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红外线的近红外线扫描能发现乳房恶性肿瘤吗...

妇女健康体检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的护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年05期
妇女健康体检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妇女健康体检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的护理措施,以优质的护理措施减缓妇女的心理负担,并对乳腺疾病进行早期的检测,提高护理效率。方法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86例需进行近红外线体检的妇女,对其进行基础的近红外线乳腺检查和心理辅导,同时在治疗期间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其能正确的对乳腺疾病的进行预防与治疗。结果患者在接受了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后发现,其中乳腺增生14例,乳房炎18例,乳房纤维瘤11例,在这43例患者中共21例患者接受了乳腺手术治疗。结论近红外线乳腺检测对预防乳腺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病变情况,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71【正文快照】:
乳腺疾病较常见于25~45岁的女性人群中,患乳腺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基因问题、婚育不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早经晚绝和接受过度的辐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病情可分为乳腺纤维瘤、乳癌、乳腺囊肿、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等。当女性的乳腺出现疾病时,主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翠莲;张洪海;邢晓晴;;[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郑廷月,高弘建,胡励军;[J];福建医药杂志;1999年02期
张少华;[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陈静;;[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年01期
张明满,高根五,余永康,邹建中,谢昭鹏,廖翠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春华;韦志红;;[J];当代医学;2009年15期
张毅,封传悦,陈显春;[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高弘建,胡励军,郑廷月;[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刘付战,唐静,陈昶春,方寒柳,陈春雷;[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王广岚;张香兰;;[J];工企医刊;2012年05期
田云霞;孟庆春;刘怡培;侯勇;葛路岩;马爱芬;高兰芳;左玉强;;[J];河北医药;2012年07期
林雨冬;王明元;吴德柱;杜京丽;;[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年06期
徐梅;李俊来;;[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王玲,董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曹亚丽;王国清;吴小波;李薇;欧阳倩雯;雷秋模;许平娥;;[J];实用癌症杂志;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弘建;郑廷月;胡励军;;[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瑞洲;[D];暨南大学;2002年
俞鸿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炉庆洪;[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林清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郏潜新;[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徐梅;[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陈艳丽;[D];吉林大学;2010年
梁学良;[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尹峰;[D];泰山医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秋模;刘定华;;[J];医师进修杂志;1992年11期
赵衍芝,段晓省,刘惠凤,聂平;[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年07期
陈伟国,朱建新,陈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孙华文,钟翠云,杨清,富成谧;[J];中华外科杂志;199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丽娟;矫志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9期
冉春芳;;[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21期
朱敏;;[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年03期
黄秀月;;[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2期
刘亚英;;[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王俊吉;;[J];潍坊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J];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1987年02期
苏华;;[J];广西医学;1988年02期
赵娟;于秀梅;;[J];山东精神医学;1989年02期
黄荣华;;[J];中华护理杂志;198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慧英;宋丽丽;李青利;邵建青;韩文婷;代莉;;[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周世崇;常才;;[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李燕玲;喻娇花;;[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龚万庆;陶晓峰;;[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吴明珑;;[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高弘建;胡励军;郑廷月;;[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李秀英;于丽娟;张红霞;;[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刘曼;吴红英;王孝英;余建明;;[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马伟丰;;[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王倩;陈金华;;[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熊争鸣;[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主任医师 唐石初;[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山西省古交市山西焦煤集团古交总医院 赵华;[N];山西科技报;2010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
成文武;[N];健康时报;2009年
水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于斌;[N];大众卫生报;2007年
王迪;[N];保健时报;2005年
