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漏油事故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何才能不依靠外商

渤海漏油事件 中海油不能免责
来源:红网日 08:39
  退一步说,即便此次漏油事故责任只在康菲石油公司,中海油作为上市公司和央企,也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这包括及时对外披露情况。但实际上呢?自6月4日开始漏油,到7月1日正式对外公布,中海油隐瞒事故几乎达1个月。曝光之后,又忙于自我辩白、推卸,“责任”两字,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  有人说“推卸责任是个别垄断央企的传统”,无情的事实一次次的证明了这句话的“科学性”。仅漏油事故而言,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就在去年的同期,中石油大连污染事故,也是将责任推卸给两家承包公司。而今合作公司再次成了替罪羊。  眼下,污染的海面840平方海里,带给周围的人们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要让这块海面恢复元气,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是巨大的。这,仅仅靠着20万的行政罚款是绝对不行的。作为央企和上市公司,中海油在面对索赔时,应该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的责任方英国BP公司学习,积极承担责任,而不是简单的责任推给作业方。
相关新闻->->->->【&第1页&&&&&&&&】&
中海油渤海漏油,不要再成为消失的新闻
&& 09:10:39&&
  中评社北京7月2日讯/搜狐评论今天登载专题文章“中海油渤海漏油,不要再成为消失的新闻”,文章说,据媒体报道,中海油在渤海的最大油田——蓬莱19-3海上油气田,发生漏油事故。此消息出来,离实际发生漏油事故已经过去了20天,但是如今,漏油情况和处理情况的答案都是不便或无法回答。犹如一年前大连漏油事故,从不便回答到等结果,直到等来等去没了下文,难道这次也要成为消失的新闻吗?
中海油渤海漏油,到底怎么了?
  &此次漏油点具体在哪里?目前是否已经堵上?漏油对环境影响有多大?对中海油生产影响多大?无人回答。那么至于后面的事故原因,以及随之而来的追责那更是迷雾一片。&
  20天前开始漏油,现在仍不便回答
  发生漏油的是中海油在渤海湾的蓬莱19-3油田,该油田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中国石油合作开发,作业方为康菲中国。根据公开资料,蓬莱19-3是国内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据南方周末的报道,这次溢油在6月10日就开始了。但是,本次地层溢油的准确时间、事故原因、溢油规模、分布面积和影响范围,目前,仍在由国家海洋局形成最后结论中。记者联系当事方和有关部门都吃了闭门羹,留下的只有猜测。
  污染的是大家的海洋,岂能隐瞒?
 &这就让人不由想起去年大连新港中石油漏油事件,在媒体的万般追问之下,最后也没有给出漏油数据。网上有猜测1500吨,有专家猜测6-9万吨,也有数据说是5-10万吨,但是官方却避而不谈。实际上,在大连漏油事故之后,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事故的救灾上去了。在这次渤海漏油事故之前,日,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南海一号钻井平台曾发生过一起溢油事故,事故详情相关方始终未对外披露。按照法律,中国的海洋是公有的,如此频发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公众却总是不得而知,最后都被瞒下来,为何?&
【&第1页&&&&&&&&】 共1134个阅读者,0条回复 |
发表时间: 09:26
渤海漏油事故,问责的时候不能总是打“哑炮” &&
百家杂谈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68-1.html
  自6月4日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件以来,作为责任方的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其诚信问题和堵漏措施一直广受社会各界质疑。再度飙升的溢油量、一拖再拖的堵漏措施、一改再改的新闻发布时间,顶着中央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的中海油和顶着全球著名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光环的康菲公司,不认真审察自己的过失,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堵漏和清污,而是一直在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推托逃避责任,以其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屡屡漠视和侵害着公众利益。
  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康菲公司在本次溢油事故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根源有三:一是将溢油责任归咎于自然原因,借口由于地层自然裂缝溢出原油,不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封堵溢油,以避免造成责任者之嫌。二是熟知我国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受严重处罚,也不会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付。三是对我国海洋环境和公众要求缺乏企业社会责任。
