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晚上孕妇为什么老是失眠眠,在我的上铺翻过去翻过来的,搞得…

[转载]睡在我上铺的“敌人”:大学生为何一舍难处?
和我一起睡的“小胖子”~不需要太坚强。有小小分队做我们坚强的后盾。有你们就好。
睡在我上铺的“敌人”:大学生为何一舍难处?
日 09:46:54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编辑:&星评
字号|&&分享&&& 
提要:大学的寝室关系何以成为
“要命”的关系。黄洋,因生活琐事,被室友投毒;几位室友打牌,怀疑对方作弊,那个被委屈的室友叫马加爵……仅四成大学生满意寝室关系。黄洋的同寝为何感慨:责人易,非己难。你还记得睡在上铺的兄弟吗?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何如此残忍?
  在中国的大学,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寝室关系。
  寝室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在其他关系的交往中,人们可以进行印象管理,比如约会时,会打扮得体,言语经过深思熟虑,等等。但是在寝室关系中,朝夕相处,没办法24小时对待室友进行印象管理。因此,在寝室内部,个性特点会得到完整表现,尤其是一些特性缺点时间长了便难以掩饰。
  因此,可以说室友是不上床的夫妻,夫妻是上床的室友。
  近期,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到“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事件”,再到“江苏高校刺伤案”……接连发生大学室友相残事件,令不少人痛心,有网友甚至调侃“谢舍友不杀之恩”。在“复旦投毒”事件后不久,武汉某高校大三学生就在网上发帖自我反省,网购巫毒娃娃诅咒室友的他,希望与室友的“长期冷战”能画上句号。
  中国大学的寝室关系成了一种“要命”的关系。
  一项调查显示,仅43%的大学生对寝室关系表示满意,三成大学生对寝室矛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另有三成则认为,在学校里最不开心的,就是寝室里与室友们相处时产生的矛盾。
  传道授业的校园何时成了“战场”?曾经“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何时变成了“睡在我上铺的敌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学室友间矛盾频现,甚至挥刀相向?
  教育专家认为,造成大学生寝室关系紧张的原因大致有:年轻人个性比较自我,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等等。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这样的旋律,为所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大学的人所熟悉,对于他们来说,“睡在上铺”的兄弟姐妹,是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共居一室的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却越来越少,他们不再按年龄称兄道弟了,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给了虚拟世界,“大家坐在各自桌前,或对着电脑,或打电话、或玩游戏、或发微博,却无暇回过头和室友说一句话”,“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愈发稀有和珍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十年寒窗,本来不易,同窗友好,这种缘分更值得珍惜。但是这种关系现在沦落到“感谢不杀之恩”的地步了,它的迷失在哪裡?是父母“提防不断”的嘮叨,还是学业重负的压力排解?是物质社会裡功利竞争的排他?还是新兴电子文化裡的唯我?总之,一些脆弱者的“伤不起”,看似是一种个性化悲剧因素使然,但背后却有着深层的社会“根基”。&
&&&&(中国新闻周刊网独家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宿舍有“雷区” 高校宿舍千奇百怪的危险关系
09:30:45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导致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性格不合”,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是“生活习惯不同”。其中,“不讲卫生”、“打扰室友睡觉”、“强势自傲”、“对别人的事过于好奇”等被频繁提及。
  【中国新闻周刊网4月28日综合报道】近年来,“同室操戈”的事件并不鲜见,而归纳这些恶性案件,似乎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学、室友、杀人……
  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是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关系不好。
  同样是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这样的极端事件,在此之前也常见报端。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因为对宿舍同学不理睬自己而感到不满,投毒杀害同学。
  2004年,成绩优异的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
  1994年,女大学生朱令就读清华大学期间,出现铊中毒的状况,并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因此被认为是投毒事件。当时有怀疑是同宿舍同学所为,但至今没有结案。
  30年前,电影《女大学生宿舍》热映。影片讲述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中文系的五位同宿舍姑娘,尽管家庭条件不同、个性各异,但通过短短的一个学期磨合,终于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电影生动真实,那个年代在大学读书的人,大多对影片中描述的同学关系感同身受。
