量超过11.1毫摩尔/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功能极少或缺乏,或机体对胰岛素反应不灵敏。同时也提示,药物在机体中作用发挥不佳,因为当血糖含量超过11.1毫摩尔/升时,药物的降糖作用将会降低和减弱。   3、空腹全血血糖含量在6.5毫摩尔/升左右,血浆血糖含虽在6.0毫摩尔/升左右,提示应进一步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以便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谈谈血糖对人体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值表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糖类就是碳水化合物,正常水平的血糖对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毫摩尔/升(60-110毫克/分升),饭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葡萄糖是人体所必需,但血糖的过高、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因此保持适当的血糖浓度,才是机体所需要的。下面就谈谈高血糖和低血糖对人体的影响。   (一)高血糖   高血糖是否对人体有好处呢?应该说短时间、一过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人体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都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会在机体的各种调节下逐渐恢复正常。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常见于糖尿病,本病是因为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使机体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常见的有:   (1)血液中血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血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   (2)全身广泛的毛细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红细胞不易通过,组织细胞缺氧。   (3)肾脏出现肾小球硬化、肾乳头坏死等。   (4)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出现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   (5)神经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   (6)心、脑、下肢等多处动脉硬化。高血糖常伴有高脂血症,冠状动脉、脑血管及下肢动脉硬化比一般正常人发生得早而且严重。   上述的病理改变将使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糖尿病合并症,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致残、致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治疗。   (二)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突然降至2.8毫摩尔/升(50毫克/分升)以下,产生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由于血糖快速下降,病人常有饥饿感、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紧张、焦虑、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足震颤等;当血糖进一步下降,病人可出现精神恍惚、嗜睡、抽搐、昏迷;长期而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脑部受损,如昏迷6小时以上,可造成不能恢复的脑损害,进而引起死亡。   低血糖最常见的病因是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过量或使用不当所致;老年糖尿病人即使病情稳定,未经治疗,也容易于午饭前或晚饭前,出现低血糖反应。   对于低血糖的预防,首先,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要注意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其次,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第三,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   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   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   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   逸凡随笔      血糖调节综观:   正人的血糖保持在一个极狭窄的范围中。早餐前未进食状态下,血糖约 80 ~ 90 mg / dl。调节机制:   (1)肝是极重要的血糖缓冲系统。饭後血糖极多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几乎三分之二由肠道吸收的葡萄糖,以肝醣形式被存进肝中。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血糖与胰岛素均减少时,肝便将所贮存释回血液。如此,肝减少血糖波动几达三倍。事实上,严重肝病患者根本无法保持血糖浓度於一狭窄的范围内。   (2)胰岛素与升糖素是分开作用的极重要回馈系统,有保持正常血糖浓度的功能。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低血糖刺激升糖素分泌。在通常情况下,胰岛素系统比升糖素系统要重要多了。然而在缺乏葡萄糖时,以及如运动时大量需要葡萄糖的情形下,升糖素就很重要了。   (3)低血糖也会直接刺激下视丘,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释出肾上腺素(Epinephrine)。肾上腺素令肝进一步释出葡萄糖。这也避免了极度低血糖的情形发生。   (4)要是长期低血糖,达数小时或数天,生长激素与皮质醇会分泌,抑制全身细胞利用葡萄糖,以改善低血糖的情况。   血糖调节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保持血糖恒定有什麽重要性呢?反正绝大多数组织在缺乏葡萄糖时大可改用脂肪酸供能。答案是这样的:葡萄糖是脑、网膜、及性腺的生殖上皮(Germinal epithelium) 唯一能使用的燃料。怪不得必须经常保持血糖恒定,使它们的养份供应无缺。