  而中海油,从延迟半个月才回应媒体,到如今渗漏事件被越挖越深,一直在逃避责任。出了事故,各个分包者都要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作为蓬莱19-3油田项目的业主单位,中海油是最主要的利益主体,它自然要承担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然而在中海油的官方回应中,除了用大量的篇幅解释自己是“非作业方”之外,只是在结尾的时候,说了一些轻描淡写的致歉。有业内人士称,康菲之所以千夫所指而面不改色,与其背后的中海油有莫大关系。
  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在溢油事故中的监管,直到目前,也“仅仅体现在一张张通知、一轮轮督促和一次次批评上,始终未见有更为严厉的举措和制裁。如此隔靴搔痒式的监管,不但难以起到管理效果,反而纵容了肇事方的消极应付,令公众不得不置疑相关监管部门是否有负责任的态度。”
  而最令公众费解的是,漏油事故发生至今环保部始终三缄其口,从未做出任何公开的表态,作为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你没有责任?环保部的淡定让人费解,感到不可思议。
  环保部缄默,海洋局力不从心,中海油难定责,康菲公司的补救措施缘何迟迟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渤海漏油之后,行政问责和法律追究总是在打“哑炮”。为什么?如果出现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或是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炮”早已打响,责任人可能早已被免职,或主动辞职,需追究刑事责任的也早已采取法律措施了。而渤海漏油事件是个例外。民意不可违,渤海漏油事件所揭示的严重问题,中海油、海洋局、环保部主政官员应该有人受到高调问责,以对民众有个真正的交代!至于康菲,无论将来受到多重的惩处,都是咎由自取。渤海湾漏油事件不会影响康菲公司在华业务--中国工业信息网
在这里您可以寻找到超过32586种,726万969件商品
您当前的位置:&>&&>&
渤海湾漏油事件不会影响康菲公司在华业务
时间: 17:41:57&&新闻来源:&&关键字:
  24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对本报记者表示,渤海湾漏油事件不会影响其在华业务;康菲公司致力于在华发展的整体战略,不会改变。
  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情严峻的司徒瑞再次向中国的社会与公众致歉,这距离8月19日康菲中国首次就渤海湾漏油事件道歉仅过去5天时间。
  业内人士分析称,司徒瑞此举意在对前一时期漏油封堵又漏油所导致&不负责任形象&的修正。而自6月4日发生渤海湾漏油事件以来,有媒体宣称:&此事故有点像没完没了的肥皂剧,不见剧终的迹象。&
  司徒瑞在会上介绍说,现在的渗油点发现渗出原油,均为海床浅层残留油气混合。现在新渗出的油滴每天总量为2公升。而目前油基泥浆已清理了95%,预计将于8月31日清理完毕。
  来自康菲中国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其检测到B平台漏油18立方米,C平台漏油97立方米,共计渗漏总量为115立方米,油积泥总量为400立方米。而溢油事故共溢出原油700桶,矿物油基泥浆2500桶。
  值得关注的是,8月31日也是国家海洋局给康菲中国下达&清污&的最后期限。而由国家海洋局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7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在彻查事故缘由,对其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
  渤海湾漏油事件发生以来,社会与公众一直在关注国家监管部门对此事件如何给予处罚,更有舆论倾向&相仿美国对BP漏油事件的严厉做法&。而若真按那个惩罚标准,渤海湾漏油造成的840平方公里海域污染,康菲中国将受到46.7亿人民币的处罚。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近日已公开选聘渤海溢油索赔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启动法律诉讼前的证据收集、取证等准备工作。媒体将此称之为&监管部门迈出诉讼第一步&。
  此前,北京律师针对蓬莱溢油事件发起100亿元公益诉讼。司徒瑞在会上表示:&我们现在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赔偿的要求,如果接收到赔偿要求,会给予考虑。&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清污正在进行,调查取证也在进行,污染评估尚未结束,因此对康菲中国后续赔偿,尚无一个明确的定论。&渤海溢油是否是人为责任,也将在调查后以报告形式提交中国监管部门。&司徒瑞强调说。
  导致蓬莱溢油事件的是蓬莱19-3油田。据了解,中海油是其承包商,而康菲中国是其作业方。而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更为康菲中国提供包括钻修机总包合同等多项服务。
  巧合的是,就在康菲中国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同时,中海油服对外公布的2011半年报中,其上半年营业收入83.5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0.71亿元。而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受市场影响作业量有所下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降低22.6%,减至17.43亿人民币。
无相关信息
浙ICP证041622号
版权所有 顺康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渤海漏油 的文章

 

随机推荐