  30年过去,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昔日这种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似乎发生了些许变化。就在4月16日这一天,发生在南京和上海两所大学校园里的两起宿舍纠纷,分别让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失去了生命,而夺去他们生命的,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室友。悲剧发生后,大学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竟然变成了互相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
  这带有几分戏谑的说法,让人感受到几分悲凉的同时,也对大学同学、室友之间可能隐藏的危险关系感到几分担忧……
  从亲密无间,到“同室操戈”,大学校园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子们该怎样面对这种变化呢?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导致矛盾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性格不合”,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是“生活习惯不同”。其中,“不讲卫生”、“打扰室友睡觉”、“强势自傲”、“对别人的事过于好奇”等被频繁提及。
  “一次性饭盒、早餐没吃完的包子,放在桌子上面多少天了还不收拾,真想把她也当垃圾扔出去。”“天天大半夜还看恐怖片不戴耳塞,这样的室友你有没有?”说起自己的“极品室友”,大学生们将其分成“天外来客型”、“不顾他人型”等多种类型。
  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性格不同……这些都极易构成矛盾。
  竞争对手型:评优争先,步步惊心
  长沙河西某大学大四男生蒋鑫说,学院奖学金和保研的名额都有限,寝室里每个人都在暗中比拼。“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竞争激烈,室友们其实内心已渐渐疏远。”他说,其实同学们的竞争不仅仅在这些方面,还有像入党、优秀班干评选、优秀大学生评选等。
  小燕在大二的时候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状况,她的入党材料准备提交的时候,辅导员告诉她,她被检举了,理由是小燕“曾经考试作弊,品行不端正”,而事实上小燕从来就没有作过弊。小燕后来得知,检举自己的竟然是自己同寝的好姐妹。
  自我中心型:王子公主病带到宿舍
  “宿舍有一极度公主病的女生,有一天没水,‘公主’闹着要喝水,于是下课我们另外三人去把桶装水搬上了六楼。当我们气喘吁吁休息的时候,‘公主’回来了,看到我们已经搬好水,不但没道谢,还突然生气了,说道‘你们怎么这么快啊!我刚从超市买了水,你们这不是害我白买了嘛!!’”一名大学生在微博上吐槽:当时我真想把她的头按进桶装水里。
  习惯差异型:“谁动了我的奶酪”
  小哲是湖南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一天下午,小哲约好和同学去打篮球,可是自己的球服洗完还没干,看到室友的球服在,于是顺手拿起来穿着就走,也没告诉室友。打球一high起来就得意忘形,结果大汗淋漓,把室友的球服搞得很脏,也没洗就放在那里。两人因此而大吵一架,关系疏远很多。
  性格方面的不同也会引发矛盾与纠纷。有些人大大咧咧,有些小东西一般不上锁,水果、零食,别人拿了也不介意。有些人可能在洗衣粉、洗发水用完时,顺手就拿了同宿舍同学的来用,也不会去打招呼。而有的同学特别会精打细算,连自己的东西用到什么位置,都会细心得做标记。他的东西被别人随便用了,争执也就难免了。
  不顾他人型:“都是恋爱惹的祸”
  “不知他们每天哪来这么多话聊,才刚刚分开不到十分钟,电话粥就开始煲起来,有时一打就是三四个小时。”小薇说睡她对面的室友经常半夜打电话,也不管别人要不要休息。
  “有一天我洗完澡出来,吹完头发才发现她和她男朋友在视频通话,当时我就尖叫着抱成一团找衣服,她还很气愤地说‘叫什么叫?”小薇说,穿好衣服后,就抓着她的头发干了一架。
  毕业两年,卢晓(化名)至今说起大学生活心里仍存疙瘩。“当时没办法,换了宿舍,要不然没法住下去了。”卢晓家庭条件优越,性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经常出门忘带钥匙。“那时候社团也忙,还要约会,回宿舍都挺晚的。”卢晓每次回宿舍,都会吵醒室友起床开门,次数多了,矛盾就此产生。
  “她实在是太过分了,出门吃饭、洗澡、上课、约会都不带钥匙,以为我们都天天守着她回家啊。”卢晓当年的室友黄蕾(化名)气愤地说,“她是大小姐,在家没干过活,我们不是啊,凭什么寝室清洁她从来不动手。”黄蕾也是火爆脾气,有一次卢晓凌晨2点回到宿舍,大声敲门,黄蕾和其他两位室友硬是不开门。最后,卢晓忍不住,开始用脚踢门,声音大得整栋楼都听见了。然后,卢晓与三位室友大声争吵。
  “后来,我就跟别人协商换了个宿舍。”经过了这件事,卢晓对自己的不足也有所反省,按她的话说就是,此后很少忘带钥匙,寝室工作自己也会帮着分担点。
  “天外来客”型:“这里有怪咖”
  晓亮是湖南师大大三学生,去年开学,同寝室一个同学从家里带回来一块腊肉。“不知道他是出于何种原因,他就是把那块腊肉放在那里,也不吃。天气一热,时间一长,腊肉开始变味,整个寝室都飘着一种奇怪的味道。同学们都建议他把腊肉处理掉,结果他对大家大吼,真是一个怪咖,怎么说都不听,后来还是老师出面解决。”
  研究生二年级的小勇回忆自己本科舍友时说:“你不知道,他真的好怪,不知道有什么解不开的结,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一回到寝室就发酒疯,不是大声唱歌就是胡乱嚷嚷,大家都被他逼疯了,于是就搬出去住了。”
  另类原因:玩游戏吵架恨不得动手
  现在大学生最大的摩擦来源,除了一些个性差别和生活琐事之外,男生脱口而出的矛盾竟然是:玩游戏,特别是涉及一些团队作业的游戏。
  “玩起游戏来性格会特别暴躁,本科时没少跟室友因为这个吵起来。”现在已经读研的男生小谢认真地说道,“我属于游戏技术比较好的那种,就像网络段子说的那样,‘就怕遇见猪一样的队友’。”小谢坦言,游戏玩到紧张处,要是哪个“队员”犯了错,他会不顾情面破口大骂,“在气头上,什么也控制不住,回头想想,还真得罪不少人。”
  读研后,小谢玩游戏少了,即便玩也是几个哥们一起。“不熟的人真受不了我发脾气。”小谢说因为玩游戏引起的争吵在男生中比较常见,“玩游戏时会很吵,如果同宿舍有人休息得早,便要注意了。”小谢说,他们还只是口头吵吵,本科时能碰见隔壁男生宿舍,因为玩游戏动起手来。“也就是玩游戏时,骂骂咧咧说了一句,另一个同学听了不爽,操起拿在手上的玻璃杯就往那个骂人的头上砸下去,当时我们去劝架,都被震住了。见过那次激烈冲突之后,我就很少在宿舍玩游戏了。”
  “男生间的冲突大多来自一言不合,不会像女生那样因一点小事就会起摩擦,但一旦发作,就会很难收拾。”
  (综合《现代快报》、华声在线报道)
从亲密无间到感谢不杀之恩 宿舍人际关系为何如此复杂?
