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痛风病人也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好天天做什么菜好,痛风病人能…

好惨。除却遗传因素,感觉青春期的引导太重要了。
好惨。除却遗传因素,感觉青春期的引导太重要了。
好惨。除却遗传因素,感觉青春期的引导太重要了。
是的,很想帮她,却又做不了什么,家庭和父母的认识水平很重要
双亲实质上的纵容直接替孩子回避掉了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作为代价也放弃了孩子自我认知和自身能力的成长机会 最终错过正常的发育期 成为一个在襁褓里的过期巨婴
繁衍的能力不代表教育的能力。
孩子在初期,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纠正的,唉,可惜了一个家庭。
繁衍的能力不代表教育的能力。
孩子在初期,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纠正的,唉,可惜了一个家庭。
双亲实质上的纵容直接替孩子回避掉了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作为代价也放弃了孩子自我认知和自身
双亲实质上的纵容直接替孩子回避掉了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作为代价也放弃了孩子自我认知和自身能力的成长机会 最终错过正常的发育期 成为一个在襁褓里的过期巨婴
我又于心不忍去谴责他,可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他们造成的
繁衍的能力不代表教育的能力。
孩子在初期,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纠正的,唉,可惜了一个家庭
繁衍的能力不代表教育的能力。
孩子在初期,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纠正的,唉,可惜了一个家庭。
可惜了孩子,可惜了家庭
是啊。
抑郁症除了少部分先天因素影响,后天造成的多一些。情绪本质是身体自发的行为,药物的矫正适当干预好些,要是一直吃,人确实就傻了。
人和人的认识是多么遥远啊,很多时候,看到却帮不上的身边人,心里很荒凉。
我又于心不忍去谴责他,可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他们造成的
我又于心不忍去谴责他,可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他们造成的
其实谴责单个对象是欠妥 事情的发展有深层和多方位立体的缘由
如文中说【我们插不上嘴,他(舅舅)是家里最小的独子,从小就说一不二。】
错误的爱的方式会如基因般由亲代往子代流传 例如父亲从孩提时学到的“养育就是给予一切和解决一切”
他只是在重复自己小时候模式 从接受者成为给予者 并且 非常不幸地 这家子经济条件比较好 一些反常的状况也应付得起能维持住 形成了一个城堡般的温室
抑郁症除了少部分先天因素影响,后天造成的多一些。情绪本质是身体自发的行为,药物的矫
抑郁症除了少部分先天因素影响,后天造成的多一些。情绪本质是身体自发的行为,药物的矫正适当干预好些,要是一直吃,人确实就傻了。
人和人的认识是多么遥远啊,很多时候,看到却帮不上的身边人,心里很荒凉。
是的,自己知道再多,却无能为力,眼见着他们步入黑暗,这种心情真是抓心挠肝
说道抑郁症,不得不说我小学一个美女同学,单亲家庭,母亲极度要强,本来那姑娘成绩各方面都很强,妈妈对她总不满意,控制欲又强;不知道跟她沟通,考的名牌大学,大学开始有情绪问题,知心朋友都不在身边,她妈妈认为她的问题是丢人的,只会骂她。大学毕业之后考了公务员,结婚生孩子,本来以为她没事了,结果又被老公甩了。然后,彻底崩溃了。开头几年孩子都基本上靠关系铁的同学照顾,后来慢慢地明白些了,说要为孩子好好活着。但是也是经常性发生消失啊,不出门之类的事情。
其实谴责单个对象是欠妥 事情的发展有深层和多方位立体的缘由
如文中说【我们插不上嘴,他(
其实谴责单个对象是欠妥 事情的发展有深层和多方位立体的缘由
如文中说【我们插不上嘴,他(舅舅)是家里最小的独子,从小就说一不二。】
错误的爱的方式会如基因般由亲代往子代流传 例如父亲从孩提时学到的“养育就是给予一切和解决一切”
他只是在重复自己小时候模式 从接受者成为给予者 并且 非常不幸地 这家子经济条件比较好 一些反常的状况也应付得起能维持住 形成了一个城堡般的温室