两餐间,肝的糖质新生作用所合成的葡萄糖,绝大多数是供给脑部的需要。   另一方面,血糖太高也不行,理由有三:(1)葡萄糖太多令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增,结果细胞脱水(dehydration)。(2)高血糖会使很多葡萄糖由尿中流失。(3)这又会造成渗透利尿(osmotic diuresis),使水份及电解质流失。      正常人每天血糖有什么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动态平衡,故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可维持组织细胞的糖代谢正常,这对保证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进餐后,约1小时血糖达7.8~8.9mmol/L,最高不超过10.0mmol/L。这是因饭后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逐渐增多,而致高血糖,高血糖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通过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减少糖元的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肝糖元和进入肌肉、脂肪等组织,从而阻断了血糖的来源,加速了血糖的利用,故使饭后血糖不至过度升高。正常人饭后2小时,血糖及血浆胰岛素都下降至饭前水平。由此可见若正常人一日三餐,那么24小时内就有6小时血糖升高,其余18小时血糖都在空腹水平。   正常人空腹时并不出现低血糖,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正常人空腹血浆中血糖为3.9~ 6.1mmol/L)。这是因为空腹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升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及糖异生,使血糖增加;同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抑制人体内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从而保证了人体最重要器官——脑得到充分的血糖供应。      为何正常人血糖能保持一定水平?   正常人血糖能保持一定水平,主要依靠肝脏、激素及神经系统三者的调节。(1)肝脏: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肝细胞将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起来以备“饥荒”;一部分葡萄糖合成脂肪,使进入血循环的葡萄糖不致过量。饥饿时,血糖偏低,对于脑细胞和血细胞是很严重的问题。脑细胞和血细胞本身没有糖元储备,必须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维持其功能,一旦血糖水平较低,脑细胞和血细胞就产生功能障碍。肝细胞可通过糖元分解及糖异生这两条途径,生成葡萄糖送入血液循环以提高血糖水平。(2)激素: ①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细胞和肌肉细胞将葡萄糖合成糖元,促进糖类转变为脂肪,抑制糖的异生。②胰升糖素:可促进肝糖元分解及减少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升高。③肾上腺素:可促使肝糖元分解和肌糖元的酵解,从而升高血糖。④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肝脏中糖的异生,抑制肌肉及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从而提高血糖水平。⑤生长激素:抑制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促进肝脏中糖的异生使血糖升高。体内多种激素相辅相成,共同形成一个糖代谢调节系统,维持着血糖的动态平衡。(3)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或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升高。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各种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外伤、手术、麻醉、严重感染、疼痛、休克及紧张焦虑等,均可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暂时性的血糖升高。   正常人血糖在肝脏、激素及神经系统调节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这里所指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五大原則”,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治療原則,無論哪一種糖尿病人都必須首先控制飲食,以降低血糖。糖尿病的飲食原則:1、控制總熱量,也就是說喫飯要七、八分飽,可以用蔬菜來補充飽腹感;2、選擇適量優質蛋白質,如:奶、蛋、肉、魚等,要注意蛋白質也不要過多的攝入,尤其不要大量的攝入豆質品;3、適當選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即含澱粉的糧谷類,少喫或不喫單糖和雙糖,盡量多喫一些粗、雜糧,以增加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及無機鹽的攝入;4、限制油脂及油脂類食物的攝入量,如多食生拌菜,或清蒸、燉煮食品;5、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食物多樣,最好在每一餐當中含有4、5類以上的食品。
糖尿病者平时要从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生活起居等方面注意:一、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要少吃多餐,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烟习惯的要在一年内慢慢把烟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马上戒掉。原来吃降糖西药的达半年以上者,不要骤然停服,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直至停服。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建议吃些南瓜、燕麦片等。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么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水果含碳水化合物约为6-20%,西瓜含量低,香蕉含量高,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过多的水果。