09:35:10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宿舍关系成为了现在许多大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同一个屋檐下的同学,却如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般隔着一条鸿沟。为什么时代发展了,同学间的矛盾却变多了?哪些因素导致室友形同陌路?
  【中国新闻周刊网4月28日综合报道】有调查显示,仅四成大学生对宿舍关系表示满意,其他选择更多是抱怨。同一个屋檐下的同学,却如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般隔着一条鸿沟。宿舍关系成为了现在许多大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
  为什么时代发展了,同学间的矛盾却变多了?哪些因素导致室友形同陌路?模范宿舍里的同学们又有什么相处妙招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大学生、高校教师,发现如今的大学宿舍关系的确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但也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其实,只要怀着一颗包容之心,凡事设身处地多为他人考虑,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本报特推出此系列报道,管中窥豹,希望对于当代大学生处理宿舍关系乃至人际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同一宿舍复杂关系伤不起
  大学宿舍,一般是4人一间,多则6-8人。然而在这个“小天地”里,处理起彼此关系来,也让不少大学生直呼“太复杂,伤不起”。
  宿舍不融洽最常见的是貌合神离打“冷战”。湖南科技大学的雷同学这样描述:“我们宿舍有两个女生比较内向,平时独来独往,上课、去图书馆都不会跟室友一起。我和另外一个同学爱热闹,所以和她俩交流少,各干各的,我不喜欢死气沉沉的生活。尤其到了意见不合的时候,大家可以连续几天不说话。”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宿舍里有的同学总是表现得很强势,爱出风头,又很自我,虽然室友不会当面提出不满,但渐渐地会刻意疏远。
  当矛盾升级,有少数宿舍的同学关系破裂,撕破脸皮甚至动手。一位名为“Chooen”的大学生网友发帖抱怨室友总是在其他人准备睡觉的时候把音乐声音开得很大。“我们都要上床睡觉了,叫他戴耳机看电影,他居然说戴耳机没家庭影院的效果!室友多次好言相劝,而他却置之不理。”一位宿舍同学决定“以牙还牙”,在这位同学白天睡觉的时候故意放音乐,最后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发生冲突后,双方不愿意冷静下来好好沟通,导致关系破裂,形同陌路,从此同住一个屋檐下却‘井水不犯河水’。”网友“微笑哥”这样看待他和室友的现状。
  还有不少宿舍内部“两两抱团”。关系好的处在一起,看似比较合理,但抱团后容易排挤其他人,少了许多和别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多重因素制约友谊向前进
  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认为性格不合是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见解不同等种种因素都腐蚀着宿舍关系,阻碍宿舍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
  湘潭大学大二学生小吴讲述自己的宿舍:东北姑娘小青做事风风火火,动静较大,南方姑娘小美受不了小青“连洗个脸都要弄出很大声响”。宿舍其他室友私下议论小青,希望她顾及别人感受轻一点,但无人敢说。一天早上,小青早起自习,其他人都还在睡觉,由于小青开关门声音太大把大家都吵醒了。小美忍不住嘟囔了几句,结果两人发生口角。另一次,小美睡过了头,结果被老师点名批评。小美怪小青去上课没有叫醒她。小青说去不去上课那是你自己的事,我没有义务要叫你。两人又是一番争吵。最后小美主动搬出了宿舍。
  大学生网友“无尾熊”也将宿舍的不和谐归咎于性格的差异。她说,在她宿舍里,四个女生常会因芝麻大的事情翻脸。“和进入大学前理想的宿舍关系相去甚远。剪不断,理还乱,做朋友太难。”
  缺少交流积累矛盾成心病
  室友相处之久,相处之密,一方面让大家彼此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也将个人的缺点放大化。
  责任划分的不明晰,就是个普遍问题,如同导火索,致使愤怒的情绪爆发。“每次宿舍检查卫生,室友总是指望我一个人,因为我以前总是默默地把卫生搞完,使她们养成依赖心理了。”湖南女子大学的唐同学对室友在宿舍公共卫生方面不愿意实行“责任承包制”很不满,“开始大家分工打扫,后来就懒得弄了,而我受不了脏乱,就每天自己打扫。她们总是以看不清地面上脏不脏为由拒绝做卫生。”
  把责任全部推给宿舍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由于每次我都习惯性地通知他们集体任务,所以每次老师布置公共任务,他们的第一反应,全部都是推给我一个人。我觉得我好像是在为他们服务一样。”来自淮海工学院的王同学抱怨,由于他是宿舍长,向室友传达学校消息、公共任务的工作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却没想到使室友养成了凡事都指望他的习惯。
  大四学生邓瑛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时有发生,但大家都喜欢憋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等到说出来,已经是“忍无可忍”,近乎争吵了。“有时室友借了钱,一直不还,虽然知道室友可能是因为忘记而不是故意不还,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而我也不好意思开口要,显得太小气。久而久之就积累了矛盾,对室友有些疏远了。”还有大学生反映,室友喜欢不经允许就拿自己的东西,心里十分不悦。但是记者发现,遇到此类情况,大部分同学是选择生闷气而非积极地沟通交流,结果心里的疙瘩越结越大,为日后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过得舒不舒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友好不好”。同住一室,朝夕相处,一旦宿舍关系尴尬,整个大学生活就会不尽如人意。“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做不好这门“功课”,会大大降低个人综合能力的“分数”。
  四大原因导致寝室关系最难处