是的,钱既是导致她与世隔绝的那道墙,也是得病之后最后的屏障,既是因,又是果
说道抑郁症,不得不说我小学一个美女同学,单亲家庭,母亲极度要强,本来那姑娘成绩各方面都很强
说道抑郁症,不得不说我小学一个美女同学,单亲家庭,母亲极度要强,本来那姑娘成绩各方面都很强,妈妈对她总不满意,控制欲又强;不知道跟她沟通,考的名牌大学,大学开始有情绪问题,知心朋友都不在身边,她妈妈认为她的问题是丢人的,只会骂她。大学毕业之后考了公务员,结婚生孩子,本来以为她没事了,结果又被老公甩了。然后,彻底崩溃了。开头几年孩子都基本上靠关系铁的同学照顾,后来慢慢地明白些了,说要为孩子好好活着。但是也是经常性发生消失啊,不出门之类的事情。
抑郁症或许不该生孩子
可惜了 但也只能可惜了 事实上你再不忍 也不是事情核心的关系人物 干涉不了它的关键走向
一个屋里的灯泡坏了 隔了三层楼的邻居又能做什么呢 除非屋主请你进去帮手
这些年漫长的煎熬奔波劳苦最后舅舅得到的结论只是“养孩子没意思” 这个归因体现出的思维水平 距离能够面对事实审视反省和求助 实在还远得很
醒过来的成本已经太高了 由得他们继续装睡下去吧
做父母的担子好重。做父母真需要很高的情商,才能培养好孩子。如同楼上所说,正确的引导很重要。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孩子不愿意上学,和同学处不来。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真的很重要。有的时候,孩子心里话连家里人也不愿说。
孩子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眼见孩子这样,父母心里应该是怎样的心痛。
抑郁症或许不该生孩子
抑郁症或许不该生孩子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人想不到的,她又有那么个不能给她温暖的妈。谁知道,她老公找了小三,要跟她离婚,小三还闹到机关去。她是公务员。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可惜了 但也只能可惜了 事实上你再不忍 也不是事情核心的关系人物 干涉不了它的关键走向
可惜了 但也只能可惜了 事实上你再不忍 也不是事情核心的关系人物 干涉不了它的关键走向
一个屋里的灯泡坏了 隔了三层楼的邻居又能做什么呢 除非屋主请你进去帮手
这些年漫长的煎熬奔波劳苦最后舅舅得到的结论只是“养孩子没意思” 这个归因体现出的思维水平 距离能够面对事实审视反省和求助 实在还远得很
醒过来的成本已经太高了 由得他们继续装睡下去吧
常常会想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
孩子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眼见孩子这样,父母心里应该是怎样的心痛。
孩子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眼见孩子这样,父母心里应该是怎样的心痛。
他们已经绝望了
停止西药治疗,看看中医,疏肝解郁的,然后拿着卖房子的钱,和孩子出出国,与其换个城市只是换个小环境,不如换个大环境。
与其一直坏下去,还不如合理的“为所欲为”起来。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人想不到的,她又有那么个不能给她温暖的妈。谁知道,她老公找了小三,要跟她离婚,小三还闹到机关去。她是公务员。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抑郁症的人对世界的看法抱有一个绝望的大前提 跟普通人交往需要付出5分区维持的话 跟抑郁症恋人相处则需要付出10分 因为她/他们对期待是偏执的 你的付出很难命中 但是很容易让她/他们失望
所以她主观愿望再良好 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她当下的能力 无法维持好一个健康的婚恋关系 也无法保持好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
这固然不幸 值得同情 但是同情是无法改变事实的 谴责那些达不到她期望的人也是无法改变事实的 一个悲伤的受害者的角色定位也是无法改变事实的
在她被逼着去做太多事情以后 首先需要解决的 是学会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正常人如何与抑郁症患者深度共处 施加有效的帮助?