为了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如果吃了水果后尿糖增多,则应减少主食,以免出现血糖升高。为防止并发症动脉硬化、便秘,应饮食多样化,满足人体所需营养,以利健康长寿。瘦肉也可以吃,一星期二到三次,每次二两多就行。稀饭容易升高血糖所以最好不吃。苦瓜、苦丁茶、绞股蓝茶等对治疗糖尿病有辅助作用,可经常吃。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食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病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   (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二、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餐后半小时后即可开始运动,但不宜过量,体育锻炼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标准以微汗即可。因此提倡以每天散步1——2小时为宜三、糖尿病又称富贵病,病人不易疲劳过度 ,必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要有规律,建议晚九点睡,早七点起。四、糖尿病容易发生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眼、四肢的并发症,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脚部的保暖,选用透气吸汗的纯羊毛和纯棉袜子,尽量不要在室内外赤脚行走。每天要用温和的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体表温度,脚浸泡在水中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特别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洗澡时应以温水为宜,切忌温度太高 。注意防止四肢受伤。五、自备测糖仪,每天定期测量血糖;坚持每天服用或注射降糖药物。餐前15—20分钟时使用,或者测量血糖值超标准时使用;据统计,糖尿病人血糖值在每天上午11点左右达到最高,因此控制和降低这一时段的血糖对糖尿病人来说尤为重要。六、到正规的医院找医生诊断和开药,切忌轻信广告或江湖骗子的宣传而乱买药吃;按医嘱或者说明书使用降糖药物,不能随意减小剂量,也要切忌超量使用从而导致低血糖发生。七、口袋里经常备有些糖果、饼干,如果外出时或者使用降糖药物后出现头晕目眩等低血糖症状,须立即吃些食物或者糖饼,或喝一杯糖水。糖饼、糖水只能在低血糖时吃,平时不能吃。八、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因此患者要正确认识,抛弃思想包袱,保持身心愉快。九、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一)口服降糖药有两类: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 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 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 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 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二)使用胰岛素。目前丹麦产的诺和灵人胰岛素,疗效不错。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胰岛素治疗是一项长期的治疗,甚至一天要多次注射,所以患者一定要自己注意,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熟练注射技巧。1、胰岛素的贮存:未使用的胰岛素应存放在2℃~8℃冰箱中,在有效期前应用。开启后的胰岛素可以在2℃~8℃冰箱中存放不得超过3个月。2、胰岛素的注射(1)注射前的准备所需器具与物品:  胰岛素制剂,70%酒精,消毒药棉,胰岛素注射器。注射器最好应用胰岛素专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胰岛素专用注射笔,认清每0.1毫升中胰岛素的含量。国内使用的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多为0.1毫升含4单位胰岛素,以确保注射剂量的准确性。现有各种胰岛素专用注射笔,可根据个人需要选用,以使注射胰岛素更为方便和准确。   (2)检查胰岛素制剂:   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密封无损。短效胰岛素外观澄清,若浑浊则不可使用,而中长效胰岛素则浑浊为正常。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应将胰岛素混匀,可放在双手间缓缓搓动,切忌上下剧烈摇动。  3、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1)注射部位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药物的吸收与并发症的产生,而且可以减轻痛苦,有利于长期接受治疗。  (2)人体皮下注射的最佳部位:上臀前外侧、下肢骨前外侧、臀部外上1/4区(即肌肉注射部位)腹部(脐周围与腰周围部位)以腹部吸收最快。  (3)如注射后立即进行运动,应避免在上下肢注射,以免过快吸收引起低血糖。  (4)注射部位的交替:把每个注射部位划分为面积2x2cm 的小方块,每次注射选一个小方块,两次注射点应间隔2cm,如此左右交替注射,一定避免在同一个小方块内连续注射。  4、抽吸胰岛素的方法:  洗净双手后用酒精消毒胶盖,取消毒后注射器,抽适量空气,将针栓推至所欲取的胰岛素刻度,先将胰岛素瓶口朝上,把注射器刺入瓶口,推入空气,然后再倒置胰岛素瓶口朝下,轻轻拉出针栓至所需胰岛素剂量的准确刻度。如混合两种胰岛素时,一定先抽短效,后抽中、长效,否则短效中混有中、长效胰岛素则会外观浑浊,药效不佳。注射器从胰岛素瓶中取出,如内含气泡,则应将针头朝上,轻弹针筒,使空气泡升到针筒颈部,然后轻推针栓使其排出。 5、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好注射部位,用70%酒精(不必用碘酒)从注射中心向周围消毒,待其自然干燥。右手持注射器,呈持笔状,左手可轻轻捏起或用拇指与食指将皮肤绷紧,注射针尖呈45°-75°角,刺入皮下。用右手拇指轻推针栓,使胰岛素缓慢注入皮下,一般约3--5秒钟完成,而后迅速拔出针头,可用干棉球搽拭注射部位,切勿用力挤压与揉搓,以免发生低血糖。 6、胰岛素要在餐前注射,注射胰岛素后15—30后进餐。家里经常备有些糖果、饼干,如果出现头晕目眩等低血糖症状,须立即吃些食物或者糖饼,或喝一杯糖水。糖饼、糖水只能在低血糖时吃,平时不能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糖的正常值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