  据《新闻晚报》报道,记者就复旦饮用水投毒事件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两位教授表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大头”,极端个案只是极少数,但过度竞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包容等却导致学生之间矛盾不断。两位教授分析,有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系之一。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中学不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价值观。由于学生的寝室不是自己挑选而是由学校安排,一些学生互相之间缺乏包容别人生活习惯的大度,互相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外地学生曾找心理老师倾诉,感觉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挡自己和本地学生的融合。
  第二是不分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学生们都感觉到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大多数家庭也能给孩子一人一个房间。到了高校寝室,他们原本享有的个人生活环境就发生了改变。人均享有的空间面积缩小,需要分享,寝室的卫生、电力、热水问题的都有一个适应和分享的过程。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家庭里没有接受相关的训练,也没有经验和意识,于是分工打扫卫生要么不愿意,要么很勉强,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琐事,却很容易积累成矛盾。
  第三,学业压力。直研直博的名额竞争激烈,而成绩的等第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所以“无学”的大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现在一些学生来咨询时说起导致寝室关系恶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在很多年长的人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轻的学生却会非常在意。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同学说话做事是特别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惯于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
  五大建议教你处理同学关系
  继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后,南京与南昌两地高校校园再发惨剧:南昌航空大发现一具男性死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1名同学被刺身亡。短短两天高校三个年轻生命逝去,人际关系难以调和,扭曲心理导致悲剧,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同学关系?请看以下五点建议:
  1、交流
  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
  2、关心
  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
  3、宽容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4、自省
  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尽可能做到:1)服饰整洁美观。2)习惯面带笑容。3)注意言谈举止。4)不要卖弄自己。5)多多帮助别人。6)善于赞美别人。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热于赞美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悦度将大大增强,同时注意夸奖别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应遵守两个原则:第一,赞美应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应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第二,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
  5、距离
  有时我们对某人太好时,她反而不领情,离我们远远的。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关心,别人是要回报的,当她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回报你的关心时,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关心,疏远你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其二,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只有自己拥有,再好的朋友,如果她不想让你进入而又无法回绝,只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让彼此感觉到都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综合《光明日报》、《新闻晚报》、中新网报道)
大学宿舍年代秀:纯情的70后 矛盾的80后 激进的90后
09:28:29 &
&近日,复旦大学投毒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宿舍关系再次被人们讨论着,甚至有人开玩笑道:“我们能够顺利毕业工作,要感谢当年室友的不杀之恩。”对于多数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而言,无论他是哪个年代生人,那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永远是无法被忘怀的回忆。
  【中国新闻周刊网5月2日报道