大兴区精神病医院 孟秀花;[N];保健时报;2009年
李兴;[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马哈巴;[N];新疆科技报(汉);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敏;[D];中南大学;2009年
李洪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敖欢;[D];青岛大学;2013年
成启华;[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黄强;[D];浙江大学;2006年
王海英;[D];山东大学;2008年
史春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胡慧娟;[D];中南大学;2007年
黄丽华;[D];昆明医学院;2007年
喻新茹;[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董雪;[D];吉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是根据人体的生物组织对红外光吸收不同的原理,用红外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透照,经显示器显示乳腺组织的各种病变情况。...[][]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不适宜人群
其他人群:哺乳期妇女
  应注意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疾病,因为此时乳腺处于高度分泌期,透光度极差,易造成假阳性诊断
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情况下近红外线透过乳腺,在荧光屏上呈现从光源中心向外依次白、浅灰、灰、深灰、黑绿五色环
  若出现色调倒置,或在浅色区出现深色调,则表示异常:  1)病变处血管增多,出现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灰色吸光影,多为良性病变,如炎症、导管扩张综合征、严重的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或为妊娠早期的乳腺。  2)若增粗的血管与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同时出现,则高度疑诊乳腺恶性病变。  3)实性黑色吸收光团,其边缘整齐的多为积乳囊肿;边缘不整齐毛刺状或有粗的血管中断多是乳腺癌的图象,但要与乳腺脂肪坏死、伴中心坏死的炎性病变等严格区分,后两种疾病血管少或无。4)出现血管型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时是乳腺癌的图象。
导致该异常结果可能疾病为:
  患者在全暗室条件下取坐位,坐在转椅上,面对摄像头,上身裸露,双手后背,上身前倾,使乳房自然下垂,根据检查需要转动为正位或侧位。检查时尽量避免漏光,以免缺乏灰度对比。并且逐个象限检查,以免遗漏。病变部位靠近和正对摄像头,以减少失真。亮度选择在灰度层次分明基础上尽可能暗的亮度,减少对低灰度病变的漏错。最好选择月经干净后7~10天检查为宜。
相关乳房检查
近期热门专题
您最近浏览的检查乳腺癌筛查指南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本文节选自《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人群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 筛 查 分 为 机 会 性 筛 查 ( 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普查(mass screening)2种。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周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周岁。⑵群体普查暂无推荐年龄,目前国内开展的任何群体普查均属于研究阶段,缺乏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的数据,卫生部开展的农村妇女免费乳腺癌检查年龄为35-65岁,采用超声检查为主,补充乳腺X线检查。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⑴乳腺X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⑵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即头足轴(CC)位和侧斜(MLO)位。⑶乳腺X线影像应经过2位以上专业放射科医师独立阅片。⑷乳腺X线筛查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乳腺X线对年轻致密乳腺组织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⑸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妇女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3.2 乳腺临床体检⑴乳腺临床体检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效果不佳,尚无证据显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⑵一般建议将体检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可能弥补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3.3 乳腺自我检查⑴乳腺自我检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⑵由于可以提高妇女的防癌意识,故仍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向妇女传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的方法,绝经前妇女应建议选择月经来潮后7-10 d进行。3.4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或乳腺X线筛查结果为BI-RADS 0级者的补充检查措施。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辅助手段。3.5 乳腺磁共振(MRI)检查⑴MRI检查可作为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查措施。⑵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检查费时,需静脉注射增强剂。⑶可与乳腺X线联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3.6 其他检查目前的证据不支持近红外线扫描、核素扫描、导管灌洗等检查作为乳腺癌筛查方法。4 一般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指南4.1 20-39周岁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4.2 40-49周岁⑴适合机会性筛查。⑵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4.3 50-69周岁⑴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⑵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4.4 70周岁或以上⑴适合机会性筛查。⑵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⑶推荐与临床体检联合。⑷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筛查间期推荐每半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常用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之外,可以应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6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具体参见附录Ⅰ)。