慈悲——原谅他们充满批判的坚固观点而尝试理解他们的悲伤
解脱——维持自我从她们对整个世界包括你的批判评价里抽身 尽量不要受到牵累和挫伤
其实很难 只是自身一点经验 借楼主题目 在此浅谈
停止西药治疗,看看中医,疏肝解郁的,然后拿着卖房子的钱,和孩子出出国,与其换个城市只是换个
停止西药治疗,看看中医,疏肝解郁的,然后拿着卖房子的钱,和孩子出出国,与其换个城市只是换个小环境,不如换个大环境。
与其一直坏下去,还不如合理的“为所欲为”起来。
我也这么建议过,然后家里人就骂我,他就剩下钱了,你要他把钱都败光了,你表妹余生怎么办?我只好住嘴了。
80后、70后之前的人,多数从来不敢冒险。
人啊,有时候就是需要生拉硬拽。
因为自身的认识,人们总是宁愿挨着过黑暗的一辈子,也不愿意过光明的一刻。
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走出去了,世界就在眼前。
去北京,去杭州,去上海,去广州,去大的精神病院,这是病,得治——我有一位精神病医生朋友,显然你舅舅找到的医院并不是个靠谱的医生。
对,还有成都和长沙
去北京,去杭州,去上海,去广州,去大的精神病院,这是病,得治——我有一位精神病医生朋友,显
去北京,去杭州,去上海,去广州,去大的精神病院,这是病,得治——我有一位精神病医生朋友,显然你舅舅找到的医院并不是个靠谱的医生。
我已经把全国排名前十的此类医院名单交给他了,然而。。。。我无法干涉
最应该同情的是表妹,家人的不理性甚至无知害了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
最应该同情的是表妹,家人的不理性甚至无知害了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
最应该同情的是表妹,家人的不理性甚至无知害了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
一家子人……竟也没有办法么???
一家子人……竟也没有办法么???
一家子人……竟也没有办法么???
他家三口人之外的人,很难干涉
觉得“兔小仙☆非红颜非知己路人斯基”说得很对症
小姑娘最开始可能是遭遇了校园霸凌,但后来她家里人的应对策略又导致了其它更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了,才一年的时间,她还这么年轻 ……
或者再等一等,等到她爸爸舍得放手开始求助 ……
父女其实症结如一 就是在世界无法掌控需要放下自我去适应和探寻的那个边缘止步不前
在父亲 做生意能赚钱就行了 钱能解决的事情就属于舒适圈内 新事物和需要学习(钱解决不了)那些东西
意味着舒适圈意外 意味着必须先承认自己并不万能 意味着认同自己有局限和缺陷 意味着直面世界不受自身控制的恐惧 在这个恐惧面前 他几十年都没有跨出那一步 所以也支持女儿的荒废
在女儿 在步入世界(小学的同学社交圈)初期受挫之后 不愿意倾听和接纳外界对她的反馈 不愿意面对那个不会配合她意愿的世界 因此回到自己原生家庭百依百顺的舒适圈内
在这个圈里 有会看她眼色乖巧的爸爸 遥控器可以控制的电视 关起门就不会有打扰的高墙 重复着外界是危险而充满恶意的结论 绝不会有人反对这一点
所以 如果希望女儿得救 失态关键是爸爸肯不肯承认自己是病源
事实上只要有“我执”在 上行下效这个家庭就失去变好的可能性
——插句题外话:
每一个婴儿降生之时到3岁左右 都认为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 自己是宇宙中心可以操控一切 例如哭就可以得到奶 拉屎会被清理 受伤就能得到安慰 这一时期 成人通过紧密的观察和照料 配合上婴儿的大部分需求就能顺利度过
3岁以后 小孩儿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世界(他人)的分离性
这时候只要适当的给予鼓励和指导 就能帮助他克服对于外界事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挫败感 正是因为这个挫败感 他才会开始进入与外界(他人)建立关系的学习进程 也就是情感能力的成长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 楼主的故事讲的就是
《3岁时没有解决好的遗留问题能够恶化到什么程度》
父女其实症结如一 就是在世界无法掌控需要放下自我去适应和探寻的那个边缘止步不前
父女其实症结如一 就是在世界无法掌控需要放下自我去适应和探寻的那个边缘止步不前
在父亲 做生意能赚钱就行了 钱能解决的事情就属于舒适圈内 新事物和需要学习(钱解决不了)那些东西
意味着舒适圈意外 意味着必须先承认自己并不万能 意味着认同自己有局限和缺陷 意味着直面世界不受自身控制的恐惧 在这个恐惧面前 他几十年都没有跨出那一步 所以也支持女儿的荒废