记者崔龙】近日,复旦大学投毒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宿舍关系再次被人们讨论着,甚至有人开玩笑道:“我们能够顺利毕业工作,要感谢当年室友的不杀之恩。”对于多数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而言,无论他是哪个年代生人,那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永远是无法被忘怀的回忆。
  70后舍友
家庭之外的兄弟
  70后读大学的年代是中国处在大变革的九十年代,那时候计算机还不普及,娱乐生活也不算丰富,宿舍的消遣无非就是打打牌或是聊聊天。室友之间的关系很单纯,大家都忙着学习,相互间也没什么太大的矛盾。
  1992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的田先生说:宿舍卧谈的主要话题也都是围着公众话题转,交流下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而已。对于爱情的谈论不敢浓墨重彩,对性话题当然更是讳莫如深,就算是多年同住一个屋檐下的舍友也是不敢轻易触及这个敏感区的。
  田先生觉得他们那一批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没有今天这么大,偶尔谈谈就业,也只是讨论一下选择的岗位和地区。九十年代是外国文化敲开中国大门的一个时代,70后出生的大学生们会在宿舍里的潮流谈资就是国外影视作品或是文学、艺术、音乐这种抽象的话题。
  70后的大学生们很少有独生子女,舍友之间也少有那种微妙的小心思,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往心里去。当时很多70后的学生在学校住在一起,放假也会在同学、舍友之间互相串门,直接走到同学的家庭里。
  在没有社交网络干涉的年代,70后大学舍友的人际交往显得要纯粹得多,互相扶持的风气也比较好。
  80后舍友 丰富了生活
贫乏了感情
  80后大学生的物质生活远比70后们丰富得多。不知不觉间笔记本电脑已经从一个高端奢侈品变成了大学宿舍必备,人均拥有量与日俱增。宿舍生活也不像八九十年代,不存在白衣飘飘的感觉,更没有了谈时事谈电影的文艺范儿。
  红警和DOTA是男生的记忆,韩剧和淘宝或许就是女生生活的缩影了。80后的大学生们改变着网络中的文化,80后的文化也被网络所改变着。网络渐渐开始成为连接舍友的一根重要纽带。笔者记得大学刚入学的时候,新生们为了和舍友打破无话可说的尴尬,一定会互相留下手机号码,交换QQ号码,而后就是互加校内了。
  80后宿舍的卧谈也不像70后那么羞涩了,尺度大了很多。谈喜欢着的姑娘,或是喜欢过的姑娘,谈金喜善整容,谈驴马交配生骡子,就是不谈人生不谈理想。
  80后的大学生比70后多了一股开放,却少了一份豁达。80后的舍友之间总会音乐有种细腻的心思。你不言我不语,但总是能惺惺地感到一种默契般的不爽。80后擅长交往,却并不擅长交流。舍友的一个蛛丝马迹会在内心积压很久,知道酝酿成一条毒蛇,而后爆发出偏激的火焰。
  80后舍友之间,已经渐渐少了70后舍友之间那种兄弟情,慢慢觉得舍友是需要自己容忍的,并认为容忍舍友是一种很不容易的差事。
  看今天网络上和社会上各种关于80后青春的祭奠,我们也许能感觉到,80后阳光般的大学生活中,并没有敞开心扉。当我们真的孤单的时候,才意识到,那四年,我们真的错过了很多美好。
  90后舍友
用最直接的方式处理一切
  90年代学生的生活比80后还要丰富得多。富足的时代再加上坚定执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个性更鲜明的9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处理舍友之间的关系的方式看起来会显得有些简单粗暴。90后的大学生们有着更纯净的自我意识,浑身的棱角让刚刚居住在一起的新舍友们互相打磨着。这种打磨的过程少不了的挑衅的花火,也不会少了冷战的冰霜。
  但90后的寝室氛围确实很多样化,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91年出生的小奕今年即将大学毕业,至今宿舍的门口上还有刚入学时贴上去的宿舍全体男孩的合照,上面还贴上一张大红喜字,用酒瓶和饮料瓶把寝室装扮得像夜店一样,有一次心血来潮干脆就把寝室的灯换成了粉色的。
  90后宿舍的卧谈会要现实很多,钱、爱情、社会关系,无所不谈。对性话题的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就连女生宿舍也会谈论一些私密处的感受。男生们更会用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性知识”来和舍友分享,每个人都是性学的发起者,每个人又都是受益者。
  90后大学宿舍里的电子产品拥有量已经远远超出了80后,基本每个宿舍都会有一个无线路由器,因为手上的货太多了。小奕说,下课回到宿舍,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各种移动网络设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头,遇到一条有意思的消息会读出来和舍友分享,所有人哄地大笑一阵,又瞬间恢复沉静,又分别回到了自己的世界。这一个个迅速的转变,每个人都不会有任何尴尬。
编辑:崔龙
大学寝室关系:从生活支配者走向环境妥协者
09:40:20 & 文章来源:山东商报
十年寒窗,本来不易,同窗友好,这种缘分更值得珍惜。但是这种关系现在沦落到“感谢不杀之恩”的地步了,它的迷失在哪里?是父母“提防不断”的唠叨,还是学业重负的压力排解?是物质社会里功利竞争的排他?还是新兴电子文化里的唯我?
  你的“伤不起”,怎成他的“伤别离”
  十年寒窗,本来不易,同窗友好,这种缘分更值得珍惜。但是这种关系现在沦落到“感谢不杀之恩”的地步了,它的迷失在哪里?是父母“提防不断”的唠叨,还是学业重负的压力排解?是物质社会里功利竞争的排他?还是新兴电子文化里的唯我?总之,一些脆弱者的“伤不起”,看似是一种个性化悲剧因素使然,但背后却有着深层的社会“根基”。
  对立,何以能被“琐事”激发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曾调查发现,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中超过三成与寝室关系、班级同学关系有关。鉴于此,有心理专家建议学校应该有所作为,主动介入,比如学生在入学时应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学校平时对学生应安排心理健康的课程。
  19日下午,上海警方初步查明:复旦投毒案嫌犯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不和,心存不满而痛下“毒”手。
  而近日发生在南京南航金城学院的血案也仅仅是因为室友沉迷游戏,未及时开门,继而拔刀相向。
  在早前的吉林农业大学血案中,被告人郭力维因觉得赵研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曾将其晚上打呼噜视频传到校内网上,两人因此关系不合,结果走向极端。因为生活琐事就要投毒、动刀子?现在的学生就没有一点“退一步,海阔天高”的觉悟?
