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 你们好过的好吗

我的兄弟姐妹,你们过得好吗?
——关注首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刘素玉 摄  1月1日,济南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入户调查工作正式启动。调查内容涉及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和托底服务需求。据了解,此次专项调查由国务院残工委统一部署,多部门参与,是近年来首次普遍性专项调查。此前,在1987年、2006年分别进行过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到11万残疾人家中调查填表 为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  1月1日一大早,历下区残联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康复服务员王洪霞,就和同事徐晓松来到位于甸柳新村5区22号楼的王强家。  王强今年47岁,是一名血友病患者,长年靠针剂维持生命,无任何劳动能力,一家人生活拮据。如今受益于贫困残疾人大病救助项目的实施,王强一家的生活得到巨大改善。"我靠打针维持生命,医疗费曾是我生存最大的障碍,如今每月几千元的大病救助金,救了我们全家。还有无障碍设施改造、辅助器的发放,让我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对于入户调查这项工作,王强觉得很有意义,他坦然这些年自己尝到政策的"甜头",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兄弟姐妹得到帮助。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将为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制定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等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数据基础,同时也为全面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我市约有33万残疾人。此次入户调查重点是了解他们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调查的对象是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并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以及在数据库中登记而暂未持证的0岁-15岁的疑似残疾儿童。经前期信息核查统计,符合条件需要入户的残疾人调查对象有近11万人。入户提前预约调查佩戴证件 5400名调查员带着爱心工作  "我上班以来多次参与残联组织的各类调查,但是像这样全国范围全面了解残疾人状况的调查还是首次。"王洪霞介绍,为了让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她和其他调查员们曾先后接受了理论、现场模拟、入户试填等各类培训。此外,市残联还专门成立督导小组,督导此项工作。作为督导组成员,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君涛也随王洪霞参加了当天的入户调查工作。  据了解,为了得到准确数字,真实反映残疾人的各项状况,我市各级残联高度重视此次调查工作,全市调查员有5400多名,由残联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干部及残疾人"一专两员"组成。调查员入户调查登记时佩戴统一的《调查员证》,上面有编号、姓名、村(社区)名称。入户调查前,调查员还需提前预约,调查人员和残疾人面对面,指导他们填写《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调查表》,每户调查过程约30分钟。  根据部署,整个调查工作历时一年多。2014年10月至12月底,做好入户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市1月1日起开展入户调查,随后进行数据录入、初步统计分析等工作,预计3月底结束。5月至10月,开展综合统计分析,组织有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对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形成研究报告。2015年底前,发布相关统计数据、公报。  (本报记者 沙文婧 通讯员 王颖)你们都过的好么?我们都别说谎。_横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13贴子:
你们都过的好么?我们都别说谎。收藏
我过的不好
西湖的水我的泪~
有钱的时候过得好,没钱的时候过得不好
一般般,有好有坏
一般反正活着
过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何必说出来
伤心太平洋
挺好 
我活着。不是很好么?
有钱么钱都不好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迁徙老人 你们过得好吗(图)
  今天是重阳节,有这样一群身份“尴尬”的老人走入我们的视线:他们在老家工作、生活了四五十年,突然要被迫来到另一个城市;他们是一群孤独的人,突然之间要熟悉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没有朋友;他们都有同样的身份,“迁徙老人”,随子女而来,为子女而忙,而又因此而空虚。
  导报记者日前对在厦门生活的“迁徙老人”进行了调查,有七成老人表示感觉孤单。而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5到10年内,迁徙老人的人口数量将有望与本地老人数量持平。如何让这些“迁徙老人”更好地融入厦门,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正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
  七成迁徙老人觉得孤单
  近日,导报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237位迁徙到厦门的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受访老人表示,与在老家相比,在厦门更觉孤独。
  因为投靠子女的缘故,在受访的237位老人中,住在儿女家的占78.06%,照顾儿孙生活起居,占据了他们大多数时间。
  业余生活中的娱乐方式,高达97.89%的老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69.62%的老人选择看书看报,走出去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只有31.65%,走亲访友和与邻居聊天的则更少,分别只有14.35%和9.7%。
  封闭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老人的孤独感会比较强烈。有68.78%的老人觉得比在老家孤独,只有6.33%的老人觉得比在老家充实。相比之下,24.89%的老人能很好地平衡两地生活之间的差距,觉得“老家和厦门两地差别不大”。而在受访的迁徙老人中,对自己在厦的人际关系并不十分满意的,占到六成。
  谈及因何对厦门不满,78.9%的老人认为亲友太少,身在异乡的感觉很强烈是最主要的原因,接下来的原因则是生活习惯有差异、子女太忙没时间陪伴自己和语言不通等。