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附录Ⅰ:遗传性高危人群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a, b⑴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⑵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患者c:①发病年龄&45岁;②发病年龄&50岁并且有1个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d也为发病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和(或)1个或1个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③单个个体患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50岁;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⑶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⑷男性乳腺癌患者。⑸具有以下家族史:①具有血缘关系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符合以上任何条件;②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级亲属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个发病年龄&50岁)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患者。注:a. 符合1个或多个条件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有必要进行专业性评估。当审查患者的家族史时,父系和母系亲属的患癌情况应该分开考虑。早发性乳腺癌和(或)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提示可能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在一些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家系中,还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和黑色素瘤。b. 其他考虑因素:家族史有限的个体,例如女性一级或二级亲属&2个,或者女性亲属的年龄&45岁,在这种情况下携带突变的可能性往往会被低估。发病年龄&40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考虑进行BRCA1/2基因突变的检测。c. 乳腺癌包括浸润性癌和导管内癌。d. 近亲是指一级、二级和三级亲属。e. 2个原发性乳腺癌包括双侧乳腺癌或者同侧乳腺的2个或多个明确的不同来源的原发性乳腺癌。本文摘自《中国癌症杂志》2013年第23卷第8期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癌症相关文章
乳腺癌相关文章
原位癌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您的位置: >
>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
核心提示:
功能: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仪器,其检查方法简便、即时诊断可应用于所有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普查,并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对良、恶性肿瘤肿瘤的分辨率非常高。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
功能: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是一种无创伤的检查仪器,其检查方法简便、即时诊断可应用于所有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普查,并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对良、恶性肿瘤肿瘤的分辨率非常高。一般女性于月经期后9&&11天检查效果最好。红外乳腺检查仪是根据人体的生物组织对红外光吸收不同的原理,应用波长0.8~1.5&m的红外光透照乳房,再经光电转换后通过主机进行信号处理;继将乳腺组织的各种病变显示在屏幕上;图像自动处理后能迅速有效的诊断出各种乳腺疾病;并根据阴影的深浅、边界及血管的分布情况可以鉴别出良恶性肿瘤、增生和囊肿等不同的乳腺病。临床使用证明红外乳腺检查仪对乳腺病能提供迅速、准确、无损的科学诊断,尤其对于乳癌的早期发现能独具慧眼,准确性高于X光机、B超级等传统的乳腺检查方法,深受广大妇女欢迎和信赖。
乳腺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美国乳腺癌发病率占100/105人。回顾乳腺疾病的诊断历史,手触式可为其初端,这种方法阳性率低,七十年代出现的X照相检查方法除同样存在阳性率低的问题外,副作用大是其致命缺陷。液晶式和热像仪是利用人体热量原理诊断乳腺疾病,因而受室温的影响,且图像不宜保存,效果也不能令临床满意。八十年代初推出的冷光源透照仪由于不能显示和记录图像等缺点,而不便于早期乳腺疾病的诊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红外乳腺诊断仪以其对人体无副作用、无创伤、诊断率高的特点而倍受青睐。
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光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用红外光源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透视扫描,经红外光透照摄影取像,将经过主机处理组织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众所周知,血红蛋白对红外光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乳腺癌病人的患乳尤其是肿块附近血运丰富,血管增多、增粗,这在手术中也可看到的,也是医学界都承认的事实。红外乳腺诊断仪也正是利用这一特点而产生效果较好的图像,从而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颇具价值。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性,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更具有特殊意义。&
24小时妇科专家在线解答: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紫金山路67号(紫金山路与宾馆南路交叉路口)
咨询热线:400-022-7999 专家QQ:
孙乃林 主任医师
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30余年临床妇科专业,天津五洲妇科医院万例…
杨俊芬主任 副主任医师
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2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宫颈疾病…
您也许对下面的文章也感兴趣:
天津五洲妇科医院是根据国际医学界最先进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以女性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融预防、保健、诊疗、研究、康复、无痛人流、咨询于一体的专业性妇科医院。于一体的专业性妇科医院。医院以全新关爱的 … []
曾在原天津医科大学行医多年。毕业于中国医学大学,通过不懈努力获得研究生...
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30余年临床妇科专业,天津五洲妇科医院万例手术...
杨俊芬 副主任医师,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20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
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
早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入伍后在吉林医科大学学习西医临床,成为部队军医...
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 北京303医院及知名大学进修 从事妇产科15余年,有丰富...
版权所有:Copyright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天津五洲妇科医院 咨询电话:400-022-7999 QQ咨询: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紫金山路67号(紫金山路与宾馆南道交叉路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红外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