  在新华社的报道中,长春一位心理咨询师认为,一些走极端的学生,属于直线思维,没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思维比较偏执、狭隘。这种心态属于心理不完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年龄分布已经表明,他们已经处于成年人的行列,是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能够做出合理取舍的群体。说这样一群有知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幼稚”,是不是以偏概全?
  事实上,情况可能如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所说的:“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爱,生活技能不足,又缺乏与人共处的理念,进入学校后,面临激烈竞争,解决冲突、调整情绪的能力差,造成了许多宿舍里本不该有的矛盾。”
  从一种生活环境里的“支配者”,走向另一个环境里的“协商者”甚至“妥协者”,是对一个人适应能力,转型能力的考验。而对于“90后”主体的大学生们来说,这可能是这一代人独生子女身份拥有者,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在平时的生活体验中,他们养成了个人利益不可让渡性的错误认知,因此,面对一些小小的纷争,比如水电费分摊,很容易因为缺乏“妥协的习惯”而导致双方关系的僵化。“以我画圆的意识”,可能就是琐事激发矛盾的罪魁祸首。
  同窗友好的“代际差别”总之,有你没你,我可以“独立生存”。这种对人际关系的依附性减弱,显然也造成了同学之间,同室之内感情的冷漠。相关调研亦显示,不少大学生常常感到很难被承认和理解,常常面临消极和谴责性评价。
  “走进宿舍的时候,没有人抬头看我一眼,我把大包小包放在属于自己的床位上。当我试图用一个招呼打破沉默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耳朵眼里都塞着耳机……”2012年入学的时候,大一新生“小陌”在自己的日志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以凄冷开场的大学生活,不知道会给曾把大学生活在脑海中描绘的五彩缤纷的少男少女,造成怎样的失落感。
  但是很多可见的名人回忆录里,都不乏这样舒畅的场景描写:没等进门,就会有舍友把你的包裹行李一把夺过去,为你安排床位、为你打好一暖壶热水、告诉你卫生间的方向,或者先热情地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拿出自己家里带来的土特产……
  两相比较,真的是叫人深感物是人非,世易时移?
  其实,在很多家长“送孩子”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来。在一个小区论坛中,不少家长议论自己送孩子的心得:幼儿园家长在接放学出门的孩子时,孩子们在门口会大声呼喊小朋友的名字,并以认识一位新伙伴为荣;中小学的孩子在放学的时候,则会有三三两两的铁哥们,大家商量着放学后的打算,或者聊一些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而到了大学,家长们往往是看到子女一个人单独进出,身边没有一个多余的人,俨然“成人”的样子了。
  如果说,这种“同窗”好友的数量随着年龄阶段的增长,会呈现同比例减少,是因为“成长”的天然发育结果使然的话,那么,存在于代际之间的大学“同窗”的不同感觉所自何来呢?
  在“象牙塔”年代,人们把校园当成文化圣地,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是“同道中人”,没有被那么多的功利想法占据。
  但在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的微博中,有这样一篇博文,概括了许多当下学生的思想焦虑:“不孝有三:学医,读研,单身。被父母催婚的年纪,浮躁的环境,急功近利的心态,本该有的年轻人的意气风发,逐渐被逐步靠近的现实瓦解,剩下的只有越来越不自信的内心与不坚定的信念……”
  这里面的表述道出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写照,但这些显然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摆脱被动型“相邻关系”有人说,高校宿舍关系其实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投影。因此,要改善和重建大学生宿舍关系,应当抓住根本。首先要由成人世界以身作则,营造信任、包容、和谐的环境。而学校管理上,也应该让同学这种相邻关系有着更多主动选择的空间。
  可以看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忙碌的事情,也会得到这种与他人“不兼容”的心理机制与自己的“相处对象”变更有关系——
  网游是不需要别人插手的、手机下载音乐是不需要借用别人录音带的、网上搜索资料是不需要向别人讨要原著的,有电子书库写论文就无需向别人讨教……
  可能,问题或许就出在这里。
  但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拼同学”。这个词看上去本已让冷漠的同窗“亲密”了很多。
  很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
  似乎,“同学”一时之间成了香饽饽。但是,很显然,并不是什么样的同学都可以受待见。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新同学关系”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些商界大佬,政界要人,纷纷选择就读一些收费高、知名度大的商学院或培训机构。而据说,来此就读的人,目的并非要获取什么知识,而是要来交往新同学的。
  众所周知,一个培训机构内的“学生”,大都是从事相同或相近职业的IT工程师、HR经理、经销商。
  有这样一群同学,就能满足工作中互相交流的需要,因而其使用价值不言自明。
  有评论人士指出,最近几年,同学会、校友会之类的活动层出不穷,联络感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同学就是生产力”,并无限地发扬光大。
  社会学认为,人的社会关系有四种,依次是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第四种关系就是学缘关系。
  同学的“功利化”使用,无疑让被动住在一起的室友们,没有“互惠”的便利,这也是催生同窗冷淡的因素之一。对此,学校应该主动调解。
  据报道,在美国,学生在住宿方面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学校也会通过一系列手段来增加室友间的和谐,例如让志趣相投的人住在一起,签订室友协议让双方达成共识和理解以及宿管员的监督和调节等等。(记者肖明君)
编辑:李高思
杨早:为什么不能自由选择舍友
09:42:26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居处与同舍的权利?为什么同样年龄,西方的大学生可以选择住在校内或校外,可以自由搬迁,而中国大学生却被“一分定终身”,四年被圈养在高墙之内?是中国大学生更弱智更没有选择能力,还是他们更不需要个人隐私与自由意志?