  嘉宾议事
  环境的丧失感让老人备感孤独
  戴仕梅 (厦门美丽心灵咨询中心主任):老年人即使不迁徙,他的孤单感、自我丧失感也很强烈,其中包括了对社会关系、职位等的丧失感,而迁徙之后,还增加了对熟悉的环境的丧失感,会更强烈,而如果子女工作更忙,缺少时间陪伴他们,又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
  对于迁徙老人来说,首先应该从认识、心态上进行调整,接纳现在遭遇的丧失感,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找到能让自己快乐、充实的事情更重要。其次,现在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在各方面条件都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和老家的亲朋好友多联络。第三,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让自己发挥余热,找到价值感。现在社会给老年人提供了很多平台,因此老年人心态的转变是很关键的。
  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转变之外,子女们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要给老年人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很多老年人都是长时间地待在家里照顾晚辈、料理家务,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作为子女,应该在周末、休假的时候,主动承担起家中的琐事,把老年人“推”出家门。还有一些老年人会以要照顾晚辈等为借口,拒绝出门,子女们更要多用心,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交友的信息。
  让志愿者“拉”老人融入新环境
  巨东红 (集美大学教授):迁徙老人随子女迁徙而来,本身就是一种被动。他们离开了赖以生存几十年的环境,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身边只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邻居、没有老同学及老同事,本身异乡感就会很强烈。再加上不少老人潜意识里就将自己设定为“过客”,觉得自己只是在这个城市暂住而已,更加剧了迁徙老人融入居住城市的难度。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 “内外结合”的措施。内部,子女要多多鼓励老人,为老人提供帮助。老人的适应能力没有年轻人那么好,特别是一些老人在老家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子女可通过与社区、周围邻居多打交道的方式,帮老人找到老乡或兴趣相投的人,介绍他们认识。
  外部,社区、居委会还有老年团体可以借助一些志愿者的力量,主动与社区中的迁徙老人联系,“拉”他们来参加活动。与此同时,营造一个适合老人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十分重要。包容和耐心不能仅存在于老年人工作部门和团体中,更应扩大到整个社会,社会是最大的支撑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氛围,如何要求老人主动融入?
  城市应给迁徙老人更多关怀
  洪老师 (厦门大学):“迁徙老人”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产物,他们因亲情而产生,也因亲情而困惑,在面对这个群体时,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对他们有更体贴的举动。在“迁徙”的最终目的地,老年人在生活上遇到的语言、饮食、医疗、精神生活问题等都应该能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解决,这是一项紧迫又长远的工程。
  厦门是个城市,当前很多行业的服务人员,都应该为适应迁徙老人时代而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城市的养老设施也应该为满足迁徙老人的需求而建设,让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都能得到社会的帮助和专业人员的指导,这样才能为迁徙老人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提供帮助。
  黄阿姨的幸福生活
  迁徙老人,如何在异乡过得更充实更幸福?黄阿姨的幸福生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2003年刚来厦门的时候,黄阿姨47岁,女儿在厦门工作,还没结婚,老伴退休了,因为之前有来过厦门几次,对厦门印象挺好,黄阿姨才决定提前退休,和老伴一起“迁徙”来厦门。
  “刚到厦门那年,一来就病了,自己以为是感冒发烧,到医院一看才知道是中暑,还自己瞎吃药,折腾了半年多。”尽管如此,黄阿姨还是积极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努力融入厦门的生活,“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决定来厦门的,而且厦门真的很好,气候好,环境好,治安也好,很适合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黄阿姨的生活找到了转变的突破口,“当时举办老年人艺术比赛,因为我退休之前是做文艺工作的,街道就找到了我,让我帮忙编个舞蹈,后来,就逐渐融入进去了”。黄阿姨说,现在她在好几个艺术团兼职,生活变得比来厦门之前更忙碌了,而且身体也更好了,“来厦门这么久,一次点滴也没有吊过,现在回到老家反而不适应了”。
  黄阿姨还告诉导报记者,不仅她自己在厦门开拓了新天地,老伴在厦门也找到了新爱好 玩古董,现在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导报记者 房舒 陈洋钦/文 梁张磊/图
(本文来源:台海网
没有相关新闻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教育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金融狗,你们过得好吗?_曼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01,368贴子:
金融狗,你们过得好吗?收藏
真不知道现在为毛这么多、非金融类社科生还有理科生转金融,数学物理类的过来念念还是可以的,不过其他的过来读个金融专硕真能屌丝逆袭?搬砖的金融民工真心看不到拨云见雾的那天。工科转金融,学不了一年就开始实习、工作,一大堆学得比你好、长得比你好,还尼玛比你有关系的。哪怕去了,也就是屌丝命。当然去商业银行的,我就不谈了。商行混混小日子可以,要发迹,对于屌丝出身而言,就甭想了。除非你毕业去当个小川的秘书。今年金融类的就业形势貌似懒得一团糟。各种券商、基金不招人啊。四大行总行貌似都内部招聘。真不知道都往这挤干嘛啊?
1楼 09:58&|
相关的贴子8261139141相关的图贴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已有239,755吧友中奖,实现梦想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曼联“的信息,请&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们 你们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