在女儿 在步入世界(小学的同学社交圈)初期受挫之后 不愿意倾听和接纳外界对她的反馈 不愿意面对那个不会配合她意愿的世界 因此回到自己原生家庭百依百顺的舒适圈内
在这个圈里 有会看她眼色乖巧的爸爸 遥控器可以控制的电视 关起门就不会有打扰的高墙 重复着外界是危险而充满恶意的结论 绝不会有人反对这一点
所以 如果希望女儿得救 失态关键是爸爸肯不肯承认自己是病源
事实上只要有“我执”在 上行下效这个家庭就失去变好的可能性
——插句题外话:
每一个婴儿降生之时到3岁左右 都认为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 自己是宇宙中心可以操控一切 例如哭就可以得到奶 拉屎会被清理 受伤就能得到安慰 这一时期 成人通过紧密的观察和照料 配合上婴儿的大部分需求就能顺利度过
3岁以后 小孩儿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世界(他人)的分离性
这时候只要适当的给予鼓励和指导 就能帮助他克服对于外界事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挫败感 正是因为这个挫败感 他才会开始进入与外界(他人)建立关系的学习进程 也就是情感能力的成长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 楼主的故事讲的就是
《3岁时没有解决好的遗留问题能够恶化到什么程度》
父母给惯出来的
看完后背凉,帮助的前提也是对方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吧,当然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制造这种需要感。另外有没有可能以朋友的名义请心理咨询师到家里来?
社会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场冒险,一场逃难,不需要知识,不需要规则,不需要信息,不需要理性,他靠周围人的口耳相传来做出判断,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然而,几十年下来还是赢的时候多,这更坚强了他的经验主义和判断力,这么做事,就是对的。
这个感觉有点酷啊,不好意思,我可能疯了
我以前上初一,过完年开学的时候就再也不愿意去了,天天以泪洗面,后来也曾经在家休息了一个月,打针输液,也真的找过神婆之类的,再后来需要妈妈陪读,后来就好了,到现在也没有什么事。看看你表妹,感觉很后怕,还好我天生乐观。
我曾经有个学生也是这样,初二结束那个暑假家里一个月没大人,玩疯了,作业没做,初三开学来学校一天就受不了了,宣称不上学了,爸妈不同意就以离家出走绝食相逼,我反复做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都没用,家长先放弃了,不知道去哪里弄了个抑郁症的证明休学了,我最后见这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眼神冷的吓人,而这个孩子从初一我就反复与家长沟通过让他们注意,那时候他只是表现的比较任性而已,家长根本没当回事。说真的,作为他的老师,我特别遗憾,因为可以看出来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问题就出在家庭教育上。
我有个表舅也是跟你表妹差不多的情况,他父亲母亲还不肯正视,而且,他们还没有钱……亲戚也无力
你的舅舅真的很爱女儿,也很尽力了,文章看得让我也一起心疼。可是他和大部分人一样,并不了解精神疾病。病人家属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往往经历两个阶段,先是觉得是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陪伴,爱好和新环境疏导,在屡试不灵的状况下,又容易孤注一掷尝试各种另类的治疗。其实精神疾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是可以在药物的帮助下得到控制的。
虽然我不是医生,我的判断根据也非常不足。但是感觉你的表妹不是抑郁症而是精神分裂症。比如她说有同学“骂她”,就很像是被迫害妄想的症状。还有“问十句话回答一句,有时会突然笑出来” 也更像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如果是精神分裂症,百忧解就不是合适的药物。不过你表妹住过院,医生应该有更准确的诊断了,可能只是你舅舅觉得抑郁症听上去比精神分裂症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但即使是精神分裂症,也是有药物可以控制的。