  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中毒送院,不治身亡。当了解死因指向同舍投毒后,舆论一片哗然,18年前的清华大学朱令中毒案也被举出来对比,再次引发热议。
  朱令案与黄洋案,都还没有确认罪犯,因此也还无从确定犯罪动机。但即使是最大胆的猜想,也无法描述受害者与嫌疑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说来说去,触因似乎还都是些琐碎细事。只是,这些细事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宿舍空间内,加上年轻气盛残酷青春,却可能酿成大祸。
  大家或许还记得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件。马加爵是出于何因锤杀同楼四位同学?云南省高院的结论是: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为什么宿舍里琐事会酿成大祸?事隔9年,这个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思与改善?
  我读博的时候,一位同学与同舍的外系学生不睦,主要原因是对方常带女友回来并且半夜玩游戏,找宿管科要求换寝室,迟迟无果。这时候发生了一位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将同舍另一位研究生用哑铃砸死再跳楼自杀的恶性案件,宿管科效率立即加快,只要有类似投诉,都赶紧调换。但这不是治本之道。
  从读本科开始,我就想不明白一个道理: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居处与同舍的权利?为什么同样年龄,西方的大学生可以选择住在校内或校外,可以自由搬迁,而中国大学生却被“一分定终身”,四年被圈养在高墙之内?是中国大学生更弱智更没有选择能力,还是他们更不需要个人隐私与自由意志?
  自然,将一个个年轻人随机地整齐地码放在宿舍楼里,对管理者是最方便的。然而由此带来的内心积郁与冲突隐患,又该如何化解?可以很轻易地举出大学生外出租房的种种弊端,可是,哪一类人租房没有这些弊端?为什么我们不肯让一个成年人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校内或校外住,跟谁一起住。
  糟糕的宿舍关系,与糟糕的婚姻关系,虽有深浅亲疏之别,生活状态却差异不大,都是要跟自己不喜欢、不顺眼甚至深恶痛绝的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有家庭暴力,也有宿舍暴力(包括排挤歧视等冷暴力)。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用制度调整资源配置,来防止这种双输的后果。
  我理解中国大学生数量太多,要求每人有单独房间未免痴人说梦,然而,宿舍自组与自治,却是尝试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题中应有之义。入校时两眼一抹黑,自然不妨先行分配居住,但一个学期之后,难道不能自由组合抽签选舍?班主任与辅导员,还可能借此发现那些无法融入宿舍生活的特殊群体,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岂非更有利于避免马加爵式惨剧的发生?
  中国是一个“牧民思维”深入血液的国度。现在有些小区已经将“物业管理”改成“物业服务”,但即使改了名字,又有多少物业是在服务而非管理?更别说行政化到脚趾头的高校了。只是,这样下去,因同室不睦而导致的悲剧何时能了?
编辑:李高思
韩国大学宿舍制度灵活
有效避免“宿舍战争”
09:47:32 &
在中国多数大学的学生宿舍是校方统一分配,四年之内几乎很难调换,即便是宿舍内部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只好内部消化。韩国宿舍问题要和缓得多,这得益于灵活的宿舍制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怎么住,和谁住,住在哪,再加上人性化的查寝制度,使得宿舍内部很难积怨。这对中国大学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网5月2日报道
记者崔龙】宿舍是大学时代回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全社会对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关注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宿舍的问题。在中国多数大学的学生宿舍是校方统一分配,从房间号码、宿舍人员到床位号码,都是校方统一规定的,四年之内几乎很难调换,即使宿舍内部发生矛盾甚至出现肢体冲突,校方一般也不会为当事学生调换宿舍,一切的内部矛盾都被掩埋在了“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旗下。更有网友将这种僵化的宿舍分配制度比喻为大学对学生的“包办婚姻”。
  在这种包办式的环境下,宿舍内自然出现过各种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矛盾,宿舍内的冷战、热战,甚至手持凶器互残性命。校方也在反复强调屡试不爽的集体观念,要求每个同学要适应这个被校方随机确定的群体。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大环境,一旦谁出了问题,无论是矛盾激化还是跳楼自杀基本上一边倒地认为是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地,无条件地适应着这个群体。
  对于单一民族国家韩国而言,集体观念的重要性要远比中国高很多,但韩国关于学生“寝室战争”的新闻却很少曝出,究其原因和很多大学的宿舍制度相对灵活是不无关系的,个人认为这对中国的大学宿舍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灵活的选宿舍制度
避免宿舍积怨
  韩国有一些学校的宿舍像中国一样归学校直接管理,但是大多数的大学宿舍是校方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有些有重商气氛的学校会每隔几年选拔一次物业公司,几家物业同时来竞标项目,性价比较高的物业公司才能中标。而物业公司的评价标准一般是一个周期内宿舍事故发生率是否为0,以及住宿学生对物业管理投诉率的高低。
  来自陕西的小闻是韩国某国立大学的留学生,刚到韩国的时候,就像在中国一样校方将新生随机分配到每个宿舍中,小闻的舍友是一个来自釜山的韩国学生,由于两人语言不通,所以除了简单问候之外再无其他交流。入学以后小闻通过各种活动和其他中国留学生相互认识,渐渐形成自己的交际圈。三个月适应阶段后就有重新选择宿舍的机会了。很多韩国学校的宿舍选择方式是比较人性化的。可以几个人自愿结合,自己决定选择双人间、三人间或这是四人间,当然这些房间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小闻和另外一位中国留学生决定一起申请双人房。校方规定每一阶段需要住宿的学生要提前通过校园网提出申请,申请提交后校方会根据申请人数的多少安排宿舍情况。统计完毕后学校会通知网上选房时间。小闻说,因为学生们都习惯了调换宿舍,所以即使性格或生活习惯不合,也不会轻易搞僵关系,互相还是相敬如宾,内心暗暗等待下一次宿舍调换就好了。
  所谓网上选房,就是已经申请完宿舍的学生可以在选房系统开通后选择自己中意的楼层和房间。小闻介绍说,这个选房过程的紧张程度不亚于中国房地产国五条生效前夜的房产局,每个人在系统开放前十几分钟就已经坐在电脑前,拼命刷屏等待开放系统的瞬间。以小闻居住的宿舍为例,一面朝向大海、一面朝向雪山、两面是森林,经验来看顶层海景房是最先被抢走的。选到如意房间的学生欢呼雀跃,位置不满意的学生自然会暗自不爽。
  自由住宿和退宿制度
  如果有学生无法适应宿舍环境,想要离开宿舍到校外租房,退宿申请也是非常简便,无需向宿管中心和校团委之类机构陈述退宿理由,只要在学校内部网络的宿舍管理系统中提出退宿申请即可。学生退宿后学校会以七天为一个单位,在学期总住宿费中扣除已消耗费用,将余下的费用一周后转账到学生的账户中。已经退宿的学生如果想重新回到宿舍居住也可以避免面对管理人员陈述理由的尴尬,直接在网上管理系统中输入学号提出申请就可以参加下一轮的宿舍选房了。
  严格的宿舍禁烟制度
  大学期间,尤其是男生宿舍会因为吸烟问题闹不愉快。韩国也有法律规定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的室内空间禁止吸烟。韩国的宿舍也是明令禁止学生在室内吸烟的,一旦发现吸烟,立即取消住宿资格。在小闻生活的宿舍中,每个房间都会有一个烟雾报警系统,虽说很多同学都坚信这个系统并没有那么灵敏,据说只有烟雾达到火灾级别才能报警,但似乎很少有人挑战这条纪律警戒线,毕竟在法制社会中,规定是没有讨价还价空间的。不过每个楼层都专门为吸烟的同学设置了吸烟区,吸烟区一般为易于排风的房间或是露台。
  韩国宿舍也查寝
  韩国的宿舍也是存在查寝制度的。但是和中国的查寝制度稍稍有些不同。小闻曾勤工俭学担任过宿舍巡查员,一般在巡查时,敲开宿舍门之后会说,宿舍电器有没有需要维修的?洗手间有没有堵塞?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巡查人员登记好存在设备故障的宿舍,第二天由物业组织统一修理。多数宿舍是留学生同韩国本国学生混合居住。小闻在查寝之前还要用韩中英三个语言分别广播查寝通知。在中国学生较为集中的宿舍区一般都会有能讲中文的负责人巡查寝室。小闻说,对于很多留学生而言,语言不通也是生活不便之一,如果说查寝无法沟通而让校方知道,物业公司是要扣分的。所以物业公司为了保住饭碗一面要向校方保证管理零失误,一面又要让住宿的学生满意,要尽全力服务学生,降低学生投诉的比率。
  虽然在这种灵活人性的宿舍管理制度之下,韩国大学生宿舍矛盾发生情况比中国少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和谐的背后是以高昂的宿舍费为代价的。在中国一千多块人民币住一年的亲民价位是不可能发生在韩国的,小闻居住的大学宿舍一般每学期住宿费都在百万韩元以上,折合人民币六千以上,并且假期住宿需要另付费。如果申请单人宿舍,价格甚至可能翻一番。但在价格问题之外,人性化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宿舍入住程序是需要僵化已久的中国大学宿舍可以借鉴的,毕竟,“包办婚姻”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
编辑:崔龙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有一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都希望能有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大学寝室关系现在沦落到“感谢不杀之恩”的地步了,一些脆弱者的“伤不起”,看似是一种个性化悲剧因素使然,但背后却有着深层的社会“根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为什么老是失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