关于住院那段没太看明白,出院不是也得吃药吗,还是说你表妹出院之后药量就没有定时吃药,或者换了不同的药吃?抗精神病药物是有副作用,但并不会让人脑子变笨也不会让人变成“废人”。发胖,流口水这些副作用,和你表妹与舅舅现在的痛苦相比,都不算什么啊。因为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在医院都可以配到,没有必要在酒店给医生塞红包拿药。而且,吃什么药,吃多少量的药,还是应该让医生看到病人了做决定。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是应该考虑住院。住院的话,医生可以及时观察药效,选择增加药量或是换药,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重新看了一下,看明白了。舅舅在酒店从医生那里拿药,不是为了拿只有这个医生才有的特效药(谢天谢地)。舅舅大概觉得这样可以省去挂号检查的麻烦,且这样的私人交易方式更符合他的习惯。我也知道如果病人非常抵触来医院,医生配药时候也见不到病人,只能根据家属叙述来配药。可是这样从医生手里拿药还是不太有保障,希望医生不要给错药就好。
无论如何 能帮到她就好了
是的,很想帮她,却又做不了什么,家庭和父母的认识水平很重要
是的,很想帮她,却又做不了什么,家庭和父母的认识水平很重要
如果想要帮表妹的话,最重要的可能是叮嘱舅舅一定不要让表妹随便停药。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是加重,还是要去住院。沈阳的精神病专治医院就可以,不用专门去外地。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关在病房里吃药打针能治好吗,还是需要社区矫正的。毕淑敏有本书,讲在美国旅游参观老人社区,为老人餐厅工作的是一个智障青年,制作午餐打扫卫生什么的,介绍说可以胜任这种工作。
梵高的向日葵当年也就卖了100英镑。有精神智力障碍的未必要去搞艺术,长期参加一些适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劳动可能更好一些。
一开始以为只是个故事
带她去旅游。接触新环境
总会有办法的。最好去风景好的山区里。
我爸和你舅舅很像,他是81年上的大学,我很小的时候就成了高级工程师,应该也算是知识分子了,但是他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和价值体系,很多时候是反科学的。比如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癌症这种病,只要精神状态好,就不会得癌症,癌症也不需要治疗,只要开心,就一定会好。我说乔布斯也这么认为,结果他死了。我爸居然说,乔布斯没死,只是藏起来了。
我们家97年就能上网了,但是他到现在都反对互联网,认为年轻人只要上网就会玩物丧志,他的公司里不允许电脑里装QQ。无论什么时候我想跟他说点事,都觉得简直要疯,在家时间长了我也会得抑郁。他到美国来找我,待两个星期以上我俩一定会打起来。我觉得你表妹如果和你在一起生活,离开她爸的那种看似对她很好,其实是害她的环境,会好很多。
我爸和你舅舅很像,他是81年上的大学,我很小的时候就成了高级工程师,应该也算是知识分子了,但
我爸和你舅舅很像,他是81年上的大学,我很小的时候就成了高级工程师,应该也算是知识分子了,但是他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和价值体系,很多时候是反科学的。比如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癌症这种病,只要精神状态好,就不会得癌症,癌症也不需要治疗,只要开心,就一定会好。我说乔布斯也这么认为,结果他死了。我爸居然说,乔布斯没死,只是藏起来了。
我们家97年就能上网了,但是他到现在都反对互联网,认为年轻人只要上网就会玩物丧志,他的公司里不允许电脑里装QQ。无论什么时候我想跟他说点事,都觉得简直要疯,在家时间长了我也会得抑郁。他到美国来找我,待两个星期以上我俩一定会打起来。我觉得你表妹如果和你在一起生活,离开她爸的那种看似对她很好,其实是害她的环境,会好很多。
你说对了,离开家庭环境她会好,至少我这么觉得,但现在似乎她没这个机会了,当我看到这一点时,似乎她的人生判了结束,我很难过,就是明明她还存在,却已完结
看看到开头
就被那句“没坐过飞机,不知道怎么坐”
戳中了笑点
笑了整整五分钟不好意思我偏题了
光发胖这一点
就让我决定不吃药了……
现代人的精神疾患的确很多,我听说的就有许多例子,虽然原因不同。感觉你表妹年纪轻,治好的可能很大,如果家人能正确的认识,采用正确的方法就有可能。否则真的可惜了这么小的女孩子。
去草原,郊外,视野宽广的地方逛逛,容易缓解她内心紧张,还有个人感觉禅修容易让人平静,她还小,这个暂且还用不上
去草原,郊外,视野宽广的地方逛逛,容易缓解她内心紧张,还有个人感觉禅修容易让人平静,她还小,这个暂且还用不上
这父亲的爱,太深沉了。
想用自己缺失的东西来弥补女儿,却发现女儿已经失去和外界接触的能力了。
哎,话说我也要出去走走,假期刚结束,周末可以60小时在房间里不出门。这也是有问题的。
你家里人太客气了,就暗示多担待而已。我记得上初中时候,在一个亲戚家寄宿,一天晚上女主人要出门,想想又把我叫到面前说:“XX,我有事要出门,如果一会儿我妹妹突然来了别给她开门,她精神有问题,会拿刀劈沙发,我怕她意外跑来。(如果到时候局面)实在不行,你就拉着我的小孩和你一起进房间把门反锁了,行吗?”13岁的我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这是精神性疾病 不是抑郁症。跟父母惯没关系 精神病人不是教出来的 看评论简直恐怖。
我老公舅舅家的独子(之前还有个妹妹,意外溺水死亡了)某天晚上突然自己把自己的手筋给砍断了,鲜血直流。在我老公老家那个偏僻的地方,他们能想到的是遥远的省会城市的我们,居然连夜包车来到我们这边。后天才听说之前其实就已经带孩子去精神病医院看过了,当时确诊为抑郁症,还开了药,但是由于深处农村,老公的舅舅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观念:什么不能在家吃药,万一被别人看到了就糟糕了,知道孩子是精神病人,以后都难讨到媳妇。甚至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还把孩子送到远在上海的亲戚家寄养。结果可想而知,孩子的病越来越厉害,这次发生了自断手筋 的事。送到医院医生说病情已恶化,精神分裂症中度。在医院住了近50天,老公舅舅还是在思考什么时候带他去打工,什么时候给他讨房媳妇。根本没想过怎么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出院的时候老公在国外,我去送他,我都不敢用眼睛看他,很害怕自己的眼神不对会给孩子造成再次伤害,孩子经过治疗也基本恢复正常,还热情的招呼我。我能做的就是嘱咐舅舅一定不能给孩子停了药,否则病情会再次加重,下回砍 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所以看到你的文章,我深有体会。
我老公舅舅家的独子(之前还有个妹妹,意外溺水死亡了)某天晚上突然自己把自己的手筋给砍断了,
我老公舅舅家的独子(之前还有个妹妹,意外溺水死亡了)某天晚上突然自己把自己的手筋给砍断了,鲜血直流。在我老公老家那个偏僻的地方,他们能想到的是遥远的省会城市的我们,居然连夜包车来到我们这边。后天才听说之前其实就已经带孩子去精神病医院看过了,当时确诊为抑郁症,还开了药,但是由于深处农村,老公的舅舅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观念:什么不能在家吃药,万一被别人看到了就糟糕了,知道孩子是精神病人,以后都难讨到媳妇。甚至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还把孩子送到远在上海的亲戚家寄养。结果可想而知,孩子的病越来越厉害,这次发生了自断手筋 的事。送到医院医生说病情已恶化,精神分裂症中度。在医院住了近50天,老公舅舅还是在思考什么时候带他去打工,什么时候给他讨房媳妇。根本没想过怎么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出院的时候老公在国外,我去送他,我都不敢用眼睛看他,很害怕自己的眼神不对会给孩子造成再次伤害,孩子经过治疗也基本恢复正常,还热情的招呼我。我能做的就是嘱咐舅舅一定不能给孩子停了药,否则病情会再次加重,下回砍 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所以看到你的文章,我深有体会。
这种观念一点也不难以理解,孩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嘛,神经不正常不要紧,开心不开心也不要紧,全须全尾的讨老婆生孙子,活着有口饭吃,就可以了。关爱是奢侈品。
父女其实症结如一 就是在世界无法掌控需要放下自我去适应和探寻的那个边缘止步不前
父女其实症结如一 就是在世界无法掌控需要放下自我去适应和探寻的那个边缘止步不前
在父亲 做生意能赚钱就行了 钱能解决的事情就属于舒适圈内 新事物和需要学习(钱解决不了)那些东西
意味着舒适圈意外 意味着必须先承认自己并不万能 意味着认同自己有局限和缺陷 意味着直面世界不受自身控制的恐惧 在这个恐惧面前 他几十年都没有跨出那一步 所以也支持女儿的荒废
在女儿 在步入世界(小学的同学社交圈)初期受挫之后 不愿意倾听和接纳外界对她的反馈 不愿意面对那个不会配合她意愿的世界 因此回到自己原生家庭百依百顺的舒适圈内
在这个圈里 有会看她眼色乖巧的爸爸 遥控器可以控制的电视 关起门就不会有打扰的高墙 重复着外界是危险而充满恶意的结论 绝不会有人反对这一点
所以 如果希望女儿得救 失态关键是爸爸肯不肯承认自己是病源
事实上只要有“我执”在 上行下效这个家庭就失去变好的可能性
——插句题外话:
每一个婴儿降生之时到3岁左右 都认为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 自己是宇宙中心可以操控一切 例如哭就可以得到奶 拉屎会被清理 受伤就能得到安慰 这一时期 成人通过紧密的观察和照料 配合上婴儿的大部分需求就能顺利度过
3岁以后 小孩儿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世界(他人)的分离性
这时候只要适当的给予鼓励和指导 就能帮助他克服对于外界事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挫败感 正是因为这个挫败感 他才会开始进入与外界(他人)建立关系的学习进程 也就是情感能力的成长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 楼主的故事讲的就是
《3岁时没有解决好的遗留问题能够恶化到什么程度》
分析的到位 父亲的过度纵容造成了女儿越来越病态的抑郁症
还是父亲有钱又娇惯
换了没钱的人家 敢不上学 敢对人不礼貌 ……TM两个嘴巴子抽死你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人想不到的,她又有那么个不能给她温暖的妈。谁知道,她老公找了小三,要跟她离婚,小三还闹到机关去。她是公务员。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孩子幼年的时候,母亲的温暖教会了孩子如何正确的去爱,然后长大一点,父亲的教导教会了孩子如何面对社会,挫折,所以我们说的慈母严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女孩子,妈妈没有给她足够的温柔的爱,她即使心里比任何人都想要经营一个温馨的家庭,但是可能她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借着爱的名义歇斯底里是很可怕的。
这种观念一点也不难以理解,孩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嘛,神经不正常不要紧,开心不开心也不要紧,全
这种观念一点也不难以理解,孩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嘛,神经不正常不要紧,开心不开心也不要紧,全须全尾的讨老婆生孙子,活着有口饭吃,就可以了。关爱是奢侈品。
看着这孩子,觉得可怜,觉得他父亲可气也可怜。家庭窘境让这父子像走入厄运的轮回一样,周而复始。太可悲了。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
开始只是轻度的,上班后没发过。她想有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家,有温暖的家。这是非单亲家庭的人想不到的,她又有那么个不能给她温暖的妈。谁知道,她老公找了小三,要跟她离婚,小三还闹到机关去。她是公务员。有几个人能够承受。
人的不幸究竟是天安排的,还是自己造成的呢
她应该是单亲家庭吧,家庭情感结构的不足会容易导致小孩的心理问题。
我之前也有过抑郁症,现在走出来了,我总结的的几点就是:注意自身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 多阅读,多交朋友,打开眼界,不要沉溺在自己的灰暗心情中;
找到生命更好的方向,独立,强大起来。但愿对你的表妹有帮助。
建议去安定医院找姜涛大夫,国内治疗抑郁症最权威的专家。
(广东广州)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
古尔齐亚的最新日记
······
&(3人喜欢)
&(34人喜欢)
&(17人喜欢)
&(10人喜欢)
&(384人喜欢)
······
每逢佳节思友邻,线上春晚更开心 · 98条内容
谈风俗,论今昔 · 779条内容
聊聊归途中的新鲜事 · 757条内容
对好答案,迎战春节送分题 · 352条内容
情感、伦理与契约 · 291条内容
用理解代替批判 · 300条内容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9611人关注)
&(13710人关注)
&(2224人关注)
&(6035人关注)
&(8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